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的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灯笼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灯笼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圆柱体、长方体、三菱柱等不同样子的福灯笼。
2.能用描画、剪纸、粘贴等多种方式创造性的装饰福灯笼。
3.感受福灯笼带来的喜悦,体验制作福灯笼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习制作不同样子的福灯笼。
2.难点:能用描画、剪纸、粘贴等多种方式创造性的装饰福灯笼。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写毛笔字及剪纸的经验。
2.物质准备:
⑴彩色卡纸、亮光纸、彩纸、皱纹纸、彩笔、毛笔、干花、小剪刀、胶水、双面胶等材料若干。
⑵教师自制福灯笼范例、灯笼展示课件、背景音乐、仿真树、布置有民间特色的“炕”作为幼儿操作台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以社区活动“福灯笼大赛”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制作灯笼的乐趣。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交流自己见过的灯笼,丰富已有经验。
提问:刚才课件里有什么样子的灯笼?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灯笼?是什么材料做的?
2.以社区举行“福灯笼大赛”,激发幼儿制作灯笼的兴趣。
二、教师出示自制的福灯笼,引导幼儿知道制作灯笼的方法。
1.教师出示自制的福灯笼,提问:灯笼上有什么?由几部分组成?引导幼儿知道灯笼由灯笼提手、灯笼身体、灯笼穗子组成。
2.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尝试按照步骤图制作三棱柱。
⑴提问:灯笼身体是什么样子的?三棱柱是怎么做出来的?
⑵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总共有几步、有阴影部分、有对折线、箭头代表对折的方向。)
⑶教师出示介绍不同对折线的卡纸,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看看有几根对折线,并尝试按照对折线自由探索,看看都能折出什么样子的灯笼身体。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操作示范,并小结提升:折的时候要沿线对齐,折过的地方要压平。
3.教师介绍材料,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制作和装饰福灯笼。
出示各种制作材料及福字,引导幼儿采用描画、剪纸、粘贴等多种方式创造性的装饰福灯笼。
小结:可以用多种方式来体现福灯笼的“福”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灯笼。
3.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制作福灯笼的`乐趣。
⑴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大胆设计,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⑵播放音乐,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稍弱的幼儿,鼓励幼儿制作出不一样的福灯笼。
4.师幼共同欣赏、评析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
⑴悬挂“福灯笼”:出示社区背景图,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福”灯
笼悬挂到“福气多多树”上;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评析,提问:你是制作福灯笼的?你喜欢哪个福灯笼?为什么?
⑵请幼儿带着自己制作的福灯笼去参加社区“福灯笼”大赛,自然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回活动室,进一步装饰自己的“福灯笼”,参加社区大赛。
2.区角活动:提供更多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制作多种多样的福灯笼。
课后反思:
一、活动联系生活,重视幼儿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本活动选自省编教材主题活动《冬天的故事》,此活动虽然出自冬天主题,但幼儿对灯笼的喜爱不单单停留在春节或元旦。恰巧社区开展的系列传统文化活动中,有灯笼展览这一环节,结合当地的特色活动,能更好的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这一教育理念。活动中我采用了欣赏、探索、创作等相结合的手段,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大胆装饰和创作,并且围绕
活动的关键字“福”,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用毛笔写、剪纸、描画等多种方式表现,将我们的传统文化自然融合其中。
二、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正确评价幼儿,保持其制作的乐趣与热情。我在巡回指导时,紧扣教学目标,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大胆制
作与装饰,并及时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孩子们在不断的鼓励中热情满满,制作兴趣高涨。
三、尊重幼儿的意愿,满足幼儿的制作需求。
在活动后期,个别幼儿制作兴趣高涨,我及时提醒幼儿,可以活动后继续装饰,并且在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一起继续装饰自己的福灯笼,孩子们对于参加大赛,自信满满。
灯笼的教案2
活动背景
灯笼这种中国所独有的物品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春节,人们会在大门口挂上两个红红的大灯笼,元宵节,也是离不开灯笼,还有就是马上就要来临的中秋节,人们也是要提着灯笼赏月,让我们与小朋友们一起来自己动手制作灯笼吧。
活动目标:
1、幼儿按图示将灯笼卡片取下,并做好灯笼。
2、引导将灯笼在活动室,调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浆糊,灯笼图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的过年的时候,在我们的家门口会挂什么吗?(引导幼儿说出有灯笼)。
2、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老师准备的`范例灯笼。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做灯笼,到了过年的时候,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做的灯笼挂到自己的家门口,这样为新年增添热闹喜庆的气氛。
3、出示制作灯笼的材料。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制作灯笼需要哪些材料才能做好一个漂亮的灯笼呢?
师:制作灯笼要用到灯笼图卡,浆糊。
二、老师边示范制作的步骤边讲解制作方法。
1、师:把制作灯笼的卡片取下后,小朋友发现图卡上有什么?(有一条虚线,像折痕一样)。先沿着虚线对折。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一条一条的实线)。我们把这一条一条的横线撕开。
2、再把灯笼图卡卷成筒状并粘贴好。
3、粘贴好后,再把图卡2取下来,粘贴在卷好的灯笼上端口的两边做成提手,这个灯笼就做好了!
三、老师交代作业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做一个灯笼,老师会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一份制作灯笼的材料,浆糊放在桌子的中间大家一起用。
2、小朋友操作,老师观察小朋友的制作情况,帮助能力差的小朋友。
3、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幼儿园做灯笼教案,灯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代表着吉利,喜庆的物品,也是我国独有的物品,是中国文化中比较有象征意义的一种物品,做灯笼的课程主要是想要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灯笼的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 愿意参与涂色活动,感受涂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知道灯笼的颜色是红红的。
3,锻炼幼儿手的灵活度,完成自己的作品。
二,活动准备:
1, 画有灯笼轮廓的纸与幼儿人数相同
2, 红颜色的蜡笔若干
3, 录音机一个,磁带一盒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提问一:宝宝们,我们过节的时候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啊?
提问二:宝宝们,我们过节和过新年的时候,门口和街上都挂上好多好多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好多好多的灯笼)
提问三:宝宝,你看到的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交流,学说红红的灯笼)
(二)引导幼儿学习作画
1, 教师出示画有灯笼轮廓的纸,提问:宝宝,这是什么呀?(幼儿回答)
2, 教师小结:哦,灯笼是红红的对吗?(出示灯笼轮廓图纸)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好多的没有颜色的灯笼怎么样让它们变成红红的灯笼呢?
( 引导幼儿说出涂色 )
3, 教师向幼儿讲解做画的要求:
1,教师范画,重点突出涂色时方向要一致。(例左右左右、上下上下)
2,提问:宝宝,老师是怎么涂色画红红的灯笼的?
4, 播放音乐,幼儿操作涂色
1,幼儿动手涂色,老师巡回指导
2,幼儿任选方法涂色,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互相谦让。
(三)讲评幼儿作品,让幼儿感受成功
(1) 我们今天的`小画家的画真棒,瞧xxx涂的颜色非常均匀,xxx这次也能大胆地画画了,……逐一出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欣赏。
(2) 让我们把红红的灯笼挂在教室的门上,好吗?结束活动
灯笼的教案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王京和李良做灯笼的过程,懂得合作愉快的道理。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赞扬、布置、漂漂亮亮”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后的问题理解课文。
重点
难点 了解王京和李良做灯笼的经过,懂得“合作真快乐”的道理。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做 灯 笼
王京和李良是同桌。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王京和李良是同桌。
王京是班里公认①的小画家。她的画儿不光受到同班同学的赞扬②,还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呢。[句导读:“不光……还……”写出了王京的画儿画得好。要读出称赞的语气。]
段导读:介绍了王京画画儿好的特长。
李良可不爱画画儿,但是他的手很巧,会捏泥人,会做飞机模型,还能用草叶编小蚂蚱。[句导读:用称赞的语气读。]
段导读:介绍了李良会做手工的特长。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分别介绍了王京和李良的特长,王京会画画儿,李良手巧。
新年快到了,同学们都行动③起来,想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王京想画一幅画儿,把它贴在教室的`墙上。可是她发现已经④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了。那做什么好呢?[句导读:读出很为难的语气。]王京把心事⑤告诉了李良,没想到李良也在烦恼⑥呢。原来李良扎了一个漂亮的纸灯笼,正在发愁⑦白白的灯罩缺少点儿色彩呢。[句导读:交代了李良发愁的原因。]李良想了想,忽然⑧有了主意。他对王京说:“咱俩合作⑨吧!你在我扎的灯笼上画画儿,好不好?”[句导读:要读出郑重的语气。]王京听了很高兴,使劲点了点头。[句导读:“很高兴”“使劲”写出王京很愿意合作。]
段导读:写李良真诚邀请王京与他合作。
王京在李良做的灯罩上,画了花草,画了树木,画了可爱⑩的小金鱼……还写下一句话:“合作真快乐!”[句导读:具体写王京在灯笼上绘画和写字的情形。]
段导读:写王京和李良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灯笼来布置教室。
同学们看了,使劲鼓起掌来。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李良和王京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灯笼来布置教室,并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快乐。
字 词 导 读
①公认:大家一致认为。
②赞扬:称赞表扬。(例句)他拾金不昧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赞扬。
③行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具体地进行活动。
④已经:表示时间过去或事物完成。
⑤心事:心里盘算的事。
⑥烦恼:烦闷;苦恼。
⑦发(fā)愁:因为没有主意或办法而感到愁闷。“发”还读fà,如理发。
⑧忽然: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⑨合作: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例句)这个风筝是我和小方一起合作完成的。
⑩可爱:令人喜爱。(例句)妈妈用巧手给我做了一个可爱的洋娃娃。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合作真快乐”的道理。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生字卡片;一个灯笼。
一 揭示课文题目,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一个灯笼,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它?(学生自由发言)
2.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灯笼,说说这个灯笼的样子。引导学生从灯笼的形状和图案等多个角度介绍灯笼的样子。
3.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做灯笼》。
4.看到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谁做灯笼?做了个什么样子的灯笼?怎么做灯笼?)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仔细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对照拼音,朗读课文。生字要多读几遍。
3.同桌检查朗读。注意纠正对方的读音。
4.认读生字卡片。
5.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根据课文题目,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2.指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
3.学生汇报分段的情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王京和李良是同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分别介绍王京和李良的特长,王京是个小画家,李良手很巧。
第三段(第4~6自然段):王京与李良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灯笼来布置教室,并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快乐。
四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李良和王京的特长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2.李良和王京的特长分别是什么?在课文中标画出来。
3.了解王京的特长。
(1)出示句子1:王京是班里公认的小画家。追问:“公认”是什么意思?(大家一致认可。)
(2)出示句子2:她的画儿不光受到同班同学的赞扬,还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呢。分析“不光……还……”表示什么意思。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4.了解李良的特长。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找一找李良有哪些爱好。
(他的手很巧,会捏泥人,会做飞机模型,还能用草叶编小蚂蚱。)
5.再次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五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两个人合作的经过
1.这两个人为什么要做灯笼呢?(新年快到了,同学们都行动起来,想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2.这两个人是怎样合作的?
(1)学生自学课文第4、5自然段,并请同学说一说。
(2)你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创作的?
(3)王京为什么在灯笼上写上“合作真快乐”这几个字呢?(两个人一起做了一个漂亮的灯笼,为布置教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发挥了两个人不同的特长。因此,他们感受到合作真快乐。)
3.指名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同学们为什么为他们鼓掌。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和他人合作的经历。
六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1.本课选材贴合学生实际,大多数同学都有因为某一节日而布置教室的经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导入新课时,教师以实物——一个红灯笼为切入点,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设置的情境当中。
2.王京在灯笼上所写的“合作真快乐”是理解本文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能够意识到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后的提问理解课文。
灯笼的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简单的福灯笼,并进行装饰。
2.喜欢参与手工活动,体验制作福灯笼的快乐。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彩色纸、剪刀、丝带、胶棒等。
2.教师自制福灯笼一个。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过几天就是元旦了,你们想把我们的教室装饰得漂漂亮亮的吗?
1.教师出示自制的福灯笼。
师:你们觉得这个灯笼漂亮吗?它和买的灯笼有什么不同?你们能看出这个灯笼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吗?
2.引导幼儿讲述制作灯笼的步骤。
3.教师讲解、示范制作灯笼的方法。
(1)先在长方形的纸上进行装饰。如:纸的上下两条长边进行装饰。
(2)将长方形的纸围成一个圆柱体或者折成长方体、三棱柱,并将对边粘贴牢固。
(3)用彩纸做成小穗头粘贴在灯笼的底部。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正确使用剪刀。
(2)注意满足个别幼儿的需要,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作品。
活动延伸:
一起将幼儿自制的福灯笼悬挂在教师中,装饰节日的教室。
活动反思:
为了迎接元旦,班级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灯笼。每个班级张灯结彩,贴对联,挂“福”字,挂灯笼。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对灯笼还是很熟悉的,对于这次的水粉写生画“新年灯笼”孩子们还是很感兴趣的。
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观察和欣赏各种灯笼,能共用水粉笔勾画出自己喜欢的灯笼造型并且能够大胆选色,尝试用水粉平涂或点彩的方法装饰灯笼。活动开始,请小朋友们谈谈过新年需要什么来装扮教室,孩子们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主题。有红色的小猫咪灯笼,有圆形的小熊灯笼,还有圆形的大红色灯笼……这些都是孩子们最近在教室里观察得到的印象。当我说,“我们今天来画灯笼”时,孩子们的眼睛闪烁着兴奋与欣喜。第一环节出示灯笼时,由于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小动物的灯笼上而忽略的传统的花灯和大红灯笼。这个环节应该传统的灯笼放一桌,小动物造型的灯笼放一桌,让幼儿区观察。这是我被我忽略的问题。在灯笼的组成部分孩子们都说出了这些灯笼的基本特征,但是唯一的共同处(都有灯笼穗和手提)由于我的提问方式不够白话,孩子们可能没有听懂,都没有回答上来。在第三环节孩子们在作画的过程中都能运用蘸一蘸,舔一舔,涂一涂;蘸一蘸,舔一舔,点一点的方法去画自己喜欢的灯笼,但是由于第一环节忽略了灯笼的共同特,所以有两名幼儿在画好的小动物灯笼后又添加了太阳,草地等东西,这是没有预料到的。在最后讲评的环节也没有给予间接的否定让幼儿说出这两幅作品和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而是一再强调了动物造型灯笼的特点。
本节课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是为以后的水粉绘画活动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以后的课程中应该做到教师是一个活动的支持者,孩子的引导者,观察者,要善于发现、捕捉孩子的经验、信息,适当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启发,使活动得以有效地开展。此外,老师也要信任孩子,能大胆的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交流、争论、质疑。另外要让幼儿多多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文化。
小百科: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xx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灯笼的教案6
培养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团结友爱,共同合作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懂得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平时你有没有和别人合作完成一件事呢?在合作中,你有什么感受?
2、新年快到了,李东和京京合做了一个灯笼。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合作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小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解决。不太好读的地方,反复练习朗读,直至读通、读顺。
2、同桌互相朗读,并互相纠正读音。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4、共同交流,你知道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三、分段朗读课文,小组讨论,认识生字朋友:
1、交流:你认识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3、分段朗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你知道京京和滨滨有什么特长吗?
(2)京京和滨滨为什么要选择合作做灯笼?
(3)京京为什么在灯笼上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句话?
(4)同学们为什么使劲鼓掌?
2、分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3、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说说,自己和别人合作完成过哪些事情?谈谈合作时有什么感受?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认读识字卡片,并组词。
2、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有什么要问的?
2、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解决几个问题。
3、小组交流,互相学习。
4、教师点拨,解答问题。
三、指导朗读:
1、同桌合作练习朗读课文,并互相评价,指导。
2、开展朗读比赛,同桌合作朗读课文,比一比、评一评、赛一赛,看哪个同桌合作读得最好!
3、指导朗读。
四、识记生字: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读,讨论,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其中。
2、学当小老师,交流识字结果。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这些字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写得端正、好看?
2、重点指导:使、咱、贴、巧、劲、桌。
3、学生书写练习。
二年级语文做灯笼同步练习题
一、读一读,选择正确的读音。
1、同学们使(shǐsǐ)劲(jìngjìn)鼓起掌来。
2、王京和李良是同桌(zuōzhuō)。
3、王京画的画受(sushu)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4、李良的手很巧,会捏niē泥(nílí)人。
二、看拼音写词语。
shǐjìnshǒuqiǎonírénzánmen
三、读读抄抄。
行动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合作大扫除时,我们分工合作。
使劲小马使劲向前跑。
四、组成句子写一写,再加上标点。
1、好不好画画我的你灯笼上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京公认的班里小画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一读。
谁和谁好
谁和谁好?
藤téng和瓜好,
它们手拉手,
不吵也不闹。
谁和谁好?
蜜蜂来采蜜,
花儿仰yǎng脸笑。
谁和谁好?
白云和风好,
风往哪里刮,
云往哪里跑。
谁和谁好?
我和同学好,
大家唱着歌,
一起上学校。
六、说一说。
你一定与别人合作做成过事情,选一件说给同学听。
灯笼的教案7
活动名称:小灯笼的聚会
目标:
1、用直线和围圈的方法做成各种灯笼。
2、能大胆地想象并尝试独立设计灯笼的图案。
准备:
1.长方形色纸,长纸条。
2.蜡笔,剪刀,浆糊。
过程:
1.出示各种各样灯笼的图片,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玩具小灯笼。
提问:图片上的`灯笼你都见到过吗?有些什么颜色?灯笼外面的图案是怎么样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图画好像们看的连环画。有的上面写字的,是让你猜谜语的)什么时候人们会挂上灯笼?(国庆节,元宵节各种喜庆的节日)灯笼能用什么材料来做?(布,塑料,纸)
2、教师示范讲解小灯笼的制作方法。
u教师出示灯笼的范例。
看一看,老师的小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纸)上面有些什么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小灯笼呢?
u展示制作步骤。
u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在纸上画上你自己设计的图案,注意把有图案的一面对着自己。
剪的时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3)探索除了这样剪,你还能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讨论交流。u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开一个小小灯展。
相关内容:幼儿园教案|教育论文|[1][2]下一页幼儿园管理|幼儿园环境布置|幼儿园工作计划|幼儿园教育随笔
灯笼的教案8
有幸参加了市第二次主题式研训活动,执教了同课异构、大班数学活动分灯笼(9的分成)。曾经做过一个数学课题,感受到情境和操作之于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作用,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关注了完整情境的创设和幼儿操作在前、老师引领在后策略的使用。
起源一、两位专家报告中的观点
几年以前,我曾经在嘉兴倾听过南师大张俊教授关于幼儿园数学的报告,对于张教授“数概念的获得是反复操作,由形象到概念的过程”的观点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他的举例,小班孩子习得数概念,如“3”的数量,是从3个苹果,3个杯子,3个梨,3朵花……诸多实物的观察和摆弄中感知和提炼出3的实际含义的。
今年4月份,在嘉善听取了浙江省教育厅研训部张丰主任的报告,在说到数学时,张主任联系自己的儿子及其同学,说“数学规律是学生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悟出来的是方法,教出来的是机械的,可能同样的解题方法,这题会做、换一题就不会。
起源二、幼小衔接的幼儿园数学
我们常常说幼小衔接,要做到幼小衔接,那么也需了解小学里在做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女儿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对于相当长时间内每天读背“10以内加减法”题目卡片印象深刻。所以,我在想,我们幼儿园是不是需要去做小学里都在重复的'事情?幼儿园数学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
我想,幼儿园数学应该是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反复操作、积累经验的过程。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幼儿园不应该更多关注孩子是否学会、是否掌握、是否知道,而应该关注孩子学得是否快乐、是否喜欢、是否在操作中慢慢感悟和理解。
课堂实践——操作在前,引领在后
本次教学活动“分灯笼”我创设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情境,由世博会外国友人买中国特色的东西——大红灯笼和平湖的西瓜灯引入,呈现灯笼店的难题——来不及包装;随后孩子们在包装中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探索;最后,孩子们获得劳动的报酬——9元提货券,并到提货券买灯笼。
围绕这个情境,我重点安排了四个环节来学习9的分成,其中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和一个引领环节。我从一种分成方法入手,用包装灯笼的情境将红灯笼和西瓜灯与9的分成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操作中自然地把9个灯笼分成了两份。而包装袋上的记录,则能帮助孩子理清思路、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无形中将9的分成式给了孩子。随后,在交流包装结果的过程中,引出问题:9的分成到底有几种?于是有了第二次操作,让孩子撒灯笼片探索9的分成。第二次操作后,通过交流让孩子在表达自己操作结果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引导孩子一起发现9有8个分成式的知识点,还用给数字排队的方法引导孩子感知分合结果的有序性。最后一个环节既是操作也是回归生活的运用,让孩子们用9元提货券到灯笼店买两个价格合起来是9的灯笼。如果说前面的两次操作关注了“分”的话,那么最后的游戏“买灯笼”则关注了“合”。
课后反思——将理想与实际相结合
在熟悉班级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实际能力与我估计的出入较大,因为,我是在建构式背景下设计的教学方案,而当湖中心幼儿园的教学是在建构式课程基础上,结合省编老教材,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替换、补充和重组,因此孩子的水平是不同的。
熟悉班级之后,我对教案进行了微调,没有进行很大的变动。一是想坚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实践一下,寻找一些有共鸣的同行、也需要一些不同的声音来碰撞和提升。但是,在与几位嘉兴市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观点碰撞中、在观摩了前两位教师同课异构的教学之后,我觉得理想和实际相结合可以诞生更完美的教学。
我的整个课堂教学最大的争议应该就是简单,它也许适用于建构式背景下的孩子,但不适合我所执教的当湖中心幼儿园大三班的孩子。当孩子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如何进行提升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在想我的教学方案是否可以这样改善:
1、包装灯笼每人一种9的分成,汇总交流后,由孩子发现补充9的其他分成方法,然后引出9的8个分成式。(关于补充这一点,大三班孩子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
2、接着,进行引领,感知分成结果的无序所带来的不便,启发孩子用翻灯笼的操作方式探求分合结果的有序性。
3、幼儿用灯笼片第二次操作并使用列表式记录表。在这一环节中,能力强的孩子应该不用灯笼直接能记录结果,而其他幼儿可以在逐一翻灯笼片的过程中感悟有序性。
当然活动过程中还暴露出一些问题,提醒我还要做好更充分的课前预设,如小组操作撒灯笼前老师的交代不清,导致孩子出现操作上的偏差、环节耗时较多。而出现这一失误的直接原因是,我所试教的班级有这样的基础,根本不需要我讲解方法就能直接操作,因此我准备不足。当然,还有其他,不一一列举。
一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结束了,但属于执教者自己的思索却远没有结束。特别感谢研训中心徐流芳老师营造了这样一个平台,这样的过程是辛苦的、三个人上同一节课是有压力的。但有这样的平台,可以不断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是充满乐趣的。执教之前,从不曾想过数字的分成可以上得这样有趣和开心,但现在实现了,我肯定了自己也学习了别人,还将自己想表达的通过我的教学传递给更多的老师,引出一些想法和声音,这是很有意义的。
而最大的收获是我开始思索:幼儿园数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初初开始使用建构式课程的时候,更多一知半解。而现在越来越多听到对建构式课程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对建构式课程调整充实的行为,如音乐、数学。也许这本身就是建构二字所传达的信息,正确使用建构式课程就该是这样的。但是,舍弃些什么、增加些什么还是需要慎重把握的事。
灯笼的教案9
活动目标:
1、用正方形纸对折后,在闭合处朝同一方向剪相同长度直线,两端相粘做成灯笼。
2、在张灯结彩布置环境的同时感受国庆的喜庆气氛,体验亲手制作的乐趣。
材料准备:
练习纸一张、红色手工纸人手两张(一大一小)、剪刀人手一把、浆糊和抹布一组两份、 灯笼范例一个
经验准备:
学做过简单的纸拉花
知道国庆即将到来;了解中国人在欢庆节日的时候爱挂红灯笼的习俗。
活动过程:
一、出示灯笼,与幼儿一起观察欣赏
1、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样的?
(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描述范例灯笼的外观,如灯笼有胖胖的肚子等)
2、讨论:你在哪里见到过灯笼?为什么要挂灯笼?
指导:引导幼儿交流已有的关于灯笼的认知经验,激发幼儿为迎接国庆制作灯笼的参与兴趣。
小结:每到喜庆的节日,我们中国人总喜欢挂上红红的灯笼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明天就是国庆节了,今天我们一起学做红灯笼,欢欢喜喜庆贺祖国妈妈的60岁生日。
二、探索灯笼的`制作方法,学习做灯笼
1、看范例灯笼,推测制作方法
提问:你知道这个灯笼是怎样做出来吗?
(重点了解灯笼的制作材料——红色手工纸、制作工具——剪刀、大致的制作方法——折、剪、粘)
2、边讨论边让幼儿示范、观察、探索灯笼的制作方法
师:刚才大家推测了许多制作方法,接下来我们来共同揭秘。
重点讨论:灯笼的“胖肚子”是怎么剪出来的?怎么折?折几次?
(个别幼儿示范。正方形手工纸对折一次,变成长方形)
剪哪条边?剪什么线?
(引导幼儿观察剪刀从长方形的闭合处,即“关门处”开始向上剪直线)
剪时要注意什么?
(通过亲手练习探索剪时的注意事项:不能剪到底,否则会剪断;还要注意线与线之间的间隔要一致,这样的灯笼会比较漂亮)
提问:灯笼的“胖肚子”已经剪出来了,我们该怎样粘,才能成为一只灯笼呢?
(把胖肚子卷成一个圆柱体,用浆糊把两端粘合在一起,就出现一个灯笼了)
小结:与幼儿共同总结灯笼的制作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
三、幼儿自己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
1、师:接下来,我们自己亲手来制作美丽的礼花灯笼
2、教师介绍制作的材料
3、教师巡回指导
⑴提醒个别幼儿注意别剪错边,别剪断,别粘错边
⑵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及美工常规(用好浆糊用抹布擦净手,垃圾扔进小篮筐等)
⑶针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及时指点
小结:我们一起张灯结彩来庆祝国庆
四、共同用灯笼装饰教室,感受国庆的喜庆气氛
教师与幼儿一起将制作好的灯笼挂起来,装饰教室。
灯笼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
1.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是人们的爱让小作者脱离危险,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并从作者童年的这段往事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2. 理解满山遍野、抽搭、拽等词语的意思。
3.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婆、骤、坠、亏、瘦、恰、盲、援;要求会写的字有:婆、杂、幕、溜、亏、瘦、恰、卡、盲、肢;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外婆、杂活、雨幕、滑溜溜、幸亏、瘦弱、恰恰、卡住、杂草、盲目、四肢。掌握多音字:卡。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3—8自然段,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并从作者童年的这段往事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满山遍野、拽等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全班齐读课题后质疑:读了课题,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展示课件第二屏)
(二)看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一)自由读文,画出本课生字词。
(二)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三)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四)汇报自学成果,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并口头组词。
(五)教师重点指导:
1. “卡”字是多音字, 口头组词。
2. 注意“瘦”字中“叟”的笔顺和笔画;杂字上边的“九”字,一撇上不要加点;“盲”字上边的“亡”不要多写一点。
3.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后齐读。(展示课件第三屏)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后思考: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一)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三)“我”是怎么坠入那口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四)出示句子及课文41页的插图: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展示课件第四屏),指名读后互评朗读。(板书:哭喊)
五、小结
六、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激情导入
(一)齐读课题。
(二)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开火车读词。(展示课件第三屏)
(三)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回忆当时的情景。(展示课件第四屏):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二、品读课文重点段,悟情悟境
(一)学习3—5自然段。
1.抓住重点句,自主学习 自由读3—5自然段,思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却仍然坚持着,坚信着。“我”在坚持着什么,坚信着什么? (板书:坚持 坚信) 2.汇报自读情况,悟情悟境,品读句子。
(1)“我”在坚持着什么?
①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全力拽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展示课件第五屏)
②换词理解:“拽”的意思。
③谁能通过朗读为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指名读后互评朗读。
(2)“我”坚信着什么?
①谈话: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的亲人会来救你吗?
②带着这样的信念读句子: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展示课件第六屏)
③拓展说话:小作者这样坚信自己的亲人会来救自己,说明他的亲人平时对他怎么样?他的亲人平时是怎样关心他的?进行说话练习。(展示课件第七屏) 当我生病时,外婆 。 当我 时, 。
(3)出示句子:虽然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展示课件第八屏)
(4)指导朗读:正是亲人的爱让“我” 坚持着,坚信着,让我们带着这份爱读句子。指名读后分小组读。
(5)指名读后分组读,齐读。
(二)学习6—7自然段。
1.自主学习,读练结合。 正像“我”坚信的那样,“我”的亲人来救“我”了!这时,“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我”听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我”看到的句子。(板书:看到 听到)
2.指导读法,阶梯朗读。
(1)“我”听到了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我”听到的声音的特点吗?
出示句子: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展示课件第九屏),指导朗读,体会声音的特点。
(2)我们读好了关键词就能读好句子,让我们把这声音放到句子中去,朗读句子。
出示句子: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指导朗读,读出呼唤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特点。(展示课件第十屏)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声音是“我” 急切渴望听到的,指名读并自我评价后,请会读的同学起立读。
(4)拓展说话:听到这喧哗声,我想来找小作者的人一定很多,哪些人会来找他? (5)创设情境练说:如果你就在这寻找的人群中,如果你就是小作者的外公、外婆、是他的哥哥、姐姐,是他的小伙伴,你会怎么呼唤他?请你来试着呼唤一下吧。
(6)深化理解,再读句子:同学们,从你们的呼唤中,我听到了多少焦急、担忧、多少关爱啊!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段话。
(7)自主品读:我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该怎样读?(展示课件第十一屏):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学生自由品读后再指名朗读,读后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8)齐读。
(9)课件展示火把由一线,然后看到一片,一大片最后变为满山遍野的景象。深化理解“满山遍野”一词。(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10)拓展说话练习。(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满山遍野的( )。
请用“满山遍野”说一句话。
(11)天色越来越暗,四周一个人也没有,如果是你掉在这井中,听到这声声呼唤,看到这火把满山,你是什么心情?带着体会读句子:顿时,我泪如泉涌。(展示课件第十四屏)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板书:泪如泉涌)
(12)配乐朗读第六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十五屏)
(13)以读代讲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是啊,这泪水中包含着多少感动,多少激动,真是百感交集!此时,我的身体是冰冷的,心却是温暖的,泪更是热的!
同学们,让我们以朗读的方式来学习第七自然段吧。全班齐读第七自然段。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全班齐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八自然段
(一)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本来以为只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会来救自己,可是,让他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
(二)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句子末尾叹号表达的感情。(展示课件第十六屏): 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
(三)就让我们带着感情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吧。指名读后齐读。 (展示课件第十七屏):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
三、情感升华,再读课题
(一)(展示课件第一屏),教师在课件的背景音乐声中与学生交流:在这寂静的黑夜,看到这满山的灯火,也许你感受到的是它的绚丽,但在此时,在小作者的心中,看到这满山的灯笼火把意味着什么?
(二)指名带着体会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练习,积累语言
(一)过渡:课文学到这里结束了,爱的传递却没有结束。作者在这灯火之夜得到了一份浓浓的爱,因此写下了这篇文章感谢人们的爱。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得到过很多爱。
(二)你想对那些曾经关心、爱护过你的人说些什么呢?说话训练:(展示课件第十八屏): 让我为那些关心、爱护过我的人:
1.唱一支歌
2.诵一首诗
3.写几句话
(三)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练说,再指名说。
五、总结
六、作业
(一)用“满山遍野”写一句话。
(二)像小作者那样,把自己得到别人关心、爱护的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坚持 听到
哭喊 泪如泉涌 坚信 看到
灯笼的教案11
目标:
1、用直线和围圈的方法做成各种灯笼。
2、能大胆地想象并尝试独立设计灯笼的图案。
准备:
1、长方形色纸,长纸条。
2、蜡笔,剪刀,浆糊。
过程:
1、出示各种各样灯笼的图片,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玩具小灯笼。
提问:图片上的灯笼你都见到过吗?有些什么颜色?灯笼外面的图案是怎么样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图画好像我们看的.连环画。有的上面写字的,是让你猜谜语的)什么时候人们会挂上灯笼?(国庆节,元宵节各种喜庆的节日)灯笼能用什么材料来做?(布,塑料,纸)
2、教师示范讲解小灯笼的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灯笼的范例。
看一看,老师的小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纸)上面有些什么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小灯笼呢?
展示制作步骤:
1、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先在纸上画上你自己设计的图案,注意把有图案的一面对着自己。
剪的时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4、探索除了这样剪,你还能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讨论交流。
5、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开一个小小灯展。
灯笼的教案12
设计思路:
1、活动的价值
灯笼是中国人传统的喜庆用品,有着悠久的历史,灯笼颜色、大小、花纹、样式各不相同,幼儿在欣赏中发现不同,感受灯笼带给人们的喜庆氛围。
2、幼儿的经验
幼儿对5以内的组成有所了解,今天的活动就是以“我是中国人”——挂灯笼为载体,让孩子在比较灯笼不同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组成经验学习5的加法。
3、环节的设计
本次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说说灯笼,让幼儿走进灯笼,感受灯笼给人们带来的喜庆,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第二个环节,观察比较灯笼,为后续的.运用特征进行加法做准备。第三个环节,挂灯笼,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习5以内的加法。第四个环节,分享交流,进一步巩固。
活动目标:
1.寻找灯笼的不同特征,进行式题与灯笼配对,理解加法式题的意义。
2.体验式题在生活的运用,有学习加法式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灯笼,算式题、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看灯笼说不同——引导幼儿看看说说灯笼的不同特征
1.出示4串灯笼,观察灯笼的不同特征
(1)知道过几天是什么节日吗?你知道这是祖国妈妈几岁的生日吗?喜庆的日子要挂一样东西,你知道是什么东西吗?
(2)为了让我们的教室也能打扮得很喜庆,今天老师带来一样中国人特有的表示喜庆的东西,你们来看看这是什么?
小结:灯笼代表了喜庆代表了欢乐,她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俗。
2.这么多的灯笼看起来真是非常喜庆啊,但你们仔细观察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小结:这里的灯笼除了大小不一样,有的花纹不一样,有的形状不一样。
二、看灯笼找算式——根据灯笼不同特征,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
1.观察灯笼的数量
(1)这里有几串灯笼?
(2)每串灯笼有几盏?一串灯笼上面有5盏灯笼,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呢?
2.根据灯笼的特征,理解加法算式的符号。
(1)出示加法算式:这是什么?(加法算式题.)
(2)算式题也可以表示5盏灯笼,你们会读吗?
这些式题上有什么?
小结:原来加法算式题中有符号,有数字。这是加号,等号(出示+,=)。在念的时候2加上3等于5。
3.根据灯笼的特征,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
(1)出示2+3=5:这道加法题可以和哪串灯笼做朋友,我们来找找。2+3=5怎么来表示5盏灯笼呢?
(2)出示3+2=5:你来找找这个式题。
(3)出示4+1=5;1+4=5:还有2道再请xx,xx来试试。
小结:原来加法式题可以说灯笼不同的事情,同样是5盏灯笼,可以用不同的式题来表示,不同的式题可以说明不同的事情。式题除了可以说灯笼的事情外,还可以说其他的事吗?
三、看图片找算式——幼儿根据图片找相应的算式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
1.出示教具:这里有些什么喜庆的物品呢?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2.可以用哪道算式题来表示?
3.幼儿操作,要求: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图片然后开始找算式题,如果你找到一道式题和在图片做朋友,那很好,说明你学会了大班的本领。当然如果你能找到两道甚至是三道式题,那就更好了。
4.交流
(1)先念式题,再说图片上的事情。(个别幼儿介绍)
(2)集体验证:看看,图片和加法式题都找对了吗?有什么问题?
(3)找式题(同一图片不同式题;同一式题不同图片)
小结:原来同一张图片可以用不同的式题表示,同一式题可以说不一样的事情,看你说的是哪件事情。
灯笼的教案13
活动目标:
1、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看算式题挂灯笼,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
2、通过挂灯笼游戏,感受节日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挂灯笼》PPT;
2、垫板每人一块,每个垫板上有5以内算式题一道;
3、各式灯笼每人三条。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
师:“我们这个月10月1日,过了什么重要的节日啊?”
师:“在国庆节的那天我们大街上或者在屋檐上都会挂哪些东西显得喜气洋洋?表示我们在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呢?”
小结:我们在庆祝节日的时候,都会挂上表示喜庆的灯笼来表达我们的快乐。
二、看算式题挂灯笼
师:“你们瞧,老师这里也带来了什么啊?我们今天也把这些漂亮的灯笼挂起来,把我们的.城市打扮得更美丽,好吗?”
教师逐一演示PPT:
(1)观察5个灯笼(第一张ppt):
提问:这里有几个灯笼?这些灯笼有什么不一样?(形状、大小、颜色、图案有无福字)
(2)观察算式题1+4=5和一串灯笼(第二张ppt)
提问:
A你又看到了什么?(式题和灯笼)
师小结:1+4=5就是一道算式题,中间有加号的是加法算式题。算式题下面的一串灯笼,就是老师看着这道算术题来挂的。数字1,我用1个大灯笼表示;数字4,我用4个小灯笼表示,数字5,就表示这串灯笼合起来一共有5个。
(3)观察算式题4+1=5和灯笼(第三张ppt)
提问:这道算式题中的
4、1和5分别表示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有4只怎样的灯笼?1只怎样的灯笼?合起来是几只灯笼?
小结:原来,我们在挂灯笼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清算式题。看到算式题中的数字4,我们在挂灯笼时就先挂4个小灯笼;看到算式题中的数字1,我们再接着挂1个大灯笼,合起来就是5个灯笼。
(4)出示算式题3+2=5;和五个并排放的灯笼(第四张ppt);
提问:看,这是一道什么算式题?我请小朋友来试试,请你看着这道算式题来挂灯笼,你会怎么挂?有哪些不同的挂法?(幼儿说,教师演示)
教师简单小结:原来,看着算式题,我们还可以根据灯笼的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图案等来挂,可以有两种甚者更多的挂灯笼的办法。
三、幼儿操作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看着老师给你们的算式题来挂灯笼。可以根据灯笼的大小、颜色、形状来挂,看谁能用一道算式题,挂出两串、三串灯笼!
1、幼儿操作
2、交流:
(1)先互相介绍,念念式题,并说说灯笼代表的意思。
(2)发现问题:找找有没有问题?哪里有问题?(教师帮助幼儿分析)
延伸活动:
今天,我们玩了挂灯笼的游戏,国庆节除了挂灯笼,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办法,让我们的城市更漂亮呢?
下次,我们也用这些加法算式题来挂彩灯、挂彩旗,用这些式题表示不一样的东西,好吗?
灯笼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测的方法,均匀地剪短直线。
2,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剪刀、胶水、抹布、每组1―2只范例
活动过程:
1,欣赏范例:
---教师出示范例:“还记得我们听过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自己来做一只灯笼,但老师先不讲方法,我们能不能先研究一下灯笼,该怎么做呢?”
2,分组研究:
---“怎样使灯笼的每一条间隔剪得均匀呢?”
A,幼儿在小组内讨论,教师提示幼儿能借助书上的步骤图。
B,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教师汇总幼儿的几种方法。
C,教师重点讲解:
---“将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在2/3的地方折一下,用剪刀剪短至折缝处,剪短直线使,要尽量使每一条线的.间隔距离相等。”
D,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3,幼儿实践
A,幼儿操作时,教师注意幼儿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B,对部分幼儿提供帮助,鼓励幼儿教幼儿。
C,教师与幼儿将做好的灯笼用绳子穿起来,挂在教室里。
活动反思:
提高了孩子的欣赏能力,让幼儿参与主题墙和教室的布置,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生活中提升幼儿对美的认识和感受。
灯笼的教案15
设计思路:
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设计蓝印花布、京剧脸谱、新疆帽、做灯笼、剪纸,感受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他们在折折剪剪的过程中,都喜欢上了剪纸艺术,于是,许多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都喜欢做剪纸灯笼,一下子,区域内就堆积了不少剪纸作品。
同时,大班初期的幼儿对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幼儿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但都较单一。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我就想创设一个自由的探索活动,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
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尝试和发现多种排序方法,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2、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美。
活动准备:
剪纸灯笼(红、黄、蓝三色,大小不一)若干;塑封蓝印花布、小篮子若干、垃圾桶四个、三块大黑板
活动过程: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美。
1、欣赏蓝印花布。
师:这块蓝印花布设计的怎么样?为什么?有什么规律吗?(幼:按形状交替排列。)
2、欣赏服装
(1)、出示一件条纹数量交替排列的衣服,引导幼儿观察:这件衣服上的条纹是怎么排列?
(幼:数量不同。)
(2)、出示一件单色但花纹有凹凸变化规律的衣服。这件衣服只有一种颜色,它有排列规律吗?(幼:花纹不同。)
(3)、请幼儿互相在衣服上找规律:找找看我们身边还有谁的衣服上藏着规律?
3、教师出示穿好的项链,进行提问:
●漂亮吗?为什么?
●它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
●如果你来串,你会怎样做?
4、师:除了上面这些东西是有规律的排列之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幼:服装的装饰、各种花边……引导幼儿观察身边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及其产生的美感)
小结: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这么多东西,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队的,那我们今天也来玩一个排排队的游戏好吗?
二、交代任务。
1、师:我发现小朋友在区域活动时剪了许多剪纸灯笼,都很漂亮。让我们把它们用排队的方法挂起来,把我们的班级打扮的更漂亮,好吗?
2、师:那怎样给灯笼排队呢?(幼:按颜色、形状、花纹等排队。)
3、师:那就请你们把自己的本领用出来,把灯笼挂在桌上的蓝印花布上。
三、幼儿尝试第一次挂灯笼。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每位幼儿是运用什么方法来挂灯笼的。
●不但要排得整齐还要排得美哦。
●是否有错误的方法。是否有孩子运用两种方法来操作。
●幼儿完成操作时,提醒幼儿及时整理桌面。
师:每位朋友挂灯笼的时候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挂灯笼的?就可以放到黑板上让大家看一看,你也可以找找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挂的,
2、展示交流。
(1)、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挂灯笼的?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起来的呢?
(幼:我是用一个红的一个黄的来排队……)
(2)、师:好的,原来你是按照颜色/数量/大小的不同来挂灯笼的。还有谁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挂灯笼的吗?
(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归类,贴在相应的黑板上,明白排序的规律与方法。)
小结:原来挂灯笼是那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按照颜色、数量、大小的不同来挂灯笼,不同的方法还有很多不一样的挂法,真有趣。
(3)、展示运用两种挂法的灯笼,师:这串灯笼的挂法很特别,我们来看一看这是用什么方法来挂的呀?
(幼:两种不同的方法。)
小结:挂灯笼还可以同时用几种方法来挂,你们再来试一试吧。这里有3块黑板,分别代表用几种方法来挂灯笼,请你们做好后挂在相应的黑板上。
四、运用排列规律,第二次挂灯笼。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完成的幼儿自由参观,可以互相猜一猜同伴利用了几种排队的方法。你能找到其中的排列规律吗?
2、分享交流:教师有目的的与幼儿一起参观,有重点地进行多维度排序的讲解与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黑板上摆放的灯笼对不对?都用了几种方法?都是有哪几种方法?
(边交流边对运用相同方法的幼儿进行归类。)
小结:原来用几种方式来挂灯笼可以挂得更加漂亮。
五、延伸部分。
1、教师留疑,师:我也挂了一串灯笼,和你们的都不一样,想不想看?谁能猜出我挂的办法?
(建议:放进区域活动里,继续寻找运用更多的方法挂灯笼。)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需要用到排序,把物体排排队的办法在我们身边是无处不在的。这能使物体变得有规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希望你们能用你们的亮眼睛去寻找身边更多美丽的规律,再用自己灵巧的手去创造更新更美的规律!
【灯笼的教案】相关文章:
《灯笼》教案02-16
做灯笼教案09-16
做灯笼教案11篇10-01
灯笼教学反思02-22
《灯笼》教学反思04-05
精选灯笼作文300字六篇06-01
【精选】灯笼作文300字九篇06-17
精选灯笼作文300字10篇04-06
【精选】灯笼作文300字三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