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案

时间:2024-08-16 02:33:37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与朱元思书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与朱元思书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1

  【情况分析】

  1、文本分析: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也是一篇极佳的美文。所以将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侧重在朗读中感悟,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对这样的文言文一般是喜欢朗读多于理解。学生基础较好,平时课堂气氛较活跃,部分学生敢于发言。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领悟作品表现出的音乐美。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重点】

  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领悟作品表现出的音乐美。

  教学内容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活动课前

  轮流值日,一学生讲故事,其余学生从内容的选择、表达的流畅方面评价。 常规活动,训练学生胆量;知识积累。

  导 1分钟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然而 ,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青翠的群山间。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板书课题。

  营造氛围,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读 6分钟

  1、教师范读,配画面、音乐。

  要求:记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听教师范读课文。

  2、朗读:个人读,再齐读,侧重注意句读。 初步感知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学 6分钟 放幻灯片。

  讲解重点词句。 自由朗读,对照课文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就词句和文章内容提出疑问。 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

  析 20分钟

  三读:理清课文结构。①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本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你为什么这么认为?②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山奇和水异?(小结,投影:景 奇山 看(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异水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四读:明辩课文主旨。讨论: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提示: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请一小组朗读,再分组讨论。

  请两个小组分析作者是如何分别交代山奇和水异的`。

  其余小组补充。

  学生齐读写山奇和水异的段落并尝试背诵。

  自由朗读课文,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再讨论。背诵。

  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给学生美的享受。

  比较 5分钟

  投影《三峡》,要求学生比较两篇文章写山、水的异同。

  思考作答。

  学会自己小结,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练 1分钟

  1、欣赏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的赞美。 唐朝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清刘嗣绾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

  2、根据课文的意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拿起手中的画笔或用电脑创作一组富春江山水明信片系列,大家共同欣赏。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2

  【教学方法】移情移景赏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

  2、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重点】赏读基础上熟诵全文

  【难点】寓情于景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吴均何许人也?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诗人。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教学过程

  (一)读其文,疏其义

  1、对于这样出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就让老师打先锋,先示范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认真品味。(老师示范读,配乐《高山流水》)

  面对如许美文,不亲自品读品读,岂不遗憾?还是让同学们也来享受享受吧!一起来读一遍,读时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节奏要随情景而易。要读其文,感其美,汇其情。

  (学生读,配乐《平湖秋月》)

  2、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享受着如此优美的文章,老师都有点陶醉了,但还是别忙,为了更好理解文章,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老师愿和你一起分享。

  (学生分组活动)

  有什么问题吗?请提出来。下面我想请三个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请大家来做裁判,看谁翻译得最好,如有错误,请指正。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词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二)神游佳境

  1、本文作者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无数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看谁划得又快又全。

  (学生回答: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孟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

  2、这么多的景物,这么美的风光,能去游一游该是多么惬意啊!同学们想去吗?(想!)那好,我们请一位同学做导游,以我们划起来的景物作为景点,带我们进入这迷人的人间胜景吧。

  (老师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学生导游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富春江那奇山异水间。这里的水是青青的,天是蓝蓝的。鱼儿在水石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这里的山可真高啊,直耸云天,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丁冬丁冬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在林间快乐歌唱,蝉儿在枝头的鸣叫此起彼伏,猿声百叫不绝,这里简直是音乐的海洋;这里树可真多啊,简直是树的世界,树的海洋!横斜的枝条纵横交错,遮天避日,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阴暗,有时阳光也透过枝叶,洒下一团团金色的光斑……”学生讲述的同时,教师在屏幕上投影富春江的风景画片)

  (三)尽述其美

  听了这位导游同学动情的描述,欣赏了富春江秀丽的风光,同学们大饱了耳福,也大开了眼界,不少同学都还在回味,那我们就带着这一份美感再次品读这篇文章,然后分四人小组在一起交流,采用“我读 ,感受到 。”或“ 字词甚妙,写出了 。”的模式交流对美文的感受。

  (四)体情品意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思考半分钟后,开通我们的“自由论坛”。

  (学生讨论)

  整理学生发言得: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学生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自由探讨在当时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会,避世退隐的积极性及消极性。)

  (五)探寻艺术的魔棒

  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

  好,请同学们带着探寻艺术魔棒的诚切之心再次品读本文。说出你探寻到的艺术魔棒是什么?

  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得:

  1、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3、详略处理适宜,动静结合摇曳多姿。详写“山”,略写“水”。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4、善于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

  b、“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5、描写、记叙、抒情和结尾的议论浑然一体,这里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6、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读来琅琅上口;用词精当优美,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汹涌,用“竞”“争”形容山峰相互依侍,争相向上崛起的形状,用拟人化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

  7、本文情景交融。大部分写景,描写富春江之美,在如许美景中自然产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隐逸情怀。

  (六)小结本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你能总结这节课你们都收获了哪些?

  学生甲:学了这篇课文,我欣赏到了富春江奇丽的自然风光,增添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想长大了我想当个导游,去周游名山大川。

  学生乙:学习了这篇课文,写景散文的秘诀就是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情景交融。

  学生丙:学习了本文,我懂得了写景要讲究层次,就像本文一样先总后分,先近后远。此外,写景还要从多角度观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这样才能写的全面细腻。

  学生丁:学习了本文,我明白了好文章的要素之一就是要有优美的语言,恰当的修辞手法,只有这样,文章才能感人。

  同学们说得真好!读《与朱元思书》,犹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读《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使用辞藻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风烟散尽,天山共青水一色。

  独立舟头,风行山影水际洌。

  游鱼戏石,奇峰寒树耸云阙。

  鸟和泉鸣,猿啼蝉鸣声久绝。

  此中真意,欲辨忘言情切切。

  (七)拓展延伸

  同学们,《与朱元思书》描山绘水精妙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其实在我们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你能写出几句来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品游记,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写出两者相映照的句子。

  1、 急湍甚箭,猛浪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猿则百叫不绝。

  (八)课后作业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仔细观察身边的山水景观,试写一篇山水游记。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培养文言语感。

  2、用心领悟课文内容,养成积累语汇的习惯。

  3、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感悟美、品位美、尝到乐趣。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同学们,五一假期马上要到了,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旅游),老师给你推荐一个旅游胜地富春江,那儿可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我从网上收集了好多图片,想先一曙为快吗?

  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欣赏。

  2、欣赏完后,请学生谈感受。

  3、师:宋代作家吴均他也曾一游富春江的,并为之陶醉,想知道吴均有何感受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品读这篇曾在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写景小品文《与朱元思书》。

  二、初读,整体感悟。

  1、齐读文题,指名释题(多媒体出示)。

  2、你觉得庆该怎样学这篇文言文?

  学生讨论交流,再指名回答。

  师归纳读的方法。(多媒体出示)

  3、生自读课文,给10分钟时间→找出不懂的地方。

  4、检查生自读情况:(多媒体出示试题)

  ①字的读音。

  ②实词、虚词的意思。

  ③句子的翻译。

  5、指名有感情地读,生点评。

  6、师范读,生再次欣赏画面。

  三、细读,品悟文章美。

  1、你觉得富春江美吗?美在哪里?

  2、再次品读,找出表现富春江美的句子。

  3、学生发言,谈感受。

  4、师小结:富春江的确美,美在它的`碧波荡漾,美在它的鱼群穿梭,美在它的寒树群山,美在它的鸟鸣猿啼,置身于此山此水中,作者不禁发出感慨,你能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吗?

  鸢飞戾飞者

  5、你怎样理解这个句子呢?谈感受?

  师:这山这水,多诱人啊,让人忘记一切烦恼,一切世俗,让人的心变得宁静透明,读到这句,让我在感受了自然之美之余感受到了深遂的情景之美,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

  6、让我们在美的享受中去享受美,美美地读一读吧!(齐读)

  四、课外延伸:

  1、出示罗丹的名言名句。

  2、学生欣赏短片,屏幕显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有关于季节的,有关于动物的,有关于运动的,有关于亲情的让学生欣赏,欣赏完后让学生就自己的发现或感悟写一句关于美的格言,写一首小诗即兴发言。

  五、小结:同学们,我们人类对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美,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美,那么就请大家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更要去创造生活中的美,这样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更加美好!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4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佳作,放在本单元学习它有它的双重目的: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第一课时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理解和诵读过程;第二课时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第四学段阅读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像去完成。

  媒体设计: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可利用音响等设备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也可利用多媒体欣赏配乐朗诵和风景图片,有助于学生想像。

  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示风景图片)

  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

  三.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

  四.朗读成诵

  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

  五.学做小画家

  同学们,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

  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像去完成。

  一.让想像飞起来

  练习一:望文生景

  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景物描写: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练习二: 望景生文

  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图片选择大致与练习一1-6相同)

  二.研读课文

  同学们,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师:品读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

  师:那么在这么晴朗的日子里,作者纵舟去了哪里?

  师:这是对富春江景的概括赞叹。然而仅仅发出赞叹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景的呢?谁能发现作者写景的规律?

  师:那么,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

  师:从以上句子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清澈透明的静态美和一种气势磅礴的动态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灵仿佛也变得透明而无杂质了。富春江水的汹涌急流,不得不让人的心情随之澎湃!可以说作者不仅仅是用眼睛在观察美景,而是在用心灵去感受美景。

  师:作者又是如何写“奇山”的呢?

  师:作者通过描绘几种景物来写奇山?

  师: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

  师: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师: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生:树木茂密

  师: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三.齐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

  四.话题链接——人与自然

  同学们,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蓝天、碧水、青山,蝉抱高枝、猿跃林间,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是谁在后世吟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是谁在感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学们,面对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文中的世界,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请你就“人与自然”这个话题谈一谈你的思考。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

  2、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赏读基础上熟诵全文。

  教学难点:

  寓情于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吴均何许人也?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诗人。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读其文,疏其义。

  1、对于这样出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一起来读一遍,读时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节奏要随情景而易。要读其文,感其美,汇其情。(课文朗读)

  2、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分组活动)

  请三个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中一些重要的词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三)神游佳境。

  本文作者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无数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学生回答: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孟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

  (四)体情品意。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思考半分钟后,开通我们的“自由论坛”。(学生讨论)

  整理学生发言得: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学生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自由探讨在当时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会,避世退隐的积极性及消极性。)

  (五)探寻艺术的魔棒。

  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

  1、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案二》,来自网!

  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3、详略处理适宜,动静结合摇曳多姿。详写“山”,略写“水”。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4、善于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

  b、“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5、描写、记叙、抒情和结尾的议论浑然一体,这里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6、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读来琅琅上口;用词精当优美,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汹涌,用“竞”“争”形容山峰相互依侍,争相向上崛起的形状,用拟人化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

  7、本文情景交融。大部分写景,描写富春江之美,在如此美景中自然产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隐逸情怀。

  (六)小结本文。

  读《与朱元思书》,犹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读《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使用辞藻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与朱元思书教案】相关文章:

与朱元思书教案06-17

与朱元思书教案12-14

《与朱元思书》教案03-08

《与朱元思书》教案10-22

与朱元思书教案(热门)10-10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03-06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范文11-07

《与朱元思书》教案(精选15篇)05-16

实用的与朱元思书教案四篇09-17

【热门】与朱元思书教案4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