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9-11 00:35:1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中班教案范文汇编十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中班教案范文汇编十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熟悉物品的分类,并尝试对同一类的物品进行分类。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记忆力和协商的能力。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骰子一个,上面标有红、绿两种颜色

  2、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图片若干

  3、纪录板和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为“超市”补充具体的物品

  玩法:教师投骰子,红点表示超市的经理,绿点表示由教师做经理。游戏中“经理”必须先说出自己超市里有四样商品,然后让其他幼儿补充送货。

  规则:幼儿补充送来的“货”必须超市里的商品,而且所送的.商品不能重复。

  二、学习对熟悉物品进行分类

  玩法:教师提供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图片(每张图片上都有编号),让幼儿做经理,每人拿好记录板和笔,根据自己所开的超市,各自挑选商品,并记下商品的编号,最后集体验货,看商品进的货是否正确。

  规则:你选择自己开什么超市就选什么的商品。

  三、初步尝试对同一类物品加以分类

  玩法:两个幼儿为一组合开一个小超市,先要协商开什么超市,然后根据需要进货,选择“商品”(图片),最后将“商品”贴在“货架”上,形成一条商品购物街。

  规则:两个经理还必须商量好,对所进的商品要根据他们的特征进行分类,分别放入两个货架上。

  教学反思:

  我意识到要引导幼儿参与游戏环境创设,并在其中学习解决遇到的问题,以此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超市的开张,到分类,我们引导幼儿动脑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办法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单向擦。打圈擦。四散擦的擦画技能。

  2、通过画面借形想象,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各色颜料、毛笔、勾线笔、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颜料画。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幅画,你们看。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回答。

  师:等幼儿说出后,用勾线笔画出来。

  二、示范。

  师:小朋友真棒。想出了这么多。那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个新本领叫“餐巾纸擦画”。

  第1步:用毛笔蘸颜料,舔一舔,在纸上,站一站,送回家。

  第2步:露出小手臂,拿出餐巾纸,先对折,再对折,把食指藏进去。

  第3步:往上擦,看像什么,往左擦,往右擦,看像什么?往四周,擦一擦。

  第4步:想一想,像什么,用笔勾出来。

  三、幼儿操作。

  师:要求:可以画两个或三个,把纸画满了。

  如果你想换一种颜色,可以和边上小朋友交换毛笔。

  四、。

  师:请小朋友展示作品“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活动反思:

  我设计并执教的同题异构活动内容为《餐巾纸擦画》,让幼儿借形想象。新颖的活动材料和自由的活动形式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活动热情。幼儿至始至终都是积极和老师一起快乐地游戏着。

  在活动设计上,开始部分教师可以直接边用形象化的语言边示范作画步骤,这样可能会更好一些。

  在操作中我发现小朋友的想象能力有待提高,刘禹舟、杨懿帆等小朋友擦出来的和想象出来的图案不匹配,想归想、画归画。活动中有几位幼儿的画面有些脏,颜色和在了一起,教师的餐巾纸还不够,应该有几种颜色就几张餐巾纸,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在桌子的摆放上只考虑到让幼儿有更宽松的操作环境,忽视了幼儿需要更细致的引导其观察和指导。如果将分三组活动改为围站在一个大的区域内,会更利于幼儿们听清规则和在老师的帮助下活动。

  从今天孩子作品的效果来看还是挺不错的,我觉得这种“趣味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值得尝试。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穿袜子的方法,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3.掌握袜子的特征,给袜子配对

  活动准备:

  1. 每人一双袜子

  2. 录音机,磁带

  3. 筷子一双、手套一双

  活动过程:

  (一) 观察袜子的特征。

  1. 儿歌游戏,引出活动。

  2. 老师出示袜子请幼儿观察(颜色、图案)。

  3. 小朋友拿出袜子,说说自己手里的袜子的'特征。(与同伴交流)

  4. 区分袜口、袜跟、袜头。

  (二) 尝试活动。自己找袜子配对,积累经验。

  我们的脚宝宝有两个,可袜子娃娃只有一个,原来另一个藏起来了,请你帮你的袜子娃娃找到它的好朋友。(自由寻找、配对)

  (三) 交流讨论,了解一双的概念。

  1.讨论:你找到的两只袜子一样吗?

  2.如果颜色、图案都一样,还要比比大小、。介绍比大小的方法:两个娃娃口对口、跟对跟、头碰头,放在一起比一比。

  (四) 自我纠正,巩固知识和经验。

  1. 两只袜子的颜色、图案、大小都应该是一模一样的,这样才是一双袜子。请你自己比一比,如果错了,重新去找一找。(自己纠正)

  2. 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一双的。

  (五) 学穿袜子,提高自理能力。

  1.现在袜子娃娃要和我们的小脚做朋友了。(示范穿袜子的正确方法:袜跟朝下张开口,小脚匝匝往里伸,袜头套住脚指头,袜跟套住脚后跟,轻轻一拉穿好了)

  2.小朋友练习自己穿袜子,老师指导。

  活动结束:

  简短谈话。懂得要天天洗脚换袜子,自己穿袜子。

中班教案 篇4

  准备材料:

  1、格子布料或是其他图案的布料。

  2、双面胶。

  3、弹簧夹或是其他夹子都可以。

  制作过程:

  1、剪下一块较大的布料,在中间贴上双面胶,对折将双面胶粘牢固。再在布的中间竖着贴一小截双面胶

  2、然后两头的布料向内折进去,固定好。

  3、然后取一根很细的布条或是一般的绳子都可以,在这块布的中间打结,拉紧。呈现出下面的`样子。

  4、最后在用强力胶或是专业胶水将蝴蝶结固定在弹簧夹或是其他发夹的上面就可以了。

中班教案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有趣的几何图形》。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情景表演,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在活动中,我帮幼儿复习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几何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

  3、铺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活动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塑料框。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捡石头!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大家可能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石头。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2.幼儿操作——铺石头

  (1)谈话引入。

  大家捡到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提出几点要求:

  ①要把“坑”填满。

  ②不要用太多的胶水。

  ③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找伙伴帮忙。

  (3)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开动脑筋——拼石头

  (1)抛出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没有铺好的,该怎么办?

  (2)幼儿再次操作

  (3)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拼在一起铺平地上的“坑”。

  (4)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四)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这种形状。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从第三周开始我们开展“常见的小工具”这个主题,怎么找个适意的切入口呢?我思考了一下,我想应该从小朋友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小工具开始,比如:剪刀、纸、笔、、、、等,因此我就选择了“剪刀”这个切入口,但是我知道幼儿经常使用剪刀,怎么样既能引起幼儿兴趣,又能提升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呢?我想了想应该从“有趣”入手,因此就预设了“有趣的剪刀”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多种常见剪刀,了解它的作用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通过模仿剪刀的音乐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多种剪刀实物;拼图(燕子、鱼、蝴蝶结);

  活动过程:

  1、展示师生共同收集的'剪刀,引入主题

  2、师生共同交流介绍自己的剪刀

  (1)师生互动介绍

  (2)重点认识画匠用的剪刀;多功能剪指甲小剪刀;绣花剪刀;花边剪刀;医用剪刀;理发剪刀;裁缝剪刀

  (3)老师小结:“我们的剪刀有大有小,而且能为我们作那么多事情,我们的生活真是离不开剪刀。”

  3、出示拼图,让幼儿猜事物

  (1)老师:“我还发现一个剪刀的秘密,那就是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形状长得很象剪刀呢?你们有发

  现吗?谁能告诉我?”

  出示拼图,幼儿猜

  4、音乐游戏

  (1)老师:“我们来找找我们身上有那些部位长得象剪刀?”

  (2)改编歌曲《我有小手》,运用肢体模仿剪刀唱唱跳跳,感受快乐。

中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故事《大大行,我也行》片段,感受自己虽然小可是很能干。

  2.愿意集体面前大胆说一说自己的本领展现自己的长处。

  3.在游戏中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大大行,我也行》PPT;四组游戏:七巧板拼图、折叠衣服、排序、添画涂色。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进行自我介绍。

  师:“森林里住着两只可爱的熊,这只长得很大,叫大大,猜猜看这只叫什么?你们愿意和他俩做朋友吗?可是大大和小小还不认识我们中班的小朋友呢,作个自我介绍吧!谁先来?”(鼓励幼儿依次介绍)

  (二)讲述绘本故事《大大行,我也行》片段,知道自己虽然和小小一样小,可是自己也很能干。

  师:“大大看起来很大,很能干的样子,一定会许多的本领,小小看起来那么小,不知道小小能不能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图,边看边讨论:

  师:“大大在做什么,小小在做什么?”

  师:“虽然小小那么小,可是大大能做的事情他都能做。真棒!我来做大大,你们来做小小,看看我大大会做的事情,你们能不能做吗?敢不敢挑战我”(可以带领幼儿根据绘本里的情节玩跑跑跳跳、做运动)

  师小结:虽然小小看起来很小,可是他真的很能干,大大能做的事情小小都能做。你们就和小小一样,有些我能做的事情,你们也能做。

  (三)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本领,进一步感受自己的长大,激发自信。

  师:“除了刚才像大大一样会跑会跳会爬,你还会做哪些事情?”

  师小结:看来你们真的是长大了!变得懂事能干。长大真好,可以跟着老师,跟着爸爸妈妈学会了很多新本领。

  (四)游戏体验。

  师:“你看你们的个头没有高,年龄没我大,可是你们的'本领可真大。我这儿还有几组好玩的游戏,想请你们来试一试,有点难哦,您们敢挑战吗?”

  介绍游戏:七巧板拼图、排序串珠、添画涂色、折叠衣服

  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感受自己能力的长大。

  (五)结束活动“夸夸我自己”

  师:“大大和小小真高兴,很想认识你们,想请我给你们拍一段录像寄给他,在录像里每个小朋友要留下自己的笑脸,还要说说自己的名字、年龄,最重要的是说一个最棒的优点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表达,尝试为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物找关联。

  2.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竞赛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了解幼儿生活经验,掌握幼儿在寻找事物关系方面的情况(观察、谈话。)

  2.“好朋友”幻灯片,卡片若干(冰箱、青蛙、人、电话、车、笔等14种)。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复习儿歌《谁和谁好》

  提问:儿歌里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

  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三个好朋友,按照儿歌的内容,帮助找到好朋友的理由。

  二、游戏活动

  1.游戏一:为大树找朋友

  看幻灯片

  (1)出示教师预设的五个朋友,请小朋友帮助找到它们是好朋友的理由。当幼儿找到适合的理由时,神奇的大树就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作为奖励幼儿的礼物。

  提问:它是大树的好朋友吗?是好朋友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幼儿为大树寻找不同类型的朋友,并能够说出成为好朋友的理由。同时以花为奖励,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营造游戏的氛围。

  (2)请幼儿为大树找出五个好朋友,并说出理由。当幼儿找到适合的理由时,神奇的大树就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作为奖励幼儿的礼物。

  提问:还有谁是大树的好朋友?理由是什么?

  启发幼儿思考,说出好朋友的理由,进一步为幼儿提供思维空间,扩大好朋友的范围。

  第一个游戏结束时,幼儿为大树找到了十个不同的朋友。神奇的大树要奖励幼儿十朵美丽的花,最后大树真的开出了10朵漂亮的花。

  (3)请幼儿为自己鼓劲,提升幼儿的自信,同时鼓励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2.游戏二:找朋友

  (1)交待游戏名称――“找朋友”;成游戏队形;为自己队起名字。

  引发幼儿游戏的欲望,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提出游戏规则

  A.幼儿迅速找到两张好朋友卡片;

  B.说出是好朋友的理由;

  C.对方同意,即可为自己队得到两张卡片。

  3.游戏进行

  A.幼儿按照规则轮流游戏。

  游戏玩法:幼儿分成两队比赛,参加比赛的队员要找出成为好朋友的两张卡片,并说出它们成为好朋友的理由;对方的队员同意你的说法,就可以为自己队得到两张卡片。最后得卡片数多的队赢。

  B.游戏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理由,

  活动延伸

  一、设计思路

  根据《纲要》精神,我把鼓励幼儿敢想敢说和敢于尝试作为主要目标,同时引导幼儿感受规则和合作竞赛游戏的快乐,为升入大班做准备。

  在本次活动中,以社会领域为主线,渗透了语言、数学等方面的内容,以整合的形式丰富活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提升认识,以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我根据本学期园的教研课题,充分考虑系列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幼儿对于交朋友的渴望,抓住时机,丰富幼儿经验,扩展幼儿的朋友范围。

  在活动内容设计过程中,我以幼儿已掌握的儿歌为切入点,帮助幼儿回忆和提炼成为好朋友的理由。幼儿的思维也是需要学习的。我以《游戏一》为学习的元素,运用示范性原则,为幼儿的思维铺路。然后,给幼儿提供第一个模仿平台――为大树找出五个朋友,为完成第一个目标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的《游戏二》,进一步推进第一个目标的完成,同时,融入了第二个目标的内容。

  活动的延伸为幼儿寻找新的事物关联提供了支持,把幼儿的兴趣引入新的环境中。

  二、活动过程反思

  此次活动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合我班幼儿。表现在,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幼儿与教师全身心地融入到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互动充分,游戏性强;教学环境为幼儿活动提供了方便,幼儿便于操作;良好的精神氛围,为幼儿积极思维提供了支持,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手段的运用上,关注到了每个幼儿的需要,让每一位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思维的空间。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敢想,敢说。同时,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新的经验积累,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

  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在应答幼儿个体和关注幼儿良好行为方面也是活动中的一个特点。我运用肢体语言、眼神和个体关注,吸引幼儿,给幼儿以提示,收到了好的效果。这是一次以社会领域为主的尝试性整合活动的教研活动,特别是多媒体和游戏形式的结合,让我们对教学形式的探讨有了新认识。另外,在活动中有同年龄组教师的参加,活动后进行了研讨,有教研的氛围,这也是这次活动的特点之一。

  存在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在对待幼儿个体表述中注重表达的意思,忽略了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通过本次活动,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如何将活动的引伸进行好,即通过其他活动环节和家庭与社会的加入,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中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编排汽车座位号活动中,巩固5以内的相邻数,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通过创设情景为水果设计花衣服,发展幼儿对应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自主游戏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一套水果宝宝,一辆平面小汽车,贴花纸,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开着小汽车去旅行吧!

  (听着音乐,幼儿和教师开着小汽车在活动室里看风景。)

  2、瞧,停车场到了,让我们一起停下车休息一会儿。

  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我们的汽车上有几个座位呀,一起来数一数。

  (幼儿指着自己的汽车数一数)

  二、为编排汽车座位号,添加五以内的相邻数

  1、座位的上面有什么?数字在这里代表什么意思呢?

  (数字宝宝,座位号)

  2、刚才我们开着小汽车来的时候,工人叔叔告诉我他们在排座位号的时侯不小心排漏了几个?怎么办?

  (幼儿自主探索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小结评价幼儿自主探索的结果。

  (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小结:小朋友真爱动脑筋,都学会用找邻居的方法来贴座位号。

  三、为水果设计衣服,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1、秋天到了,许多水果都成熟了,水果宝宝也想穿上花衣服坐上我们的汽车去旅行。瞧,这是----,数一数水果身上有几朵花,她应该坐到哪个座位号下去?

  (出示带花朵的水果)

  2、幼儿自主探索,给穿花衣服的水果宝宝找到正确的座位。)(教师提示幼儿;水果宝宝身上花的朵数要和座位号是一样。)

  3、看一看汽车上还有没有空座位?我们还可以再邀请一些水果宝宝来坐满座位。这是几号座位?应该请穿几朵花的水果宝宝来座。

  (幼儿自主探索,为水果宝宝设计花衣服并且找到正确的座位。)

  4、小结评价幼儿自主探索的结果。

  (先幼儿相互交流,再部分幼儿上前发表自己操作结果,集体验证。)

  四、游戏《带着水果宝宝去旅行》。

  1、我们检查一下,水果宝宝都找到正确的座位了吗?

  (幼儿相互交流)

  2、听着音乐,开汽车去旅行。

中班教案 篇10

  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体验用不同方法尝试记忆歌词的快乐。

  2、创编不同的敲鼓动作,唱出鼓点节奏的强弱变化以及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准备:

  图片四幅(太阳、花、小鸟、小朋友)、鼓。

  过程:

  1、玩敲鼓游戏,探索不同的敲鼓节奏。

  (1) 个别幼儿探索敲鼓的节奏。

  (2) 集体模仿不同的.鼓声。

  2、学习副歌部分:

  (1) 倾听副歌的鼓声节奏。

  (2) 创编不同的敲击方法,敲击副歌节奏。

  (3) 边敲边唱出副歌节奏,尝试唱出由强到弱的变化。

  3、完整地学唱歌曲。

  (1) 欣赏歌曲一遍,提问:谁听到了鼓声?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

  谁先听到,谁后听到?帮助图片排队。

  (2) 随琴声学唱歌曲。

  (3) 教师隐藏部分图片,讨论记忆歌词的不同方法。

  4、边唱边自由表演歌曲。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9-09

中班教案【精选】07-27

中班教案(经典)07-25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精选)07-20

[经典]中班教案09-09

中班教案[经典]09-07

[精选]中班教案09-01

中班教案【经典】08-24

中班教案[精选]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