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鱼面对强大北风时毫不畏惧的精神及一些自然常识。
3、学会生字“气”“毛”
一、导入新课
谈话:这两天冷不冷?风吹在脸上什么感觉?我们学着来吹一吹。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每年冬天只要北风呼呼一吹,大自然就发生了变化,有哪些变化呢?
2、自由读第一小节。
3、交流。(看动画第一段)。读了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A小草。
(1)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读。
(2)北风把小草吹得——,来,小朋友都来做小草,老师来做北风,我们来演一演。(师生共演)提问:小草,会怎么说呢?
(3)现在是不是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指导朗读。
B小鸟。读了第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找出相应的小节读一读。指名读。
(1)如果没有北风,小鸟可以在树林里干什么?现在呢?
(2)老师从小鸟的叫声中听懂了它们要说的话,你听懂了吗?
(3)同桌讨论。交流。
(4)指导朗读。
C梧桐树。北风呼呼地吹,大自然还有什么变化呢?
练习朗读。男女生赛读。
4、小结:看,北风呼呼一吹,就让青草变了——,梧桐树——,小鸟——,这北风可真——(厉害),觉得自己——,所以它得意地说:——
5、指导读第二小节北风的话。
过渡:北风虽然厉害,可小鱼不怕它。小鱼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谁会读小鱼说的话?(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北风听到小鱼说不害怕,它是怎么做的?[出示第四自然段]请读读这一段。(学生自由朗读)
3、闭上眼睛,我们来感受一下北风的威力。(放风声,师范读)
4、想象: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5、联系前文想一想:北风为什么这样做呢?你们觉得北风怎么样?
6、指导读第四小节。
7、天这么冷,北风想这下小鱼该怕了吧?可是——指导读“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
8、天寒地冻,为什么小鱼还会在水底捉迷藏呢?老师不明白,北风更不明白,你们明白吗?
9、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大自然中还有谁不怕北风吗?(青松、梅花、小朋友……)
10、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总结全文。
四、学习生字“气”“毛”
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描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绚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同学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身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同学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身的理解,读出自身的感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同学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同学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同学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2.在同学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同学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考虑:伯牙为何绝弦?
(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同学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同学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同学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同学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局部内容,引导同学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同学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2.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个人简历]
崔雪梅,全国“自辅实验”先进个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省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金牛教育专家。她曾在全国、省、市教学 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参与编写人教版四川民族地区《语文》教材与北师大版教师教学用书, 30余篇优秀论文、文学作品获奖或发表,独著、参编10余本教学书籍。
※ 全国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武汉会场)教学设计集
语文教案 篇3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2.了解雨水对花、草的作用。(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
2.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1)导问: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
预设:大雨、小雨、雷阵雨、毛毛雨、狂风暴雨。
(2)导问:你观察过大雨吗?是什么样的?
预设:大雨有时伴着雷声、闪电,像用盆往下泼一样,落在地上的雨水很快就汇成溪流。
(3)这种雨在夏天常见,小雨在什么季节下?
预设:春天、秋天。
3.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先跟老师读,再齐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本环节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经验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儿化音是我们学普通话的难点,应重点指导。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过渡:这么可爱的雨点儿,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快打开书来读一读吧!
(二)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提出自学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在小组内由组长带领学习这一课的生字宝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下面带有拼音的词语,重点强调平翘舌音、儿化音和轻声。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shǔbùqīnɡyúncǎibànkònɡwèndádàonǎrdìfɑnɡ2-1-c-n-j-y
数不清云彩半空问答到哪儿地方
méiyǒuɡènɡhǎolǜsèzhǎnɡchū
没有更好绿色长出
2.小组比赛,“开火车”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数彩半空问到方没更绿出长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识字、学词、读文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多种方法,随文识字
1.过渡: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么多生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这些字宝宝吧!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3.朗读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数”“彩”,认识新偏旁“彡”。
(1)导学:瞧这些雨点儿,它们下得多欢快呀!沙沙沙,沙沙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雨点儿是从哪里来吗?你能用文中的话回答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3)学习生字“数”。
①导问:这一滴一滴的雨点儿飘落下来,数得清吗?
②出示词语卡片“数不清”,齐读。
③认识“数”,拼读。
④说一说还在哪儿见过这个字。
预设:在数学书上。“数”是一个多音字。
⑤请小老师领读词语“数不清、数学”。
(4)教学“彩”。
①导问:数不清的雨点儿,从哪里飘落下来?
②记字形: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这个字。
③请小老师领读词语“云彩”。
④认识新偏旁“彡”,说一说还见过哪些带有“彡”的字。
(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雨点儿的多。
4.朗读第2~4自然段,学习生字“半、空、问、到、方、没”。
(1)过渡:雨点儿飘呀飘,它们在半空中相遇了,说着悄悄话呢!它们在说什么?请你自由地读一读第2~4自然段。
(2)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话回答: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说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一名同学来当小雨点儿,一名同学来当大雨点儿。男女生配合读。
(4)导学:在这一部分中藏着几个生字宝宝,你找到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预设:
半: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空:穴+工=空,认识新偏旁“穴”,表示洞穴。
问: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也可以用字族识字法,区分“问-闪-闻”。
到: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组词:到处、到来。认识新偏旁“刂”。方:谜语“一万点”。
没:联系生活实际记忆或说反义词识字:没—有。
5.学习第5自然段,认识生字“更、绿、出、长”。
(1)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大雨点儿,小雨点儿都去了它们想去的地方,不久——
(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学习生字“绿”,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两个字?(红和绿)认读“绿”。
(4)学习“更”,组词:更大、更多。
(5)谜语识字“出”——山上有山。
语文教案 篇4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2、创设情景,出示话题:
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
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3、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自主选择话题,选出自己最想说的一个。诱发写作动机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给予你生命的人是谁?那么父母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父母为我们奉献了一切,而他们自己却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这怎能不叫人赞叹呢?下面就让我们在闫维文的一首《母亲》中体会母爱,升华亲情吧!我想每一个做儿女的人,听了这首歌都会有所忆,有所思,有所想,心中都会激起对父母的无限感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以“父母的爱”为话题,进行一次习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5、师生评议:要点
(1)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2)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
(3)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5、师生评议:要点
(1)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2)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在交流中达到共赢从本组四篇课文提炼写作方法。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板书: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二.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导语:“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寒假里我们刚刚过完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我想春节的场面大家还历历在目吧。我记得小时候学的一首关于我们东北过春节的歌谣:“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贴对联,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吃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喝烧酒,三十走油,初一磕头。”老师也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有关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你们想知道老北京是怎样过春节的吗?好,现在,我们就跟随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⑴ 关于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 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⑵ 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⑶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4、小结: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三、.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下面,老师请13名同学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前后多长时间呢?(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3、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师出示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4、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5、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能发现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7、老舍先生写了这么多关于老北京的民风民俗,那么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板书: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四、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过渡: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⑴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①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②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⑵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①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
(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②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⑶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①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②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⑷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五、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⑵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⑶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一部分,深入地读文,读到你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并且可以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
六、及时反馈,当堂验收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姿态各异的奇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找出各节中概括节意的句子,了解并体会各节是如何围绕概括句写具体的。
3.掌握本课15个生字,积累课后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10个。
4.学习用每当就的句式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节。
教学重点:读懂每一节意思,了解怎样围绕中心把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难点:认识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段式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2.师用曲线划出黄山风景区。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风景区吗?请你来谈谈。
3.师介绍: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黄山有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1)闻名是什么意思?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2)除了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风景区或成就闻名中外?
3.理解奇特
奇特什么意思?黄山风景区什么很奇特?(石头)
板书:奇特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黄山风景区奇特的石头。
4.板书课题:
*15、黄山奇石
(奇特)
二、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用划出,交流
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15.黄山奇石
金鸡叫天都
(奇特)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三、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
2.标序号,读通课文;
3.完成课后2、3题。
检查自学:
1.注意状和琴的写法。
2.形和雄的部首(右边)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课后2、3题。
每当时候就的上半句表示时间,后半句是说在这样的时候,谁(或者什么)会产生什么情况。就是连接词,并且还有必然性的意思。
四、熟读课文,理解第一节
1.小组朗读课文,理解第一节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交流:
第一句:地理位置。
第二句:写山上多奇石,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通过想象和联想,给它们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3.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词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5人分节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2.交流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15.黄山奇石
金鸡叫天都
(奇特)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二、学习课文
(一)第二节仙桃石
让我们来读懂这一节的意思。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节,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读,讨论理解:仙桃石奇特在哪里?请你用曲线划出有关词句。
归纳板书:①形状像桃子;②巨大;③似乎是从天上仙人那儿飞下来的;④险,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⑤牢,尽管它与下面的山石接触面很小,但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
3.在引读和提问中理解:
看到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就会使人想象到(它似乎落地太快)。因为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石盘子)。因此第2、3两句是作者的想象。
第3句是什么关系的句式?(因果)通过想象将仙桃石神化的两个词是(似乎、也许),突出了仙桃石的奇,也使文章生动有趣。
(继续读)尽管(这样)还是(牢牢)。这组关联词是什么关系的`句式?(转折)进一步写出了仙桃石之奇。其中的这样就是指(只有石盘子)。
4.齐读并小结:我们通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读懂了第二节,了解了仙桃石是块奇特的石头。
(二)第三节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三节,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
交流板书:形象逼真
2.再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一动不动,蹲,仿佛在观看)拟人手法。
(三)第四节
过渡:我们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第四节。
1.首先请自读,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交流。
板书:特别有趣
2.再读,请你用曲线划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在哪儿的句子。交流。
3.这写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拟人)请你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和五老神态、心情的词。自读体会。
4.引读:
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每当啼叫),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走来)。原来金鸡和五老是同一山顶上的一组大石头。
同一组石头为什么会有两个有趣的名字?书上哪句话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板书:变)
小结:同一组石头,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却不一样,真是特别有趣。
5.齐读第4节
(四)第五节
1.读文,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还介绍了哪些?有没有具体写?为什么?
2.作者怎样简单写的呢?再读有关内容。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节;
2.仿照课文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来写,看谁写得最生动。
板书设计:
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仙桃石:像桃子、巨大、飞、险、牢
猴子观海:形象逼真
15.黄山奇石
金鸡叫天都↘
(奇特)
变
特别有趣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语文教案 篇7
综合活动:出墙报
一、活动内容
这个主题活动,给学生走近普通人,发现他们高尚品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共同办墙报的能力。
活动前,明确认识(什么是高尚品质);在选择、组织、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应融入自己的感情。
二、活动组织
1、准备材料: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规模;②稿件的内容要真实;③提醒学生采访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④采访后迅速写成草稿。
2、整理材料(体裁多样、内容精彩感人、版面图文并茂、书写整洁)
3、设计版面(留白、横竖搭配、主题突出等)
4、评价
同步作文指导
一、作文题目
用一、两件事写一写身边高尚的人
二、写前指导
1、选好作文对象,明确文章中心;
2、根据自己所搜集整理的材料作素材;
3、写人的文章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来写;
4、注意抓住细节进行描写(例:《一夜的工作》《穷人》);
5、写完后,应结合作文的几个评价标准自评作文,进行修改。
作文教学方案实施情况反馈
一、作文先期——手抄报
学生每人制作一张主题为“高尚”的手抄报或电子板报。学生能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并帮搜集的和“高尚”有关的文章、名言警句、古诗句等加入一起进行排版。多数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加以创新。这期的手抄报制作较为成功,学生的制作水平提高了不少。全班只有两张没有上墙展示。
二、习作情况
1、老师“大浪淘沙”
老师一番“淘沙”后,发觉有十来份文章,以叙述的口吻来写高尚的人,人物形象难以突显。因此,老师又把评改作文的`六个标准再次和学生学习。自找差距,并对十来份习作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修改。
2、学生自评、互评
① 学生自读自评,师巡视指导
② 学生让本组小编辑评,师巡视指导
(生在四、五年级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评价语言适当,评价中肯)
3、学生再次修改
4、师改后评讲
(每个学生印发一份宏宇的习作,师以宏宇同学的习作进行指导讲评。让学生明白,写人的文章应注意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及文章首尾的呼应,并努力通过环境描写、侧面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等。)
5、学生最后修改、定稿、誊写
语文教案 篇8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9-01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园地八》语文教案07-2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03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09-28
挑山工语文教案08-03
《语文园地四》教案08-28
《语文园地六》教案07-27
《语文园地一》教案07-19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