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范文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书包是我们上学的时候必不要少的工具之一,现在的书包不仅实用,而且非常的美观,学生背着自己的喜欢的书包,就仿佛象平时穿衣穿裤一样必不可少,它可以说是我们的贴身伙伴,那你们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现在将我们的书包拿出来,摆在桌子上,我们细细的观察一下,书包中每个部分都有什么样的作用。
大兜——小兜——侧兜——里面格层
背带——提手
2、还是哪些特殊的设计?
3、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你的书包为什么这样设计。
4、小组讨论:你觉得书中的哪一个部分设计的不合理,你想怎么样进行改进呢?
5、你还想增加什么功能?
三、学生制作
1、展你的丰富的想像力,设计一个即实用,又完美,而且带多高科技多功能的书包。把它打造一个完全智能化的.书包。
2、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大胆作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3、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做以汇报,说说你的书包先进在哪里,都具备了哪些高科技的功能。选出几位制作出色的同学。
五、教师:
看到同学们设计了多种多样奇异的书包,老师有了一种想法,就是希望同学们有一个不用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去上学,天天回到家里打开书包一学就到深夜,老师非常心疼你们,我希望设计一款智能书包,当你把书放进书包的同时,书本上的知识就像电脑一样贮存在你的脑袋中,而且当你背上书包的时候,感觉不到书的重量,这样能使你们的负担减轻。但希望是希望,我们能不能凭借幻想生活,我们还得为现实的生活打拼着。导入实物导入效果会更好,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 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此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比例在美术中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教学过程
一、
1、《出示溪山行旅图》:
(1) 画上画的什么?
(2) 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 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 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 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3、 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
(2) 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
4、 欣赏花瓶
(1) 花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从比例的角度分析花瓶。
5、教师示范
教师出示做好的花瓶,给它进行装饰。装饰可以有多种方法,学生思考回答。
三.动手实践
(1) 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
(2) 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
四:作品展示
1. 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
2. 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美术教案 篇3
一、学情分析:
新入学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学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和自己的个性,但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一致性、习惯不统一化,给美术课的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对待这些刚进入课堂的小朋友,我们在情感态度上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小学生在思维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发展的空间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把握机会,激发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能发现美,有创造美的想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22课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丰富多彩,非常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需要;形式多样有趣,为学生设置了很有趣味的情境,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尝试和体验,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学习,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使教学更方便有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适当补充利用本地可利用资源充实教学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认识色彩,了解美术学习用具,掌握涂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使用工具进行简单的美术活动。
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四、教法学法
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具和材料,常和班主任沟通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并渗透英语美术术语,在学生不知不觉游戏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运用讲故事、猜谜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多示范、多鼓励、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
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教案 篇4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托班涂色的美术教案,我们来看看。
托班美术活动从色彩开始
作者:杨艳
来源:《新课程·小学》20xx年第03期
摘要:从教育实践、美术自身价值和绘画教学实践几方面来阐述了色彩教学不但符合托班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且这种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陶冶情操。同时,具体论述了在实践指导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落实色彩教学。关键词:托班;色彩教学;美术活动
在幼儿入园初期,他们刚接触美术活动时,教师往往会选择一些涂色块、画点、线和基本图形来让他们进行最简单、最基本的尝试。于是,我尝试着让色彩来吸引幼儿,对托班的幼儿进行色彩教学活动。
一、色彩是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动力
托班的幼儿,正处于涂鸦阶段。从教育的角度讲,幼儿的精细动作尚未发展成熟,如果就让幼儿进行线条、形状等较高水平的动作活动的话,效果不但不理想,而且还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托班幼儿对色彩鲜艳的涂鸦十分感兴趣,在他们眼里,任何的一个形状、一块色彩,都是一样可爱的、有生命的东西,他们喜欢拿着画笔挥洒心中美好的世界,虽然成人不一定看得懂。针对托班幼儿这些特点,我着重通过创设游戏的情境,精心选择涂鸦的工具材料,避免枯燥,过于需要小肌肉工作的操作材料,结合色彩亮丽的蜡笔、水粉、彩泥、卡纸,选用棉签、玩具、刷子、纸团、胡萝卜及一些废旧物品等工具来开展美术游戏活动。尝试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作画的乐趣,感受色彩的绚丽美,从而使幼儿延伸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发展对色彩的感觉。
二、色彩是教师感知幼儿心灵的途径
一幅美术作品往往代表着作者的'内心情感、生活经验和想象,所以,从美术作品本身的价值来看,它是教师感知幼儿心灵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教师也很难准确通过突出线、形的画读出幼儿的内心想法。因此,从色彩的角度出发,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有一定的价值,也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色彩是放飞幼儿想象的手段
艺术活动特别是美术活动,它是一个人主观意识和主观情感的一种体验和表达,极具个性化。所以,在幼儿最初参与美术活动的时候,教师不应该用固定的形和状来束缚幼儿的手、眼和脑子。在这过程中,幼儿可以边玩边体验颜料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变化,他们不受拘束,不怕构图不完整、线条不流畅,只要放心大胆地去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就可以了。苹果可以是蓝的,头发可以是绿的,汽车的轮子可是方的,白天可以有月亮……只要他们想得到!这就是色
美术教案 篇5
爸爸和妈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肖像画爸爸和妈妈。(了解、练习)
(二)进一提高观察、概括、表现爸爸和妈妈能力。(练习)
(三)通过画爸爸、妈妈,激发学生的爱心。(初步肯有)
二、课时安排爸爸和妈妈
一课时
三、课前准备爸爸和妈妈
仔细观察爸爸、妈妈头型和五官的特征,并画出简易草图。
爸爸、妈妈的`照片。
四、教学步骤
(1)揭示课题,(2)引入谈话。
教师问:怎样把人画好?
教师小结:如何表现人的面貌特征,抓住其特点。
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怎样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及表现内心情感的人物画。
(2)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爸爸、妈妈的头型和五官的特征,(3)并出示照片。
(三)让学生画画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的头像或胸像。
(四)课堂练习。
(五)教师巡视指导。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地画。
(六)作业讲评。
先对能抓住人物特征、表现人物性格、感情的作业进行讲评。讲评可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指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课后录:培养学生爱爸爸、妈妈的感情)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物品。
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合理想象,再用添加、裁剪、组合等方式将它们设计成风铃。
3、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风铃。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是对纸杯等物品进行美化,将其改造成为风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纸杯等材料制作风铃。
教学难点:
如何在细绳上固定纸杯的位置。
教学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适合制作风铃的物品,如:纸杯、卷筒纸芯、筒状的纸盒、小挂饰……
2、教师应课前准备好各种材料的范作、图片、制作步骤图以及锥子。
3、学生应课前准备好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线绳等。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导阶段:
给学生看各种风铃(实物、照片、录像),请学生谈谈: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如果你有一个风铃,想把它挂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找出风铃的共同特征——由绳串起、挂有铃铛。
给学生看教师做的纸风铃,说说与刚才见到的风铃有何不同。
2、发展阶段:
学生近距离的'参观纸风铃,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将纸杯变成风铃需要通过怎样的装饰改造来进行。
将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
绘画:在杯体上画上具体或抽象的画。
剪贴:用彩纸剪出各种图案贴到杯体上。
画和贴相结合。
另外和可以用剪或撕的方法改造杯子的外形。还可以将彩纸撕成各种条形穗子拴到风铃上装饰。
教师示范用剪贴和绘画结合的方式制作一个风铃,学生总结出制作步骤。教师出示步骤图。
3、创作阶段:
学生以3-4人为一组制作风铃,可以将个人制作的串成串,也可以分工以流水线的形式制作。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杂物作装饰。
教师指导时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上的难题。
4、收拾与整理:
每组选一位保洁员,负责提醒与督促大家将废纸屑收集到垃圾袋中,并且要杜绝浪费现象.
课后拓展:
为有兴趣的孩子出主意,引导他们做一个真正能发出声响的,真正的风铃。
教学札记:
有的学生用纸盒剪去一头来制作风铃,还有用其他大小、高矮、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制作风铃的,效果真不错,应鼓励学生利用与书上不同的材料进行工艺制作。
美术教案 篇7
案例背景:剪纸因其直观、形象、艳丽、多变的图案,方便、简单的工具材料,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深受孩子们喜欢。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可以创造出变化出千万种的图案,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陶情冶性,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蝴蝶对称优美的造型,漂亮的色彩,多变的花纹,一直是小朋友的最爱,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捉过蝴蝶,看过蝴蝶,也画过蝴蝶,对蝴蝶的外形特征比较熟悉,同时,在使用剪刀上已经非常的熟练,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技巧,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设计了此活动。
案例描述:
一、观看课件,欣赏各种蝴蝶范例,激发兴趣。教师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群漂亮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幼儿观看课件,欣赏蝴蝶后,提问:你看到的蝴蝶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蝴蝶有2个大翅膀?有2个小翅膀,头上还有触须。知道蝴蝶的翅膀是左右对称的(包括颜色和图案)。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后,教师接着提问:这么漂亮的蝴蝶是怎样剪出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探索剪贴蝴蝶的方法。自由交流结束,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剪好蝴蝶后。教师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剪蝴蝶得方法,通过幼儿自己亲自操作、同伴的讲解示范、展示作品等环节,幼儿知道剪蝴蝶的基本方法,接着教师展示镂空花纹和没有镂空花纹的蝴蝶,引导
幼儿比较两只蝴蝶,使幼儿知道身上有镂空纹样的蝴蝶更漂亮。然后教师边小结边让幼儿观看步骤图,长方形纸对折——画出蝴蝶对称的一半——按线剪出蝴蝶——在剪好的蝴蝶的身上、翅膀上设计花纹,并进行镂空。教师重点引导示范镂空技巧,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幼儿进一步掌握折剪蝴蝶、镂空翅膀的方法。
三、幼儿再次进行剪蝴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学习剪蝴蝶的方法后,再一次进行剪蝴蝶活动,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设计、剪出不同形状的蝴蝶,在巡视过程中,帮助、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画、剪蝴蝶,提醒细小的部分如触须可以不剪,等粘贴时用彩笔画上去。同时,教师将幼儿有创意的剪法及时反馈给幼儿,起到拓展思维的功效。
四、幼儿合作进行粘贴、添画活动,为了让作品内容丰富、完整,在粘贴环节,教师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商,共同完成,部分幼儿粘贴蝴蝶,部分幼儿添画上花草、太阳、树等景物,在活动中,教师及时提醒幼儿保持画面、桌面、身上的整洁。
五、欣赏、讲评作品。各组完成作品后,请小组代表介绍作品。让后请幼儿讲讲
自己喜欢哪一组作品,并说出理由。最后提醒幼儿把学习用具收回原位,将废纸片放入垃圾箩里。
案例反思:本活动属于艺术领域中的剪贴活动,活动的目标确定为:1、在观察蝴蝶的基础上,通过探索、交流等形式学习用对称式剪纸方法折剪不同形状的.蝴蝶。2、感受剪纸的美以及体验协作成功的快乐。活动重点:学习用对称式剪纸方法折剪蝴蝶,活动难点:将蝴蝶身上的花纹进行镂空。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及本级教师的互评,现将本活动小结如下:
一、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制订有层次的活动目标
由于孩子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各有差异,在同一活动当中,不可能齐头并进的达到教学目的。但在日常教学中,多数教师一般都是根据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来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的目标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来说太简单了,对能力弱的幼儿来说又太难了,要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必须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所以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制订了层次目标:高组目标:综合运用对称、镂空的方法折剪出各种不同外形的蝴蝶;中组目标:能折剪出蝴蝶;低组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折剪出蝴蝶。这样不仅顾及到不同能力的幼儿,而且让他们能够做到跳一跳够得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为幼儿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
多年的美术教学使我知道,提出新的学习内容时,
尽量少示范、少范例,甚至不示范、不提供范例,这样才不会制约幼儿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幼儿学剪蝴蝶时,教师没有先讲解示范的,而是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讲蝴蝶的外形特称、剪蝴蝶的方法,并亲自操作,由于能力的不同,有的幼儿剪出镂空翅膀的蝴蝶,而有的幼儿连蝴蝶的外形都不会剪,这时教师不是去教幼儿如何剪,而是展示好的作品让幼儿欣赏,让能力强的幼儿介绍剪蝴蝶的方法后,教师才进行简单的讲解、总结,由于没有固定的范例禁锢着幼儿的思维,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折剪蝴蝶,剪出蝴蝶不仅外形各异,而且镂空图案也出乎教师的意料:有花、草、树、水果、几何图形、小动物等等。
三、为幼儿提供表达与表现的舞台
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幼儿这一资源,打破“教师教,幼儿学”的教育模式,接纳幼儿的想法,与幼儿进行角色互换,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以小老师的身份在集体面前进行表达,进行分享。教师是一个参与者、学习者、欣赏者。活动成为师幼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
创造与快乐。师生间教学相长,使得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加强,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四、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根据幼儿的不用能力进行指导。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学会剪各种蝴蝶后,教师就及时提醒幼儿在蝴蝶的身上、翅膀上剪出花纹。鼓励能力稍弱的幼儿在会剪的基础上,尝试剪不同外形的蝴蝶,对折、剪能力差的帮他们画好蝴蝶,然后指导他们剪。通过分层次指导,不仅让幼儿保持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有了提高。五、剪纸与绘画、粘贴相结合,丰富作品首先,由于技能的限制,幼儿的剪纸作品不能准确的表现物体,在剪蝴蝶的触角时,部分能力弱的幼儿很难剪出,教师就指导幼儿用笔画出,其次,为使整个画面丰满、教师提醒幼儿用彩笔添画上一些相关的物体,如树、花、小动物等,这样使作品更丰富,美观。
六、合作完成作品,充分发挥幼儿特长在剪纸活动中,由于时间及幼儿能力问题,到结束时,还不能剪出好的作品来,假如让四、五个孩子为小组,进行集体合作剪纸创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剪纸创作的需要,这样的剪纸作品效果则更佳而且还节约时间。所以教师采取了分组进行剪贴,每一组完成蝴蝶的剪贴画,为了让作品更丰富,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不同的方式完成作品,如:绘画能力强幼儿的、蜻蜓、花草、树等,擅长剪纸的幼儿继续剪蝴蝶,做事认真的幼儿添画蝴蝶翅膀、粘贴蝴蝶,这样不仅使作品更完整,而且发挥了幼儿的特长。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电脑美术教案10-31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经典)11-25
美术教案07-20
(精选)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09-18
美术教案[经典]07-26
【精选】美术教案07-28
(精选)美术教案08-13
美术教案【精选】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