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郑人买履》教案(精选2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郑人买履》教案 1
《郑人买履》为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4课《古代寓言两则》中的第二篇。课文用极其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脚的买鞋人,讥讽了哪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有趣好笑,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是陈述郑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没有买到鞋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联系紧密。用人物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点明寓意,引发读者思考。
【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紧扣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以培养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新时代学生为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背诵课文;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告诉学生做事不能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事求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了解古今词义,弄懂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电子课件、评分表、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
一、采访激趣,导入课题
1.教师扮演记者,随机采访:你买过鞋吗?你是怎么买鞋的?带着尺码吗?
2.教师讲解:在古代,人们也将鞋称作“履”。板书“履”,指导写法、读音。
3.今天我们要学的寓言就是与买鞋有关的,我们一起穿越,去看看一个古代的人是如何买鞋的,看看他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借鉴。
二、学生自学,圈点勾画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数遍,读准字音,通顺句子。
2.抽查学生,正音(多音字:度、宁;易错字:吾,遂)。
3.听录音朗读,感受哪些地方读得比自己好。
4.出示朗读的节奏轻重,让生练习读出韵律来,齐读。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引导学生回顾读懂文言文的几种方法。比如结合注释;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等。
2.学生用总结的方法,自主读书,试着读懂每个词语、句子,进而弄懂整篇课文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间互相交流,特别是一些自己没有弄懂的字词。
4.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重点弄懂这几个疑难句子,如:“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等。
5.让学生将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后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小组学习,分组展示
1.观看《郑人买履》的动画短片,给它配音,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并试着加上自己的话。
2.小组内部展示朗读,并选出选手。
3.学生自由搭配,排练话剧。朗读郑人和路人对话的学生,认真思考想象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理,体会读时的语气情感。
4.让学生上台表演。
5.小组展示,由各小组学生予以评价打分。
五、总结全文,思考寓意
1.这个郑国人最终买到鞋没有?为什么?
2.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错在哪里?
3.生活中有没有像《郑人买履》相似的人或事?
4.寓言的特点就是借助讲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学了这个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扩展阅读,深化主题
1.展示课外阅读《郑人避暑》。
2.思考:这个故事又是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郑人是真的.郑人吗?
3.介绍作者韩非和《韩非子》,明白韩非的变革思想和唯物的发展论。
七、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背诵全文。
2.将这个故事讲述给他人听。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遇到文言文,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步学习文言文的关键,不能让学生产生怕学文言文、厌学文言文的消极心理。引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需要把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减少陌生感和距离感。
这则寓言是一个哲理寓言,通过一个故事讲述一个道理。学生只有在读懂故事的情节梗概之后才可以引发深思,对于故事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要把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与个人成长体验紧密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个体意识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会学生从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目的。
《郑人买履》教案 2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3、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鞋?那父母领你们去买鞋时,你们都怎样去选择适合自己脚的鞋呢?春秋时期的郑国有一个想买鞋的人与你们做法可不一样,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个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你们学习哪些寓言故事?你又从中明白什么道理?
3、每则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那这则《郑人买履》的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相信大家在这节课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
2、学生练习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宁信度无自信也”这几句中“度”的读音)
3、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在读“何不试之以足?”一句时,想象一下卖鞋的人现在心情怎样?应该怎样读?在读“宁信度无自信也”一句时,买鞋的人觉得自己的'做法怎样?应该怎样读?师生对读)
4、加上自己的理解再试读。
5、同桌俩猜猜这篇古文讲了什么意思?
三、对照注释,自悟句意。
1、同桌俩对照课后注释,一句一句地看、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说。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在检查“宁信度无自信也”一句时,多让几个学生交流)
3、出示以下句子,看看“之”字在不同的句中意思有没有变?
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四、回顾寓言,领悟寓义
1、播放《郑人买履》动画片。
2、让学生交流看后的感受。
3、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郑人买履这样的现象?
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多动脑筋,不能照搬现成的经验,避免出现郑人买履这样的错误。
五、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
1、把这个小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听。
2、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选择自己的小伙伴把它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4、自学文言文《刻舟求剑》,领悟寓意。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教案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句意,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3、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1、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读过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如“龟兔赛跑”: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寓意:骄傲使人落后、失败。“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寓意:成果靠劳动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这就是寓言: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人买履》,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2、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指名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试着翻译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找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重点词语解释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无自信也
2、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
(2)反归取之
3、一词多义
度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之 (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试之以足
而 (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殊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 定语后置结构
何不试之以足 倒装句
五、疏通文义
理解句意
讲故事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六、分析课文
A 最能体现郑人思想性格的句子在哪里?并反复朗读。
B 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郑人特点?试各举典型一例作答。你怎样看待郑人?
C 这则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今天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七、探究学习
分析郑人形象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什么
八、兴趣作业:
1、如果你是卖鞋的人,你会对这个郑国人说些什么呢?
2、由于这个人的生搬硬套,墨守成规,没买到鞋。请大家做一个小编导,充分发挥想象,为《郑人买履》编写续集,写在日记本上。
(1)《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意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2)说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了它的现实意义。
《郑人买履》教案 4
学习目标
1、学习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会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基本内容,翻译课文。
4、领悟寓言的寓意。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重要词句。
2、领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背默,形成积累。
学 习 过 程
说 明
预习板块
1、关于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它常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来。如在《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中,就运用了不少当时流行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突出了哲理性和对事理的说服力。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后世被传为警句、格言。
2、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作者 ,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
探究板块
活动一: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买履者( )自度其足( )宁信度 ()()遂不得履 ( )
活动二: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买履者( )自度其足( )置之其坐( )( )
市罢( )而忘操之( )( )( )
吾忘持度( )( )遂不得履( )
宁信度( )何不试之以足( )( )( )
活动三:翻译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
②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
检测板块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 同 )
②反归取之。( 同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欲买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①取之( )
②试之( )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译: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5.这则寓言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请按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6、你觉得最后两句对话是否多余?为什么?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能从郑国人身上接受什么教训?
延伸板块
美文赏读: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1.解释加点字:
①田中有株( )
②兔走触株( )
③折颈而死( )
④因释其耒( )
⑤冀复得兔( )
⑥不可复得( )
⑦为宋国笑( )
⑧以先王之政( )
⑨治当世之民( )
⑩今欲以先王之政( )
2.翻译:
①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谈谈你的看法。
《郑人买履》教案 5
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想: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郑人买履 ( zhèng rén mǎi lǚ )
解 释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 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用 法 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生搬硬套、死搬教条
灯 谜 河南人买鞋
典故
郑人买履
二、作家、作品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字义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4、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置之市,而忘操之。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5、重要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四、整体感知
(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正音(吾wú 、宁nìng、 度duó、 度dù);再指名读。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为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这是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可不容易,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学会它,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进行学习呢?(师生总结学习方法。)
(4)请大家运用以上读书方法,进一步深入课文内容,发现疑问时多读几遍课文,再解决不了的大家一起来帮你。
(设计自学的环节,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学习、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
2.小组探究学习
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小组中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全班共同研究。
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哪些疑问?(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市,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尺码。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没买成。)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样吗?
5.谁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
[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揣摩句子的大意,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在学生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两则寓言的朗读,除了需要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
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五、探究寓意,加深理解
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
2.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再讨论。)
3.小结: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看来这则文言文故事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最大的特点。
4.生活中有没有像“郑人”这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六、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我们一起来总结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2.联系实际,提示寓意。
七、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方法预习《刻舟求剑》,并把《郑人买履》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
2.写一写学习《郑人买履》后的感受。
3.排练课本剧《郑人买履》。
八、当堂检测,查缺补漏:
九、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十、 查找“郑人买履”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或带“履”字的成语,全班进行交流。如履薄冰、步履维艰、削足适履、如履平地
《郑人买履》教案 6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重、难点与关键:
能借助释文理解古文,初步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课件)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今天,我们来读两个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板书:刻舟求剑)
二、学习《刻舟求剑》
1.自由朗读寓言后指名朗读。
2.教师范读,让学生对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不同,因为学生不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在读法上需要纠正的地方不多。如朗读这课中的“遽契其舟”时,其中的“遽”和“契”是两个词,朗读时要当作两个词语来读。)
3.师再次朗读,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停顿分隔符号“/”。
4.学生按照分隔符号再次朗读寓言。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整体感知这则故事的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必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进行。)
5.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在船边做了个记号,等到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认为他没有把做记号的地方讲清楚。(教师立即表扬他听地认真并鼓励他讲一讲。)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的时候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就在掉剑的船边做了个记号,等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再补充一点:他这样做是捞不到剑的,因为船走了但是剑没有动。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看来下面的译文对我们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帮助很大。如果没有译文怎么办?我们先来看看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理解了主要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理解全文就容易了。
6.对照译文说说你如何理解下列字的意思:涉、自、坠、遽、契、止、求、行、若此、惑。(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有理解了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能通顺地理解整个故事的意思了。)
7.共同交流以上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8.根据对句子中重点字的理解说说寓言中每句话的意思。
9.每一位同学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然后讲给同桌听。
10.讨论问题:求剑的人为什么求不到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用文言文中的话说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说都行。)
11.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2.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死板。
生:这则寓言中的那个人做事不动脑子,他就不想想剑是在哪里掉的?他却在另一个地方捞,肯定是捞不到的。说明我们平时做事要多动动脑筋。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要看到事情的变化,然后根据事情的变化来选择做事的方法。
师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假如你的剑掉入江里你怎么办?
生:我会立即跳下江里把它捞上来。
生:我会在掉剑的地方插一根长杆子,然后再下去捞。
生:如果你不会游泳怎么办?江水很深呢?
生:如果是一把宝剑,我就想办法去捞,如果是一般的剑,我又不会游泳,我就不捞了。
三、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从刻记号的地方
楚人: 跳
找不到
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说说通过《刻舟求剑》说明了以什么道理。
二、导入新知
1、过度:楚认刻州求不到剑,而这位郑人上市却买不到履,让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
2、板书课题:郑人买履。
三、学习《郑人买履》
1.请学生先读这则寓言的译文。
2.学生根据译文试读文言文,看看读寓言时哪里应该停顿。(教师纠正个别停顿不对的地方。)
3.再次朗读寓言故事,并说说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画出自己不懂的字,并对照译文试着理解。
5.相互交流。
6.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并进行交流。
7.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8.买履的郑人为什么买不到履?
9.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0.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觉得那个人太死板了,他不会用他的脚去试,用自己的脚去试买到的鞋不是更合适吗?这个故事说明我们做事要灵活一些。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想让我们明白做事情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
生:我补充:我们做事时要根据事情的变化选择方法。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四.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生: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一斤辣子,给了我两元钱。我来到菜摊一问一斤辣子要两元六角,我只好回去问妈妈再要六角钱。回到家妈妈听后说:你不 会 先买 来回来,还要再跑一趟。
……
五、对照文言文和现代文说说它们的异同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忘持度
反归取之 宁信度,无自信也
市罢不得履
教学反思:
1.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一样,仍然要坚以读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课本中提供了译文,对照译文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但是,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略有不同,如果读句过程中停顿的地方有错误,会给理解句子的意思带来困难。因此,教学中我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前,首先带领学生解决朗读问题。
2.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译文理解重点字的意思,再尝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直到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特别是在教学第二则寓言时,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的。
3.我认为教学寓言时,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寓言故事的内容,讲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师会以为他们已经理解的很好了,可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感受时,却常常说的那么牵强。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故事的寓意呢?还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呢?而难以恰当地表述相对应的实例呢这需要教师们进一步思考。
自问自答:
这两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那种人?
这两个故事都讽刺了不讲究方法的人,讽刺他们愚蠢。不只事物会变化的人,从而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郑人买履》教案 7
学习目标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依据语言材料,联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重点:自主、合作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依据语言材料领悟寓意。
教学设计理念:
依据《课标》关于义务教育第二阶段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注意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初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学习兴趣,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培养识字、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入境始与亲”。
师:认识我吗?(学生没有反应,突然一生举手)
生:认识。(师略带惊讶,笑问。)噢,怎么认识的?
生:屏幕上有你的名字。(师高兴地走过去)你真会观察。我叫什么名字?叫给大家听。
生:(不好意思地低声)童--强(众笑)。
师:是的,我姓童,叫童强。其实,老师的名字就是用来叫的,别怕,你能大胆地大声地叫吗?
生:(大声地)童——强(笑声)
师:你叫什么名字,能交个朋友吗?(略)握个手,交个朋友吧。(握手,大家笑了)
师:你们想叫我什么?
生:童老师。
生:童强老师
。师:除了老师,你还想叫什么?
生:童先生。(笑声)
师:是的,过去人们管老师就叫先生,还是老师。
生:童叔叔。
师:有礼貌。谁还想怎么叫?
生:童大哥!(大家笑)
师:哎,我是大哥,你就是小弟弟了。叫什么名字?(生报姓名,师握手)那,我可以叫你×小弟!(众笑)还有谁想怎样叫?(半晌)
生:(低声地)老顽童。(哄笑)
师:(激动地走过去,握住学生的手)好哇,你也这么叫我。其实我的同事经常这样叫我的。你们看我虽然年纪大了,总是一张娃娃脸,整天笑嘻嘻的,像不像老顽童呀?(生齐声说:像!)孩子们,不管你们叫我什么,我都很高兴和大家交朋友。今天我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共同度过这愉快的40分钟。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吧。
二、揭示课题,质疑激思。
1、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师边板书课题边说)“郑”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关”,右边是双耳刀;“买”字是生字,上面是横勾,下面是“头”字;“履”字是半包围结构,这个字比较难写,上面是尸字头,下面的左面是双人旁,右面是复习的“复”。请一起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读完课题,大家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郑人是什么人?“履”是什么意思?“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那个人为什么买履?他是怎样买履的?他买到履了吗?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你们提出的问题一起学课文,相信我们通过读书一定能弄清楚的。
三、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的时候可以把不认识的字用短横勾画出来,想办法认读它们。(生自由读文)
2、下面请同桌之间相互请教,学习你不认识的字,并给你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多读几遍。(生互相请教,师巡视指导)
3、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请看这些生字,大家都认识吗?(课件出示生字词语:郑、履、挑、卖、鞋、码、振)
4、识记生字。
(1)请试着读一读并想办法记住它们。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指名认读)
(3)请想想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认识的。
师: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认识那么多字了,了不起!
生:我以前读书时认识的。
师:读书可以识很多字。读书不但能识字,还能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生:我爸爸以前教我的。
生:我读课文时,读着读着就会了。
师:根据上下文猜读,也是识字的一种好方法。
生:我是看拼音认识的。
生:我是问同桌的。
师:学会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古人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生:“鞋”字我是在皮鞋店认识的。
师:是的,生活是一本无字大书。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4)谁能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师依次引导让汇报,学生的汇报基本上是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老师要肯定这些方法)
(5)重点引导识别“买、卖”。
师(指着“卖”问):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生:给买家个十字头;)这是熟字加偏旁的方法。那么这个“卖”字为啥有个十字头?
生回答:有十字头就表示自己有东西往出去卖。
师:课文中有个“买”字,没有十字头,它和这个“卖”字一样吗?这个“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没有十字头,表示没有东西,要拿钱去买。
师:这两个字的读音一样吗?怎么读?(生读字音)像这样的字在我们中国的汉字里有很多很多,他们的字形相似,读音相近,可表示的意思完全不同。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多留心、多注意。
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看出,学习生字的方法很多,可以在生活中识字,可以通过读书识字,也可以请教别人......识字的方法我们还真说不完,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请大家今后多留心,做学习的有心人。现在我们一起把生字读三遍。(生读后师评价:同学们读得真准!)
5、这些生字所带的词语会读吗?(课件出示词语:郑人买履、挑中、卖鞋、尺码、急急忙忙、振振有词)先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一生读后把“挑中”的“中”读成了三声。)这个词应该怎样读?(指名纠正)这是个多音字,在这儿应该读—生:四声。谁能用另一个音组个词?(生:中,中国)是的,我们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国。(生:中午、中间、当中……)师:谁还愿意读?(生纷纷举手)师评价:同学们举手真积极,这是一种好现象。(发现有不举手的,走到一生身旁)我多么希望这位同学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生大声读)
师:你读得真好!这就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了不起呀!老师希望你今后能大胆举手,积极表现自我。再请大家一齐读这几个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6、写字指导。课文中有三个生字是要我们一定会写的,请大家拿出钢笔描一描,练一练,体会它们的写法。(生描写)
四、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前面同学们学习得真认真,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勾画不懂的词语,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画词语,教师巡视,请几名学生把不懂的词语写到黑板上。整个读完后,教师追问)师:还有没有不懂的?我帮你写到黑板上。(一生说“直接”)
3、请大家读读这些词语。(生齐读)
4、这些词语,有的可能需要帮助,有的读读课文就会懂的。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想想它们的意思。
5、检查交流。谁读懂了哪个词语?
生:我读懂了“尺码”。就是量到的尺寸。
师:对。尺码,在文中指的就是那个郑国人量自己的脚得到的尺寸。我们再读读这个词语。(生读两遍,师擦掉)
生:急急忙忙是很着急,匆匆忙忙的意思。
师: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帮助解词,也是一种好方法。那,谁读懂“郑人买履”的意思?(师引导,生回答)郑人就是——郑国人;履就是——鞋。那么,“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
生:“郑人买履”就是郑国人到集市上去买鞋。(师擦掉)师:集市是什么意思?(没人举手)你们可以猜一猜。
生:集市可能是商场;
生:可能是超市;
生:可能是市场。
师:同学们猜得很不错。集市指的就是农村或小城镇中定期举办的买卖货物的市场。跟城市里的超市、商场等差不多。(师擦掉)
师:直接是什么意思?(生思考,师引导)像这样的'词语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去理解。比如,同学们下午到校,一进校门,没有到别的地方去,就来到教室。我们可以说,下午到校,同学们一进校门就——生:直接进了教室。
师:但有的同学进了校门后,或先到操场玩一玩,或先去上趟厕所,再走进教室,这就不是——生:直接进教室。(师擦掉,黑板上只有“宁可、振振有词”)师:像“宁可、振振有词”这两个词语大家可能还理解得不够准确,后面我们学习课文时再理解吧。
6、现在请大家听老师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声情并茂地读后,掌声热烈)生: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郑国人想买一双鞋,他先量了个尺码,可到了集市上给忘了,又回家去取,可是集市已经散了,结果他没有买到鞋的事。
五、细读课文,领悟寓意。
1、师:看来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是弄明白了,那这个郑国人是怎样买鞋的呢,请大家先看一个动画,边看边听边想。(播放动画课件)
2、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郑国人是怎样买鞋的?(生读后,师边引导汇报边相机板书:量——忘——拿尺码)师:这个人先——生:量了尺码。师:可是到了集市上,却——生:发现忘了尺码。师:于是他就——生:跑回家去拿尺码。
师:那这个人买到鞋了吗?他为什么没有买到鞋呢?
生:他没有买到鞋。因为等他把尺码取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
师:假如你是这个郑国人你会怎么做?
生:假如我是郑国人,我忘了尺码,我就会用自己的脚去试的。
生:我不会像那个人一样去量尺码,要买鞋我直接用脚去试不就行了吗?
师:那那个郑国人是怎么想的?请大家读读最后一段。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呢?”这人振振有词地答道:“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师:先自己读,注意读好问号和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生自由地读)
(2)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3)指导读。师:谁能带上你的动作、表情和声音再读一读呢?(指名读)
(4)引导理解。
师:读了这段话,我们看看那个郑国人是怎么想的?(学生自由发言)
生:他想: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生:他只相信量的尺码,却不相信自己的脚。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宁可相信”可以理解为“只相信”(板书:只信。擦掉“宁可”)也就是说他只相信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板书:不信)
(5)引导理解“振振有词”。
师:那么现在谁能说说“振振有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自由谈)
生:“振振有词”就是那个人理直气壮地样子;
生:就是理由很充分的样子;
生:就是显得很有理由的样子。
师:看来我们还是请教请教字典或词典老师吧。课前老师已经查好了,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振振有词”的意思,其中“似乎”加点。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先自己读读它的意思。(先自己读,再指名读)
师:注意这个“似乎”,如果把“似乎”取掉,读读看意思和原来一样吗?(指两名学生分别读原句和没有“似乎”的句子。)
师:取掉“似乎”,表示理由很充分,但是,有了“似乎”,说明看起来他的理由很充分,实际上理由一点儿也——(生补充:不充分)。看来今后同学们说话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恰当地用词。请大家齐读“振振有词”的意思。(生读,师擦掉“振振有词”)
师:下面谁能“振振有词”地读读这个郑国人的话。
(生读)师:请大家一起““振振有词”读一遍。
3、领悟寓意。
(1)评价买鞋人。
师:学了这个故事,读了这个人“振振有词”地回答,你觉得这个郑国人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太笨了;太傻了;太死板了……(板书:傻)
(2)合作讨论:郑国人傻在哪儿。
师:是呀,他只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可见这个人真傻啊!
生:老师,我想劝劝这个人。
师:噢,想劝呀,待会儿再劝吧。我们先看看这个人他到底傻在哪儿呢?
师:(师结合板书引导——生补充)这个人先干了什么?——
生:先量了尺码。师:难道买鞋一定要先量尺码?——
生:不一定。师:不是不一定,而是完全没有那个必要!由此可见他很傻!师:既然忘了拿尺码,就应该怎么做?——生:就应该拿脚去试。师:可他是怎么做的呢?——生:他又跑回家去拿。师:可见他很傻!更可笑的是他只相信——生:尺码;师:也不相信——
生:自己的脚。
师:可见他不明白这尺码是——
生:这尺码是比着他自己的脚量出来的。(师相机板书:尺码←脚)可见他是傻到极点了。
(3)揭示寓意。师:现在我们已经明白这个人傻在哪儿了。如果老师就是那个郑国人,你想怎样开导开导?
生:你这人真傻,买鞋难道需要量好尺码,才行吗?
师:我宁可相信尺码。
生:你太傻了,忘了尺码就应该拿自己的脚去试呀!
师:可我只相信尺码呀!
生:(激动地)我来问你,你知道那尺码是怎么来的?
师:当然是我量自己的脚得来的呀!
生:那是先有脚还是先有尺码呀?师:当然是先有脚呀。
生:既然你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你要它干什么,还不如剁了的它!
师:哎哟,别,千万别剁我的脚。我现在宁可相信自己的脚,也不相信尺码了!(掌声)
(4)联系生活,深化寓意。
师:同学们,虽然这是个寓言故事,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身旁也不乏类似的事情发生。你们能说说吗?
生:作题时不仔细读题,人家的题已经变了,但还套用以前的公式去做,结果做错了。
生:写作文时,不管用得对还是错,都要用上那个词语,结果用错了,还弄得除了笑话。
生:说话时,不看情况,不分场合,别人以前教他的话,一点也不变通,原原本本地说出来,结果引起了误会,好心肠,却办了件坏事情。
师:是呀,看来我们平时说话、作文、做事时,一定要注意场合,千万不要像前面同学说的那样,免得出错。那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呢?
生:我明白了做什么事不能生搬硬套,不然的话会什么事也干不好的。(板书:不生搬硬套)
生:我明白了做事情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像那个郑国人一样死板。(板书:联系实际)
生:我明白了做事情时要灵活,不能不顾实际做傻事。(板书:要灵活)
4、教师总结,讲述寓意。
师:看来同学们都明白了这则寓言的意思了。这则寓言就是要告诉人们做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的道理。
六、课堂延展,讲述寓言。(机动)
七、结束语:同学们,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往往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读后发人深省,韵味悠长。课后请大家借阅《伊索寓言》等寓言故事,共同感受语言的魅力吧!
《郑人买履》教案 8
准备:
成语卡片、图片、绳子、音乐磁带
过程:
一、引题
1、猜谜: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一般模样,会跑会走。
谜底:脚
2、让我们来低头瞧一瞧,我们的小脚朋友现在躲在哪里呢?
3、奇怪"!,为什么我们都要穿鞋子呢?每个人的鞋子大小都一样吗?
引导幼儿讨论鞋子对脚的保护作用及知道鞋子要穿着合适的尺寸才舒服。
二、听听、说说、学习成语
1、欣赏故事第一部分
从前,郑国有一个人,他非常愚蠢。一天,他看到自己脚上的鞋子破了,就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集市:古时候做生意的人会在特定的时间里,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一起做买卖。)在他去买鞋之前,他先在家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打算买鞋时带上它。可是,他记性不好,临出门时,把小绳落在家里了。
提问:你们猜猜看,郑国人会不会买到鞋子?
2、欣赏故事第二部分
这个郑国人到底有没有买到鞋子呢,请接下来听故事。
集市离他家较远,他一路小跑来到集市。集市上可真热闹: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商品应有尽有。郑国人也顾不得多看,直接来到鞋铺前。鞋的样式很多,他左挑右选,终于挑了一双自己满意的.。正准备掏出小绳,比一比新鞋的大小,突然他发现小绳落在家里了,便立刻放下鞋子,回家去拿。等他急急忙忙地赶回到集市时,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的店铺都关了门。他来到鞋店,鞋店也关门了。郑国人鞋子没买成,十分沮丧。
提问:小朋友,如果你是郑国人,你会用什么办法去买鞋子呢?
3、欣赏故事第三部分
几个过路的人知道情况后,纷纷不解地问:“用脚试一下,不就知道新鞋是不是合适了吗?”
三、引导幼儿认识成语“郑人买履”
刚才我们听的是一则成语故事,题目叫“郑人买履”。履:鞋子。谁能说说“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吗?
小结:小朋友,想知道鞋子是否合适,用脚穿上试一下就知道了,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啊,可是故事中的郑国人却不明白。这篇故事讽刺(笑话)了那些死心眼的人,或者说是自以为都是对的人。
四、教师朗读,
幼儿跟念,及时纠正幼儿发音。
1、郑人买履
2、熙熙攘攘
3、应有尽有
五、游戏:我试我试我试试试
玩法:请五位穿同一类型但尺码不同的鞋子的幼儿,脱下鞋子,用布蒙上眼睛,围坐在一起,谁最先试穿上自己的(合适)的鞋子为胜。游戏进行2到3次。
目标:
1、听成语故事,理解成语“郑人买履”的含义,了解成语“熙熙攘攘”、“应有尽有”。
2、喜欢成语故事,体验成语学习活动的乐趣。
《郑人买履》教案 9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不应拘泥守旧,要学会变通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小“金钥匙”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尝试诵读文言的寓言故事,文白对读,趣味诵读。
3、通过学习,感受文言魅力,学生对文言文有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习小“金钥匙”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尝试诵读文言的寓言故事,文白对读,趣味诵读。
2、懂得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导学案设计:
1、读——仔仔细细阅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理解——对照译文,理解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3、质疑——有什么疑问,标注出来。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活动:
聊一聊买衣服或鞋子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猜字揭题。(观察课文插图“履”。) 【板书“猜”】
2、介绍作者:(先让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 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现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二、试读质疑
(一)质疑并检查自学情况
1、引导学生质疑课题。
2、检查预习。
①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名读,正音。
③学习多音字:度、宁。生字:罢。
(二)理解故事大意
1、古文译文对照读。【板书“对照译文”】
2、理解课文大意。
3、说说寓言的主要内容。
(三)趣味读文
1、读出节奏——跟读、摇头晃脑读。
①听范读。
②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③全班合作跟读。半句半句读,古文——译文。【板书“反复诵读”】
三、研读交流
1、默读思考。把难理解的地方标出来,并小组讨论,试着解决。)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板书“且置履”。随文了解“坐”——“座”】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买成。)【板书“不得履”。随文了解“反”——“返”。】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板书“宁信度,无自信”】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分角色朗读本文。
3、讨论:最终这个郑国人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你觉得这个郑人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你从中感悟到什么?(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从实际出发。)【板书“从实际出发”】
四、拓展延伸
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五、总结升华
看来文言文,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是“字字珠玑”。所以我们学习文言文课采用“猜、对照译文、反复诵读”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扩写。注意写出当时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且置履 不得履
宁信度,无自信
(从实际出发)
(副板书)文言文:猜、对照译文、反复诵读)
《郑人买履》教案 10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句子,讲寓言故事;
4、懂得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读通课文,理解寓意,表演课本剧。
重难点的突破:
1、课前加强预习,以各种方法指导朗读;
2、在理解的基础上表演。
教学方法: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1、道具:表演用的尺子和短绳子;
2、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1、问题: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不同体裁的文章,你能举例说明都有哪些文学体裁吗?
小说——《猴王出世》;古诗——《泊船瓜州》;寓言——《矛下盾》;剧本——《奴隶英雄》;现代诗——《延安,我把你追寻》;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2、那么“寓言”这种文学体裁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对,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学习寓言不光要了解故事,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其道理,从中受到启发。我们刚学了一则寓言《矛下盾》,能背吗?这节课,我们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郑人买履》,(板书课题),学生将课题齐读一遍。
3、指导书写,明确课题的意思。
“郑”字是左右结构,右耳旁,右耳旁的弯钩可以写大一点,如果是左耳旁,写弯钩时要写得小一点,以便让出位置给右边的部分,我们做个也要学会“礼让”;“履”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使“尸字头”要能包容里面的部分,我们做人也要学会“包容”。(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按要求书写)“履”解作什么呢?整个题目如何解呢?“履”解作“鞋”,题目的意思是“郑国人买鞋”。
【一、让学生举例说明文学体裁,帮助学生整理所学过的知识;
二、由“寓言”导入,其实就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三、指导书写,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又教育学生做人,是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二、读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同学们,学习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文,听录音,听听“录音”是如何读的。(放录音,学生听录音)
2、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互相帮助,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然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看哪能一组读得最好。(小组自学,教师巡视,随机指点)
3、全班交流读书的情况
小组派代表朗读——评一评,读一读——小组比赛读——个别读——挑战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一、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同是也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
二、读书是语文课堂上最好的学习方法,本环节采用各种不同的读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读书的机会,感受到成功和乐趣。】
三、说说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1、同学们,这则寓言是文言文,我们还要将它译成白化文,同样还是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相互交流,弄清每一句话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举手,老师会帮助你们的;
2、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辅导;
3、全班交流每句话的意思,师生互相订正讲得不合理的地方,将课文的意思讲清楚。主要讲清楚“先自度其足”的“度”(度量)和“宁信度”的“度”(尺码),“反归取之”的“反”(回到家里)和“及反”的“反”(回到集市);
4、教师读一句文中的话,要求学生能讲出那句话的意思,不会的相互间可以提醒、帮助;
5、小组内再一次相互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6、改编成一个完整而具体的故事,讲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可以引导学生补充以下内容:买鞋的原因,买鞋前的想法,来到集市上看到的热闹景象,没买成鞋的懊悔样,别人还有可能说的话,你对郑人的评价等。
要求:语句要生动,语言要得体,有礼貌。
小组交流——派代表讲故事——评一评,作进一步的补充,使故事进一步完整——再讲故事。
7、议一议寓意;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导学生以“寓言通过___________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讽刺 ___________。”的句式来说完整的'话。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谈看法,不求统一的答案,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1、从整个故事来看,说明做事不要太呆板,要灵活,善于变通;
2、从那个郑国人忘了带尺码,说明做事不能马虎,要小心,多带点记性;等等。
【一、语文课上如果不从语言文字入手,不谈语言文字,那么语文就失去了它固有的作用和魅力,对文言文来讲,讲清一些易用混淆的词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小组交流合作,互评补充,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可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丰富每一个学生的想象;
三、“用教材教”,引导学生讲故事,进一步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同时将教材内容转化成了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进一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学生在创造性的语言实践中,将享受到精神的愉悦;
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寓意就水到渠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地谈看法,这也尊重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四、演演剧本,内化课文语言
1、同学们,则才大家说得很好,想不想演一演这个故事呀?如果由你选择,你想演什么角色?你觉得自己适合演哪个角色呢?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
2、演前交流:
A、要演好这出课本剧,每一个角色要注意什么?集体讨论。
B、作为那些围观的人,又可以说些什么呢?
3、演员上台表演。
4、演后小结,第二次再演。
【一、语言文字只是一种符号,“演”是把文字具体化的过程。看到文字不是目的,必须驱动想象,从文字看到一幅幅图画,“演”就是从文字看到图画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领悟文章的旨趣,是一种可贵的情感体验;
二、能上台表演的学生是少数,但演前的交流却使每一个学生都做了一回“导演”,这是一个领悟课文语言文字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群体的合作互补,是一种研究性学习;
三、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这种选择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积极状态将得到极大的调动,课堂达到又一个高潮。】
五、故事总结,迁移延伸
1、故事:同学讲课前收集的故事;
2、总结:我们在做事情时要灵活变通,举一反三;不要被原有的经验所束缚,眼界要开阔。
《郑人买履》教案 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2、理解句意,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设疑猜谜:
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打一物)(鞋子)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关古代鞋子的故事:《郑人买履》。
2、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指名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试着翻译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找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重点词语解释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无自信也
2、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
(2)反归取之
3、一词多义
度(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之(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试之以足
而(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殊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结构
何不试之以足倒装句
五、疏通文义
理解句意
讲故事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六、分析课文
A最能体现郑人思想性格的句子在哪里?并反复朗读。
B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郑人特点?试各举典型一例作答。你怎样看待郑人?
C这则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今天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告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七、兴趣作业:
1、课文翻译一遍;背诵寓言。
2、如果你是卖鞋的人,你会对这个郑国人说些什么呢?
《郑人买履》课堂练习
姓名班级
1、重点词语解释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无自信也
2、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
(2)反归取之
3、一词多义
度(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之(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试之以足
而(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殊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结构
何不试之以足倒装句
《郑人买履》教案 12
1、 教材分析
这篇寓言,通过描写一个只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而买不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全文只有61字,但故事完整而生动,讽喻性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2、学生分析
学生基础不十分好,对学习文言文和审议有难度,要多花时间识记背诵,教师还要多加引导。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要的词、句,深入领会这则寓言蕴涵的道理;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熟读领会文章的含义;通过翻译掌握重点的词、句;讨论课后题目,领会寓言蕴涵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生活、工作中不应迷信教条,要尊重客观实际;培养随情势变化而变更观念和方法的思想。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课文,根据理解复述课文,明白寓意。
难点:引导学生从学习审议的感悟和所受到的启发想开去,学以致用。
5、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寓言的材料,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生字词和作者简介
6、课时安排:
一课时
7、教学流程设计
一、从平时买鞋的方式导入新课(约2分钟)
教师活动
1)提问:我们是怎么买鞋的?
2)板书课题
3)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人几种鞋样。
学生活动
1)踊跃举手回答
2)进入新课学习
二、检查预习情况(约2分钟)
教师活动
1)巡查课堂,检查作业
2) 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读误读
学生活动:
1)把作业摆在课桌上待老师检查
2)一个学生上黑板完成作业。
三、了解寓言(约1分钟)
多媒体展示有关寓言知识。
四、指导阅读,了解文章(约8分钟)
教师活动:
1)教师放录音
2)请同学跟着老师读课文。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
学生活动:
1)认真听读
2)积极朗读,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
五、指导帮助,复述课文(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1)让同学们翻译课文
2)请四个同学复述课文
学生活动:
1)同桌合作,翻译课文。
2)小组讨论,怎样复述课文。
六、理清顺序,探究寓意(约24分钟)
教师活动:
1) 这则寓言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请找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放课件制作的动画,导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3)你觉得郑人买履中买鞋人可笑之处是什么?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回答:
起因:把尺码放在家中
经过:发现忘带尺码,回家取。
结果:集市散了,没买到鞋。
2)思考、踊跃发言,回答自己的感受。
8、布置作业:(在黑板展示)
9、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给自己买鞋,忘带尺码,结果没买到。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提示郑人固执己见。
寓意: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10、教学反思:
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很高,对故事的动画制作很有兴趣,踊跃发表自己的感受,不足之处:理解能力差,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在等待、观望,有点不知所 ,有待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郑人买履》教案 13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以朗读法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感情;
3、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乐于创造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家、作品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指导阅读,了解文意
1、字音、字形
履(lǚ)遂(suì)宁(nìng)度(duó量长短dù量好的尺码)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四、指导复述课文
1、文章言简意赅,下面就请同桌合作,根据课后的注释,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试着复述。
2、找同学复述课文,注意应根据故事的发展进行复述,不要求跟课文完全一致。
五、理清顺序,探究寓意
1、阅读这则寓意,按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
7、体会文章寓意
(1)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2)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六、作业翻译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齐背《郑人买履》。并导入新课。
二、学生交流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三、指导阅读,读准字音。
涉shè
遽jù
契qì
矣yǐ
若ruò
四、学生自读,理解重点语句。
1、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涉江(的)楚人。
2、是吾剑之所从坠。
(1)是,指示代词,这儿。
(2)所……者,……的`地方
(3)所从坠,(剑)坠落的地方。意思是: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
(1)若,像。
(2)“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4、对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
“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
5、写法评析: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
五、总结学习成果。
1、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
3、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郑人买履》教案 14
1、 教材分析
这篇寓言,通过描写一个只信尺码,不信任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而买不到的故事,告知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胜利的,全文只有61字,但故事完整而生动,讽喻性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2、学生分析
学生根底不非常好,对学习文言文和审议有难度,要多花时间识记背诵,教师还要多加引导。
3、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把握重要的词、句,深入领悟这则寓言蕴涵的.道理;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熟读领悟文章的含义;通过翻译把握重点的词、句;争论课后题目,领悟寓言蕴涵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生活、工作中不应迷信教条,要敬重客观实际;培育随情势变化而变更观念和方法的思想。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课文,依据理解复述课文,明白寓意。
难点:引导学生从学习审议的感悟和所受到的启发想开去,学以致用。
5、教学预备
1)搜集有关寓言的材料,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生字词和简介
6、课时安排:
一课时
7、教学流程设计
一、从平常买鞋的方式导入新课(约2分钟)
教师活动
1)提问:我们是怎么买鞋的?
2)板书课题
3)利用多媒体,展现古代人几种鞋样。
学生活动
1)踊跃举手答复
2)进入新课学习
二、检查预习状况(约2分钟)
教师活动
1)巡查课堂,检查作业
2) 教师订正学生的错读误读
学生活动:
1)把作业摆在课桌上待教师检查
2)一个学生上黑板完成作业。
三、了解寓言(约1分钟)
多媒体展现有关寓言学问。
四、指导阅读,了解文章(约8分钟)
教师活动:
1)教师放录音
2)请同学跟着教师读课文。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答复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
学生活动:
1)仔细听读
2)乐观朗读,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答复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
五、指导帮忙,复述课文(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1)让同学们翻译课文
2)请四个同学复述课文
学生活动:
1)同桌合作,翻译课文。
2)小组争论,怎样复述课文。
六、理清挨次,探究寓意(约24分钟)
教师活动:
1) 这则寓言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请找出大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放课件制作的动画,导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3)你觉得郑人买履中买鞋人可笑之处是什么?
学生活动:
1)分组争论,答复:
起因:把尺码放在家中
经过:发觉忘带尺码,回家取。
结果:集市散了,没买到鞋。
2)思索、踊跃发言,答复自己的感受。
8、布置作业:(在黑板展现)
9、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给自己买鞋,忘带尺码,结果没买到。
其次层:通过人物对话,提示郑人固执己见。
寓意:故事告知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胜利的。
10、教学反思:
同学们学习乐观性很高,对故事的动画制作很有兴趣,踊跃发表自己的感受,缺乏之处:理解力量差,还有一小局部同学在等待、观望,有点不知所 ,有待提高学习乐观性和文言文根底学问的把握。
《郑人买履》教案 1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指导阅读的方法。
2、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3、了解寓言的特点,能体会寓意,并说说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教学难点】
了解寓意,体会寓意。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读过,听过很多寓言故事,请你选择一则你认为最有意思的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学生活动:学生说说寓言故事,教师引导,你为什么推荐这个故事?评价学生的口头叙述能力。
2、你们发现寓言故事的特点吗?
A、故事短小精炼,情节完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B、内容大多虚构,主角可以是动物,也可是人物,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情节生动。
C、寓言大多带有劝谕和讽刺的作用,惩恶扬善,充满智慧。
二、初识文言,积累文学知识。
1、今天学习的《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也是寓言故事,不同的是用文言文来叙述的。结合书下注释,了解文章出处。
2、在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
第二步,读准节奏
第三步,读出人物的角色
《郑人买履》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刻舟求剑》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3、通字音,评价朗读。
三、探究课文,学会翻译。
1、了解文言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正式的书面语,它典雅,简洁,但是因为距离我们的年代较远,我们的理解有了一些难度,这需要我们在通读的基础上把握重点词的意思,学会翻译。
2、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质疑
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教师指导。
4、翻译的原则
A、直译,由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B、调整,包括字词的增删补减和句式的调整。
C、省略句补充的内容要加括号。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完成同步训练
2、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课文,总结自己的背诵经验
六、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现在以文言形式出现,实现了小学与初中学习的过渡。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
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延伸
1、《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分别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呆板、迂腐、固执的郑人,讽刺世界上很多人只相信死板教条的东西,不能灵活变通。
《刻舟求剑》讲的是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戴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船靠岸后,他立即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没有找到。这是一个愚蠢,固执己见,不懂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这些寓言引申成了成语。
2、寓言的寓意怎么领悟
A、通过人物对话,增强故事的讽刺效果。
B、议论、讥笑这种方法表达作者的意见。
C、没有任何评论,读者通过领悟自己体会。
二、课外拓展,学会解读文言文。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的解释。
2、学会用单变双的办法,利用增删调补的原则翻译文章。
3、学会分析人物(角色)的描写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启示,领会寓意。
4、能口头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发挥想象和联想,力求说得生动流畅。
三、作业
1、完成课时达标练习。
2、背诵两则寓言。
四、教学反思
课堂节奏稍微松了些,学生自学能力一定要重视,怎样读文言文要和学生一起概括
《郑人买履》教案 1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3个认读字,3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背诵课文。
3.了解郑人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做什么事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时刻随机应变”这个道理。
教材简析:
《郑人买履》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出现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它叙述了一个宁愿相信自己的脚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国人的故事,讽刺了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简短有趣,用郑人的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事情经过,郑人因不相信自己的脚而返回家拿尺码,最终因“市罢”而“不得履”。第二部分,借郑人与路人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引读者深思。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引发思考,揭示寓意。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背诵课文。
2、了解郑人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做什么事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时刻随机应变”这个道理。
教学难点:
了解郑人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做什么事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时刻随机应变”这个道理。
教具准备:
1、预学单(见附录1)
2、课件
设计总述:
《郑人买履》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出现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对文言文的要求是这样的:“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而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讲到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时提到:“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是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
根据这些要求,作者在设计《郑人买履》时,有一个中心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今天学的是一篇文言文”,所以我使用最多的一个方式就是诵读,通过自读、互读、抽读、练读、齐读等各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了解意思,品味韵味。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给学生一些文言文学法的浸润,如要把古文读通顺、读出韵味来,要参照译文来理解故事,边想着意思边背古文会更容易背诵等。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咱们今天要学习《寓言二则》其中的一则,这也是咱们小学阶段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寓言,来,齐读课题。
2.师: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解题】
生:郑国人买鞋。
师:你从课题哪个字读出了鞋子的意思?再好好读课题——
3.师:《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关于韩非子这个人与《韩非子》这本书,哪位同学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
4.师:知道吗,韩非子是韩国国公的儿子,他的父王却不认可他的政治主张,他就把自己的思想写成了《韩非子》一书,结果得到了秦始皇嬴政的大力赞赏,《韩非子》这本书也成了历代帝王必读之书。厉害吧,那我们赶紧来读读他的《郑人买履》吧。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自读: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是一篇文言文,老师建议大家一定要多读几遍,直到你觉得自己读通了才停。
2.正音:刚才我巡视的时候发现,这两个字音部分同学还有点问题,谁能来读给大家听?这一课还有一个很难的多音字,一起来读读。【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把这几个字放回课文,读给同桌听听,注意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了。
4.抽读:已经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了,谁敢站起来大声地读给全班同学听?大家都像他那样读读,这一次,注意断句。
5.齐读:练好了?拿着书,我们一起来——【读通句子】
大家每一个字音都读得很准,课文读得很流利,而且还读出了古文的一点点韵味。但是,把古文读流畅了,只是我们学习的第一步。
三、参照译文,读懂故事。
1.出金钥匙:要深入理解课文,我们还需要一把金钥匙,接下来,我们就用它来继续学习。请同桌两人,一人读古文,一人读译文,一人一句,读完以后,交换再读。明白了吗?开始。
2.准备好接受检查了吗?我来读古文,你来读译文,准备。
3.敢跟我换一换吗?
4.现在大家读懂古文的意思了吗?好,那《郑人买履》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请你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听。我要抽一个同学。【古文、译文互读,了解故事大意】
你把金钥匙用得很好,故事讲得真清楚!可是我有个小疑问想请教你,课文里,这个字,为什么第一处读duǒ,后两处读dù呢?【浸润学法:古文中的多音字需要根据它的意思来确定读音。】
四、梳理情节,揭示寓意
1. 你不仅会讲故事,还很会读书。他刚刚说,有个郑国人想买鞋,他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古文中是怎么说的?我没有听明白他是怎么做准备的呢。【梳理结构,指导朗读。】
2.可是,意外状况发生了——郑人“已得履”,才突然想起自己“忘操之!”于是只好给老板说——郑人一拍脑门一跺脚,对老板说——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里。
那他想了个什么法子来应对这突发状况呢?请把他的办法勾出来,勾完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我们想法一致不一致。
3.是的,郑人“反归取之”,结果却是——
4. 这都是什么脑子啊,我满心疑惑地问/这人也太笨了,我问问他:“何不试之以足?”——
5.刚刚我们的对话,在古文中也有,找到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预备起——
6.故事读到最后了,郑人买到鞋了吗? 是的,“不得履”。【启发思维,揭示寓意。】
郑人为什么买履而不得履呢?
这个“度”到底有什么作用?
那郑人用“度”来买鞋这个方法对不对?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文中的郑人用这个方法却没有买到鞋子呢?
也就是说,当时间条件不允许他回家取“度”时,就应当放弃原来用“度”买鞋的方法,而采用另一个此刻的最佳方案,那就是——试之以足。
7.看看,咱们班同学都比这个郑人会动脑筋,聪明的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了吗?寓言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是的,大家说得都对,作者描写了这样一个行为不可思议至极的郑人形象,其实是想借着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和大家说得一样,那就是——做什么事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时刻随机应变。
8.现在,谁知道了郑人没买到鞋的真正原因?
9.正是因为郑人的呆板不知变通,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郑人买履的故事也传为了千古笑谈,渐渐的,“郑人买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当人们见到固执呆板,不知变通的人办事时,就说他是——郑人买履。【积累成语:郑人买履】
10.故事有趣吧,来,拿着书,再读这篇有趣的文章。这篇课文还要求背诵,敢接受我的挑战吗?看着大屏幕,我说一句,你背一句。准备。你们发现背古文的窍门了吗?
是的,边想着意思边背,就不容易背漏了。不信,试试,郑人买履,起—【浸润学法:边想着意思边背古文。】
五、拓展阅读,温故知新
1.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把这篇有趣的课文背下来了。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古文,古文读起来非常有趣,老师这里还有一篇选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同学们试试,能不能自己把它读通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将课堂所得学以致用】
2.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多动脑筋,随机应变,不要郑人买履,也不要守株待兔。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外大量阅读,积累更多的中华经典。下课。
教学反思:
《郑人买履》这篇课文的语文训练点很多,我在课堂上没有引导学生深入地挖掘郑人、路人的一些动作、神态、语言,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而是以文言文为切入点,领着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读,借着诵读课文,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品味文言文的韵味,学习读文言文的方法,也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与寓意。
通过不停的诵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背诵课文。”这一教学的重点目标也就水到渠成地达成了。而“了解郑人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做什么事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时刻随机应变’这个道理。”这一教学的难点也在梳理故事情节、抓取重点语句品味并朗读的教学过程很顺利地撕开了学生思维的口子,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继而达到了揭示寓意的目的。
同伴点评:
语文教学应该用课文教,而不应当教课文,每一篇课文的语文训练点有很多,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只需要以学定教,让学生一课一得即可。这篇教学设计的作者就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抛开了读写结合、课本剧表演等诸多训练点,只抓文言文诵读,使得学生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郑人买履》教案 17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 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故事的内容及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熟读的基础上感悟寓言的寓意。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熟读感悟,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理解。
教具:
投影、书、课外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刻舟求剑》这则寓言,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则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郑人买履》。
齐读课题。
这则寓言的作者是韩非子,谁能介绍一下你预习到的关于他的一些事。生回答
二、理解课文
(一)读准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现在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读不准的字音标出来。
纠正字音
度duó 度dù
2、学生再读课文,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
3、指名读课文,纠音,
4、齐读课文,读出停顿
(二)、再读课文,读懂理解
1、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了,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书中给的译文,结合译文,以小组为单位一句一句相对应的.来理解课文。把你们小组有争议的地方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咱们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2、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提出有争议的或不懂的。
3、生一句一句的翻译课文。
4、用自己的话讲晕则寓言故事。同桌互讲,全班讲。
三、感悟寓意
1、讨论:为什么郑人买不到鞋?
引导理解寓意,有道理即可。
适时板书:不知变通,墨守成规,不讲实际 ……
2、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
3、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郑人买履》教案 18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用“匆匆忙忙”和“毫不示弱”造句。
3、能讲述“郑人买履”的故事,表演《鹬蚌相争》。
4、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利的道理。
查阅资料:两则寓言的原文。
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鹬蚌相争
量——尺码——忘 鹬——啄
| 蚌——夹
取
宁信尺码 ,不信脚 被捉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郑人买履 》的`故事,理解内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 寓言二则》
2、我们学过那些寓言?简单说说内容。“寓言”?“则”?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利用字典或生字表读准字音。
2、读一读(小黑板)集市 郑人买履 匆匆忙忙 尺码 宁
问:“郑人”指哪的人?“履”?“尺码”指什么?
3、同桌互读,检查读书正确、流利。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生朗读,其他人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思考:这则寓言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事情发展顺序)
3、用自己的话讲这则故事?
4、读寓言故事。
5、郑人能不能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鞋呢?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小组讨论)
四、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
2、表演故事,以小组为单位。
五、 课堂小结: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寓言《鹬蚌相争》懂得两人一味相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一读
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啄 夹
鹬 蚌、啄、夹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生读课文,其他人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讲故事。
3、有感情朗读。
4、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
5、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如果你是渔夫会怎么想?被捉后得鹬和蚌又会怎样想?
四、练习。
1、 朗读课文。
2、小组表演课本剧《鹬蚌相争》
五、小结。 学完课文,谈谈体会。
《郑人买履》教案 19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理解故事内容,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能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将全文译为白话文。
2、结合图画,能讲郑人买履的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2、剖析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净化学生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字义,将文言文译成通顺、完整的白话寓言故事;
2、理解两则寓言故事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文中字、词、义,理解句子意思,把全文译成白话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浆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出示课件1)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好吗?
生:鞋
师:你们真聪明!那谁知道鞋在古代叫什么?
生:履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则与履有关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课题)。
二、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履”指导书写:“第三笔要长一点,这双鞋才能盖住脚”“最后一笔是捺,和第三笔的撇相呼应,这样平衡,这双鞋穿起来才走得稳”学生写写练练,师巡视。板书“郑人买履”,“这个寓言故事是两千多年前法学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写的,韩非子大家了解多少?都可以说说。(出示课件2)郑人就是古时候郑国的一个人,那么从题目上你知道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什么事吗?(一个郑国人买鞋的故事)
三、质疑课题,读通课文。
1.故事如此普通,竟然会千古流传。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探究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质疑)看来,我们得好好读读寓言,把这些问题弄个水落石出。我们先一读寓言,大家认为初读寓言应该读几遍?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回答)师肯定要求:不管几遍,只要把寓言读正确,流利,也就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寓言就可以了。听明白了吗?现在我们先一读寓言,开始。
2.学生读课文,师巡视。
3.师检查一读情况:读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师提出“度”的读音问题。大家看文中有几个“度”,分别读什么能辨别出来吗?(学生先交流读音)师告知读音规律:这是个多音字,在表示“动作”的时候,它读“duó”,在表示尺度的时候读“dù”,谁愿意读课文帮大家把这个字音区别开来?指名读书,检查读音和节奏,指导学生把书读正确。
四、理解寓意,读懂课文。
1. 看来大家一读寓言做得很好,但是光把寓言读通是不够的,我们还得二读寓言,把书读懂,这是一篇文言文,不太好理解,大家现在做个选择题:你们让老师当服务员还是讲解员?讲解员就是一句一句讲解,帮助大家理解课文:服务员就是你们自己结合注释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举手示意,我这个服务员随叫随到。(学生回答)看来你们的自主意识很强呀,老师喜欢你们这样的学生。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寓言:
2.学生二读寓言,师巡视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3.交流汇报。你理解了哪一句,哪一个词,或发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和大家交流汇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相信连老师在内我们这么多臭皮匠一定会赛过几个韩非子的。(出示课件3)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在交流汇报的同时指导朗读)
交流回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之”的.含义,(点击课件4)并指导学生说说寓言的大致含义。交流完毕再读寓言,师引导学生抓住寓言中的对话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不同理解。师:同学们,这则寓言故事虽然很短,但描写准确,生动,尤其是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得生动传神,并且给我们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大家找一找文中有几句人物语言的描写?对了,总共3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句怎么读?大家读的时候要结合全文去读。
(1)第一处:“吾忘持度!”可用遗憾后悔的语气,也可用突然想起的语气,还可以用心急如焚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2)第二处:“何不试之以足?”可用好心提示的语气,也可用旁观嘲笑的语气,还可以用气愤责备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3)第三处:“宁信度,无自信也。”可用执拗可笑的语气,可用傲慢无礼的语气,可用懊恼生气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三读寓言,表演再现。
1.大家都读懂了寓言,接下来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个寓言故事变成自己的故事,你们可以选择讲故事给别人听,还可以几个同学组合,把这个故事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表演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文言文说。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准备,待会儿我们来汇报,看看哪个同学故事讲得生动,哪组同学创作的课本剧最有创意,合作得最愉快!现在开始。
1.学生活动,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六、谈思说解,升华感悟。
师采访表演郑人的同学:这位郑人,请你从两千多年前回到21世纪,此时你最想对所有的人说些什么?(学生发言)那么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最想对这位郑人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感受)同学们,郑人买履的故事许多人看了这篇寓言,大概都觉得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傻得实在有点可笑。但笑过以后仔细一想,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同学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却让父母帮助做。在学习上,应该自己做的数学题,却不动脑而去抄袭同学的作业。相信习惯、理论、成规而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根据实际得出的体会与结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程度不同地存在于许多场合、许多人身上。
最后,老师想用歌德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和大家共勉:(出示课件5)
歌德说得好:“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
这句话是说,具体的现实永远高于理论的教条。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郑人买履》教案 20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材分析]
一、主题思想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下,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调整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二、思路结构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
第一层: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四、写作特色
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想]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查阅课外资料,掌握文学常识
提示:①准备以前学过的一两则寓言并能口述出来
②查找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2、课前须掌握的字词与句式
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⑵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置之市,而忘操之。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反复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口述故事情节。
[学习内容及学法指导]
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课堂学习]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读过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如“龟兔赛跑”: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寓意:骄傲使人落后、失败。 “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寓意:成果靠劳动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这就是寓言: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2、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读《刻舟求剑》时,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试着翻译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找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买履 度其足 涉江 契其舟
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 置之其坐
(2) 反归取之
3、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
(1) 置之市
(2)而忘操之
(3) 何不试之以足
4、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 何不试之以足
(2) 是吾剑之所从坠
五、翻译复述故事内容,并思考讨论
1、找出《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买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你有什么办法找到《刻舟求剑》中楚人丢失的那把剑?
3、《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
“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映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想象“刻舟”时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用自己的话表述。
4、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六、共同完成“拓展练习”
①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没有真实本领的人,混在里面凑数,或比喻以次充好。 ( )
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 ( )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多此一举,不但无益,反面有害。 ( )
塞住耳朵去偷铃,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 )
②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用“狐假虎威”造一个句子。
3、“兽见之皆走”中的“走”是什么意思?请列举出带“走”字的成语三个。
4、口头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求说得生动流畅。
[巩固与延伸]
1、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想象,扩写《郑人买履》或《刻舟求剑》的故事
3、选择两则寓言中你喜欢的一则,小组表演,注意丰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郑人买履》教案】相关文章:
郑人买履教案08-04
《郑人买履》教案15篇03-31
郑人买履教案15篇03-31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美术教案星空教案06-08
中班音乐教案划船教案11-15
小班教案社会教案10-11
葫芦丝的教案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