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常见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尝试总结昆虫的共有特征。
重点难点:
尝试总结昆虫的共有特征。
活动准备:
1.挂图:《昆虫啊昆虫》。
2.幼儿用书:《昆虫啊昆虫》。
3.搜集昆虫标本。
4.昆虫的基本特点。
活动过程:
一、将挂图的各个部分用纸遮挡起来,出示挂图后,先打开“这些都是昆虫吗?”部分,请幼儿观察图片并说出自己认识的虫虫。
1.我们已经研究虫虫很长时间了,这些虫虫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谁?
2.有些虫子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昆虫,这些都是昆虫吗?它们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3.到底昆虫是什么样的'呢?怎样才算是昆虫呢?
二、再打开“怎样才算是昆虫?”部分,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表达自己的观点。
1.看看这里的虫子,它们都是昆虫,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它们都有触角吗?触角是长在哪里的?触角的作用是什么?
3.它们的脚都有几只呢?
三、结合幼儿用书,让幼儿自主探索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
1.这里还有几个关于昆虫的问题,你想了解哪一个?
2.听一听这个问题,再到你的书中寻找答案。
四、幼儿自主阅读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说清楚自己的发展。
1.昆虫喜欢吃什么?
2.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食物。
五、出示昆虫标本,请幼儿仔细观察其中的昆虫,说一说这些昆虫外形的特点。
六、记录幼儿更多的问题。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孩子都有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当我带孩子们去玩滑滑梯时,常常有孩子说:“老师,滑滑梯有电,我不敢玩。”就在前几天,我在帮女孩子梳头时,有细心的孩子发现姜远情的头发“飞”起来了,都围上来看。我就想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静电并对静电现象产生兴趣。
一、活动目标:
1、知道静电的存在,初步了解静电。
2、对静电现象产生探索的兴趣。
3、了解静电的益处,以及带来的危害。
二、活动准备塑料尺、塑料笔、塑料梳子、吸管、碎纸片、自制纸娃娃、箩筐和PPT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经验回忆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在帮姜远情梳头发的时候,她的头发怎么会飞起来的吗?”
2、出示道具引起幼儿兴趣,教师:“这是什么?请你摸一摸这是什么材料做的?今天我要表演一个魔术,小朋友们仔细看”。
3、魔术表演教师边念咒语边表演魔术——用塑料尺吸小纸片
(二)幼儿操作
1、幼儿自主探索静电的产生教师:“桌上有许多碎纸片,请你们每人拿一个箩筐,选一个工具用魔法去收拾干净。”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幼儿“你的魔法是怎么产生的?”
2、交流探讨请个别幼儿演示操作过程,并请他们讲述操作过程。教师:“你用什么方法让工具有魔法了?”——摩擦
3、教师小结教师:因为摩擦产生了魔法,这种魔法就是静电。静电是由于物品相互摩擦产生,其实你的工具不是有魔法,而是有静电。静电可以吸小东西,所以碎纸片才能被吸起来,姜远情的头发在梳头的时候才会飞起来。
(三)了解静电教师播放PPT PPT1-3:静电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如静电印花机等。 PPT4-6:静电的危害,如静电引起火灾等。师生小结: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静电就像空气一样,它看不见摸不着。却经常和小朋友开玩笑,小朋友手拉手的时候会“触电”、脱衣服的时候会有“兹拉兹拉”的声音。
(四)游戏:纸娃娃站起来教师:“桌子上还有许多纸娃娃和小工具,请你用今天学到的本领,选一个工具让纸娃娃站起来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纸是生活中幼儿最常见到也最常接触到的很普通的东西,孩子平时也很喜欢玩纸,设计本次“小汽车过纸桥”的活动,创设了主题情境,孩子在故事的引导下,以“小工程师” 的身份融入故事情境,开始了探索和实验,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猜想和动手实验,探索出让纸桥不塌的方法。
2、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并能在活动中大胆动手操作。
活动重难点:
教师怎样引导幼儿能大胆的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实验。
活动准备:
1、瑞吉欧课件故事情境和声音。
2、两个外观一样的模型纸桥(一个不会塌掉、一个会塌掉),遥控汽车。
3、实验操作材料:不同形状的积木和废旧的a4打印纸、4个玩具汽车。
4、投影仪、记录单、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汽车过纸桥
播放课件声音“嘀嘀嘀”这是什么声音啊?(小汽车的声音)
播放课件场景(一次播放小汽车、两座桥、游乐场)“小叮当要开汽车去游乐场玩咯!到达游乐场的途中要经过两座桥。”
第一次过中间夹有波浪形的纸桥,“小汽车顺利的开过了小桥”。
接着小汽车在第二座桥上开,“哎呀!桥塌了,小汽车掉下去了”小叮当伤心极了”,播放小叮当哭的声音课件。
“小汽车为什么会掉下去呢,谁来帮助我一下啊?”
老师引导幼儿发现:“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小工程师,看看这这两座桥为什么一座会塌掉、一座不会塌掉呢?”(教师聆听幼儿的各种想法,)
教师预想幼儿会说的是:
1、纸的材质不一样,请一个小朋友近距离观察和摸一摸。
2、纸的厚度不一样,可以准备尺子量一量
将两座桥桥面撕开后,让幼儿再观察发现:“这两座桥里面有什么呀?”(原来中间多了一张纸。)
“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呀?”(波浪形状)
“原来多了这张变了波浪形状的纸,小汽车过桥就可以不塌了呀”
二、幼儿用投放的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怎样让小纸桥不塌(每4人一组)
“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一下小叮当,怎么样才能让他的小汽车开到游乐场去呢?”
“小工程师们来说说你们想到的.让桥不塌的方法吧!”(老师聆听幼儿的大胆的猜想)
鼓励幼儿大胆实验,教师注意观察孩子是怎样运用提供的材料试验的,并给与引导式的提问。
“小工程师们开始搭桥吧!再用画笔记录你们的搭桥实验吧!(可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各种形式记录)”
“这一队的小工程师们,你们为什么要把纸变成这样呢?”
“你们为什么要把积木这样放呢?”
“你在做什么?为什么?”
教师预想的幼儿回答:
1、我多用几张纸,桥就变得更硬了。
2、我把纸这的厚厚的,纸就变硬了。
3、积木是桥墩,多几个就更稳。
4、积木桥墩距离靠近一些,小汽车也可以过去。
(教师在幼儿想出办法以后,要给予鼓励:“”这位小工程师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其他小工程师相信你们能想出更多的办法。)
三、投影仪展示记录单并请幼儿说一说。
根据时间请1—2组展示记录单:“谁来告诉大家,你们的小汽车过了小桥了吗?你们的小桥是怎样搭的?为什么塌了或没塌?”(实验有可能没成功,重在探索过程)
结束语:”我们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把小桥搭好了,让我们开着小汽车嘀嘀嘀的过小桥,去游乐园吧!”(幼儿排队和老师离开)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报纸的用途。
2、积极的参与到探索报纸的活动中,通过探索、观察、模仿,尝试用不同方法使报纸发声。
3、在集体面前展示讲解自己的办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报纸(人手一张) 音乐 报纸工艺品图片
活动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不同方法使报纸发声。
难点:在集体面前展示讲解自己的办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报纸,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有什么声音?
请小朋友们回答听到的声音;
A唱歌的声音;
B抖动报纸的声音。
对,是抖动报纸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和报纸做游戏。
2、报纸的认识
①你在哪里见还过报纸?
②你们家有人爱看报纸吗?谁最爱看报纸?
③为什么这么多人爱看报纸?报纸上有什么?
师小结:报纸的用途可真大,报纸上有新闻,他让我们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报纸上有知识,它能让我们学到很多本领,报纸上有广告,能了解新信息。
3、观看课件了解更多用途,通过启发初步让幼儿知道报纸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改变形状的 为探索报纸如何发声做准备
总结:用旧报纸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只要我们多动脑筋,肯动手,就可以把很多没用的东西变成很多有用的.好玩儿东西。
二、幼儿尝试操作让报纸发声
1、幼儿尝试想出各种让报纸发声的方法 “报纸还有特别的神奇的功能,能够发出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需要你们动脑筋想办法来帮助它。”将报纸发给幼儿。注意了,报纸上有油墨,玩过后手会脏,不要把手放在嘴巴里面。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启发指导。
2、鼓励幼儿来展示自己发现的方法
小结:揉成一个球、用手指弹一弹、用手甩一甩、搓成棍子、卷成筒打、放在身上擦,双手各拿报纸一角抖一抖、用手拍一拍、用嘴用力吹、放在地上踩、用东西砸、用笔戳......
三、游戏《报纸乐器》 ”
我要给小朋友出个难题,看看能不能难住你们,你们能用报纸当乐器给乐曲伴奏吗?
教师启发幼儿想一想报纸发出的什么声音可以和他们相对应
活动延伸:
在操作区投放报纸供幼儿继续探索报纸的玩法
活动反思:
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废旧报纸却成了孩子们的宝贝。经过多次仔细观察,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兴趣浓厚,可对报纸的利用性还是存在着局限性。因此,“怎样让报纸发出声音”的课程就生成了。孩子们对本活动有很浓厚的兴趣,说到报纸的用途时,孩子们想到了很多,当孩子们看到报纸工艺品图片时不禁拍起了手,普通的报纸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动手实践时,孩子们探索出多种发声地方法,搓、弹、揉、撕....孩子们形象地表达出了报纸的发声方法,丝丝丝....咚咚咚....孩子们兴奋不已,最后报纸乐器演奏时,孩子们跟着节奏,脸上洋溢着欢乐! 只是报纸的认识部分有些过于长,导致整个活动有些拉的太长。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探索与尝试做出各种手影造型,感受手影游戏的多变性和趣味性。
2、通过游戏加强幼儿对影子的认知与理解,激发幼儿对手影游戏的兴趣。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大胆表现的学习品质。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与同伴合作进行的搭建游戏。
活动准备
1、《手影游戏》活动视频;
2、PPT图片《生活中的影子》、《手影变变变》;
3、音乐《手指操》;
3、大手电筒2只、投影仪1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很好玩的电影,请你们看完后告诉老师,它好玩在哪里?和你们平时看的电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欣赏视频《手影艺术》,初步感知手影的奥秘所在。
1、播放视频,初步感受手影的独特魅力。
师:小朋友,这个电影好玩吗?它好玩在哪里?和你们平时看的电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知道它的奥秘在哪里吗?(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这个电影的名字叫手影艺术,那手影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光在物质中总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因为光无法穿过不透明的手,因而就在手后面形成了黑暗,产生了手的影子,这就是手影。(教师拿出手电筒在墙壁上进行尝试照出手影)
2、了解生活中的影子,进一步加深对影子的理解。
师: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除了手会有影子以外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有影子?(幼儿回答)
3、教师播放图片,丰富幼儿对各种影子的认识。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有光源以及被挡住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小朋友,接下来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好玩的手影游戏呢?
四、幼儿学做手影造型,感受手影游戏的多变性和趣味性。
1、教师做一只蝴蝶造型,请幼儿猜猜像什么?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做小蝴蝶,并以儿歌语言加以概括:我有一双灵巧的手,变只蝴蝶来舞蹈。
3、教师做一只海鸥造型,以同样的方式带领幼儿学做造型念儿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变只海鸥飞飞飞。
4、教师出示(小猫、螃蟹)手影造型图,请幼儿自己看着图案尝试做手影造型,并鼓励幼儿用儿歌语言告诉大家你做的是什么。如:我有一双灵巧的手,变只小猫喵喵叫;我有一双灵巧的手,变只螃蟹爬呀爬。
5、播放图片,教师带领幼儿在投影仪前集体做手影造型念儿歌。
五、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做自己喜欢的手影造型。
1、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手影造型,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和尝试。
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接下来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你们看这里有几张不同的手影造型,请你们看看像什么?然后请你们照着它的造型试着做一做动作,看看谁做的最像。做好后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告诉大家你做的是什么?
2、幼儿自由探索、尝试,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造型,大家一起学一学。
六、鼓励幼儿自由仿编手影造型和手影儿歌。
师:小朋友,你们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吗?请你想一想,你的小手还能变出什么来呢?接下来请你们自己来变换手的姿势,尝试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手影造型。(幼儿自由创编,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用照相机拍下幼儿的各种造型)
七、韵律活动《手指操》,进一步感受手影游戏的快乐。
师:小朋友,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变出了那么多神奇的造型,小手真棒!接下来跟着老师一起来放松一下玩一玩手指操吧!!(师幼互动)
八、活动延伸:利用不同光源感受玩手影游戏的快乐。
师:小朋友,手影游戏好玩吗?今天外面的阳光真好呀,我们一起到外面太阳底下去玩一玩这好玩的手影游戏吧!(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以变魔术贯穿始终。 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方式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实际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两种颜色混合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颜料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探究颜色的变化,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本次活动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最后环节结束的比较混乱没有达到一个提升,只有让幼儿通过用两种颜色进行配色变色,没有具体直观的让幼儿明白哪两种颜色混合变出新的颜色,可以准备操作卡或者PPT在幼儿回答的时候教师操作,将幼儿说到的颜色展示出来,让幼儿直观的看到颜色混合的变化,作为活动的延伸。其次,在回答问题时,没有关注到全体幼儿。如在水变色后的提问以及最后环节的提问只问了个别幼儿,没有多问几名幼儿,也没有一起来总结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最后,教师的语速较快,第一环节导入太快,有的提问方式不够简单明了,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2-15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01-05
中班科学教案磁铁03-25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03-25
睡觉中班科学教案04-02
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1-21
中班科学教案玩冰04-0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4-04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4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