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评: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评: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习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确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春节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
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热闹气氛的回忆。)
2、今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韵味十足的春节,感受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
(1)把自然段标出来。
(2)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3)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是一个________的春节,)
2、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快速浏览),边看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活动,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汇报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在这一个多月中作者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活动?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十月十九
3、分清文章详略
老舍老生写了七天的风俗,在这七天风俗中,又重点写了哪几个时间?(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三、深入详写片断,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老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
四、总结拓展,升华感情
大家被春节的魅力吸引,老师也是如此。其实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历史悠久的节日,谁能说一说?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3
一般常态教学目标:
通过默读——散读——朗读等形式的读,思考科学技术改变环境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利弊问题
说明文知识积累目标:
了解说明文以及相关的基本概念、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口语交际的训练设计目标:
你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城市中什么问题困扰着市民?你对此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吗?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
提交一份报告:就如何解决市民生活中问题谈谈自己想法/合理化的建议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导入:了解掌握基本概念
五种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三种文体:
1、记叙文
2、说明文
3、议论文
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的对象是指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巨伞下的城市》:巨伞 or. 城市?
2、说明对象的特征:
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巨伞——巨大(举世罕见)
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它的“巨大”?
(1)擎天 (2)3600万平方米
(3)67米、60根 (4)350万美元
二、说明顺序
1、逻辑顺序: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
2、时间顺序: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说明事物
(介绍变化过程)
3、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方位顺序说明事物
(形状、构造)
一个重要且无聊的提示:
一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若既不是时间顺序,又不是空间顺序,那它一定是属于逻辑顺序要不然,这就是篇失败的说明文然而,考试中(理论上)不会出现这种失败的说明文
《巨伞下的城市》条例清晰,是按顺序进行说明的
《巨伞下的.城市》各段分别说明了什么?
“巨伞”的存在
“巨伞”的地点
“巨伞”的样子
“巨伞”的作用
“巨伞”的利弊功过
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详细、明了
2、列数字:具体、准确
如:《巨伞下的城市》第2、3、4节
3、作比较:突出特征
如:《巨伞下的城市》第5节
巨伞的“利”和“弊”:
利(1)小城寒冬腊月,温暖如春,居民不受气候剧变之苦
(2)邻里街坊相处比以前要亲切和睦
(3)家家户户省下了不少的取暖费用
(4)小城成为闻名全球的观光胜地
弊(1)天长日久,对人的肌体素质与心理健康会产生不良的也影响
(2)整个建伞的过程费用高达350万元
4、分类别:层次分明,避免重复
5、打比方:生动、形象
《巨伞下的城市》第3节的最后一句
6、下定义:明确概念
7、制图表:直观清晰
如:《统筹方法》
四、说明的语言
说明文要求准确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地反映说明对象的客观真实情况
课堂练习:
1.“删除”类
“只要不是整天连阴,太阳能收集器便可发挥聚热功能……”中“只要不是整天连阴”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不能这指出了具体的天气条件,删除则变成无论天气怎样,太阳能收集器都可以发挥聚热的功能
[答题思路]
<判断:能> <存在时的作用><删除后的句意变化>
2.“替换”类
“因此多数人对这项工程抱赞成与欣赏的态度”中的“多数”可否换成“全部”?为什么?
答:不能“多数”表示很多人抱这样的态度,改为“全部”则意为所有人都赞成,这与事实不符
[答题思路]
<判断:不能> <比较两者区别><与事实不符>
五、口语交际的训练:
你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城市中什么问题困扰着市民?
你对此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吗?
六、作业:提交一份报告:就如何解决市民生活中问题谈谈自己想法/合理化的建议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2、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3、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
4、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拓展资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期待美
1、先板书好,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碧螺春,这节课让我们来品读《碧螺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碧螺春这篇课文共向我们展示了三幅画面,回忆一下,哪三幅画面?老师随即在黑板上板书:清晨采茶、入夜焙茶、月下品茶。
首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
教师泛读,同学们欣赏。
师:多美的景色啊!看那铺满金光的茶园,闻闻淡淡的花香,听听江南女子银铃般的欢笑声,真是人在画中游啊!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感受一下,你觉得哪句美,就多读几遍。
交流我觉得这句美,哪美?
1、你怎么理解“翠绿欲滴”?
2、看茶山景色,描述看到的景色。一个字就是绿,一个词就是翠绿欲滴。(绿、空气清新、天高云淡、等)。每到采摘季节,春意盎然,满山苍翠,茶香百里。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片。
3、采茶姑娘的神态美,读到“神采飞扬”,时就问:你怎么理解?看出了采茶姑娘的什么?身影美,采茶姑娘除了美,你还读出什么?(勤劳、灵巧、心情愉悦。)(也许这点不用问就能说出。)让我们欣赏一下身着漂亮衣服的采茶姑娘。(片)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人,是随着几声鸡鸣,随着整个湖山的醒来而活跃起来的。让我们走进茶树大的生长环境,湖山。(出片,教师先读下面的绿的,一生读上面的黑的。)让我们再次感受茶山的人美,景美。配乐读全段。老师读第一句,男、女生一对一句读。
1、入夜焙茶图
概括清晨采茶美,板书。
师:采茶图将我们带入了诗画般的意境,而碧螺春是不做隔夜茶的,清晨采摘之后就要立即挑拣、焙制。因此,入夜后,山村里万家灯火,又是另一番繁忙的景象。概括小标题板书入夜焙茶忙。快速浏览入夜焙茶图,想一想,焙制之后的碧螺春又被称作什么呢?(工艺茶。)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工艺茶”的呢?
精湛的技艺、手工制作而成、象工艺品那么精致……
师:为什么称碧螺春为工艺茶呢?请大家默读入夜焙茶图,结合具体词句读出它带给你的感受。
(1)焙茶手的动作:第2句
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1、动作,感受到工艺的复杂。找出动词。再从本段中找出其它炒茶的动作:拌、捻、捏。积累。师:这些带提手旁的字都表示动作。在这都表示采茶的动作。副板书,读,积累。
师:从这几个动词你有什么感受?
生:从四个忽而可以感受到茶手动作很快。各个动作交替出现。读这四个“忽而”的句子。连贯熟。也可以问从前面这四个短句你还读出什么?
师:在这里还有什么感悟?
生:“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炒茶的美。
师:作者如此精准的描写,使我们在读文时就仿佛身临其境。
师:如此娴熟的炒制技术,炒制出的碧螺春茶,可以成为“工艺茶”吗?(可以)。
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2)手工炒制第1句
滚烫
师:焙茶手需要在这么热的大锅内用血肉之手来回翻拌,又有什么感受?
生:这些焙茶手们在长期的劳动中已经练就了一双钢铁之手,已经做到了“真金不怕火炼”,
师:我们不仅佩服他们的本领,更敬仰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1、2两句一起
师:让我们一起亲临焙茶现场,领略茶手精湛的技艺,欣赏青龙上下翻飞奇观。(播放焙茶视频)
又有什么感受?(焙茶手动作的娴熟,技艺的高超,炒茶的不容易)
师:当茶如青龙上下翻飞时,当满屋弥漫浓郁的芳香时,如果你是茶手,会有什么感觉?(陶醉,能经常闻到香气高兴,如果是我我也愿意……)
师:看,这位同学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将对茶手的这份敬佩、赞美和羡慕送入文中。读第一、二句。
师:这真是凝聚着焙茶手智慧和汗水的“工艺茶”呀。教师引这句,出示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3)碧螺春焙炒前后的变化。(转:碧螺春焙炒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①引读。(指名学生读下一段)
起初,刚摘下来的新鲜叶芽是翠绿欲滴的。焙茶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叶芽的颜色变(深)了,形状变(细)了,条索纤纤,(蜷曲成螺)。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待到茶叶捏拢放开就能自行松散之时,满屋子已弥漫着浓郁的芳香。
(4)干而不焦
引读:“虽然干……但不焦,虽然脆……,虽然青……,虽然细……”
干、脆、青、细不焦、不碎、不腥、不断
这个火候好掌握吗?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真所谓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不及。他已经不是普通的茶叶了,在焙茶手的精心制作下,已经诞生了真正的艺术品。齐读“干而不焦……”
师:如此上等的好茶,怪不得清朝的未震钧在他的著作《茶说》中写道:茶以碧螺春为上,不易得;如此工艺之茶,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谁能将我们刚才的`感受送入入夜焙茶图,完整地展现这工艺茶的焙制全过程。
3、月下品茶图
师: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月下品茶图。
如何品茶?资料片。
师:请大家美读月下品茶图,看你在美读中,被什么而陶醉?出示:我陶醉在——之中。
学生读后,师:把你的陶醉于大家分享,我陶醉在了——。
回答我陶醉在了什么之中,并读相应的句子。
(1)陶醉在碧螺春茶动人的姿态中。(读句子。)
师:“一旗一枪”的意思就是一叶一芽。为什么称为“一旗一枪”呢?(出示图片“一旗一枪”的洞庭碧螺春茶叶。)仔细看看这样的茶叶想不想红缨枪“枪头”呢?所谓的“旗”就是指“叶”;而“枪”就是“芽”了。)
师:让我们来领略碧螺春的动人姿态。(播放视频)在碧螺春的冲泡过程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奇观。再来欣赏一组图片。
师:陶醉了吗?让我们将这份陶醉融入到碧螺春的动人姿态中去。
(2)醉在碧螺春茶淡淡的清香中和甜津津的味道中。(读句子)
(3)朦胧的月光,清香的茶水,真诚的朋友,边喝边聊,真是不亦悦乎。
师:请同学们想象,(播放音乐)每到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看着杯中嫩绿透亮的叶芽,嗅着空中溢满的茶香,促膝谈心,是怎样的一种温馨的意境啊!
师:此时,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交流)
师:(配乐齐读这一小节。)让我们将这份陶醉带入这段文字,去感受这份动人的情趣。
三、整体回顾,拓展迁移
1、师: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色艳、香浓、味醇、形美,闻名中外。也怪不得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出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指名读,齐读。
师: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中,我终于明白了碧螺春为什么能成为历代朝廷的贡品,当今的珍品。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品读欣赏,将你的感受也送入到这诗句之中吧!
出示一组填空: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
生:在甜津津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采茶姑娘辛勤的劳动。
生:在天衣无缝的碧螺春茶汤了,我看到了焙茶手繁忙的身影。
生: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了,我看到了焙茶手欣慰的笑容。
……
(3)一篇碧螺春让我们品尝到了它那独特的芳香,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更让我们开始走进茶文化,感受那样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的味道。同学们,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茶文化还有更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探究。相信在你们在领略伟大祖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会使你的生活多几分诗意和文化色彩。课下我们可以接着对中国茶文化进行研究:推荐两个网站。碧螺春网,七碗茶网。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5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两个重要内容——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学情分析
学生是跨越式实验班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近六年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娴熟。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从五年级开始接触SURF电子批注工具,坚持在扩展阅读时运用,掌握比较熟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借助SURF工具进行协同阅读,集体交流;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了解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SURF使学生掌握批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大量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电子阅读兴趣,体会与他人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的乐趣,了解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体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自主合作学习,利用SURF工具进行批注阅读,互相交流,深入讨论,领悟体会本课所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环境与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Vclass课堂互动教学平台、SURF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板书“我最好的老师”)看了题目,我想知道你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老师可能跟你们想象中的“最好的老师”大不一样。他是一位科学老师,名叫怀特森。他是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2、自学课文,批注阅读
(1)教师借助SURF,在关键处设置阅读提示:
※文章题目处设置“问题图标1”: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文章题目处设置“问题图标2”: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文章结尾处设置“评价图标”:你觉得怀特先生是个好老师吗?请尝试评价他那“独特”的教学方法。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借助SURF,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并适时批注。
※阅读完后请浏览他人的批注内容,进行回复评价。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课文,边阅读边应用SURF作批注(见图1)。
部分学生批注:
①怀特森先生用特殊的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事情的真伪。(by qiulinshan)
②他教会了“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by caikaixuan)
3、学生汇报,检查反馈
(1)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及时反馈,重点解决核心问题:“为什么说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最好的老师?”
(2)课堂交流,深化认识。
“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谈一谈:究竟如何去接近真理?并填一填“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也要(敢于怀疑)”,坚持不懈地探究,最终才可能走向成功。
4.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感谢怀特森老师让我们明白了学习中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重要性。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人的哪些事例?让我们再来看一些事例,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学生使用SURF批注阅读,阅读后自行浏览其他同学的批注内容,实现阅读体验共享。
拓展阅读篇目:《嗅苹果》(必读)、《100℃人生》(必读)、《“聂利实验”背后的故事》、《学无止境》(必读)、《细节与结论》。
5.讨论交流,知识内化(在“阅读论坛”中完成)
师:通过这段时间学习的文章,你认为哪一种精神对你启发影响最大?学习中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教师在“阅读论坛”中设置讨论主题“你认为学习中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学生进入阅读论坛,深入讨论交流(见图2)。
部分学生在论坛中的讨论发言:
①《坚持自己的观点》:一天,我和妈妈在做一道数学的简便运算题,这道题让我和妈妈起了矛盾,我说用交换律,妈妈却说用结合律,我对妈妈说:“除法不能用结合律!”就这样,我和妈妈谁也不让谁。最后,经过爸爸的评判,我战胜了妈妈。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就一定会胜利。(by zhaocan)
②《热爱》:我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热爱,因为只有热爱,才能把精力放上去!有些人喜欢学习,你不逼他,他的成绩都很棒;有的人不喜欢学习,你逼他也学不好。(by chenming)
⑤《要敢于怀疑》:做人要敢于怀疑,不要急于否定自己的观点,有时老师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的,你要勇于去解决你心中的疑问,不要把困惑藏在自己的心中,那样你的疑问永远解决不了。你要去“打败”老师,让自己更聪明!(by huangxiaooxuan)
教学反思
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强调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传统课堂上学生的自学一般是个体行为,很难进行思想交流,教师也很难立刻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因此,我选择了利用SURF电子批注支持学生的协同阅读,它的在线批注和交流展示、讨论等功能,极大地支持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借助SURF充分实现了阅读体验共享,老师更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学生借助SURF批注感悟准确而深刻。由于学生认真批注并仔细阅读和回复批注,实现了阅读体验共享,课文重难点问题轻松解决。并且有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我设的填空题大胆地说出了不同的填法。我趁机表扬他勇于独立思考,正是本课精神落实在实践中的最好体现。本堂课学生熟练运用SURF软件自主合作学习,批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的电子阅读能力不断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6
一、教学要求
1.准备拼读音节;完成形近字组词;近义词选词填空及一字多义的练习。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给短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3.完成理顺排列错乱的句子的练习。
4.写一件感人的事,要求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二、教学时间 五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字词句部分
一、教学第一题
可先让学生各自拼读,比较每组上下两个音节里的韵母有什么不同,再指名读,看能否正确读出来。
二、教学第二题,形近字组词
先让学生比较每组字的异同点,再组词。
参考答案:
暮(暮色) 钞(钞票) 板(木板) 淘(淘气) 句(句子)
治(治疗) 幕(幕布) 抄(抄写) 版(出版) 陶(陶冶)
旬(上旬) 冶(冶炼) 愧(惭愧) 昂(高昂) 担 (挑担)
渐(逐渐) 沸(沸腾) 洒(洒落) 魂(灵魂) 仰(敬仰)
坦(平坦) 崭(崭新) 佛(佛像) 酒(米酒)
三、教学第三题,选词填空
可先让学生说说两个词在意思上的区别再填写。
第一组,“因此”用于交待结果,“因为”用于说明原因。第1句应填“因为”,第2句应填“因此”。
第二组,这两个词都有“不安全”的意思,但“危急”除此之外还有紧急的意思。第1句应填“危险”,第2句应填“危急”。
四、教学第四题
先读句子,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加点词的意思,最后说说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第1题中的“老”,在上句中是“经常、总是”的意思,在下句中指年岁大。
第2题中的“别”,在前句中是“不要”的意思,在后句中是“佩戴”的意思。
第3题中的“浓”,在上句中的意思与“淡”相反,指含某种成分多,在下句中是“强烈”的意思。
第4题中的“竖”,在上句中是“直立”的.意思,在下句中是指汉字自上而下的一种笔形。
第二课时
教学阅读部分。
一、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把题目读一读,说说有哪些要求?(①分段,归纳段意;②回答问题。)
二、读通短文,指导分段
1.请同学们把短文轻声读一遍,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要求把课文读通。
2.默读短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讨论归纳。
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①陈毅和其他几个青年来到重庆,登上朝天门码头的最高处,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②陈毅见到河中停泊的外国军舰,非常气愤。
③联系船票的人告诉大家去上海分别有日本人、英国人和中国人办的三家公司的船,乘坐外国轮船公司的船能得到赠送的洋货。乘坐中国船则什么也没有。
④大家在坐船的问题上争论起来。
⑤听了陈毅的话,大家一致决定坐中国船去上海。
3.将意思相近的自然段归并,划分段落。
讨论归纳。
第一段(一、二自然落):陈毅到重庆后,看到河中停泊的外国军舰非常气愤。
第二段(三—五自然段):听了陈毅句句在理的话,大家一致决定宁坐没有赠物的中国船,也不坐能得洋货的外国船。
三、理解短文内容
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向我们交待了些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是1919年6月,地点在重庆,主要人物是陈毅。)
2.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陈毅在码头上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说的?
结合学生回答解释下列词语:
“列强”过去指世界上同一时期内的各个资本主义强国。“铁蹄”比喻侵害人民的残暴行为。“蹂躏”指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3.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去上海有哪几家轮船公司的船?外国公司的船是怎样吸引乘客的?
4.轻声读四、五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解释下列词语:
“五四”运动:指1919年5月4日,北京300O多学生,要求取消卖国的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遭到北洋军阀政府镇压。各地学生纷纷响应,运动迅速扩大到全国。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标志。
欺侮:就是欺负。
声援:指公开发表言论支援。
气节:指坚持正义,在敌人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在理:合乎道理,有理。
5.陈毅为什么不同意坐外国船去上海?为什么大家觉得陈毅的话句句在理?(在北京青年高举爱国旗帜,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抵制洋货,反对侵略,爱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是坐中国公司的船,还是坐外国公司的船,体现出是否有爱国心,不是小事。)
教学作文部分第一题
可先让学生轻声读题,了解事情的大概,接着根据事情的发展及时间的推移试排,最后反复读几遍检查有无不妥之处。
正确答案应为③①⑥⑤④②。
第三、四、五课时
教学作文部分第二题
一、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1.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经历过或见过许多感人的事,今天我们就写一件让你感动的事。
2.请同学们把题目读两遍,看看这一次作文有哪些要求,在关键的词语下加上着重号。
3.讨论归纳题目要求。
选材要求:
①内容范围“让你感动的事”,应主要是别人所做,“我”或是作为旁观者,或是作为与所写事情有关连的人,但不能写主要由自己所做的事。
②数量范围写一件事。
写的要求:
①先想后写。
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二、指导选材
1.讨论第二组教材中《峨眉道上》《苦柚》《渡船》三篇课文所写的这类事情是否符合选材要求。
讨论归纳,这三篇课文所写事情均符合选材要求。
2.我们同学曾经历或看到过哪些感人的事情呢?
学生汇报。
三、指导写清事情经过
1.以《苦柚》为例谈如何把事情经过写清楚。默读《苦柚》看看作者是怎样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的?作者是分几步来写的?(①看到姑娘;②询问柚子;③买下柚子;④奖励姑娘。)要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就要想好把经过分哪几步来写。
2.回忆让自己感动的事,想想经过部分可以分成几步来写。
学生汇报。
四、汇报事情的感人之处
说说这件事的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
五、指导学生理清作文顺序
要求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中间部分要求分几步写清楚。
六、介绍范文
七、学生.写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八、作后讲评
(其中指导、作文两课时,讲评一课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
2、小黑板。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概念入手,揭示课题。
出示学习单一:
1、通过预习《分册指导复习纲要》上的相关内容,你知道阅读文章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2、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做上标记。
明确阅读文章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内容?(一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作用;二是归纳段意;三归纳主要内容;四是体会思想感情,五是揣摩表达顺序。)
二、自主复习,梳理方法。
(一)复习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1、复习课文
学习单二:
1、请找出本册教材中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课文,各选择一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你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时间:5分钟
复习写人(《天游峰的扫路人》)、记事(《半截蜡烛》《三打白骨精》《卢沟桥烽火》)、写景状物(《广玉兰》、《夹竹桃》)的文章,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讨论,小结,让学生明确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段意归纳法(《孔子游春》《理想的风筝》)
文题扩展法《三打白骨精》《莫泊桑拜师》
重点归纳法也可以理解为(找中心句)《广玉兰》
(二)复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
1、复习课文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到的思想,要求学生思考: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课文内容思想从重点词句段体会
《夹竹桃》围绕夹竹桃写了夹竹桃的任性可贵和月光下的美。
《三打白骨精》讲孙悟空三次打白骨精,终于打死了白骨精。
2、讨论、小结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即:边读边问为什么(抓住主要词句段)]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抓住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师想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2、出示短文《最优秀的人是谁》,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3、师生共同评议、交流。
4、师小结,鼓励:瞧!大家已经能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了,真聪明!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学习单三:
1、课后请同学们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完成《复习指导纲要》上的一篇短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感悟“卖艺度日”“坎坷”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3、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理解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第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阿炳的悲惨身世,十多年过去了,阿炳的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为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带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贫穷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再一次的来到二泉。
2、这一次的到来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他想起了什么?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学第四自然段,比较这一次的到来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时他想起了什么?
(以前他是跟着师父来赏月,他看到了水面的月光如银,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音。这一次他什么野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2、小结: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已经无法欣赏眼前的美景,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
3、一读,指导朗读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4、你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阿炳的心声,也是师傅的心声,更是穷苦人民的心声......)
(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5、二练
阿炳为_________而深沉地叹息。(自己坎坷的人生)
阿炳为_________而伤心地哭泣。(自己师父的离去)
阿炳为_________而激愤地倾诉。(自己的坎坷命运)
阿炳为_________而倔强地呐喊。(自己追求幸福的生活)
6、三听、《二泉映月》
(过度)师述:就这样,一曲《二泉映月》从阿炳的琴弦上流泻出来,它久久地回荡在二泉池畔,久久地回荡在我们的心里.下面我们学习第五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
(1)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听着,听着,......他的手......泻出来。)
(2)找出描写音乐变化的语句;用“﹋”画出;(起初......在......在......在......人生道路。)
(3)找出音乐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 )”标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倾吐”即“倾诉”。
(2)从“禁不住”、“不停地滑动”、可看出阿炳什么?
(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3)阿炳要“倾吐”什么? (阿炳要通过琴声倾诉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赞叹......怀念......思索......)
(4)通过什么“倾吐”?(二胡)
3、交流描写音乐变化和音乐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字幕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①再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通过琴声把自己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比喻句:月光流水音符,排比句:在…在…在…)
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这一句,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读。
(2)出示字幕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____,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
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阿炳通过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板书:看到阿炳的坚强)
②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自由读,男生读。
(3)出示字幕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什么?(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③指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读出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4、小结:正是长期积淀在胸中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诞生了。相机指导学习第6自然段。
四、学习第6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小结:是啊,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诞生了,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五、课堂教学总结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这首美妙的乐曲,通过文本的反复学习,我们仿佛听到阿炳深沉的叹息、悲伤的哭泣、激愤的倾诉、通过倔强的呐喊,我们看到了阿炳的坚强,感受到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说明了阿炳(板书:)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首美妙的乐曲,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再听《二泉映月》完成对对联练习
上联:泉声 琴声 心声声声入耳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诵全文
2、预习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听到: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看到:坚强
感到: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说明了: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9
一.切点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那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谁能用书中的话说一说)
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我们说它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
二.剖析课文
1.同学们自由读2—4段,采用读或讲的方式告诉大家圆明园里有什么?
2.学生汇报
3.出示句子:所以圆明园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生齐读)
师:读到这里,作为人,你感觉怎样?谁能理直气壮,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
三.引读,欣赏画面渲染气氛
1.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2.师:所以我们由衷地感慨(出示句子齐读(1)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2)圆明园也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师:我们也用“是······也是······”把这两个句子合成一句,那就是(齐读)
4.思考:圆明园里究竟有什么?(师:透过你所看到的,跳出你所体会到的,浓缩成一个词,那就是······)
5.师:原来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就是这个不可估量的文化,却成了不可估量大损失。那是因为1860年······(引读)
6.思考:你能用举例或用自己的理解讲讲英法联军是怎样掠夺的?
7.生汇报
四.播放录像
1.师: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竟放起了大火,大火笼罩整个北京城(播放录像)
2.引读:看哪,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成了一片灰烬,从此圆明园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不仅没有了(齐读)还没有了(齐读)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齐读)没有了,下至(齐读)也没有了。
3.师:一句话,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化成了一片灰烬,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刚才我们用那么多那么多的时间去体会圆明园所拥有的不可估量的家产,可就这3天功夫却被毁灭了。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没有了什么,或按课题就写毁灭,而偏要写有什么,还有什么呢?
4.生讨论探究
5.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想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记住的不仅是损失,留在心里的,引起我们思考的还应该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书131页,这是和我们同龄的学生读后的愤怒与惋惜,此时此刻,请你们拿起笔,任选一幅图题个字,题个词或写一句话,一段话。
6.倾听学生来自心中的愤怒与惋惜
五.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140多年前的这场噩梦,永远记住写在残留柱上的耻辱,记住一个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今天才会有勇气,才会有自信地走向我们的未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描写的方法。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革命者敬仰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
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名言警句。
教学方法:
朗读法。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汇报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的名言警句,请学生谈自己对革命者的敬仰,再板书“最后的时刻”。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1.在江姐就义前本文介绍了她那些事情?
2.在这“最后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3.描写江姐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画一画,并体会江姐的所表现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并讨论和交流,汇报时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教师相机训练朗读。
启发学生思考;
(1)你从江姐身上看到了她的那些品质?
(2)在“最后时刻”江姐和狱友的心里又是怎样的?
(3)江姐是怎样巧妙处理文件的?
(4)在与战友话别时,江姐的那些举动令你感动?
4.领悟写法:此故事,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怎样巧妙表达人物的品质的?读文,带着崇敬的心情及平缓的语气读。
5.思考总结: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启发是什么?
三、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四、课堂迁移
1.识字写字:注意字“黎”,注意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
2.自选词句。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
(1)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是要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2)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4.实践活动:让学生复述江姐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红岩》的其他故事。
5.课下阅读《红岩》这本书。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养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爱国情怀
3.了解文中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体会法国妇女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文章中两个人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勇气。
教学难点:
领悟“勇气“的含义,理解作者创作意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勇气?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赏和佩服的勇气?
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回答,老师总结:见义勇为是勇气,敢说真话是勇气,大胆创新是勇气,不畏强暴是勇气,敢于批评别人是勇气,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气。在战场上为正义而战,浴血奋斗,流血牺牲是战士的勇气;为了人类的解放,为了自由、平等、光明、幸福的未来,不怕一切困难和危险更是一种勇气,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勇气。
二、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通过独立阅读解决自己的问题。
2.默读课文,把课文中你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勾画出来,并做简要批注。
三、交流合作
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一:文章标题叫做“勇气”,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了两种“勇气”:美国青年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你认为作者更看重哪一种气?为什么?
明确: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这一重点:作者更看重法国妇女的勇气。一方面,作者不厌其烦地引述将军的话这位法国妇女,用意很明显。另一方面,美国青年身上所体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个体的智慧与勇气的量。而法国妇女身上所体现出的因为渴望和平,痛恨战争而产生的信仰的勇气和力量,则更多地体现出人类由于对和平的渴望而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勇气是人类向往自由、光明、幸福的美好品质,是人类由野蛮迈向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问题二:当美国伞兵第二次回到农家门前时,是什么原因使得那个刚刚失去丈夫的法国妇女再次收留了他?她前后两次回答说:“哦,当然啦。”这两个“当然”中所包含的意义是否一样?
明确:这个法国妇女之所以会再次救助这个美国伞兵,是因为她痛恨战争,痛恨占领她家园的侵略者,痛恨战争带来的一切罪恶。对和平的渴望和信仰使她在这样一个惨烈的环境中仍然能保持善良与镇定。这一切使她在刚刚因收留这个美国伞兵而失去丈夫后能够再次坚定他毫不迟疑地收留他。两个“当然”所包含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是,第二个“当然”包含着更大的勇气,更加表现了这位法国妇女内心的坚定。
四、品讨朗读
1.美国伞兵的到来使他们一家遭受巨大的灾难,但法国妇女两次都以她的`勇气回答说:“哦,当然啦。”比较之下,法国妇女哪一次更需要勇气?(第二次)
2.文章的题目叫做“勇气”,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两种“勇气”,同学们知道是哪两种勇气吗?
明确:美国青年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
3.你认为两种勇气一样吗?作者更看重哪种勇气?为什么?
明确:不一样。
美国伞兵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是他的勇敢、智慧和顽强。
法国妇女表现出来的勇气还有她的勇敢、镇定、坚强和她心中崇高的信仰。
五、拓展迁移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需要勇气才能去做的事情,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勇气的重要性。
六、请同学畅谈对文中人物的印象看法。
问题一:在整个故事中,联系美国伞兵所作所为,你认为他表现了怎样的“勇气”?
答案不要求统一。
问题二:你如何理解作者对“法国妇女”的描写?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第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第二个.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第三.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读熟课文,勾画好词佳句,旁批写感受。收集写“雨”的优美词语,语段或写“雨”的诗文。2.课件:课文插图,赏读的语段,拓展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朗读“导读”。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醒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课件)
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组竞赛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册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义。
2、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能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读读背背,要求能理解并背诵。掌握一些常用句式。
4、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5、能写简单的记实和想像,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读书笔记和其他常见的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巩固所学知识,学会运用与积累,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与语文素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册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要求读准声母、韵母、声调,能根据字义来定多音字的字音,懂得整体认读音节。
2、读课文,积累本册的新词。
教学重点:
复习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
1、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生字的音,并能根据多音字的音进行组词。
2、教师相机指点学生易错之处。
3、同桌互相检查字音的读准情况。
4、完成以下练习:
①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音:
②多音字组词(还有教材中的很多,不一一例举)
二、读课文,积累本册的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熟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积累了哪些词语。
3、完成看拼音写字、词
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本册生字词语,理解词义,正确区别。
教学重点:
看拼音写字,复习形近字组词,改正错别字。
教学过程:
一、看拼音写字
二、复习形近字组词。
师讲清:汉字的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构字方式多种多样,一定要注意每个汉字的细微差别。
1、组词
2、选字填空
三、改正错别字
要改正错别字,就要看所写的字有没有增多、减少、改变笔画,还要看所写的字有没有受同音字、形近字、左右字的影响,有没有受方音的影响。
1、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查字典,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
教学重点:
巩固词语,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查字典。
小学生要学会两种检字法:音序查字水法和部首查这字法。有些字如果部首不明显,知道它的读音,就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要能正确判断字的部首。
1、用音序查下列字:
奂、宠、碍、随
2、用部首查字法查下列字
痣、狡、奠、督
3、用数笔画方法查下列字
凸、夷、已、用
二、把词语补完整。
三、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理解词语,会运用。
教学重点:
巩固词语,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词语的理解
确切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准确运用词语、表达句意的关键。要学会联系句子的实际来解释词语的方法。一词多义的词语,更应该把它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含意。
1、张
他上课东张西望。( )
船刚离开码头,风很小,帆没有张起来。( )
只靠她一人张罗家务。( )
街上张灯结彩( )
2、毛病
医术高明的王大夫一下子就诊断出小李的毛病。( )
公路上,一辆车出了毛病。( )
专看文学书不好,这种毛病要改正。( )
二、词语的准确运用。
1、准确地搭配词语。词语的搭配主要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偏正搭配等。完成这类练习时,要认真分析例题,看看它们是属哪一种类型的。
例:节目(精彩)
生活()身体()环境()
心灵()品质()态度()
道路()目的()山峰()
波浪()气氛()意志()
成就()工作()校园()
草原()
夜色()
例:提高(水平)
响应()开展()掀起()
坚持()回忆()阅读()
抒发()发表()推荐()
开创()接受()研究()
完成()创造()制造()
率领()
例:(遥远)的末来
()的生活()的青春
()的身体()的精力
()的感情()的知识
()的话语()的故事
()的词句
例:(虚心)地接受
()地培养()地建立
()地对待()地鼓励
()地了解()地抵制
例:平静的(心情)
崇高的()皎洁的()爽朗的()
丰美的()精致的()周密的()
例:纵情地(歌唱(
坦率地()无情地()热情地()
无私地()深入地()迅速地()
三、另一种搭配形式。请用直线把词语搭配起来。
表示批评纠正号召
接受同情响应错误
解决目标改进困难
明确问题克服工作
热情地希望无情地援助
热心地歌颂无私地打击
热切地讨论无理地挣扎
热烈地照顾无力地争辩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筝”“翩”,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教学重点:
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跟着作者走进他的老师。老师板课题的时候请同学们看课题,因为在题目里面有一个生字。(师板课题)
这个筝字是形声字,竹字头是形,写的时候不要写太大。争是音,写得工工整整(师范写“筝”字到田字格)。
2、读第六单元的导读——校园创想。
读了单元导语,你发现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这个单元一共有4篇课文,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特点。26课是我们这个单元中一篇记人的文章。写人离不开记事。
二、初读文章,理清脉络。
1、请同学自由快速的浏览课文,自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读通。想想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生自由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之后,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师板书)
生2:坚强
生3:爱学生(师板书)
2、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刘老师是这样的人。这篇文章相对比较长,这篇文章中回忆了刘老师几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哪几件事?在读之前请大家先读一读上面的要求
出示读前要求
(1)小组讨论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并写在黑板贴上。
生汇报
生1:讲课幽默
老师讲课幽默这件事情对应的是哪个自然段?同学们想想他找得准不准确。(4段)
刘老师讲课幽默,她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他仅仅是想讲女娲造人吗?
我们要概括一件事不仅要说清楚,还要语言简练。
生2:鼓励学生
在第六段,你来说说原因吧。
生3:讲历史课
生4:放飞风筝7、8、9、10段讲放风筝。
我们就是这样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里面的事情。但是这四件事情里面作者不是都写那么长的,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放风筝上。
三、体会感情,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默读提示
默读7—10段,四分钟之内默读课文并思考:这件事例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做出批注。(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我们一起来分享刚才的读书收获。
生1:“有一次,他故意撒手……”(9段后四句)
他为什么要撒手?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刘老师来说是怎样的一件事?读第四段关于人物外貌的描写,因为他是残疾的。(联系上下文)
看到这样一个人,读到这样的描写,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悲伤、悲痛
2、抓住典型事例的重点词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但是我们的刘老师故意撒手,他想做什么?追风筝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但是对于刘老师又是怎样的?这段话里面你还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刘老师的坚强?
抓住动作的描写可以让我们知道刘老师的坚强。抓住语言的描写,表现了这样一个乐观向上,不向命运低头的刘老师。我们写人的时候就要这样。
请同学来读这段话(9段后四句),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情。要读出感情,请你认真的留意老师可见上标出符号的.词语。
这段话当中有我们难忘的刘老师,还有很多场景。刚才我们抓住了第九自然段进行品析,还一遍遍的朗读。(板书:品析、朗读)
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很多作者都会借助课题来抒发情感。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借助课题。
四、迁移练习,升华情感。
时间过去了三十年,作者回忆起刘老师还会发出这样的呼唤:刘老师,我深深的、深深的想念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呢?请你们把省略号里的花写出来吧。
交流。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单元导语的提示,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运用抓住事例品词析句、抓住课题、朗读等方式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了刘老师是一个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用上这样的阅读方式来学习。下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5
知识与技能: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读写“绝妙、境界、银光闪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热血沸腾、痴迷”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巫峡各种不同的雾,体会巫峡如梦如幻的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
体会作者抓住各种雾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巫峡各种雾的特点,想象雾的景象。
教学难点:
体会巫峡各种雾的特点,想象雾的景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3男孩,别哭(板题)
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好,请同学们带着你想知道的问题,读读课文。
2、读了课文之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哪些自然段记叙了这件事?这件事为什么让作者如此记忆深刻?父亲在什么情况下对儿子说了这句话?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4、学生自学课文。
二、交流反馈
1、童年时代,作者独自挑着柴禾,冒着大雨走在蜿蜒无尽的山道上,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请找出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1)雨悄悄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奖我罩进去了。(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作者由黯淡到失望的心情)
(2)山雨打湿我的头发,浸透我的衣服,钻进我的柴禾里。(用排比的方法,写出我对山雨的厌恶和无奈。)
(3)山雨沙沙无边,冷漠地下着,没半点怜惜之情,我哭得更伤心了。(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我孤苦无助的心理)
(4)雨浇灭了我的哭声,在山中没有半点回音,我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给遗弃了。(写出了自己无比绝望的心理)
2、感情朗读第四段,读出作者的感受。
过渡:在作者最绝望的时候,父亲出现了,想想作者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惊喜、激动)读出这种感受。
3、父亲到来后,怎么说的?怎么做的?齐读。说说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1)“嗨,男孩,别哭,我们回家。”
由父亲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男子汉,要学会坚强,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学会停止哭泣,想办法积极应对。
(2)然后,父亲像扶起一棵被雨淋趴的庄稼那样将我扶起。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父亲对我的疼爱,抚慰我绝望的心。)
齐读五、六自然段,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是啊,父亲在我最绝望最无的时候给了我鼓励和安慰,这一刻令我终身难忘,为什么?
(因为从这一刻起,我懂得了作为男子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去面对,想办法战胜困难。)因此,我一直把父亲这句,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并且还把这句简简单单的话送给儿子,并且把它当成是一种成长的标志。为什么?
就是教会孩子从这一刻起学会坚强,像个男子汉。对于成长中的人,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学会停止哭泣,想办法积极应对。所以说它是一种成长标志。
三、拓展延伸
那么,我们如今面对的还是山雨的困扰吗?那么,我们现在有什么困扰呢?我们又如何去应对?
(与老师、父母勾通,升学的压力与兴趣爱好的矛盾,同学之间的.一些矛盾等)
应对办法:1、保持良好的心态。
2、遇事多与朋友交流,寻找解决办法。
3、积极进取,坚持不懈。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四、总结全文。
我们再一次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课文什么地方还出现了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能照应课题,是对全文的概括与升华。)
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这件事情的?那么,一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一起读一读。(概述我们儿时挑柴禾时常巧遇山雨。)
面对山雨,作者是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孤苦、无奈的心理)
虽然面对山雨是常有的事,但作者为什么对10那年遭受山雨的事情却让作者终生难忘呢?(因为从那一刻起作者明白了男子汉要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地想办法应对困难。)
因此,作者把父亲所说的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并把它送给儿子。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句话吗?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句话。
2、是啊,同学们,人生的道路很漫长,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无论遇到怎样的苦难,我们都应勇敢地面对,积极想办法应对,勇敢地战胜困难,做生活的强者。下面,老师把这几句话送给大家,愿它们能在你失意的时候,让你从中得到力量。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02-08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06-23
(优秀)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07-13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匆匆》04-09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习作04-0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2-2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10-04
小学语文教案01-01
小学语文《zcs》教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