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01 10:32:4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动手动脑参加探索电线的活动,对螺旋形有一定的认识。

  2.学习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趣的事物与现象。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根电线、圆柱体积木、铅笔若干。

  2.螺旋形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 电线变变变——了解平面螺旋形。

  1.师:(出示电线)老师这儿有一根电线,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电线,好吗?每人到旁边的桌上找一根电线,玩一玩,看看你的电线能变成什么?

  2.幼儿探索活动:用一根电线大胆造型。

  3.集中交流:

  师:请你告诉大家,刚才你变了什么?

  (可能会出现:数字、爱心等等)

  4.了解平面螺旋形。

  师:(出示螺旋形画)看看老师用电线变了什么?像什么?

  它有个名字叫螺旋形,从中间往外,一圈一圈,越来越大,也叫平面螺旋形。

  5.师:(出示蚊香)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6.幼儿再次探索:用电线变平面螺旋形。

  师:现在,请你再用电线变一变平面螺旋形。

  二、电线变变变——了解立体螺旋形。

  1.师:(再次出示蚊香)蚊香要变魔术啦!(向下拉蚊香)变变变,现在变成什么形状啦?与平面不一样,这叫立体螺旋形,就象螺蛳壳上的纹理一样。

  2.师:(出示电话线)这是什么?上面有没有螺旋形?电话线一圈一圈的,它也是立体螺旋形。

  3.师:(出示电线)电线看见蚊香变魔术,很羡慕,它也想变成立体的螺旋形,小朋友我们来帮助它,好吗?

  4.幼儿探索活动:用电线变立体螺旋形师:立体的螺旋形怎么变?(如幼儿想不出来,师启发在圆柱体的积木上绕)师:除了在积木上变立体螺旋形,还可以在哪里变呢?

  (可能会出现: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上变,如手臂、手指或脚上等部位变出立体螺旋形。)

  三、螺旋形物品的大聚会。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螺旋形的?(或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螺旋形?)如果幼儿答不上来,老师可出示一些物品:螺丝玩具、弹簧、灯泡、开酒瓶的起子,请幼儿找出螺旋形在哪儿?

  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有螺旋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带来与同伴分享。

  四、幼儿尝试如何使电线站起来。

  活动反思:

  1 . 此活动利用日常生活中特殊有趣的材料---电线开展活动,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支持者、引导者,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的精神。本次活动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色彩鲜艳、可随意造型的.电线,以观察性、开放性提问为中介,以诱发积极思维,大胆操作,自主表达为核心,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幼儿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识。

  2 . 在幼儿操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并肯定他们的成功之处,让幼儿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就更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植物的的生长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感兴趣。

  2.乐意自主地进行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植物宝宝图片、视频、操作包、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起兴趣

  师:瞧,植物宝宝来看小朋友了。小朋友们好! 奇怪,植物宝宝怎么看上去不开心了呢?原来植物宝宝有事请小朋友帮忙,他们想要回家,可是不知道家住哪里了?

  2.介绍游戏,提示操作要求

  师:谁愿意来帮帮植物宝宝找家呢?

  介绍玩法:玩的时候请想一想植物宝宝的家是住在地下,还是地上,或是长在树上?请你在这幅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贴上各种植物宝宝。

  3.经验交流

  a.你帮哪些植物宝宝找到了家,它的家在哪里?

  b.揭示答案(观看视频)

  c.检验结果:看看你给植物宝宝找的家正确吗?

  4.小结:其实,有的植物宝宝住在地上,如:青菜、菠菜等,有的'植物宝宝住在地下,如:土豆、萝卜等,有的住在树上,如:苹果、桔子等,可是,还有些植物宝宝住的家很奇怪,回去找找吧!

  5.延伸活动

  参观无土栽培、现代农业园区等 。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在活动期间,可以组织亲子活动:采摘桔子、挖山芋、参观科技农业园区等,还可以让幼儿照顾自然角、种植园地,感知植物的生活环境。

  2.与艺术相结合,画画植物宝宝,制作植物的标本。

  3.与数相结合,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按规律排序。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摸摸、看看、尝尝、说说,认识常见的水果与干果,了解其主要特征及区别。

  2.愿意大胆表达自己对水果与干果的看法,激发幼儿兴趣。

  3.能将水果与干果正确分类并进行记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红帽的人物形象图片。

  篮子(内装多种水果和干果)。

  每组两只分别标有“水果”和“干果”字样的塑料筐和水果干果若干。

  每组准备表格和笔用来记录。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红帽图片,引发兴趣:

  师:这是谁?今天小红帽来我们班做客了,还给大家带来了神秘的礼物。她的礼物是一个大篮子,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一猜。你摸到了什么,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的,你觉得是什么?拿出来看看你猜对了没有。

  二、了解水果与干果的特征与区别:

  1.出示苹果和核桃作为代表,请一个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尝一尝。

  提问:苹果吃起来什么感觉,摸上去呢?那核桃呢,它的壳怎么样,吃起来有没有像苹果一样有很多果汁?像苹果这样吃起来味道甜美,有很多果汁的叫做水果,我们一般吃它的果实。像核桃这样外表坚硬,吃起来干燥少汁的叫做干果,吃的'是它的种子。

  2.小红帽的篮子里还有很多水果和干果,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忙分分类。要求说出这是什么,属于水果还是干果。

  3.出示用水果加工而成的干果―葡萄干,杨梅干,红枣干等等。

  提问:这是什么?老师不知道把它们放在哪一边。它们是水果还是干果,为什么?

  总结:葡萄干,杨梅干是人们用晒干、烘干的方式把水果变成了干果。

  三、分小组进行分类尝试:

  每一组提供不同种类的干果和水果若干,将它们分别放到相应的塑料筐中,并做好记录。简单画,勾“水果”还是“干果”。

  四、总结并体验水果大餐:

  小红帽今天很开心,因为小朋友们知道了水果和干果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所以,小朋友们可以享受她带来的水果大餐了。活动延伸:将水果干果图片投放在区域中供幼儿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 .谈话

  你们在家吃过韭菜 .大蒜 .吗?那认识它们吗?

  二 .拣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场一早送来许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几种菜混在了一起,给厨房的厨师带来了许多麻烦。厨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儿一边拣菜一边把菜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们来帮厨师把菜分分开,把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

  好,我们把菜分好了,那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开 摆放呢?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4 .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像妹妹。

  刚才我们说了为什么要把这三种蔬菜分开,那谁能来说说这三种蔬菜,它们有什么特征。如果它们是一家人的话,你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又像妹妹呢?

  5 .师小结。

  韭菜妹妹的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叶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叶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宽又扁;葱弟弟的叶子中间是空的,圆柱形的。

  三 .种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葱(有根的)。

  1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现在我们要来种植这三种蔬菜,那该怎么种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葱,切下其下半段。

  每个小朋友先选其中一样蔬菜,然后把你选的这样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 .把它们种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谁长的高。

  我们把三种蔬菜的下半段种在花盆里,看看它们谁长的又快又高。

  4 .幼儿种植蔬菜

  5 .把它们放在自然角中,鼓励幼儿学着照顾,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1.视频2.彩绳1根、正方形、圆形"饼干"若干。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圆分成相等的两份 。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发展观察和比较能力。

  3.萌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你们在看故事的同时,想想两个问题:

  (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看完故事,师: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两只笨熊在分面包。

  师:后来呢?

  幼:被狐狸吃了很多。

  师:总结:哦,他们没有分成大小一样的面包。

  2.师:老师这里有一根非常漂亮的彩绳,谁能来帮老师把这一根长绳分成长短一样的2段呢?

  幼:就从中间剪。

  师:好,那你来操作一下。

  幼指着绳子:就是这里。

  师:你用手比划,老师来剪。

  幼:随便指个地方比划剪。

  师:把绳子折起来问:这样是一样长吗?

  幼:不是。

  师:那怎么样剪才能剪成一样长短的绳子呢?

  幼儿再次尝试。

  师:你是怎么把它分成相同的2段的呢?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两端相对,从中间对折就可以把一根彩绳分成2根长短一样的彩绳。

  二、操作过程圆形:

  今天大黑和小黑熊没有吃到蛋糕,老师这里有1个圆形饼干,想把它分给大黑和小黑,但是该怎么分才能把一个圆形饼干分成大小一样,形状相同的两半?

  幼儿进行操作。

  师:这两半大小一样,形状相同吗?

  幼:是的。

  师:你是怎么观察他们是大小一样,形状相等的?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从中间对折,分开的两个形状能完全重合。

  师:引出2等分的概念: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大小相同,形状一样的2个部分。

  三、活动延伸:

  幼儿探索将不同的'图形进行2等分,进一步感知2等分的含义。

  正方形:对折可以得到2个长方形(请幼儿演示)教师请幼儿继续探索还有什么办法?(有一块正方形的饼干,但是两个熊宝宝都喜欢吃三角形的饼干,怎么办?)

  四、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分享、交流。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能有创意的使用不同美工材料表现自己喜欢的昆虫。

  体会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昆虫制作方法。

  广告颜色、蜡笔、图画纸、筷子、粗毛线、椰子叶、陶土(或自制面团)、剪刀、白胶、水彩笔。

  日常用品:牙刷、竹筷、叉子、汤匙、塑料袋、报纸。

  活动过程:

  请幼儿观看幼儿用书《昆虫大集合》,并一起讨论:

  --书上有哪些昆虫?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请幼儿选出自己想做的昆虫模型,并鼓励其进行独立思考:用什么材料做?可以怎么做?

  鼓励幼儿按昆虫的.不同特征,尽情创作--蝴蝶、蜻蜓类细长形的昆虫:用纸或塑料袋剪出蝴蝶形或其他昆虫造型,粘贴在日常用品如牙刷、竹筷、叉子、汤匙上,即可组成昆虫造型;再画上眼睛,装上触须,将更逼真。

  --运用圆形的容器如冰淇淋、果冻盒子、贴上圆点和6只脚,就是瓢虫了。

  --鼓励幼儿使用不同材质进行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分享作品。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品尝、观察、交流、倾听中,发现各种水果有不一样的果核。

  2、体验探索的乐趣。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六种水果:葡萄、桂圆、苹果、石榴、金橘、柚子。一次性纸盘,纸巾,餐巾纸,各种果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逐一出示6种水果:猜猜今天老师带来了哪些水果。

  (用猜谜语、闻味道、手触摸、观局部、看干果等方法猜出6种水果)价值分析:用不同的形式,感知各种水果的特征。

  过渡:苹果里面有什么?

  2、还有哪些水果也有果核?

  二、观察果核:

  1、出示装有果核的盘子:这里有好多的果核,他们长的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

  价值分析:引导幼儿在看看、比比中,发现果核的颜色、大小、样子、数量等都是不一样的。

  小结:果核都长得不一样,有的圆圆的,有的长长的,有黑色,也有白色……

  2、送果核回家:

  水果妈妈说: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把我的果核宝宝送回来吗?"出自:大;考.吧"要求:每人拿一个盆子,取一些果核,将它们送到相应水果的前面。

  三、交流、验证

  1、看一看,所有的果核宝宝都找到妈妈了吗?

  2、幼儿混淆的,当场吃水果,找出里面的果核。

  价值分析:通过幼儿动手剥剥,吃吃,找找,亲自发现水果的果核。

  四、欣赏故事《蜗牛和苹果》

  1、我们知道了果核的秘密。想不想听一个有关果核的故事?

  2、播放课件

  3、故事告诉我们,果核有什么用呢?

  小结:这是一个苹果核变成苹果树的故事,果核能在泥土里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小树。

  附录:

  故事:蜗牛和苹果“叭!”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落在蜗牛家的.菜园里,蜗牛好高兴,立刻和苹果成了好朋友。

  一天早晨,蜗牛一起床,立刻爬到菜园里,“嘿,苹果,我刚才梦见你做了我的新娘子!”蜗牛大声对苹果说。但是蜗牛发现,苹果身上有一大块皮肤变成了难看的茶色,原来苹果病了,“你别害怕,我马上去叫乌龟医生来救你!”蜗牛说着,立刻朝乌龟医生家爬去。

  蜗牛爬呀爬呀,终于来到乌龟医生家,蜗牛说:“乌龟医生,救命呀,我的新娘子生病了!”正在吃午饭的乌龟一听,立刻背起药箱,和蜗牛一道出发。傍晚的时候,他们来到蜗牛的菜园。这时,苹果全身都变成了茶色,软软的,像一团烂泥。“我的新娘子病得好厉害呀!”蜗牛大哭起来。

  乌龟医生用手戳了戳苹果,笑着说:“苹果没有生病,她是苹果妈妈,正在腐烂,好让她的宝宝钻进泥土里,生根发芽。”蜗牛惊呆了,原来苹果是一位妈妈,我还梦想她做我的新娘子呢,他害羞地连忙把头缩进自己的屋子里。

  后来,蜗牛的菜园里,果真长出了一棵小苹果树,蜗牛就在苹果树下和蜗牛小姐举行了婚礼,小苹果树还为他俩唱起了婚礼进行曲。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认识宽窄》是中班上学期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我通过设计有趣的情景游戏,引导幼儿用目测、比较的方法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认识宽窄、比较宽窄、区分宽窄,从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会表达和交流。

  2. 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

  3.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宽窄的概念

  难点:调宽窄距离

  活动准备

  课件、故事、音乐、纸条、剪刀、图片。

  活动过程

  1. 律动

  2. 用已经学过的长短,大小来引题。

  1) 草地竞赛场上来了很多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谁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2) 比较长短、大小。(如:比较兔子尾巴和小猫的尾巴、大象和老鼠 等)

  3) 出示比较宽窄的图片。

  (小熊和熊猫各拿着自己的`围巾,他们比较什么呢?)

  3. 幼儿操作:

  1)小朋友们互相交流比较两个纸围巾。

  2)幼儿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宽窄。

  3)认识宽窄。

  4. 物体比较:

  1) 看图比较宽窄

  2) 实物比较

  5. 用幼儿的小手和跟同伴合作来表示宽窄。

  1) 小朋友们用我们的身体来怎么形容宽窄呢?

  2) 小朋友们找一位朋友,用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示宽窄。

  3) 小朋友们互相手牵着手表示一下距离的宽窄。

  6. 音乐游戏:《走遍森林》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上森林旅行吧。(跟音乐边跳边走时听教师的口令调节一下宽窄距离。)

  7. 看图听故事《小熊的旅行记》,帮助小熊解决问题。

  1) 小朋友们,小熊遇到了什么困难了呢?(不知道用哪个桥过更安全一些。)

  2) 请小朋友们帮忙。为什么真么想?

  3) 小熊又遇到困难了,请小朋友们帮忙。(碰见后背上面没有房子的蜗牛了,怎么帮这两只蜗牛做房子呢?)

  8. 延伸活动:帮组蜗牛做房子。

  1) 两只不同的蜗牛,给它们做不同的两个房子。

  2) 图片里有宽房子和窄房子,说一说哪个房子是胖蜗牛的?哪个房子是瘦蜗牛的?为什么这么想?

  3) 用剪刀剪下来给两只蜗牛后背上贴上去。

  4) 展示作品。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溶解的现象,学会观察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饮料、杯子、勺子、温水、米、沙子、盐、糖、果汁粉、笔、装水的盆、抹布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饮料,请小朋友们和喝一喝,再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幼儿讨论)

  2.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3.师:小朋友说饮料是甜,因为里面放了糖。那你们有没有看到糖呢?糖到哪里去了呢?(个别幼儿回答)

  4.师:哦,小朋友们没看见糖,糖消失不见了。

  (二)示范操作,展示溶解现象。

  1.探索糖的`溶解。

  (1)师:饮料中的糖到底去哪里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舀一勺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幼儿回答)

  (2)师:哦,糖在水里,接下来老师用勺子来搅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呢?(幼儿回答)

  (3)师:哦,糖它躲到水里了,这种现象叫"溶解"。

  2.探索盐的溶解。

  (1)师:老师这还有盐,你们谁愿意上来试一试,看看盐会不会躲到水里?。(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指导幼儿通过搅拌让盐溶解。)

  (2)师:小朋友们发现盐也不见了,原来呀,糖和盐通过搅拌溶解到水里了。

  (三)组织幼儿进行探究实验,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1.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师:等一下小朋友要进行分组实验,老师给每一组的小朋友准备了杯子、勺子、温水、米、珠子、盐、糖、记录单、笔、装水的盆、抹布,记录单上的图片是老师准备的物品。等一下请小朋友们分别将珠子、米、盐、糖放到杯子里,并搅一搅,看看哪些东西会像糖一样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并在能溶解的物品后面"√"不会溶解的"X"。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2.幼儿实验,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在实验中观察将米、珠子、盐、糖放到水中的变化。

  3.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实验,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发现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个别幼儿回答)

  (2)师:哦,小朋友们都发现了,米、珠子放到水中是不溶解,盐、糖放水中可以溶解。

  (四)活动结束。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溶解,也有很多东西不能溶解,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主要让孩子们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所发生的变化,并能用语言表达其发现。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的问题。活动开始时让孩子们来看看,外观是怎么样的;尝一尝,味道怎么样?孩子们都尝出是糖的味道。接着引发孩子们思考: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样呢?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的过程,孩子们感知了溶解这个概念。在组织交流时,幼儿都知道糖在热水里先溶解,课堂氛围较好。

  活动中通过孩子们的相互讨论还想出了雪、冰块、盐、奶粉等易于溶解的物品。回家后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下溶解的实验,激发孩子们自己探索的欲望。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常吃的食品,孩子们很熟悉它。让蛋娃娃有趣地滚起来是孩子们在吃蛋时常做的一件事。让蛋壳变成一张张有趣的脸,这样也会激发孩子们做蛋画的乐趣,中班的孩子在蛋壳上添画短线、圆点、弧线也是有能力做到的。蛋在孩子们眼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可见孩子们对蛋娃娃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深深为孩子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所感动,也领悟到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于是,我就生成设计了《有趣的蛋》这一活动。此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了孩子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1、探索不同卵生动物的蛋。

  2、认识蛋的结构。

  3、在了解蛋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在品尝蛋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各种鸡蛋、鸭蛋、鹌鹑蛋、鸽子蛋

  2、幼儿人手一个熟的蛋、水彩笔

  3、课件

  教学过程:

  1、《dj小鸡》音乐入场 2、幼儿手指游戏

  3、幼儿玩摸蛋游戏,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常鸡蛋的外形。

  蛋是什么形状的?(长圆形的)它们都有一层什么?(外壳)摸一摸感觉怎样?(坚硬、比较滑)

  4、出示课件:鸡蛋 鸡蛋里面有什么?(蛋黄和蛋清),蛋的营养价值

  5、幼儿继续玩摸蛋游戏(鸡蛋、鸭蛋、鸽子蛋、鹌鹑蛋),幼儿认识

  有的外壳上有什么?(斑点)大小一样吗?什么蛋的外壳上有斑点?

  6、认识世界上最大的.蛋和世界上最小的蛋(鸵鸟蛋和蜂鸟蛋)

  7、蛋的各种吃法

  8、蛋的其他用途

  9、美工活动:打扮蛋宝宝

  教学反思:

  幼儿能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蛋的特征,让幼儿在无形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内容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帮助幼儿架起学习的桥梁,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上课时教师的语气语调还没有做到很抑扬顿挫,有的环节就没出现很惊讶的效果。所以以后要注意上课时的语气、表情,把课上的更生动有色。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01-05

中班科学教案12-15

睡觉中班科学教案04-02

中班科学教案磁铁03-25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03-25

中班科学教案(15篇)11-27

中班科学教案4篇05-06

科学教案神奇的纸杯_中班教案06-2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