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祖父的园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祖父的园子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理解,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表达能力。
2.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你的心中童年是什么?
预设:一幅幅色彩缤纷的画;一首首回味无穷的诗;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歌;一个个百听不厌的故事。童年的生活是难忘的、是温馨的,她会永远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静静地趴在桌上,美美地回忆一下你的童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确定问题
师:有一篇文章,读着,读着,我们就沉浸在作者那烂漫的童年生活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萧红的童年。读课题!
预习时,读课文超过五遍的同学请举手。了不起!熟读课文是我们阅读理解的基础。是不是觉得这篇文章语言近乎口语,并不难理解,但要读出文字背后包含的那些情感还需要我们凝神静气地阅读。
有谁带着问题读课文的?
会读书!带着问题读书会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方向,更有收获。
同学们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含金量很高,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阅读探究。
出示: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二、带着问题研读课文
课文中有两个小节直接写园子的,打开课本,略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1.让我们到园中来漫步吧。出示第二自然段:
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在萧红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结合文章的语句来谈一谈。
交流:
预设:
美丽。美在哪里?
这么多颜色点缀着园子,这园子是美丽的,这园子是诱人的。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一小节。
还有谁也想来谈一谈,还是一个什么园子?
充满生机。这园子里有些什么?
是的,天上有飞的,草里有藏的,知名的蝴蝶、蜻蜓、蚂蚱??不知名的还有很多很多,总之,是样样都有,生机勃勃。带着对园子的喜爱之情一起来读一读。
2.让我们继续在园中漫步。
在萧红的眼里,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自由地读一读。
这一段,读着,读着,有一个词会扑面而来。板:自由
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这一点。
师: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都是自由地。
看:听:再看那:(引读)
这一段文字写得很美,写得很妙,这精彩的地方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地品读、品读。
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呢?专心地读一读,静心地品一品。
预设:
你有什么发现?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开了想象,形成了排比,读起来让人特别亲。真会读书,能用朗读表现出这种自由吗?
还有什么发现?
这四个“愿意??就??”后面还有一个“随意”,写出了什么?对!园子是自由的,作者的心灵也是自由的。景物的自由代表着身在景物中人的自由。这种写法就叫借景抒情。这自由呀,装得下天和地。读吧,自由地练一练。
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老师为你配上一段音乐。用你的朗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自由。
3.在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园子里,留下了萧红和祖父许多美好的回忆。读一读课文的3—12小节。继续思考:这又是个怎样的园子呢?板:快乐。
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许多画面。同学们,细读出滋味,品读有收获。再读一读,哪个镜头最吸引了你。
预设评价:
发现得真好,这相似的句子还有的散落在3——12小节里,再找找看?如果把它们串起来就成了一首诗。不信你看: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祖父笑了,我也笑了”
“我开心地笑了,祖父也开心地笑了”
这些文字看上去是不是重复了,其实这是一种写法叫复沓。作用是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同学们你觉得这里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呢?
是呀,踢出的是泥土、种子,可飞出的却是快乐!
是呀,那扬起的是水滴,更是我的无忧无虑。
是呀,祖父的宽容让我有了更多的快乐。
这看上去是三心二意,其实我的自由和快乐!
如果你关注了细节,读了这一段后,祖父有一种特别亲切的.表情浮现在我们眼前——笑。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
当我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把菜种踢飞时,祖父笑了!
当我从祖父手中抢过水瓢,把水扬到空中时,祖父笑了!
当我把韭菜割了,却留着狗尾巴草时,祖父笑了!
当我不听祖父的话,却去摘黄瓜、追蝴蝶时,祖父笑了!
这是和蔼可亲的笑!这是欣赏的笑!这是宽容的笑!这是充满爱意的笑。
同学们,这一次又一次笑容的背后你读到的是祖父什么?那一份浓似一份的爱。 让再一次和萧红分享这份难忘的爱吧。
不管是瞎闹,还是淘气,即使是越帮越忙,甚至闯出点小祸,在萧红的记忆里祖父是勤劳的,是宽容的,是疼爱她的,祖父带给了萧红无限的自由和快乐。
三、适度拓展深化认识
其实,萧红的童年并不全是快乐的,老师从萧红的作品中摘抄了三句话,请同学们把这三句话含在嘴里咀嚼一下。出示:
“等我生来了,第一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的爱我。是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又有后花园!”
“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着“温暖”和“爱”的方向,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你从这几句话中悟出了什么?
教师描述:在萧红的童年生活中,只有一个人喜欢他。所以,她回想起故乡呼兰河时想到的不是母亲,不是父亲,更不是祖母,而是那年迈的祖父。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只有一个地方给了她自由和快乐。这园子不只是祖父的,是我和祖父共同拥有的园子,这课题该怎么读呢。
读到这里你觉得这还是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板:爱温暖
萧红生活在国家动荡的年代,自从离开家乡后,就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一生坎坷,悲凉。童年的时光成了她一生最美好的会议。在她短暂的一生中,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她回想起故乡想到是??
萧红在这充满爱的园子里,玩累了,睡着了??而这份自由和快乐,这份爱化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和她一起分享这醉人的时光。
萧红就这样睡着了,大地做席,蓝天做床单,小草帽带着小女孩进入甜蜜的梦乡,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孩子们,到《呼兰河传》中去寻找吧。
著名作家茅盾这样评论这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四、作业:
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下节课和同学一起分享。
祖父的园子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简介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
2.简介《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3.谈话导入:为什么萧红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一起走近萧红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祖父的园子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1)1—3自然段,写记忆中的园子。
(2)4—15自然段,写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3)16—17自然段,写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4)18—20自然段,写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
(板书:记忆中的园子——在院子里干活、玩耍——园子里一切都是活的、自由的——玩累入梦)
四、细读课文,初感园子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我”对园子的印象。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表现了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②“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红的红”“绿的绿”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③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④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读这几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五、图片展示,欣赏园子
多媒体出示“祖父的园子图片”,学生用感官来感受园子的热闹和生机勃勃。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既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也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理清文章结构,在读中感悟文章语言的特点。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家萧红一道欣赏了祖父园子里的美丽风景。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和积累“圆滚滚”“明晃晃”这类词语。
设计意图:
积累词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了解了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感受到祖父的园子的热闹、生机勃勃,以及作者对园子的满心喜爱之情。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去感受一下“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板书:热闹生机勃勃满心喜爱)
二、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趣。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4—15自然段,标出她做了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根据交流情况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价,相机引导。
(1)讲解“我”和祖父种小白菜。
①“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这些描写准确地表现了种小白菜给“我”带来的乐趣。
②指导朗读,读出“我”的调皮。
(2)讲解“我”帮祖父铲地
①“我”是怎样铲地的?(用锄头乱钩一阵,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②指导朗读,表现出铲地给“我”带来的乐趣。
(3)讲解“我”在园子里的玩耍
①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作者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做事不专一。感受到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给“我”带来极大的快乐。)
②指导朗读,读出“我”的活泼好动。
(4)讲解“我”帮祖父浇水
①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祖父是往菜上浇,“我”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
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我”的动作,神情,在读中表现出“我”的激动、欢快、开心、天真烂漫……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板书: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感受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是那样的淘气,那样的调皮,祖父是怎样对待她的,阅读课文5—14自然段,标出有关句段,细读感悟。
2.小组交流,小组长根据交流情况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价,相机引导以下问题。
(1)从“慢慢”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祖父对我的耐心和慈爱。)
(2)文段描写了祖父的几次笑?(三次)分别是怎样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你从祖父的笑中感受到什么?(感受到祖父的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
(3)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4.在祖父的园子中,“我”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纵情地在园子中嬉戏!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5.教师小结:在祖父的园子,慈爱的祖父让“我”自由快乐,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给了“我”心灵的自由。祖父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的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景物,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
1.自由读课文16、17自然段,看看能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根据交流情况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价,相机引导以下问题: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1)“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运用了夸张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太阳光之强,富有童趣。)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一句的意思是什么?(天气非常晴朗,一切都是光明的。)
(3)从“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一句中,你感受到什么?(祖父的园子里充满活力。)
(4)你从这段话感受到什么?(祖父的园子里充满光明、健康、漂亮,充满活力。)
花开了,……太阳也不知道。
(1)“花开了,……都是自由的。”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什么?(园子里所有的事物都是勃勃生机和美丽无比
(2)“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一句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表现了什么?(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3)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4)互相交流,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在祖父的园子里,就连动物和植物都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5)教师小结: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4.指导朗读: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6、17自然段。)(板书:快乐和自由)
(四)学习课文18—20自然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20自然段,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板书:快乐)
三、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板书:无穷的乐趣)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在作者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板书:眷恋童年怀念祖父)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1.小组交流: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读了课文,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
通过学生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的习惯。
集体交流作者的写作手法,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有助于学生掌握作文技巧。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
2.布置作业:课后读一读《呼兰河传》,和小伙伴交流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
板书设计
祖记忆中的园子——热闹生机勃勃满心喜爱
父在院子里干活、玩耍——快乐和顽皮眷恋童年的
园园子里一切都是活的、自由的——快乐和自由怀念祖父
子玩累入梦——快乐
祖父的园子教案3
师:我们可以上课了吗?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生:齐读课题。
师:预习过吗?
生:预习过了。
师: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终身受益。现在请三位同学带着课文上来,我们一起来听写三组词语。(指着三位同学)你们每人听写一组,其他同学三组词语都要默写。能不看课文上的词语就不看,实在默不出,可以偷偷地看一下,就一下哦。(众笑)每组词语老师只念一遍,所以要听清楚、记住了。
师: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再写一个和刚才四个词是同一类的词语,想一想,应该写哪一类事物呢?
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指其中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很聪明,他先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这叫信息,然后再把词语写下来,这叫诀窍。(其他同学纷纷仿效)有些同学不会写“韭菜”的“韭”、“谷穗”的“穗”,别干瞪眼呀,不是有书吗?赶快“偷看”一下!噢,你还找不到在哪个段落里,看来课前预习不细致,连“偷看”都费劲。(众大笑)
第三组: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要注意这五个词语之间有哪些内在的联系,了解了有助于你把它们记住。(有同学忘了,东张西望)没记住吧?只能画个“大鸭蛋”,(众笑)等会儿填进去。 还有一个词,你看应该写在哪一组词语后面?想一想这个词语属于哪一类?想好了再写。“草帽”。
(同学考虑选择写在刚才哪一组词语后面。)
师:都听写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批改一下。
(让第一个同学读自身听写的词语,他扩充写的是“蚂蚁”。)
师:你为什么不写“草帽”?
生:因为我默写的词语都属于昆虫,而“草帽”是一件物品,不是昆虫。
师:呵呵,你不默就对了。你的字写得工工整整,人也长得漂漂亮亮。同学们,“字”可是你的第二张脸啊!
师:看第二组。(第二个同学读词语,第一个“倭瓜”写错了。)写错了就要改过来。看书,“老师”就在书本上。(生改正)倭瓜,见过吗?吃过吗?
生:就是“莴苣”。(众笑)
师:“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把那些长得圆圆的小南瓜叫“倭瓜”。
生:(继续读)黄瓜、玉米、韭菜。
师:你发现这组词语都是哪一类的?
生:都是吃的东西。
生:都是杂粮。
生:农作物。
师:对啦,那叫“农作物”,有些是粮食,有些是蔬菜,可能还有些是水果。“草帽”是“农作物”吗?
生:不是,所以我不用写。(众大笑)
生:(读词语)摘花、下种(zhòng)(师纠正读音)、铲地、浇菜、割草。
生:是“栽花”,不是“摘花”; “拔草”写成了“割草”。
师:对啊,花还没“栽”呢,你怎么能“摘”呢?(众笑)平翘舌音要注意区分啊!注意,“拔”不能写成“拨”。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啊?
生:动词。(师接话:对的!期待的样子。)一般都是种庄稼的。(师接话:对的!期待的样子。)都是在跟祖父做事情。
师:(夸奖)对啊,这叫“做农活”。那“草帽”写在哪里?可以单独写在边上啊!“草帽”的“帽”怎么写?看老师写。(师示范写“帽”,生发现右上部不是“曰”。)为什么不是“曰”呢?古代的帽子是这样的。
(师作画,生恍然大悟。)
师:这些词语全写对的请举手。(对举手的同学)你们真了不起!今后我们预习课文时要把生字词划下来,读读、写写。还可以把词语进行归类,这样可以帮我们记得更牢。
师:同学们,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有这么多的昆虫、这么多的庄稼。在我童年的眼里,这些昆虫、这些庄稼又是怎样的呢?读读描写昆虫和庄稼的两个段落。大声地、用心地读,要让老师听得到你读书的声音。
生:(投入地读书,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师:谁来读其中一个段落。其他同学用心去听,他是怎么读的,更要用心去感受,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能不能用个词语来概括。
生:(一男生朗读第二节)
师:读得很流利!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有感觉吗?大家听了都有感觉,说明他读得不错。(对那男生)现在请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这一段。(生推荐一女生)你推荐她总是有道理的,就让我们一起听听看。
生:(一女生朗读)
师:(夸奖地)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生:我把自身的'感情融进去了,我好像就在这个园子里了。
师:(高兴地)啊,她有两点经验:一是要投入自身的感情,二要想象,仿佛自身看到园子里的景物。同学们像她一样,一要投入,二要想象,再自身练习读读。
生:(非常投入地朗读)
师:愿意读这段的请举手?大家都愿意读啊,那就──不读这段了,(众笑)谁来读另外一段?
生:(一女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读得有声有色,不但有感情,而且有表情。请你们再读一读,我要看的出你的表情变化。(生自由读)这次我发现80%的同学都有表情变化。刚才你读得很好,奖励你推荐一个,这个人是最需要鼓励的,需要锻炼的。(生推荐一男生)
师:站起来就脸红,可能胆子比较小。今天行吗?(生点头)读得慢一点,声音响亮一点。
生:(读第十三节)
师:这里有个字要提醒你的。什么什么“似的”,“似”念翘舌音。请重新读一遍。(生再读)注意“团结”的“结”念 jié,这里念 jiē。接着读。(生接读)好的,他读完了,你们觉得他这次读和平时有哪些不同?
生:声音更响亮一些了。
生:比平时说话更流利了一些。(师插话:读得更流利了。)
生:错误比平时少。(师插话:他读得更认真、更细致了。)
师:每一个人在课堂上只要认真读都能读好。请再读这段,认真读,读细致。
(生自由朗读第十三节。)
师:在作者童年的眼里,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可以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请你写一两个认为恰当的词语,有的词语可能就藏在这两段话的字里行间哦。
生:生机勃勃。(师插话:请你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生:无拘无束的园子。(师插话:这个词好,和课文中有一个词是一样的。)
生:自由自在。
生:丰富多彩。
生:课文里就是“样样都有”。
师:这个“彩”是彩色的“彩”,请你写下来。
生:鸟栖虫居。
生:鸟语花香。
生:生意盎然。(师插话:生机盎然。)
生:充溢温馨。
师:这个词好,生活充溢温馨。看看我们同学读了作者的文字后,心里有些怎样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生:(齐声回答)生机勃勃的园子。
生:(齐声回答)无拘无束的园子。
师:还是一个──(生接)丰富多彩的园子、鸟语花香的园子、鸟栖虫居的园子。
师:我们还感受到这是一个──(生接)温馨的园子、生机盎然的园子……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园子丰富多彩,作者是怎样把园子的丰富多彩描述出来的?这个园子充溢温馨,作者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又是通过哪些词语、句子中流露出来的?……读读这两个段落,看看哪些词语、句子写得特别?轻声读一读,用心去发现一下。
(同学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词句。)
师:有发现的请举手。她在写这个园子的时候,哪些句子哪些写法很特别?她是怎么把园子的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写得那样生动的?
生:(读第十三节)“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这几句把园子的生机勃勃写了出来。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到很自然。
师:一切都是活的,活的才有生命,才干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你再读读。(生读)活了吗?
生:(齐答)活了。
师:这里三个短句结构相同,这叫什么?
生:排比句。
师:就像人一样活了。我们把这三句话读一读。(生齐读)她是一连用了排比句,来写一切都活了,一切都充溢生机。还有写得更特别的!
生:(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人管。”)这几个句子结构相同,写出了园子的无拘无束。
师:怎么个相同法?
生:农作物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假如我在课堂上,想唱歌(生接:就唱歌),想说话(生接:就说话),想打瞌睡(生接:就打瞌睡),想不听(生接:就不听),想走出去(生接:就走出去)。自由吗?(生接:自由)可能吗?(生接:不可能)(众大笑)倭瓜、黄瓜它们可能吗?(生接:可能)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一起读一读吧。
师:“谎花”你见过吗?
生:是黄颜色的花吧?
师:你看是哪个“谎”?“说谎”的“谎”啊,这个花只开花,不结果,向你撒里个“谎”,简称“谎花”。(众大笑)写玉米的那句更有意思:“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假如写它“愿意长上天就长上天”,哪个更好?
生:课文中的好,好像显得更自由。
生:“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觉得很夸张,夸张得让人很向往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读“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写得很温馨,把各种各样的昆虫的漂亮写出来。
师:怎么写出昆虫的漂亮?
生:它们的颜色很漂亮,五颜六色的,很鲜艳。
生:我觉得蜜蜂很可爱,叫的声音也很好听。
师:是啊,蜻蜓啊、蚂蚱啊、蜜蜂啊都是那么可爱,都聚集在我的园子里,这叫──生机,这叫──美丽,这叫──动人。
生:(读“我家有个大园子……不太好看。”)有许多昆虫,丰富多彩。
师:我这里有个问题:不太好看,你写出来干什么?
生:就是为了和大红蝴蝶比较。
生:更烘托大红蝴蝶的美丽。
生:很自然,不是光赞美园子。
师:就剩下大红蝴蝶好看吗?因为有了大的小的,好看的不好看的,那才叫──丰富多彩。这样的园子喜欢吗?你看她的喜爱就藏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这些,你再来朗读,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祖父的园子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作者笔下的园子是一个丰富多彩、自由自在的园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十年代有这样一个人,鲁迅先生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就是萧红。有这样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著名作家茅盾称之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就是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
(课件出示:萧红及《呼兰河传》的简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兰河传》中第三章的一个部分,题目叫——《我和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生字(出示8个生字)
(2)范写“帽”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去,将课文大声地读一遍。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分别是第2、13小节和第3——12小节)
三、感悟园子
这令萧红魂牵梦萦的园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的第二、第十三小节,把你想到的词就写在句子的旁边。
1、学习第2小节
(1)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板书)
(2)迁移写法
这一小节写的都是什么?那么它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详细写了什么?蜻蜓、蚂蚱作者一笔带过,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有详有略。
2、学习第13小节
(1)这一小节又告诉我们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相机板书:、自由、快乐)
(2)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可以说(课件:出示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你最想做这自由的园子里的什么?
自由地说说你在这个园子里怎么快乐怎么自由。
你们现在在什么地方?你是什么?
(若学生说到黄瓜时,顺势讲解“谎花”:“谎花”你见过吗?这个花只开花,不结果,向你撒了个“谎”,简称“谎花”。
(4)是啊:(引读)
要做什么,——;要怎么样,——,
我们在课堂上想打瞌睡就打瞌睡,想唱歌就唱歌,想玩就玩,想走出去就走出去,自由吧?
(话锋一转)可能吗?不可能。倭瓜、黄瓜可能吗?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让我们一起快乐自由地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四、分析写法,练笔迁移。
1、读着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不禁在想:作者萧红女士运用了哪些写法,才让我们对园子的丰富多彩、美丽动人、温馨可爱、生机盎然、自由自在有这么深切的感受的呢?请大家再读这两小节。
排比、拟人、比喻
6个“愿意——就”
总分段式
2、练笔(用我们的笔也来写一写这个园子,看看这个园子在你的笔下有什么不一样的美。)
a 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样样都有。蜂子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蜻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想象,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表达的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子,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这样一本书,读着读着,就让人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里,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在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视角,写下了她童年的生活,以及对故乡的记忆,读起来非常动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齐读课题——
师:这园子里蜂子——学生读课文,出示第二段
(是呀,这园子真―(美、五彩缤纷、充满神秘、充满生机)
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13节。(感受快乐和自由。)
▲师:谁来读第13自然段[出示13节]
读着读着,文中哪种气息扑面而来啊?(自由)
师:看看,你从哪儿感受到这份自由?
师:是啊,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你愿不愿意请个同学一起来帮你再读读这段话,把这份美妙的感觉读出来?(生请)你是一起读,还是请她读?(生:请她读。)你觉得怎么样?
师:还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份自由?
生: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师:它是爬上架还是爬上房,由自己决定。黄瓜结不结果,由自己决定。玉米长多高,由自己决定。蝴蝶飞哪里去,由自己决定。这是一份多么自由的感受啊。
▲师:这段话写得非常特别,看看哪个句式出现得最多?“愿意……就……”不觉得罗嗦吗?生:有一种自己决定的感觉,不觉得拘束。给人特别自由的感觉。
师:让人感觉到那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怎么能把这份随心随性的自由读出来呢,
指名分读(倭瓜、黄瓜、玉米和蝴蝶)
师:分不出谁更自由,它们都是那么自由。
三.学习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段落。
▲师:是啊,在这个园子里,仿佛连空气都弥漫着自由。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蔬菜、植物都是自由的,那么我呢?
生:我也是自由的。
师:就请同学们去读读课文其他的段落,用上“在这个园子里,我愿意……就……”说说我怎么自由?
师:同学们捕捉了许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画面。细读出滋味,好好地去读读这些画面,细细品品,读着读着,有什么感受。
▲师:还清晰地记得昨天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忍俊不禁,我知道,同学们已经被课文深深吸引,哪个镜头最吸引你?
生:第三自然段把我吸引了。
师:给大家读读。(生读,出示段落) 你感觉哪里最有趣?
师:真有意思,还有吸引你的画面吗?(12节)
生: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看着满地的狗尾草,祖父是怎样的神情?祖父笑够了,才把我慢慢叫到他跟前,祖父虽然教我(出示11小节)
师:我发现这段话里有一个字重复出现了很多次,数一数?
从那么多“又”中,你读出了什么?能否读出调皮、贪玩
小结:作者的语言很朴实,但却那么充满着童真、童趣,勾起了我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师小结:不管是瞎闹,还是淘气,即使是越帮越忙,或者是闯出点小祸殃,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眼睛总是笑盈盈的。我能够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这是因为……
师:是啊,正因为祖父的勤劳、他的宽容、他的爱,给萧红这么多的自由。所以,我眼中看出来的一切也是——自由的。
师:其实,萧红的童年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么欢乐,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是个很冷酷的人。祖父成了萧红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一篇文章中她这样写: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出示链接)生读。
师:读到这里,你能明白,为什么萧红心中还是念念不忘那个园子?在她心中,这还是一个的园子。
师:学到这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题目不是祖父的园子,也不是我的园子,而是——我和祖父的园子。正如萧红在书中写的:“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可以给你一个天堂,在这个园子里,祖父用他的宽容和慈爱,给了我一个天堂,在这个天堂里,我的瞎闹淘气也曾带给祖父许多的欢笑和快乐,这园子也是我用率真和可爱给祖父创造的天堂,所以作者称:读课题——————
师:在《呼兰河传》的尾声中,再一次提到了这个园子。(出示链接。教师朗读)
师: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是什么?
师:你走进了萧红的心中。正是怀着对爱与温暖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无论在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大气的文字写着这份爱这份温暖、这份自由!让我们一同怀着这种美好的情感,读课题——
师:当我们轻轻走出这个园子,回眸看它的时候,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
师:萧红现在怎么样了?祖父的园子到底怎么样了?现在这个园子究竟什么模样?
师:同学们产生了太多新的疑问,好,带着这些疑问,走出课堂,去解决它。相信你的阅读视野也会不断拓展。
师:你课后打算给自己一份怎样的作业?
师:老师也有一个建议:文中祖父和我的趣事留给我们印象很深,相信你和你的家人朋友一定也有许多的趣事,学会捕捉,放大细节,你的文字也会像萧红那样自然流淌出来,记下爱和温暖的故事吧,让我们一同分享你的快乐童年。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快乐 自由
爱 温暖
祖父的园子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像作者萧红那样在自己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童年的乐趣
5、尝试运用寄情于物的方法写一写童年生活片段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他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语: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毛嘟嘟嗡嗡
读词语,注意正音:嗡
2、学生交流:(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1、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祖父的园子教案6
教学重点: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
教学理念:崇简、务本、求实。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会走路吗?咱们就坐在座位上走走看(学生在座位上轻轻地试着走),走路有趣吗?同学们,你相信吗,其实你们每天在走路的时候,就不知不觉间走出了一首首快乐的诗,不信?(出示加拿大诗人的儿童诗),有意思吧?生活里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动作,在一个儿童的眼里竟变得这么有趣,竟成了一首有趣的诗,难怪有人说:儿童就是天生的诗人。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只要你永存这份童心,你就会发现,这首诗里到处都是快乐,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课文里,就处处洋溢着这样的快乐,就等着你们这群天生的诗人去发现呢!
二、复习导入,品“趣”。
1、生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第一段,能说说这个园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吗?(色彩斑斓、美丽、充满生机、鸟栖虫居、童话般的……)
2、那在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园子里,我跟着祖父都做了些什么呢?(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菜……),是呀,作者写了这么多的事情,有趣吗?那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最有趣呢?(出示自读要求)
三、进入文本,品味“有趣”。
1、学生按要求自读。思考:哪一自然段写得最有趣?(时间4分钟)
2、汇报交流,相机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看到你们好多同学边读,脸上边露出会心的微笑,相信你们一定读出了自己的乐趣,来,把你的感受跟大家分享)
l预设小节3:
1、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体现动作的词来读,来体悟乐趣。(相机板书:快乐)
2、指导学生抓住“东一脚西一脚”、“踢”等词体会并读出我的淘气和快乐;
小结:是呀,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的.却是快乐!
l预设小节4:
1、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读书。
2、你们也像他一样边读边想象这段话,读完交流想象到的乐趣。
3、乐趣一:拿着祖父给我的锄头;二:动作;三:我铲过的地的样子。
l预设小节12:
1、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边读边去体验作者心情的读书方法。
2、指导学生读出我的快乐,尤其是我的动作和“喊”的语句。
小结:是呀,我扬起的不仅是水滴,更是我的无忧无虑
l预设11小节:
1、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他们采用边读边联想的读书方法读书。
2、学生再读,汇报自己读时联想到的。
有想到《小猫钓鱼》这个故事的,有想到《猴子下山》这个故事的,还有的想到《学棋》这个故事的。
3、是呀,小猫钓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但这里谁又会去在意一个四五岁孩子的三心二意呢,唯一让你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板书:自由)
4、谁来用你的朗读表现我的自由?指导学生抓住四个“又”
l预设14小节:
1、表扬找到的学生:你感受到我这是课文的最后一小节,你能关注到每一个角落,的确,读书就是不能放过一字一句,值得大家学习。
2、是呀,都玩得累了,都玩得睡着了,瞧,我玩得多尽兴呀!
l预设第十三小节。指导学生感知反复写法的作用。
u当学生说不出时处理方案:
同学们,我发现你们选的这些自然段,都是从萧红做这些事中体会到一种新鲜感,所以觉得有趣,有没有哪位同学独具慧眼,发现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在表达上跟其他小节相比真的是与众不同、非常独特的?(出示)→→看看这三句话写的什么?萧红是怎么写的?反复地读、品、比较(其余同下处理)
u学生主动说出来处理方案:
1、学生说出有趣在哪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把植物和小昆虫们写活了!(师点出三年级《石榴》这一课学体会到这种写法的好处了。)
2、反复大声品读,跟刚才大家找的那些句子比较一下,这段话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句式一样,一些词重复出现)(适时点出红字)再读,从这样的句式中体会出什么?(园子里植物和小昆虫的自由和快乐)。
3、再找一找,在13小节中还有像这样的句式(本段共有三句反复的句子),找到读读,体会到的什么(还是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
4、引导学生再从全文中找找看(三处,分别是2、3、11小节),(有时像这样相同的句式作者会让它们连续出现,有时会让他们分散在课文中,再找找看)
5、(出示全文中出现的类似“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这些句子时,从而一幅幅有趣的画面接二连三的浮现在作者的眼前,口味出她写作时享受的快乐和自由。
师小结:是呀,快乐是没有重复的,自由是不嫌罗嗦的!
三、再入文本,品“爱”
1、出示自读要求。思考:我不仅得到了自由和快乐,还得到了什么?
2、学生从文中感悟,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
(1)、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祖父的“爱”。
答案可能一:拥有生机勃勃的园子;
答案可能二:拥有快乐自由的童年;
答案可能三:拥有祖父的爱。
……
(2)、指导学生从紧扣文中句子,发现细节感受到祖父对我的爱。(拔下锄杆→→为了我“玩“方便,对我的宠爱;我闯祸了,不骂,反而笑→→对我宽容的爱,让学生联系自己犯错;教我认谷子→→对我有耐心)
(3)师:是呀,大家都关注到了文中的细节来体会,其实,我想,品悟了这些细节后,祖父有一个让人觉得亲切的表情就在大家眼前
祖父的园子教案7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1.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体会作者的心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文详解
祖父的园子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①这些句子写出了昆虫的什么特点?]
段导读: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直接介绍园子里的昆虫。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②“明晃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③这几句写出了大榆树怎样的特点?]
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园子的过去,着重写了自己印象最深的榆树。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突出园子是个大花园。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④“有时……反而……”表明了什么?]
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我”在园子里模仿大人做事,有时还会帮倒忙。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⑤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⑥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⑦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我”真在劳作吗?]
段导读:第5自然段写“我”怎样铲地。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⑧祖父的大笑和追问说明了什么?]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⑨“马马虎虎”说明了什么?]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⑩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
段导读:第13自然段写“我”在园子里玩耍、嬉戏时的情景。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浇水这一平常的举动在孩子眼里就是下雨,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段导读:第14、15自然段写“我”跟着祖父在园中浇水。
第二部分(第4~15自然段):写“我”在园子里模仿祖父做事情。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段导读:第16自然段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把大树、土墙都赋予人的情感,使我们感到祖父的园子真美。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为什么说“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段导读:第17自然段通过写动植物的自由,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自由快乐。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第三部分(第16~19自然段):写在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第四部分(第20自然段):写“我”玩儿累了,就睡着了。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萧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揭示题目
1.介绍作者。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的北方院落里的花朵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中,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萦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提醒:“倭瓜”中的“倭”字读作wō。
“蚌壳”中的“蚌”字读作bànɡ。
“水瓢”中的“瓢”字读作piáo。
2.再读课文,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归纳学生的发言)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儿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3.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指导。
(1)这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①朗读第1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和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儿边玩儿。
①默读课文第4至第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儿和玩儿的句子,细细地读一读,想象“我”的心情。
学生甲:“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学生乙:“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学生丙:“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学生丁:“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儿还是干活儿?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干活儿就是玩儿,玩儿就是干活儿,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和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看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园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我”在园子里是快乐的,是自由的。)
4.是啊,这里是作者童年的乐园,难怪作者在另一部作品中称园子是她的后花园呢!有人说,一个人的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不知道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是否感受到了这一点。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几遍。
5.小结: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但是,你不觉得她的自由快乐,还来源于领她到园子中的慈爱的祖父吗?所以作者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四总结全文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教学反思:
1.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的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时,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
2.在学生读课文的时候,让他们画出哪里表现出了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的写法,用心感受生活的写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生机勃勃
快乐
自由
备课资料:
1.《呼兰河传》简介。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七章,前有序后有尾声,文学巨匠茅盾作序。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这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是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2.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女作家。原名张迺莹,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萧红”是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式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相似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抗争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祖父的园子教案8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 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 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拓展阅读:《祖父的园子》课文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蜒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蜒了。蜻蜒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蜒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祖父的园子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萧红(1911~1942)黑龙江人,1935年出版代表作《生死场》,1941年发表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齐读课题。
二、初读
1、自由读。
2、四人小组合作读。
3、指名读。
三、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默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我对园子念念不忘呢?谈谈自己的感受。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说,全班交流。
板书:
快乐 自由
4、我在院子里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⑴ 默读思考。
⑵ 全班交流。
5、浏览课文,说一说作者和祖父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指名说。
板书:
我 可爱 天真 顽皮
祖父 勤劳 慈爱
四、总结
祖父的园子教案10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3、预习新课。
祖父的园子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精读课文,感受中的“景”的自由,体会文中小姑娘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质疑导入。
1.这一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生读题)这是珍藏在萧红记忆深处的大园子!读课题。在她的作品里,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尽力去捕捉她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念念不忘呢?让我们走进园子。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这个园子,打开课本,把它找出来。
二、读说想象“自然之园”。
过渡:好,让我们到园中去漫步吧!(出示第2自然段)
1.同学们,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听老师读,看看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相机指导把话说生动。)
2.眼前的画儿活了,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边读边想像,而且会边读边思考,读出疑问。你们读这一段时有疑问吗?老师刚开始读到这儿时,一下子就读出了一个疑问! 我们在写作文时总挑美丽的景色去写,为什么大作家萧红把这不太好看的白蝴蝶、黄蝴蝶也写下来呢?
4.总结:原来,她只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她眼中的自然状态下的园子。(板书:自然之园)
三、赏读感悟“自由之园”。
过渡:我们继续到园中去漫步!自由读第13自然段,你的心中一定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1.读着,读着,你的心中会跳出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
2.师:(引读)你们的感觉和课文中的“我”相通了!读着、读着,园子中的一切—(点红本段中心句)
3.你从哪里最能感受到自由?拿笔画下来。
根据交流相机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有人管。
A、这几个描写自由的句子很特别,大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句式整齐中还有变化。)
B、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就”字,有了它,自由的韵味全出来了,不信咱们来配合读一读,你读愿意的部分,我读就的部分。你们听了有什么感受?
C、是啊,这些句子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也很想读,谁愿意和老师配合读。(句式拓展朗读:不愿意……就不……)你感受到什么?
D、还有谁想来读的?想读的就一起来读吧!这次你要听清楚了,跟上老师的节奏哟!(句式拓展朗读:愿意在地上爬……愿意开两朵谎花就……愿意结一堆黄瓜就……)自由吧!
4.同样是自由,植物和昆虫的写法还有变化呢!谁来读出蝴蝶的自由(ppt出示蝴蝶那一句)
A、你们看,作者认为不太好看的黄蝴蝶、白蝴蝶又出现了,这一次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总结:这园子里不管是好看的还是不好看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5.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ppt出示:花开了,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
A、同学们,你们注意到“睡醒”这个词了吗?如果把它改成惊醒行不行?
B、师生配合总结:是的,别小看了这个睡字啊,自然地睡醒才是一种自由的状态。花儿愿意睡到什么时候,就……鸟儿愿意怎么飞,就……,它若想要飞上天去,也……虫子愿意怎么叫,就……愿意和谁说话,就……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平时我的中心句在句首或句末,这个在句中。
6.是啊,园子里的一切景物都活了,都是自由的,来,我们一起再来配合着在音乐中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7.同学们,读书还要联系上下文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萧红眼里看到的自然之园。第十三自然段又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鲜活的、自由之园。(板书:自由之园)其实,园子里的植物、动物本无所谓自由,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是如此自由呢?(是啊,我的心里自由,看到什么都是自由的,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1.古人说境由心生,高兴时看什么都好,不高兴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因为我是自由的,所以看什么都觉得自由。原来,这儿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抒发我心中的自由之情!正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课文又是怎么表现我的自由的呢?默读3——12自然段,相信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许多自由的画面。概括地说说,你看到了哪些自由的画面?
3.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自由的小事。
引读:祖父……,生接……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
4.你们看,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是读起来却很洒脱,很孩子气,字里行间跳跃着两个字——自由,我们再来读一读。
5.我真的是在拔草、铲地、浇水吗?(瞎闹)文中有几个特写镜头,你觉得哪个镜头最有趣,让你有一种想和她一起玩的.冲动?
交流咀嚼,预设如下:
(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一个“爬”字,一个“乱勾”,活脱脱的一个泥娃娃呀!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抢水瓢浇菜)
把这份自由、快乐大声喊出来!
(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6.师总结:在这个园子里,我想闹就闹,想玩就玩,等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不用——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你们看我的快乐、自由就藏在栽花、拔草、铲地、浇水甚至睡觉这些生活小事中。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叙事抒情。(板书:叙事抒情)
三、批注释疑“爱之园”
1.什么是自由,这就是自由,什么是快乐,这就是快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觉得这自由是谁给我的?课文中描写祖父的地方并不多,让我们回头默读3——12自然段,找出描写祖父的细节,凝神静气地读,把你的体会选择几个关键词写在旁边。
2.同桌互相交流, 如果你们关注的细节相同,那是心有灵犀,如果不同,那再切磋切磋。(一个劳动工具,传达着一份疼爱;一声嘱咐,透露出一份悉心;一张笑脸,无限宽容。)
3.是啊,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他会给你造一座天堂。这园子就是祖父为我撑起的一方爱的天堂。(老师板书:爱之园)
4.现在,你还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
5.总结:是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它所表现出的自由和爱,正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一想到这个天地,萧红就感到快乐、幸福;一想到这个天地,她就涌起了写作的冲动;这个园子不只是祖父的,它是我和祖父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再读题!
四、回忆课文,拓展阅读
1.同学们,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萧红一生坎坷,悲凉。18岁,祖父就去世了。离开祖父,寂寞孤独的时光里,她常常回忆起和祖父一起——(在这个世界上能有人疼爱是多么幸福啊!)
20岁时,她离开家乡,一直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写下这些文字时,她正流浪在香港,身在异乡,遥望家乡的目光里,她仿佛又看见了园子里的景物——(在这样的园子里生活是多么快乐啊!)
3.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她提笔就想到了童年,想到了她和祖父的园子,想到了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呼兰河。《呼兰河传》,就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ppt出示)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感受到了萧红的快乐、自由、无忧无虑,更感受到了祖父对她的爱,祖父对她的爱在萧红的心中化成了一首诗,又化成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如果同学们想更多的了解萧红,就去读这本书吧!
附:板书
自然之园
叙事抒情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之园
借物抒情
爱 之 园
祖父的园子教案12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 、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板书: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 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 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 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 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 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祖父的园子教案13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
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⑴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⑵ 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⑴ 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
“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 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
“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
“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
“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⑵ 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⑴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⑵ 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祖父的园子教案14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自学生字(课前完成,检查)
1、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对比组词。
3、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4、理解难懂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想想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四、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2、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怎样,从哪儿体会到的。
满足,得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3、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部分。
课后反思 :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资料交流:学生出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作者的资料,以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体会作者的情感。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在读书的基础上 ,交流(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祖父的园子教案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情。
3、感受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真实表达自己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位女作家,她是鲁迅先生赞赏的学生,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就是天才女作家萧红。萧红写过一部长篇小学《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回忆性自传小说。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呼兰河城中“我和祖父的园子”,去感受萧红的童年生活。
复习词语
二、复习词语
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韭菜 谷穗 倭瓜 黄瓜(谎话)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
这三组词有什么规律,你们发现了吗?
第一组:昆虫 第二组:植物 第三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三、精读课文,认识园子
1、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请一个学生来朗读。
(2)园子里有什么?只有这些昆虫吗?
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不是只有这些昆虫,还有其它的昆虫,比如螳螂、知了等,从样样都有这个词里可以感受到。
(3)这是一个样样都有的园子。
(4)这些昆虫是什么颜色的呢?
有白、黄、大红、金、绿。
(5)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园子。
(6)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自己感悟文字,再填上一些词语。
这是一个大园子。这是一个有趣的园子。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
(7)这些昆虫中,作者详细写了哪两种?
(8)大红蝴蝶。为什么还要写不好看的白蝴蝶和黄蝴蝶?
是衬托手法。
(9)蜂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蜂子的形态,满身容貌,胖圆。
师总结:萧红能把院子里的昆虫写的这么有趣,充满生机是运用了一些写作手法。
2、过渡: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描写园子的,谁能快速找到。
(1)出示13自然段。请同学自由朗读,并找出中心句。
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一切都活了,谁活了?
出示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里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鸟、虫子写活了。
(4)它们活了吗?活了。老师引读。
师总结:这里写花、鸟、虫子活着了,其实就是在写“我”活了,写物是为了写人,用到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5)把花、鸟、虫子换成“我”再来读一读。
(6)出示。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7)这段文字写了什么?
写了倭瓜、黄瓜、玉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8)它们自由吗?好像你们的朗读没有让我感受到它们很自由。我们能加快语速来读一读吗?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师总结:作者反复的写,我们反复的读,读出倭瓜、玉米、黄瓜的自由。
(9)你还能用文字来表达院子里其它农作物的自由吗?
愿意 ,就 ,
愿意 ,就 ;
(10)那作者在这个园子里自由吗?
写园子里农作物的自由,就是在展现“我”的自由,同样是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
四、精读课文,感悟“我”的快乐
1、过渡:你还从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我”的快活和自由?
2、重点赏析3-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学做哪些农活?
栽花、拔草、下种、铲土、浇水。
(2)再细读,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哪里感受到的?
我:好奇、幼稚、可爱、天真、淘气。
(3)我的这份快乐和自由,都离不开一个人?
祖父。那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4)重点赏析我和祖父的对话。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紧扣几个笑字。
祖父:宽容、耐心、慈祥、爽朗。
师总结:这园子因为有了祖父,有了祖父那份浓浓的爱,才会生机勃勃,才会自由自在,才会快快乐乐,这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
(5)所以萧红又说: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呼兰河这小城里怎么就住着她的祖父呢?没有其他人吗?
师总结:是啊,无论呼兰河有多少人,都已经淡忘了,唯一记得的只有祖父。萧红把对祖父的无限怀念化作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所以她在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五、作业布置
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园子 样样都有 快乐
五彩斑斓 自由
充满生机
衬托 比喻 排比 拟人 借景抒情
我 好奇 幼稚 可爱 天真 淘气
祖父 宽容 耐心 慈祥 爽朗
【祖父的园子教案】相关文章:
《祖父的园子》教案07-05
祖父的园子教案02-16
祖父的园子教案08-04
《祖父的园子》教案11-11
《祖父的园子》教案(荐)05-22
祖父的园子教案【优选】08-04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07-28
祖父的园子教案(15篇)10-19
我和祖父园子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