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的教案

时间:2024-10-06 21:56:00 教案 我要投稿

赠刘景文的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赠刘景文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赠刘景文的教案

赠刘景文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之外的古诗。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的韵味和意境。

  [教学准备]

  有关文中重点词句的影像资料、字词卡片、田字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诗人,导入新课

  1.背诵诗文。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精练,含意深刻,读后令人回味无穷。谁愿意绘声绘色的背诵一首古诗?(自由背诵)谁会背诵苏轼的诗?

  2.了解诗人。

  你对苏轼了解多少?随便说一说。(苏轼,号东坡居士,人们又叫他苏东坡,我国宋代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有名的大诗人。)

  3.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1.理解诗题。

  (1)齐读课题。(注意“赠、景”的读音。)

  (2)你想怎样学会“首、刘”两个字?(学后汇报交流,书写,并扩词。)

  (3)说说诗题的意思。

  2.播放课件。

  (1)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教师讲述诗歌的写作背景。(有一天,苏轼和朋友聚会,其中的一位叫刘景文,学问渊博,诗写得非常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看到外面美丽的景色后,诗兴大发,便提笔写下这首诗,赠送给刘景文。)

  3.配乐朗读。

  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首诗?听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初读课文,了解诗意。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标出,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

  (2)反复读记,易错字音。(圈画出易错的字音,多读几遍,并让同一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采用多种方法识记。)

  (4)自读课文,圈画词语。(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5)小组合作,理解词义。(反复朗读,结合画面理解词意,重点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6)汇报交流,质疑问难。

  ①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目的。

  ②读字卡:刘 首 菊 残 君 橙 橘 枝 记

  ③读词语:姓刘 首先 首长 秋菊 残花 君子 国君 橙色 橘子 树枝 记住

  ④编字谜:以小组为单位,看哪组编得又多又好。

  ⑤质疑问难,探讨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2.反复朗读,感受意境。

  (1)教师配乐诵读,感受韵律、节奏、意境美。

  (2)学生模仿朗读。自读、同桌互读、组内比赛读。

  (3)指名读,师生一一评价、导读,学生再练读。

  (4)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棒!

  3.朗读品味,体会诗情。

  (1)播放优美的古筝曲,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朗读,边读边想象诗情画意。

  (2)组内读,评价、指导,再读。

  (3)分组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等形式练习读。

  4.想象诗境,背诵诗文。

  (1)边想、边读、边背。

  (2)指名背、齐背。

  (3)配乐有感情的朗诵、背诵。

  四、拓展延伸

  1.背诵苏轼的诗、词和描写秋天的诗词。

  2.背一首李白的诗《子夜吴歌》。

  子 夜 吴 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教师介绍时代背景,朗诵这首诗。

  (2)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里“首、刘、枝、记”的结构和应注意的问题。

  2.学生说一说,怎样书写。

  3.教师指导范写,学生观察。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六、教师小结,学生质疑

  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2.谈谈收获。

  3.学生质疑,引导解答。

  七、作业

  1.背诵李白的《子夜吴歌》。

  2.搜集杜牧的资料。

赠刘景文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对诗句的感悟。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课件、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教学过程:

  一、诵诗导入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我们今天再来学习4.两首古诗中的《赠刘景文》。(板书古诗题目)。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认识“首”字理字义。首:象形字。甲骨文作上面是头发和头皮,下面是眼睛。本义是头。引申为首领。顺:首字笔画表示啥?

  眼目眉毛和头发;

  人的头部最首要,

  首先首领就用它。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理解“枝记刘”的字理字义。

  枝:形声字。从木,支声。本义指树木的枝条。引申为长条形物品的量词。

  谜:看是一支木,撑开成大树。

  无它叶难长,有它树不秃。

  记:形声字。从言,己声。本义指用“言”记录、记载。引申为不忘、思念。又指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

  顺:自己言论动笔写,这样才能记真切。

  刘:繁体为“劉”,形声字。从金,从刀。留省声。本义是杀,后用作姓。

  谜:论文能写文章,论武能挥大刀;

  此字莫要猜斌,猜姓准能猜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教后体会:

  《赠刘景文》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把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以及体会诗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联系对题目的理解,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学生认真地读古诗、思考,提出了几个不懂的地方,如“擎雨盖”“荷尽”“傲霜枝”。因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所以我引导学生看图、回忆夏季荷花盛开的样子,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想象秋季荷花开败的情景,借助课前搜集的“秋菊”图理解“傲霜枝”,在师生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了几个难懂的字、词,通过字理分析,降低了诗句翻译过程的难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接着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古诗,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作者写了这些景物,想想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然后认真地读一读,想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阅读是个性化解读的过程,此教学环节给了学生空间。学生通过读、思考,很快归纳出了诗句描写的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顺着学生的回答,我这样引导:想象景物所呈现的画面,想象两者的对比,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的阅读理解是有差异的,我们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所以我留给学生充分读、思考、想象、交流的时间,多数孩子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停留在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想想:诗人为什么要描写傲霜枝呢?陈一荣马上站起来说:“我不明白”我就启发他们,秋天有那些花不怕冷开得最茂盛呢?“菊花……”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诗人想叫他的朋友做人像菊花一样不怕寒冷,要坚强。”她的回答启发了其他的孩子,好几个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像菊花一样勇敢”,有的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平时要努力。”说得真好!我为孩子有这样的理解而开心。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我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对诗句的理解不是让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进行组合,而是让学生字理的分析,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从整体的感受来理解,把握诗句所呈现的意境。

  “首”这个字很抽象,学生难于记忆。根据小学生喜爱猜谜语、编顺口溜的特点,利用朗朗上口的谜语,让孩子们很快记住了“首”字。“枝记刘”都是形声字,在教学时,也采用字理分析,猜谜语、编顺口溜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组字练习,从直观的图片到字词练习,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如:学“枝”引出“树、林、床、棋、橙”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构字特点。

赠刘景文的教案3

  知识目标:

  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情感目标:

  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赠刘景文的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识字、情境感悟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赠刘景文》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播。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山行》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姓刘菊花残破君子橙子橘子

  2、背诵《赠刘景文》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三、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六、指导书写

  1、生自主探究写于、首两个字,师个别指导。

  2、生抄写生字。

  七、朗读、背诵古诗

  才艺展示(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学听)。

  八、板书设计(略)

  课后反思:苏轼的《赠刘景文》并不常见,教者也是初次教二年级才接触到这首诗,所以课前精心备了课。我采用了板画形式让学生们理解这首诗,学生们熟读此诗后,不懂的问题就自主地提出来。教学第二首诗感到非常轻松。因为课前先给学生较充分的自学时间,学第一首诗后师生讨论得出了一个预习计划:1、读、涂、注;(边读边涂出生字,在易读错的`字上注音)2、再读;(读准、读流利、读美)3、讨论。(理解词义,再小组同学说说诗意)。新课教学基本按照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其中自学成果展示精彩不断,学生们纷纷主动上台读诗、背诗,还有的同学通过查词语手册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读懂诗的意思。如: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就是晚上诗人停下马车。

  师:晚上诗人停下马车干什么?

  生1:天黑了,他要休息一下。

  生2:因为那里风景很美,他停下车欣赏美景。

  师:诗人都欣赏了哪些美景?

  生:他在看枫叶;他在看白云、高山、还有一户人家

  (师相机展示枫叶等图片,马上把学生带入到了诗境中。)

  在情境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学着诗人读起了古诗,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里,他们说:我好象看见小鸟在白云间飞来飞去,我好象听见诗人在跟那户人家的主人说:我能在你这里借宿一晚吗一节课下来,不仅学生们对本首诗倒背如流,而且能够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

赠刘景文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写古诗。

  六、课外延伸。

  查找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其事

赠刘景文的教案6

  学习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一个实话实说好吗?一年四个季节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师:古代大诗人们也爱写诗赞美自己喜欢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读通诗文、感知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师帮助指正读中出现的问题。(赠与景是后鼻音,擎、残、犹、橙比较难读。)

  三、反复朗读、尝试理解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擎雨盖 出示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荷花在夏季的样子和作用,指导观察搜集夏季荷花的图片,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 (2)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3)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4)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秋季丰收图)

  出示图片

  2、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3、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4、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5、孩子们,你觉得作者写这首诗送给一个朋友,目的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吗?(引导:秋天橙黄橘绿,收获的季节,菊花的傲霜,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教学反思: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字字落实,解释词句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其实,古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我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本次教学中,我不是让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进行组合,而是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先在头脑中展开想象,浮现出相似的画面,顺应诗境的朦胧,再根据诗句中词语的提示,按照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赠刘景文的教案7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体裁:

  【七绝】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注释]

  (1)擎:举,向上托。(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最:一作“正”。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出处】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赠刘景文的教案8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重、难点1、重点是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是通过反复朗读,能领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案导案

  课前预习:

  1.把古诗读熟。

  2.圈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识记生字并组词。

  第一课时

  一、开启智慧窗——激趣导入

  1.出示苏东坡画像,了解苏东坡: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

  2.师:苏东坡是怎样用诗描绘这秋景呢?请自由朗读诗歌:《赠刘景文》。

  二、智慧加油站——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古诗《赠刘景文》,把字音读准,把古诗读熟。不会认的字借助课文下面的生字注音认读,并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三、智慧大比拼——全班交流,检测读文和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2.点名认读词语,并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3、指名读古诗。

  三、我是智多星——小组合作,理解内容

  1.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词义。

  4.小组质疑: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之处?

  四、智慧大舞台——全班交流,深入读文

  (一)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思考: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

  3.小组汇报:诗歌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4.看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诗后,头脑中形成了什么画面。

  6.多种方式朗读。

  (二)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五、我是写字小能手——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范写: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改成“点”。

  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首:下半部是“自”。

  4、学生练习:

  5、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六、智慧冒险岛——拓展学习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第一课时

  一、开启智慧窗——激趣导入

  二、智慧加油站——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智慧总动员——小组合作学习,检测生字学习和读文情况:

  四、智慧大比拼——全班交流,检测读文和识字:

  五、我是写字小能手——指导写字:

  检测案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课堂练习册。

  课堂小结《赠刘景行》读起来非常拗口,学生在读上要下不少功夫。因为这首诗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对于诗意的理解也比较生疏。课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学习才有效果。

赠刘景文的教案9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成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赠刘景文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情调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6个生字,掌握“傲”、“君”、“须”,了解“擎”、“橙”、“橘”。

  3、分析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深层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快知诗人,解诗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诗吗?老师也很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理解“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多媒体出示读)

  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与苏轼友谊很深,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赋诗,苏轼写下这首诗送给刘景文。师:看了《赠刘景文》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答:“为什么赠?”、“赠什么?”、“为什么只赠刘景文”。

  二、初读板快古诗,读通读顺:

  1、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自读、指名读、齐读:

  ⑴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第一二行容易读得生硬,朗读时要注意适当停顿,读得不好,指导后再练,再反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

  ⑵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

  ⑶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理解板快解字词、明诗意:

  碰到读不好的时候,就要反复进行训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意思,来考考大家,这首诗是写到了哪个季节,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秋末冬初”并板书。既然写的是秋末冬初,我们一定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么具体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呢?

  1、感受是指秋天已过冬天刚到的秋末冬初时节。

  2、荷尽已无擎雨盖:

  ⑴什么是荷尽:尽:完,指凋谢。(出示图片)

  ⑵由此带出:初夏──盛夏──秋末冬初。

  ⑶在初夏时节,荷叶是怎么样的呢?你们看,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盛夏时,荷花怒放,还是用杨万里的诗来形容,那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现在到了秋末冬初又是怎样?出示衰败的荷叶,你看如今只剩下枯枝败叶,所以作者说:荷尽已无擎雨盖。

  ⑷“擎雨盖”指荷叶:

  擎,用手做一个动作,看看这个字,下面是个手,向上托,雨盖,原指雨伞比喻荷叶就像是撑开的雨伞。课件出示,荷叶田田,你觉得像什么?多像向上撑开的雨伞啊!下雨了,老师给其中的一片荷叶来一个特写镜头,你们瞧,点点水珠都被撑在了荷叶上,能像雨伞一样撑住雨点的就是荷叶啊!

  师补充:到了秋末冬初,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花,只剩下了枯枝败叶。

  3、菊残犹有傲霜枝:

  ⑴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是写秋末冬初呢?为什么说可以从这里看出来呢?

  ⑵用同样的方法理解:菊残:凋谢的菊花。

  犹有:还有。

  ⑶、联系上下文,组词,还要会根据词语来选择合适的解释:

  傲:坚强不屈的样子、自高自大。如:傲然挺立。

  霜: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才会出现,早上起来,看见那地上白白的一层,天越冷霜越厚,(看课文插图)当时天气怎样?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菊花谢了,还剩下枝条傲然挺立着,不怕风吹霜打。傲霜--不畏寒霜。

  ⑷、师小结:在古代,菊花和荷花都是品性高洁的'代表,时至今日,人们还是对荷花和菊花情有独钟,说品德高尚的人是“出淤泥而不染”,说性情恬淡,不争名利的人是“人淡如菊”。(齐读两句)

  4、正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说明都成熟了,叶原来像撑开的雨伞,如今全都枯败了,再也无法遮挡雨水,菊花也凋零落尽,然而它的残枝却带着孤风傲骨,挺立于霜雪中,也许有人会觉得萧条无味吧?可苏轼是怎样却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橘经爱住初冬严寒的考验,不仅枝叶依然,显出盎然生机,而且结出色形俱佳、味道鲜美可作馈赠礼品的果实。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吗?苏轼对刘景文说了些什么?就像对老朋友说话一样。

  6、师小结:比如,加了什么字使句子更加通顺,古诗的语言凝练简洁,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大一部分字词的含义产生了变化,在学生的回答中强调可以适当增、换、等,作者写诗的时候往往要反复推敲,而我们学古诗就是也要字斟句酌,才能领悟出其中的内涵。

  四、感悟板块悟诗境,体诗情:

  1、为什么赠?

  师:就像同学们一开始所提出来的那样,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赠给刘景文呢?

  (生答,好朋友……)

  ⑴简单介绍刘景文:刘景文,北宋时河南开封人,是苏轼的朋友,两人十分投缘,经常在一起饮酒品诗,苏轼很敬佩刘景文大方豪爽的个性,坚强不屈的品格,称刘景文是个“慷慨奇士”。

  ⑵师:其实苏轼对刘景文的敬佩之情在诗中有所体现:

  ①君:对人的尊称。

  ②橙黄橘绿:橘古代称嘉树,树有刺,结的果子却是圆的,有傲骨,但对人随和,因为橙、橘经爱住初冬严寒之考验,不仅枝叶依然,显出盎然生机,而且结出色形俱佳、味道鲜美可作馈赠礼品的果实。四个字中,有两个是表示颜色的,橙、橘经爱住初冬严寒之考验,不仅枝叶依然,而且色彩斑斓、味道鲜美,在这样寒冷的季节,是多么难得多么让人喜爱呀。傲:坚强不屈,就像那傲然屹立的菊枝自然地联想到秋、菊花、青松等等,进而明白诗人是对刘景文的一种称赞和鼓励。

  2、感情朗读:

  ⑴在诗人的眼里,好朋友就是具有这样品格的人,他对刘景文的敬仰之情都包含在这字里行间,千言万语都浓缩在这短短二十八个字里面,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自读──指名读──教师范读──指导后再读──齐读)

  ⑵“荷尽/已无//擎雨/盖,”:

  凋谢的无奈,语调平直舒缓,声音稍低,表现冬景的萧瑟凄清。“已无”要适度强调,与下句的“犹有”形成对比,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⑶“菊残/犹有//傲霜/枝。”:

  欣喜之情声音稍高,强调“犹有”。重读“傲霜”,表现出菊花高傲不屈的精神。

  ⑷“一年/好景//君须/记,”:

  语调高亢、热烈,重读“好”和“须”,表现出殷勤嘱咐、热烈期望的意思。

  ⑸是/橙黄//橘绿/时。”:

  重读“最”和“橙黄橘绿”,读“橙黄橘绿”时速度慢,四个字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歇,有回旋想像的余地,可以在脑中想象橙黄橘绿的景象,表现对成熟丰收的冬天的赞美之情。

  3、师:春华秋实,这看似衰败的景像中孕育着勃勃生机,看来同学们不但读懂了苏轼的诗,还读懂了诗人的心。(齐读)

  在苏轼的心目中刘景文就是具有崇高的品格与节操的人,苏轼把诗赠与好友,同时更是作者的自勉。

  五、拓展

  师:在人生道路上遭受种种磨难和挫折的苏轼,依然有开阔的视野,豪放的,他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乐观向上使他一生受益,名垂青史。他不但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真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他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散文。让我们来背一背这首诗吧在我们的必背古诗里还有另外四首,自读《题西林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春江晓景》、《饮湖上初晴后雨》。

赠刘景文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难点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 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 菊 残 君 橙 橘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 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 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 (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3.读给你的伙伴听。

  4.老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 启发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诗人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秋末的美丽图画,并用优美的诗句描写了秋末时节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自由读,指名读。)

  2.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试着背下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五 启发思考

  你认为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这个季节的喜爱。(写、画、讲等形式。)

赠刘景文的教案12

  一、教材简说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

  1、会写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结合图理解诗意。

  2、教师相机点拨。

  3、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赠刘景文的教案13

  【教学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许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苏东坡画像。

  2、出示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

  3、了解苏东坡:

  苏轼:宋代文学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他写的诗。

  4、出示教学挂图:

  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

  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等。

  5、导语:

  苏东坡是怎样用诗描绘这秋景呢?请自由朗读诗歌:赠刘景文。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

  赠送 姓刘 擎雨盖 菊花 残枝 犹有 君子 必需 橙色 橘子

  3、注音平舌音:

  赠、残。

  4、指导写字:

  枝、记、刘,注意字的结构。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3、自由读,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同学讨论后教师点拨。

  ⑴ 出示荷叶田田图解诗句1:

  荷花开放了,巨大如盖的'荷叶消失了。

  ⑵ 出示菊花盛开与衰败图解诗句2:

  菊花干枯了却还留在枝头,似乎在斗寒霜。

  ⑶ 导语:

  荷尽菊残的时候还有什么呢?

  ⑷ 齐读3、4句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

  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橙子金黄、橘子飘绿的时候。

  5、朗读诗歌:

  ⑴ 这么优美、这么丰富的秋天给人带来什么?

  (快乐,幸福、丰收……)

  ⑵ 这么快乐、幸福的秋天该怎么读?

  (喜爱、快乐……)

  ⑶ 齐读诗歌,注童重读以下词语:

  擎天盖、傲霜枝、君须记、正是。

  6、背诵诗歌。

  四、拓展学习

  再背一,二首写秋的诗。

赠刘景文的教案14

  一、教材简说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身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身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同学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同学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赠刘景文的教案】相关文章:

《赠刘景文》教案05-29

《赠刘景文》教案13篇06-26

赠刘景文的教学反思06-20

赠刘景文教案05-28

《赠汪伦》教案10-25

阿文的小毯子教案03-03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10-27

愿景的口号02-26

景的作文300字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