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班教案模板集锦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差,特别在撕纸方面表现尤其突出,他们对撕的力度及外形不会把握,因此我设计了撕贴“送伞”这一活动,初步发展幼儿的撕贴技能,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活动目标:
1、学会沿针孔轮廓撕蘑菇伞,掌握撕的技能。
2、激发幼儿相互合作、帮助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大背景图一副(图下方有兔妈妈和小兔劳动的场面,图上方画有乌云雨点。)
2、两张半幅图(一张是阴天,一张是晴天,可覆盖整幅大背景图的上方。)
3、带有蘑菇伞针孔轮廓的大纸一张,带有蘑菇伞针孔轮廓的幼儿操作纸若干、浆糊、抹布每组一份。
四、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出示大背景图(晴天图覆盖乌云和雨点),
1、提问:(1)图上有谁?他们正在干什么?(2)天气怎么样?
2、在晴天图上再覆盖阴天图。
提问:(1)呀!一会儿天气快要怎么啦?
(2)小兔们淋了雨会怎么样?
(3)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能使小兔们淋不到雨呢?
3、教师小结幼儿的办法,那我们一起来做些伞送给小兔们,好不好?
(三)教师讲解示范撕伞的方法。
(1)教师着重示范讲解撕伞。
(2)伞撕好了,那怎样送给小兔呢(启发幼儿说出伞应送到小兔的头上方)?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卫生)。
(2)幼儿操作,教师注意个别指导。
(3)教师表扬鼓励相互谦让、帮助的幼儿。
(五)活动评价。
(1)小朋友你们看,哪一把伞最好看?为什么?(幼儿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并提出建议和希望。)
(2)刚才呀!小兔们得到了我们小朋友的帮助,他们非常高兴,还说要谢谢小朋友呢!那平时别人有了困难我们应怎么做呢?对,不管是谁得到了别人的帮助都会很高兴的,你们愿意帮助别人吗?
五、活动延伸:
(1)在美术区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轮廓纸,继续提高幼儿撕和粘贴的技能。
(2)在日常活动中积极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帮助。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和同伴一起晒太阳的乐趣。
2、尝试用不同的姿势晒太阳,感受太阳的温暖。
3、能用语言表达出晒到太阳的身体部位。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阳光充足的草地
物质材料准备:欢快的音乐磁带一盒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猫妈妈”带着“小猫”寻找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太阳。
猫妈妈说:“今天天气真好,宝宝们我们出去晒晒太阳吧!”
猫妈妈说:“孩子们,找一找,太阳公公在哪里?”(引导幼儿寻找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太阳)。
二、“小猫”尝试用不同的姿势晒太阳。
1、“小猫”自由变换姿势晒太阳
猫妈妈说:“晒太阳,晒太阳,晒晒我的XXX。”
2、引导“小猫”说说自己晒到的身体部位
猫妈妈问:“晒太阳,晒太阳,晒到哪里最舒服?”
3、“小猫”互相模仿晒太阳的.姿势
猫妈妈摸摸小猫晒太阳的地方说:“晒到XX暖洋洋,我们一起晒一晒!”
三、“小猫”交流晒太阳的感觉,“猫妈妈”告诉“小猫”晒太阳的好处。
帮幼儿适当的减少衣物,擦擦汗,让孩子了解晒太阳的好处。
设计意图:
我班孩子年龄普遍偏小,入园以来情绪波动较大,孩子们的交往能力较弱,参加集体活动时比较胆怯,不爱户外活动,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在开放的空间玩耍,呼吸到新鲜空气,尝试用不同的姿势晒太阳,让孩子们想做什么动作都能放的开,约束较少,促进了孩子个性的张扬,让他们身心放松,体验到了和同伴一起晒太阳的乐趣。同时,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孩子的皮肤后还能合成促进骨骼
生长的维生素D,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增强了体质,又了解到了晒太阳的好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材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高,在活动中始终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在幼儿亲身体验了晒太阳的感觉后,教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丰富了幼儿的词汇,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老师轻柔的触摸,提示,幼儿间的相互模仿中,孩子进一步认识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并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三个目标均完成的较好.但在活动场地的选择中,没有考虑到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因素,因此在活动中,复杂的环境对幼儿的观察有一定的影响,在交流环节中,孩子的情绪比较浮躁.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认识苹果》是小班上学期的一个科学活动,这个活动从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苹果着手,为幼儿进行一个丰富多彩的认识苹果的过程。苹果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水果,但由于它的常见,家长往往会忽略让幼儿认识苹果,让幼儿对苹果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怎样让幼儿在小小的苹果中探究发现科学的秘密?怎样有效的引导幼儿在观察苹果的过程中,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因此我设计了《认识苹果》这个科学活动,来引导幼儿真正的认识苹果。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苹果的特征。
2。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苹果。
3。喜欢吃苹果,知道多吃苹果身体好。
活动重难点:
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苹果,了解苹果的特征。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一个苹果(红富士、蛇果、青苹果、黄蕉)
2。小叉、盘子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苹果的外形特征。
1。师:小朋友今天都带来了什么呀?(苹果)
2。师:苹果真多呀!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用小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把你的发现跟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看看谁发现的最多。
3。师:谁来说说苹果是什么样子的?
幼1:我的苹果是圆圆的。
教师追问:这个圆圆的苹果象什么呀?(皮球、轮子)那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看看苹果会怎样?(苹果会滚动)
幼2:我的是红颜色的。
教师追问:谁的苹果也是红色的举起来给我们看看。还有跟他们不一样颜色的苹果吗?(引出绿色、黄色)
幼3:上面还有柄。
柄长在哪里呢?(凹进去的地方)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小结:苹果看上去是圆圆的,凹进去的地方有个柄,摸上去光光的、滑滑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还有的是黄色的,闻起来香香的。
5。师:它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呢?(教师介绍苹果的名称:青苹果、蛇果、红富士、黄蕉等)
二、观察了解苹果的内部特征。
1。师:我们看到苹果的外面是什么?(果皮)那你们知道苹果的里面是什么吗?(幼儿猜测)
2。师:现在我来把它削开,看看苹果的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什么颜色的?
3。师:果肉里面又会藏着什么呢?(皮、籽)怎么才能看到里面是什么呢?(幼儿猜测)现在老师就把它切开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果核)果核能不能吃呀?
三、品尝苹果。
1。师:你们喜欢吃苹果吗?苹果是什么味道的?
2。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苹果请小朋友尝一尝,说说苹果吃到嘴巴里是什么感觉?(甜甜的,脆脆的……)
3。小结:苹果营养丰富,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多吃苹果,这样身体才会棒棒的。
活动反思:
由于小班的年龄特点,他们并不是很能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发出的指令,经常会出现一个小朋友说什么,其余的小朋友就会说一样的这种情况。我们先从了解苹果的外形特征开始了这次的活动。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知苹果,用眼睛看一看苹果像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味道?用手摸一摸苹果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边观察苹果边说一说,并讲述自己得发现,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提问“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吗?”大多数小朋友会重复同样的回答。所以,如何有效的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这一点还值得我去深入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我应该多引导幼儿进行回答,而不是帮幼儿将答案说出来,这样既没办法突破活动的重难点,也没办法提高幼儿的思考、表达能力。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不但了解了有关苹果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同时也掌握了运用不同感官去感知事物的方法,学会用探索的方法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苹果是孩子们喜欢的水果,能在愉快地游戏中和孩子们共同探索出其中的科学秘密,收获甚丰。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掌握科学知识是其次的,对活动感兴趣、有探索的精神、探究的欲望、敢于展现自己是我们开展活动的目标。
小班教案 篇4
《苹果丰收了》这一活动属于数学中的分类活动,主要是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活动,从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出发,在动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辨别红、绿两种颜色,并进行归类,逐步积累类的经验, 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这一活动的设计理念,我将活动的目标定为:
一:能区分红和绿两种颜色,并能把相同颜色的苹果放在一起。
二:愉快地参加摘苹果、送苹果的游戏活动,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通过游戏区分红和绿两种颜色,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述出来,难点则在于将不同颜色的苹果分类投放。
活动一开始我将幼儿带到两棵结满红苹果和绿苹果的苹果树下,让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以此让他们区分红和绿,然后通过摘苹果的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一环节中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很高,纷纷跑到树下摘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且大部分的孩子都能表述出自己摘的是什么颜色的苹果,只有少数孩子的胆子还没有放开。第二环节是请幼儿将摘到的苹果按不同的颜色分别送到汽车和火车上,通过送装苹果的游戏帮助幼儿积累有关类的经验,采用这样的方法,人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个个都能动手,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性极高,一点也不感觉到枯燥。这个环节中只有三个苹果送错了,但在同伴的帮助下,送错的苹果很快就被纠正了过来,孩子们有了初步的关于类的经验。活动的第三环节是让孩子再次进行摘苹果、送苹果的游戏,并且加大了活动的难度,允许幼儿摘一个或者两个自己喜欢的苹果,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摘了两个苹果,并将不同颜色的苹果送装到不同的地方,能力弱的孩子则可以摘一个苹果,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孩子由易渐难的.进行游戏,他们在第一次游戏中积累的有关类的经验得到了巩固,而且也能用较为完整的语句表达操作的过程,有的说:“我摘了一个红苹果”,有的说:“我摘了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不同能力孩子的经验都有了提升。
可以说整个活动的目标基本都能达成,但有两个不足的地方:
第一就是教师还应加强孩子的常规管理,对每一环节完成之后孩子接下去应该做什么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这样孩子们的精神会更加集中,课堂秩序也会更为有序。
第二就是教师的教具制作应该考虑的更为周到,要方便幼儿摘去和贴放。否则就会浪费很多时间,从而影响整个活动的的效果。
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孩子对看不见的神秘有天生的探索欲望,在神秘面前,他们止不住好奇的脚步,停不下推开神秘面纱的小手。打开《黑黑的,有一个洞》这个绘本故事,映人眼帘的是清晰的画面、生动的故事形象,最重要的,就是那一个个神秘的洞洞, “这是哪儿的洞?洞洞里到底会有什么”?
语言简单、生动有趣、充满神奇的绘本故事,非常适合小班幼儿阅读。我尝试通过白板的丰富功能,和孩子一起在看看、猜猜、说说、变变、玩玩中理解故事,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猜猜玩玩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洞的神奇。
2.能运用钻、爬、走、溜等动词学说简单的句子。
3.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情景创设(火车山洞、老鼠洞),绘本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初步体验黑黑的洞
师:宝宝们,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出去玩一玩吧!(听音乐跟着老师开火车)
师:黑黑的,有一个洞,小火车钻山洞喽!
师:小火车钻出来了!(开着火车找个小椅子坐下)
白板运用:播放音乐。幼儿开火车。
评析:以孩子熟悉喜爱的游戏“开火车”导入,孩子们在情境中进入第一个神秘的洞洞——山洞,自然而又切合主题,调动了孩子的参与兴趣。
2.理解故事,运用动词学说简单句子
(1)猜一猜、玩一玩,理解动词,学说短句。
①出示苹果洞,学会说“钻”“毛毛虫快钻出来吧!”
(P2)师:咦?这儿黑黑的,也有一个洞,这是哪儿的洞呢?(幼儿猜想:太阳上的洞、西瓜上的洞……)
(P3)师:苹果上面黑黑的,有一个洞,谁会从洞洞里钻出来呢?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镜,谁来找一找?“是啊,黑黑的,有一个洞,毛毛虫钻出来啦!”
白板运甩用神奇魔术镜将隐藏的毛毛虫找出来。
运用手指体验“钻”的动作。
师:毛毛虫怎么钻的呢,把你的毛毛虫变出来,钻一钻(带领幼儿伸出手指变毛毛虫钻一钻,边做动作边说:“黑黑的,有个洞,毛毛虫钻出来啦!”)
评析:洞洞是那么神秘,孩子们的猜想踊跃大胆、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巧妙利用白板的“魔术镜”,洞洞里的毛毛虫仿佛在与孩子们捉迷藏,孩子们急切地寻找、等待,深深被带人游戏情节。用手指体验“钻”的环节,简单易行,让正处于兴奋的孩子身体动一动,玩一玩,变一变。
②分别出示蚂蚁、螃蟹洞,会运用短语进行交流。
(P4)师:黑黑的,有一个洞。谁会从洞里走出来呢?(幼儿猜想)
(P5)(拖出小蚂蚁并复制)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喊:“小蚂蚁,快走出来吧!”
白板运用:放大、复制功能复制出许多蚂蚁。
师:看!(P6:幕布拉开)一个洞,两个洞,三个洞,哇,那么多的洞啊!在我们家乡的大海边有许多这样的洞洞,你们去过海边吗?有没有发现这些洞洞,洞洞里藏着谁呢?(幼儿:虾、泥螺、蟹等)
(P7)师:听!什么声音?(音效:螃蟹爬的.声音)是谁呢?“小螃蟹横着爬出来啦!”小螃蟹是怎么爬的?(横着爬)
师:我们小朋友也来学小螃蟹横着爬一爬吧!(幼儿跟着音乐跳螃蟹舞)
白板运用:拉幕显示许多洞洞;点击显现动画的螃蟹;音效运用。
评析:蚂蚁、螃蟹陆续登场,可爱的小动物形象让孩子熟悉而又亲切。白板的放大、复制功能在这里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孩子们睁大眼睛,期待着“小蚂蚁快快走出来”。教师引导孩子从记忆中寻找我们如东家乡海边的印象,孩子们“有的话说”,贴近生活的话题从不会让人觉得词穷。
③完整讲述三幅图。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谁的洞洞?还记得吗?(P8:苹果洞、蚂蚁洞、螃蟹洞在一张图上)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把它喊出来!(教师说前半句,幼儿接下半句时点出相应的动物)
白板运用:点击显示隐藏的图片。
评析:及时的、完整讲述,教师通过集体共读的形式,孩子们在看看、说说中体会洞的神奇,他们的表达急切而又主动,白板的隐藏功能极大地调动了孩子表达的兴趣,他们尝试用合适的动词喊小动物出来,使活动达到一个小高潮。
(2)找一找、玩一玩,学会运用“溜、跳”等动词。
①(P9~13:山洞、树洞、井)师:这些是哪里的洞?黑黑的洞里又藏着谁呢?(小朋友猜一猜、说一说)
白板运用:播放图片、点击显示隐藏图片。
②在游戏中寻找动物,说一说,演一演。
(情景道具:泥洞)师:谁会从这个黑黑的小小的洞里溜出来呢?瞧!是小老鼠溜出来了!它是怎么溜出来的?(师生交换表演,学说短语:小老鼠,快溜出来吧!)
白板运用:点击显示隐藏图片。
评析:表演的加入极大地满足了孩子表现、模仿的欲望,他们在愉快的身体动作中感受动词的奇妙,体味洞洞里蕴含的无限神奇。
(3)找一找,变一变,用身体动作变出各种洞洞。
师;除了这些洞洞,你身上有洞吗?(幼儿:鼻子上有洞、肚子上有洞叫肚脐眼儿、耳朵有洞……)
师:能不能用手变一个洞洞?你会让谁进来呢,快喊一喊!
师:用身体可不可以变成一个大洞洞?这么大的洞洞想让谁进来?
(孩子变出各种洞洞,师幼运用短语互动游戏,如:小兔子,快跳出来吧!小蝴蝶,快飞出来吧!……)
评析:迁移到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从找寻自己身体的洞洞人手,感受神奇的洞洞无处不在,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事物。找寻、表达、动作、游戏……孩子们神奇的感受洞洞之旅仍未结束。
3.选择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师:洞洞好玩吗?这么好玩的洞洞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黑黑的,有一个洞》,我们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P14)老师点到哪个洞洞,我们就说哪个,好不好?(幼儿看图讲故事)
白板运用:点击显示隐藏图片。评析:巧用白板,选择图片,讲述故事,原来,故事讲述也可以这样有趣,像做游戏一样,不知不觉,《黑黑的,有一个洞》这个故事,我们完整地讲述了一遍。
4.迁移经验,引出生活中有趣的洞洞
(P15)师:咦!黑黑的,怎么还有一个洞?这么漂亮的洞会是谁藏在里面呢?(看视频)拱啊拱啊,是谁呀?看!原来是我们宝宝躲在被子洞里和妈妈做游戏哪!
5.寻找图书,结束活动
(1)师:今天小朋友讲的这个有趣故事藏在一本书里,这本书在哪儿呢?——在黑黑的,有一个洞里。(P16)
白板运用:点击渐显图片。
(2)根据图示开着火车去大型玩具的洞洞里寻找图书。
评析:活动的结束依然那么充满游戏情节,图书居然藏在大型玩具的洞洞里,这也太奇妙了。教师的巧妙设计,让孩子的“洞洞”之旅结束得高潮跌起,戛然而止,意犹未尽。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充满快乐和神奇的活动,故事里神秘的洞洞通过白板功能的演示让孩子充满了好奇,对答案的揭示满含期待。游戏的情节贯穿始终,整个活动以“洞洞里藏着谁呢”为主线,让孩子在猜猜、说说、变变、玩玩中理解故事,并运用动词学说简单的短语。整个活动,孩子兴致始终被可爱的洞洞所吸引,被老师设计的游戏情节所吸引,他们快乐的体验了一次美好的“洞洞之旅”。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以诗歌的形式出现的儿歌,幼儿还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儿歌,所以这首儿歌主要是培养孩子学习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情节的兴趣。目的是让幼儿知道鱼离不开水,巩固度鱼生活习性的认识。同时在认知过程中感知小动物的可爱,萌发亲近和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同时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其认知、语言、操作等方面能力,实现幼儿原有经验的梳理、整理、拓展与提升。
活动目标:
1.知道鱼离不开水,巩固对鱼生活习性的'认识。
2.乐意学习诗歌,感受诗歌情节的有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图片。
2.《小朋友的书.亲亲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如果小鱼离开了水,会怎么样呢?
二、介绍诗歌内容。
教师根据诗歌内容,用故事的形式介绍“鱼儿岸上跳”的内容。
三、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幽默、风趣。
1.教师朗诵诗歌。
你听到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2.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诗歌的句子。
青蛙、鸭子在干什么?
鱼儿做了什么事情?它离开了水后会怎么样了?
这时,谁来了,小鱼怎么做呢?
小鱼可以在水里做什么呢?
四、幼儿朗诵诗歌。
1.幼儿学念诗歌几遍。
2.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朗诵诗歌。
五、幼儿阅读“鱼儿岸上跳”,教师指导幼儿根据图画简单讲述诗歌内容。
活动反思与建议:
老师在开始引题部分利用直接引题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活动中教师还准备了三张不同情境的图片,借助图片让小朋友感受诗歌的滑稽、有趣。活动中小朋友掌握了鱼离不开水,巩固对鱼生活习性的认识。
不足之处:
活动中教师让小朋友单一的念白,导致后面的环节有点混乱。
小班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熊有胖胖的身体、黑黑的眼睛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动物,随着动物主题的开展,最近孩子们非常喜欢《三只熊》这个有趣的故事,故事中的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的床、椅子等都对应了物体的大小,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这样一条目标: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抓住这两个契机,通过故事情境的继续延伸,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更好的引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整个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故事情境中快乐的学、快乐的玩。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通过观察与比较感受物体的大小、粗细、数量多少与三只熊的对应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课件、幼儿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熊一家
1.播放PPT,出现小熊一家。
1.(故事导入)小熊一家来做客啦!熊爸爸最高最大,熊宝宝最小最矮,熊妈妈不大也不小!
1.小熊一家都喜欢吃哪些东西?
1.播放PPT,出示熊爱吃的食物。
二、为小熊一家分早餐
1.播放PPT,出示三套餐具。
1.小熊一家要吃早餐啦,给熊爸爸最大的餐具,因为熊爸爸最高大胃口也最大,给熊宝宝最小的餐具,因为熊宝宝最小吃的也最少,给熊妈妈不大也不小的餐具,因为熊妈妈的不高也不矮,吃的不多也不少。
1.播放PPT,出现3根玉米和3罐蜂蜜。
1.早餐要开始啦,这些食物怎么分给小熊一家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理由)
小结:最高的那罐蜂蜜给熊爸爸,最矮的给熊宝宝,不高也不矮的.给熊妈妈;最粗的玉米给熊爸爸,最细的给熊宝宝,不粗也不细的给熊妈妈。
三、为小熊一家分苹果
1、播放PPT,出现6只苹果。这里一共有几只苹果?
2、三只熊都要吃苹果,我们该怎么分呢?请你试一试?(幼儿操作)
1.你是怎么分的?(幼儿介绍,情感导向)
三只熊的苹果一样多。
爸爸妈妈舍不得吃留给熊宝宝吃。
小熊很爱爸爸妈妈,把自己的苹果分给他们吃。
你们分的都不错,都是有爱心的宝宝。
4、熊爸爸说还想多吃点,熊妈妈说我吃的正好,熊宝宝说吃的太饱了,该怎么分?请你试一试?(幼儿操作)
小结:分给熊爸爸3只苹果,他的苹果最多,给熊宝宝一只苹果,它的苹果最少,给熊妈妈2只苹果,它的苹果不多也不少。
四、延伸活动
1、出示三个盒子,请幼儿观察盒子上的数字,猜一猜熊爸爸会找哪个盒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流程:观察→预测→尝试→交流
活动过程:
一、出示瓶娃娃,引起幼儿兴趣:
师:宝宝,你们看,这是谁呀?(瓶娃娃)
师:瓶娃娃想和我们宝宝一起游戏。可是,现在他们的肚子有点饿,我们有什么好办法,使瓶娃娃的肚子不饿呢?(幼儿回答)
二、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1、这里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哪个宝宝愿意来试一试,来喂给瓶娃娃吃。
(发现问题:好吃的东西吃不进娃娃的肚子里)
2、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为什么瓶娃娃吃不进去呢?
(好吃的东西都大,瓶娃娃的嘴巴小)
3、我们怎么让瓶娃娃吃下这些好吃的食物呢?
(幼儿预测)
三、进行“大变小”的试验:
1、孩子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方法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喂给瓶娃娃吃。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种食物的变小。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喂娃娃的快乐。
设计思路:在生活中,小年龄的孩子有着强烈地模仿成人的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手工活动。如:切菜、洗手帕、扫地等。
为此,我根据孩子的学习特征,选择了孩子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孩子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孩子手部动作,满足孩子动手操作的愿望,同时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瓶娃娃每人一个。
2、各种食物: 蛋糕、饼干、蛋、饼、火腿肠、豆腐干、黄瓜、萝卜、藕、苹果、桔子、香蕉、波力海苔、鱼干片等 3、各种工具:汤匙、小刀、剪刀、尺
小班教案 篇9
目标:初步培养幼儿敢于放笔大胆画的能力及画出较长的线,感受绘画的乐趣。
准备:口琴、彩色油画棒、白纸。(已经感受过线条的变化)
过程:
1、故事导入:
小蜡笔要学跳舞,快来看一看都什么颜色的小蜡笔来学习了。(红色、绿色、兰色、黄色……)。
2、小蜡笔是怎么跳舞的,你们猜一猜?(随意做动作)
跳舞需要什么伴奏?(音乐)
小朋友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教小蜡笔跳舞?(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我来给你们伴奏,请小朋友拉着你喜欢的`小蜡笔的手,随着音乐开始跳舞吧。”
幼儿随着老师吹口琴的速度在空中划线。(根据音乐的快慢节奏画出线的长短、曲线。)
4、老师:“你们跳的真好看,小蜡笔学会跳舞了。我把小蜡笔跳舞的样子画下来了。”(老师示范线条的画法)
5、请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节奏在纸上画出线的长短、曲线。(纠正幼儿的握笔姿势)
6、幼儿作品欣赏,并请幼儿讲述画的内容,让全体幼儿感受绘画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10
语言活动诗歌《家》此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并用肢体表现模仿小鸟飞、蜜蜂飞、蜻蜓飞,使幼儿在宽松愉快的语言交往环境下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透过直观教学法结合多次欣赏,使幼儿更好的掌握诗歌的.资料;透过谈话法帮忙幼儿理解诗歌中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潜力;透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意境,为仿编诗歌打下了很好的铺垫。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透过小鸟的家、蜜蜂的家、鱼儿的家、蜻蜓的家,让幼儿听听看看讲讲做做,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到达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帮忙幼儿理解诗歌资料时,应多多让幼儿去感受去体会,教师应多引导、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体会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在仿编诗歌时,大多数幼儿都能理解,但作为教师应兼顾到个体差异,多关心、多帮忙、多锻炼那些口语表达潜力差的幼儿。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的教案10-12
小班安全教案11-21
小班体育的教案12-22
刺猬小班教案11-04
下雨了小班教案10-24
《橘子》小班教案10-20
《滚球》小班教案11-01
桔子小班教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