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班教案集锦九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夜晚的美,观察讨论画面,了解天黑时的一些事物和生活情景。
2、欣赏散文,并学说“晚上,是……的时候”的句式。
活动准备:绘本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第一张幻灯,说说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张幻灯,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感受夜晚的美。
问:这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事情会在晚上发生呢?
二、观看ppt,说说晚上是干什么的时候。
1、晚上是太阳下山的时候,出示ppt3
2、晚上是青蛙唱歌的时候,出示ppt4
3、晚上是开灯的时候,出示ppt5
4、晚上是月亮星星出来的时候出示ppt6
5、晚上是一起吃晚饭的时候出示ppt7
三、用更美好的话说晚上是干什么的时候
1、晚上是青蛙快乐的一起合唱的时候
2、晚上是开灯才能看清东西的时候
3、说晚上这些美好的事情,如果说的长一些,字说多一些,会把晚上形容的更加美好。
4、试着把“晚上是一起吃晚饭的时候”说的更加美好。
5、比比谁能把“晚上是月亮星星出来的时候”说的更美一点,更长一点。
6.说说晚上你还会做什么事,老师还会做什么事。
7.做一个晚上会做的.事情的一个动作。
四、再边看边欣赏《晚上》
1、晚上是太阳下山休息的时候,晚上是月亮星星捉迷藏的时候,晚上是青蛙一起唱歌的时候,晚上是霓虹灯赛跑的时候,晚上是开灯才能看清东西的时候,晚上是妈妈说快来洗澡的时候,晚上是爸爸下班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晚上是把电视声音关的小一点的时候,晚上是睡觉前不要忘了去厕所的时候,晚上是睡觉前跟爸爸妈妈说“晚安”的时候。
2、晚上有很多美好的事,是我们可以用很美好的语言表达出来,那白天有没有美好的事情,可以用美好的语言表达出来呢?
五、结束离场
中班教案 篇2
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懂得怎样帮助我们身边的人。
2、激发幼儿关爱别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捐助箱、图书、玩具。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回忆交流
1、观看“献爱心捐助活动”的录象。
2、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给谁捐款?为什么要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
3、师小结:生活中有困难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 让我们来看看照片上还有哪些人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二、观察图片 分享讨论
1、出示图片一 (有人摔倒了)
图片二 (有人生病了)
图片三 (老爷爷背着包在吃力地走路)
图片四 (三轮车阿姨在吃力地骑车
2、提问:
(1) 你遇到了这些事会怎么做?你想帮助谁,有什么好办法?
(2)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需要我们去关心和帮助?
3、幼儿讨论:如果我遇到了这些事会怎么做?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
4、师小结:
大家都很愿意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还想了很多的办法。平时我们经常看到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也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这些人,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怎样关心、帮助别人的。
三、观看幻灯片拓展经验
1、讲讲图片上他们是怎样帮助别人的。
2、小结: 原来我们周围有很多人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帮助了别人我们也会变得很快乐的。
3、引导幼儿献爱心捐助灾区小朋友。
四、活动延伸 情感激发
1、出示灾区小朋友的来信,激发孩子的兴趣。
2、老师读信,激发孩子想帮助灾区小朋友的愿望。听了来信你们说怎么办?
3、幼儿依次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上来捐助,在“爱的奉献”乐曲声中结束活动。
活动目标
1.从不同角度对虫子进行分类,了解虫子与人们及植物的关系,知道要保护益虫,消灭害虫。
2.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能与同伴进行自然交流。
活动准备
1.带幼儿捕捉虫子并制成标本。
2.有关虫子的多媒体课件、动物音乐会伴奏带、自制的各种虫子头饰(每人一个),益虫和害虫字卡、磁性操作图片。
3.草丛、树林、花园、陆地(含有泥土、水)的背景图各一幅。
活动过程
1.出示虫子标本,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是谁捉来的?同伴之间互相介绍,哪些虫子是自己捉(找)到的?在哪儿捉(找)到的?看看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2.幼儿观看大屏幕上的虫子,同伴间互相交流并分类。
(1)播放课件:以不同的动画方式一一出示常见的虫子。
(2)同伴间互相交流:说说自己认识的虫子,它们长的样子,生活的地方,喜欢吃的食物,是益虫还是害虫,等等。提问举手的幼儿。
(3)尝试分类:将幼儿分成三组,教师事先有目的'地为每组分好虫子图片,请各组幼儿共同想办法将虫子分到两个房间(可用鞋盒盖等代替),相互交流分类依据,并阐述各类虫子的共同特征。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互相合作,适时回答幼儿的问题并鼓励表扬爱动脑的幼儿。提问后总结分类方法,比如:有的小组按益虫和害虫分的;有的小组按是不是长翅膀分的,然后教师收回图片。
3.帮助幼儿形成昆虫的概念。
演示昆虫的课件,让幼儿细致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
4.帮助幼儿形成益虫的概念。
(1)利用课件出示螳螂的谜语,幼儿猜出后再以动画方式出示螳螂。
师:对人类有好处,吃害虫保护庄稼、树木、花草的虫子,我们称它们为益虫。(课件画面上出现文字“益虫”)提问:小朋友还知道哪些是益虫?为什么?
(2)课件演示:许多益虫。
提问:这些都是益虫吗?为什么?
5.帮助幼儿形成害虫的概念。
(1)课件出示苍蝇的谜语,幼儿猜出后以动画方式出示苍蝇。
师:对人类有害处,损害庄稼、树木、花草的虫子,我们称它们为害虫。(课件画面上出现文字“害虫”)提问:小朋友还知道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2)课件演示:许多害虫。
提问:这些都是害虫吗?为什么?
6.巩固练习,加深对益虫和害虫的认识。
教师将“益虫”和“害虫”字卡贴在磁性板上,请幼儿上来摸一张虫子图片,按益虫和害虫分类放到相应的字卡下面,然后请几名幼儿检查分类结果是否需要更改,并说出原因。
7.角色游戏“虫子联欢会”。
引导幼儿根据虫子的生活习性及特征,在音乐的伴奏下,创编各种动作。
玩法:幼儿自选头饰扮演虫子,音乐起,各种虫子在舌乐的伴奏下做动作;音乐停,扮害虫的幼儿立即蹲下不动,扮益虫的幼儿就喊“苍蝇(蚊子、蟑螂),消灭它”。幼儿互换头饰,游戏继续进行。此游戏可做1―2遍,教师也可参与,游戏结束,放回头饰。
8.虫子找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虫子有不同的家。
(1)幼儿自选昆虫图片,相互介绍:它住在哪儿?
(2)教师介绍一些新经验(可生成新的活动:会游的虫子)。
(3)给虫子找家,请幼儿按不同的住所,将卡片上的虫子一一送回家(泥土、草丛、树林、花园、水中……)。
9.总结评议:小朋友真聪明,认.识了这么多虫子,还能分出益虫和害虫,并给虫子找到了家。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多搜集一些有关虫子的标本和图片;绘画自己喜爱的虫子并制作虫子画册。
活动自评整个活动从观看虫子标本到利用课件观看各种各样的虫子,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们看到了许多无法捉到的虫子。再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动手、动脑、观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突出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活动导人到师生互动的开放性提问,再到幼儿讨论交流、个别回答,幼儿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乐于观察、思考和探索,初步养成了爱护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中班教案 篇4
教材及幼儿经验分析:在小班的数学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较熟练地掌握了一一、一二一二交替排序活动。此节数学活动中,重点学习用玩具卡来复制AABAABAAB模式并尝试来扩展新模式ABABAB、ABBABBABB。
活动目标:
1.能识别相对复杂的排列模式AABAABAAB。
2.尝试用玩具卡来复制、扩展该模式。
活动重难点:
掌握AABAABAAB排列模式。
活动准备:
模式小蛇(玩具卡)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教师已经串好的两条模式小蛇,识别模式AABAABAAB。
教师出示已经串好的小蛇,模式是AABAABAAB。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小蛇身体上的规律是什么,如:
1.这条小蛇的身体颜色有规律吗?是什么规律?
2.这条小蛇的身体是按照黄黄绿、黄黄绿、黄黄绿的规律串起来的。
再出示另一条小蛇,模式仍然是AABAABAAB,颜色分布为绿绿黄、绿绿黄、绿绿黄,同样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如:
1.这条小蛇的身体颜色有规律吗?是什么规律?
2.这条小蛇的身体颜色是按照绿绿黄、绿绿黄、绿绿黄的规律串起来的。
3.两条小蛇和身体上都有黄色和绿色,但排列方法却不一样。
(二)幼儿使用玩具卡做出几条模式小蛇,复制并扩展模式AABAABAAB。
请幼儿拿出各自的玩具卡,取下材料。先模仿教师制作的一条小蛇,如黄黄绿规律的小蛇,至少串出9节身体,即3组。同组幼儿相互验证是否和老师做得一样。如:
1.你的这条小蛇和老师的一样吗?为什么?
2.它的'身体也是一节黄一节绿,和老师的一样。
幼儿完成后,再模仿制作另一条蛇身体颜色规律为黄黄绿的小蛇。同样至少串出9节身体,同组幼儿互相验证。
(三)幼儿识别并复制模式AAB之后,鼓励幼儿扩展该模式或者创造新的模式。
给幼儿自由创作的时间,使用余下的材料继续完成两条模式小蛇的操作,即扩展该模式。
鼓励幼儿拆除已经串好的小蛇,使用黄绿两种颜色的材料重新创造新的模式,如ABABAB、ABBABBABB等。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本土环境因素,幼儿所在的居住地就是蒙古族自治县,幼儿已经对少数民族有了浅显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部分之一。“多彩的民族”系列活动从展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角度,通过认知探索活动、社会活动、亲子实践活动等不同的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各民族文化在幼儿眼中具体而生动起来,从而帮助中班幼儿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而培养他们热爱多民族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聚居地、服饰、风俗习惯等,知道他们是少数民族,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祖国,团结少数民族的情感。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特色。
教学难点:能通过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和特色辨认不同的少数民族。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请幼儿了解自己的民族。
物质准备:flash课件、课件、《爱我中华》磁带、少数民族头饰。
活动过程
师:今天,让我们随旅游团一起坐飞机去旅游好吗?(课件出示飞机飞行,幼儿同时动作飞机飞行状)来到了新疆的上空,飞机慢慢降落,大家下飞机,轻轻地坐下。(出示中国地图画面课件。)切换展开。
(一)认识维吾尔族。
1、(一组幼儿戴维吾尔族帽。)大家好:我是维吾尔族的导游,欢迎大家到新疆来观光旅游。
2、演示课件:
(1)你们了解维吾尔族,了解新疆吗?
(2)他们在干什么?(跳舞。维吾尔族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维吾尔族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
(4)新疆有什么特产?(哈密瓜、葡萄、葡萄干)
(5)维吾尔族人在干什么?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
(6)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听说我们来旅游他们正跳舞欢迎我们呢!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大家一起学跳新疆舞蹈。)丰富词汇:亚克西。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结束了,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二)认识蒙古族
大家坐飞机微闭双眼来到查干湖的上空,慢慢降落,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幼儿睁眼做惊讶状,这么热闹啊,是什么日子呢?(民俗旅游节)
2、演示课件。
(1)他们在干什么?(居住蒙古包、拉马头琴、跳舞、祭敖包,举行民俗婚礼,
(2)蒙古族穿什么样的衣服?(头上扎头巾、穿斜襟长袍、靴子、扎腰带)(3)他们在讲什么?(讲蒙语)指名蒙古族幼儿用蒙语和大家问候。
3、大家想对蒙古族有更多的了解吗?请同学们随大屏幕去内蒙古大草原去了解更多关于蒙古族的知识。
(在观看屏幕同时认真倾听导游介绍讲解。)
(1)蒙古有什么特产?(羊毛、棉花、织成的毛巾、围巾)
(2)蒙古族的人在干些什么?(喝奶茶、剪羊毛、牧马)
(3)蒙古人不但牧马牧羊,他们还喜欢一项运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摔跤)
4、小朋友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对自己的民族和家乡做了了解,你们知道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吗?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刚才我们认识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比一比,“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人都喜欢干什么?”(跳舞)我们中国有许多民族都是喜欢跳舞、唱歌的。那些民族舞、民歌非常的优美。
(三)拓展延伸
1、你们是什么民族的?(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
丰富: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
2、你们还听说过那些民族?
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行程的最后的一站就是民族村。
3、参观民族村(放课件)教师讲解。
(1)介绍傣族、苗族、彝族。他们的服装非常精美,手工制作,身带银饰。
4、参观民族娃娃展厅
(1)你喜欢哪个民族娃娃?为什么?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结束
小导游:我们为游客准备了许多民族头饰,请大家自己选一件,扮演民族娃娃。
(放音乐《爱我中华》)现在我们都成了民族娃娃了,让我们伴着欢快的乐曲团结起来,跳一支团结舞。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进行“我们的身体”这个主题活动时,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长大、长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说自己小时候的衣服现在穿不上了,有的说现在能够到以前够不到的`东西了。于是,我有意识地投放了量身高的测量纸,结果孩子们很感兴趣,关于自己长大、长高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开展一次集体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同时,我把比较高矮及排序的数活动整合在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通过和同伴量一量、比一比,积累一些比高矮的方法以及按高矮排序的方法,进一步体验长大的快乐。我还通过做游戏、欣赏散文等多种方式,萌发幼儿想长得更高的愿望,努力实现整合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的发展。
目标:
1.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体验自己在长高,并为自己在长大而高兴。
2.乐于与同伴分享和交流,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成长的乐趣。
准备:
幼儿收集有关证明自己在长高的资料,实物投影仪。
过程:
一、交流分享
1.现在你们上中班了,都说自己长高长大了,请问你们是怎么发现自己长高的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适时小结和提升,并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资料,让幼儿体验长大的自豪感。)
2.你们有的高,有的矮,比一比到底谁高谁矮好吗?
二、比高矮
1.幼儿自由结伴比高矮,并说说谁高谁矮。
2.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的?(幼儿介绍比高矮的方法:背靠背、面对面、眼睛看、看参照物等。)
三、游戏:排排队
1.想不想和更多的朋友比?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排排队的游戏,看看谁最高谁最矮。
2.请5名同伴比高矮并按高矮排队。讨论:谁最高?谁最矮?某某小朋友是高还是矮?(原来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3.分小组比高矮。
四、产生想长得更高的愿望
1.你们喜欢高还是喜欢矮?
2.请幼儿欣赏散文诗《长高》(见附)。
3.引导幼儿思考:怎样使自己长得更高?
附:
我刚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小老鼠一般高,后来我和猫咪一般高。现在我比企鹅还要高,将来我会像斑马一般高。慢慢地我会像长颈鹿一般高,也许最后我会比恐龙还要高。
妈妈说我在做梦,爸爸说我在吹牛。我不是做梦也不是吹牛,我真的是这样想,想起来就觉得快乐。
爸爸妈妈,让我想想行吗?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和了解十二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及排列得顺序,学习序数1—12,能真确使用“12”以内序数词表达物体的排列次序。
2、在为十二生肖送礼物的游戏中,感受过新年的快乐。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已基本掌握了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及排列顺序。
材料准备:1-12的数字牌、十二生肖动物桌面教具、十二生肖钟。
活动重点:
学习序数1—12。
活动过程:
一、经验交流,引出主题
出示生肖钟,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杜老师带来一样东西,一起来看看是什么?
2、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钟有什么不一样?(平时看到的钟用数字表示时间的,今天的钟是用动物来表示的。)
3、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动物?
4、一共有几只?
师小结:这十二种动物我们叫做十二生肖也叫做十二属相,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在我们中国流传了几千年。
二、结合生肖,学习序数
1、十二生肖是有顺序的,有谁知道是怎么排列的?
2、谁排第一?第五是谁?
3、猴子排在第几?羊呢?那猪呢?等等。
小结:十二生肖是排着队来,它们都有自己的号码,是挨着顺序来的。
4、游戏:谁不见了
规则:用完整的话说出“排在第几的谁不见了”
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请你闭上小眼睛,七六五四三二一,睁开眼睛看一看,什么生肖不见了。
(1)出示桌面上的一群未排队的十二生肖
①钟面上的十二生肖挨着顺序,排好了队,这里的十二生肖站得乱七八糟,谁来帮帮忙,让它们的队伍也是整整齐齐的。(请一幼儿上来排,其他幼儿纠正。)
②请幼儿闭上眼,教师抽掉两头两张(鼠和猪)
提问:谁不见了?
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排在第几的谁不见了”
③请幼儿闭上眼,教师抽掉中间一张(羊)(空挡保留)
提问:谁不见了?
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排在第几的谁不见了”
④请幼儿闭上眼,教师抽掉中间一张(马) (不保留空挡)
提问:谁不见了?
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排在第几的谁不见了”
5、送礼物
马上就要过年了,我们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礼物要送给十二生肖,每人选一样礼物。在送的时候请你说一句好听的话:我打算送给排在第几的什么动物什么礼物。也可以说说新年祝福的话。
三、迁移运用,解决质疑
1、老师知道班级里,有的小朋友属马的,有的小朋友属羊的,你们知道谁大呀?(比较马、羊排列顺序)
小结:排在前面的是先出生的`,排在后面的是后出生的。
2、老师和班里的有些小朋友一样都是属羊的,我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十二生肖是十二年一个轮回的,老师是前面轮回到的,小朋友是后面轮回到的。
十二生肖还有许多小秘密,以后我们再来讨论吧。
活动反思:
《十二生肖》这一活动的构思和组织,是来源于教师对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的把握和幼儿发展要求有所了解,以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提高为根本目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其探索创新的欲望,让幼儿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活动的主角。所以该活动上的比较成功。孩子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感知1-12的序列,并理解了序数的真正含义,最后的提升部分也大出我所料,孩子竟能解释什么叫轮回。我发现现在的孩子真是比以前聪明。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对于中班孩子而言,他们的数数能力由小班的手口一致点数逐渐发展到目数、目测数群、接着数;而从数数的种类上又可以分为有序排列的数、封闭式数数和散点状的数数。对于我们班的孩子而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目测数群的能力,能够目测5以内的数群。因此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为娃娃数衣服上的秘密时,我所预设的元素都是5以内的。同时,为了给于孩子们一定的挑战,我在数的种类上安排了孩子们数一些并不是规整排列的衣服上的元素(如散点状排列的纽扣、蝴蝶结等);在数数方法上,我通过加一件衣服,让孩子们尝试用接着数的方法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往下数,从而得到总数。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乐意从自己的衣服上发现数字秘密,体会生活中有很多数字。
2、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数,体验数数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衣服上的数字”的含义,发现衣服上蕴含多种数字而且会改变
难点:综合运用多种数数方法,正确数数,不漏数也不多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对于各种数数方法有一定的经验,比如正确点数、目测数群数数、接着数等。
环境准备:
1、观察幼儿服装,事先让幼儿穿着有纽扣的衣服来园,便于随后的数数活动
2、钉有纽扣的马甲,每件马甲上纽扣的数量、位置、大小均不同,便于孩子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数(附图)
3、活动配套PPT
【活动过程】
一、说说娃娃衣服上的秘密:
(一)活动导入
重点提问:
天气越来越冷了,老师为娃娃准备了一件衣服。
这件衣服不单漂亮,里面还藏着很多的数字秘密呢!
(二)配合PPT演示衣服上的数字秘密是什么
重点提问:衣服里藏着数字1的秘密,1表示它有一个帽子;藏着数字2的秘密,2表示它有2个袖子。你能继续发现数字3、4、5的秘密吗?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一开始的时候会将数字秘密和现实的数字联系起来,会觉得衣服上是没有数字的。而这个问题通过PPT的演示,帮助孩子们了解老师所说的数字秘密是指衣服上那些有一定数量的'物体,是要通过数数才能够发现的。从而引导孩子仔细观察衣服,数出3朵小花、4个口袋、5粒纽扣,并通过ppt进行验证】
小结:“原来娃娃衣服上真的藏着这些数字秘密。”
二、找找自己衣服上的秘密
(一)引导幼儿寻找自己衣服上的数字秘密
重点提问:
1、娃娃衣服上的秘密被你们发现了。那么你自己的衣服上是不是也有这些数字秘密呢?
【设计意图: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衣服】
2、请你找个空地方自己去数数看。数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不能多数也不能漏数。看不清楚的可以照照镜子,也可以请一个好朋友帮你一起数一数。
【设计意图:这是孩子们自行操作前的一个要求。其中有数数的要求,也有在操作过程中的方法推介。让孩子们知道如果自己数的时候有困难,可以去求助同伴也可以借助其他东西。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老师也要着重观察孩子数了哪些地方,是否数正确】
(二)分享交流自己衣服上的数字秘密
重点提问:
1、你找到了哪些数字秘密?你的衣服上有1吗?
有找到比3多的吗?
2、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孩子们很乐意地告诉老师他们发现自己的衣服上原来也有数字秘密——5粒纽扣、4个口袋、3个娃娃……老师在介绍的时候可以不断扩充孩子们的关注面,不断引导他们关注衣服的各个方面。另外在介绍过程中可以多补充些数学元素,其中包括问问孩子们“谁的秘密比数字*还要多?”——数字多少;“你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数数的方法,并帮助孩子们归纳整理,数量少的可以用目测的方法,排列无规则的可以按照顺序一个一个数等等】
小结:“原来每个人的衣服上都会藏着数字秘密。”
三、变变衣服上的数字秘密
(一)通过PPT演示,为娃娃原先的外套加上一件马甲
重点提问:
娃娃穿上了这两件衣服,身上的数字秘密就变掉了。现在娃娃的身上有了数字6和7的秘密,你们找到了吗?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用接着数的方法发现6个口袋和7粒纽扣,从而明白原来加了一件衣服,身上的数字秘密就会变掉,也为接下去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请孩子穿上老师提供的马甲之后去数一数,看看衣服上的数字秘密有没有变化
重点提问:
老师为你们每一位孩子都准备了一件小马甲,这些马甲有的前面有纽扣后面也有纽扣;有的前面有口袋,后面也有口袋。一定要看清楚。请你们每人选一件马甲,找个空地方去数一数。看不清楚的话可以找好朋友帮忙,也可以照照镜子。
【设计意图:在孩子自行操作之前对孩子有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提醒他们仔细观察,数仔细。与此同时,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老师也需要观察孩子的情况,注意孩子用哪种方法数,是否数全了,在数数过程中是不是运用了镜子、同伴来帮助自己数得更正确】
(三)幼儿数数,教师观察
(四)分享交流数数结果
重点提问:
1、你衣服的数字秘密变掉了吗?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设计意图:老师进一步的强调,让孩子们发现加了一件马甲之后,自己原先的那些数字秘密发生了变化,而且都变大了】
2、你的身上有7吗?有10吗?有没有比10大的数字?
【设计意图:继续进行数字大小概念的强化,使得活动“数”味更浓。于此同时,在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数数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并发现原来用接着数的方法能够使得数数变得更快】
小结:“原来加上一件小马甲,衣服上的数字秘密都会变大。”
四、看看生活中更多的秘密
(一)回顾活动联系平时生活
重点提问:
1、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上面,原来藏着那么多的数字秘密。还记得自己今天衣服上有多少粒纽扣吗?
2、知道了纽扣的数量,我们平时穿衣服扣纽扣的时候可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引发孩子将今天的活动内容和平时的生活联系起来,在平时扣纽扣的过程中用用今天的发现,一边扣一边数,让自己的纽扣不再扣错】
小结:“如果我们知道了自己的纽扣数量,平时每一次扣纽扣的时候只要一边扣一边数就不会扣错了。”
(二)关注身边,引发思考
重点提问: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除了衣服上你们还能发现身边其他地方的数字秘密吗?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从对自己的衣服的关注逐渐转移到身边的事物,激发孩子继续寻找的兴趣】
中班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羊是孩子们平时所熟悉的动物,通过故事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幼儿团结、互相帮助、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三只羊》。让幼儿初步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培养幼儿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感知理解故事;第三环节,操作羊和狼的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第四环节,尝试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活动目标:
1.学会简单的对话,认识理解大、中、小的意思。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讲述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图片,边用“的笃、踢拖、笛度”三中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
“的笃、的笃、的笃”,谁来了?(老师走出轻轻的脚步声音)
“踢托、踢托、踢托”,谁来了?(老师走出在地上拖着走的脚步声音。)
“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老师走出很重的脚步声音。)
来了几只羊?
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的倾听能力。
二、感知理解故事
操作羊和狼的图片,生动形象、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第一次对话部分用放慢速度讲述,到第二次和第三次对话的时候,同样放慢速度,有意识地让孩子跟着一起讲述。)
1.第一遍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
故事里讲的是一只小羊、一只中羊、一只大羊,和一只躲在山洞里的大灰狼的故事。
2.第二遍故事
它们怎么样跟大灰狼说话的'?
后来,三只羊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
三只羊上山去吃草的时候,大灰狼听见它们的脚步声音,它就用恶狠狠的声音问三只羊‘你是谁呀?提示幼儿进行回答:‘我是小羊。’师问‘你来干什么呀?’让孩子答‘我来吃草’师说‘我要吃掉你’……大羊想的办法真好,它们一起对付大灰狼,把大灰狼撞下山去,咕噜咕噜摔死了。三只羊很高兴,你们感到高兴吗?一起为三只羊拍手祝贺吧。
三、操作羊和狼的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运用不同的声调以及夸张的动作讲述故事,并运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讲故事中狼和羊的对话。
四、尝试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请四个在讲述故事时候,表达能力强的小朋友来进行表演。
五、活动延伸
他们表演得真不错,让我们一起到外面的草地上去表演故事吧。(带领孩子出去,到草地上玩游戏。)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9-09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精选)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经典)中班教案08-31
中班教案04-21
中班教案04-21
中班教案04-26
中班教案04-27
中班教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