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我们受益终生。进入三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努力培养的第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板书)认真写好钢笔字。
二、认识钢笔,指导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钢笔,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观察第一页插图。
怎样写钢笔字呢?钢笔的握笔姿势和坐姿跟我们先前写铅笔字有啥相同和不同?
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纠正。 教师指点:钢笔与铅笔的握笔姿势
基本一样,需要注意的是钢笔的笔尖要对着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正中位置,笔尖如果歪了,会导致笔画不流畅并损伤钢笔。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里写得好?
学生学着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钢笔从今以后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会伴随我们走过小学,走到中学、大学,直至社会。那么,该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
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
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
3、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炮手与将军间的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
1、什么是炮手?看插图,图中的哪一位是炮手?
2、质疑: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3、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找出文中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词句,理解、体会炮手心情的变化,学习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独立识字学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测。
(1)认读词语。
攻击 服从 瞄准 低沉 原谅 瞭望 财产 苍白 煞白 惨白 滚下 汗珠 流下 热泪 农舍 喝彩 打颤
相机指导认识多音字:舍 喝 颤
(2)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课文讲的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国。
故事发生法国巴黎郊外一个村庄。
相机出示资料:地图,理解“侵入”
小结:德国军队侵入法国巴黎郊外,法国人民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土被侵略,奋起反抗。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自卫战争。
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合作读议,解决疑惑。
1、明明知道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开炮?
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片同学们,这间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啊,他从小在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让他亲自炸毁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怎么能平静下来呢?我想,他肯定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
2、合作读议:炮手明知道那是自己家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
(提示:①找出课文中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②想一想各种神情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③读一读,体会炮手心情的变化。 )
细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表现炮手脸色变化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3、汇报交流
(1)生交流找出的词句。
(2)指导点拨
①炮手脸色为什么是苍白的?煞白的?惨白的?
②什么原因造成脸色发生这样的变化?
③结合将军和炮手的对话:当将军用望远镜瞭望河对岸的小村时,当将军特指那间红瓦白墙的房子时,当将军命令炮手向房子开炮时,炮手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④指导朗读,炮手矛盾、痛苦的心情。
⑤炮手也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内心矛盾着,痛苦着,寒风中
出示课件:这时,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学习对比写法:炮手和将军的表现有什么不同?滚落的汗珠更加突出了什么?
这是一种对比的写法,寒风中的不同表现,更加突出了炮手内心的矛盾。
⑥随着一声炮响,炮手的房子消失在浓浓的硝烟中。
出示课件: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看炮手。
可是,他吃了一惊: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读这两段话,你能发现什么?
仿写练习:你能用这种方法说两句话吗?
出示课件:
面亲自炸毁自己的家园,我会犹豫不决,可炮手却( )。
战争胜利了,战友们都( ),而炮手却 ( )
(3)小结,感情朗读。
是呀,炮手,一个普通的士兵,这间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啊,从小在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要他亲自炸毁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怎么能平静下来呢?他的神情告诉我们,他也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他的回答又是清晰果断的,他的动作又告诉了我们他知道一名军人的职责,他把对祖国、对家园的爱、对敌人的仇恨化为行动:他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分角色朗读课文2-10自然段,再次体会士兵的心情。
四、总结升华,读写迁移
1、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炮手?
(以国家利益为重、忠于职守的战士 ;牺牲小家 保卫国家的战士) 这就是奉献精神。
2、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人你还知道哪些?把这些名言送给我们心中敬仰、爱戴的他们。
3、读写迁移:将军会说什么? 你想对炮手,对将军,对这些英雄,或者对发动战争的侵略者说些什么呢?写一写吧。
4、积累关于奉献的名言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体会幽默带来的乐趣,以及给人带来的思考。(原目标中还有一条“学习幽默的智慧”不要,学习中体会不明显)。
3、仔细观察漫画,弄懂画的内容,读懂课文的诗歌,并背诵诗歌。
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体会幽默带来的愉快。以及给人带来的思考。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漫画的内涵,感悟漫画的幽默和智慧。
1课时
实物投影仪、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上学期的报刊订阅中,有一种杂志同学们订的最多,那就是《儿童漫画》,你们谁愿意说一说,为什么你们愿意看这本杂志。
过渡:其实,看漫画能够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智慧上启迪。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版块内容就是漫画内容。板书单元版块课题《电子时代》(电子时代:电子,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质量极小,带负电,在原子中围绕原子核旋转。)下面,我们来欣赏两幅漫画
二、欣赏漫画,感受漫画的乐趣。
出示第一幅图画。
1、提出欣赏漫画的要求:请同学们静静地看,一会把你看懂的内容告诉给大家。
2、学生汇报看懂的内容。
3、看了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想法。
4、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5、教师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有些基本的能力是电子所不能替代的。
三、示第二幅图画。
1、提出同样的观察图画的要求。
2、说说发笑的原因。
3、从这幅漫画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说什么都可以)
这只是一幅漫画,表现的人的聪明,生活中如果是这样的`事情,一定要体现公平。
教学参考:59页的关于展开讨论:如果不遵守规则,社会将是什么样?不进行讨论。
出示漫画的题目:休想赢我,认识生字“赢”记忆“赢”的口诀。
4、“休想”换词,(别想、甭想、休要)
5、用不同的语气读这个题目。(肯定,藐视)
四、学习小诗歌。
过渡:通过刚才的两幅漫画的学习,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的确带给我们很多方便快捷,有一首小诗把计算机的功能概括出来,下面我们来学习。
1、学生自己读,弄清1个生字的字音。
2、检查生字的读音。“棋”是形声字,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4、这首诗歌里,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5、你还能在生活中列举一些例子吗?
6、背诵诗歌。
五、书写生字。
注意“算”的结构。注意算是上中下结构。中间是“目”字。
“棋”是形声字,右上边不能加上卧人,中间是两个横。
六、课后题。
1、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先让学生观察图画的变化特点。学生想象,画一画,并说明这样画或想的理由。(注意后面的用词“跑”“飞”)还知道哪些越来越好的事物。
学生自主创新,可以是已有的发展的事物,也可以是现在即将发展的事物,也可以畅想将来。
2、讨论交流(本节课的重点)电脑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什么?统计一下,家中有电脑的有几人?谈一谈,电脑给你的家庭或个人带来的好处。你觉得电脑给没给你们带来苦恼?(网迷、眼睛的损伤、网络病毒)这些苦恼大家说一说解决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主动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
2、认识17个生字,学会写8个字;积累“主动、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词语。
3、学习短语“一……不……”,理解他的意思,读好它。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问中享受不懂就问的好处和快乐。
教学方法:
1、分小组合作学习
2、互相提问
前置作业:
1、好词我会读:
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一字不错
2、积累“一……不……”的词语
一声不响一字不错
一()不()一()不()
一()不()一()不()
我选一个造句:
一()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累短语
认真地背诵()地背诵
主动地问()地问
()地听()地听
()地说()地说
()地读书()地读书
()地()()地()
4、我把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5、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
6、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教学过程:
一、故事启动
1、老师讲孙文故事《中国人不可辱》
2、(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3、简介孙中山先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2、读完之后评议。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3、你对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比较喜欢或者有感想就读这几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读课文。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积累运用
1、比较句子,理解词语。??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很安静。比较这两句话,哪句好?好在哪里?
“摇头晃脑”说明他们读得很认真。
“顿时”说明同学们安静下来的速度快。“鸦雀无声”说明这时教室里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句子就不具体、不生动了。以后我们在写话时,要尽量将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2、照“一字不错”也写几个“一(?)不(?)”的词。
一声不响一字不错一言不发一尘不染一成不变
一毛不拔一窍不通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文不值
选一个词造句
3、积累短语
认真地背诵()地背诵
主动地问()地问
()地听()地听
()地说()地说
()地读书()地读书
()地()()地()
四、小组研读
1、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你能这两句话加上标点吗?
(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话,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
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号。
(2)用“一……就……”练习说话
2、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
(出示)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讲吗?”
3、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4、讨论:你从课文中还能发现孙中山在学习上有什么好习惯?
你认为我们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拓展延伸
1、出示格言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课后读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
板书设计:不懂就问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的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教学难点:
从老人与孩子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出示气球的图片,提问:你最喜欢哪个气球?
2、有这样一个小男孩,面对五颜六色的气球,他却选择了一个黑色的。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小男孩,走进小故事——《自信》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基恩博士、一件事、肤色、货车、惊讶、能否、自信
随机读生词,开火车、小老师带读。
4、“自信”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故事中的小男孩自信吗?不自信也就是——自卑。
三、精读课文,感受男孩的自卑
1、默读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小男孩自卑?
默读提示:
默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想一想:
从哪而看出小男孩不自信?用——画出来。
2、交流:
A、公园的角落里有一个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他羡慕地看着这几个小男孩嬉戏,但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儿,显得十分自卑。
B、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
C、小男孩鼓起勇气回答:“我要一个黑色的。”
结合汇报进行朗读,读出男孩的自卑。
3、再读课文,男孩为什么会这么自卑?
交流:肤色很黑的、拖着残疾的腿,
4、补充美国种族歧视的资料,感悟自卑的缘由。
5、师:怪不得男孩会如此自卑,——生读“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
师:怪不得他走到老人身旁却——生读:“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
四、感悟老人的话
1、黑色的气球升空了,这时候老人意味深长的对他说了一番话。读读剩下的段落,老人说了些什么?自由读5、6段。
2、交流
出示老人的话。你读懂了些什么?
(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本质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形式是非本质的,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3、你觉得老人说的对吗?
五、拓展
1、你知道因为自信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吗?交流。教师出示:(小泽征儿、尼克松的例子)
2、读了课文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15、自信
气球--人
升起--成功
氢气--自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坑、附”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
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感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
使学生懂得必须依靠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来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思路
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品读重点语句和情节,了解彼得·弗雷特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真金的曲折过程,并从课文延伸至课外,逐层深人理解“金子”一词的多种含义。另外,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情感,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金子”
1、(1)金子,光闪闪、黄灿灿的金子,我想,人人都喜欢。今天老师就给大伙儿带来一个“金子”的故事。喜欢听吗?不过,可得动脑筋哟!看看哪个聪明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范读以后能根据大屏幕显示的6个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培育花苗、长满鲜花、找到真金、实现梦想)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老师在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中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3)学生根据6个词语概括主要内容。
2、光闪闪、黄灿灿的金子多吸引人哪!所以一听说萨文河畔有人发现了金子,往那儿赶的人就特别多。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就是形容“人特别多”的,看谁能找出来?(蜂拥而至)你还能换上一个词吗?(学生体会读)可是结果怎样呢?(一无所获)(学生体会读)
3、多数人高兴而来,扫兴而去,但有一个人却坚持留了下来。让我们一起大声喊出这个勇敢追求梦想的`人的名字。(学生大声呼喊)彼得这一留就是五年多呀,他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吗?(大屏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4、读了彼得说的这句话,大伙儿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质疑)
二、精读感悟,明理“金子”
是呀,我们的彼得最终圆了自己的发财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他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呢?(自学标画)
读后交流: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画的是哪些句子?
(指名读所画句子,并相机在大屏幕上出示。)
彼得走出小木屋……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1、彼得发现了什么?
2、我们知道彼得已经整整6个月没有回家跟家人团聚了,就当他准备回家时,却碰上了这倒霉的天气。如果是你,孤单单地在这儿呆上6个月,吃不好,穿不暖,睡不好,会怎么样?
3、彼得没有埋怨,没有放弃,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来读读彼得的发现吧!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
1、“若有所悟”是什么意思?彼得悟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读一读彼得的想法。(学生尝试读)
3、读到这儿,你觉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充满智慧)
彼得留了下来……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1、大伙儿想象一下,彼得培育花苗时,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2、填空练习
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他先平整土地,再一——,然后————。平时,不管是,还是,他都认真照顾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3、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彼得付出的劳动终于得到了回报。让我们一起分享彼得的劳动成果吧!(欣赏花卉图片)你还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美丽娇艳的花呢?
4、彼得不但勤劳肯干,还是个热心肠呢!大家请看。f师生进行接读文字,其中画线部分为学生读)(大屏幕出示)
看望父母,送上康乃馨,代表幸福美满。
祝贺生日,送上满天星,代表吉祥如意。
祝贺新婚,送上百合花,预祝百年好合。
新店开张,送上黄菊,代表财源广进。
朋友远行,送上剑兰,代表一帆风顺。
d.彼得靠顽强的毅力、充满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笑着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1、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能说说理由吗?
2、老师激情引读,学生接读。(画线部分为学生读)
①看到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彼得骄傲地说:“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②彼得看着美丽的大花园,一边擦着汗,一边露出了了欣慰的笑容,他自豪地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③五年半呀,1980个日日夜夜呀,彼得终于在这块土地上靠着自己的辛劳、智慧得到了财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所以,我们的彼得不无骄傲地说:“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三、总结板书,揭示“真金”
1、学到这儿,刚才我们的质疑有了答案吗?
2、看,老师给大伙儿带来一个小小选择题。告诉我你的答案,好吗?
“金子”的含义:
①一种贵重的金属
②财富
③可贵、美好的品质
a.妈妈戴了一个金戒指。
( )
b.人们都说徐虎的心像闪光的金子。( )
c.彼得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上。( )
四、总结全文
1、在今后的日子里,我真心祝愿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能依靠顽强的毅力、充满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金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2、在作业超市里选做自己喜欢的作业吧!(大屏幕显示)
①我会积累词语,并查字典:
金光大道金戈铁马
金鼓齐鸣金碧辉煌
②我会积累句子,并查词典: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③我会给爸爸妈妈讲今天学的故事,还会说一说自己的梦想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2.并从中获得启示,3.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4.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法。6.会认3个生字,7.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8.斧头,9.手锯,10.玩意,11.免得,12.抢走,13.难过,14.算术,15.当初,16.随便,17.仍然,18.敌人,19.台阶,20.所以,21.懂得”等词语。2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识记生字,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2.《科利亚的木匣》,3.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2.名3.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4.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5.指6.名7.读生字词。
8.正音
9.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a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a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u”和“shu)”,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
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4):区分字形
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照妈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梅⒄沟难酃饪次侍狻
板书设计:的木科利亚匣
埋木匣:四年前5岁步小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9岁步大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学习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
指导学生了解关于赵州桥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近年来,随着咱们重庆的的发展,嘉陵江和长江的江面上修建了很多座桥,今天老师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河北省赵县的河上的一座石拱桥(板书:19、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时,多留意识记,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
2、生读文,解决生字,教师巡视。
3、指名读文,抽查课文熟练度。
4、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智(zhi)慧(hui)”;“县”可以结合生活识记;用熟字变偏旁“底、低”识记“抵”,“准、谁”识记“雕”;多音字“爪”可以通过来识记。
5、交流质疑,并且疏通课文的结构:
一自然段写赵州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谁设计的和参加建造的,离现在多长时间了。先给赵州桥一个很简要的介绍,并且指出,赵州桥世界闻名。
二自然段接着就写它设计的特点。写它与其它的桥不同的地方
三自然段写桥的美观。
四自然段写一座这样雄伟、美观的桥,是劳动人民设计建造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合作写字:
1、“县”可以在识记时就提示写法:上面是两横,不是三横,且与竖相连。
2、“设”的右上角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3、“横”不要把“由”写成了“田”。
4、“举”字下面只有两横,不是三横,并注意上面三点的写法。
5、“参”的下面三撇的写法,占位。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桥,它的设计非常独特,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去看看它到底为什么这么出名。它的设计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课文。
2、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辅导)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读得不错。下边让我们用心地把课文读懂:
师:谁先把第一段读一下?
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这座桥为什么这么闻名呢?因为它在设计上有独特的地方。第二段就写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学生默读
2、出示赵州桥的挂图,拿它跟别的桥比较,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1)、别的桥下有桥墩,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
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非常雄伟,(板书长、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板书: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2)、一般的桥只有一个大桥洞,没有两边的小桥洞,而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板书: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理解“创举”:
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生: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是写赵州桥的什么呀!课文中的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谁能找出来?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段是写赵州桥的美观。
2、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3、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主要体现在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很美上。
4、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图案有几种?(三种)
指导朗读,并解决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四、结尾升华
1、师:这样一座设计独特、雄伟美观的大桥,是什么时候建的? 设计人是谁?
(隋朝、李春。)
2、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所以,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板书赞扬劳动人民)
五、看板书复述课文,试着背诵。
六、课后拓展
1、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
2、运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赵州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1-29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14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2-25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8-09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27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15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2-13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2-09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