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科学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学会细致的观察,逐步培养对事物本质的合理猜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米与饭之间观察特征变化的兴趣;培养既敢于发表自己意见,又能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科学知识:通过比较观察米粒和饭粒,了解两者的特征变化;初步认识不甜的糖类——淀粉,知道淀粉遇碘酒会变蓝色。
二、教师用具和学生用具
信封里分别装好米和饭,每组各一份,电饭锅中煮好米饭,塑料碗每组一只,汤匙每人一个,每人一杯温开水,淀粉若干。(学生2人一组材料,4人围坐)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寻找米与饭之间的特征变化
1、出示两个信封(里面分别装着米和饭),要求学生不用眼睛看,猜猜哪个装着米?哪个装着饭?而且要说出猜测的根据。
2、学生交流猜测结果和根据。(软硬、干湿、气味、粘不粘、有无声音等)
3、打开信封看看猜测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并且评一评猜测的根据是否合理。
4、打开信封之后,在引导学生还能通过其他方法找到饭和米之间的变化吗?(大小、颜色、轻重、容易变形、形状)
5、小结:猜测中所运用的观察方法。
(二)品尝米饭的味道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吃饭的时候米饭的味道。(如果学生说米饭的味道有咸、苦的时候,引导学生说说咸或者苦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在一时说不清米饭是什么味道的情况下,一起来尝米饭。(明确今天尝米饭跟平时吃饭有什么不同)
3、第一次尝米饭——要求尝尝米饭的味道,并想好自己是怎么尝的。
4、交流米饭的味道和尝的方法,分析部分学生尝不出味道的原因。(咀嚼的次数不够、品味得不够细心)
5、第二次尝米饭——要求第一次尝出米饭的味道的学生,边尝边体会的甜味是大概咀嚼了多少下以后出现的;要求第一次没尝出米饭的味道的学生,继续尝尝米饭的味道。
6、交流“米饭甜味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和“第一次没尝出味道的同学第二次尝米饭的结果”。
7、交流尝米饭的体会。
(三)猜测米饭的甜味
1、引导学生发问:为什么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会出现甜味?、引导学生猜测“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出现甜味”的原因。
2、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看书等方法解决疑问。
3、学生交流对“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出现甜味”的认识,引出淀粉。
4、教师出示淀粉(一生一包),请学生课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淀粉,下节课继续来交流、研究淀粉的情况。
幼儿园科学教案 2
目标:
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准备:
1、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 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 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过程: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 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 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6.观察熔化实验,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 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蜡烛)
(2)请幼儿讨论: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
(3)教师点燃六支蜡烛,分给每组一支,供幼儿观察: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幼儿观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烛油)
(4)教师: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老师下次再告诉大家。
幼儿园科学教案 3
设计思路:
前几天,我班的陆思为小朋友带来了一罐泡泡水,当他吹出五颜六色泡泡的时候,周围孩子立刻沸腾起来了:他们中有的拍泡泡,有的吹泡泡,有的追泡泡……没想到,第二天,更多的小朋友带来了泡泡水,他们和泡泡玩得很开心,“泡泡”成了孩子们谈话的热点。由此,我想也许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新奇、好玩、会变的东西,何不凭借着泡泡的特性,预设成一个集体的教学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运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于是,关于泡泡主题活动就这样开展了。随着主体的开展,许多孩子的泡泡水用完了,无法继续玩泡泡游戏。于是,孩子们设法想自制泡泡水,那么用什么来做泡泡水呢?趣味探索的主题就这样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我把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一种素材设计了这一次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让孩子简单了解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充分调动孩子运用以有的经验积极思维,尝试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 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材料,大胆尝试制作泡泡水,体验探索的乐趣。
2、 愿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的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带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流材料,回忆经验。
这几天,我们小朋友对吹泡泡特别感兴趣,大家还找到了许多会变泡泡的东西,跟好朋友说说你都找到哪些会变泡泡的东西?
二、 分类介绍,丰富经验。
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你发现它什么时候变泡泡出来的?
2、(当介绍到幼儿带得较多的材料时,如沐浴露)还有谁带来的也是沐浴露?你带的是什么沐浴露?
三、 运用经验,积极探索。
1、(探索前)材料介绍。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做泡泡好吗?戚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杯子、盖子上带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篮里也有各种不同的材料,你们也可以选择。
2、(探索时)注意点:
(1)观察孩子们使用材料的情况;
(2)及时根据孩子们的探索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3)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泡泡的不同,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探索发现;
(4)发现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及时让其他幼儿传递信息。
四、 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当有的幼儿制作出泡泡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验。
2、游戏:吹泡泡。
我们一起去玩吹泡泡吧!
评析:(浦东新区教科所 王正可)
“泡泡从哪里来”的主题源于教师对幼儿游戏经验的关注,并在许多幼儿对此感兴趣的基础上,转换而成的一个预设活动。教师依据小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但又限于其认知活动具有明显的受情绪支配和对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难以理解的年龄特点,将此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趣味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增强对事物变化的有意行性关注。
幼儿园科学教案 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小兔的基本特征。
2、喜欢和小兔做朋友并学会爱护小兔。
活动准备:
1、自然角中饲养着小兔、小兔图片。
2、青菜、萝卜、青草、鱼、肉骨头图片若干。
3、画纸、印泥、手工纸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激趣。
1、听谜语“小兔”,看图片。
2、根据藏在大树后面小兔的特征,猜猜它是谁,并学念谜语。
二、可爱的`小兔。
1、跟老师一起观察自然角中的小兔,分辨其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等明显特征。
2、在青菜、萝卜、青草、鱼、肉骨头等中挑选食物喂小兔,并轻轻地抚摸小兔。
三、喂小兔。
1、在画有小兔的纸上,用海绵或用手指(可用左手手指或右手手指分别尝试)印出萝卜、青菜等形状,喂小兔。
2、用红、绿色手工纸撕撕贴贴,做成喂小兔吃的青菜和萝卜。
幼儿园科学教案 5
活动目标
感知雷和闪电现象,对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见过闪电和打雷吗?
(播放打雷和闪电的视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觉)。
二、出示图片,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
1、师:为什么会打雷和闪电?
介绍:雷雨常尝会在夏季发生。因为夏天空气急剧上冲,使得云朵里带有许多的电。当云和云碰撞时,就会发生打雷和闪电的现象。
2、请幼儿想一想,在刚刚观看的视频里,你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见打雷?
: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告诉幼儿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传播得要快,因此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
三、观看图片,交流保护自己的方法。
1、师生共同讨论:雷雨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2、看图说说:下雨打雷了,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做?这样做安全吗?
(1)雷雨时,在家里的小朋友关上电视对吗?为什么?
教师:雷雨时,要把家中的电源切断,最好不要使用任何电器。因为电线受雷击后,很容易把强大的电流传到电器上,使电视机、电脑等电器发生爆炸或烧起来,造成危险。
(2)雷雨时,不能在哪里躲雨?为什么?
教师:雷雨时,不能在空旷的地方停留,更不能玩地上的积水,还不能在大树下躲雨,也不能在高压线附件走动。因为水、木、铁都会导电。
(3)雷电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
教师:雷电会击中人或动物,还会引起火灾。因此现在人们在高楼上装有避雷针,使雷电不会击中高楼。
幼儿园科学教案 6
一、活动目标
1.1-20的数字顺数排序,帮助小兔找到回家的路。
2.大胆表达。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小兔回家的路线图、各种公共设施的小图)。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欣赏故事
秋天到了,小熊家的苹果丰收了,小熊想和好朋友小兔一起分享,于是就打电话给小兔。喂喂喂,小兔你好。我家的苹果丰收啦,我想请你来做客。小兔高兴极了:谢谢小熊。小兔来到熊家,一路上经过了废物箱、超市、电话亭。小熊和小兔见面了,两个好朋友玩的'真高兴。
(出示ppt)小兔为什么高兴?小兔去小熊家的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出示电话亭图片)
2、了解电话亭的作用。
(1)时间过的真快,太阳下山了,小兔要回家了。可是它忘记了路程,有点迷路了,小兔走呀走,先经过了哪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电话亭?
(2)小兔给小熊打电话会说什么?
小兔在电话亭里打电话给小熊:小熊小熊,我迷路了,我在电话亭里,接下来再怎么走呢?往前走,往前面超市的路线。
3、了解超市、废物箱的作用。
(1)小兔听了小熊的话,来到了哪里呢?
(2)你们认识上面的字吗?“每日超商”是什么地方?超市里有什么?你到超市去买过什么东西?走了那么久,你猜猜看小兔会进去买什么?
(3)小兔喝完了水,空瓶子该怎么办呢?(出示废物箱)
4、了解人行横道、红绿灯的作用。
(1)小兔现在经过了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停下来?
(2)马路上为什么要有红绿灯?
(3)小兔什么时候从才能过马路?
(引导幼儿讨论黄灯的作用。)
5、师生共同解读画面(操作材料)
(1)图片上有什么?
(2)操作要求:小兔从小熊家出发,沿着数字的顺数方向前进,她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回到自己的家。请你按照数字的顺数顺序帮助小兔回家。
(3)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兔安全的回到了自己的家,谢谢你们的帮忙。说说她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幼儿园科学教案 7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比较常见的化肥,知道化肥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并了解化肥的特性、储藏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尝试给植物施肥,在施肥过程中能注意把握施肥的量。
3.喜爱种植活动,乐意亲近自然。
活动过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蔬菜们需要的营养素,你们看看,它们是怎么样的?
师:这些化肥都是已经加工过的.,叫做化肥肥料。它们的名字叫:磷肥、氮肥、钾肥,这三样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化肥肥料。
二、基肥和追肥
1.播放课件。
2.了解施肥的重要性。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施肥吗?
种植以前施肥叫什么?
种植完以后再去施肥又叫什么?
小结:开始种植时,泥土就需要有个良好的基础,这时施肥叫基肥。在植物生长时,再次对泥土进行施肥叫追肥。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施肥呢?施肥对我们的农作物有什么帮助吗?
化肥要洒在哪里呢?
化肥可以洒在土壤也就是植物的根部,也可以洒在植物的茎叶上,分别叫土壤用肥和叶面用肥。
三、化肥的存储
1.教师出示问题,请幼儿选择对和否:
问题一:化肥能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防潮湿)
问题二:化肥能不能暴露在空气中?(防挥发)
问题三:化肥能不能晒太阳?(防受热)
问题四:化肥能不能混在一起放?(防混放)
问题五:化肥能不能和吃的东西一起放?(防误用)
四、给植物施肥
1.幼儿讨论
施肥的时候要施在什么位置?
施肥的量是多少?
多少时间施肥一次?
2.幼儿尝试给植物施肥
施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肥料不宜过多 ,容易将植物烧死。
施肥的时候也可以施在土壤上或者叶面上。
幼儿园科学教案 8
活动目标:
1、对探究叶脉感兴趣。
2、培养观察能力。
3、尝试对叶子进行分类、计数。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放大镜若干、每人个橡皮泥、叶子标本若干。
2、叶脉标志6个;书本标志6个(上面画有不同的叶脉标志)。
3、事先检查幼儿园西侧花园及附近小花园的安全性。
活动过程:
问题引入:小朋友,你认为叶脉象什么呢?所有叶子的叶脉长得样吗?
小朋友认真地观察,记录所发现的叶脉。提醒幼儿注意保护叶子。并用橡皮泥拓印下来。
二、自由探索:叶脉真有趣。
教师引导幼儿看看、摸摸叶脉;比较叶脉的粗细和纹路图案。并启发幼儿可以用托印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类,也可用放大镜观察。
三、集中交流:不同的叶脉。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拓印的叶脉,说说它们的花纹分别像什么?可以分成几种?
2、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师利用叶脉标志介绍该类叶脉的名称。
四、游戏:小树叶找朋友。
幼儿自选片叶子标本,观察它的叶脉类型,进行分类游戏。
师:今天,风阿姨要跟叶子标本做游戏,风起时,小树叶就随风飘舞,风停时,小树叶就赶紧躲到它的书本里。
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模仿落叶飘的动作,并扩充对叶脉种类的认识。
五、自然结束:幼儿随着风阿姨飘到活动室做新的游戏。
幼儿园科学教案 9
目标:
1、 能初步掌握儿歌的大概内容。
2、 学习认读字词:课、夸、动作、纪律。
准备:
1、 录音机、磁带、桌椅、大范例、字卡。
2、 欣赏、跟读、朗读常规要求字条各一份。
3、 大字卡一套、小字卡与幼儿人数相符(人手一卡)。
4、 鲨鱼头饰两个,信封一个。
过程:
一、入场、复习:
1、 幼儿随音乐入场,坐到各人的位置上。
2、 常规训练。(幼儿随教师做动作)
3、 复习旧课中所学字宝宝。
二、欣赏:
1、 通过学习字宝宝,引出新课《上课》。
2、 提出欣赏常规要求,幼儿教师划指欣赏课文《上课》。
三、跟读:
提出跟读常规要求,幼儿随录音磁带轻声跟读。
四、情景表演:《小小邮递员》
1、 通过《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形式,出示新字宝宝。
2、 让幼儿在大范例中找出相应的字词,并把字圈出来,引导幼儿集体认读。
五、游戏:
1、 抢椅子:
玩法:(教师交待游戏规则,分组活动)
请幼儿若干名,扮字宝宝,听鼓围椅子转圈圈,鼓声停,幼儿抢椅子,未抢到椅子幼儿认读字宝宝。(反复两次)
2、 鲨鱼捉小鱼:
玩法:(教师交待游戏规则,集体活动)
要求幼儿随轻快、紧张的音乐游玩,幼儿扮演小鱼,小鱼如被鲨鱼捉住,应认读手中的字宝宝。(反复两次次)
六、朗读:
1、 要求幼儿回到座位上,提出朗读的常规要求,跟随录音磁带一起朗读课文《上课》。
2、 听音乐收书。
七、字宝宝归类“找妈妈”,活动结束。
幼儿园科学教案 10
活动目标:
通过科学小实验观察物体热胀冷缩这一科学现象,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重点:
观察物体热胀冷缩这一科学现象。
活动难点: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透明容器、温度计;瘪可乐瓶,开水,温度计每组一支
活动过程:
一、乒乓球变圆了。
教师演示将踩瘪的可乐瓶放在开水中,请幼儿观察瘪的部位发生变化的神奇现象。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可乐瓶会发生什么的`变化?
为什么可乐瓶会鼓出来?
二、温度计的变化。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温度计液面高度,并记录数值。
提问:未插入前温度计的度数是多少?
温度计插入热水中有什么变化?
温度计插入冷水中有什么变化?在冷水中慢慢加入热水,温度计的度数又有什么变化?
2、给自己测量体温,感受热胀冷缩现象。
(1)提示:你有没有量过体温?
在身体的什么位置量?
怎样测量体温?
怎样看刻度?
(2)教师提示操作步骤,幼儿两人一组给自己测量体温(宜采用腋下测量体温),对比体温表前后液面的高度差距。
幼儿园科学教案 11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
2、在动手尝试泡发食品的过程中,探索泡发食品的大小变化
3、喜欢探究事物的变化,有初步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透明玻璃杯两个,小碗幼儿人手一个;盛有温水的大盆四个,小碟四个,盘子四个;木耳、菊花茶叶若干;音乐磁带一盘。玩具泡泡球多个。
经验准备:提前帮妈妈泡一下木耳。
活动建议: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出示泡泡球并放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球的变化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它会变魔术,我们一看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吧。
原来这个泡泡球可以从很小变得很大。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东西会变这样的魔术。
二、出示木耳激发幼儿观察其变化的兴趣,使幼儿了解泡发食品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两块大小基本一样的木耳,并动手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其变化。
师:我这里还有一位魔法师,大家都认识它,它还带了一个好朋友过来变魔术,我们一看它们的表演吧。
教师将木耳分别放入有水的和没水的杯子中,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2、引导幼儿猜想木耳的变化。
师:大家猜一猜放在水里的木耳会变成什么样?为什么呢?
教师:木耳可能会变大了、变小了、没变化。
3、教师出示泡好的木耳引导幼儿发现木耳由小变大的科学现象。
三、组织幼儿自主选择动手泡发木耳,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木耳的大小变化。
1、以生活情景为引导,激发幼儿动手泡发木耳的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有件事情想请你们帮忙,食堂的老师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们能帮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吗?
2、幼儿动手泡发木耳,
启发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联想:你还知道那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活动延伸:
在益智区为幼儿准备菊花茶、胖大海等可以泡发的材料引导幼儿活动后动手冲泡,再次发现并体验这一有趣的科学现象。
幼儿园科学教案 12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亲自参与活动,知道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懂得自己的身体是在不断生长 的。
2、培养幼儿能够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发展自我意识。
二、活动准备:
幼儿入园时的身长图和体重表。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刚入园的身长图和体重表,引起幼儿观察,并进行讨论。
1、这些图片上的娃娃是谁?(贴有照片的幼儿外形)
2、上面有些什么?(表示身高的`竹子和体重的小称砣)
小结:这些都是我们刚上幼儿园时保健老师给我们量身高,称体重的表,上面的一根竹子和一个小砣就表示那时我们的身高和体重。
(二)通过操作活动对比,让幼儿感知其中变化,了解自己在长大。
1、小朋友,现在你们的身高和体重有没有变化?
2、请幼儿现场量身高称体重,再贴上表示身高的竹子和小称砣。
3、请幼儿在观察对比,了解其中变化。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小朋友在原来的竹子上又加上了一根小竹子,竹子越长越高,说明小朋友长高了,小称砣越来越多,说明小朋友变重了。我们长大了。
(三)通过讨论,知道我们长大了,学会了许多本领。
“现在,我们长大了,在幼儿园学会了哪些本领?”(从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游戏等方面去讨论)
小结:我们长大了,学会自己吃饭,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会讲故事,会念儿歌,拍皮球,玩各种游戏,今后我们还会长大,学会更多的本领。
四、亲子活动
建议家长在家中一角,为孩子做两颗生长树,一棵记录身高的变化,一棵记录体重的变化,并定期为孩子测量。
五、活动评价:
1、知道自己在不断地长大;
2、逐步学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幼儿园科学教案 13
课题常识:
《你认识我吗?》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秋天是水果成熟的季节。
2、引导幼儿用简短的句子说出自己爱吃水果的名称、形状及颜色。
活动准备实物水果:苹果、梨、橘子、香蕉、石榴等若干,篮子一个,图片一幅。
重点难点
重点:是幼儿能说出几种水果的名称、颜色及味道。
难点:是让幼儿知道这些水果是在秋季里成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里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有的变红了,被风一吹就会怎样?秋天里也是水果成熟的季节,你们知道果园里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谜语:黄金衣,包银条,中间弯弯两头翘。谜底:(香蕉)。
教师出示实物香蕉让幼儿观察后提问:果皮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教师讲解:是长柱形的,稍有棱。)吃起来是什么味道?
2、教师逐一出示苹果、梨、石榴等水果,让幼儿观察后说出它们的形状、颜色及味道,让幼儿知道它们都是秋季里成熟的水果。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认识的`这些水果都是秋天里成熟的水果,它们的形状分别有圆形、椭圆形、长柱形的;它们的颜色分别有红、黄、绿等;有的剥开皮吃,有的用水洗洗就可以吃,味道有酸有甜,它们的水分很多,又有营养,希望小朋友们每天吃个水果,这样身体就会茁壮成长。
4、出示图片,让幼儿连线。
5、做游戏:《猜猜我是谁》。
三、结束部分
教师简单讲评,下课!
幼儿园科学教案 14
一、教案目的
1、让幼儿初步认识、了解地球,知道地球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球体,是我们人类和其它动物共同居住生活的地方。
2、教育幼儿爱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3、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探索兴趣。
二、教案准备
1、电视机、电脑、2个课件;
2、地球仪一个;
三、教案流程
1、请你猜一猜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法国人……都住在什么地方。
2、向幼儿介绍地球
(1)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地球吗?它是什么形状?(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地球仪,请幼儿观察并讨论地球的形状。
(3)小结: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球体,形状像球而略扁,地球仪就是缩小的地球模型。
3、通过看课件,让幼儿了解地球上面有什么?
(1)提问: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你们知道它上面有什么?(请幼儿凭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回答)
(2)观看课件。然后通过提问,巩固幼儿对地球上有陆地、高山、海洋、人、动物、植物的认识。
4、让幼儿在地球仪上找出海洋、陆地的位置,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和最热的地方在哪里?
5、学念儿歌《地球是个运动员》。理解并学习儿歌内容,想像儿歌展示的画面,领会诗中对地球生动、形象的描述。
6、小结:地球上有许多人、动物和植物,而地球只有一个,它是我们大家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保护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
7、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多植树......)
8、结合课件,教师有表情的讲故事《地球生病了》,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地球为什么生病了?怎样给地球治病?......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探索兴趣。
9、延伸活动: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启发幼儿在平时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保护环境的工作。
幼儿园科学教案 15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愿意围绕故事情节中出现的问题,大胆探索影子的形成与变化,初步了解物距与影子成像的基本原理。
2、理解奥菲利亚小姐对剧院、指偶以及表演的热爱之情,感受故事的美与动人。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动物纸偶若干、手电筒、剪刀、胶水、油泥、白板、提示板
经验准备:
玩过影子的游戏,知道影子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说说影子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一个特别的故事,这个故事和一位老朋友有关。(出示文字“影子”)
——影子是什么样?
——有没有玩过影子有关的游戏?
总结:影子的颜色是黑色的,看得见,摸不着,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会跟着我们的动作产生变化。不过,就算是影子,有时也可以用来做一些令人快乐的事情。
二、欣赏故事,变变“影子”
(一)听赏故事,引出问题(出示ppt1-4)
——这些影子是谁?它们来找奥菲利亚小姐做什么?
——有没有办法让一样大小的指偶,变出不同大小的影子来?
(二)合作实验,变大变小(出示PPT5-6)
1、幼儿猜测改变影子大小的'方式
2、两两合作,探索改变影子大小的方法
4、分享结果:初步了解物体与光源距离不同会形成不同大小影像的原理
总结:原来,纸偶离光越近,影子就越大,纸偶离光越远,影子就变小。
(三)合作实验,变变眼睛(出示ppt7)
1、听赏故事第二段
——第一次演出吸引来许多观众,可是,有一位观众提出:“演员都应该有一双闪亮亮的眼睛,可这些影子没有眼睛。怎样才能让纸偶的影子也变出闪亮亮的眼睛呢?
2、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内容,并展示在展板上。
3、幼儿两两合作,一起通过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4、分享结果:
——实验成功了吗?用的是哪种方法?
——教师尝试“剪”的方法,验证猜测:为什么剪个小洞就能让影子变出眼睛来?而画和贴都不行呢?
总结:因为纸偶是用纸做的,纸会挡住光,形成黑色的影子。在纸上剪两个小洞,光就会从洞口穿过去,打在影子上,看上去就好像影子长了“眼睛”一样。
三、完整听赏,分享感受
听赏故事第三段(出示PPT8-14)
——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我的故事到这里结束,但关于奥菲利亚和那些影子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就藏在这本书里,书的名字叫做《奥菲利亚的影子剧院》。
幼儿园科学教案 16
【活动目标】
1、能观察比较不同性质纸的吸水性。
2、懂得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积极探索纸的秘密,体验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已认识过各种各样的纸、滴管的使用方法。
物质准备:
(1)蜡光纸、报纸、宣纸、牛皮纸。
(2)滴管、碗、泥工板、脸盆。
(3)记录表、勾线笔、投影仪。
(4)折纸小船、毛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蚂蚁要到河的对岸参加比赛,可是小河上没有桥。请小朋友帮小蚂蚁想想要用什么办法过河。
师:小朋友们真棒!帮小蚂蚁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很多小朋友都认为可以用船来帮助小蚂蚁过河。
过渡语:老师带来了四种不同材料的纸船,哪种纸船才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呢?
二、介绍材料,引发猜想。
师:我先来看看这几只纸船是什么纸做的。你们觉得用报纸、宣纸、牛皮纸、蜡光纸做的小船,哪些不怕水?能够帮助小蚂蚁过河呢?为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过度语:到底哪个纸宝宝做的小船能够帮助小蚂蚁过河呢?让我们用这些纸先动手试一试。
三、幼儿探究操作,观察纸张的吸水性。
1、介绍记录表,提出操作要求。
师:到底哪些纸能帮小蚂蚁过河?
2、提出操作要求。
(1)用滴管同时滴几滴水在每张纸宝宝的身上,滴完之后用你们的小眼睛来看看每张纸宝宝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纸会吸水,什么纸不会吸水。
(2)将观察结果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在记录表里面。
(3)如果不小心把水洒在桌子上,记得用毛巾来擦一擦。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1)分享交流探索结果。
(2)师:水滴在纸上,纸发生了什么变化?那种纸不怕水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
(3)教师小结。
师:生活中的纸有的会吸水、有的不吸水,当水滴到纸的表面上,水马上消失了,或是慢慢地渗透进去了,那这些纸会吸水的,就像宣纸和报纸一样;当水一直停在纸的表面上,那这些纸是不吸水的,就像小朋友刚才发现的蜡光纸和牛皮纸一样。
四、游戏:不会沉的船。
(1)游戏玩法及要求。
师:我们把这四只小船放到水里面,你们来观察看看最后谁能带着小蚂蚁过河。
要求:把船放在水里后,用眼睛观察,不能用手去拿水里的小船。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谁来告诉我,你刚刚看到哪些船沉下去了?哪只船把小蚂蚁带过河了?
小结:原来啊,最不怕水的是用牛皮纸做的小船,它把我们的小蚂蚁带过河去参加比赛了。
【活动延伸】
师:你们知道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用纸做的,它也不怕水呢?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再来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材料的`准备上不够合理,不能体现出探索纸的吸水性的目的。
在幼儿的自主探索实验操作方面上,我会赶着给幼儿总结性的答案,没有让他们在探索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记录表格,形成一问一答,干预了幼儿的自主性的想法。在实验结论,“那些纸会吸水那些纸不会吸水的时候”忘了在大记录表上做好总结结论,漏掉了这个大环节,很不应该。小结语也将有待提高,要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在下次的活动上,操作材料要考虑周全,运用各个感官去感知物体,能够做到不紧张,不漏环节,带动活跃的活动氛围。知识经验的准备要充分,各个活动的环节有趣并能够层层递进,小结语中要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语言要严谨。
幼儿园科学教案 17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发现、比较事情之间的联系。
环境与材料
1、干木耳、茶叶每组1盘,杯子每两人1个。
2、用水浸泡过的黄豆、木耳若干。
3、电磁炉、电沙锅、微波炉各1个。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一、提出问题,引发探究你知道膨化食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发现膨胀现象
1、出示用水浸泡的黄豆、木耳,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发现没浸泡过的黄豆、木耳与它们的区别。
2、观察后请哟额说出它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问幼儿:你还知道哪些食品会变化?
4、做一做:请幼儿用杯子盛一些茶叶,倒入一些温水,发现茶叶遇水的膨胀现象。
5、教师制作"爆米花",幼儿观察玉米的变化过程。
三、生活中的膨胀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利用膨胀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四、膨化食品真好吃幼儿品尝膨化食品,并说一说吃的感觉是怎样的。
五、看画册《有趣的膨胀》
1、让幼儿发现物体膨胀的现象与生活的`关系。
2、提问:你知道图上的这些食物是怎样变化的吗?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主操作,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从严格掌控到逐步放开,幼儿探索的思维空间和学习自主权逐渐扩大,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在做中学、试中学、想中学的主体性。
幼儿园科学教案 18
活动目标
1.能观察、了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有喜欢小兔子、关心秒度 动物的情感。
3.丰富词语: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活动准备
1、动画片:小兔子真可爱
2、兔子一只,草、白菜、胡萝卜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
动画片引发观察小兔子兴趣。
二、观察小兔子
1、兔子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有顺序的观察兔子的`头部(长耳朵、三瓣嘴)
身体(椭圆形、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
尾巴(短短的)
2、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来学一学好吗?
三、抱抱小兔子
1、那你喜欢小兔子吗?我们来轻轻的摸摸它抱抱它好吗?
2、小兔子全身长满了什么?(毛)
3、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的?
4、抱起来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毛茸茸的、柔柔的、软软的、暖暖的)
四、喂喂小兔子
1、小兔子爱吃什么?(青菜、青草、萝卜)
2、吃东西的时候它的嘴巴是怎么动的?(
结束部分
教师:那我们一起喂喂小兔子好吗?
带着兔子和孩子们一起散步,给兔子吃点。
幼儿园科学教案 19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彩棒架起彩泥,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能读懂简单的任务卡,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培养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学具:游戏棒、彩泥人手一份,iPad人手一台
2.教具:自制课件《神奇的三脚架》、一体机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探索的兴趣
教师:“孩子们,这是谁啊?”(哆啦A梦)
(出示哆啦A梦)“Hi,大家好!”
教师:“哆啦A梦有一个大口袋,里面装着很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猜,今天哆啦A梦会带来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这是什么?”(出示宝箱)
教师:“这么大一个宝箱,里面会装着什么呀?想知道吗?听听哆啦A梦怎么说!
(语音:想要打开宝箱,必须完成一个任务。)
教师:“要打开宝箱必须怎么样?(……)想挑战一下吗?这是你们的任务卡。
二、任务一:探索如何让彩棒站起来
1.观察任务卡,明确任务:用彩泥让彩棒竖起来
教师:“这个任务卡是什么意思?”
幼儿:……
教师:“一块彩泥、一根彩棒,任务是怎样让彩棒站起来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好,我们来试试看!”
2.幼儿自由尝试用彩泥让彩棒站起来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讨论让彩棒站立的方法
教师:“孩子们,你们的彩棒都站起来了吗?请你说说看,你用什么办法让彩棒站起来的?”
幼儿:我是彩泥在下面,彩棒在上面,这样彩棒就站立起来了。
教师:你们都是这样吗?第一个任务轻松就完成了,现在快来打开宝箱吧!
4.完成第一个任务。
(哆啦A梦:“你们的第一任务轻松就完成了,现在开箱密码来了,请听好。开箱密码是:235。”)
教师:“开箱密码是多少?请一个小朋友来打开宝箱!”
教师:咦,里面还有一个宝箱,孩子们,别着急,还有第二个任务要完成呢!
三、任务二:探索如何把彩泥顶起来
1.观察任务卡,明确任务:用彩棒把彩泥顶起来
教师:这是第二张任务卡。第二个任务会是什么呢?(出示任务卡二)
幼儿:……(幼儿猜测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它是想用彩棒把彩泥顶起来。想一想,你们用一根彩棒的时候,能把彩泥顶起来吗?(出示记录卡)
幼儿:不能。
教师:你可以试一试。(幼儿操作)
教师:一根彩棒能把彩泥顶起来吗?(不能)那我把结果记录下来。一根彩棒,不能把彩泥顶起来。
2.尝试多根彩棒顶起彩泥
教师:那如果用2根彩棒、3根……或者更多一点(边说边记录,手继续往下指示),可以把彩泥顶起来吗?
(1)交代操作要求
教师:“请你去试一试,试一次,记一次,把成功和不成功的结果都记录在记录表上。最后,记录完的孩子把你的记录表上传到大屏上。给你们5分钟时间,开始!”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记录完的孩子把你的记录表上传到大屏上。上传的小朋友可以看看你的记录结果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发现棒必须撑开才能将彩泥顶起来。)
(3)统计操作结果
教师:你们的记录结果都上传到大屏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找出不同的.几张记录表,进行对比)
教师:
(A)这里有XXXXXX小朋友的记录结果,首先看XX的记录表,……他用了几根彩棒把粘土顶起来的?……这是他的结果。
(B)这是XXX小朋友的记录表,请你来说说你的发现。“你用了几根彩棒把彩泥顶起来了?” “最少要用几根棒?”跟前面小朋友不同的是……
(第三张、第四张依次介绍)
教师:你们发现最少要用几根彩棒就能把彩泥顶起来?(3根)
(4)幼儿再次尝试
教师:“那你们每人选三根彩棒试试看,是不是最少用三根棒子就能把彩泥顶起来了。”(幼儿再次快速尝试。)
3.小结
教师:“原来最少只要用3根彩棒就能又方便又稳固的把彩泥顶起来,人们都把这种三个脚的架子叫做三脚架。”(三脚架)
教师:“第二个任务又完成了,快来看看哆啦A梦又说什么了?”
哆啦A梦:你们真棒!都成功完成了第二个任务,这次打开宝箱需要一把钥匙,这把钥匙是红色的、圆形的、有双面齿纹,你们能找到它吗?
教师:这把钥匙是怎样的?谁来打开这个宝箱?
四、了解生活中的三脚架
1.游戏:翻翻乐。
教师:“宝箱打开啦,原来哆啦A梦给我们带来一套翻翻乐的游戏卡,游戏卡下面都会藏着什么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再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
(翻翻乐游戏卡随机自由翻动,1分钟后翻到蓝色那页。)
2.认识各种三脚架
教师:你都看到了什么?还记得他们藏在哪里吗?
天文望远镜:我们来认识一下。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观测到星空的奥秘!
琴谱架:让我们练琴唱歌的时候更方便!
三脚花架:花盆放在三个脚的架子上一样稳稳的。
画架:我们户外写生的时候可以用。
消防救援架:它是怎样救援的呢?看一段视频。把三脚架打开,就能把掉在很深的井里的伤员安全、轻松的救上来,作用是不是很大啊!
东方明珠塔:这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哪里有三脚架?三脚底座既美观又稳固。
五、活动延伸——寻找生活中的三脚架
教师:“刚刚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三脚架,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要用到三脚架,看,这些都是我们游戏区的材料,可是它们没有地方挂,需要我们帮忙搭一些三脚架,这里有PVC管、竹竿、绳子、毛根,待会儿我们可以小组合作,到户外去搭一搭,好吗?”
幼儿园科学教案 20
【活动目标】
1.发现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科学现象。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用语言描述、简单统计等方法来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①个人材料:1/2的鸡蛋壳(洗净晾干)4~5只,约15厘米长削好的铅笔一支,直径约4.5厘米、高约2厘米的透明胶带纸圈1个,直径约1.2厘米、高约20厘米的珍珠奶茶吸管1根。
②分组操作材料:小河模型各一,23厘米×9.5厘米的长方形卡纸2张,一角面值的硬币若干枚,记号笔1支。
2.教师操作材料:
①"小鸡出壳"桌面教具一套。
②PPT课件、多媒体设备;
③统计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激趣,幼儿操作感知
1.结合桌面教具,讲述故事《小鸡出壳》(附后),引出疑问: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
2.启发幼儿用铅笔笔尖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啄"蛋壳,寻求答案。
①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②幼儿模拟操作,得出"鸡妹妹用尖嘴巴啄破蛋壳"的结论。
3.引导幼儿探索相同的力分别作用于蛋壳的凹、凸面而出现的不同现象。
①鸡姐姐不服气,说刚才用的力不一样,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铅笔掉下去的`力差不多大小呢?
②幼儿简短讨论后,教师引导幼儿借助吸管和胶带纸圈再次操作,结果发现鸡妹妹确实是用尖嘴巴啄破蛋壳的。
二、教师演示解惑,幼儿初知原理
1.小小蛋壳真奇妙,这么放不容易碎,而这样放就很容易碎,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幼儿简短讨论。)
2.请幼儿观看PPT课件中的实验演示,发现"力的分散"现象。提问:把针筒里流下的蓝色水比作铅笔掉下去的力,请大家看看水落到"蛋壳"上怎么样了?
3.教师边借助图示,小结"薄壳结构原理"。
三、教师引导迁移,幼儿运用经验
1.教师指着图示上的"⌒",提问:这个拱形像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形状的物体?
2.运用PPT,向幼儿介绍生活中的拱桥、球形屋顶、隧道等建筑物,知道这些都是蛋壳的奥秘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师激励探索,幼儿比较统计
1.请幼儿分别在"大河"与"小河"上建筑一座平桥和一座拱形的桥,尝试桥面中央最多能放几块积木,并将结果记录到表格中。
2.引导幼儿结合记录,比较、分析两种桥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①哪座桥比较牢?为什么?
②拱桥它有什么不方便?(太陡、费力。)怎么办?
附:
▲"薄壳结构原理"简介当力作用于蛋壳凸面时,力会沿着蛋壳表面四处分散,因此蛋壳就能承受较大的力,不易破碎;相反,当力作用于蛋壳凹面时,力就会集中于一点,蛋壳受到的力较大,容易破碎。
▲故事《小鸡出壳》
"叽叽叽,我是鸡姐姐。我的鸡妹妹怎么还不出壳呀?还是让我去帮帮她吧!"鸡姐姐用她的尖嘴巴去啄蛋壳,"笃笃笃、笃笃笃",啄着啄着,忽然蛋壳裂开了!从里边走出了可爱的鸡妹妹。鸡姐姐高兴地对鸡妹妹说:"妹妹!妹妹!是我帮你啄破了蛋壳,你还不快谢谢我?"可鸡妹妹却并不高兴:"谁要你帮忙,刚才是我自己啄破蛋壳的!""不对!是我帮你啄破的!""不对!是我自己啄破的!""不对!不对!不对……""不是!不是!不是……"她俩吵个不停,小朋友,请你评评理,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
【幼儿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教案02-02
幼儿园科学教案01-07
幼儿园科学教案[实用]07-04
幼儿园科学教案【热门】02-23
幼儿园科学教案【荐】02-28
幼儿园科学教案【推荐】02-19
【热】幼儿园科学教案02-19
【推荐】幼儿园科学教案02-19
【精】幼儿园科学教案02-21
幼儿园科学教案【精】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