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4-05-14 16:12:1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班音乐教案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小班音乐教案汇编八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轮唱的活动,并学习用生动的表情进行演唱。

  2、初步学习分角色进行演唱的方法以及学习用轻声高位进行演唱的方法。

  3、感受与同伴轮唱的愉悦情绪。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过程】

  1、律动:猪小弟

  2、练声曲:小乌鸦

  指导:

  A、帮助幼儿感受并使用轻声高位的方法进行演唱。

  B、引导幼儿用连贯和跳跃的不同的方法进行演唱。

  3、歌曲:春天

  指导:

  A、引导幼儿用连贯的`方法演唱第一段、用比较跳跃的方法演唱第二段。

  B、提示幼儿用轻声高位的方法进行演唱。

  4、表演轮唱:春天

  指导:

  A、提示幼儿用生动、愉快的表情进行演唱。

  B、帮助幼儿选择适当的头饰进行扮演活动。

  C、提示幼儿要仔细聆听同伴的演唱,轮到自己演唱时就要大胆进行演唱。

  5、律动:蝴蝶飞

  【环境材料】

  柳树、花、蝴蝶、蜜蜂、小白兔头饰若干。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课题:上学歌

  总课时数:第1节

  教学内容:

  1、歌曲“上学歌”学唱;

  2、综合训练

  3、欣赏:快乐的一天

  教学目标:

  1、熟悉学生情况,建立课堂常规。

  2、通过学唱《上学歌》和欣赏《快乐的一天》,培养学生听音乐与唱歌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指导学生听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表现《上学歌》活泼愉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绪,能通过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情绪,能自编动作表现出音乐的情绪。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培训(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世界学习音乐)

  1、老师先讲今后上音乐课的要求。手平放在腿上,两脚平放在地上,不要乱动,背要挺直,有利于正确的发声。书放在乐椅的扶手上,今后带一只笔一块橡皮,不要在带其他东西。要爱护音乐书这个朋友。再请学生自己说一说今后应怎样表现。(调动积极性,自己感受到应遵守的纪律和要求)

  2、发声动作应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全体起立,跟老师找到双手放的位置,放的方式,再跟老师体会吸气和呼气的变化,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腹部变化的规律。跟教师练唱小乐段,感受正确发声方法的运用。(第12页发声练习曲,谱例略)

  3、进教室的要求: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节奏自编动作边做边走到自己的位置。

  听音乐练习 将学生带到教室外练习,看谁做的'好。

  二、新授

  1、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学,高兴吗?那谁能说一说你的这一天是怎样过的,你都经历了那些事。” “好,接着,我们来听一首“快乐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2、听音乐的第一段“早早起” 请生说一说这一段听过后有何感受 看图,这一段表现了小朋友早晨起来的情景,请生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边听边用动作表现。 “早晨起床后应该做什么?”“上学去”“这时你的心情怎样?路上看到什么景色?”

  3、直接听第二段,请生边听边做动作表现。 “那么在上学途中,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4、学唱《上学歌》

  ①教师范唱歌曲,请学生跟琴用“lu”模唱歌曲。

  ②读歌词,注意咬字要清楚。

  ③跟琴唱歌词,注意情绪,要活泼欢快。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我班正在开展“多彩的春天”主题,“雨天”为“多彩的春天”的子主题。为了帮助幼儿更多的了解春天多变的天气,于是我设计了《大雨和小雨》这节音乐活动。这首歌曲描述了下雨的情境,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能用强烈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小雨》。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活动准备】课件《大雨小雨》,音乐。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能唱出大雨、小雨的强弱力度。

  【活动难点】用动作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意图:产生兴趣。

  主要提问:

  1、(播放两种下雨的声音)你听到了集中下雨声?下雨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2、哗啦啦的声音下的是什么雨?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淅沥沥的声音下的事什么雨?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了两种下雨的声音,哗啦啦的大雨声和淅沥沥的小雨声,真好听。

  过度:现在我们一起去听一首下雨的歌《大雨和小雨》。

  二、学唱歌曲

  ●意图:理解歌词,感受大雨、小雨的强弱力度。

  主要提问:

  1、欣赏歌曲,说说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2、谁也喜欢下雨天,为什么?

  3、用儿歌和唱歌两种方式夸夸大雨和小雨。

  4、引导孩子尝试唱出歌曲中的强弱。

  小结:原来唱的时候声音稍微响一点可以表示下大雨,声音稍微轻一点又可以表示下小雨,真有趣。

  过度:刚才你们唱的真好听,现在大雨和小雨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三、表达表现

  ●意图:角色扮演大雨和小雨。

  主要提问: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分别扮演大雨和小雨,并做出大雨和小雨的动作。

  【活动反思】

  选材适宜

  《大雨和小雨》符合“雨天”的主题。这首歌曲的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优美,深受幼儿喜欢。

  不足与调整

  1、情境性不够。

  小班幼儿喜欢情境性的故事,整个环节没有情境导入和贯穿始终,所以活动中,有的幼儿表现的'没有兴趣。

  2、教具表现形式较单一。

  活动开始时老师仅让幼儿听音乐感受大雨和小雨两种不同的声音,但是由于两种声音的区别不明显,如果利用图片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边看边听不仅激发了幼儿探索的,而且更能让幼儿感受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特点。

  3、目标没有达成。

  活动的重点目标没有达到,幼儿一直在表演动作,如果在活动中通过大声拍手或跺脚,轻声说话,让幼儿匹配下雨的声音的大小,幼儿可能就能较容易的领悟强弱关系了。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目标:

  1、在照照、看看、玩玩中认识自己和同伴,并愿意在集体中交流。

  2、有编歌曲的兴趣。

  准备:

  活动室或盥洗室里的大镜子(也可人手一面小镜子)

  摄像机、电视机

  过程:

  1、照镜子,认识自己:

  幼儿照镜子,观看自己的小脸

  —“你觉得自己脸上哪些地方长得最有趣?”

  引发幼儿在镜子中做各种可爱、滑稽的表情。

  —“有的小朋友的眼睛大大的,有的小朋友的鼻子高高的??你能让他们变一变,做一些有趣的怪脸吗?”

  (说明:幼儿做各种怪脸时,教师在一旁及时地拍摄下来。)

  2、看录像,认识同伴:

  老师逐一在电视上播放出幼儿的脸,并将画面定格,引发讨论。

  —“这是谁?他叫什么名字?他的脸上怎么样?(请录像中的幼儿本人也说说自己的小脸。)”老师根据幼儿自己的介绍及集体讨论情况,即兴编唱歌曲。

  如:“这是的小嘴巴,小小的;这是的眼睛,圆圆的;这是的头发,长长的;这就是呀!叫XXX。”

  根据录象中不同幼儿的脸部特征,师生共同讨论和编唱歌曲,熟悉同伴的名字。

  3、编唱歌曲:

  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根据镜子中自己的小脸,编唱“自己”的.歌。

  —“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可爱的小脸,每张小脸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请你们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编进歌里唱一唱吧!”

  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幼儿将自编的“自己”的歌唱给好朋友听。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边玩边感受,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知道名称,了解内容,初步掌握节拍喜欢跳舞。

  2、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活动准备:

  歌曲图片、舞板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1、拍手点头的音乐伴奏下,老师边念歌词《拍手点头》幼儿边敲舞板进活动室。

  2、小宝宝,快快快,找椅子,坐下来。

  舞板宝宝快回家,小门关紧,顶呱呱。

  二、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节拍:

  1、看谁做得对:

  老师说:请你拍手,幼儿说:我就拍手(拍肩、拍肚、拍腿等)

  2、看样学样:

  老师按歌词顺序做动作,幼儿模仿。

  3、感受音乐:

  ①老师边唱边表演后问老师先做什么动作?出示相应图片,又做了什么?(拍拍手、点点头)拍手点头以后老师又做了什么动作?(边做动作边暗示:小脚走走)小脚走走转几圈呀?(转一圈)介绍转一圈(我先看着小朋友,我走呀走又看到你了老师边说边示范)出示相应图片。转弯一圈后,老师心里怎样呀?(高兴)高兴脸上就干什么?(笑了)怎么笑的?幼儿学笑。

  ②教师边指图片,边做动作。

  教师指着图片唱一句,做动作重复一句,边指边唱跳二遍。

  ③教师手持指偶,边表演边唱。

  第二遍可以让幼儿跟着指偶随意表演

  4、音乐游戏:猫捉老鼠

  请幼儿根据琴声捉相应几只老鼠。

  附:拍手点头

  5 1 1 | 3 5 1 | 3 5 1 3 | 2 2 2 |

  拍拍 手 点点头 拍拍 手 点点 头

  6 1 2 3 | 5 5 3 | 2 3 5 6 | 1 1 1 ||

  小脚 走走 转一 圈 拍手 开心 哈哈哈哈……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遵守游戏规则,教幼儿学会看简单的标记,能按箭头方向前进。

  2、发展幼儿双脚跳、跨步跳的动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在活动场地布置好"小水洼"。音乐磁带《我爱运动》。

  2、用蓝即时贴剪好"水洼"的轮廓,用黄即时贴剪好小脚印。

  3、用红即时贴剪成箭头的形状,粘贴出前进的方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听《我爱运动》的音乐,让幼儿做韵律操。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利用故事导入活动:炎热的夏天到了,天空传来轰隆隆的打雷声,不一会就下起了大雨,大雨过后,地上出现了很多小水洼。小水洼邀请我们一起做游戏呢?

  2、教幼儿知道是小水洼后,教师提问:"在下雨天,你们看到小水洼都会怎么做?

  3、幼儿学习儿歌,《门前一片雨水洼》:雨停了,天晴了,门前多了片雨水洼,双脚跳,单脚跨,过了水洼就到你的家。

  4、教师问题:下过雨,地上个小水洼,怎样才能既不弄湿鞋子,又能马上到达朋友的`家呢?

  5、幼儿观看"小水洼","两个脚印"和"脚印"的不同含义(双脚跳,单脚跨)箭头表示的方向。

  6、游戏开始:

  教师先示范一次,边念儿歌边游戏,请幼儿仔细看,怎样才能不踩到水坑,又不会湿到鞋子?

  7、教师幼儿练习(边念儿歌边跳水洼)幼儿排好队,越过小水洼,

  8、活动反复数次,幼儿可边念儿歌边行进。

  9、播放音乐放松活动。

  三、结束:

  小朋友们都安全的跨过了雨水洼,干干净净的到达朋友的家,可以把学到的两个本领教给好朋友和朋友一块游戏。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课题:《摇篮曲》

  教具:钢琴、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歌曲的表演情绪

  2、了解摇篮曲

  3、了解欧洲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1、体会摇篮曲温柔的曲风

  2、掌握F大调

  课型:综合活动课

  教学方法:启发提示式、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问好

  2、发声

  二、导课

  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最幸福的不过是在妈妈的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的入睡了,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妈妈嘴里哼唱的摇篮曲而已,同学们,你们听过的、了解的、熟悉的摇篮曲有几首?--------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看看勃拉姆斯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三、进入新课

  介绍作者: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一1897)德国作曲家。13岁就为生活而奔波。20岁到各地演出,结识了李斯特、舒曼等艺术家。舒曼称他为“有重要意义的.后起之秀”。1862年,他迁居维也纳,担任合唱指导、乐队指挥。勃拉姆斯一生写有大量作品。其中,有四部交响曲,多部协奏曲及管弦乐曲等。

  1、学习F大调

  2、节奏为解决这个难点:教师在琴上弹奏,学生模仿节奏型,可自创。

  3、视唱

  4、范唱(多媒体)

  5、唱谱

  6、读词有感情的朗读

  7、再次收听范唱(带问题)

  -----------用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来演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8、完整唱完全曲用富有弹性的、温柔的声音演唱--------解决重点问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通过本课,我们了解了摇篮曲的演唱情绪与方法,体会到了勃拉姆斯这首摇篮曲的风格,我们被勃拉姆斯所做的这首细腻的歌曲所打动,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回去后,大家可以查找还有多少首摇篮曲,不妨找出来做做比较,看看他们的曲风有什么不同。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并能用动作和表情表现不同味道的豆豆。

  2、愿意与同伴一起唱歌、游戏,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甜豆豆、酸豆豆、辣豆豆图片若干,钢琴伴奏,糖豆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宝贝们,你们有没有吃过小豆豆呀?今天我就带了一些小豆豆,啊哟,它们太调皮了、藏了起来,猜猜看,它会藏在哪里呢?

  二、理解内容,学唱歌曲。

  (一)学唱甜豆豆,表现甜甜的表情。

  师:那我们来玩一个“点豆豆”的游戏,看看能不能把这个小豆豆点出来。

  师:点出小豆豆了吗?这是一颗什么味道的豆豆呀?

  幼:草莓味、西瓜味

  师:为什么?你们从颜色上看觉得可能是草莓的、西瓜的。再看看这颗小豆豆的表情?

  师:是笑眯眯的,味道可好啦,是……什么味道呀?

  师:这是一颗甜豆豆。

  师:这是什么豆呀?(教师依次询问“这是什么豆呀?”三次)

  (二)学唱辣豆豆,表现辣辣的表情。

  师:哎哟,这是一颗什么味道的豆豆呀?(辣豆豆)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辣豆豆的呀?

  师:我辣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你们敢不敢尝一尝无敌辣豆豆呀?那就再、来试试看吧!小手指准备!

  (三)学唱酸豆豆,表现酸酸的`表情。

  师:这是什么豆呀?(酸豆豆)

  师:吃到酸豆豆是什么表情?我们来试试。

  三、完整表演,体验乐趣。

  师:哦哟哟,xx表演得真棒,快到前面来,一起来看看。酸豆豆、辣豆豆、甜豆豆?

  师:在哪里呀?赶快找出小豆豆吧,贴在你的小手上。

  四、分类操作,品尝豆豆。

  师:你们做的真棒!想不想表演给客人老师们看看?轻轻起立面对客人老师吧,唱出好听的声音,要让客人老师一下子就知道你是什么味道的豆豆哦!

  师:客人老师们,我们的宝宝们表演的怎么样?那为我们鼓鼓掌吧!

  师:宝宝们,小豆豆要回家了哦,你们看,这是谁的家?这个呢?还有?那请桃子西瓜先把豆豆送回家吧。

  附儿歌:点豆豆

  “点点点豆豆,

  点到一个甜豆豆,(做吃豆豆状,作吃甜豆豆的表情)

  点点点豆豆,

  点到一个酸豆豆,(做吃豆豆状,作吃酸豆豆的表情)

  点点点豆豆,

  点到一个辣豆豆,(做吃豆豆状,作吃辣豆豆的表情)

  ……”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11-13

小班音乐教案03-16

小班音乐教案范文07-20

有关小班音乐教案05-15

小班音乐教案《青蛙》11-01

小班音乐备课教案11-26

小班音乐惊愕教案02-27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02-16

小班音乐教案伞02-16

小班音乐教案[热门]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