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6-04 11:38:0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范文汇总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范文汇总7篇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把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折成半圆形、椭圆形、扇形、三角形,并拼贴成各种物体。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作画习惯。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复习对圆形的`认识。

  2、学习剪圆形。

  3、各种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纸片若干。

  4、剪刀、胶棒、钩线笔、油画棒、作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

  1、鼓励幼儿积极思维,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1)教师出示圆形纸片。

  “小朋友,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圆形)“怎样把圆形纸片折成半圆形?”

  幼儿集体操作。

  教师幼儿请一名上来边折边说。

  教师小结:“对了,把圆形纸片对折就变成了半圆形。”

  (2)教师将半圆形对折成扇形,让幼儿观察。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形状?”

  幼儿讨论。

  “对了,这是扇形。你们会折吗?”

  幼儿尝试。

  教师幼儿请一名上来边折边说。

  教师小结:“对了,把半圆形纸片对折就变成了扇形。”

  幼儿再次尝试。

  (3)“那么半圆形怎样折会变成三角形呢?”

  幼儿尝试。

  教师示范并讲解:“把半圆形纸片对折就变成了扇形,然后打开。看中间是不是有一条竖线,把手抓住半圆形的下边角和竖线向中间折。左边折一次,右边折一次,就变成了三角形。也就是把有弧度的地方向中间折。”

  幼儿再次尝试。

  (4)“小朋友能圆形纸片折成半圆形、扇形和三角形吗?”

  幼儿练习。

  2、引导幼儿观察范例“花儿朵朵”,重点讲解椭圆形的折剪方法。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画,请你们看看画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图形拼贴出来的?”

  教师出示范例,幼儿讨论。

  (2)重点示范讲解椭圆形的折剪方法。

  “小朋友们都知道花儿的叶子是椭圆形,那你们知道椭圆形是怎么折剪出来的吗?”

  幼儿讨论。

  教师示范并讲解椭圆形的折剪方法:

  先将圆形纸折成半圆形,再将半圆形的底边对折。

  然后将多余的部分剪掉,打开半面就是椭圆形,注意不能全部打开。

  幼儿操作。

  3、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作品。

  “今天小朋友用圆形纸片折成了半圆形、扇形、三角形。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用它们来拼贴出美丽的画呢?”

  “那小朋友们想用这些图形片片创作出什么作品呢?”

  幼儿大胆讲述。

  “其实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作品,如小猫、小狗、毛毛虫、树、草。动动你们的小脑袋吧! ”

  教师边说边出示范画。

  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以下几点:

  (1)先想好自己的作品,再选用合适的圆形纸片。

  (2)折好后先在作画纸上摆一摆,然后再贴。

  (3)贴好后再添画上背景。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评选幼儿最喜欢的作品。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颜色渐变作品中的色彩变化美。

  2.尝试用颜色渐变的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并注意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画纸、油画棒等。

  活动重点:

  能够感受颜色渐变作品中的色彩变化。

  活动难点:

  能够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

  活动过程:

  一、欣赏秋天的树林,感受景色的美丽。

  播放PPT: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对,这里是一片树林。)你觉得它是什么季节的树林?(秋天)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树叶?(绿的、黄的、红的)

  二、向幼儿介绍颜色渐变的'范画,学习渐变画的画法。

  1.秋天的树林真美啊!你们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老师还把它画出来了。(PPT)你们看这幅画上画了什么?。跟我们平常看到的画面颜色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哪里不一样呢?(幼儿自由回答)小结:秋天到了,树叶由青转黄,还有的变红了,这种画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颜色渐变,我们以前没有学过这种颜色渐变的画法,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吧!

  2.你们猜猜看这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请你上来试一试。(引导幼儿大胆猜测,鼓励幼儿验证自己猜测。)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讲解颜色渐变画的技法。

  先将树叶的轮廓画好,涂上一层颜色,再用另一种颜色涂上去。(比如:画树叶的时候可以先涂上绿色,再涂上黄色或者红色。)

  4.引导幼儿观察范画上树林的布局。

  师:小朋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树一样吗?(幼儿发现这些树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树枝相互交叉,有的树只能看见半棵。)

  三、幼儿动手画,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合理的建议。

  1.幼儿构思自己要表现的树林的布局,要求使用颜色美观丰富。

  2.提示幼儿主线条要注意画粗,注意整体画面的疏密安排。

  3.幼儿作画时,教师提醒幼儿保持桌面、衣服的清洁。

  四、作品展示。

  1.展示幼儿作品。

  2.互相欣赏并评价。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玩到了这个很好玩的“小人”游戏,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于是就尝试把它设计成大班的美术探究活动。

  探究元素之一:趣味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照哈哈镜,原因就是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人不由自主地嬉笑不已,幼儿更是对此喜爱有加。该活动所呈现的过程与结果就像幼儿自己在“照哈哈镜”,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因为画在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充满童趣。教师们在讨论与尝试中也会因此而乐此不疲地探究。

  探究元素之二:发现

  随着折纸方向、方法以及落在折线部位内容的多变,探究“小人”造型的变化会变得无限可能。大班幼儿已有的绘画技能和对事物摆放位置的空间经验都为他们的探索、创造提供了条件。因此,一旦发现变形夸张的原由,无意创造就变成了有意想象与创造,幼儿也会不满足于一个活动的所获,希望可以把学到的和感悟到的迁移到更多、更广的领域。

  探究元素之三:简单

  将探究活动的元素整合到美术活动中,常常会使教学具变得很烦琐,此活动材料简单也是教师喜欢的一个原因。日常教学研讨中,教师们看到心仪的活动总想自己回去模仿和尝试,而材料简单是很大的一个考量。另外,该活动对幼儿前期的生活经验要求不高,尝试相对比较容易。

  探究元素之四:可持续发展

  “小人”的材料随手可得,当幼儿理解方法后,会迁移探究对象。只要想玩,幼儿能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手折、随手画。有的幼儿会尝试写英语字母,有的幼儿还会尝试画动植物等,由此,就有了不断实践与延伸的可能。

  活动目标:

  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感受其中的趣味。

  活动准备:

  1.长方形桌子4张,幼儿14名,小筐4个,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5支,黑板一块。

  2.两种浅色的纸,其中折好的长方形纸42张、没折的纸(如A4纸的1/4大小)同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1.幼儿表述自己喜欢画什么。

  教师提问并鼓励:很多孩子非常喜欢画画,你最喜欢画什么?

  【此问题切中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很快使活动进入正题。】

  2.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教师:今天,我们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顶天立地”,一般情况幼儿都能理解与表述,教师亦可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人”的造型。(如图1)

  (此时,教师可以留意每个孩子观察的特点,请观察完的幼儿举手表示“观察完毕”。)

  1. 幼儿在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教师请幼儿找出小筐内的纸(没有折过的),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张纸上。

  (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画出的“小人”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可以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

  【设计意图:1.此环节虽然让幼儿绘画的是简单的单线小人,但挑战的是大班幼儿的观察习惯与观察技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幼儿能准确表现自己看到的图片。2.强调“顶天立地”是为下一环节在折纸上画“小人”做准备,为探究其趣味性埋下伏笔,否则幼儿容易受折纸的“地平线”因素影响,而让趣味丧失。】

  二、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如图2)

  (1)教师:请你取出另一种颜色的纸(折好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张纸上,而且要增加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

  (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新增的要求,可请幼儿取出纸进行观察,发现纸是折过的,继而帮助幼儿理解这次是在折过的纸上画画。)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

  (教师观察幼儿纸张摆放或选择绘画的位置,同时留意幼儿第二次绘画表现的对象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随机表扬、提示。)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教师:你画的“小人”怎么了?他画的“小人”为何没有断开,你画的“小人”为

  (教师从幼儿作品中选出几幅,在幼儿观察比较后引发思考。尝试寻找作品断开的原因,进而观察发现画在折线上的`部位会断开。)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教师引导: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当幼儿想出用线连接的时候,教师可以请幼儿上来示范,继而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把自己的作品画完。如图3、图4)

  2.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5.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1)教师:如果再给你一次画画的机会,你想把“小人”的哪里变长?

  (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提示幼儿:如果要把某个部位变长,必须把它画在什么地方?幼儿会说折线上。)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教师观察幼儿再次在折纸上进行绘画,看看谁的作品有创意:如脸部器官变形、头发变形、身体的几个部位同时变形等。)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幼儿在观察同伴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变”与“不变”的原因,发现 “变”的不同,寻找变化的关键“秘密”。继而通过第三次绘画,让幼儿体验变化的乐趣,从无意绘画转向了有意想象与创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幼儿必须调整自己的绘画方式或技巧,这对幼儿空间方位、创造表现又是新的挑战。】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教师与幼儿再次欣赏、交流所画的“小人”,将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分类张贴,教师要尊重幼儿对同伴的评价,切忌以自己的评价标准左右幼儿。)

  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教师提示:如果把纸换个方向会怎么样?再折一下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尝试画别的东西,又会有什么好玩的发现?

  小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带着这张纸回去试试吧。

  【设计意图:由于快乐始终伴随着整个活动过程,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取出小筐里的最后一张纸带回去,让他们带着新的问题、带着探究的兴趣继续以后的活动。幼儿在逐渐了解了变化的“秘密”后,他们创造的天地就此被打开,以后,他们可以改变对象,改变折法,改变纸的方向,由此会有更多的“小人”……】

  建议

  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技巧,幼儿也有较好的探究习惯与能力,可以删除第一环节中关于“顶天立地的小人”元素,直接进入第二环节,或许探究与发现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幼儿的发现视角也将会变得更有趣味,有兴趣的教师不妨试一试。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会变的动作,初步感受身体动作的多样变化和特征。

  2.尝试运用绘画方式画出属于自己的不同动作造型。

  活动准备:

  1.人物动态赏析画3幅、粉笔。

  2.幼儿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相互交流对身体的了解

  1.你们的身体能做出哪些动作?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法,大胆尝试将身体变化出各种动作造型,也可以两两合作。

  二、欣赏:我会变

  1.教师听取幼儿的意见,对幼儿做出的动作给予肯定。

  2.请一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摆出这种姿势后,教师与幼儿共同以绘画的方式在黑板上画出该动作。

  3.在幼儿想象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赏析画中的图案加以引导(如我会变做操一样、举重一样、跑步一样、跳绳一样的动作)。

  4.鼓励幼儿想象出更多不同的动作,以记录的方式在黑板上做标记。

  5.结合已了解的一些动作,进一步感知手脚的多变。

  6.刚才我们想出了许多不同的动作,那现在就要请我们小朋友来将自己想出的动作画下来,看看谁的动作“变”得最多,与别人的不一样

  三、绘画:我会画变化的人

  1.教师说清楚绘画要求:应运用圆形(表示头)、长方形(表示手和脚)进行作画。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想象思维有创新的幼儿给与表扬,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与鼓励和帮助。

  四、评价:谁变得最可爱、有趣?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画面内容,并将作品自豪地张贴在“我会变”主题墙上。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孩子们特爱表现,一提到用身体表现各种动作,个个都千姿百态地摆起来了,从而也捕捉到了很多特别精彩的身体动态,为他们绘画“我会变”埋下了伏笔。在绘画中,很多孩子一边绘画一边念念有词,有的还不时地摆一下要画的造型,很是投入。由于画技还不够,画面显得简单,但都是孩子们大胆想象表现出来的,他们还喜欢评论画面,乐得自我欣赏。

  本次活动我运用的是幼儿自由想象画画法,老师几乎不给任何范例,但有几幅精彩的人物变化动态赏析画我给孩子们做了详细的有趣的点评,由此打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地创作,幼儿的画面很丰富,但是画的效果从审美角度看不算理想,主要是画人技法不够,画的人物形像较简单,虽然动态很多,但色彩、图案的装饰等有些简单。作为大班幼儿了,我想画技很重要,对孩子能否表现一幅好的画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训练幼儿的画技应该是我近阶段美术课的一个重点目标了。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用简笔画的方法画蝴蝶,并能画出它的不同形态。

  2、 发挥想象力添画合适的背景。

  3、 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4、 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蝴蝶的方法,难点蝴蝶的不同形态

  活动准备

  画笔 画纸 蝴蝶动画和示范画

  活动过程

  一 看动画让幼儿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观察它的动态和活动情景

  教师:你看到了几种蝴蝶?

  说一说你所看到的蝴蝶是什么色的?

  它们的形态是这样的?

  小结蝴蝶的种类很多有着不同的色彩,它们在花丛中飞舞,姿态千变万化

  确实招人喜爱。

  二 出示示范画请小朋友欣赏

  教师:这些画和你看到的动画蝴蝶又什么不一样的?

  三 幼儿作画

  1、鼓励幼儿通过看动画和欣赏,大胆的画出自己的蝴蝶。

  2、引导幼儿能够添加自己喜欢的背景。

  四 展评 漂亮的蝴蝶

  教师:你用什么方法画的?你的蝴蝶在干什么?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一个画展,让幼儿早自由活动的时候继续欣赏

  探讨发挥想象创作出更多的“蝴蝶画”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我让幼儿自己观察,探究 思考,虽然对蝴蝶的基本形状不同动态都能基本掌握,但作画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原因是我的示范画左右了幼儿独立思考,造成了幼儿的画 千篇一律,缺少个性、没有创意。另外,虽然说大班幼儿能用一些简单的线条来表现物体,但蝴蝶的'形态比较多它的造型很难把握,因此仅在课堂上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蝴蝶的结构特征、动态绘画、添加背景难度有点大。

  小百科: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中国有 1200 种。蝴蝶一般色彩鲜艳,身上有好多条纹,色彩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厘米左右。蝴蝶和蛾类的主要区别是蝴蝶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的精神。

  2、 学习正确使用剪刀,练习剪纸的技能,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

  活动准备:

  旧挂历纸、儿童剪刀、托盘、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布娃娃说:“今天是娃娃的生日,她邀请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会,小朋友想一想,给娃娃送一份什么礼物好呢?”(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我们中国有一个传统就是生日那天吃面条,因为长长的面条象征着健康、长寿的含义。我们给娃娃送一盘长寿面好吗?”

  2、 幼儿尝试剪“面条”,教师观察记录。

  教师提问:“面条是什么样的?”(细细的、长长的)“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一把剪刀,一张挂历纸,大家试一试怎样可以剪出细细才长长的面条呢?”(幼儿尝试,教师巡回观察记录。)

  3、 小结第一次尝试的结果

  教师让幼儿拿起自己剪的“面条”进行比较,谁剪的“面条”最长。

  4、 鼓励幼儿进行第二次尝试。

  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剪的‘面条’特别长,有的小朋友剪的‘面条’却很短,下面请小朋友动动脑筋,老师给你们一张同样大小的纸,看谁剪出最多最长的面条,好不好?”(幼儿进行第二次尝试。)

  5、 请幼儿将自己剪的“面条”整齐地摆在盘子里,教师小结:

  a、 请剪出的“面条”最多的幼儿向大家介绍经验,“为什么你能剪出这么多‘面条’?”

  b、 将“面条”多的`一盘和“面条”少的一盘放在一起,让幼儿观察、比较各自的特征。得出结论:同样大小的纸,剪的“面条”越细,剪出的“面条”就越多、越长;相反,剪的“面条”越粗,剪出“面条”就越少、越短。

  6、 鼓励幼儿进行第三次尝试。

  教师:“刚才,我们经过实验,都知道怎样能剪出最多、最长的‘面条’了,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谁最能干。”

  7、 活动结束

  教师:“通过大家动脑筋,大胆尝试,我们都剪出了又细又长的‘面条’了,我们把所有的‘面条’放进盘子里,一起参加娃娃的生日会好吗?”(音乐响起,幼儿手捧盘子离开活动室。)

大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能自由选择色彩进行纸团印画的游戏。

  2、 尝试用纸团蘸水粉颜料印画的方法来装饰围裙。

  3、 培养对色彩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见过围裙,知道它的作用

  材料准备:一条没有装饰图案的围裙和一条有明显的装饰花纹图案的围裙、水粉颜料(红、黄、蓝),报纸团若干,已剪好的围裙每人一份,用于展示作品的绳子、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依次出示没有装饰图案的围裙和有明显装饰图案的围裙,引出主题。

  指导要点:对比两条实物围裙,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们的不同处,知道装饰图案能增加物品的美感。

  指导语:老师有两条围裙,你们觉得哪条围裙漂亮些呢?为什么?

  2、交流讨论,幼儿讲述已有经验。

  二、探索发现

  1、欣赏教师作品,激发幼儿装饰围裙的乐趣。

  指导语:这个围裙漂亮吗?上面有哪些颜色?有时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

  2、感受纸团印画的操作方法。

  小结:小朋友拿起报纸揉成一个纸团,用食指捏着,任意蘸一种颜色,颜色不能太多,然后轻轻把她放在围裙上按一下,一个漂亮的图案就出现了儿歌呈现:小小一张纸,轻轻揉成团,颜料蘸一蘸,围裙印出来。

  3、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我要换一种颜色怎么办?

  教师总结:一个纸团只能蘸一种颜色,要换颜色时就要换一个纸团。

  三、 创作表现

  1、 引导幼儿在已备好的纸上进行创作。

  指导要点:提醒幼儿在更换颜色时更换纸团。

  2、 交代操作要求:废纸放入框中;在蘸色时不要蘸得太多,注意提醒幼儿用多种颜色装饰可以让围裙更漂亮。

  3、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并提醒幼儿注意保持画面、桌面的干净。

  四、展示幼儿作品,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围裙?

  五、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大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03-27

大班美术教案10-04

【精】大班美术教案01-31

大班美术教案【热门】01-31

大班美术教案【荐】01-30

大班美术教案【推荐】01-30

【热】大班美术教案01-29

【推荐】大班美术教案01-29

大班美术伞教案01-31

大班报纸美术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