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教案范文合集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 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应用题来源于生活,它是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来表达数量关系和阐明要求解答的数量问题,在学习这类问题时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开始活动时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兴趣,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设计这节活动课时,先在活动室里布置一个“森林”环境,利用了多种小动物图片等幼儿喜欢的学具,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习、交流。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编口头应用题。
2、初步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习用三句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3、鼓励幼儿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4、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蝴蝶、小鸟、小猴子等许多动物磁性学具。
2、用许多大树、小草、小花等道具设置的森林背景。
3、写字板、磁力板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天气晴朗,这么好的天气,你们愿不愿意出去玩?(愿意)。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用道具设置的森林里)今天的天气真不错,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许多的小动物们看着这么好的天气,也愿意出来玩了;现在咱们就看看那些小动物出来玩好不好?(好)但是,在这里有一个要求,你们要会用三句话把事情讲清楚,然后能说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出示动物磁性学具,在磁力板上演示。
(1)、小朋友,你们看这一棵棵茂密的'大树那么美,你知道它是谁的家吗?(知道、小鸟的家)你们看树上有几只小鸟?(1只),又飞来了几只?(1只)一共是几只?(2只)
(1+1=2)
(2)、鼓励幼儿复述:谁能像教师一样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树上有1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一共是几只?(1+1=2)
(3)、猴子是森林里最顽皮的小动物,(教师演示:树上有3只小猴,又过来1只小猴。)谁能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鼓励幼儿大胆的举手)树上有3只小猴子,又来了1只小猴子,一共有几只小猴子?(3+1=4)
(4)、今天的天气这么好,阳光照在小花的身上,花儿也竞相开放了,你们看一看是谁闻到花的香味飞来了?(蝴蝶)谁能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让幼儿编出三句话的口头应用题)。花丛里有2只蝴蝶,又飞来了1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2+1=3)
3、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动物图片,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们愿不愿意和小动物们玩?(愿意)请幼儿观看图片,并鼓励幼儿用三句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4、每组一幅图片,让幼儿小声讨论,然后请一名幼儿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
5、活动小结:
让幼儿了解了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并学会用三句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还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延伸:
让幼儿找一找,身边那些东西还能用三句话把它讲清楚,并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如,草地上3只大白鹅,有走来2只大白鹅,一共有几大白鹅?(3+2=5)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准备:
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份,各种颜色的透明纸若干。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教学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1.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三块奇块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三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
(1)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2)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耻,教师解释说,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各种颜色的射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二、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平面镜的特征1.师:三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哪种不变?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立即告诉幼儿:这种就叫?透镜(幼儿学说)(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夺取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剩下哪种看东西不变?(剩下的边上和中间一休养厚的看东西不变)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叫平面镜(幼儿学说)。
(4)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玩哈哈镜,说说透镜的用处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厅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哈哈镜)大家试试看,哈哈镜里的人和你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2.幼儿玩哈哈镜。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不一样?(图为哈哈镜表面是?凸不平的)4.得出结论:哈哈镜是工人叔叔们利用?透镜、凸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四、总结活动
【活动反思】
《奇妙的透镜》实质上是《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由于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这第一节主要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这是后续知识“透镜成像极其应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出透镜对光的作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探究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有了以上的想法,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入新课时,我考虑到老师和学生合作,调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就显得很关键,所以我尽力从生活实际出发,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见过的镜子说出来并分类。这样可以让学生放松一下心情,问题简单了,方便学生回答。可实际教学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显现出来了,学生随便分组,我费了好长时间才把学生引导到按透光和不透光分类。耽误了很长时间。
新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镜的基本知识。我先让学生自由提出“透镜”的有关问题,然后鉴别出桌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识别出老花镜和近视镜,老花镜是临时借来的,时间匆忙,也没准备出太多,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可没想到:学生拿到镜子就摸起没完。又耽误了不少时间。第二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材上是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的。由于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光学这部分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它的现象不便观察,实验不好操作,很多实验都被老师用嘴代替了,而我考虑到透镜对光的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画透镜光路图更是学生易混淆的地方,还是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我把它设计为学生亲自动手的探究实验,而光学实验应该在暗室中进行,对于农村中学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实验,最后我发现:用烧杯装上洗衣粉水,既安全又好清理。没有平行光源怎么办呢?所以我又想到:光具盒中的光源,效果很好。最后,透镜怎么放又成了难题,我实施了很多方案,后来发现用一个烧杯,两个同学配合,现象非常明显。由于有了感性认识,透镜光路图也就好理解一些。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对学生以后画光路图有帮助。我认为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也就在此。
课堂上要想学生实验到位,那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就想到时间的安排,由于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焦距,学生在生活中有体验,所以我决定把它拿到课后进行,但我要求学生会叙述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验过程。
我认为课件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它不应该主导教学,所以我只是做了几个简单而又能说明问题的图片。在一天的准备过程中难免出错,加上微机水平有限,不能按照要求的角度完成,效果不是很好。
我这样设计的宗旨就是:重视学生过程体验、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
2、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考虑得再全面一些。
3、微机水平亟待加强。
4、工作还要再仔细一些,再忙也不能出问题。
5、专业素养、教学水平、控制课堂的能力还需要加强等。
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将长条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两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记录纸及记号笔一份。
2.立交桥、过山车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
1.师:这是什么?(纸条)纸条中间有什么?
2.教师做圈,并猜想沿线剪开会怎样。
(1)师:看,老师把它做成了什么?这个圈有什么特点?
(2)如果沿着线剪开,会怎么样呢?
(3)请个别幼儿说。
(4)教师将圈剪开。(剪的时候先剪出一个小口子,然后再沿着线剪)师:看,变出了什么?
(5)小结。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1.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
(1)师:这里还有一个圈,这个圈和刚才那个圈有什么不一样?
(2)个别幼儿说。
(3)师:如果我请你做一做这个圈,你会吗?做之前,先请你研究一下,到底该怎么做。
(4)幼儿观察已做好的圈。
(5)师:会做了吗?好,开始做吧!
(6)幼儿制作。
(7)师:你成功了吗?把你圈举起来。
(8)请一幼儿到前面示范制作。(贴的时候把一头翻一个身贴)
(9)教师小结:这个圈很有趣,它的名字叫麦比乌斯圈。是德国一个叫麦比乌斯的人发现的,为了纪念他我们把这个圈叫做麦比乌斯圈。
2.猜测并参与操作活动,探索发现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并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1)师:看,这个麦比乌斯圈上也有一条线。那么我们把这条线也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2)请个别幼儿回答,然后自己记录下自己的猜测。
(3)那请你们来剪一剪,看一看到底会变出什么。
(4)幼儿剪有一根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完后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5)介绍:变成什么样了啊?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比怎么样?(变大了,纸条变细了)刚才我们只贴了几次(1次)应该有几个接头。那我们来看看,年粘贴的地方有几个?(2个)真神奇。
3.尝试三等分麦比乌斯圈,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1)师:还有更神奇的呢!
(2)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师:这个麦比乌斯圈上有几条线,那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线都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3)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测。
(4)师:那请你动手试剪一剪吧,然后再记录自己的发现。
(5)交流:变出什么了?(一大一小两个圈,而且还可以滚动起来)
(6)教师小结:这个麦比乌斯圈有趣吗?把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就变出了一个更大的圈圈。把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就变出了两个圈。麦比乌斯圈不仅有趣,而且还很有用呢!
(三)拓展,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科学家根据麦比乌斯圈的特点、原理发明了……(图片“立交桥”)这是什么?有了“立交桥”我们的车辆就不会那么拥挤、堵塞了,所以说麦比乌斯圈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是什么?(过山车)科学家还发明了好玩的“过山车”。我们大家都很喜欢。
(四)延伸: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的再次探索,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师:看,这里还有一个麦比乌斯圈,上面有几条线?(三条)那我们等会回到教室再来剪一剪,看一看,好不好?
《神奇的圈》反思
听说过“麦比乌斯圈”吗?这个神奇的圈,让我们每一个老师和幼儿都为之激动、为之猜测。今天,我和幼儿一同走进了这个神奇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感受了麦比乌斯圈魔术般的变化,感受了科学的无穷魅力。下面就这节课简单谈谈课后感受。
一、教学环节体现“循序渐进”。首先,我让个别幼儿制作普通的圆圈,发现圆圈二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接着让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猜测并探索将麦比乌斯圈二等分后的神奇变化;然后在探索二等分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大胆猜测和探索三等分麦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再次,通过视频让幼儿观看过山车、高架桥等形象生动的让幼儿感受到了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我出示画有三条线的麦比乌斯圈,通过悬念性提问“如果我们沿着最边上的一条线开始剪,把这三条线剪开后又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呢?”作为延伸活动引发幼儿课后的再次探索,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的变化,感受圈的神奇,体现了活动的延续性。
二、学习活动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在科学活动中,学习过程应该是充满着探索与挑战性的。新《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层次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自主、自由、积极地与材料发生互动,并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幼儿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将幼儿推上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大胆猜测、想象变化的玄机在哪?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启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一系列关于“麦比乌斯圈”的问题中,幼儿“大胆猜想—探索验证—发现神奇—大胆猜想—探索验证—发现神奇……”,一次又一次感受着科学的神奇魅力。在师生与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方式让他们兴趣备浓。
但是,活动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在示范制作两等分的麦比乌斯圈时应讲解再详细点,并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指出错误与不足之处,让其他幼儿也不至于对于制作方法还是有点生硬,不知道该怎么粘贴。2、在观看视频“立交桥”和“过山车”时应制作PPT,使幼儿观看起来更形象、生动。3、教学时应面向全体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只注意了前面的小朋友,而忽略了后面几组的小朋友,以至于后面多数的小朋友粘贴方法不正确。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保鲜袋抓空气,感受空气是会动的、无所不在的。
2、用空气袋自制玩具,体验自制玩具进行游戏的快乐。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保鲜袋、夹子每人一份,彩色纸若干;
2、小碗每组一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活动。
1、师出示保鲜袋:这是什么?
2、师:对,这是厨房里用的小口袋,平时是用来装食物的。不过今天它要来跟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可是小口袋说饿了,想吃的饱饱的再来玩游戏。
二、尝试活动:装空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1、出示鼓的口袋:看,这只小口袋吃的饱饱的了,你们知道小口袋吃了什么才这样胖乎乎的呢?(空气)
2、幼儿自由猜想。
3、教师小结:对了,因为小口袋吃了空气,所以才变得这样胖乎乎的。
4、今天来了很多小口袋,请小朋友自己来想办法来让小口袋吃空气,让小口袋吃的饱饱的。
三、幼儿第一次装空气,感受空气会动。
1、师: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让小口袋吃的饱饱的?(幼儿尝试)
2、操作后提问:你的小口袋吃到空气了吗?
3、不成功的说说为什么?为什么气很快就逃走了呢?(手要很快抓住袋子的嘴巴)
4、请成功的小朋友说说是怎么做的?
5、你让小口袋吃饱了,你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好办法?
6、请以幼儿示范,其他幼儿一起学着做。
7、教师总结:把袋子的嘴巴张开,上下晃动;1、2、3抓住嘴巴,拧一拧,不要让气逃走哦!
8、幼儿跟着一起做。
9、我们把口袋的嘴巴放开,会怎么样?
10、一起放开口袋,放走空气。
11、小结:原来空气是会动的。
四、第二次装空气,感受空气是无所不在的。
1、你刚才在哪里抓到空气的?(在自己的座位旁边抓到了空气)
座位的哪里抓到空气了?那座位的这边有没有空气呢?
娃娃家里有没有?钢琴这里有没有空气?图书角那里呢?
2、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
师:小口袋吃饱了以后带着它到老师这边来。
3、提问:你的小口袋在哪里吃到了空气?
小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我们的四周围、教室里、外面都有空气。
4、师示范,请幼儿用小卡子卡住袋口。
5、小口袋休息。
五、自制活动。
1、出示装饰上彩条的空气袋,师:闭上眼睛,1、2、3,看看胖娃娃变的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变成了一个漂亮的风筝娃娃,怎么变得呢?
2、打扮胖娃娃:长尾巴长在哪里?(长在袋子的嘴巴上还是身体下面?)拿起长飘带,脱去白衣服,轻轻按上去,按在身体的.上面、下面中间都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彩带的颜色和数量:老师装了几根彩带啦?是什么颜色的呢?)脱下的白衣服放在小碗里。
3、提醒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可以相互帮助,也可以勇敢的请客人老师帮忙。
六、户外游戏活动。
1、师:你可以和口袋宝宝怎么玩?(抛、拍、吹、跑等)
2、幼儿自由玩。
师:我们带着口袋宝宝出去玩吧!看谁的玩法多。
【活动建议】
1、抓空气对中班幼儿来说有点难度,要强调晃以后快速抓紧袋口。
2、感受空气无所不在这一特点时要从幼儿的身边慢慢逐渐扩大到周围,让幼儿有比较直接的感受。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科学教案 篇6
一、目标:
1、能观察、了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有喜欢小兔子、关心秒度 动物的情感。
3、丰富词语: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二、准备
兔子一只,草、白菜、胡萝卜若干
三、过程
1、引发观察兴趣:以欢迎小客人的形式抱出小兔子。
2、观察小兔子
——兔子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有顺序的观察兔子的头部(长耳朵、三瓣嘴)身体(椭圆形、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尾巴(短短的')
——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来学一学好吗?
3、抱抱小兔子
——那你喜欢小兔子吗?我们来轻轻的摸摸它抱抱它好吗?
——小兔子全身长满了什么?(毛)
——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的?
——抱起来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毛茸茸的、柔柔的、软软的、暖暖的)
4、喂喂小兔子
——小兔子爱吃什么?(青菜、青草、萝卜)
——吃东西的时候它的嘴巴是怎么动的?
5、结束部分:
——那我们一起喂喂小兔子好吗?
带着兔子和孩子们一起散步。
科学教案 篇7
教玩具名称
有趣的动物车
适用区角
体育区、语言区、表演区、科学区
创作情况
独立设计
制作方法及玩法
(一)、制作方法
1、预先备好数个安全帽、铁线、小木板、各种颜色的油漆、硬纸皮、有色贴纸、胶水、铁钉
2、用铁钉把每个安全帽钻四个孔(每边两个要对称)
3、用铁钉把对边的两个孔连在一起并装上小木轮。
4、根据动物的不同特色分别在安全帽小木轮上漆上不同的底色(如:蝌蚪黑色、青蛙绿色等)
5、用硬纸皮制作出各种动物的'不同眼睛,尾巴,触须,脚等,并用胶水固定。
(二)、玩法:
1、推、拉:幼儿可推或自由拉着动物车行走,训练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
2、跳跃:把动物车排成各种不同形状,幼儿连续跳过运物车。
3、表演:幼儿可载上小动物帽,进行故事表演。
4、功能:还可当教具使用,认识各种小动物的不同特征。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13
科学教案【经典】09-08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精选】07-26
科学教案10-19
【精选】科学教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