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教案集锦5篇
在平日的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文言的倒装句式
2、能将含有倒装句式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判断文言倒装句的类型
2、掌握翻译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生课前练习。
1、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2、有人于此,指其过而告之则喜,何如?
3、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4、命召公主入营,立之阶下,不之视。
二、翻译文本内的倒装句并总结归纳其特点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其倒装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分析正常的句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
(2)冤哉,亨也!
2.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谓语的后面,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何不试之以足?
分析"以足"介宾短语做"试"的状语。
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教案《文言文翻译教案》。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分析此句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构成的定语后置。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分析此句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构成的。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3.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1)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对于这类句子,有两种形式需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例:宁信度,无自信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这类句子中,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例:沛公安在?
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⑶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义。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分析"句读"为"不知"的前置宾语,"句读之不知"的"之"字,是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三、翻译课内语句.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6.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文言文教案 篇2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
2、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
4、完成拓展练习。
二、复习重、难点
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三、知识点回顾
⑴整体感知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⑵特殊句式
省略句:(子猷)掷(于)地云__ (子猷)语时了不悲___ 便径入坐(于)灵床上
倒装句:“何以都不闻消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都不闻消息”
⑶古今异义
何以都不闻消息(古义:总,竟_ 今义:全,完全)
语时了不悲(古义:完全_ 今义:常做语气助词)
因恸绝良久(古义:于是__ 今义:常表原因)
⑷文章结构:
选材精当文章用两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征。本文主要表现的是子猷和子敬之间深厚的兄弟之情,从这个中心出发,选择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两人同时得病后,子敬先亡,子猷的悲痛之情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于外;二是子猷奔丧时,睹琴思人,哀伤过度,不久去世。
构思奇特,语言简洁
子猷的反常行为表现内心极度悲伤,前后形成强烈对比,全文寥寥数十字,却把事情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四、知识检测
㈠重点生字、词义
1.给下列字注音。
猷:_____ 笃:___ 了不悲:_____ 舆:____ 恸:______
2.解释文中重点的字词。
俱:__________ _而:__________ _何以:__________ _索:________ _素:____________
径:________ ___既:__________ _掷:__________ 恸:___________ 绝: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因恸绝良久 _____②月余亦卒___ ③子敬素好琴_ ___④便径入坐灵床上
⑤便索舆来奔丧_____ ⑥此已丧矣_________ _⑦何以都不闻消息__
㈡常考句子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是(____ )
A.赶尽杀绝 B.悲痛欲绝 C.绝无此意 D.美妙绝伦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良”相同的.是( )
A.除暴安良 B.用心良苦 C.消化不良 D.良莠不齐
6.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_此已丧矣。
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③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④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7.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并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8.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_
9.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_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_
10.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_
11.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_
12.子猷先“了不悲”“都不哭”,后又“恸绝良久”,这是为什么呢_ 请简答。(2
13.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14.《世说新语》的作者善于以小见大,通过描写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的个性。试举例分析《人琴俱亡》这篇文章是如何运用细节来刻画王子猷这个人物的独特个性的。
15.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_
五、课外对比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③《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_"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②山阴:旧县名,在今浙江绍兴市。
③左思: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④戴安道:即戴逵,西晋人,博学多能,擅长音乐、书画和佛像雕刻,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⑤剡(shàn):剡县,即今浙江嵊县。
16.解释加点的词语。
(1)四望皎然 (_______ )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 )
17.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1)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子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 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有一龌龊③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④之画。章侯头裸体⑤,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注释】①诞僻:怪僻。②搦(nuò)握。③龌龊:肮脏,引申为品行卑劣。④强:强迫。⑤头裸体:不戴帽子。
20.下列句子中的“之”与“诱之入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_____ )
A.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_________ B.余悲之 (《捕蛇者说》)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 (《岳阳楼记》)_____ D.何陋之有_ (《陋室铭》)
21.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2分) (________ )
A.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读画录》 )_ B.何以都不闻消息_ (《人琴俱亡》)
C.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______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2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陈章侯的品性。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
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2、积累:
⑴ 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⑵ 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3、运用:
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知识点】
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
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
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本文体裁:游记散文。
2、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二、范读全文,自读
三、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对照译文,辨析疑难)
1、第一段:
⑴ 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
⑵ 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⑶ 分析“其”字的用法。
⑷ 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
2、第二段:
⑴ 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
⑵ 找出形容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
⑶ 解词:旷、拥、怠、加、咎、极等。
⑷ 不要读破句:“而余亦悔之……之乐也。”
3、第三段:
⑴ 辨析:“焉”、“而”、“也”等虚词用法。
⑵ 解词:观、得、非常、至于等。
⑶ 读准音:“相之”。
⑷ 口译本段。
4、第四段:
⑴ 标出下列句子的语中停顿处:“后世”句。
⑵ 悲夫(fú)
5、第五段:
⑴ 找出假借字。
⑵ 找出判断句、省略句。
四、作业
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分段讨论问题
1、第一自然段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提示:
记所游山名,交待“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
作者记游时,并不沉醉于山水之中,而重在考察事物的原委,正是为下文“谬其传”埋下伏笔,已有“慎取”之意。
2、第二段记叙游华山洞的经过,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
提示:
写游前洞,惜墨如金,一笔带过;写游后洞,泼墨如水,详加介绍。
这样剪裁,是为下文议论铺设事实依据。
3、第三段作者写游山的心得体会。他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指出具体例句。
提示:
阐述了宏伟的目标与不可少的.主客观条件之间的联系。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了“志”的重要。“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说明“力”的重要。“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然力足以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从反面强调“尽吾志”的重要。“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则从正面再次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
4、第四段,作者写了第二点心得体会。哪句话能表明作者的观点?
提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本文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结合得自然。其中有些语句起到了联系和照应作用,请分别找出来。
(例句略)
6、本文末一段写了什么?有何作用?
提示:记同游之人和时间。既照应前文,又对“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补叙。这种写法,可使行文简洁紧凑。
二、读全文,师指点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文言文教案 篇4
一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二考点细化: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三复习要求:复习掌握文言文各种常见句式知识;在了解句式用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四教学内容: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例题1: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例题2: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弗"、"莫"等表示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例题3: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例题4: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④恐为操所先。
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例题6: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教案《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例题7: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⑧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五)固定结构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
②何所…?(所…是什么?)
《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拿…怎样呢?)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⑤孰与…?(与…比哪个…?)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⑥安…乎?(怎么…呢?)
《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⑦独…耶?(难道…吗?)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
②何…为?(…干什么呢?)
《鸿门宴》:何辞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
《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
《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
《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里…呢?)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
⑦不亦…乎?(不是…吗?)
《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⑧…非…欤?(…不是…吗?)
《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哪里…呢?)
《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感叹)
⑩顾…哉?(难道…吗?)
《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
⑩独…哉?(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③惟…耳!(只…罢了!)
《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
④一何…(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⑤亦…哉!(也真是…啊!)
《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
《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师说》:其可怪也欤?
④…庶几…欤?(…或许…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③其…耶?其…也?(还是…呢?还是…呢?)
《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文言文教案 篇5
一、说目标
二、说考纲
三、说考点
(一)说考点
(二)题型及分值试题内容比例文言文题型
(三)以05年高考文言文试题为例逐题解析规定时间三分钟做题,练习以练习卷形式课前下发给学生;完成后以老师为主讲评,关键是点明做题思路,指点做题技巧,教案《对口高考高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统计全作对的'人数,鼓励学生。
四、说篇目十二篇文言文考过五篇:
《鸿门宴》1999、《劝学》20xx、20xx、《邹忌讽齐王纳谏》20xx、《左忠毅公逸事》20xx、《师说》20xx。
复习重点篇目七篇:
《谋攻》、《察今》、《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游褒禅山记》、《〈孟子〉两章》、《庖丁解牛》。
五、课堂练习
(一)重点阅读一篇目《察今》三则阅读
(二)课堂练习两篇目《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各一则阅读每则文言文阅读给学生三分钟做题,两分钟讲题,教师按座次随机选择某列或某行,让学生一人负责一小题的答案解析。每则文言文阅读讲解之后统计全作对的人数,板书相关数据。
六、学法总结
七、布置作业
1、《复习指南》:P177《游褒禅山记》、P144《庄暴见孟子》、P145《庖丁解牛》。
2、掌握《复习指南》P131通假字(共43个)。
结束语:
学过多年多篇文言文,想过为什么要学文言文吗?是为了学习、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文言文教案】相关文章:
文言文教案06-21
关于文言文教案03-28
关于文言文教案汇总8篇04-06
精选文言文教案汇编六篇04-10
文言文教案模板集锦5篇04-07
文言文教案范文合集6篇04-05
精选文言文教案汇编9篇04-16
精选文言文教案模板合集五篇05-02
有关文言文教案锦集7篇04-26
文言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