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词句。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一)入题展想象作画导入。
1、教师板书流水,你想到了什么?你能把你想到的画下来吗?
2、再写小桥、人家,你又想到了什么?也请你把它们画下来。
设计意图: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训练学生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按预习提纲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2、理解词语;
3、读通课文;
4、你知道了什么;
5、你还哪些疑问。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完成下面要求。注意要会用我们阅读的方法:如:用笔圈画、找出重点语句、朗读等。
1、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哪些事久久不能忘怀?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难忘的景,如课文的第一段。难忘的事,如捉鱼虾蟹、丢花、采花等。
同桌互相交流。
练习朗读。
2、体会文章表达思乡感情的方法。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A、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在作者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清风是美的,小溪小桥是美的,杨柳也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作者借景物的描写,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B、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儿时的趣事,仍记忆犹新,对家乡太有感情了。作者回忆往事,来表达思念之情。)
C、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作者出生的平房虽然矮小潮湿,但它是作者的老家,是作者的出生地。作者爱老家,不须任何理由,爱它没商量。这里直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之情。)
(2)自读课文,写一写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发展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预设”精彩高效。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老师、学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质”的提升,“润物细无声”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指导学法、领悟学法等融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揉合。
(四)学习小结。
(五)作业拓展:
1、积累词句,进一步体会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2、学习古诗:《净天沙·秋思》
板书设计:小溪
景垂柳查字典
小桥流水水鸟
人家
本文是略读课文,作者用清新优美语言的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写出了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眷恋和思念。
凡写得美又容易理解的文章,我通常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多读少讲,意在通过学生的读去领会,去感悟,甚至去背诵,从而积累美文,为写作打基础。反思本课教学优点是:
1、揭题激趣
揭示课题时我和同学们一起朗诵了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并了解了文题的出处。再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是怎样的情景?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重读感悟
略读课文重点在让学生自读自悟。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大胆放手,确实给出足够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反复地朗读、细读有关的句子等)让学生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优美景色和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领会每句话所表达的情感。
3、深化课文,拓宽思维
“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交流、汇报)”这部分,学生的发挥是我意想不到的,原来这环节的设计只是想看看学生的动手能力,想不到学生非常喜欢这环节,不但发挥想象力把画画得好,而且(交流、汇报时)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动手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乐于接受,效果很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号称”、“计策”、“失信”、“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及骄兵必改的道理.能按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周瑜的军队用了哪些具体办法打败曹军;按问题阅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1、一张三国时两军地理位置示意图.
2、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提示课题,简介背景,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讲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简要复述火攻经过.
第三课时:复述,总结全文,归纳主要内容,做练习题.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通过对《赤壁之战》前面三个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东吴的周瑜要火攻曹操的原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的后面部分,请同学们打开这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齐读第四自然段,然后默读、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既然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马上去火攻就行了呗,为什么还要想个计策呢?(火攻是个好主意,但是由于两军隔江相对,曹操人多势众,防范又很严,强攻是不行的.要火攻就必然要在曹军不防的情况下去接近曹军.怎样才能过江去接近曹军,使曹军不防而攻打曹军?所以必须要想个巧妙的计策,用智谋火攻.)
2、“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这句话说明什么?“就这么办”是指的什么?“怎么办”这里说没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说明周瑜赞同并采纳了黄盖的计策.指按黄盖的计策办.没有写出来的好处:①略写,节省笔墨;②制造悬念,引起兴趣.)
(二)讲读课文5—11自然段.究竟黄盖的计策是什么?周瑜是怎样按黄盖的计策火攻曹军的?(板书:东吴——→火攻——→曹操)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一读课文的5—11自然段,看看书中插图,对照课后第3题思考,可用笔在书上划批,也可同桌议论.
1、集体讨论:你认为周瑜火攻曹军是分几步实现的?(从整体入手,指名学生概括回答,并逐一进行五个步骤的板书:黄盖投降、选时北进、兵船在后、点火烧船、周瑜追杀)
2、细读课文,深入讨论周瑜火攻曹军的每一个步骤.
⑴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一步“黄盖假降”.先指名读,然后提问:
①从信中,你们认为黄盖去投降是真的还是假的?曹操认为是真的还是假的?你是从这节的哪句话看出来的?
②曹操“欢喜得了不得”说明了什么?(板书:麻痹轻信).
③黄盖的这封信为什么会使老谋深算的曹操麻痹轻信呢?(因为黄盖的信是为了促使曹操相信,以便有机会接近曹军,这是经过东吴深思熟虑的,他们精心研究了曹操,抓住了曹操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喜欢奉承等弱点.在信中说东吴弱小,不是他的对手,又贬低周瑜而称赞曹操,最后还表示了投降诚意.曹操见黄盖是东吴名将,信内又说得真诚,还说要带兵士和粮草来投降,这就可增强自己势力,削弱东吴力量,焕散东吴军心.加上他通过探子的情报,盘问送信的人未发现破绽,因此,曹操相信了黄盖的信.)
⑵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二步“选时北进”.
①黄盖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有了接近曹军的机会,那么什么时候北进为好呢?
②为什么要选“东南风很急”这一天呢?说明了什么?(主要是便于从南岸向北岸顺风行船.风大一方面可使船速更快,以免曹操发现问题,便于尽快火攻;一方面可使火燃大,火攻的效果就大,既烧连环船,还能借风吹的力量,烧到岸上兵营,把曹军烧得更惨.说明了东吴是经过周密策划的.)
③曹操有否防备呢?你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有防备.曹操亲自到船头查看,有巡逻的兵士,发现情况向曹操报告.)
④当曹操看到挂着“黄”字旗的船向他开来,既然有防范,为啥不出击,还笑呢?他这一笑,与前面的“欢喜”有啥区别?说明了什么?自读曹操笑着说的话,先理解以下词语意思,接着理解句意,然后再回答这道题.“失信”什么意思?
(说话不算话,失去了别人信任.)
“没有失信”呢?(说话算话,得到别人信任.)
“果然”什么意思?(真的,果真,的确,确实)
你是怎样理解曹操说的这句话的?(黄盖说话算话,没有骗我,写信来投降,现在真的就来了.)
然后回答曹操为什么要笑,这个“笑”表示什么,与前面的“欢喜”在心情上有啥区别.
(让学生联系前文理解,前文说曹操接信后,只是“欢喜”,但黄盖还没行动,所以不放心.他站在船头迎风眺望,一方面说明他有警惕,亲自查巡,一方面也说明他在等黄盖带兵士和粮草来投降,心里不踏实.这一天,看见挂着“黄”字旗的船来,就认为黄盖说话算话,果然来投降了,所以“笑”了,这一“笑”说明他放心,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同时,还说明他对黄盖失去了戒备,而深信不疑.由于曹操对黄盖的深信不疑,对东吴北进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东吴精心策划的火攻之计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板书:深信不疑)
⑶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三步“兵船在后”.
①默读思考,东吴去火攻一共准备了几种船?这几种在火攻中各派什么用场?(在书上勾画批注)二十条大船干什么用?如何点燃?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这些船里装的易燃物品,而用“不是……也不是……而是……”这个句式来写出?你明白了什么?(这是针对假降信上的内容来写的,究竟是不是装的兵士和粮草呢?用了“不是”、“也不是”,用“而是”特别强调是装的火攻用的易燃物品.同时,这个句式也暗示着:曹操,你估计错了,你高兴得太早了.让我们明白了黄盖是假投降,真进攻,字里行间还带有幽默讽刺曹操上当了的.味道.)用小船干什么?(点火后上小船撤退.)用兵船干什么?(装兵士,追杀敌人.)
②东吴准备得这样充分、周密,当黄盖的船已快速向曹操冲来的情况下,曹操的态度如何?说明了什么?(板书:高兴不防)
⑷学习、讨论计策的第四步“点火烧船”.一方作了如此充分周密的准备,另一方又无防备,此时正是东吴进攻的时机,东吴是怎么火攻的?结果怎么样?请默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结合看文中插图,边看边思考,边注上符号,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老师巡回.
集体讨论:东吴是怎么火攻的?结果怎么样?可穿插以下的小问题:
①为什么黄盖要在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时下令点火?(说明连点火的距离也考虑得很具体.因为离得太远烧不到连环船,离近了易被发现,不利火攻.)
②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写出了火攻的威力?从这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在书上注上符号.(火攻厉害,东吴的计策很不简单,火攻厉害,风助火势,火助风威.曹操上当惨败)(板书:上当惨败)
⑸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五步“周瑜追杀”
①对逃上岸的曹操,东吴采取的什么办法?(周瑜带兵追杀).
②不可一世的曹操此时的下场如何?(板书:带兵逃跑)
3、小结提问:凡看过《三国演义》书的同学,都知道曹操在当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深通兵法的军事家和足智多谋的政治家,但是,在赤壁这一仗上,他为什么会败在弱小的东吴手下呢?而东吴为什么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呢?
出示小黑板:
⑴骄兵必败.
⑵东吴必胜原因:观察分析,知己知彼周密策划,麻痹敌人利用时机,攻其弱点紧密配合,攻其不备
4、默读课文,结合板书,简要复述周瑜是怎样按黄盖的计策打败曹军的?(先让自己复述,然后指名复述)
三、启发激励: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究竟三国鼎立是怎么回事?在那时还有哪些用兵如神、足智多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找《三国演义》的书来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震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同学热爱自然、维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知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俺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这篇文章要俺们了解什么?
反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小组讨论: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偏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示它的智慧;二从“有人震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示它的警觉;三从储藏食物过冬来表示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示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示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示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2)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松鼠》一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偏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偏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如、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3)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3.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俺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4.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昼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身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震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俺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干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
六、作业安排
改写
板书设计:
美丽: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灵活
松鼠
可爱:机灵、搭窝认真、自身劳动生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初读课文,体会母亲对我无私的爱,并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
4、指导写好“蒙”,理解: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
第一段(1~3):写童年夏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完成《习字册》上的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读文,理解文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母亲对我那广博无私的爱,理解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家乡的民歌童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词组:
美妙的夏夜柔和的月色如水的月色最美的时辰混沌的童心
动听的歌谣风趣的童谣浓郁的诗情芳香的音韵想象的翅膀
读完这些词组,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自由说)
过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保留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孙友田一起,踏着月色,走进他们家的篱笆小院,走进他那永远美妙的童年夏夜。
2、出示画面。指名读第一节描写月夜的句子,把你的感觉读出来。齐读这段优美的句子。
3、就在这美妙的月夜里,最令人着迷的是什么?
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二)第一板块品读歌谣魅力。
1、母亲唱了哪些歌谣呢?找出来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那首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出示:
出示民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生自由念读)
师:(指名读,读得响亮、铿锵)你来看,母亲是怎么为我吟唱这些歌谣的?
出示句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三月的和风”什么感觉?(吹面不寒杨柳风。轻柔的、温暖的感觉)
“小溪的流水“什么感觉呢?(恬静地)
师:那么怎样来表达这种感觉呢?你试着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师领读一句,给予一定的节奏和速度。生跟读。)
师:对,生活中的民歌,歌者就是编者,是边想边唱,边唱边想的。读时,要轻要慢,要柔柔的,有一种悠长飘逸、舒缓自由的感觉。
(生齐读,有韵味。)
师:读得已经不错了。你们想不想做童年夏夜里的那个孩子,听母亲来唱一唱?
师:那就闭上眼睛。
师: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母亲的歌声也飘出来了……(课件示歌谣录音)
师: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能不能用上书上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生:(齐读)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师:母亲甜美的嗓音就像春风一样温柔,如溪水一般悦耳,可怎么会有香味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多元化理解:
(1)母亲的体香:洗去了一天的疲劳,换上了干净的白布褂子,我躺在母亲怀里,闻到了母亲熟悉的体香。
(2)母亲的嗓音格外甜润,格外深情,听在我的耳朵里,很舒服,连鼻子似乎都感到舒服了,就像闻到了香味一般;
(3)虽然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那么丰富,苦中有甜,甜得让我似乎闻得到香味。
师:在苦难的日子里,能对未来始终抱着热情,怀着美好的向往,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精神底子啊!所以,这样的芳香的音韵,不仅香在院子里,也香在我的心里。
我们知道,声音是无形的。作者是怎么来写出母亲声音的美妙呢?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芳香的音韵,什么器官可以感觉到?
生:皮肤可以感觉和风,耳朵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鼻子可以闻到芳香。
师:是啊,不同的器官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同样的感觉——母亲声音的美妙。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生再读句子。)
3、美妙的还不仅在那些民歌。你再来读读这些夏夜里的童谣:
出示: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师:三首童谣,自由念,可以拍手,可以跺脚,可以拍桌子,甚至可以叫着喊着读。觉得怎么读畅快你就怎么读。
(生自由读,跺脚的,拍手的,边读边做老鼠啃锅沿动作的,不一而足,气氛活跃。)
师:这些童谣,念着有什么感觉?(音韵美,节奏明快,押韵,流畅,幽默)
学生交流。多种形式、个性化朗读。
这童年的夏夜,有这节奏明快,幽默风趣的童谣相伴,怎不美妙呢,所以,课文开头就说——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5、过渡:民歌民谣明快、流畅、有趣、幽默,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还饱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多有意思啊!一位作家说过,歌谣是儿童的精神食粮。你们的感受和孙友田一样。(出示:明快、流畅、有趣、幽默)
(三)第二板块感悟月光、母亲、启蒙
1、妈妈白天非常劳累,但还要在月色下给孩子唱歌、说明什么?她希望什么?(为孩子,甘愿付出一切,希望孩子们热爱生活,教育孩子要勤劳等等)能体会吗?
(1)出示第五节:那时,我们的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读到这儿你会奇怪吗?为什么母亲这样勤劳,生活却还是清苦的呢?你能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齐读
这句话中两个“长”有什么不同吗?(生长/产生)这里不生长粮食,却流传什么?
(2)是的,千古黄河,勤劳的人们总是满怀希望地耕种,可由于土壤、气候等问题,收成不佳,但歌谣却从黄河故道中流传下来,聪明的母亲一听就会,会那么多歌谣,通过传唱——(显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句话你懂吗?混沌: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明白了。明白了什么呢?
(3)母亲擅长歌谣,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着她对“我”深深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我”,这些让我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开始懂得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歌谣、莲花落等民间艺术。莲花落是一种民间曲艺,它用竹板打拍,一人或二人演唱,每段常用“莲花落、落莲花”一类语句作托腔或结尾。俗称落子。
(4)慈祥的母亲,唱完歌谣讲故事,她让我陶醉在月色里,陶醉在故事里,想象的翅膀也越飞越远,而此时,母亲讲完故事,又开始唱那风趣幽默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高深莫测的夜空引到充满情趣的人间。
出示: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明月已至中天说明夜深了,“玉石雕像”看过吗?形容一下。为什么把母亲比作“玉石雕像”?(美丽、圣洁)读出来,指名朗读
2、因为有这样一位母亲,童年的孙友田是幸福的。孙友田对母亲满怀感激、敬佩之情,他在文章的最后写道:(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1)母亲,这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农村妇女是他的启蒙老师,为什么?(引读——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自由读这段话。
(2)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全部给了“我”。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好吗?
师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因为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是母亲――(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是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题目:月光下,母亲给了我启蒙教育。点明中心:感谢、怀念母亲。)
现在你知道文章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了吧。
(1)学生自读。思考:课文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呢?
(2)师总结:母亲在月光下用民歌民谣、神话故事、谜语给孩子播下了一粒粒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使他们生根、发芽、生长……如今,孙友田成了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那是因为母亲从小给了他——月光启蒙。[指板书]
(3)师引: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朗读这诗一般的语言。
师生配乐齐诵。
(四)第三板块表达怀念之情
1、正因为这月光下的启蒙教育影响了作者的一生,所以文章以《月光启蒙》为题,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板书)通过此文在告诉我们:虽然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却――(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虽然我的生活贫穷而清苦,但我的母亲――(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虽然我的母亲不认识一个字,可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2、在你们的眼里,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1)勤劳的母亲、聪明的母亲
你能联系课文说吗?(学生读课文)
(2)善于和孩子沟通的母亲;非常爱自己孩子的母亲;这是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
3、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令作者骄傲、自豪的母亲!然而,时间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母亲的青春。我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生活好了,母亲却感受不到了。出示课件: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4。我多想唤醒母亲的记忆,让她知道:当年,母亲是我的骄傲;现在,我能让母亲为我而感到自豪。
而现在的母亲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可曾经,――(点出齐读: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现在的母亲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可曾经,――(点出齐读: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现在的母亲满头白发,深深的皱纹刻在她的额上。可曾经,――(点出齐读: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5、同学们,母亲给了作者无私的爱,回想起母亲,作者充满了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他认为“是母亲为我开启了文学的大门”,所以他特别感激母亲。
感谢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感谢母亲――(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华启迪我的想象。)感谢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师:此时此刻,我多么想唤起母亲的记忆,我在母亲耳边低声地说:
课件示:母亲:您可曾记得
(五)总结
1、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我更不会忘记。母爱是永恒的话题,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在岁月的流里,有些东西会消失,比如母亲会老去,“我”也会老去。但有些东西,在岁月里沉淀,比如,像母亲这样的歌声……
2、再读文章最后一段。
齐读: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板书:17、月光启蒙
难忘感激
母爱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班有76名学生,其中24名女生,52名男生。经历了五年的课程改革,我班学生在学习方式、质疑能力、朗读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大部分同学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各抒己见,表达能力较强,并有一定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学内容分析:
《雨港基隆》是北师版五年级语文“水”这一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文中作者用瑰丽流畅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雨港基隆的雨景之美,抒发了作者对基隆港的无限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共8个自然段。1―2自然段描绘了基隆港的雨景瞬息万变的自然之美。3―6自然段通过描绘雨的形态和声音,赞扬了基隆港雨中的景色如雄壮优雅的交响乐。第7―8自然段描绘了基隆雨后的美丽景象。第8自然段描绘了基隆雨夜的壮丽、惊奇。
文章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基隆雨景的美。分别从基隆雨的急骤、雨景的变化莫测,雨中、雨后、雨夜的景象突出了基隆雨港美丽壮观的景色。作者还将雨的形态与声音的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雨港基隆的雨中景色描绘成了一种天然合奏的优雅雄壮的交响乐。而雨后景色描写,作者又抓住了岸上与海中的日光照射的不同景象进行描写,突出了雨后日出基隆绚丽壮观的景象。雨夜的描绘,作者更以小处着手,通过对海面各种船只上灯光和岸上路灯灯光的描写,展现出基隆雨景的美丽壮观和令人感到惊奇的特点。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读中体会基隆雨的美。
②通过朗读,划分出基隆雨的急骤、雨景的变化莫测,雨中、雨后、雨夜的景象几部分,感受雨景之美和壮观。
③了解课文的第3、5自然段是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②通过重点词,体会雨港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雨港之美,培养审美观,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5、教学重、难点分析: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理解重点词句来体会雨港之美。
6、课前准备:课件
7、教学课时:一课时
8、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请同学们听雨,边听边想象画面。(播放雨声录音)
2、揭示本课任务:学习《雨港基隆》。
3、汇报查找的相关资料,了解基隆港的地理位置,以及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作用,增加对基隆港的`了解。
二、学习课文《雨港基隆》
1、伴着雨声,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3、引导学生谈谈对雨港基隆的粗略印象。
(天气变化无常、雨景美……)
4、学生交流。
5、再读课文,划出天气无常的句子,尝试着有感情朗读。
(原来是蔚蓝的天……使你的眼睛应接不暇。)
6、引导学生想想课文第3、5段在文中起的作用。
7、讨论: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写雨景美?(边读边将文中的好词佳句画下来,仔细品味,小组交流)
(1)电线上的雨点;
(2)倾盆大雨;
(3)骤雨初歇;
(4)晚上雨景。
8、选择你认为最美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其含义。
9、赛读:看谁读出了雨港之美。
10、想象基隆港的美,为课文画一幅插图。(播放雨声,营造氛围。)
11、交流展示,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讲出基隆雨的美。
三、拓展提升
出示图片:校园的雨景。
1、我们校园的雨景美吗?哪儿美?
2、请你仿照《雨港基隆》的写法,写写我们校园的雨景。
课堂练习:
1、通过想象为《雨港基隆》画一幅插图。
2、写写校园的雨景。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过程】
一、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1、学生读习作要求,读后说说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缩写(不超过400字) 减少篇幅,适当改写 保留重点内容,删减次要内容。
二、习作指导 1、出示提纲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⑴ 《小英雄雨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小英雄的什么品质? ⑵ 简要列出文章的结构和详略,然后根据此提纲边读课文,边划划记,逐段删留。 ⑶ 整理成文,检查文章是否详略得当,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是课文的`重点;雨来游泳本领怎么高超,怎么从鬼子眼皮下逃走是次要的,可一笔带过。 2、投影出示文章结构(列提纲) 主要内容: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中心:表现小英雄雨来的崇高精神和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结构: ⑴ 雨来游泳 ⑵ 上夜校念书 ⑶ 掩护李大叔(重点) ⑷ 跟鬼子斗争(重点) ⑸ 河沿上的枪声 ⑹ 雨来没有死。
三、学生独立完成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学生互评,然后读一篇范文,并点评缩写《小英雄雨来》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的芦花村住着小英雄雨来。雨来在还乡河练就了过硬的仰浮本领。 秋天,雨来被送去上夜校,他跟着老师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鬼子又来扫荡了,雨来一个人在家。忽然,交通员李大叔闯了进来,雨来赶忙把他藏到缸底下的洞里。 十几把雪亮的刺刀对准了雨来,鬼子用尽各种方法盘问雨来,但雨来一口咬定没有看见人。敌人毫无办法,把雨来拉出来去枪毙。几声枪响,芦花村的人们异常难过,可是谁也没有料到,雨来没有死。原来在枪响之前,雨来趁鬼子不备,扎到河里,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评析】 文章详细地记叙了小英雄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的经过,这是原文的重点。作文重点突出,语言简洁。故事干练完整,不失原意,完全符合本次习作要求。
四、写成文章。
【板书设计】 缩写《小英雄雨来》 减少篇幅,适当改写。 保留重点内容,删减次要内容。 不超过400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自主理解并积累生字新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内涵丰富的句子;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3、根据人物的特点和特定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
4、感受六个孩子对法西斯的憎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援助、惋惜等。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简介背景,激发情感。
1、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师:1936年7月,西班牙发生内乱。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乘机侵略西班牙,派往西班牙20万军队。三年的战争使西班牙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西班牙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斗争,各国人民纷纷募集粮食、药品、捐款予以支援。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讲述了六个孩子的故事。
说明: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和无穷宇宙间的自然奥秘,可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境地。本课的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是学生所不了解的。背景资料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六个孩子,围绕他们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2、出示填空:
一天,六个的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他们(时间)(地点)(谁)(做什么)想______,于是他们______。(结果)
3、概括一件事情需要讲清楚哪些内容?
说明: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本篇课文的篇幅很长,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利用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线索,降低概括的难度。然后,让学生了解概括事件要讲清楚事件的“六要素”,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交流。
板书:安东尼罗达甫兰杰克依沃塞夫……
三、研读课文,感悟六个孩子的品质。
(一)学习课文1-8节。
1、师:六个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张残缺不全的西班牙孩子的脸。
出示图片。
2、轻声读课文1-8节,思考:
六个捷克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了被法西斯强盗炸死的西班牙孩子的残缺不全的脸,想到_______,想到_____,还想到______。
3、交流。
4、小结:六个孩子对那个可怜的西班牙孩子满怀同情,对法西斯强盗满怀怒火
5、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课文3-8节。
过渡:孩子们多么想帮助那些饱受战争苦难的西班牙人民啊,他们能做的只有捐钱了,可是钱太少了,只有半克隆,这相当于人民币1角5分左右,于是他们想到了卖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二)学习课文14-18节
◆1、课文14-18节写了4个孩子献出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的过程。请大家默读课文14-18节,你觉得哪个孩子最了不起,为什么?
2、交流。
安东尼:
⑴敬佩安东尼的同学齐读14节。
⑵交流敬佩安东尼的原因。板书:折刀
◆⑶出示骑士画面,理解“骑士”
⑷随机指导朗读:
突然,安东尼说:“我有一把折刀,”他犹豫了一会儿,又加上一句,“可以卖掉它。”
⑸小结:安东尼第一个想到了卖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那把折刀是一件宝贝,是每个孩子都幻想拥有的,他虽然有太多的不舍,还是毅然捐了出来,他真了不起。
⑹孩子们对他的举动充满敬佩,出示句子朗读:
甫兰杰克庄严地站了起来。其余孩子也站了起来。他们紧紧握住了安东尼的手,紧紧地——成年人只有在遇到危险的时刻才这样握手。
甫兰杰克:
⑴学生交流敬佩的原因。板书:鞋油盒
◆⑵出示鞋油盒实物。师:这个盒子可有趣了,轻轻一扭,盒子就打开了,甫兰杰克可是等了好久,鞋油用完了,才归他所有的,这里面可以藏很多宝贝,或许就藏着孩子们最喜欢的弹子,你喜欢吗?舍得卖掉吗?
⑶朗读句子:甫兰杰克一声不响地拿出一只铁制的鞋油盒,轻轻地放到安东尼的刀子旁边。
罗达:
⑴学生交流敬佩的原因。板书:弹子
⑵出示句子朗读:
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粒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
依沃塞夫:
⑴师:没有人觉得依沃塞夫了不起,他真的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
⑵出示:但是当依沃塞夫把自己的哨子放到安东尼的刀和甫兰杰克的铁盒旁边时,罗达觉得惭愧了。他在自己那十三粒弹子里又加了一粒。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粒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
◆⑶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依沃塞夫平时用哨子可以干什么呢?板书:哨子
总结:课文写了四个孩子,但我们知道六个孩子都是一样对自己心爱的东西有那么多不舍,但是他们在不舍时,在犹豫时,仿佛又看见了西班牙孩子那残缺不全的脸,毅然捐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善良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课文14-18节。
说明:
文章14—18小节是文章的重点,表现了六个孩子为了帮助西班牙人民,决定卖掉自己最心爱的东西的过程。然而,折刀、鞋油盒、弹子、哨子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东西为什么是这些孩子最宝贵的?这是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的。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用“你觉得哪个孩子最了不起,为什么?”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走近这些孩子。通过想象练习,有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让学生明白,东西虽然平常,但对于六个穷孩子来说,是最喜欢的,是独一无二的,把这些宝物卖掉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不舍,从而体会他们的善良和对法西斯的.憎恨。
过渡:孩子们捧着这些最宝贵的东西来到了老依查克收旧货的铺子,在他们心里,他们正做着一件最神圣的事情,他们的脚步是那样的坚定,他们的神情是那样的庄严,他们的心情又是那样的激动。这一段写得十分感人,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19-20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孩子们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19-20节。
1、配乐朗读。
2、想象说话:孩子们心情是那么激动,是因为___________。
四、小结复习,简介作者。
1、总结:战火无情人有情,东西有价,情谊无价。透过这些平常却又宝贵的东西,我们分明看到是六个孩子,六个捷克的孩子,六个善良的捷克孩子,六个充满正义感的捷克孩子,让我们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安东尼、罗达、甫兰杰克依沃塞夫。
◆2、更要记住的是文章的作者,简介作者:伏契克
说明:
在分析与探讨将近尾声之时让学生了解文章作者,能更好的了解作品的主题。同时,也能激发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名篇的兴趣。
3、教师总结:伏契克说过:“为了汲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我想:这样的一尊尊塑像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里。
4、拓展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
附板书:
35、六个孩子的故事
(捷克)
安东尼折刀
罗达鞋油盒援助→西班牙人民
甫兰杰克弹子
依沃塞夫哨子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记住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雷雨景色。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文、领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想象雷雨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如电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雷雨的影片,感受雷雨的景象
如果要你来描写,你能写得出来吗?
二、初读感知:
1.读文:自由读,通顺,流利,质疑。
2.再读:同桌读边读边想象。
3.再读:圈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最为形象的语句。
4.交流,解疑。
三、精读理解:
1.大雨到来前的景象
a理想象大雨到来前是什么样的,跟作者笔下的是否相同,作者为什么能描写的这么传神,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b.说说大雨到来前作者抓住了几方面来描写,读出这种情景。
c.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到如临其境。
2.风来的景象
读风来的感觉
作者分几个层次写的风,它都借什么景物来写风?
这种借物写的物的写作方法你有什么体会?
3.暴风雨来了
作者用了哪个修辞方法来写风,画出你找到的语句。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读出暴风雨来了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拓展升华
用你的笔画一幅名为《雷雨》的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记住本课的一些词语。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分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评谁读得更精彩。
二、词语积累
说说在本课中你收获了哪些词语。
用自己最喜欢的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和同学交换自己的词语。
三、生字解析:
说说本课你认为哪个生字字形最复杂,哪个生字字义最难理解,哪个字最容易记住,哪个字让你产生了联想……
让同桌考考你。
四、积累内化:
在文中找出象声词,体会词语的妙处:
找出文中比喻句,排比句。
五、熟读成诵
看看哪句话你已经背下来了,熟读背诵
六、实践活动:
课外延伸:收集介绍自然风光的文章,有机会读《黎明的河边》。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认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生词,由此引出这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学而时习之。
二、请学生读课文1、2自然段,布置问题:你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过渡:看来我们对孔子以及《论语》已经不再陌生了,让我们继续往下阅读,去领略故事中那些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吧。
三、学习新知
1、布置默读要求。
2、学生开始默读,师下课堂指导。
过渡:文中的着四个故事是可以独立开的,所以等会儿你对哪个故事有自己的体会,就谈哪个故事。
3、故事1:(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齐读这个故事。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书:推己及人
故事2:(1)谈谈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不喝“盗泉”的水?描写孔子喝弟子们口渴的语句找出来读读。
(3)得出结论:严于律己(板书)
(4)读这个故事。
故事3:(1)分角色读读这个故事。
(2)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句子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小人在穷困的时候…….”的`意思。
句子2“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呀!”
词语“假装”能看出孔子遇事有什么?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书:敢于自省
(5)齐读这个故事。
故事4:(1)你特别欣赏哪个词或句?
(2)谈谈自己的感受。
(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书:学而不厌
四、:课文学习到这儿,我们对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要学会做“仁”者,要爱别人,宽以待人。过去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谈,现在则有“半部《论语》学做人”之说。希望这节课的学习能给同学们以人生的启示,智慧的启迪!
五、齐读课文,再次领略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人生哲理。
六、课后作业:
默读提示: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怎样的主张,注意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感受最深之处可做简单批注。
(一)课后延伸:
1、温故而知新——复习本课生字词,摘抄成语。
2、学而不厌——找一《论语》中的故事来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
(二)读读《阅读链接》,试着背一背。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说教材
这首短诗只有12行。分为两小结。以诗歌特有的节奏感营造出一个深邃的思维空间,耐人寻味。本诗以‘跌倒’为题。采用比喻意引发我们思考。跌倒并不可怕,但一定要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这才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
说目标
有感情读课文,体会诗的感情色彩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合作学习,探究跌倒后你应怎样做。学习象征艺术表现手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跌倒后要勇敢的站起来,战胜困难走出困境,使人生变得更精彩。
说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我以读带讲,在读中自悟,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懂得跌倒了并不可怕,要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裹上、泻下、红润、杰作、一截、燃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二、学习准备。
1、课前可布置学生观察日落景色。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全过程,可选择地势较高处为观察点。
2、自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画出描写夕照“迷人”的语句,反复地读几遍,并谈谈自己初步的感受。
(2)轻声朗读具体描写夕照的段落,边读边想。
(3)整个夕照过程中,太阳有哪些变化,作者把它分别比作什么。
(4)夕阳和我窗外的景物构成了怎样迷人的画面。
三、学时安排。
两学时。
1、第一学时读通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及。写作顺序和方法。
2、第二学时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9个生字的读音)。
3、回忆《海上日出》的观察和。写作顺序与方法。
(1)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日出。
(2)重点写晴朗早晨的日出全过程。
(3)日出过程从天、水色彩的变化、形状的变化、富有情感的动作三方面写具体。
4、《夕照》的作者又是如何观察与描写的呢?
能了解到:
(1)位置的变化——树梢——树杈——消失。
(2)色彩的变化——橘黄色——微红——红云——象熟透的“大石榴”——像一团燃烧的烈火——消失。
(3)动词:滑落——稳稳地站——向下溜了一截——出现——消失。
5、读记词语:
尽情、欣赏、迷人、挺拔、滑落、橘黄色、衰老、泻下来、镀上、顿时、晶莹、红润、波光粼粼、雀跃、杰作、踩碎、溜了一截、害羞、树杈、喜悦、石榴、溢出、矫健、绝妙、宛然、燃烧、油然而生、感慨、黎明。
6、课后熟读课文,背诵1——4自然段。
第二学时:
1、写词语(见上)。
2、填空:
开始太阳从杨树上滑落下去,是____色的;没有了_____的光芒,这时的阳光下的房顶化作了____,每一片瓦都成了雀跃的____;然后,太阳又向下溜了一截,颜色开始泛出____,如____一般,红色又变深了,成了小姑娘脸上的____;一会儿,出现在杨树中的____太阳,渐渐变红了,像一只熟透了的____;天色越来越暗,太阳却越发的红,宛然一团____。
3、找出描写夕照“迷人”的语句体会体会。
重点体会:
(1)“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这里用“晶莹的湖水”比喻在金色阳光照耀下,整个房顶的景象,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齐地铺在房顶上,镀上了阳光起起伏伏的就像光在“跳跃”,整个房顶就像“波光粼粼”的“湖面”了。这句话描述的画面是静态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了动感,作者用了“跳跃”一词,更使得画面生动活泼。
(2)“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这里“轻轻的”和“如纱一般”都是写太阳泛出的红色很淡,和“微红”的“微”相照应。
(3)“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收获的喜悦”是对着前一句的“熟透”的石榴来说的;又圆又红的太阳挂在杨树杈上,柔和的光照得钻天杨笔直高耸的树干和枝枝杈杈显得格外清晰,形状、色彩、明暗的搭配就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这幅在天尽头形成的画面能引起人无限的遐想。
(4)“天空的黑色渐渐漫了过来,几乎要把太阳包住了。太阳则变得越发的红,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将黑暗照亮。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这几句话描绘出天色越来越暗,而太阳却更红了这样一种特定的自然景象。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是抓住描写夕照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最后两节。)
5、词语积累。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词语。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什么巨变。如,环境、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有什么变化。首先要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巨大变化;然后进行梳理,列习作提纲;再根据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写具体;最后互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目标
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环境、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2、梳理想象到的场景或事件,仿照例子列习作提纲。(重点)
3、按照提纲,分段叙述,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重点)
4、互相提出修改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范文。
学生准备:采访了解家乡二十年来的历史和变化,思考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旧对比,激发兴趣
1、激趣: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照片,请看——(课件出示二十年前的家乡照片。)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老师二十年前的家乡。那时候,房子是土坯房,路是烂泥路,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课件出示现在的家乡照片。)这是现在的我的家乡,看,变化多大啊!
2、过渡:你的家乡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的采访活动谈谈自己家乡的变化。
3、导入:二十年的时光,景在变,人也在变,瞧,我们身上的衣服越来越漂亮了,现在的楼房也越来越高了。二十年前,手机、电脑还未普及呢,而现在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二十年的变化可真大啊!(课件出示问题。)再过二十年呢?我们的家乡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习作。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将二十年来家乡的变化资料展示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角色,同时逐步、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启心路,大胆想象。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引导学生审题,从题目中的“二十年后”,知道这次要写的是一篇想象作文。
2、过渡:同学们,《二十年后的家乡》究竟应该写些什么呢?(板书:写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习作要求。
3、学生自读,梳理这篇习作可以写些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家乡的变化环境人们的工作、生活
设计意图:小学生写想象作文往往感到茫然,要么学生在想象作文中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要么是想象不合情理、不切实际。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选材,并且使学生明白要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而不是胡编乱造。
三、举例指导,启发想象
1、教师引导学生具体说一说可以写些什么,教师相机板书:街道公园、住宅广场、科技交通……
2、教师以“街道”的变化为例,指导学生展开想象。
(1)现在的街道给你什么感觉?怎么形容?
(2)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通过街道的样子、街道的栏杆、街道边的植物、街道边的建筑、街道的夜景等方面说。
3、继续启发,拓宽学生思维:还有哪些变化呢?
(1)小组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变化。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通过“追问”“补充”的形式,引导学生围绕情节说具体,使自己的想象更丰满。(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具体”的想象。)
设计意图:教学这篇作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务。本环节着重从此入手,通过举例引导,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后面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四、列出提纲,理清思路
1、课件出示教材上的提纲,引导学生读一读,并仔细观察,交流思考:列习作提纲有什么好处?
2、讨论交流:如何列好提纲。
3、交流总结,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仿照编写提纲。
4、集体交流,适当修改,教师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写作之前列提纲具有重要作用。“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提纲,就好比盖房子有了一个框架,墙怎么砌都不会歪倒了。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列出自己的写作提纲,以便能写出好的文章。
五、动笔写作,完成初稿
1、根据编写的提纲,自主写作,独立完成作文。
2、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做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教师的巡视就是要对遇到困难的同学进行启发指导,帮助他们遣词用句,把作文写得生动具体。
六、展示作文,交流评点
1、自查自改:文章写完后,朗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得更完美。
2、邻座交流:与同桌或邻座交流作文,提出建议。
3、小组评议:大家把作文交流一下,看看谁的习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谁的习作富有个性,推荐优秀习作在全班交流。
4、全班点评:小组评议,每组都评出优秀习作。展示佳作,共同评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在交流中聆听,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分享。通过交流,提修改建议,思考如何写作,如何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另外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写作能力。
范文引路
二十年后的家乡
有一天,我开着太阳能时空车,穿越到了我一直想去看看的二十年后的家乡。
①我的太阳能时空车非常先进,因为它只需吸收阳光就有动能,输入目的地后就能自动驾驶,直接把人送到想要去的`地方。我还以为只有我拥有这样神奇的汽车,结果发现,在未来的家乡,这种智能汽车已经遍布大街小巷,人们都在使用它。
②我开车来到中山路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过去这里又窄又脏,可是现在,这里的街道却变宽了,宽度足足是过去的三倍。
③路两旁的绿化带绿草如茵,鲜花盛开。一棵棵茂密的大树,像撑开的阳伞一样挺立在那里。打开车窗,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④街道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但均遵守交通规则,井然有序。啊!街道的变化可真大呀!
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我家附近的那条环城河。过去的环城河,废水染脏了她的脸庞,污泥抹黑了她的肌肤,垃圾熏臭了她的身躯,简直是“死气沉沉”的世界。我驱车来到环城河,下车一看,呀!小河变了,变得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小河波光粼粼,就像一条晶莹透亮的水晶腰带。河堤上,也是绿树成荫,花草芬芳,小鸟、蝴蝶、蜻蜓来来往往,男女老少沿着河堤散步,有说有笑,这里不再死气沉沉。
⑤未来的家乡变美了!我爱我的家乡!
行文写法赏析
1、开头直接交代来到二十年后的家乡,自然引出下文。
2、内容设置巧妙,用小作者的“出乎意料”从侧面说明了未来家乡的发展。
3、对比写法的运用,突显未来家乡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
4、描写“切身感受”,增添了习作内容的真实感。
5、细节描写让人充分感受到未来家乡环境的美好。
总评:
1、习作语言描述生动形象,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将想象中家乡的景物写得很美。
2、通过将二十年后的家乡与过去进行对比,充分、有力地展现出家乡变化的巨大,构思巧妙。
3、想象大胆合理,既引人阅读,又巧妙地突出了家乡的变化。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习作是想象作文,而且时间跨度大——二十年后。对于学生来说,入境想象是比较有难度的。所以课堂导入不仅要直奔课堂的主题,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兴趣。所以设计了课前准备活动——采访了解家乡二十年来的历史和变化,思考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对写好作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想象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并非易事,尤其是岁月沧桑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难体会到的。所以,教学这篇作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务。本设计着重从此入手,运用多媒体、各种资料,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后面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不足之处:
学生赏评的方法较为单一,而我没能及时地洞察到这一点,及时地教给学生多角度赏评的方法,学生只是主观地评赏,需要反思和改进。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内容简析】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麻雀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由于不听妈妈的告诫而掉到了大花猫旁边。妈妈奋不顾身地去保护他,小麻雀飞到了窗台上,而妈妈尾巴上的毛却被大花猫咬掉了。这篇童话一方面告诉人们,小孩子自作聪明,往往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又说明,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增长起来。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感悟为主线。通过感情朗读体验角色人物的心理变化;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大胆的交流与讨论。
【教学目标】
1.会认“蹈、瞪、舔”3个生字。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14个字,理解“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
3.能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难点:正确认识麻雀母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它们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能给我们以启示。谈谈你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它使你明白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2.了解作者概况
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互读生字,认真听读,互相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3)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把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 )
后来( )
最后( )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出重点学习的问题。
(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四、通读课文,加深理解。
1.再读课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听读课文录音,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自主识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注意哪些地方不要写错。
2.指导写好生字。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认真写好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
2.说一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①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②分角色朗读。
③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①默读14—18自然段,思考: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②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出示15自然段: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她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A.通过朗读,你有什么体会?
B.展开想象: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C.出示课本中的插图: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弱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D.指导朗读。
E.过渡:还从哪儿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A.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等词句。
B.指导朗读。
(3)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4)说话训练,体验角色。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你从这件事中都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5)学习19自然段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
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边读边想能复述故事。
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3、能从海力布舍弃生命,拯救乡亲们的感人故事中受到教育,对故事中的人和事有自己的体会,对民间文学产生兴趣,热爱民间文学。
4、完成课后小练笔。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复述故事,并完成小练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2、用比较简洁的几句话,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3、想要让故事中人物更生动、丰满。我们可以对这个人物进行一些什么样描述?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1、找到了对海力布动作描述的句子,小组相互讨论一下。
预设:动作描写(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正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方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这是几个十分熟练的连续动作,可以体会到海力布同情弱者、富有爱心,还能体会到海力布本领高强。
师:指导读句子。
生二:心理描写(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可以感受到海力布不贪心、特别在意宝石。
师:指导读句子生三:心理描写(海力布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可以感受到海力布非常着急,同时也能感受到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
师:指导读句子。
生四:语言描写(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这里可以体会到海力布为了让大家搬走,他很着急。
师:指导读句子生五:语言描写(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及了。”)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海力布急得掉了眼泪,他是为乡亲们着想,一心为别人着想。
师:指导读句子。
生六:语言描写(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我从这些话这里体会到,海力布已经想好牺牲自己,舍己为人,大无畏的精神。
2、重点读海力布在听到鸟们议论之后的语言描述。想一想应该怎么读这几句话?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海力布为什么会这样说?同桌交流一下。
生:交流讨论师:海力布为什么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那句话?预设:生:因为他听到了鸟的议论: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第七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他为什么急得掉下眼泪?预设:生:海力布不想让乡亲们遭受灾难,可是乡亲们不听海力布的话,不搬到别处去。
师:那到了后来,海力布为什么又变得镇定了呢?预设:生:因为海力布下定决心,要牺牲自己,救乡亲们。
师:你能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这句话吗?生:他想到这里,就镇定的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师:是呀同学们,当海力布听到鸟儿们议论说: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
生齐读: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师:哎呀,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
生一: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师:不好啦,灾难马上就要来了,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
生二: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师:面对乡亲们的不理解,海力布十分着急,他急得掉下眼泪,说:
生齐读: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及了。
师:怎么办呢,再不走,后果将不堪设想,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
生齐读: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及了。
4、随文识字“焦”
5、感受海力布的人物特点。
师:读到这里,你觉得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生一:我觉得海力布是一个牺牲自己,舍己救人的人。
板书:
舍己为人
三、复述故事
1、看复述要求,明确要求之后,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2、生自由复述故事
四、小练笔:石头“海力布”。
1、看练笔小建议,自己读一读。
2、根据提示进行小练笔。
3、生展示。
五、课堂延伸
做一个继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小使者。
六、板书设计
猎人海力布
舍己为人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这《四十田园杂兴》首诗是(宋代)诗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当时就广受称赞。
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机盎然、景色优美的田园图画。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吓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鲜黄的油菜花也开始落花结子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越来越长,农民们都忙于农事,篱笆边很少有过往的行人,只看见蜻蜓和蝴蝶在飞动着。
(3)悟诗情。
师: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这首诗三句写景,都显得很优美,只一句叙事,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很有意味。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诵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16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0-09
五年级语文上册《珍珠鸟》教案04-0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所见》语文教案06-14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月下桨声》教案01-17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02-24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唐玄奘西行取经11-20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案06-18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珍珠鸟》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