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8-02 17:08:4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班教案模板锦集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小班教案模板锦集7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感知和正确分辨物体的里面和外面。

  2、能用“××在什么的里面(外面)”句型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喜欢操作活动并能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小房子木偶人花生

  学具:猫和老鼠的图片、里外盒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感知和分辨物体的里面和外面。

  1、通过观察,学习分辨里外。出示积木拼接的'小房子。老师:你知道房子里住着谁吗?

  2、进一步感知里外。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在哪里做早操?现在现在我们在?

  二、操作活动,能按要求把物体放在正确的位置,并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1、情景故事:猫和老鼠。

  师:今天木偶人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还可以操作好玩的学具,学具在哪里?(学具在袋子里)想不想来玩一玩,请仔细听老师的要求。(有礼貌双手接学具,轻轻说谢谢。打开学具后把袋子伸展放到身后)

  2、教师讲故事,幼儿操作故事情景,在老鼠和猫变换位置时面向集体提问。引导幼儿用“××在什么的里面(外面)”的话描述自己的操作。

  故事:一只老鼠在盒子里吃奶酪,小猫在盒子外面拍皮球,小猫听到盒子里有“喀嚓喀嚓”吃东西的声音,是谁在里面?小猫跳进盒子里,小老鼠看到猫来来,赶快跑到盒子外面。

  3、给听课的老师讲讲《猫和老鼠》的故事。

  三、拓展游戏:木偶请客。分辨三个物体的里外关系。

  1、老师说花生的谜语,猜一猜木偶人带来的是什么东西。

  2、游戏:在哪里?

  (1)老师手握花生,请幼儿猜测花生在哪只手里。

  (2)幼儿互相做游戏。

  3、品尝花生活动

  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吃花生的什么?花生仁在哪里

  4、花生皮去哪?(花生皮放到到垃圾桶里。)

  四、总结: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和里外有关,小朋友以后认真观察,我们与小木偶告别。

  活动延伸:

  去看看教室外面有什么。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幼儿自主探索,利用各种方法给水桶“喂”沙。

  2、体验玩沙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水桶3个、人手一把铲子。

  2、轻快的音乐伴奏磁带。

  游戏玩法:

  将幼儿分3组,在3个场地,放欢快的音乐背景,请幼儿用铲子挖出沙子投放入小水桶里。音乐停止后提醒幼儿放下工具,然后根据不同的装沙情况,分发不同的小品,以示奖励。

  建议与规则:

  1、要求音乐停止后应立即放下工具。

  2、教师可提示幼儿尝试用各种工具来进行游戏。

  3、此游戏也可以每人一铲一桶的形式进行。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瓜果生长的过程。

  2、尝试表现瓜果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

  3、体验共同完成任务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把幼儿分成四组。

  2、绘画材料:白纸、油画棒、剪刀、一次性杯子、气球、报纸、胶水、蛋糕纸。

  【活动过程】

  一、了解瓜果的生长过程。

  1、复习歌曲《种瓜》。

  2、说说西瓜是怎么生长的(根据幼儿讲述把西瓜生长的步骤图进行展示)。

  二、自由选择分组操作。

  1、第一组活动:绘画——种子,并粘贴在蛋糕纸中。

  2、我们吃的'西瓜籽、葵花籽是什么形状的?请你们用绘画的形式把种子画下来,那画好的小朋友把种子拿来放在小小的盘中让它发芽。(粘贴种子在蛋糕上)

  3、第二组活动:绘画——种子发芽。

  请你们观察种子发芽的样子,并绘画,把发芽的种子剪下来贴在大大的花盘上。

  4、第三组活动:制作花。

  把你们手中的一次性杯子从开口到杯底剪成一条条,不能剪断。把剪的纸条压平就成了一朵花,用油画棒涂上花芯。

  5、第四组活动:气球西瓜。

  把你们吹好的气球拿来老师帮你封住口,把报纸撕成小块贴在气球上(不露出气球为准,越厚越好,不容易坏),报纸干后,在上面画上西瓜的花纹。

  三、作品欣赏。

  把幼儿完成的作品展示在主题墙上,请他们互相分享活动的乐趣和美丽的主题墙带来的成就感。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在新的环境中对属于自己的新物品及生活区域生一种亲切感。

  2、引导幼儿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标志,并粘贴在杯子、床铺、个人柜子或其他需要的地方。在生活中对号使用物品。

  活动准备

  1、用色彩鲜艳不同地址的才来制作各种动、植物的卡通造型,便于幼儿黏贴、佩戴的卡通标志若干。

  2、幼儿用书第一册4—5页。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已准备的各种标志的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引导幼儿选出自己喜欢的标志,并让幼儿讲一讲自己标志的特点。

  指导、协助幼儿将自己的标志贴到自己选择的杯子、床铺、个人柜子、床铺等物品上。

  3、游戏《小标志找家》,巩固幼儿对自己的标志及物品的位置的记忆。

  游戏开始;教师分发幼儿所选标志的头饰给幼儿,放入欢快、活泼的音乐,提高幼儿的兴趣。

  4、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问:“小猫的主人是谁啊?”幼儿回答:“我是小猫的'主人。”

  “小猫的家在哪?”幼儿跑出一一指出自己的标志及物品,指对了其他幼儿给予鼓掌。指错了,大家一起帮助纠正,教师用语言给予鼓励。

  5、在生活中帮助幼儿按标志使用物品。 我的创新:

  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小朋友对课程产生兴趣,本身小班的小朋友刚刚来的新的环境,需要适应的东西很多。为了能使幼儿在短时间内用快乐的方式适应新环境最基本的常规,我准备了这节游戏课程。本节课中幼儿在跑跑找找中感受到了快乐,也强化幼儿对自己标志认识的记忆。在游戏中幼儿也逐渐熟悉了新的环境,幼儿之间也逐渐建立了伙伴关系,使幼儿们在班中建立了归属感。

  课后反思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特征。

  2、能将不同形状的图形分类。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物品,小班幼儿用书12月分册第11页。

  活动过程:

  1、幼儿自取任意形状的一个物品。

  教师问:"正方形、正方形在哪里?"拿正方形物品的幼儿可以回答:"正方形、正方形在这里。"

  教师问:"三角形、三角形在哪里?"拿三角形物品的幼儿可以回答:"三角形、三角形在这里。"

  教师问:"圆形、圆形在哪里?"拿圆形物品的幼儿可以回答:"圆形、圆形在这里。"

  2、幼儿按教师的游戏口令做动作。如教师说"圆形、圆形跳三下",拿圆形物品的幼儿可以重复教师的话,然后做相应的'动作。"出自:大;考.吧"教师说"三角形、三角形眨眨眼",拿三角形物品的幼儿可以重复教师的话,然后做相应的动作。

  3、图形宝宝迷路了,请小朋友把它们送回家。教师:"三角形的图形宝宝回三角形屋顶的家、正方形的图形宝宝回什么屋顶的家呢?"(见幼儿用书)

  建议:

  也可以请幼儿带领大家玩这个游戏,从而帮助他们为几何图形正确命名。

  教学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小班的幼儿比较喜欢游戏,从而在活动中加入了游戏的小环节,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且不会觉得学习是枯燥的,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后,并没有把案直接告诉孩子,而是启发幼儿自己去寻答案。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情境中鼓励幼儿大胆的去尝试,让幼儿充分的感受科学的乐趣和作用。

小班教案 篇6

  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幼儿逐步将自己融入集体中,能和几个同伴一起玩;体验与同伴一起玩的乐趣,产生喜欢同伴、喜欢集体活动的愿望;学习一些简单的交往技能,如:使用请、你好,谢谢,“咱们一起玩好吗?”等交往用语;将简单的英语口语渗透于日常的活动中,使幼儿拥有一个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潜移默化得到第二语言的发展;学习一些基本的集体活动规则。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经历从家庭到幼儿园环境的变化,他们人际交往的范围也从原有的家庭成员的小天地,扩展到众多的教师和同伴之间,心理常常缺乏安全感。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习惯,多数孩子不愿意或不会和同伴一起玩。因此,我们设计这个主题,以此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尽快融入到集体中,体验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使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发展。并将英语教学口语化,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创造语言环境。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

  3、知道幼儿根据歌曲的节拍、内容做动作。

  [活动准备]

  歌曲《找朋友》磁带,幼儿半圆形排列。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tony,引导幼儿通过图片向大家介绍家庭成员。mommy,daddy,grandma,grandpa.

  2、复习英语歌曲《hello mommy》 并伴有表演动作,体会与人相伴的快乐。

  3、情景表演,家庭成员离开去做自己的事情了:爸爸上班,妈妈上班,爷爷去找老朋友,奶奶去逛街买东西。留下孤单的tony,很无聊,变得不快乐。

  4、让孩子们替tony出主意想办法 ,怎样才会快乐起来?引出课题《找朋友》。

  二、活动部分

  1、看图谱学习节奏型。

  (1)Tony在幼儿园中找到了很多的朋友,出示图谱。请幼儿观察图谱的不同——绿衣服小朋友(四分音符)红衣服小朋友(二分音符)。

  (2)节奏型的练习:

  a)熟悉图谱:tony每找到一个朋友会跟朋友拍一下手,提出要求:请小朋友“Put your hands on your legs!”(把手放在腿上),用eyes(眼睛)仔细看,用ears(耳朵)仔细听。

  b)感知音符的时值:请小朋友找出老师在拍击的过程中,绿衣服朋友(四分音符)和红衣服朋友(二分音符)拍手时有什么不同。(tony会在红衣服朋友面前停一会儿)“红衣服朋友会从他托着的盘子中,取出一件礼物赠给tony,如果tony走得太快就得不到礼物。”

  c)幼儿拍击身体部位,表演节奏型。拍手表演节奏型——熟练之后,请幼儿想出还可以拍击身体哪些部位,创编表演节奏型——拍腿、拍头、拍脸等。

  2、表演歌曲《找朋友》。

  a)tony找到了朋友,唱起了好听的歌——(教师)和着节奏型边拍击边唱《找朋友》,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b)幼儿边拍击节奏型边跟唱歌曲。

  c)创编动作,教师表演,让幼儿熟悉表演的过程:前两小节拍手走步找朋友,三四小节要站在一个好朋友面前,五-九小节按歌词做动作,“再见”时两人互换位置。要求幼儿按照节拍拍手,走步,敬礼,转圈等。

  d)引导幼儿表演集体舞《找朋友》。全体幼儿自选位置,每一位小朋友都是邀请者,幼儿随音乐节奏自由地找朋友,完成全部动作。——集体舞反复进行,体验大家共同游戏的快乐。

  3、活动延伸:室外与其他班级的幼儿共同游戏、跳舞;为自己的朋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附歌曲:

  找 朋 友

  1=D 4/4

  1 1 1 2 ︱ 3 5 5 - ︱ 5 6 5 3 ︱ 2 3 2 - ︱ 3 1 1 - ︱5 3 2 - ︱

  找 找 找 找 朋 友, 找 到 一 个 好 朋 友, 敬 个 礼 握 握 手,

  1 2 3 5 ︱ 2 3 1 - ︱ × × ‖

  你 是 我 的 好 朋 友, 再 见。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陀螺都是可以转动的,并且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体验玩陀螺的乐趣,并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自制的陀螺若干(包括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星形)。

  2、教师记录表、即时贴形状标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玩各种形状的陀螺,感知陀螺的转动。

  1、师: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陀螺,都有些什么形状呀?(引导幼儿看桌上的材料)

  2、师:每张桌上都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星形四种不同形状的陀螺。请你们每人去拿一个陀螺玩一玩、转一转吧。

  3、师:你玩的是什么形状的陀螺?它可以转起来吗?你是怎么让它转起来的?

  4、小结:小朋友真厉害,我们发现不管什么形状的陀螺都是可以转起来的。

  (评析:各种形状陀螺的出现,一下子就能让幼儿感知到陀螺形状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玩陀螺的欲望。通过玩和介绍的过程,幼儿就能收集到更多关于陀螺转动的信息量,即不管什么形状的陀螺都能旋转起来。这一环节让幼儿玩陀螺的技能得以锻炼和提升,为下面的探究做好铺垫。)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形状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师:那猜猜看这些不同形状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看上去会是什么形状的?(师根据幼儿的猜测在记录单上贴图形,如下图)

  2、师:到底这些不同形状的陀螺快速转动时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试就知道了。

  3、幼儿探索发现自己玩的陀螺转起来看上去是什么形状的,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可与身边的小朋友交换玩其它形状的陀螺。

  4、引导幼儿学说完整的表达,例如:圆形的陀螺转起来是圆形的。

  师: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吧!你玩的是什么形状的`陀螺?它在快速转起来的时候是什么形状的?

  5、教师在幼儿交流集体验证后小结并记录。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星形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看上去都是圆形的。

  (评析:这一环我让幼儿先猜测后动手实践,凸显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我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主权限,考虑了不同幼儿的能力,让他们选择1—4样陀螺去尝试。在介绍环节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让幼儿充分发展语言表述能力,从而总结出各种形状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这一科学现象,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三、延伸,激发幼儿探索其它形状陀螺的兴趣。

  师:那是不是所有形状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都会是圆形的呢?请你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也去做做陀螺、玩玩陀螺吧!

  (评析:在课堂上我们只解决了四种形状的陀螺在转动时是圆形的,其它的形状是怎么一种现象还是一个未知数,为了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陀螺的兴趣,所以将后续的探索延伸到家庭中。)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整个环节、思路很清晰,老师课前的准备工作也很到位,选材从幼儿感兴趣的陀螺着手,所以幼儿参与和互动情况较好。活动中老师以一个个的问题带着幼儿去探究和观察,让幼儿在猜猜、试试、说说中探索和发现各种形状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使幼儿获得更多有关转动的感性经验。然而教师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在幼儿介绍自己发现的时候,有错误的就要当场解决,加深幼儿的印象,不要拖到最后一起解决。

  小百科: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精选]07-22

[经典]小班教案09-02

【经典】小班教案10-30

小班教案【经典】10-19

小班教案04-21

小班教案04-22

小班教案04-23

小班教案04-26

小班教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