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脚及其用途,并且知道保护脚。
2、学习用脚趾撕报纸,知道脚步锻炼有益健康。
3、培养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旧报纸、塑料瓶,盘子。
三、活动过程:
1、律动:小兔跳。
2、认识脚——请幼儿脱鞋袜,坐在地毯上。
l 仔细看一看,我们的小脚丫都有什么呀? 脚背(用手拍一拍)、脚趾头(自己动一动)。脚指甲(手指敲一敲)、脚后跟(拳头捶一捶)。
l 教师介绍脚弓。
l 把小脚丫伸出来,挠一挠脚心有什么感觉?(痒)幼儿互相挠一挠,抓一抓,用脚趾互相挠一挠,看一看感觉一样不一样。小脚丫伸一伸,小脚趾勾一勾。
l 小脚有什么用?
l 教师小结。
3、 想一 想我们的`小脚丫还有哪些本领?
4、学习用脚趾撕报纸。
l 幼儿自由探索各种脚撕报纸的方法。
l 相互交流。
l 比赛,看谁撕得多、撕得碎。
l 评价:为什么撕得又多又碎?
5、小脚丫的本领这样大,我们怎样保护小脚丫?
活动延伸:
脱掉鞋子,去小区里的鹅软石路上走走。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引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2.学会操作、记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次性塑料杯、(人手一个)、每组一份洗洁精、糖。
2.蜡笔、抹布、教师示范用的醋、水、油。
3.勺子、筷子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实验,引出课题
1.教师两手分别拿着水和醋,师:醋宝宝想和水宝宝做朋友,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吗?
2.教师实验,将醋倒入水中。请幼儿得出结论。
二、幼儿实验
1.今天老师带来了油和水,油宝宝和水宝宝也想做好朋友,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吗?(相互间讨论)
2.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1)两个好朋友分工合作,一个小朋友实验,一个小朋友记录。每个桌子上都有水和油,你们把油倒入水中,仔细地观察一下,你会有什么发现,然后把你们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幼儿操作实验)
(2)简单介绍记录表:我们第一次实验,要记录在第一行里。这里是记录你把什么东西放入水中了,用你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这里是记录你看到的结果。(提醒: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蜡笔区别不同的东西)
(3)谁来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发现?(油在水的上面)
(4)那你有什么好办法,使油宝宝和水宝宝成为好朋友呢?(相互讨论)
(5)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还是两人合作,把你们想到的`办法和看到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幼儿操作活动)
(6)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好办法,你有什么发现?(油在水的上面)
总结:原来不论杯子怎样的摇晃,还是用勺子、筷子帮忙,最后结果都是分成两层,油在上面,水在下面。
三、再次实验
1.油宝宝没有和水宝宝做成朋友,它很伤心。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东西能让浮在上面的油宝宝和水宝宝成为好朋友呢?老师这里有洗洁精、糖,不知道它们能否帮我们的忙。让幼儿猜测后实验。
2.两个好朋友商量好,选择其中的一种放入杯中,搅拌一下,看看,这时候的油宝宝和水宝宝能不能成为好朋友。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3.教师总结:用洗洁精可以使油宝宝和水宝宝成为了好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洗盆子时放洗洁精可以使油和水混在一起、便于清洗。今天我们发现了油会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回家以后问问爸爸妈 妈这是为什么?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来了解电池的特性和用途。
2、引导幼儿学习正确安装、使用电池。
3、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电池、电动物品、图片若干、有关电池用途的录象,幼儿操作材料:电池、电珠、电线各若干、小赛车人手一部,正确安装电池的`操作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赛车,引出课题。
1、幼儿玩赛车,并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为什么有的赛车没有动?
2、出示电池,请幼儿安装电池。再次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为什么有些赛车装上了电池还是不能开动?(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教师不作结论,引导幼儿进入操作活动环节。)
二、探索、操作;讨论、交流,了解电池特性、用途,并学习安装方法。
1、出示操作材料,让幼儿仔细观察。
提问:电池的两头一样吗?(有“ ”“—”级)
2、幼儿两人一组,相互合作,共同探索。
要求:用电珠、电线和电池使电珠亮起来。
3、记录操作过程,讨论、交流:怎样使电珠亮起来?
小结:电池供电,使电珠亮起来。
4、按正负级标志正确安装电池。
(1)正确安装,线路通,电池才能供电,使彩灯亮起来,小喇叭响起来,风车转动起来。
(2)想一想,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有些赛车装了电池还是没动呢?(小结)
5、让幼儿给赛车正确安装电池。
三、通过扩散思维,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1、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东西用到电池的?它们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观看录象,了解生活中的电池及其广泛用途。
四、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1、你想设计出和这些不一样的电池吗?
2、你想把它们用在哪里?
3、教育幼儿不玩电池,不随便乱扔,因为电池里的物质有毒,会污染环境。
五、结束,给各种电动物品装上电池。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小朋友们,你喝水的时候被杯子烫过吗?你知道为什么热水倒入杯子,杯子就会烫呢?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玩一玩有关传热的科学活动《黄豆宝宝赛跑》。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它的传的热性能是不一样的,铁制品的传热速度比陶瓷、塑料制品的快。
2.、发展幼儿对探究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准备:
铁做的汤勺、陶瓷汤勺、塑料汤勺若干;黄豆若干;汤碗若干;黄油若干和热水若干,记录纸每组1张。
教学过程:
1、出示黄豆在汤勺上赛跑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我们来看黄豆宝宝赛跑吧!(演示黄豆在汤勺柄上滚下来)你们看黄豆宝宝跑得快吗?(快!)
2、用少量黄油把黄豆分别粘在铁、陶瓷、塑料的汤勺柄上,让幼儿观察。
师:现在黄豆宝宝还会跑吗?(不会)但是老师可以让它们跑起来,而且请你们仔细观察那个汤勺上的黄豆宝宝跑得最快。
3、老师示范试验:在汤碗上倒一些热开水,然后把粘有黄豆的三种汤勺放在汤碗里,让幼儿观察汤勺柄上黄豆的变化(过一会,铁上的黄油会首先融化,黄豆会顺着黄油跑下来,接着是陶瓷上的黄豆跑下来,而塑料上的没什么变化)
提问:为什么铁勺上的黄豆宝宝跑得最快呢?(因为油受热融化了,所以黄豆宝宝就跑下来了)为什么铁勺上的油最快融化呢?(因为铁的传热比较快,陶瓷的传热比较慢,而塑料的传热更慢,所以铁勺上的黄油融化得最快,铁勺上的黄豆宝宝也就跑得最快了。
4、幼儿分组操作实验,教师协助指导:幼儿用一点黄油把黄豆宝宝粘住,然后分别把三种汤勺放进汤碗里,然后观察并做记录。
5、结束实验,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
6、小结: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 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
教学反思:
教师能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发展。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这样教师可以在幼儿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把幼儿的探究和发现简明整理出来。应该注意的是,概括和整理应基本上用幼儿的原话,教师不附加任何幼儿没有的经验或不能理解的概念。
总之,我们要通过幼儿科学教育,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摆弄,体验物体的一一对应关系。
2、发现物体、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
活动准备:
1、在娃娃家提供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小手套和小袜子。
2、红、绿两个玩具筐。
活动过程:
1、利用娃娃家中(或幼儿自己的)混成一堆的小手套、小袜子的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关注,教师:"小娃娃们要出去玩游戏,可是找不到一样的袜子和手套了,谁能帮他找找呢?"
2、提示幼儿找一找、看一看、分一分,如将小袜子放在红筐里、将小手套放在绿筐里、在小筐上贴上相应的标志,等等。
3、找出成双成对的袜子、手套。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如拿出一双袜子或手套中的一只,请幼儿寻找另一只。
4、也可请幼儿找错或创设有错的问题情境,请幼儿观察、辨别手套、袜子的相同和不同。如拿出两只不一样的袜子,对幼儿说:"我觉得对吗?"如果幼儿认为不对,可以接着问:"你们说说它们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边说边指出不一样的地方。
5、教师:"几只小袜子是好朋友呀?"鼓励幼儿尝试点数1、2。
6、教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两个好朋友不分开呢?"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并动手尝试。如果小夹子夹上,把一只袜子或手套放在另外一只的嘴巴里,把两只袜子卷在一起放在小盒里。在幼儿完成后,教师给予鼓励:"小朋友真能干,小娃娃谢谢你们!"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143页。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图形宝宝排排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初步感知一一交替排序规律。
2.尝试按一一交替规律给图形宝宝排排队,并能简单讲述。
3.乐意参加排序活动,体验操作与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自己是男孩、女孩,认识几种常见的图形。
2.物质准备:大图形宝宝一组,小图形三角形宝宝、圆形宝宝人手各一份,数量相等带两种颜色小花的椅子。
活动过程:
一、入场,观察椅子,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的小椅子带上了漂亮的.头花,看看有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二、图形宝宝排排队。
1.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是怎么排队的,接着往后排。
师一一交替出示圆形和三角形,幼儿说说谁来了,谁的后面跟着谁。
师:还有几个调皮的宝宝一起跑出来了,谁能帮助它们接着往后排?
集体讲述圆形和三角形是怎么排排队的。
2.游戏:捉迷藏,加深对一一交替规律的认识。
分两遍由师、幼分别藏起一个图形,幼儿说说哪个图形藏起来了,一起讲述,验证。
3.交换顺序重新排,幼儿练习操作。
师:谁排在最前面呀?三角形宝宝也想排在最前面,愿意帮助它们重新排一排吗?
4.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要求。
(1)师巡回指导,请先排好的幼儿说说是怎么排的,然后请他来排一排。
(2)集体看大图形宝宝是怎么排的,并一起讲述。
(3)请幼儿检查自己的小图形宝宝排队的情况并讲述。
三、游戏:男孩、女孩排排队
1.师:宝贝们想不想一个跟着一个交替排排队?我们这里有男孩,还有女孩,男孩、女孩可以怎么排排队呢?
2.师幼按一一交替规律练习排队,集体检查验证。
四、开火车离开。
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也是一个跟着一个交替排排队的,我们开着小火车去找一找吧。
五、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到周围环境中找一找一一交替排序规律的物品,进行交流和分享。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扇子、大记录单一份。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2.难点: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风儿在哪里?
1.师:有时,风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树枝,树叶都不动摇了,我们有什么办法能使风儿快快出现?(幼儿讨论)
2.师:当风儿出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
二、幼儿操作,感知风儿能使有些物体移动。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认识: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出示并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提问:请你猜一猜朝他们吹气时他们是否会移动?请用合适的标记记录在记录单上。
3.幼儿猜测,并及时记录。
4.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你动手去实验验证下自己的猜测,再观察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动的,发现它们的运动路线?
5.幼儿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将物体有序摆放,一次一个孩子逐个向不同的物体吹风,记录吹动后物体移动的路线。
6.交流。请幼儿说说哪些物体被风吹动了,哪些没有吹动?为什么呢?被吹动的物体移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7.出示一个重物,如一块石头,引导幼儿制造风,想办法使其移动。
三、表演风来了情景。
1.幼儿以组为单位:每位幼儿认领组中的一种实验物品,假设自己就是这一物品,然后其它幼儿对着他吹气,这一物品模仿刚才的运动情形,进行相应的表演。
2.全体幼儿表演幼儿假设自己是风,教师鼓励他们象风一样的行动,如在高空吹,在地上吹,做一股强风,做一阵轻风,慢慢的安静的下来然后开始刮风。
四、延伸活动。
1.尝试用其他方法制造风,使石头动起来。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传声筒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探索内容,是幼儿既感到熟悉又有探索兴趣的玩具。本次活动的开展就是借助这一幼儿感兴趣又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材料,在开放式的活动环境中来激发小班幼儿大胆提问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对传声筒产生兴趣,喜欢参与探索,能大胆地提问。
2、知道传声筒的名称及玩法,学习与同伴合作活动。
教学准备:
1、自制各色长短不一的传声筒16根(空心的和塞有布条的各半),放置于活动室中。
2、拟人化的“小问号”符号一个。
3、幼儿的问题记录纸一大张。
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1、(出示传声筒):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这么多的玩具,让我们来玩一玩吧。
2、幼儿自由玩(多种玩法),教师观察引导。
3、引导幼儿发现传声筒这一玩具,激发幼儿对传声筒产生兴趣。
(二)幼儿自由玩传声筒,发现问题:
1、幼儿学习、交流传声筒的玩法。
你玩过传声筒吗?它可以怎么玩?
2、幼儿自由玩传声筒,教师观察指导。
(可引导幼儿相互交换传声筒玩)
3、引导幼儿提问:
传声筒好玩吗?玩了传声筒,你想知道什么?(用拟人化的小问号来鼓励孩子大胆提问)
在幼儿提出问题的同时,请配班老师在大记录纸记录下孩子们的
问题。
(三)活动的延伸:
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大家都是聪明的小问号。今天回家后我们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动脑筋来解决,下次请你来当小博士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较之以前的小班科学活动有了很大的改变,打破了以往科学活动比较封闭的传统活动模式,让孩子们在一个轻松、开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不断地互动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活动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环境体现自由性。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打破了前两次活动中请孩子们用小椅子围坐成半圆形的传统的活动模式,让孩子们席地而坐自由地与同伴、老师一起玩,在这样一个轻松、自由、开放、生活化的环境中,使孩子们对传声筒产生兴趣,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从今天的活动来看,采用这样开放的.活动模式,我认为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
2、活动内容凸现生活性。
此次活动内容是好玩的传声筒,它来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既感到熟悉又有强烈的探究兴趣的玩具。借助这一生活化、趣味化、又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材料,幼儿在活动中玩得开心,学得轻松。
3、活动过程呈现轻松性。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改变以往孩子们统一的取放操作材料的环节,让传声筒始终是拿在孩子们的手中,孩子们随时可以去玩去发现,从而使孩子们在与材料不断的互动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活动材料体现多样性。
在材料提供上,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多种颜色、各种长短、空心的以及内塞布条的等传声筒,目的是在孩子们充分观察、认识传声筒的基础上,拓展他们提问的空间。
5、活动策略多样性。
活动中,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采取了多种引导策略,如环境感染策略、材料提供策略、问题示范策略、形象物激励策略、教师角色转变策略等来激发孩子大胆地提问。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对传声筒的探索兴趣很高,在不断的玩中也发现了问题,并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6、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
活动建议:
1、如何在开放式的活动环境中更好地吸引孩子们注意力,把活动目标落到实处?
2、面对孩子的发现,教师采取怎样的有效回应策略,帮助幼儿对经验进行梳理和提升?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能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3、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 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活动难点:通过游戏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活动准备
1、小鼓、沙球等乐器和矿泉水瓶、自制吉他等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
2、有关声音方面的经验储备,学会歌曲《鼓上的小米粒》。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声音王国,告诉幼儿我们要来这寻找声音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1)请幼儿在声音王国中开演奏会。
活动要求:根据老师的指挥来演奏,手握拳表示结束。 你在演奏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时,你看到了或感觉到了什么?
(2)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感受。
(3)发现问题,再次感受。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请幼儿再来跟音乐合奏来感受是不是象其他小朋友说得那样。
(4)小结:告诉幼儿所有这些感受都是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因为物体震动而产生的.。
3、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1)出示米粒并将米粒放在鼓上,请幼儿利用刚刚学到的振动产生声音的科学原理想办法让米粒在鼓上跳舞。 引导幼儿敲鼓,鼓上的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了,并且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底。
(2)幼儿通过与小鼓一起歌唱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a、幼儿发声感受喉咙的振动。
b、小鼓敲得重幼儿唱得响,小鼓敲得轻幼儿唱得轻,同时手摸喉咙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4、通过对比以上两种效果,认识乐音和噪音,渗透轻声说话的习惯培养。
5、结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轻声聊天,说一说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6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7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9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5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06-14
科学活动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