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中班教案范文九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情节,感知、理解5以内的数量和形成。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体验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快乐。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幼儿操作卡片和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故事情节的帮助下,让幼儿感知、理解5以内的数量和形成。
活动难点:
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体验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数一数,认识青蛙一家
师:小青蛙有一个幸福的家,它的家里有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你发现了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数一数,它们家有几口人?
二、分段讲述故事《小青蛙请客》,感知、理解5以内的数量和形成。
1.情景一:迎接客人。
师:小青蛙邀请了哪些动物朋友来做客,它会请来谁呢?(逐步出示小动物图片)有几个?
师小结:今天小青蛙请来的客人真多呀,有两只小熊、三只小兔、四只小猫、五只小狗,小动物们都到齐了,小青蛙的家里可真热闹呀!
2.情景二:购买食物。
师:小青蛙一家去超市买了许多好吃的食物招待客人,是谁买的?买了什么?有几个?
3.情景三:分发食物。
①师:小青蛙有些发愁,朋友们到底爱吃什么呢?这些食物够不够呢?我们一起动手来帮帮小青蛙吧。
②幼儿操作:帮助小青蛙分发食物,了解动物与食物的对应。
③交流操作结果:你是怎么分的?
4. 情景四:添加食物。
①师:在帮小动物分食物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小青蛙准备的食物够不够?怎么办?
②幼儿操作:为小动物添加食物,感知、理解5以内数的形成。
师:我们一起动手为小青蛙的朋友添上好吃的食物,让每一个小动物都能吃到。一边分一边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三、师生完整讲述故事,进一步感受5以内的的数量和形成。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过白板课件的.导入,让幼儿猜测小青蛙的一家都有谁,你是怎么知道的,将人物的特征的匹配也暗含在其中,但在实施中发现孩子们对爸爸和爷爷容易混淆,白板课件我也增加了与幼儿互动的机会,让孩子上来演示寻找,带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活动的第二部分,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述故事《小青蛙请客》,幼儿猜测点数请来的小客人,通过采用幼儿集体点数和个别幼儿点数的方式来复习5以内的点数。通过情景二、情景三的故事讲述,引出为动物朋友匹配食物的内容,从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看出,孩子们在食物匹配方面掌握的情况不错。在请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时,有些孩子为小动物们分完食物,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不够吃,叫着:“老师,我的小动物们的食物都不够吃,你再给我些吧。”顺着孩子们的回答,但不急着将答案告诉他们,而是反问他们,你们都发现小动物们的食物不够吃,那谁来帮小青蛙想想办法,让每一个小动物都能吃到自己想吃的食物呢?这时涂涂就说,再去超市买一些,我肯定了涂涂的想法,接着又说,那要再买多少就能两只小熊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呢?这时孩子们纷纷否说“再买一个”,原来一罐蜂蜜添上一罐蜂蜜是两罐蜂蜜正好分给两只小熊吃,然后我请幼儿再次进行操作,为小动物,并提出了:一边分一边说说你是怎么分的要求,听过分一分、添一添、感知理解5以内数的形成。在操作中,孩子们能够较好的参与其中,体验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快乐。
在活动的最后一个部分,完整讲述故事时,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讲述孩子们能够跟着老师一起来完整的讲述故事,在说说讲讲中巩固5以内数量和形成。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为幼儿设置游戏化、故事化的情景,通过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中班教案 篇2
一、游戏的由来:
我们幼儿园地处繁华的旗汛口路口的优势,班上的孩子时常到幼儿园周边参观各种各样的建筑、店铺等,在途中孩子们看到了幼儿园周边许多福州风味的小吃店“依土捞化”“连江锅边”“汤圆”“鱼丸”等,这些都是孩子们爱吃的食物。在一次角色游戏中,A小朋友加工厂里搓了鱼丸,做了油条,开心地叫卖了起来……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和兴趣需要,我们开展了“风味小吃店”的角色游戏。
二、游戏预设总目标:
1、喜欢参加“小吃店”、“娃娃家”、“以的游戏,能积极参与游戏中并能表现出愉快的情绪。
2、会根据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和角色,并明确自己扮演角色的分工和职责。
3、能较为逼真地反映出小吃店厨师、服务员、收银员等人员的工作情况。
4、娃娃家中的角色会与小吃店的角色进行游戏交往。
5、根据教师创设的环境,能将各种小吃及游戏道具分类整理、摆放。
6、在游戏评价中能用较为连贯、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游戏感受。
三、游戏过程:
(一) 第一次游戏:
1、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小吃店”的游戏,能积极参与游戏中,并能表现出愉快的情绪。
(2)知道小吃店中人员的分工和职责。
2、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
A、请爸爸妈妈带孩子品尝福州风味小吃店,初步了解小吃的种类、名称等。
B、教师与幼儿一起参观“老福州”风味小吃店,帮助幼儿了解小吃店的人员安排、分工职责等。
(2)材料准备:小吃店――店牌、灶具、锅、碗、收银机、各种小吃(肉燕、线面、鱼丸、什果等)。
(3)技能准备:在活动前初步学会如何煮各种小吃。
(4)环境准备:
A、运用栏杆、小桌等摆设布置小吃店
B、根据不同的店面设计不同的门牌。
3、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欣赏“参观老福州”的照片,帮助幼儿回忆小吃店的布置和人员的分工和安排。
提问:
A、这么多的小吃店,你们想开哪些? B、小吃店是怎么布置的?
C、厨师、招待员分别是怎么工作的? D、小吃店里有哪些人?
(2)介绍游戏的材料和玩法
A、游戏材料:灶具、碗、勺子、各种小吃(如肉燕、鱼丸、什果等)C、游戏玩法:
a、厨师在厨房中根据招待员的票据煮出相应的小吃。
b、厨师应将煮好的小吃放在备用台上。
c、顾客应先到收银台选择自己要吃的小吃,再买票据交给招待员。
d、顾客要将票据交给招待员后,坐在餐桌上等小吃。
e、招待员要将顾客的票据交给厨师,并将小吃送到顾客的餐桌上。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A、教师以“小吃店”经理的身份介入游戏,协助幼儿布置“小吃店”场景。
B、引导幼儿能根据厨师的工作步骤和顾客的'就餐程序进行游戏。
C、提醒招待员要及时收拾餐具,并保持餐桌的整洁。
(4)游戏评价
A、引导幼儿说说今天你在“小吃店”的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工作的?
B、你最喜欢哪个小吃店的工作人员,为什么?
观察与推进:
在开展游戏前我们曾让孩子去参观了“老福州”小吃店,孩子们对小吃店的人员安排和分工以及基本的工作内容都有一定地了解,因此在开展游戏时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参观经验,与教师一起回忆了小吃店的人员有哪些、他们分别是怎么工作的、就餐的程序是怎样的?在教师介绍了游戏的材料和玩法后孩子们兴奋地开始游戏。在游戏中“小厨师”会根据自己顾客的要求煮出相应的小吃;“顾客”会知道先到收银台买票,凭票吃到自己想吃的小吃;“招待员”会帮助把“厨师”煮好的小吃端给“顾客”……但是在游戏中幼儿对于自己扮演的角色职责还不是十分清晰,容易出现角色分工不清,如“招待员”有时会不记得将小吃端给“顾客”,而厨师有时会跑到其他小吃店中进行游戏等,在下次的游戏中会重点指导幼儿能更加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分工和职责,并能较逼真地表现出不同角色的工作情况。
(二)第二次游戏:
1、活动目标:
(1)能较为逼真地反映出小吃店厨师、招待员员、收银员、娃娃家、医院等人员的工作情况。
(2)会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的分工和职责。
2、活动准备:
(1)小吃店――增加迎宾员的飘带、小吃票据、抹布等
(2) 娃娃家、医院、商店、的士车等游戏道具。
3、指导要点:
(1) 引导幼儿说说小吃店中人员的分工和具体职责。
提问:
A、不同小吃店的厨师能随意走到其他的小吃店中吗?
B、招待员在小吃店中应该做些什么?
C、顾客应该怎样就餐呢?
D、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在家中可以做哪些事情?
(2) 提出游戏的注意点
A、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哪里工作,做哪些事情。
B、扮演“顾客”的幼儿应该按照就餐的程序到小吃店中就餐。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A、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扮演的角色,并能与同伴轮流游戏。
B、引导小吃店的员工能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相应的位置做相应的工作。
C、鼓励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能照顾好自己的娃娃,并能整理好自己的家。
D、引导医院、的士车、商店、娃娃家等游戏的幼儿进行交流。
(4)游戏评价
A、说说今天游戏中小吃店的厨师、招待员、收银员做了哪些事情?你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
B、你想在下次的游戏中增加哪些游戏情节和材料?
观察与推进:
小吃店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最积极参与的游戏。他咱们能够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游戏,如厨师会先摆放灶具再将食品一一放置在相应的位置;招待员会先整理餐桌;收银员能将收银机摆放整齐再整理票据。孩子们十分投入于自己的角色中,虽然在游戏规则上还有些不足,但是我想,孩子们能够热情、自主地参与游戏这比强加于孩子们去掌握的规则更重要。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都很热衷于在自己的游戏组中游戏,缺乏与其他各组之间进行的交往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只是一味地在家中整理、哄娃娃,而很少带娃娃到小吃店中去吃小吃;招待员、迎宾员与厨师、顾客的语言交流也较少,在下次的游戏中将重点引导孩子们用语言进行角色间的交往;同时在游戏中小吃店的“厨师、招待员”提出小吃店里的招待员都有一个围裙,这样就不会把自己的衣服弄脏了。商店的“服务员”提出要有一些袋子装货物,这样客人在买东西时比较方便。因此在下次的游戏中将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增加相应的游戏材料。
(三)第三次游戏:
1、活动目标:
(1)娃娃家中的爸爸妈妈与小吃店中的工作人员能运用语言进行角色间的交往。
(2)会使用“欢迎光临”、“谢谢您”、“欢迎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2、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与爸爸妈妈一起到“小吃店”参观、品尝,并重点观察、记录下厨师、招待员、迎宾员、收银员之间的语言交流。
(2)材料准备:小吃店――增加围裙、袖套、帽子等,娃娃家――床单、被子、食物(包子、鱼等)、钱袋等。
3、指导要点:
(1)幼儿讨论:
A、上次游戏中小吃店的厨师、招待员事情不多,为什么?
顾客太少。引导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可以带娃娃到小吃店吃小吃;“哥哥姐姐”也能到小吃店去品尝小吃。
B、有顾客到小吃店品尝小吃,迎宾员、招待员应该怎样跟顾客说话?
(2)提出本次游戏的注意点
A、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要常到小吃店品尝小吃。
B、迎宾员、招待员会使用“欢迎光临”、“谢谢您”等礼貌用语进行游戏交往。
C、能合理运用游戏材料,并在游戏中适时使用。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理解儿歌内容。
2、 学习用富有感情地语调朗诵作品,感受诗歌地情趣。
活动准备:
手指娃娃
活动过程:
1、 通过提问,谈话引出儿歌。
引导语:今天,梁老师带来了6个手指娃娃,手指娃娃告诉梁老师它们很想认识小朋友。
大拇指: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拇指!
幼儿:拇指,你好!
食指:大家好!我是食指!
幼儿:食指,你好!
小拇指:你们好!我的名字叫小指!
教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这些手指娃娃呀!
幼儿:喜欢!
教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手指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叫《你我来做好朋友》。
2、 学习诗歌
① 教师用富有感情,稍慢的速度范读一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② 提问与儿歌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回忆刚才教师朗读的儿歌内容,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印象。
教师:小朋友们都听梁老师读了一遍儿歌,梁老师要问问小朋友们了,这首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幼儿:这首儿歌的名字叫《你我来做好朋友》。
教师:两个拇指见面后会说什么?
幼儿:你好!
教师:两个食指碰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小动物?
幼儿:变成了小鸡。
教师:两个小拇指钩一钩,你我来做什么?
幼儿:好朋友。
③ 再次朗读儿歌,朗读时边做手指动作,让幼儿轻声跟读,也可边做手指动作。
教师:现在梁老师要和手指娃娃一起合作把这首儿歌再读一遍,小朋友们可以轻声地跟着老师读,也可以模仿老师的手提动边读,边做动作。
④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教师:小朋友记不记得我们的拇指是哪个呀!
幼儿:记得,是这个!(幼儿伸出大拇指)
教师:对!小朋友真聪明,最短的这个手指就叫拇指!小朋友拇指是怎么弯弯腰的?
(幼儿拇指做弯弯腰的动作)
教师:两个拇指朋友见面了就会说声:“你好!”那小朋友们记得食指是哪个手指吗?
幼儿:记得。(幼儿伸出食指)
教师:喔!食指是我们的第二个手指!小朋友们瞧一瞧,2个食指碰在一起可以变成一只小鸡!小鸡是怎么叫的?
幼儿:小鸡是“吱吱吱”的叫的。
教师:没错!小鸡是“吱吱吱”的`叫。我们的小指是哪个手指呢?
(幼儿伸出小拇指)
教师:对了!是最后一个手指,两个小指是怎么拉拉钩钩的?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用小指拉一拉钩,体会和好朋友拉拉钩是什么样的感觉!
(让幼儿走出位置和自己的好朋友拉拉钩)
教师:xxx你和你的好朋友用小指拉拉钩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儿:很高兴。
(可多问些幼儿)
④ 第三次示范朗读,这次的速度稍慢些,以便让幼儿掌握儿歌的词句和顺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可让幼儿边跟读边作手指动作。
教师:现在小朋友们再和梁老师把这首儿歌朗读一遍,小朋友们要用最好听的声音跟染老师读一遍,也要做手指动作,因为我们的手指娃娃跳起舞来可好看了。
⑤ 教师分别请一些幼儿上来表演,让幼儿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教师:刚才梁老师看到xxx做得很好,所以梁老师想请xxx上来表演给小朋友们看,xxx也请你的好朋友一起上来表演给小朋友们看,还有哪个小朋友想上来表演的?
(此活动可重复2~3次)
3、 教师小结
教师:好了!今天小朋友们学习了一首新的儿歌《你我来做好朋友》,小朋友学会这首儿歌后,读给别的小朋友听,这样,你们就可以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小朋友们之间应该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好朋友之间不要吵架,打架!
(表扬个别幼儿上课的表现)
附:
你我来做好朋友,
两个拇指弯弯腰,
见面连声说“你好”,
两个食指碰一起,
变只小鸡“吱吱吱”,
两个小指钩一钩,
你我来做好朋友。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来自于中班下册"青蛙"这一主题里的一个活动。动物主题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物为载体,通过听听、说说、游戏等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学习对话贯穿始终。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的头巾若干,把幼儿打扮成小蝌蚪
2、活动教具一套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 分段欣赏故事,学讲角色对话。
(1)幼儿听音乐跟着老师学小蝌蚪游的动作(双臂交叉抱住身体、晃着头),游进池塘(活动室)
老师:嘘---(幼儿安静下来)暖和的春天到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醒来了(老师做动作、幼儿学动作)……产下许多圆圆的卵(老师、幼儿全体蹲下扮成卵)……青蛙妈妈产下卵慢慢地活动起来了(做动作)……非常地快乐。
(2)逐一出示活动教具,幼儿在提问中学讲对话
a. 有一天,鸭子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小蝌蚪看到了什么?怎么问?鸭妈妈怎么回答?
b. 一条大鲤鱼……小蝌蚪再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把谁当成了妈妈?大鲤鱼怎么说?
c. 一只大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又向前游去
老师: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怎么说?
d. 小蝌蚪游呀游……结束
老师: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开始时它怎么问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怎么说?(了解青蛙生长过程)
e. 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
老师:刚才我们讲的故事题目是《小蝌蚪找妈妈》(跟念)
2、安静地听录音,整体欣赏故事。
下面我们完整地听录音机阿姨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老师:听完后问:小青蛙找到了妈妈心情怎么样?
那么你们遇到高兴的事情会怎么样?
(深入词汇,要求幼儿把自己高兴的情形表现出来)
3、 学习分角色表演,学讲对话。
(1) 故事里谁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2) 请喜欢鸭妈妈的小蝌蚪到鸭妈妈身边来(将活动教具中的鸭妈妈贴在椅子上)
同样请喜欢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分别站好
喜欢做小蝌蚪的和老师一起
(3)教师讲叙述内容,幼儿分角色表演并说出对话内容。
(4) 听录音,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5) 结束:小蝌蚪咱们和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起到外面游玩去。(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先分段欣赏故事,利用活动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有礼貌地问答以及开心时你会怎样表现,挖掘了活动中有价值的、隐在的教育机制,使幼儿得以全面发展。
2、活动第二部分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孩子自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最后孩子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使活动进入高潮。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从头到结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3、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听听说说玩玩动静结合,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幼儿学起来有劲,教师上起来省心,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但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角色游戏活动中孩子们自由选择角色后,老师在讲叙述的过程中,每一角色的出现孩子等待的过程很长,特别是最后出现的青蛙妈妈,导致个别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
中班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运用快速记忆法、找数字、摆弄数字卡片等游戏让幼儿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游戏的难度也随着幼儿的掌握情况逐渐递进,让他们在复习巩固数字的同时轻轻松松掌握6以内数的等差关系。
设计理念:
《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通过感知6以内数字的等差关系,一方面促进了幼儿对有关数学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它要求幼儿具备相应的思维水平,从而促进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求为幼儿创造出更多的观察、探索、经历、体验的机会,积累和丰富感性体验。让幼儿初步理解数量关系,使其成为思维练习的工具。
目标预设:
1.巩固认识6以内数字,探索从小到大排列相邻数目之间的等差关系。
2.体验在游戏中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
(目标1是技能目标,通过游戏,巩固对6以内数的认识,发现数字之间存在等差关系。目标2是情感目标,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快乐,喜欢数学游戏。)
活动重难点:
巩固认识6以内的数字,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数字卡片若干。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真实的操作能力,我将整个活动的流程设计为:谈话——游戏1——游戏2——游戏3——自主操作。逐层递进,挖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师: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今天呀我们要跟数字一起玩这个游戏。
(通过捉迷藏的游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生活中,幼儿也会有捉迷藏的经历,可以鼓励让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数字捉迷藏的游戏中去。)
二、游戏一:瞬间记忆数量
1.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说出看到的黑点数量,找出对应的数字。(变化记忆的时间,增加游戏难度)
师:在做游戏之前呀,我们先来练一练本领,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你看到的黑色的点。
2.增加难度,在4秒快速反应出看到的黑点数。
3.再次增加难度,在3秒瞬间反应看到的黑点数。
(这一环节的设计缘由来自于综艺节目《梦立方》,人们瞬间记忆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能够记住出现在眼前一秒钟甚至更短时间的事物。组织幼儿玩这样一个瞬间记忆的游戏,帮助他们逐渐进入寻找数字的状态。锻炼了他们眼力和记忆力,以数黑点来导入活动,帮助幼儿对数的概念进行巩固。)
三、游戏二:寻找隐藏数字
1.演示白板,引导幼儿在颜色相近的图片中,寻找隐藏的数字
师:数字们躲好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你是怎么找出来的?原来呀绿色的小圆点中有一些橘黄色的圆点,他们按照这样的路线排列起来的。
(在色盲卡中有很识别数字的卡片,于是选取了6以内的几个数字色盲卡让幼儿来游戏。这一环节,比较简单,数字在图片中虽然颜色相近,但是只要仔细看,一眼就能够看出。帮助幼儿加深巩固对数字的掌握。)
四、游戏三:拔萝卜,初步感知数目的等差关系
1.师:孩子们,你们都听过拔萝卜的'故事,对吧,想不想也来玩这个游戏啊?
师:谁愿意来做那棵大萝卜?
XX你来拔,拔呀拔,拔不动,谁愿意来帮助他?
刚刚有几个人在拔萝卜?又来了XX,现在有几个人在拔萝卜?拔呀拔,拔不 动,我们再请一个,又来了一个,现在有几个?(让孩子来摆数字)
为什么2后面来了一个,是3呢?原来2和3 是好朋友,靠在一起的。
4放在睡得后面呢?为什么?(以此类推)
小结:2和1是好朋友,2在后面比1多1个,3和2是好朋友,3在后面比2多1个。...,从小到大的排列的相邻数字,后面的总是比前的多1.
2.演示白板:引导幼儿共同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
师:这个1真淘气,每次它都要来凑热闹。淘气1 又要跟数字们玩游戏了,它和1在一起,就变成了2,和2在一起就变成了3,和4在一起就变成了5,和5在一起就变成了6.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了第一环节的铺垫,幼儿对于6以内数字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于是通过拔萝卜的游戏让幼儿平面直观的初步感受多1的等差关系。通过排序、发现排好的数字之间都相差1,在教师引导下理解等差的概念。)
五、自主操作:共同验证数目之间的等差关系。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数字卡片,你去帮它找到好朋友,做完一张请你把它夹到你的小夹子上,可以邀请客人老师帮你检查,好吗!
(这一环节回归到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操作中进一步验证数目的等差关系,一方面孩子要观察空格中缺少的数字,同时还要找出相应的数字,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又是一个提升;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幼儿参与有趣的数字活动的兴趣以及肯定自己的态度。)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冬天人们生活工作情况,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学习用较完整的语句讲述图片内容,提高表达能力。
3丰富词:寒冷、盖满、银装素裹
活动重点:
能说出常见到的早起的人们的名称
活动难点:
学习用简单的`形容描述冬天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结合幼儿的生活讲述
1冬天的早上你家谁起得早?他起来干什么?
2爸爸妈妈起得很早,你们觉得他们怎样?他们为什么要早起?
二,看图片讲述
1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知道的?
2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描述冬天的早晨(丰富:寒冷、银装素裹)
3在这寒冷的早晨,都有谁起的很早?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细节地方,知道人物的工作)
4讨论:为什么这些人要起得这么早?他们怕冷吗?为什么?
5小结:邮递员忙着送信不怕冷;警察忙着指挥交通不怕冷;亲洁工阿姨忙着打扫马路不怕冷;公交车上的司机和售票员忙着接送上下班的人们不怕冷。小学生们忙着去学校上课不怕冷;许多人们也很早上班不怕冷。正是这些人们,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丽、更繁荣。
6除了这些人外,你还知道那些人也不怕冷?
中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紧张和惊险的故事情节。
2、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并能用较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
3、懂得任何时候不要轻易地相信坏人。
二、活动准备:
绘本PPT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PPT
师:今天森林里要举办一场动物聚会,这个聚会是谁举办的呢?
提问:你觉得蟒蛇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师:那这个故事里的蟒蛇是不是像小朋友们说的那样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欣赏故事
播放PPT并引导幼儿讲述
提问:(1)聚会上有哪些节目?他们怎么表演的.?
(2)你觉得他们的表演怎么样?我们一起给他们鼓掌吧!
(3)接下来出场的是鹈鹕先生,他是一只有着超级大嘴巴的鸟。猜一猜,
他会给小动物们带来什么样的表演?
(4)那我们一起来看鹈鹕先生的表演吧!
(5)这时,大蟒蛇说话了,他说:“我也不太确定,不过我也许可以做的
更好些。”你觉得他想表演什么?
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去大蟒蛇的嘴巴里玩吗?为什么?
(6)小动物们在大蟒蛇的肚子里很不舒服,想出来了,大蟒蛇会让他们出来吗?
(7)是谁来了?他会用什么办法就小动物?
(8)动物们被救了出来,他们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会对大蟒蛇说些什么?会怎么惩罚他?
(三)总结教训
师:这个故事给了你们什么教训?
(四)完整欣赏
播放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促进幼儿对“风”的认知
2、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
3、促进幼儿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发展
活动准备:
A4纸若干、律动和游戏音乐、放松音乐各一段。
活动过程:
1、 热身操
幼儿在教师的示范下,一起做律动操进入活动室。
2、看图片引入主题
看各种天气引出风的主题。
3、主题游戏:一起郊游放风筝
故事引导:今天,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放风筝!请动动小脑筋,看谁的风筝飞的好!
游戏方式: 每个小朋友手持一张A4纸并高举过头顶,手只能轻轻举着,不能用力抓牢行进中,要随着风力的变化调整纸张;行进奔跑中,感知风筝在风中的飞行。
4、变化游戏:会飞的'A4纸
故事引导:这是一张普通的A4纸,请小朋友思考,怎样借助身体部位,使纸张在空中不掉落呢?
游戏方式:用身体各部位与纸张接触,在奔跑中寻找风的力量。
注意: 奔跑的速度越快,纸张在风中与身体部位的接触更紧密;注意提示安全。
5、合作性游戏:黏黏乐
故事引导:刚才是单人身体部位与纸张的接触,现在与小伙伴一组,用身体不同的部位夹住纸张行进,从而感受风的力量吧!
游戏方式:两个小朋友尝试用身体不同的部位夹住纸张,在奔跑中寻找运送纸张的巧妙方法
注意: 两位小朋友注意动作一致,以免发生意外;在游戏过程中保持纸张的平整。
6、升华游戏:保卫风筝
故事引导:魔王在睡觉,听见我们小朋友玩风筝玩的很开心,吵到了魔王休息,决定抢夺我们小朋友的风筝,不让我们玩,所以当听见“魔王来了”的时候,我们要把风筝藏起来。
游戏方式:每个小朋友手拿A4纸自由的玩耍时,听见“魔王来了”要用不同的身体部位把A4纸压在地上。
注意: 在下压A4纸时,可能发生危险的身体部位如头、膝盖等,需要提前提醒幼儿注意,以免发生意外;避免在游戏过程中可能因奔跑而发生的撞击
7、 教师参与
组织小朋友将手中A4纸揉成团变成“炸弹”反击,“炸弹”丢魔王。
教师充当魔王角色。
8、放松
组织小朋友揉揉胳膊,揉揉腿,相互之间捶捶背。
中班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两种不同的音乐所表现的不同的情感色调。
2、学习匹配音乐情绪与对比色,培养幼儿的隐喻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掌握涂刷的方法,体验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红、黄、蓝、绿四种色快以及相应的颜料若干
3、每组十种颜色色快及颜色分类板,油画棒人手一支,动物小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两段音乐,感受其不同的情感色调
1、教师放第一段音乐,请幼儿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最想做什么?
2、请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动作或结伴活动等。
3、播放第二段音乐,提问:这首曲子,你觉得怎么样?(幼儿自由讨论)
4、师:“刚才我们听了两首曲子,给你的感觉一样吗?
(二)引导幼儿选色配乐,认识颜色的冷与暖
1、教师出示四种色快,让幼儿听一段音乐选一中颜色讨论:这段音乐像哪个颜色?为什么选这种颜色呢?
2、教师小结,告诉孩子红色与黄色属于暖色;蓝色与绿色属于冷色。
(三)引导幼儿拓宽思路,巩固对颜色冷暖的认识
1、你觉得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颜色是暖色的,哪些是冷色的呢?(幼儿自由讨论,交流)
2、小组游戏:为颜色分类以小组为单位,为十种颜色分类,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评价总结
(四)美术游戏:为小动物“洗照片”
1、师:“小动物们去照相馆拍了许多照片,但还没有洗出来,我们一起来帮忙洗照片,好吗?”
2、教师出示相片的“底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示范“洗照片”,用刷子蘸上颜料,轻轻地在纸上来回地刷,全部刷满后,相片就洗出来了。
3、辅导幼儿“洗照片”,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指导幼儿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
4、幼儿刷完后,引导幼儿比较,冷色背景与暖色背景所给人的`不同的感受。
(五)自由探索,去室外寻找冷暖色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颜色还有冷色与暖色,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感受一下颜色的冷暖吧。”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9-09
中班教案04-06
中班教案04-07
中班教案04-07
中班教案04-09
中班教案04-09
中班教案04-10
中班教案04-10
中班教案04-11
中班教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