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范文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初步感知探索活动中运用的一些简单方法。
2、有探究的愿望,体验发现的乐趣,初步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品。
2、软件
3、鼓励幼儿在活动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有关雨的形成过程。
活动过程:
一、交流已积累的经验,帮助幼儿归纳了解的途径。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天空的眼泪是什么?
你认为雨是怎么形成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1、老师做小实验。
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并用语言大胆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老师用示意图记录。(示意图:→→→)
师告诉幼儿此小实验就是雨的形成过程。
2、观看图片:雨的形成示意图。
请幼儿比较两个示意图,表扬幼儿观察仔细,并从小实验中准确地发现雨的形成过程。
小结:地球表面的水经过太阳照射等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很轻上升到空中遇到冷空气就会变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云越来越厚,在加上冷空气就又变成水滴落下来,那就是雨。
三、拓展经验。
1、观看软件:丰富有关经验夏季是我国雨水最多的季节。
2、讨论:雨的作用和危害
提问: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教师列表记录幼儿的回答)
根据表格小结:雨对自然界、人们的生活、动植物的生长都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下雨也会带来很多的不方便,雨下得太大,或雨水太多会造成危害。
3、知道雨季哪些东西需要防霉。幼儿在软件中游戏。
小结:关于雨的知识、游戏和实验还有很多,小朋友还可以继续探索,互相交流。
说课:
一、关于内容的选择:在创编儿歌:“我们的家”活动中,幼儿对“云是雨的家,还是雨是云的家”有分歧,尽管雨和云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幼儿也有一些零散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并没有关于雨形成过程的一些相关经验。分歧和讨论使他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因此,科学活动“天空的眼泪——雨”适时地满足幼儿的需求,同时也将引起幼儿探究的欲望。
二、关于目标的确定:
1、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初步感知探索活动中运用的一些简单方法。
2、有探究的愿望,体验发现的乐趣,初步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兴趣。第1条是知识目标,其中的方法是指活动中涉及到的资料搜集、记录、实验、比较、讨论以及简单统计等。第2条是情感目标。在《纲要》关于科学章节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以及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
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我认为,一个好的教育活动,应该是在帮助幼儿整理、扩充、或提升已有的零散生活经验的同时促使幼儿长远发展,所以制定了以上两条能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关于教法的运用:
1、在活动中,主要运用了实验的.方法,向幼儿演示雨形成的过程,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性的,直观的教学方法幼儿更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2、运用先进的教学软件,向幼儿展示正确的示意图,引导他们通过比较来体验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感,同时活动中还通过资料搜集方法的记录、简单统计表格等形式展示科学探索活动中运用的一些方法,使他们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初步的感受。
3、组织幼儿观看录像拓展相关经验,并通过讨论和列表帮助幼儿梳理和丰富原有的生活经验,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迁移。
四、关于学法的思考:在《纲要》指导要点的第2条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因此,
1、将搜集资料的要求放在课前请幼儿准备,目的是让幼儿在此过程中对搜集资料的一些主要方法和途径有所了解和体验。
2、幼儿也曾经进行过一些简单的记录,但示意图平时接触不多,因此,他们通过描述实验的现象和过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一种新的记录表示的方法,而思维的有序性和语言的表达概括能力也能从中得到提高。
3、幼儿通过操作电脑软件游戏,轻松的与同伴合作交流,自主地进行学习,获取更多的信息。
五、关于过程的设计:
本活动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纲要》中关于科学目标中指出“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的第一部分是让幼儿互相交流已积累的经验,帮助幼儿归纳了解的途径。互相交流的基础是活动准备中的第3点:“鼓励幼儿在活动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有关雨的形成过程。”归纳的方法是,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知道的,老师帮助记录下各种不同的方法。活动的第二部分也是主要部分: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目的是帮助幼儿整理、提升经验,现成概念。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观察描述小实验的现象,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雨的形成过程,这一环节是开放式的,有助于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的习惯,同时好奇心、探究、求知欲望都将在此环节得到满足。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在软件中看雨的形成示意图,并和刚才自己完成的示意图进行比较。活动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帮助幼儿拓展和雨相关的经验,如:了解夏季是我国雨水最多的季节;了解雨的作用和危害;知道雨季需要防霉等。实现这一目标采用了三个不同的形式:看录像、讨论和游戏,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能始终主动积极地去参与,同时形式的变换可以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2、了解简单的串联电路。
3、知道加速空气流通产生风。
4、幼儿通过完成风扇的制作,体会成就感并提高动手能力。
5、激发幼儿自主制作风扇意识,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6、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采用的科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实验法 。
幼儿材料:
小马达、风叶、电池(电池属于公共材料,留下或下次带两个)
双入电池盒、风扇纸模
教师材料:
同上
实验步骤:
1、将电扇图片抠下
2、将图片有线处折叠
3、将电池与电机相连接
4、将电池盒粘贴在图片后部
5、将电机如图安装在图片上, 将图片上面固定
6、将扇叶与电机连接
7、完成
8、安装电池和叶片,观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1、猜谜语:冬天不用夏天用,有风不用没风用。插电扇叶转起来,凉风快快跑出来。谜底(电风扇)
2、电风扇有什么用途及原理
电风扇有什么用?它为什么能使人感到凉快?(能使人感觉凉快,加速空气流通产生风,)
3、吸引幼儿制作兴趣:小电扇真有趣,,我们大家一起制作一个电风扇吧。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认识各种材料,知道其用途。
教师出示各种材料:小马达、扇叶、开关、电池、双入电池盒、风扇纸模,并进行说明和提问。依次说出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名字、材质、颜色、形状等)
再让幼儿猜想各种材料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扇叶要怎样安装?马达的作用是什么?开关有什么作用?
(2)了解电池的正负极
如果想让电风扇转起来,怎么办?一定要用电。那么我们把电池装入电池盒,怎么装?电池的安装:正极和负极安装正确才能发电。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教师组装步骤:先将电池装入电池盒,扇叶插入马达,将红线和黑线分别插入马达的铜口内系住,然后将与马达连接的红线与电池盒上的红线连接,与马达连接的黑线与电源开关一端连接,电池盒上的黄线与开关另一端连接,组装好后,开关电源,风扇会相应开关。
(2)引导幼儿组装电风扇。
(3)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幼儿一起来快乐做风扇
3、总结: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促使空气流通产生风,
(三)互动课堂
1、根据互动课堂问题进行提问
(1)小朋友们想一想,手指能放在电风扇里吗呢?(不能)
(2)莱克和波波在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吹电风扇,可以吗?(可以)
(3)身体出汗时能吹电扇吗?(不能)
(4)电风扇在转动时,能直接拔插销吗?(不能)
2、游戏: 脑筋急转弯:有个人一直对着风扇吹,为什么还热的大汗淋漓?答案:因为风扇没转,而那个人在吹它。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和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促使空气流通产生风,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谁的电风扇转起来后能感到凉快?
(五)总结延伸
什么事物会用到串连电路?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教师在活动中思路清晰,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指导明确具体,能够用多种方式积极、及时、有效地应答幼儿的需求,始终以支持、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激发幼儿勤于思考,敢于发言,在整个活动中,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有效地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小百科:电风扇简称电扇,也称为风扇、扇风机,是一种利用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来达到使空气加速流通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广泛用于家庭、教室,办公室、商店、医院和宾馆等场所。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识读温度计,并从记录中发现温度与天气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观察、测量、记录天气变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每人温度计1支。
2、每桌凉水、热水各1盆。
3、《科学》下P。6~7。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教师扮演天气预报员,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2、讨论:怎样能知道每天的气温?
3、教师了解每位幼儿有关天气温度的认识。
二、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出示温度计,请幼儿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怎样使用它测量温度。
2、小实验:请幼儿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热水和凉水中,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实验后帮助幼儿总结:气温变热,温度计的红线上升;气温变冷,温度计的红线下降。
三、测量温度。
1、请幼儿观察和记录室内温度,然后带着温度计到室内测量,观察温度计上的红线的变化,比较室内、室外的温度。
2、请幼儿选择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测量并记录下弯度,然后再到背光阴凉的地方测量,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请幼儿说一说变化的温度告诉人们什么信息。
4、让幼儿知道从天气预报中了解温度边哈,并注意增减衣服。
四、请幼儿了解一天内不同时间温度的变化。
1、观看画册《变化的温度》。
2、教师指导幼儿按画册上的要求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室内或室外的温度变化,让幼儿从中发现时间与温度的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钱币,知道人民币元、角的不同计量。
2、会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纸袋分别装有1元、5角、1角,面额可以不同,总数为3元。
活动过程:
1、小鬼探宝:
猜一猜纸袋里装着什么?打开纸袋,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
“说说钱有什麽用?哪些地方要用钱?”
2、小鬼当家:
打开钱袋,数数里面有多少钱?
同伴之间互相比一比谁的`钱多?纸币与硬币有何不同?(花纹、面值、数量、形状不同)
3、小鬼购物:
教师出示一只苹果,标价为一元;一只萝卜,标价为五角;“如果我要买这两样东西,要付多少钱呢?”
幼儿从自己的钱币中找出与标价相同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若干张卡片,反复练习,逐渐增加难度。)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真实存在的,发现空气无处不在。
2、感知空气无色、无味、可以流动的特性。
3、体验空气在塑料袋里被挤压爆炸“嘭”一声的乐趣,了解空气污染方面的知识。
【活动准备】: 塑料袋、凳子、垃圾桶、扇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直接出示塑料袋,绕着所有幼儿从幼儿前面走过套一袋空气。(直接导入,不让导入过程显得繁杂、冗长)
二、空气是怎么样的?
1、 询问老师袋子里装的是什么?(空气)
2、请幼儿观察老师手中的空气有何特性?(无色)
3、请幼儿上前问一下袋子里装的空气有什么味道?(无味)
三、空气会流动
1、撕破充满空气的塑料袋并挤压,问幼儿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请几个幼儿上前用身体来感受袋口空气的流动。并向其他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
2、之前我们用我们自身来感受,还可以借助什么来帮助我们知道空气流动起来就是风吗?(引导:例如扇子)适当延伸至如果空气流通速度和量变大会变成风。
四、在哪里能找到空气
1、老师之前在自己的'面前装了一袋子的空气,还有哪些地方我们没找?那里也有空气吗?
2、分发塑料袋,把幼儿分组,分别安排到教室的不同地方装一袋空气,回到座位上。
3、请每组的小朋友说自己是在哪里装的空气。
4、教师展示往塑料袋里吹气。原来我们身体里也有空气的呀!空气真是无处不在。
5、请小朋友往袋子里吹气,捏紧塑料袋,然后一起“放鞭炮”。然后将破损的垃圾袋放到面前的垃圾桶内。
五、空气污染
1、请小朋友们用右手捏住自己的鼻子,左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并维持一段时间,之后询问幼儿的感受,引导其了解空气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2、你们知道有哪个东西会污染我们身边的空气吗?(汽车尾气、爸爸抽烟的烟雾等)
3、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减少空气污染呢?(植树造林、少抽烟、少开私家车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光是直线传播的。
2、在两两合作的实验中,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感受做实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书写演示板、投影仪
2、幼儿操作材料:
(1)装好电池的手电筒5个、拖线的螺帽5个、铅笔5支、打气筒5个;
(2)直管5根、弯管5根
(3)幼儿记录表5张
3、经验准备:
(1)幼儿有过科学活动的记录经验。
(2)区域中玩过“打气筒吹气球”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实验一:能不能穿过直管?
1、介绍材料
2、幼儿操作实验
3、交流试验结果,并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其他三个朋友都能穿过直管。
三、猜测:能不能穿过弯管?
1、(出示弯管)指导语:
现在直管的朋友来了,它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弯弯的管子)弯管说:你们能穿过直管,但能不能穿过我这跟弯管呢?
2、交代猜测要求:
3、幼儿猜测,教师观察幼儿记录情况
4、交流猜想
四、实验二:能不能穿过弯管?
1、幼儿操作实验
2、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铅笔一样,能够穿过直管,却不能穿过这根弯管;空气、带螺帽的线直管和弯管都能够穿过。
提问:为什么呢?你是怎么认为的?(集体讨论分析)
3、教师归纳总结: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不能穿过弯弯的管子。
五、尾声:引出“影子”
六、活动延伸
1、找影子,观察户外不同时间,影子的变化
2、区域探究活动,手影游戏(利用纸箱进行制作)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1-0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1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30
大班科学教案06-2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