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七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12 18:06:4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伤仲永》七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伤仲永》七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伤仲永》七年级语文教案

  《伤仲永》七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汇,背诵、朗读课文。

  2. 理解文章结构,领悟借事说理的写作技巧。

  3. 理解文章主旨,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掌握文言知识。

  2. 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1. 学生:查阅工具书,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组织参辩人员,准备课堂辩论。

  2. 教师:指导学生准备课堂辩论。

  第一节课

  教学内容:词汇积累,理解课文。

  教学设计:

  引入课文

  什么是天才?怎样才能成为天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古往今来有许多激励人们成材的格言,如:天才来自勤奋,聪明来自积累等。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它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人才不是天生的。

  出示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京口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 学生朗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组)

  a. 全文可分为几部分?标准是什么?

  b. 仲永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些变化?

  c. 最后一段讲了什么道理?

  d. 作者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是怎样的?

  3. 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师指导)

  巩固训练

  1. 背诵课文。

  2. 完成研讨与练习二、三。

  3. 准备课堂辩论。

  第二节课

  教学内容:文言知识,课堂辩论。

  教学设计:

  引入课堂辩论

  现在请同学们参加一次课堂辩论,关于“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这个话题,你们有什么看法?请各组就此展开辩论。

  辩论设计

  1. 安排辩题,分成正方和反方。

  2. 组织学生准备辩辞,要求使用文言表达观点。

  3. 学生进行交流辩论。

  4. 教师点评总结。

  教学主题:

  借事说理方法的了解和后天教育的意义;进行课堂辩论。

  教学计划:

  学以前知

  深入研读

  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深入阅读。

  问题组

  1. 课文的两个部分有什么联系?哪一个部分是重点?

  2. 仲永为什么"泯然众人矣"?这说明了什么?

  3. 叙述部分有详有略,为什么要如此详尽地描写仲永才能初露?

  4. 这篇文章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找出相关内容,并加以说明。

  明确

  1. 这篇文章是采用借事说理的写作方式,第一部分是叙述,第二部分是辩论。两个部分构成了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其中,第二个部分的辩论是重点。

  2. 仲永的父亲因为贪小便宜而"不使学",这表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3. 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详细叙述了方仲永的'才能初露,以突出他的神童天赋。之后他"泯然众人矣",形成明显的反差。这种结果是他的父亲"不使学"造成的,更好地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4. 这篇文章的语言简练、精彩。

  体验和反思

  课堂辩论:成才的关键

  1. 辩论题目:

  a. 正方:天赋是成才的关键。

  b. 反方: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实际情况,进行辩论,明确:

  a. 天赋与后天教育之间的关系。

  b. 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3. 评价

  教师总结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和作者一样,都为方仲永的遗憾而感到惋惜。通过课堂的辩论,我们理解了天赋和后天教育的联系。虽然聪明的天赋对于成功很重要,但并不是关键因素;同样,即使生来愚笨,通过后天的教育,我们仍然可以成功。本文特别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而虽然这个问题与个人的主观努力不同,我们仍应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接受高等素质的教育,并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

  练习巩固: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中的第一和第四部分。

  2、将文中的叙事部分改编成故事,题目为“才华尽展时间过半”。故事长度500字。

  结语:本文中的第三段是本文的重点,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并帮助他们结合自身经历,更深入地领悟后天教育对个人成才的影响。

  《伤仲永》七年级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中用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掌握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解决生字词。

  教学内容:

  《伤仲永》是王安石所写的一篇议论文,先讲述了方仲永神童变为普通人的经历,然后引发议论并表达对神童的惋惜之情。在教学本文时,除了让学生熟练地翻译课文外,还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方仲永变化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那些被认为笨或不聪明的人经过不懈努力而终于取得成就的故事来引入新课。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分享这方面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a. 划出生字词。

  b. 注意句子的停顿,并在课文中做出标记。

  第二遍,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三遍,全班齐读。注意加点字的注音:扳(pan)、环渴(ye)、称(chen)、泯(mTn)。

  (2)疏通文意。

  (3)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

  (4)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领会课文大意。最后强调本文重点文言词语:

  a. 未尝识书具(曾经)

  b. 即书诗四句(写)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此)(完成)

  d. 其文理皆:(……;…)

  F的父亲视他为宾客(……对待他像宾客)

  G.父亲认为利益是最重要的(认为……有利可图)

  H.无法被与前来访问他的人所相提并论(相当)

  I.比起才能出众的人,F比他们差得远(比)

  J.那些受他父亲优待的人不应该被那么嘲笑(被)

  2、阅读这段文本,解决以下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些阶段?

  (2)为什么方仲永从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变得名不见经传?

  (3)最后一段的文章主要探讨了什么观念?

  (4)在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悟?

  3、在四人的小组交流后,我们共同确认:

  (1)方仲永的变化经过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方仲永五岁时就展露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他能写诗,文笔也十分优秀。在第二阶段时,他已经十二三岁,尽管写的诗并不乏有才,但还是不能和他以前写过的那些作品相提并论。很明显,他的才能开始衰退,远不如以前了。在第三阶段时,又过了七年。如今,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2)F的父亲认为自己的儿子只会浪费时间,因此他不过多地对他进行教育。

  (3)文章表明方仲永的才能衰落是由于受他人所摆布,没有好好学习引起的。这也强调了重要的后天教育。

  (4)观点自由,你可以从方仲永本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他父亲的视角进行讨论,还可以与现实联系起来。只要逻辑清晰,语言流畅,你在本文中提取的观点都是可以的。

  3、总结

  1、论证的方法很特别。

  这篇文章使用了论证的方法,以方仲永作为案例,阐述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方仲永从才华横溢到默默无闻的转变。第二部分根据这个案例展开探讨,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2、语言生动,简明易懂。

  3、口头再念《伤仲永》以期进一步领悟。

  《伤仲永》七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解决生字词。教学内容

  《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先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教学本文,除让学生熟练地翻译课文外,还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方仲永变化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一、导入新课

  讲述一些被人认为笨或不聪明的人经过不懈努力而终于取得成就的故事导人新课。

  (也可让学生讲述)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在昕的过程中:a.划出生字词,b.注意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第二遍,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三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扳(pan)、环渴(ye)、称(chen)、泯(mTn)。

  (2)疏通文意

  (3)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四人小

  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

  (4)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己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领会课文大意。最后强调本文重点文言词语。

  a.未尝识书具(曾经)

  b.即书诗四句(写)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此)(完成)

  d其文理皆:(……;…)

  f稍稍宾客其父(……当作宾客)

  g.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h.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i.贤于材人远矣(比)

  j.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2、齐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3)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4)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共同明确: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方仲

  永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不使学。

  (3)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也气。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4)学生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仲永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

  三、小结

  1、借事说理的方法。

  本文采用借事说理的方法,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写了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第二部分由此引发议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2、语言简洁生动。

  3、口头说文读《伤仲永》有感

【《伤仲永》七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伤仲永教案02-07

伤仲永说课稿05-29

《伤仲永》教学反思02-18

读伤仲永心得体会02-01

《伤仲永》读书心得10-09

读伤仲永有感02-04

读《伤仲永》有感02-04

《伤仲永》读后感02-02

伤仲永读后感12-27

读伤仲永有感15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