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城》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城》教案1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教具准备:
鹏博士软件、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板书:略]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 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课后小记: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了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
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万里长城像( ),在崇山峻岭之间( ),她高大(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长城是由( )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和( )。
2、给生字注音组词
3、抄写课后生词
4、比较句子,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背诵课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略
l
《长城》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和联想句、总结句的作用,《长城》教学设计。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听没听说过一句俗语,"不到什么非好汉",谁来说说,什么是哪个地方。
生:长城。
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板书:长城
二、介绍长城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视频以及课件中的视频介绍让学生了解长城。
教师总结: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互助读文,然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3、小组汇报生字新词,教师归纳并板书。
板书:崇山峻岭拍摄嘉峪关扶智慧气魄
4、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师教学生字
5、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三、观察欣赏,发展思维。
1、观察图画。
(1)指名学生上台从中国地图上找出长城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的确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写出长城经过我国的哪几个省市。
提示: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的长城,经过今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八个省市自治区
(2)书上的两幅彩图观察点各在什么地方?各画了哪些景物?
提示:第一幅图是俯视,观察点在高处,是远看;
第二幅图是平视,观察点在近处。景物有蓝天、苍山、红枫、灰龙。
(3)长城修筑在什么地方?
提示:崇山峻岭之间
(4)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提示:长和高大
(5)第一幅图上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景象?
让学生发挥想象,形象地叙述长城的样子。
例:
像一条彩带,在群山中飘舞;
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
像条玉练,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
(4)第二幅图上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
提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5)为什么两幅图上长城的景象不同?
提示:第一幅是俯视,远看的景象;
第二幅是平视,近看的景象。由于角度不同,景象的印象也就不同了。
2、欣赏录音。
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泛读动画,教师播放课文范读语音,要求学生思考所描写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写生字词,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长城》教案3
【教学片断】
1、教师导学第三自然段,质疑:
作者看到长城的雄伟,站在长城上,扶着长城墙上的条石,他想到了什么?
2、教师让学生微闭眼睛,播放音乐,范读第二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
3、师读毕,问学生就文字的诵读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见学生回答得很好了,师就音乐内涵引导。
“音乐中有丁当击石声,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呼啸的风声……”学生答得很踊跃。
师引导:
把这些和建筑长城联系起来,修筑长城会采集石头,会用哪些工具会出现哪些劳动情景。可以结合现在的采石场来谈。可那时没有炮药,没有现在用的冲击钻,全靠人力和铁锤铁钻开采的。而每一块石头有上吨重。所有这些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和汗水!大家想想,每一块石头的采集和搬运,以及如何在崎岖的山脊上砌成城墙,这就需要广大劳动人民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4、师再放音乐:
学生自读自悟,展开想象。
5、小组讨论交流:
这一次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纷纷说出自己奇特的想象。
教师巡视,进一步引导:
长城不是一天一月完工的,一年四季,在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季,同学们由此拓展思维,想象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
6、学生汇报:
生一:我想到很多古人在八达岭上修造长城,有的抬石头,有的搬石头。
生二:我看到很多人围了一块大石头撬得撬,推得推,发出嗨哟嗨哟的号子声。
生三:我想到嘉峪关前很多古人在商量如何在山谷中修筑城堡和关卡,怎样把地基打牢。
生三:我看到山海关前的悬崖上有很多人在开采石头,有的抡大锤,有的用钻子,有的用敲子。他们累得全身是汗。
生四:我想到炎热的夏天,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干着,全身都晒黑了,很多人肩头还起了泡;寒冷的冬季,他们迎着呼啸的北风,顶风冒雪,象一个个动态的冰雕。
生五:很多抬石头人后面有人举了鞭子。我看到不少抬石头的人累死了。还看到这些累死的人被官吏残忍地扔到山崖下去了。
生六:我看到长城修好后从城堡上升起了冲天的浓烟。……
7、师小结:
大家真了不起,想得和作者一样多。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都是被逼迫着去干苦力活的,很多人在严寒酷暑中活活累死。所以课文中说万里长城的修筑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但长城的作用却不可否认,它在当时乃至后世都起到防御外族入侵的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
请同学们从刚才想象的是世界走出用饱满的热情齐声诵读这最后一句。
师引导,学生齐声诵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教学反思】
受钟晓霞老师示范课的影响,在教学本课时,我从引导学生读文说文中引入想象环节,起先学生并没有出现像钟老师课堂上那么踊跃抢答。于是我及时引导揭示音乐的内涵并组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自由发言中终于打开了那扇奇思妙想的门。教学相长,我也借助他们的话题加深引导,对长城建造的场面给以适当点拨。一石能牵千层浪,孩子们的想象力被激活,他们的话题就滔滔不绝。于是就有了上述片段。
教学不是模仿,语文教学应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发课程,应用新学习方式,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在反思中,我有以下两点认识: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放飞想象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讲解点拨都应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悟服务。本课教学,我采取“我能读”“我会读”尊重学习主题、体现个性化学习方式切入,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发展感悟,同时在思想情感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营造开放的语文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语文课堂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见识和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所以预设的教学目标要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经验。本次教学在活动化的合作交流教学时空里,让学生学习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在阅读作者的抒情想象中注入自己鲜灵活见的联想,给师生营造了开放的课堂,提供了激发灵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目标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意识是通过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想象是核心。语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展开想象,让学生生活在彩虹般绚烂的想象王国。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课教学,在阅读第三自然段中,我让孩子们从作者的想象出发,进入长城修筑时宏大悲壮的场景,在想象中体验当时劳工的艰辛,使孩子们自由创造,尽兴文采,也为理解“血汗”和“智慧”打下了切实的体验基础。这就像刘从华老师在《探究见功夫,功夫在诗外》一文中提出的,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的表达状态,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智慧水平,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长城》教案4
一、引入专题学习,揭示课时学习目标。
1、交流课前搜集的长城图片,并对图像进行解说,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丰富的文
化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2、揭示学习目标
二、研读选文一、二,讨论,探究问题。
(一)、默读选文。
(二)、分发练习设计,完成学习。
1、说说下例句中加点的“构造”各指什么。
(1)、万里长城的构造。
(2)、城墙的构造,在明朝以前,大多是土筑或石砌的……
(3)、现以明朝所筑的居庸关至八达岭这一段长城为例,来说明它的构造。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长城各部分构造的特点。
(1)、城墙墙身;
(2)、城墙顶部;
(3)、墙台和敌楼;
(4)、烽火台;
3、请举例说明长城的军事功能。
4、选文(二)作者认为:
(1)、今天“万里长城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这里所说的“实用价值”是指什么?
你认为今天它还有没有实用价值?
(2)、“花费了这么漫长的时间,这么巨大的力量,造一个四合院式的,现在看来使人
惊异又觉有趣的长墙,只不过为了防御当年敌人的进犯,求得自己的.平安。”这句反映
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3)、作者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秦始皇造长城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4)、作者认为长城里面有人,有着令人永远难忘的人的活动,“她使你深思,给你
启发。”请说说长城能给人们哪些启发?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三)、讨论交流,答案不强求一致,但要言之成理。
三、小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
1、自读选文(二)和参考资料。
2、从网上查找关于长城的最新资料。
《长城》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绵延万里的古长城大家一定都知道,那么砌成长城的长城砖大家一定没有仔细观察过,今天呢,老师就要带大家去看一个关于“长城砖”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和工具书基本读通课文
2.完成课前预习题
3.检查预习情况
(1)分别指定学生分自然段轮读课文;
(2)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3)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
(三)细读课文
1.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已经画了的同学就认真读一读这些语句,要让别的同学从你的朗读中能听出你的确是领悟到了其中的道理。
2.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交流
(1)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谈谈你的感受,在谈完后,再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
(2)学生相互评议或发表不同的`看法,或认为自己读得更好,可以来示范朗读,或指出他人的优缺点
(四)深化中心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讨论对这个自然段的理解
(1)学生分读最后一个自段然,再读一读全文,自由讨论
(2)全班交流,联系全文谈各自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结合课文解释词语
①妄自菲薄
②羡慕
3.搜集有关的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六) 板书设计
世界上最低下最无能,最可怜的砖→知道自己真正的价值,不失去自信
《长城》教案6
第十一课《长城》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交换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学习1、2自然段。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导入:
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板书:长城)
2.读文,初步了解长城的样子和作者站在长城上的联想。
3.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 1)嘉jiā 峪yù 屯tún 魄pò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气魄 凝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的是书中哪一幅图的内容?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长城的特点是什么?
图 1 远看 气势雄伟
(投影书上第一幅图 打出字幕:远看)
2.看图,图中有哪些景物?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长龙。再加上作者后面用具体数据的说明,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长城之长,山岭之险,我国古代建筑——长城的气势如此磅礴!
出示板书:
(此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对比,我国土地广袤,幅员辽阔,东西相距 50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从而体会长城之长。)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段,对照第二幅图读文,图中都有什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出示图像,由第一幅图向近景推近,转换为第二幅图)
出示板书:
2.指名读1、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特点描述的特点。
四、作业
1.朗读1、2自然段。
2.熟读3、4自然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在观察时展开联想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的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讨论之后总结:
作者观察方法:
由远及近
由整体到部分
抓特点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长城→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2.默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作者“会很自然地想起”?作者想起了什么?把有关词语划出来。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书:长、险、多、重、难、才、凝结)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
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
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
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三、四自然段,指导背诵。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长城》教案7
一、复习
1、让学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各节大概讲了什么。
说明:即复习巩固生词,又让学生主动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
提示:第一节讲长城的长;
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3、让学生组成小组,给各节编一小标题。然后小组陈述,师生一起选出优秀准确的标题。
教师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小组合作定出小标题。
提示:
(1)一条"龙"
(2)高大坚固
(3)结晶
(4)奇迹。
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用书中的语言回答。
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师:什么是蜿蜒盘旋?
提名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提示:长城的雄伟气势。
3、指导朗读
4、渗透写作方法。
师: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
师: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生:远看
6、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提名学生回答。
提示:高大坚固。
2、师: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提示:建筑材料、垛子、方砖。
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3、师: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
提名学生回答。利用上节课留给学生的作业,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讲述。
教师可以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
说明: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
4、师:既然是作为防御的城墙,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还有什么特点么?
提示: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教师可以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
5、深思下列建筑的位置和构造: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方形城台。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边画边说。
6、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提示:近看
7、教师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长城,层次清晰,使长城的远景近貌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
2、师:读了这一段作者想到了什么?
提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3、师: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提名学生用课文中的文字朗读回答。
说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知道朗读。
4、师: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说明: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联想是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不易,以及花费的代价和非凡的创造。
5、师: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能,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提示:结合看书上的图和课后思考练习之中的句子比较来理解:我国劳动人民凭着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能,想方设法,战胜困难,修筑起这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2、师: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让学生分组讨论、想象,最后小组陈述,教师归纳。
提示:
①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
②这样雄伟的工程世界少有;
③这样艰巨的任务却用简单的工具完成历史罕见;
④创造这样的奇迹,劳动人民表现出的毅力和智能绝无仅有。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能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对伟大祖国表现了热爱之情。
4、让学生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提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师总结: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你们说长城是不是一个奇迹呢?
三、讲述故事,训练语言。
在同学们的陶醉与神往之中,教师把话题一转:大家知道长城历史悠久,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怎样修缮和连贯?有怎样的动人故事和传说?现在请大家把收集到的长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说明:让同学们在高昂的情绪中绘声绘色,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使课堂气氛再一次升华,让学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长城》教案8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建构教学楼,会用交错、延长和垒高的技能表现楼房特征。
2、在与同伴的合作建构中,激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参观过小学,了解小学的`主要设施;
2、木质积木、彩色软积木、大型积塑、万象组合拼插玩具、管状积木、雪花片、纸砖积木、拼插积木、拼装积木等建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学楼图片及教师范例图片,导入游戏。
教师示范讲解不同建构材料的建构方法,引导幼儿重点学习用交错和延长的方法把教学楼搭高,并增加教学楼的阳台。
二、提出游戏要求。
1、用协商的方式与同伴友好地合作。
2、要及时整理多余的建构材料。
三、幼儿分组建构,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指导幼儿用交错的方法搭高教学楼,增加阳台。
2、观察幼儿使用不同建构材料的不同方法。
四、师幼共同欣赏建构作品,针对本次游戏的不足提出下次游戏的要求。
《长城》教案9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学习朗读诗歌,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诗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
难点: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长城谣》,长城图片
提问: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长城呢?
长城简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北边匈奴,调动军民上百万人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给予修缮,连贯为一,西起今甘肃岷县,北靠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北方外族侵扰,前后修筑长城十八次,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城是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坚强意志,长城内外各族人民在无数次斗争和长期交往中,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为它们赋诗作画,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增添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与画卷。
过渡:长城,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最熟悉不过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是身在祖国还是异乡,它始终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二、介绍作者:席慕容;写作背景
三、字词快餐
焉(yān)支隘(ài)口蹲(dūn)踞荒莽(mǎng)焚(fén)起敕(chì)勒川
四、朗读节奏训练(听录音,说说朗读诗歌应注意什么?)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
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五、整体感知
全班同学朗读全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
2、抒情主线是?
六、诗歌赏析
(一)理清结构,分析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节
1、你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找出修饰“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词语。
为什么说长城是”无情“、”冷眼“的?
(三)学习第二节
1、长城为什么会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便烈火焚起呢?
2、第二节表达了诗人对长城的什么情感?
3、”万里的躯体“,”千年的面容“分别指什么?
(四)学习第三节
1、“敕勒川,阴山下”是出自哪首诗的?它和作者有何关系?与长城、黄河又有何关系?
2、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长城,为什么又写到了黄河?
3、诗歌结尾写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既然“不眠”,又何来的“梦”呢?说说你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
(讨论)这首诗的意象最重要的是长城,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来写长城?
(六)小结
(七)作业
1、背诵《长城谣》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长城谣
席慕容
第一节,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第二节,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的热忱思乡之情
第三节,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
《长城》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二、浏览全文,梳理顺序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2.读后交流,梳理文章脉络,
三、重点感悟,加深体验
(一)感悟长城的.雄伟气魄。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中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2.通过品读 蜿蜒盘旋等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出长城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绵
延万里的壮美景象。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二)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1.默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2.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
(三)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诵读中静心感悟。
2.品读重点词句,展开联想,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辛。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读中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读中
抒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回归整体,抒发情感
1.画面欣赏:《长城风光》。
2.抒发情感,赞美长城。
《长城》教案11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北京八达岭长城那里有人络绎不绝,在这些游玩者中,还有不少外国元首呢?他们游玩了长城之后,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来读读。
出示:
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
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美国前总统里根
2、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生谈感受
那么长城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它吧!
二、走近长城
1、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2)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学生自由读、抽查读、齐读、有感情地读)
(2)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可以引用课本中的词语)同学们只读了一遍课文就能够对内容有这样的感受,这样的理解,真不简单。
(3)指名读课文,随机指出读错的地方。
3、学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感受长城的'形象;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理解长城的内在精神。咱们还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放开声音读,一边读一边仔细地体会,看看这段话里边哪一个句子使你变得非常的激动,使你情不自禁地想赞美它。把最令你感动的那个句子,使你情不自禁地产生赞美之情的那个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然后再仔仔细细地读一读。
4、学习句子: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生自由读 指名读 你读出了什么
(1)数一数长城经过了几个省市?(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11个省、市、自治区)
猜一猜:徒步走完长城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孩子们,请你大胆猜想一下,如果徒步走完长城,大约需要多长时间?(5天 3个月 1年等)据报道:一个年轻人徒步穿越长城用了508天。真长啊!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句话。
(2)这么长的城,是修建在哪里?(八达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崇山峻岭)崇山峻岭是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岭?(看图)一座连着一座,连绵起伏,高高低低。长城就是依山而建,曲曲折折,时而遇到陡峰,会直冲云霄,时而遇到低峰,会直冲云下,能想象出长城的姿态吗?谁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蜿蜒盘旋)。长城就是一条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东方巨龙。
同学们,在现实中真有巨龙吗?(没有)巨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这个世界上它根本就不存在,但是我们的长城呢?它却是实实在在地魏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当你想到这个的时候,你再读这个句子,一定会有更大的体会。来,谁先来?
(指名读、齐读第一段)
评价语预设:他读出了一万里、谁能超过他?
不错,现在已经有一万两千里了?
真了不起,你读出了一万三千多里!咱们一起读。
三、走进长城
过渡: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要数北京八达岭长城了,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1、指名读,思考:我们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近看长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高大坚固气魄雄伟都可。
(1)材料:条石城砖
(2)高大: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我们并不熟悉马,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是5、6米宽;高有8——10米。(与教学楼比较)
2、你了解课文中写到的关于长城的一些特定的词语吗?什么是城台、垛子、射口、瞭望口?
画长城(在书上画出长城示意图,并试着标出各部分名称)
出示示意图,你画对了吗?
下面我们来合作读一读这段课文。师生合作读:
师引读:
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城墙顶上……
在这样的设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在近距离的触摸中我们分明感受到长城不仅仅是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的,它更是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怪不得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说:
(生读)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怪不得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
(生读)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怪不得美国前总统里根说:
(生读)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所以我们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
(生读)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告诉世界:(生读)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
长 城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
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
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
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美国前总统里根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学生们在学习长城这一课,都不由自主地为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而自豪,从而培养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长城》教案12
目标:
1、学习从前向后安排画面,表现简单的重叠,初步尝试表现近大远小。
2、进一步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
准备:黑色水彩笔、8K纸、欣赏图片《长城》、教师勾线范例
过程:一、欣赏重现
1、欣赏长城图片:这是什么地方?有一首古老的歌:“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下面是故乡。”为什么说长城是万里长呢?它造在一个山头上,还是许多山头上?故乡又是哪里呢?
2、教师介绍: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用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每当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哨兵就在一个个烽火台上点起火,拿起武器,隐藏在长城里,打退敌人。现在长城已经不是用来抵抗敌人,而是给全世界人民游览的名胜古迹。人们会来到长城脚下,爬上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3、观察范例:怎样才能爬到最高峰?有哪几条线路呢?
讨论:山顶上的烽火台有大有小吗?(相同大小,近大远小)
4、师生共同示范——登长城
T:山头可以一个一个画,也可以连成一片。画最近的山头、烽火台和一边的城墙。C:画另一边的城墙(注意城墙与山坡的垂直,不让城墙倒塌。)T:添画烽火台和城墙 C:画稍远的山头
二、创作联想
1、今天大家来做登长城比赛,谁画到最后一个烽火台就是好汉。
2、引导幼儿画上许多山头,把长城画得长一些。
3、注意城墙与山坡垂直,不要倒塌。当幼儿画到最高峰时,启发想象往下会看见些什么,并进行添画。
三、引导评价
今天每个小朋友都登上长城了,真了不起,长大后一定会登上真正的长城,看到我们故乡的美丽。
《长城》教案13
观察对象:
皓皓、渊渊、玥玥、小付等
年龄段/班:
大班
观察背景:
幼儿已有一定的搭建经验,在晨间户外大循坏主题活动时幼儿进行搭建游戏
观察目标:
1、能否按照计划进行搭建,分工合作完成目标。
2、在搭建计划中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观察过程:
户外大循坏主题活动开始了,皓皓、渊渊、玥玥、小付他们四个最先来到碳化木区,这次碳化木区刚换新主题:“万里长城”。听完游戏规则之后,这四个小朋友马上行动,推起小推车就开始搬运材料。皓皓最先取出木砖块找了一个中间位置开始平行联接起来,紧接着其他几个小朋友推着小车运出各种圆柱、长木板、正方体材料出来,皓皓看见之后赶紧朝后面喊:“不是这些,是像我这样的砖块,你们要先拿这种过来搭建长城。”一边喊还一边拿自己的砖块向同伴们展示。其他小朋友也非常配合,赶紧推回去全部换成木砖块。“我来帮你!”渊渊说,皓皓对渊渊说:“你去修旁边,等一下我们连起来。”同时玥玥小朋友似乎领会到皓皓的想法,推着材料就开始修后面一层城墙。而小付手里推着小推车说:“我帮你们运木块。”
皓皓和渊渊的城墙联接好了以后,对着墙上的实物照片说:“你们看,现在就差这两边的烽火台啦,我和渊渊修这边的,你们等一下就去修那边。我们修好了再来帮你们。”
玥玥这时刚好腾出手来,因为又加入了几个大班和中小班的小朋友在模仿着她刚才的样子继续修建城墙的另一边。玥玥问:“还是用小方块搭建烽火台吗?”皓皓说:“对呀,我们用方块可以重高一点,然后围起来就是烽火台了。”玥玥说:“那好吧!”大家开始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小付推着小推车很着急的喊:“皓皓,遭啦,里面没有方块了。”其他几个小朋友听了都惊呼:“啊!没有了啊,都还没修好呢!”皓皓听了挠挠头,似乎正在想办法。渊渊赶紧指着墙角的立方体大砖块说:“不行的话,我们用那种大砖块吧!”
我看了看手表,时间已经不多了,很想上前去提醒他们,但看他们都在思考讨论,还是决定做一个旁观者。提醒他们说:“孩子们,还有十分钟大循环就要结束了,你们要加快速度了。”
这时候,他们有点慌了,突然皓皓说:“我们用大圆柱,然后上面盖长木板,就像之前刘老师和我们搭建的天坛(如下图)那种。”“好!”他们异口同声的说道。所有人好像又有了方向,赶紧去拿材料搭建。
最后终于搭建完成,还有一两分钟的时候他们还在长城上面进行了武器和路灯装饰,连地面都铺上了木板。
观察分析与反思
观察分析:
1、整个过程孩子们的行为都是紧紧围绕着活动主题展开的,游戏中孩子们相互配合与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仅体验到了完成挑战后的满足感,还潜移默化的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面对问题时一起协商、交流,也使每个人都获得很强的参与感。
2、游戏中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动作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发展。
3、在游戏活动中,皓皓在这次活动中起核心作用,一直担任领导者的角色,为团队出谋划策的同时也指挥全程的工作,且能够利用已有的游戏经验和认识经验迁移到现有的活动中,带领着大家一起完成搭建目标。
4、玥玥和渊渊他们两个具有很清晰的思维很有主见的孩子,一直在积极的配合这个团队,服从皓皓的指挥。正是因为他们清晰明辨的思维,且在关键时刻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所以建构目标才能够很快完成。
5、小付很专注同时团队感也很强,他的兴趣点在小推车身上,但他能够想到用小推车帮助这个团队运输材料,从始至终也是很难得。而且过程中一切都是按照小朋友们的要求帮助大家用小推车运送材料。没有怨言也没有半途而废。
6、不难看出,孩子们玩的非常开心,也非常投入。从一开始,孩子们就已经融入这个建构团队啦。建构游戏一直都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个区域,因为它多变灵活,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搭建各种各样的东西。难的是能够像这样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完成同一个目标。
反思策略:
1、今后在碳化木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让孩子们有兴趣积极参与保持。而且每一个主题能够尽可能地多维持几次,熟悉之后才有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创新。
2、延长孩子们的满足感,很多孩子们可能搭建完了当时满足感很强,之后也就没有太多的感觉了,把每一次搭建成功之后小朋友与作品的合影打印出来,贴在背景墙上,或者投放在旁边的LED屏上。对孩子们也是一种持续鼓励和满足延长。
《长城》教案14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本单元阅读训练点之——能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在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预设目标:
1、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正确书写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刚毅、巍然、浩大”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到万里长城的雄伟壮丽。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全文谈感受,对长城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长城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一遍读完的同学可以想一想,万里长城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2、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读得动情的学生,并就学生对长城的印象做初步了解。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由学生说说初步的印象,引导朗读。教师随机点评。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是分了几个方面来介绍长城的,第二自然段是抓住了长城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2、请你自己用心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中哪句话或者哪个词语深深地激发了你对长城的赞美之情,用笔划一划,并且想一想为什么?
3、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教师巡视,并且关注学生划的是什么句子和词语,可以随机做一些交流和讨论。
4、小组交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划的句子或者词语和伙伴做一个交流,说说理由。
5、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请学生读读自己划的句子,引导学生重点读悟:
①、“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用巨龙比喻长城:一种中华民族的象征。)
②、“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6、师生合作朗读第二自然段。
7、教师小结:这段话是围绕着“长城气魄雄伟。”这句话写的,按照从远望到近看、由物到人的顺序层层写来。写得多么生动,多么精彩!
四、作业:
写写课后的生字,挑选特别陌生的多写几遍。
从课文中找出至少六个描写长城的词语,并记在心里。
( )长城 ( )长城 ( )长城
( )长城 ( )长城 ( )长城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精读三、四自然段,感受长城的古老和浩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理解部分词语。
1、听写词语:组织学生听写带生字的新词,听好以后自己校对订正。
2、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心里的长城。并请学生做简单的解释把词语的理解与长城的形象结合在一起。
3、用自己头脑里的词语说说你了解的长城。
二、精读三、四自然段,感受长城的古老和浩大。
1、是啊,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座不朽的长城,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又从其他角度为我们介绍了长城,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这2个自然段,还是划一划你认为深深打动你的词语或者句子,并且想一想为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3、4自然段,并划出有关的句子。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所划的句子,并做简单交流。
3、组织同桌之间先做一个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与理解。教师参与同桌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读书心得,寻找典型事例准备全班交流。
4、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指名学生朗读,引导学生重要读悟以下句子:
①、“到了明朝,几百万人又进行了整修和扩建,历时200多年,现在我们看到的,主要是明朝时修筑的长城”。
②、“要采制这么多的砖头和条石,并要运送到陡峭的山峦上砌筑起来,光靠肩膀和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与生命。”
③、“这虽然只是传说,却说明了正是千百万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生命修筑了长城。”
5、再快速地读读3、4自然段,看看你还有特别想知道的知识,还有特别想提的问题。(有一个质疑的环节,可以发现孩子们读懂课文的情况,也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暂时回答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延伸到课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请同桌为你做一些评价。
2、找一些你感兴趣的关于长城的资料,与同学们做交流。
第三课时
预设目标
1、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用朗读表达自己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1、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学习《猫》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方法,请你想一想《万里长城》的2、3、4自然段你如何来概括。(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摘下来加以改动。)
2、这一部分的内容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联系起来,你发现什么问题?(结构上是总分关系。)那这一部分内容与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联系起来,你又发现了什么?(结构上是分总关系。)概括一、三段的段意。
二、朗读,再说感受。
1、配乐朗读。
2、同学们,现在你对长城一定有了新的体会和了解,你的朗读比第一节的时候更动情了,能对大家说说你的动情理由吗?
3、师生朗读。
三、交流资料。
我们对长城的了解不仅仅限于课文,你找到的有关的长城的资料、知识或者传说故事,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四、作业:
根据提示,写一段话。
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它……
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曹婕
部分参考“名师名校长论坛”中王崧舟老师的《万里长城》。
《长城》教案15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讲授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挂图。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课文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四、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板书设计:
2长城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长城》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长城教案07-24
长城长教案07-10
《长城》优秀教案06-18
长城和运河教案07-04
《长城和运河》教案07-08
长城课文教案05-27
《长城赞》语文教案04-07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造长城》10-09
万里长城教学教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