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21 19:26:32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10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a、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b、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2.快乐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b、分组介绍:

  c、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

  ◇ 评选最佳展示员。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进行我的发现、读读背背的教学。

  3、 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学生交流发现:“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语。再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让学生读“红色”与“兰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二、 读读背背

  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者意思相反的词语成对的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让学生再读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试着背背对子歌。

  三、 总结: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行我会填、趣味语文的教学。

  3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口头填空“匆匆地( )”“快活地( )”。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各人在书上填写。

  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二、趣味语文

  绕口令比赛。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绕口令比赛,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的最准、最快。

  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两名最佳选手。

  各组选手进行比赛。

  评比后授奖

  三、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在下一次比赛中再大显身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说古道今,运用神话故事、传说和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准确数据的说明作用。

  教学设想

  一、采用“导读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明白事物的发展变化。

  二、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出示小黑板):

  1解释词语:〔安然无恙〕恙,读yàng,平安无事的样子,没有遭受什么病害或灾祸。〔怙恶不悛〕怙(hù),依靠,凭借;悛(quān),不读(jùn),改过,悔改;一贯作恶,不肯悔改。〔执迷不悟〕执,坚持;迷,迷惑;坚持错误而不觉悟。〔谕告〕告诉,使人知道。

  2下列解释是“死”的义项。请在下列句子中选择与之相应的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失生去命B不顾性命、坚决C不活动、不灵活D不通的E指“干涸”F固板G没有生物

  ①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A、E)

  ②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G)

  ③……真是“死海不死。(G、A)

  ④……受神楸S樱屡淹不死?A)

  二、导入新课

  《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说明文。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说古道今,举实例,引传说,列数据,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了死海的特征和它的形成过程。“死海不死”这个标题看似矛盾,其实正抓住了死海的奇异特征,这就是既“死”又“不死”。全文写得有条不紊,饶有趣味。

  三、分析课文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写出这篇文章的结构提纲和大意(抽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订正)。

  第一部分(1—4段),说明死海的特征:水的咸度很高。

  第二部分(5—6段),说明死海的成因:海水含多种矿物质,长期储存沉积,因而形成“死海”。

  第三部分(7—8段),介绍死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结合课文第一部分,说说文章是怎样从形象的描绘到科学的分析,进而揭示事物特征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在第一部分里,文章先介绍死海的地理位置;接着从水中与岸边不存在生命活动推测它“得名的原因”;继而从另一个角度,通过举例和援引传说,把死海浮力之大说得既形象又神奇;最后,综合“死海”与“死海不死”的特征,作为科学的说明,从而揭示了死海区别于其他海的'最显著的特征:海水的咸度很高,所以不适于生物的生存;因为海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所以浮力很大,人能自由游弋。这种从形象描绘到科学分析,进而揭示事物特征的方法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

  3、提问: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文章又是怎样来说明死海的成因?

  讨论明确:死海水中含有很多矿物质,水分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而成为今天最咸的咸水湖。人类对大自然奇迹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后依靠科学才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文章先引用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对死海成因的探索。接着从正面对死海的成因进行科学的解说。从神话的说明到科学的说明,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读起来也引人入胜。

  4提问:引用神话传说,在说明死海中起到什么作用?

  总结:在知识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话传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离开了这点,旁征博引,为追求增加文采而随意堆砌材料,滥引趣闻,是不足取的。本文两段传说、神话对说明死海的特征起着不同作用。引罗马统帅狄杜处死俘虏而未得逞的传说,对说明“死海不死”是一个很生动的例证。虽说是传说,却有史实作基础,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会下沉,哪怕是戴上脚镣手铐的人(传说中的俘虏是戴镣铐的)。这种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征说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味。同时,也从时间上说明死海存在悠久。

  5提问:课文中为什么要引用大量数据?

  归纳:知识小品的写作目的,是为了传播科学知识。它虽然可以旁征博引,说古道今,但是,归根到底还是要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如第4自然段,说明死海海水浮力大是因为咸度很高。高到什么程度?文章引用了科学数据。用具体数字表明海水中所含的盐分(钠盐、钙盐、钾盐)之多,再用一个比例数字指名各种盐类在海水中的比重,这样“咸度很高”就得到了确切的说明。最后,再用其比重与人体的比重作比较,从而得出人在水中不会下沉的结论。这几个数字对于说明死海海水浮力之大都有说明效果。读到这里,真正明白了文章前面所描绘的死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寸草不生人不会被淹死等奇异现象的科学道理。

  死海不死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一、了解有关海洋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趣。

  二、理解列数据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一、从分析课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思路,把握全文内容。

  二、讲清列数据的说明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导入课文,可从讲故事入手,也可做实验比较,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扑朔迷离、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有的谜底至今未曾解开:如安哥拉有条长达六公里的“香河”,香味飘传百里开外。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有的奥秘已经揭开,像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的“死海”。(加黑字板书,下同)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思想,看看这“海”为什么冠之以“死”字,既是“死“海,标题又为什么称为“不死”的呢?

  导入课文也可以实验开始,一杯白水,一杯浓盐水,分别放入鸡蛋进行比较。

  二、范读课文。

  一)借助工具书给加黑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游弋2安然无恙3氯化钠4告诫5干涸6执迷不悟

  (1)yì,(兵船)巡逻。文中指游来游去。(2)yàng,无恙,没有灾祸、疾病之类优愁的事。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3)nà,食盐的化学名称。(4)jiè警告、规劝的意思。(5)hé,水干,枯竭。(6)wù,执,固执;迷,迷惑,对事物分辨不清。形容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二)运用下列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1安然无恙2告诫3大惊失色4猜测

  三)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概括大意。

  四)数字,一般分为确数和约数两种。认真阅读课文,划出表确数和约数的语句,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五、讨论作者思路。

  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怎样划分,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成。本文共8小节,有几种划分层次的方法,请同学们各抒已见。

  第一段:1节,写死海得名的由来。

  第二段:2 ̄4节,说明死海不死的缘由。

  第三段:5 ̄6节,写死海的成因。

  第四段:7 ̄8节,写死海的现状和未来的情景。

  六、新课

  1、提问:关于死海的知识,大家在地理上已接触过,请大家回忆一下,举手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1-3自然段。

  提问:作者说是死海,又称之为“不死“,是不是自相矛盾?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证明“死海不死”呢?

  小结:死海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物存在,因此称之为“死海“。但人浮于水面,不会淹死,因此说“死海不死“。作者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叙说了历史传说,证实了第二节论断的正确。

  3、齐读第4自然段。

  提问:1公斤棉花和1公斤铁,谁重?

  补充:从数量上看是一至的,但质量上就不相同了。这里有个比重问题。比重是物理学名词,是物体的重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显然铁的比重比棉花要大。课文第4节谈到“死海”海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人一到海里就漂起来,就不足为怪了。据有关资料介绍,死海的海水比一般大海水咸7倍,氯化钠储量够40亿人吃两千年。有不少人家用浓盐水腌咸鸭蛋,鸭蛋为什么不下沉?就是盐水的比重大于一般的白水比重的缘故。

  4、要求学生自读5、6自然段,简要说出死海的成因。

  七、指名讲述课文插图内容。

  学习第四部分;讲析说明方法;布置作业。

  1、提问:人们是怎样开发死海海水资源的?为什么说“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概括:人们在“死海”边修建工厂、游乐场所,利用海水治病。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追问:除了课本上谈到的作用外,“死海”海水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有哪些作用?此问题意在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可随机点评。)说“真的要死了”,指的是海水的逐渐消失,干涸。

  2集体朗读7—8自然段。

  四、讲析说明方法。

  1、提问: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

  主要有两种:举事例、列数字。

  2、提问:假如把举例的两个神话、传说删掉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如去掉两段事例,读者也可从中了解到有关“死海“的知识,但可读性就减弱了。写文章总是要给人看的,特别是说明文,仅注意科学性是不够的,还应该注意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

  3、运用列数字说明是本文的一个特点,请大家划出有关表确数和约数的句子,思考数字说明的好处。指名学生朗读、回答问题。

  小结:说明海水的浮力用的是确数,这是经科学测算而定的;死海的地理位置、面积也是确数。运用约数的:“最深的地方大约有四百米”,“每年死海水面下降四十到五十厘米”。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可使被说明的事物具体可信,去掉有关数字。或都运用约数,就会使文章的可读性、可信性大大下降。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文后揣摩、运用五,理解“死”的不同含义。

  2给课文插图写一段说明文字,不少于200个字。

  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为1172—1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021—1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

语文教案 篇3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本设计创设了二处多媒体情景。一是教学课文伊始播放怀素披星戴月,日复一日刻苦练字的动画,意在使学生受感染,受熏陶,从而为学习课文提供情感驱动力;二是在学习一笔一画照着写时,播放毛笔书写的特写境头,意在突破难点,同时感受汉字书写的洒脱、优雅及文字的形神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拉近文本距离,产生积极因素,提高教学实效。

  二、联系生活,催化情感。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经验是最感性的学习材料。由于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对写字有着新鲜感和内驱力。联系生活,让他们谈谈你是怎样写字的?怎样才能写好字?你能像怀素一样写字吗?能有效地拉近文本距离,激发探究欲望及产生情感共鸣。

  三、自主学习,体验情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遵循这一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读通读顺。利用小组合作,读懂课文,在交流中进一步体验情感,受到感染。

  四、积极评价,调节情感。

  积极情感的内需,还需要外界施加影响。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持久性差,兴趣容易转移,更需要教师以评价为调节器,不断刺激学生。从夸怀素到夸自己。从怀素写字到我也是小怀素等设计,从语言到实物,从师评到自评、互评,丰富的评价手段不断调节着学生的情感,使其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合一,优化导入。

  1、教师板书写字二字并注上拼音。师述:我们学会了汉语拼音,就是本领大,谁来露一手,读一读?(指读)

  【激励性的语言,迎合了学生的表现欲】

  2、讨论:你平时是怎样认真写字的?

  【与学生实际相联系,从感性入手,接近文本,消除消极因素】

  3、教师范读课文。(多媒体投影:怀素跪于台前,苦练书法。背景显示:日出日落,披星戴月,四季变迁,收于怀素狂草表演。)

  【多媒体的运用,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为理解课文埋下伏笔,力求使学生深受感染,达到文未学,情已生的境界。】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课文自然段的序号。

  2、小组汇报朗读,评出小小播音员(奖品金话筒)

  3、指读带生字的词语(电脑显示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

  【给予充足的时间,运用自读、互读、赛读、议读、评选等手段,既做到开篇须熟,又体现自主、合作的思想理念。】

  三、读懂课文,入境悟情。

  1、再读课文,思考:怀素是怎样认真写字和刻苦练字的?(圈圈、画画、读读、议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全班交流,朗读感悟。

  ⑴我想夸夸怀素,他_____。

  用好学上进夸夸自己:我____,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⑵交流怀素认真写字。(相机板书:看清、记住、一笔一画)

  多媒体演示:写书的特写境头。

  【运用夸怀素夸自己来突破好学上进这个难点,同时激发学生兴趣,起到一石二鸟的功效。多媒体的演示,意在理解一笔一画感受文字的美,书写的美。】

  ⑶交流怀素刻苦练字。(运用滴水穿石、铁棒磨成针的典故进行教学,再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怀素刻苦练字的精神。)

  四、回归整体,熟读记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开小小故事会的方式来记诵课文。】

  五、巧借课文,指导书写。

  1、练读生字并组词。

  2、争当小怀素,并说说准备怎样做。(先看清字形,记住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

  3、教学生字,指导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书写姿势。(播放音乐)

  【开篇从学生写字延伸到课文,结尾从课文延伸到写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意在借助文本及学生学习的体验,及时有效地致用,提高写字的效益。同时,巧妙地总结课文,训练语言。】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朗读中理解 “四脚朝天,神通广大,口沫四溅”等词语的含义,并积累词语。有感情分角色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重点词、重点段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海龟的骄傲自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但对于段的把握还比较模糊,本课利用板块教学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与分段的把握。此外,三年级是学生理解词语的关键时期,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这节课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相关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地读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要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老海龟的悲剧》,看看老师把谁请来了?师出示图片:这个是老海龟,这个是小海鸥。它们给大家带来一些词语,可弄混了是描写谁的,你们愿意帮助分一分吗?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分给学生,到板前贴词。

  回忆课文内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男生读第一行,女生读第二行。

  老海龟:夸耀 口沫四溅 神通广大 四脚朝天 惭愧

  小海鸥:停歇 好奇 连珠炮似的 惊恐 吃惊

  师:有问题吗?(没有)同学们可真能干。别小看这些词语精灵,只有和它们认真交朋友才能有更大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中,深入地来学习《老海龟的悲剧》吧!齐读课题。

  师:什么是悲剧?课下谁查词典了?课件出示。在词典中悲剧有两种解释,你认为本课的悲剧是哪种解释?除了查工具书理解这个词你还有别的方法吗?(喜剧)反义词理解

  看课题,这节课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评价:问得好!真是会思考的孩子?这个问题有价值,你真棒!

  二、研讨点拨。

  (一)学习8到13段,弄清结局,体会悲惨,学会分段。

  1.带着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办?学生汇报。好,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10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大家快速扫读,放在这里方便大家理解词语的时候灵活运用。读文时请同学们注意思考老海龟的悲剧是什么?可以用笔画一画相关的'词句。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有关渔夫的句子。指名读。

  (1)老海龟的悲惨遭遇是怎样的?(出示 “四脚朝天”。)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看图理解。

  (2)奇思妙想:同学们想像一下,渔夫会把这个四脚朝天的老海龟怎么样?(生自由说:真可怜,真悲惨!那老海龟,你快跑啊!)接着汇报,还能从哪些描写中看出老海龟的悲剧来?

  (3)过渡:小海鸥对四脚朝天的老海龟有什么态度?学生读相关句子,课件出示:小海鸥见老海龟仰面躺着不动,又飞过来吃惊地问道:“神通广大的老爷爷啊,您就这么等着被别人搬走吗?”读出吃惊来。

  (4)理解词语神通广大。或生活中理解:你认为谁神通广大?

  (5)这么神通广大的老海龟,如今束手就缚,用一词来说此时它感觉怎么样?理解词语:惭愧。联系下文的方法。用惭愧说话。老海龟惭愧的怎么样?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没脸见人啦,这真是一个悲剧啊!

  3.过渡:看来,老海龟的悲剧不光是肉体上将要面临的苦难,更痛苦的是精神上的无地自容啊!它为什么这么惭愧?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观看课文动画,看谁能找到答案。

  (二)学习1到7自然段。追根溯源,体会骄傲,学会分辨真假。

  1.老海龟为什么这么惭愧?找到悲剧的原因了吗?(老海龟骄傲自大。吹牛 ,说大话。)

  2.同桌为一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读读老海龟和小海鸥的两次对话,从哪些地方看出老海龟骄傲自大?(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和词语。)

  A.第一次对话:“老爷爷,您多大年纪了?”“不大不小,整整一百岁。”老海龟慢吞吞地说。理解“慢吞吞”。你觉得他俩读得怎么样?

  B.第七自然段

  理解词语:来神儿 夸耀 羡慕 狂风暴雨 大浪滔天 平安无事

  3.老海龟的话你信吗?说说理由。

  出示资料分别识破老海龟的大话

  (1)太平洋约占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其面积约为一亿五千五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众所周知,海龟的速度很慢,它能游遍太平洋?你信吗?

  (2)“观光”是什么意思?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到一万多米,压强非常大。老海龟也根本不可能到最深的海底观光过。

  (3)出示“毫不在乎”:什么意思?目前所知的最大的鲸鱼体长33米,体重190吨,相当于35头大象那么重。

  (4)国外曾经捕捉到一只章鱼,腕足展开后有7米长。

  (5)历史上最高的浪高达500米。

  4.从这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老海龟的的确确很能吹牛,它把自己的见识和本领夸大了几十倍,几百倍,你觉得这只老海龟怎么样?

  (真是太狂妄自大了!真是太能吹牛了!真是太目中无人了!)

  5.我们来看看它对海鸥说了什么?找找它对海鸥说的话。(指名读)你还听出什么了?(瞧不起小海鸥。)你能把老海龟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读出来吗?哪位同学有信心读好?和老师比赛读,谁有信心?(师读,指名读。)

  听听,老海龟吹的是津津有味,吹得是热火朝天,吹得昏天黑地,这词都不恰当,帮我换个词,吹得“口沫四溅”。你用什么方法理解?

  6.这是从语言描写上能看出老海龟骄傲自大,还从哪些描写中也能看出它的骄傲来?来神儿什么意思?老师告诉你这种面部的描写就是表情描写。还从什么描写中能看出来?(动作。指导学生做。)怎么说?(出示夸耀。)联系下文理解。带上动作读一读。

  7.同学们理解的真好,(课件出示老海龟“口沫四溅”的图片。)就是这样一只狂妄自大的老海龟,此时却惭愧得无地自容,原因就是他太骄傲了。

  三、交流感悟。

  1.奇思妙想,说演结合。

  把你的理解带入文中,我们分角色再来读读这三次对话。第一组对话,男女生读。第二三组对话上前面表演读。要想读好,把你理解的词语加上动作表现出来,你们能吗?(给学生带上头饰拿着书上前面表演读。)

  看看这个骄傲的老海龟,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生汇报。)

  学完这个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板书:要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自大。让我们一起对老海龟说……(读板书,齐读。)

  2.现在打开智慧背包,让我们齐声读这些名言谚语,来警告自己不要犯老海龟的错误吧。课件出示名言大放送。

  课下我们把这些名言积累到日记本上,时刻告诉自己:齐读板书。

  四、拓展创新,大胆尝试。

  这节课同学们问得好,说得好,理解得好,读得好,还差一样,能不能写得更好?老师知道它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可千万别让渔夫给它卖了吃掉,想个办法让逃跑吧。(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奇思妙想,续编故事。你能把这个悲剧的结局改成喜剧的结尾吗?看谁写得好,下课!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声读一遍。

  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教师范读一遍。

  三、课文研读

  学生再读一遍,体味豪放风格并思考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典很多)

  找典故。

  1、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典故呢?

  我们来看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题目,大家知道,词往往用它开头的第一句话作题目。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在什么地点做些什么?京口北固亭,怀古

  2、学生再默读一遍。结合课后注释,看作者都怀想了哪些古(典故)?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寻找典故,我并没有笼统地提问“词中引用了哪几个典故”,而是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小问题,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有几个典故?

  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

  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

  4、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

  3、老师再做总结。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

  明确: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现在老师就来弹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的琴一起唱,好吗?(教师电子琴弹奏歌曲〈小松树〉)刚才我们唱的歌的名字是什么

  ?对,是〈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就与小松树有关系,课题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2、检查学生自由朗读情况。指名读——指名评价

  3、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三、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配乐默读课文。要求:看看文中共有几个角色。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随机将“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3、“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他们的位置分别在哪儿?(指导学生读课文的第一段话)

  4、学生再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这三个角色中的哪一个。

  5、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喜欢小松树的同学读小松树的话,喜欢风伯伯的同学读风伯伯的话,全体同学和老师都读旁白的话)

  6、在集体分角色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并且做到声情并茂。同时师生共同解决“惭愧”一词的`含义。(在朗读第三段话的时候,指导学生表演这段话)

  四、配音朗读、再次激趣

  1、全体通读课文。

  2、让学生观看〈小松树和大松树〉动画片,仔细观察,然后给动画片配音。

  五、发散思维、升华情感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为什么会惭愧的低下了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2、教师送给学生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学生和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片断),从中领悟如何围绕中心选材。

  2、迁移运用《明天,我们毕业》表情达意的方法完成作业。

  3、通过,激发学生对老师、同学或学校里其他人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借鉴例文和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学校老师、同学或学校里其他人的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写有讨论题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习作7第一、二教时总第95、96教时

  一、谈话导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明天,我们毕业》这课文,作者通过对一幕幕往事的回忆,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我们都被那纯真的情感所打动,同时也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再过一个月,我们也即将毕业,也要告别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也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老师和同学说。今天,我们就来写一话别的。

  板书课题:话别--写给......

  二、引导审题

  1、看到文题,你先想一下,你的心里话要对谁说。

  2、把题目补充完整。

  3、认真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要把心里话写给这个人。

  4、讨论:这就是说文章要有个明确的中心。此外,要注意是“话别”,所以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学习例文

  1、怎样把你的意思表达出来,又要有真情实感呢?我们光看文章的片断,这是吴小亮写给传达室沈伯伯的,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写的?

  2、自读例文,思考下列问题:

  (1)例文主要写了哪些事?

  (2)从这几件事中,可以看出沈伯伯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沈伯伯怎样的感情?

  (4)联系例文和课文《明天,我们毕业》,思考: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

  3、讨论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板书:

  表达真情实感具体事例典型场景

  4、教师:例文抓住沈伯伯为“我”送作业、打扫校园、迎送同学等具体事例,生动表现了他工作认真、关爱同学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眷恋沈伯伯的真情实感。

  四、指导选材

  l、同学们己经想好了要写给谁了,请大家再再回顾一下:在6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个人给你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有具体的事例吗?你准备选择哪些事例来表达你的感情?

  2、同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说你准备选择哪些事例或场景来表达你对这个人的眷恋之情。

  4、集体评议,教师点拨。

  五、完成习作

  1、学生,教师个别辅导。

  2、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指导修改。

  3、誊写习作。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爱什么颜色>>这首诗歌以简练的语句,相同的结构段式勾勒了三副绚丽的色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第一幅画面描绘了碧绿的禾苗,碧绿的小草,碧绿的梦.这是对自己农村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

  第二幅画面描绘了火红的朝阳,火红的枫叶,火红的队旗。这是作者对自己学习生活的热爱。

  第三幅画面描绘了蔚蓝的天空,蔚蓝的大海,自己身着蔚蓝的军装驾船乘风破浪保卫边疆,这是小作者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描述,表明了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这首诗歌表面上是写作者喜爱的碧绿、火红、蔚蓝三种色彩,实际上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胸怀。诗歌虽篇幅短小,但层次清楚。每一小节都以“我”爱什么颜色起笔,然后交代喜爱的原因——“因为……”,最后落笔在自己身上,强调喜爱这种颜色的真正原因。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部分优秀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边读边想象,理解体会诗歌意境。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仿照本诗编写一段诗歌。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会感受生活、感受美好。

  方法学习:

  学习抓周围美好的事物抒发自己情怀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读中想象的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建议

  关于课文:

  1、课前,教师及学生可以收集有关各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喜欢的颜色及原因;还可以自读课文,了解诗歌内容。

  2、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理解每一小节的内容,然后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理解课文离不开“读”教师要始终让学生“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可以让学生同桌读,师生合作读,教师引读,自由朗读、小组比赛读等形式去阅读、想象、思考诗歌中所呈现的画面,从而懂得作者喜爱颜色的原因,领会作者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4、文章有三个小节,其结构及叙述方式大体相同。基于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小组学习和自学的意识,教师可以在重点指导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依据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自学或者小组学习其他部分。

  5、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可结合“语文天地”中“畅所欲言”和“找一找描写颜色的词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自己所喜爱的颜色及原因。为后面的练习续写诗歌做好准备。

  关于生字:

  本课生字虽然不多,但都容易出错。如:“蔚”是上下结构,下半部是“尉”;“疆”左边的“弓”里有个“土”;“威”字里面“女”上边的“一”不能丢。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用自己喜欢的识记方法学习。

  学习生字要紧密结合词语,不单独认字。同时,要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相关题目的词语抄写。还可以鼓励学生再摘抄一些词语,可以是诗中的词语,也可以是诗中的近义词、反义词。

  拓展习题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辽( ) 将( )战( )乘( )武( )

  疗( ) 江( )站( )诚( )伍( )

  2、填字组词,看谁的词语宝库最丰富!

  ( )绿 ( )绿 绿( ) 绿( )

  ( )蓝 ( )蓝 蓝( ) 蓝( )

  ( )红 ( )红 红( ) 红( )

  3、续编诗歌,你一定更精彩!

  我爱 颜色,

  因为——

  是 的,

  是 的,

  ,

  ,

  也是 的。

语文教案 篇9

  水月无间供稿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发现

  1、 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 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 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 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口语交际. 习作

  学习目标

  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童话故事。

  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教学过程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a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c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d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8个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要看到自身的长处,努力去做,有耐心,不断地鼓励自己,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1.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生字卡、磁带、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质疑导入。

  1.出示毛毛虫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在什么地方认识的?把你知道的有关毛毛虫的知识介绍。

  2.出示蝴蝶的图片,你们认识它吗?其实它和毛毛虫是一家呢?你们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3.我们一起来读读《毛毛虫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A.标然段,思考文章的大意。B.画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试着对照拼音认读,不理解意思的词语,尝试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帮助理解。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认读生字:齐读——指名读——一一擦去拼音抽查,正音——齐读。

  3)认读词语。

  蜷缩叹息顽皮严厉与世隔绝五彩缤纷大惊小怪生机勃勃

  3.指名说词义,你是用什么方法帮助理解的?

  4.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话。

  5.在课文中找出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6.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评点。

  三、学习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写的生字,小组讨论:怎么记忆这些字的字形。

  2.指导观察,提出要注意的.地方:

  舞:上下结构,共14画。上面部分中间一横上有四竖,下面左边是“夕”。

  严:上面一个“亚”,下面一撇,注意两点的方向。

  脑:左右结构,右边的“点”“横”下是一个“凶”字。

  顽:左“元”右“页”,注意“元”的最后一笔要变形写成“竖提”。

  3.有哪个字需要老师范写?师举例范写。

  4.学生描红。

  5.指导评议。

  四、作业。

  1.练习读课文。

  2.将好的词语添加到你的词语库中。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毛毛虫找朋友。

  教师将身上写着本课生字的“毛毛虫”卡片发给部分同学,拿到卡片的同学,大声地将看到的字书空,能最快答出“毛毛虫”身上是什么字的小朋友就是“毛毛虫”的朋友。“毛毛虫”和它的朋友一起带大家认读生字。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之后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对照表格细读课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瓢虫的话瓢虫妈妈的话毛毛虫的心理活动丑八怪伤心极了毛毛虫虽然不像我们一样会飞会跑,可是他也一样能做一些事情不能悲观失望,也不能妒忌别的虫子,要吐丝……埋头苦干一切都会好起来…(毛毛虫有毛毛虫的长处)(咬破茧子,变成蝶)

  3.引导学生感悟朗读课文。

  如:a.毛毛虫听到小瓢虫的嘲笑,它会怎么想?它是怎么做的?

  b.你怎么理解瓢虫妈妈的话?

  c.如果你是毛毛虫,你听到瓢虫妈妈的话会怎么想?

  d.课文中的毛毛虫是怎么想的呢?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e.小瓢虫听到妈妈的话,心里会怎么想?

  4.巩固课文,加深体验,语言训练:

  把自己当成是毛毛虫。以“我的成长”为题说说这个毛毛虫的故事。(虫→蛹→蝶)

  提示:我刚开始感到自己是“不能……也不能……”,后来也曾叹息“以后又会怎么样?”接着自我安慰,激励自己:“一切……一切……我必须……”。

  5.:毛毛虫的心理变化,都是自信的作用。它不光想了还做了,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四、思维拓展,课堂延伸。

  1.毛毛虫成为了蝶后,它会怎么想?(教师采访刚才起来说故事的同学)引导感悟:自信预示着成功!

  2.试想:当小瓢虫看到毛毛虫变成蝴蝶后,它会怎么说?怎么想?

  五、作业设计。

  续写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绝招》教案09-01

《语文园地八》语文教案07-2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03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09-28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4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散步语文教案12-10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语文园地三》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