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

时间:2023-03-10 17:54:23 教案 我要投稿

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

品德与社会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82~83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阿拉伯地区社会发展、民俗、民情的图片和资料。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东邻日本的情况。这节课,让我们沿着南海向西行,穿过印度洋,到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去看一看。”

  2.识图练习。从地球仪、世界政区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西亚、北非地区的位置,查找从我国到阿拉伯国家的路线。

  3.阅读与探究。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8~39页的文字,欣赏教科书第38~39页的图片。教师将自己补充的材料也给学生。

  思考:(1)阿拉伯人从事什么农业?(2)阿拉伯地区最发达的工业是什么?

  (3)阿拉伯地区最著名的资源是什么?(4)你知道哪些阿拉伯地区的古老文明?(5)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长袍?(6)阿拉伯地区最主要的宗教是哪一种?

  4.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活动的`结果,尽可能充分地讨论有关阿拉伯国家的概况、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或讲述。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有关阿拉伯地区农业、工业经济发展和发达的古老文明传承的资料和图片。

  2.要准备好地球仪、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家庭作业

  预习与探究关于非洲地区的社会状况。

  建议

  就学生对西亚、北非阿拉伯国家的了解程度给予。

品德与社会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3、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教学重点:

  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2、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教学过程:

  (一)、平等对话,走进“友谊之树”。

  1、导入。你和小伙伴一起学习,有什么感觉?

  2、将一棵“大树”贴在黑板的正中,并写上“友谊之树”。

  3、请学生说说和伙伴之间曾发生过哪些美好的事情?

  (二)、真实体验,拯救“友谊之树”。

  1、实话实说,直面矛盾

  (1)、(板书课题:学会友好相处)小品表演。

  (2)、请学生说说曾经与伙伴闹过的矛盾。

  (3)、请大家讨论,他们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让学生将自己组讨论的要点写在剪成的黄叶、坏苹果形状的纸上,再让学生把他们贴在友谊之上。

  (5)、。

  2、真情对对碰,化解矛盾

  (1)、拯救友谊之树。

  请各小组选一个案例,先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确方法,然后将解决办法写在“绿叶”、“红苹果”上。

  (2)、出示课前调查情况,让学生讨论解决。

  (三)、情感升华,互送友谊卡。

  1、教师。

  2、念卡、送卡。配音乐《永远的朋友》。

品德与社会教案3

  教学目标:

  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考虑问题。

  学会积极乐观地考虑和对待事情,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地儿童。

  教学重难点:引导小朋友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了解同学在生活重地困难和烦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假如我是他

  一、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一起完成一项工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

  二、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谈谈当时的心情和情况。

  三、提问:假如我们换角度想一想,结果会怎样?同学们进行讨论 。

  讨论后同学们说说自身的意见。

  四、讨论分析发生抵触的原因。

  教师引导同学从讨论中明白从他人的`心情、感受和想法动身。采用换位考虑的判断和选择方式。

  活动二 了解人的情绪

  课前准备:纸、剪刀、笔、胶水或浆糊等

  活动过程:同学画出情绪化的脸部表情。

  讨论:

  A、什么时候你感到骄傲?(高兴、愤怒、悲伤、孤单等)

  B、你怎么知道他人感到悲伤。(生气、尴尬、悲伤、孤独、厌烦等)

  情感体验:同学回忆同学交往中遇到的快乐事与伤心的事,并能讲述当时的心情。

  五、小结:我们在生活中应尊重同学的选择,了解他人的心情和感受,相互容纳和理解。

  第二课时

  活动三:他为什么生气

  活动目的:引导小朋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怎样对待他人的过失和失误。

  一、图上的事例

  讲述图上的事例:李勇的妈妈下岗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李勇心里是什么心情?当同学们协助他,他为什么不高兴?

  同学从不同的角度,立场,体会李勇的心情和感受。

  二、考虑:

  1、当自身的心情不好,或遇到麻烦时,自身希望他人怎么对待自身?

  2、假如他人在旁边议论自身,自身会是怎样的感觉?

品德与社会教案4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各国所具有的特色鲜明的社区,进一步加深对社区区的认识和理解。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教师也需做同样的搜集工作。

  2、一张加大的世界地图一级与小组数目相同的世界地图若干张,学生人手一份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导入。“书本6~7页位为我们展示了一组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社区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教科书都为我们呈现了哪些国家的社区,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小组交流:将课前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分小组交流,并在地图中找到大致地址。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同学所搜集的'资料,然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地图中找找它的大致方位,在再给予正确与否的判断。回答正确后教师将图片贴在较大的世界地图上。

  4、个人制作:画一画自己生活的社区

  5、布置作业观察社区有哪些设施,特别注意观察增添了哪些新设施,并思考这些设施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

品德与社会教案5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对你说了一些话,事后发现是假的;有些人向你做了承诺,可是没有兑现;有的人当面说你的好话,可是背后……每当遇到这样的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1、请几名同学模拟表演,然后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来。(让大家感受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和伤害。)

  2、活动:悄悄话信箱

  A、把你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和当时自己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写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悄悄话,要注意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只是让学生讨论事实,不要点出人名,不给有过不诚信行为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B、指名随机抽取一份悄悄话读一读,然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其余同学比照自己,看看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引起学生对自己遇到的不诚不信对待的共鸣;引起学生对自己不诚不信的言行的反思,从而获得“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会。)

  C、教师随机抽取阅读,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相机送出对同学们的.“悄悄话”,并板书。

  二、课堂小结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2、“诚信”重要吗?自己应该怎么做?

  三、课外阅读

  找一找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关“诚信” 的故事或者格言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朋友失信当时

   悄悄话:

  诚信是人不可缺少的东西。

品德与社会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道应当认真执行集体中经大家民主决策出的行动计划,这是自己的责任。

  2、学会管理自己,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校内各项工作的意识。

  3、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愿意并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服务。

  教学重点: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

  1.回忆一年中班级、学校、少先队组织了哪些集体活动,自己参加了其中哪些活动?没能参加哪些活动?没参加的原因是什么?

  2.说一说自己参加活动有哪些体会?

  二、读课文,并思考:

  你对三位同学在一次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满不满?

  组织讨论

  1.三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2.集体做出的决定,是不是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为什么?

  三、引导行为

  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愿意为集体服务吗?

  二、说一说

  1、书中几位同学为集体做事的情景.

  2、在集体生活中,出集体组织的活动外,还有哪些让我们参与的渠道?自己参与过其中的哪些工作?

  3、小组交流:班级、学校的哪些事情可以由我们直接参与?自己参与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收获体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三、班级交流

  我们可以参与的事情:

  我们参与的体会:

  我们参与的经验:

  我们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情感交流

  说说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集体生活中自我管理的一些做法。

  1、他们在自我管理中做了哪些事?

  2、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你会做吗?

  二、思考说一说:

  学校或班级生活中还有哪些现在没人管或是老师在管的事情,可以由我们自己来管?

  三、讨论交流

  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自我管理?

  四、深化交流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给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岗位。

  2、说说你怎样来履行职责?

  第四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

  1、看到同学打架,周围的人该不该管?

  2、发现问题后该怎么办?

  二、组织讨论:

  从自身或别人的经历中,你认为集体中类似的“闲事”还有哪些?该不该管?为什么?

  三、小组交流

  在集体生活中,我遇到过哪些“闲事”?是怎样等待的?有什么体会?有哪些经验或教训?

  四、引导行为

  学校,班里有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管一管,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出面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向老师反映等。作为学校和班级的小主人,多学校的事情,可不能分分内和分外。

  五、指导完成“我的发现和金点子”。

品德与社会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3、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二、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规则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教学关键点

  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三、课程准备

  a)教学课件

  b)搜集有关规则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

  c)课堂游戏所需的三个小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a)介绍一位新朋友扬扬,并和他一起唱《文明用语》这首儿歌。

  b)这首歌告诉我们对待客人要怎么样呢?(有礼貌)对客人有礼也是规则,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规则有什么用?

  c)同学们,我们知道,交通有规则,待人接物有规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比赛有比赛的规则,规则无处不在,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d)有些同学可能会想:“定这么多规则干什么?真烦人,玩要被管,吃要被管,买东西也要被管,一点自由也没有!”我们的新朋友扬扬现在心里头也正这么想呢!

  (二)活动一(没有规则行不行)

  a)引导学生看图,说说没有规则行不行?

  b):古人说“无规则不成方圆”,可见规则由来已久,我们的工作、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没有规则,这世界就乱套啦!

  (三)活动二(给规则分分类)

  a)规则多种多样,指导同学们看图,说说各种不同的规则

  b)看图,参与讨论学校有哪些规则,完成表格,评讲。

  (四)活动三(规则有什么用)

  a)看图说说规则的作用,重点指导观察图的对比,体会遵守规则的好处。

  b)现场采访:

  指名分角色读50页小同学的话,按要求进行现场的讨论采访,完成51页表格

  c)各抒己见

  提要求,让学生积极发言,向学校提意见。

  :老师会把你们的意见收集起来向学校反映,学校也会把合理的建议作为,完善我们的校园规则,你们说好吗?

  (五)游戏“击鼓传球”

  a)先说游戏规则,再开始游戏。

  b)在游戏过程中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适时点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规则的作用。

  c)游戏结束,出示小扬扬语录2:以前我讨厌规则,现在我觉得规则是帮助我们的好朋友!

  (六)延伸

  a)讲故事《悲剧为什么会发生?》,教育学生不要小看规则,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越是危急关头,越要遵守规则。

  b)结合学校的一次防火演练加以举证自觉遵守规则的可贵。

  c)现身说规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违规带来的恶果,谈谈感想。

品德与社会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了解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采取的预防和预报措施。

  3、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品质,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同学们,如果我们关注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瘟疫……它们像凶残的魔鬼,肆虐地摧毁人类的家园,甚至会奔走人们宝贵的生命。那么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二、教学活动

  活动准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一种自然灾害展开专题研究。

  活动一:地震灾害

  1、让学生用文字描述或图片展览的方式介绍地震发生时会出现的情况。

  2、地震大事记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先让学生借助资料,用列表的方式编写地震大事记,然后用表格或图片等方式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数字统计。

  (2)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事例、亲历者笔记等,感受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创伤。

  3、指导学生阅读《地震带分布图》,看看哪些地区易发生地震、自己的家乡是否位于地震带上。

  活动二:洪水灾害

  1、引导学生阅读《河流分布图》,让学生通过地图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也是一个有重大洪灾隐患的国家。

  2、教师可参与“资料库”,或收集有关资料,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洪水灾害,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洪水频发的国家,以及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

  3、在认识洪灾危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除客观原因外,人为对植被、河道的破坏是重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4、除此这外,学生还可以说说其他常见的自然灾害。老师可展示课本P39图片,让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有一个初步认识。

  活动三:调查家乡的自然灾害

  1、让学生说一说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灾害,其中频繁发生或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教师确定几种自然灾害作为学生调查的问题。

  2、指导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成员担任组长。根据课本P40的调查提纲,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

  (1)确定调查内容。调查哪种自然灾害?灾害发生的时间、表现和危害有哪些?本地采取了哪些防灾和抗灾的措施?

  (2)确定调查方法和组内的分工合作。谁负责访问?谁负责查找图片和文字资料?谁负责到实地进行考察?

  (3)对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或填写调查表。

品德与社会教案9

  教学目标:

  1、 知识:知道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能永远依靠父母,有些事应该自己拿主意,做决定。懂得在必要的时候学会自己拿主意,才能做一个有主见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情感:生活中遇到必要的时候自己拿主意,做决定,学做一个有主见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能力:在生活中学会智慧勇敢地行使拒绝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交流生活中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事的经验,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情

  听五年级的同学写给妈妈的恳求信。

  二、讲述故事,讨论明礼

  1、 听故事《走自己的路》

  2、 说说你同意这位同学给妈妈写信的内容吗?为什么?

  3、 讨论:

  1) 你认为作为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哪些事是应该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

  2) 曾经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事有哪些?

  4、设疑:

  1) 在你拿主意、做决定后,事情的后果怎样?

  2) 在你拿主意、做决定时,你是怎么考虑的?有没有想过行为的后果?有没有听取他人的意见?你是怎样对待他人的不同意见的?

  三、行为辨析,具体导行

  1、《行使拒绝权》

  2、讨论:读了这段文字后,你认为碰到哪些事我们要勇敢地行使拒绝权?

  3、模拟情境,角色扮演、评价。

  4、 小结:当我们因顾及别人的颜面而为自己的拒绝感到为难的时候,想想不这么做 后果可能会让自己和别人都受到伤害,所以不必害怕合理地拒绝,要智慧勇敢地行使拒绝权。

  四、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 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时候要认真考虑,正确的事坚持做,难知不对的事情,要勇敢地说“不”,希望大家从小学会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品德与社会教案10

  目标要求

  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习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2、通过调查、游戏等活动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愿意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

  3、学习沟通的基本技巧,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学习与父母沟通的一些基本技巧。

  3、了解和父母产生的摩擦是因为彼此想法上的差异,尝试了解父母的想法。

  课前准备教师:

  1、小记者采访家长的录像。

  2、家长与学生的调查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家有儿女》的剧照或视频片段,交流电视剧中感兴趣的情节,思考:你喜欢这个家庭吗?为什么?

  2、小结: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在旧时我国传统的家庭中,家长具有绝对的`,父母的意思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晚辈不敢表露与长辈不同的思想和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生活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家庭生活越来越趋于民主化,父母对子女来说不仅是长辈,也是特别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父母——我特别的朋友”。教师出示课题。

  二、学习

  1、和父母相处法宝之一——学会倾诉。

  ⑴师:剧中刘星、小雪、小雨和父母是朋友,你们和父母的关系也像他们一样吗?和父母交朋友有一些法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大家先来做一个小调查。

  ⑵下面这些问题你有吗?当你碰到这些问题时,你愿意和父母交流吗?

  A、你与好朋友产生了矛盾,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B、你竞选班干部落选了,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C、这几天上课时,你老是走神,测验结果也不理想,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D、同学给你取了个外号,你很苦闷,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E、你为班队承担着一项工作,最近你觉得压力很大,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F、你在学校里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了,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G、你与一名异性同学关系很融洽,有的同学起哄说你们在早恋。

  你还碰到过哪些问题?碰到这些问题时,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⑶全班交流。

  ⑷小结: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渐渐地在长大,可烦恼也似乎越来越多了。刚才许多同学讲述到,当我们碰到有烦恼和苦闷,遇到挫折和困难,可以向父母述说。这就是与父母成为朋友的第一个法宝交友——倾诉。

  2、和父母相处法宝之二——增进了解。

  ⑴师:有些同学愿意向父母倾诉,他们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朋友,但也有些同学不愿向父母倾诉,他们总觉得父母不了解自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家长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播放录像:“小记者的采访”。)

  ⑵师:看完采访,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参见教科书第9页。)

  ⑶师:老师还对家长和小朋友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来看一看调查结果。(教师出示课件:“家长、学生的调查表”。)

  ⑷师:看了小记者的采访,做了测试,又了解了调查结果,你有何感想?学生交流想法。

  ⑸师小结:刚才采访的、测试的、调查的都是些生活细节问题,但从这些细节中最能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子女对父母的态度。除了倾诉,子女还应做个有心人,了解父母。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法宝——了解,只有了解父母,才能理解他们,并与他们沟通,才能与他们交朋友。

  ⑹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去了解父母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⑺小结:刚才许多同学表达了了解父母的愿望,交流了了解父母的方法。相信大家在拥有了“倾诉”“了解”两宝,会与父母成为特殊的朋友。

  3、解决小摩擦。

  ⑴师:有时父母与我们之间也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小摩擦。我们来看一看李涛与他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师出示课件:“买鞋小摩擦”。)

  师:假设你是李涛,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师:那么,事情会怎么发展呢?李涛是否达成了心愿,买到了他想要的那双鞋呢?请大家猜测一下剧情的发展。

  ⑵小结: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许及时了解父母的想法,与他们进行沟通,很多摩擦就会消失。

  三、拓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类似李涛与他父母这样的摩擦。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想法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课后与父母一起填写教科书第10页的表格,并试着与父母沟通、解决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来交流成功沟通,化解摩擦的经验。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父母一起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2、掌握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具体技巧。

  3、通过交流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

  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妈妈的心声》。

  学生:“点子卡”(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让同学们与你们的父母交流想法,尝试沟通。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与父母成功沟通的例子。

  2、学生交流与父母成功沟通的事例。

  二、学习

  1、想想“金点子”。

  ⑴师:与父母产生摩擦时,你有哪些好办法可以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金点子”与小组同学说一说。请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把它们写到“点子卡”上。学生小组交流。

  ⑵学生把“点子卡”贴在黑板上的卡纸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金点子”。

  ⑶小结:有了这些“金点子”,我们也许就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我们与父母会成为知心朋友。

  2、出出“好主意”。

  师:有几名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们与父母之间似乎产生了代沟,让我们当一当“知心姐姐”,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⑴(教师播放录音:“我的烦恼”)全班交流。

  ⑵(教师播放情境剧:“我想有个玩伴”),先小组讨论解决的办法,再全班交流。

  ⑶教师出示教科书第13页最后一个事例,学生独立填写“我的主意”,全班交流。

  ⑷小结: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父母应该理解我们,我们也应该理解父母。用信任在亲子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一座充满爱和快乐的桥。

  3、说说我们的爱。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位妈妈的心声,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教师播放录音:“妈妈的心声”。)学生交流感想。

  三、拓展

  1、师:父母有时候不善于表达,其实他们有很多话想对说。(教师出示课件:“父母的能与不能”。)

  2、小结:同学们,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有一件无价之宝时刻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她像丁冬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像温暖的阳光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这就是父母的爱。这爱中有关心、有帮助,有鼓励,也有批评。让我们去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苦心,并与他们沟通,让我们与父母成为我们特殊的朋友吧。

品德与社会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提供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自由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书上的图片、资料一起讨论,教师也可以提供资料。

  “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通过讨论明确:丝绸和茶叶是中国古代品质、外销数量最多、中国特点的农产品。中国大量的优质丝绸、茶叶,通过丝绸古道远销到西亚和欧洲,把中国古代的丝绸文化和茶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通过讨论知道:“养蚕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种桑养蚕了,悠久的养蚕业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丝绸以其质地轻柔、美丽、穿着舒适,成为我国历史悠久、质量的纺织品。千百年来,丝绸不仅美化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走向世界,为我国带来了崇高的声誉。”

  “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通过讨论知道:“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饮料。我国茶的发展历史悠久,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沱茶

  砖茶),有很多品种。喝茶的习惯也很多,像中国茶道、喝功夫茶等。”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应当搜集一些资料,如果学生准备不足,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2.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相关资料,如本地有没有对土地崇拜的文化遗迹、与饮茶有关的资料等。这样的资料应当充分利用。

  家庭作业

  就本课题的学习,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丝绸文化、饮茶习惯的了解。

品德与社会教案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珍惜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因为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会给许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板书课题。

  1、要求根据课前的调查访谈提示的准备,每人选择其中一个选题,在所在的小组里发言,并选出代表,准备在班里汇报成果。

  2、把自己收集到的照片、实物(衣服、小手印……)、录像、图画等介绍给组里的同学。把自己在访谈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事情讲给小组同学听,并谈谈经过这次调查访谈,自己有哪些感触。

  3、组长组织组员准备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每个小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将全组同学的资料进行整理,如照片展、服装展、录像展、图画集、故事集等多种形式。

  4、集体汇报展示、交流。

  小结:自己能够为他人带来欢乐,所以要珍惜生命,肯定自己生命的价值。(课件出示)

  二、互动活动。

  A、(乘上“生命”号列车)

  1、活动准备:教师在教室中选择不同的位置,分别代表一个人生命的不同时期,如生命的产生、来到世上、成长的各个时期(会爬行、学走路、上幼儿园、上学、戴红领巾……)

  2、提出游戏规则:①、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阶段,组成乘车小组。大家作为列车员,各组列车员选出本组的列车长。同一乘车小组在教室里表示自己所选的生命阶段的位置坐好。由某学生担任“生命”号列车的驾驶员,沿着生命的轨迹行驶。②、列车行驶到不同的阶段时,有相应的小组为大家讲解。

  3、活动要求:游戏中,教师就帮助列车长就列车行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列车行驶完全程后,学生进行讨论:考察我们的生命轨迹之后,有哪些收获。各个列车长组织列车员用图画、书写卡片、写感受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展示。根据各位的表现,评选出最佳列车长和优秀列车员。

  B、(制作成长册)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下面的方式中选择一种或者几种,制作一本成长册,并给自己的成长册起一个名字。(课件出示)

  1、把家长讲给自己听的那些感人故事简单写下来,个人或者小组、小队合作。编成一本故事集。

  2、根据课前调查访谈的内容,将自己不同阶段的成长情况用图画表现出来,制作一本连环画。

  3、找到能反映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几个重要阶段、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如出生、满月、周岁、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天上学等的照片,来制作一本照片集。

  4、采用其他更好的,你更喜欢的方法。

  C、(关于生命的探讨)

  1、通过阅览书籍、上网,了解人的生命过程。

  2、我与老人话生命。寻找身边年长的人,询问他是怎样看待人的生命的,对自己的生命有哪些想法,对自己生命的过程有哪些感受。

  3、神话传说中的故事。可以通过回忆故事,谈谈你对这些故事的看法,你认为可信吗?生活中真的可能发生吗?D、(收集资料)

  1、查询一些资料,了解目前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们,他们对社会上的一些公益事业的看法。

  2、根据学生找到的故事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召开“爱心使生命更美丽”的故事会。

  E、(制作宣传栏)

  1、学生分组制作一期“献爱心、延续生命”的`宣传栏。通过绘画、诗歌、倡议书、剪报、照片等形式,展示出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我国血液库、骨髓库、器官捐献的情况,白衣战士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以及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2、在全校进行宣传栏的展示,请其他班的同学参观、阅览。

  三、知识巩固练习:

  讨论:

  1、生命是否有限、是否只有一次的活动?

  2、在抗非典中,我国的白衣天使是怎样发扬舍己救人的英勇无私精神战斗在第一战线?

  3、①、[填一填]急救电话是;

  报警电话是;

  火警电话是。

  ②、[选一选] A、不开门B、打电话给父母C、有礼貌地请他进门D、告诉他父母马上就回家A开窗通风B。开灯检查C点燃煤气灶D关闭煤气开关(1)火灾的地点。

  (2)着火的对象、类型和范围。

  (3)自己的姓名、单位和电话号码等。

  四、课后延伸在这节课的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你对生命的感悟,把它写在心形卡上,你可以把它留给自己作为你的生命箴言,也可以把它赠给同学和朋友与他们分享。(播放歌曲《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背景音乐。)

  五、知识拓展。

  制作一份“肯定生命,尊重生命”的调查表,分别调查你的长辈和师友,体会不同的人对生命的体验及感悟。

  板书:

  2、我们的生命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献出爱心延续生命第三课呵护我们的身体(1)

  教学目标:

  1、明白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2、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3、知道公共卫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

  教学重点:

  懂得生命的重要,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

  知道怎样才能克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教学关键点:

  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前准备:

  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

  收集有关生活习惯的资料。

  准备一个情绪表演节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人都有一个身体,你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怎样?(板书:身体)(瘦、胖、高、矮)形成这样的体型,与你的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那么,你们的生活习惯又是怎样的呢?从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三方面说。

  小结:你们的生活习惯很多,其中有良好的习惯,有不良的习惯。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良好的习惯就是呵护自己的身体。

  板书:呵护我们的生命二、学文明理:

  讨论:他们的习惯好吗?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书上图)

  学生总结发言:“我是怎样克服不良习惯的。”过渡:从这三幅图看,这些小朋友都没有自觉性,随便放纵自己,使自己不经意地染上了不良习惯。你看,他用手拿东西吃,手上的细菌就会跟着往肚子里跑。这样,后果是怎样的呢?人们常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回答。

品德与社会教案13

  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社会,让他们体味到家庭责任感,体会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能力目标:

  通过开展计划花钱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知识目标:

  通过家庭调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

  教学重难点:

  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结合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活动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参与实际活动,动手动脑,而不是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以活动为载体,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食品包装、玩具、学习用具、图书、课前调查爸爸妈妈想要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昨天,你和父母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

  生:我买了橡皮、本子……父母买了蔬菜、盐……

  师:这些钱只是我们每个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的一小部分,咱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钱,可是家长辛苦挣来的钱是有限的.那我们如何处理好我想要的和我能要的之间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钱该怎样花?

  二、新授

  活动一

  师:请同学汇报你想要的,爸爸妈妈想要的,全家都想要的

  生:遥控小飞机、溜冰鞋、电脑、冰箱、洗衣机……

  师:看来爸爸妈妈和我满想要的东西真不少,但是每个家庭的钱是有限的,我们想要的东西不能马上都实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有所放弃。

  活动二

  师:有的东西我们特别喜欢或特别想要的,在你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有没有遇到烦恼或不顺心的事,讲给大家听,大家帮助他出主意。生1:我想让父母给我买一件裙子,可是他们不同意。

  生2:我想让父母买一台电脑,他们说太贵了。

  生3:我想让爸爸买蛋糕,爸爸不给我买。

  师: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生:父母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可能是我们的裙子就有很多了,可能是家里的钱确实很少,要买的东西又太贵了,也可能是你的牙齿有问题……

  师:我们在向家长提购买物品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看这种东西对我们身体是否有利,在向家长提要求时不可盲目攀比。

  活动三

  师:在日常生活中花钱的学问可大了,花钱买的东西超过人们的正常需求是一种浪费,可为了省钱该花的钱不花,你们认为这是节约吗?请大家看第53页列举的几种花钱的方式,同桌讨论交流,再抽学生回答。

  生:他们这些花钱的方式不是真正的节约,青菜便宜就多买一些,这样会腐烂。

  生:看病坐公共汽车,耽误时间,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险。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的观念,花钱时要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和需求量,不可盲目图便宜。

  活动四

  师:假如你有30元零花钱,老师提供各种商品及商品的价格,请你根据需求进行购买。

  火腿肠2元遥控小汽车18元小学生优秀作文5元

  布娃娃15元橡皮1元文具盒8元

  方便面1元口香糖1元

  四人一组交流购买计划,说说理由,评评每个人的计划是否合理,选择考虑比较全面的花钱计划,在全班介绍。

  生:我想买作文书,可以提高作文水平,买遥控小汽车,锻炼操作能力,其余的钱以后需要买东西时再用。

  师:你的花钱计划很好。那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究竟该怎样花钱呢?

  生:买东西时,要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可盲目攀比,不要贪图便宜。

  师:给大家建议,合理消费,符合实际。愿同学们都能成为有头脑的消费者。

  板书:

  钱该怎样花

  不可盲目攀比,不要贪图便宜

  合理消费,符合实际

  教学反思:

  给学生一个理想的课堂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统合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的综合课程。在教学时,倡导在活动中启发学生体验与感悟,在活动中生成新的问题,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活动中感受德育的魅力。为此,设计四次活动,第一次活动让学生明白想要的东西不一定能马上实现;第二次活动使学生知道在向父母提要求时不可盲目攀比的道理;第三次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要根据实际的要求和需求量,不要盲目图便宜;第四次活动让学生自己计划花钱,然后评一评计划是否合理。这样,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的效果很好。今后,在教学中,对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找准切入点,以游戏活动、对话交流为载体,帮助学生提升生活经验,习得生活方法,使生活变得更具有意义。

品德与社会教案14

  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温暖的家》单元“今天我当家”主题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活动使同学感受家长的辛劳,从而理解家长,将对家长的爱转化成为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和的事情的自觉行为。学会统筹布置家务,制定计划,并将计划付诸实施。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单位,爸爸、妈妈都非常辛苦,我们愿不愿意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和的事情,为他们分担一些负担呢?

  生:愿意。

  师:那好。星期六、星期天休息的时候,我们就来帮爸爸、妈妈当一天家,体验体验他们工作的辛苦。怎么样?

  生:行。

  师:不过,这个家怎么当,大家还得想一想。和同学们互相交流交流。(想一想,意在让同学充沛调动大脑里已有的生活经验,回想自身观察到的家长在家一天的工作情况,模仿拟定自身的计划)。

  小朋友们纷纷地开始了“当家人”计划的讨论,一些小朋友干脆趴在桌子上开始写计划。五分钟后,陆续有同学拿着写好的计划让老师看……小朋友们对家长在家做的事情早已司空见惯,觉得做这样的计划实在太简单了。一点也不谦虚。

  师:看来大家写得差不多了。下面,每个小组推荐一份计划,我们大家一起来评判一下。

  视频展示仪展示计划

  第一小组计划:今天我当家

  1.拖地 2.洗碗 3.叠被子

  4.收拾家 5.写作业 6.做饭 7.买菜

  生:老师。他们家怎么一起床不叠被子?(嘻笑声)

  生:他们家怎么吃了饭才买菜啊。

  生:他干活的.顺序好象不对劲。

  第二小组计划:(内容略)

  ……

  第三小组计划:今天我当家

  1.洗脸、刷牙 2.做早点 3.叠被子、收拾家

  4.拖地、擦桌子 5.出去玩一会儿 6.买菜、做饭

  7.午休 8.写作业 9.玩一会儿

  10.买菜、做饭 11.洗碗 12.睡觉

  生:老师。自身的事情不应该写在计划里。

  生:老师。我觉得计划应该写上什么时间干什么?要是睡个懒觉,就干不了这么多的事啦。

  生:老师。这个计划里的好多事情,我们只能帮着家长做。

  生:对!就是!不要说我们不会做!就是会做,我爸我妈也不让我做。

  这不正是许多家庭真实的写照吗。这不就是造就中国千千万万缺乏自理能力小朋友的主要原因吗。于是我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要求。

  师:虽然同学们都提出了一些看法,但老师认为大家的计划写得还是非常不错的,说明大家都特别认真地对待了这件事。下面,根据刚才对这些计划的看法再接着讨论,研究一下我们在写这个计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讨论在更加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了,教室里乱糟糟的,听不清具体的一句话,但仔细观察,倒也没有做闲事的,一些小朋友在发表着自身的高见,一些小朋友在争吵着,面红耳赤。这个局面似乎比刚才认真了许多,大概是意识到模仿天天能看到的事情,写一个计划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吧。

  差不多十分钟过后,教室里渐渐恬静了下来。于是我引导同学讨论汇报结果。

  生:我们能干的就写,干不了的就不要写。

  生:要写上干活的时间。

  生:像洗脸、刷牙这些自身的事情不要往上写。

  生:我觉得写了就要去做。

  ……

  通过讨论,使源于生活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而高于生活,使其对生活具有了切实的指导意义。

  师:“非常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身提出来的要求重新调整自身的计划。计划写完后用双面胶贴到黑板上。”

  教室里恬静了下来,大家都认真地做起了自身的计划。一份份计划陆续被贴到了黑板上,黑板变成了小朋友们的作品展览板。计划比刚才有了很大的进步。无序的生活琐事变得有了条理,小朋友们似乎对统筹布置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是计划书案例。

  计划一:今天我当家

  我的计划在星期六,早晨7∶00起床后,我要做这样一些事情:

  1.叠被子;2.收拾家;3.擦地、擦桌子;4.买菜、洗菜;5.蒸米饭;6.洗碗。

  计划二:今天我当家

  6∶30起床叠被子 7∶00买早点 8∶00收拾家

  10∶00买菜 11∶00帮妈妈做饭 10∶30收拾碗筷

  计划三

  我准备在星期六七点钟起床后做这样一些事情:叠被子、收拾家、买菜、洗菜、洗涮碗筷、午休、学习、帮妈妈做饭、洗涮碗筷、看电视、给爸爸妈妈捶背。

  ……

  师:同学们的计划写得都非常好。但是希望它不只仅只是一份计划,既然写了,就应该很好地落实。请大家把计划拿回去,过两天休息,实践一下,我想,你们的行为肯定会给家长一个惊喜的,你们的收获也将是巨大的。

  与事先料想的差不多,大局部小朋友进行了认真的实践,但有个别小朋友早不知把计划扔到了哪里。翻看实践后交上来的计划书,显得有些激动,我们的教学活动与生活有了真正的碰撞,家长在小朋友们的计划书上写道:“小朋友。你长大了。”、“璐璐。妈妈今天特别高兴。”、“希望学校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这些看似正常而并不寻常的家长的殷切期望,让我们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任务的坚巨,这也正是课程改革要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品德与社会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中外民间进行交流的活动。

  2、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吸引众多外国人的原因。

  3、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应对中外民间友好来往的情况和活动有大致的了解。

  2、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搜集相关的内容,在课上汇报展示。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外国人“大山”引入本课题的.学习。看教科书第85~87页的图片,了解一下中外民间友好往来的情况。

  2、观察与讨论。

  (1)阅读书上的图片和说明文字,请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中外民间友好往来都有哪些形式?

  (2)针对某一幅图片展开教学,让学生想想图中的对话。

  (3)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可以为中外交流做点什么。

  3、汇报展示。

  (1)小组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可以介绍、表演等形式)

  (3)谈体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能够吸引众多的外国人的理由。

  4、教师。肯定学生的搜集情况和课堂表现。

  家庭作业

  完成走进学习广场。

【品德与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教案09-16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03-02

品德与社会教案03-01

实用的《品德与社会》教案四篇07-02

品德与社会教案 15篇03-16

【实用】《品德与社会》教案四篇07-10

《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合集9篇08-07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九篇08-08

《品德与社会》教案集合六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