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27 11:15:3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集锦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集锦十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探究的问题:用手指挤压铅笔的两端(一端削尖),在两个手指上留下的.痕迹有何不同?

  试一试。

  幼儿用左右手指挤压铅笔的两端(一端平面,一端削尖)。

  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尖的头扎在手指上有很深的印儿。

  (2)另一个手指几乎不出现痕迹。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通过对豆子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高脚杯6个、黄豆若干、大铁盘6个、记录白纸30张、铅笔30支。

  [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要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豆子被泡大了。 (2)豆子会从杯子里跳出来。 (3)不会有变化。

  试一试。

  幼儿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并仔细观察。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看见一颗颗黄豆陆陆续续地从高脚杯跳到铁盘中。

  (2)豆子发出蹦蹦的`响声,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来了。

  数一数。

  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活动的结果。

  想一想。

  还有哪些豆子会跳舞呢?水泡过的豆子与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 1.实验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各个环节教师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挑选黄豆时要挑选颗粒饱满的黄豆。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好玩的传声筒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探索内容,它来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既感到熟悉又有强烈的探索兴趣的玩具。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科学活动的目的也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的开展我就是借助这一生活化、味化、又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材料,在开放式的活动环境中来激发中班幼儿大胆提问的意识。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体现到了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获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强与同伴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游戏,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

  难点: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活动准备

  1、空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3、拟人化的“小问号”符号一个。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纸棒

  2、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3、发现问题,和小问号交朋友

  4、玩传声筒,观察比较空心的与实心的不同之处,解决问题。

  5、游戏“长长的传声筒”,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玩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交流,孩子们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就乐于表达和交流。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环境体现自由性。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 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活动内容凸现生活性。活动中的内容都是来自幼儿生活中的内容。3、活动过程呈现轻松性。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比较轻松,打破了以往的教于学的模式。4、活动策略的多样性。5、教师的角色转变。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和我走的很近,每个幼儿都愿意说、乐于说,而且效果较好。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幼儿特别喜欢动物,尤其关注小动物的生长、成长的过程。随着中班的第一个主题《长大的我》,孩子们了解了自己从小到现在长大的过程,因此设计次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动物成长的过程,体验长大的快乐。

  目标:

  1、了解几种生蛋的动物,知道它们的蛋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

  2、知道蛋宝宝生长的过程,体验成长的快乐。

  准备:

  1、幼儿每人准备一只蛋,分组放在在框里

  2、老师准备录象带、若干动物玩具,几种特殊的蛋

  重、难点:

  1、比较不同的蛋

  2、知道几种孵蛋的过程

  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蛋

  1、 出示若干动物玩具,找一找哪些动物会生蛋

  2、 出示各种各样的蛋,请幼儿找一找、分一分谁生的蛋?为什么?

  3、 比较各种蛋的'形状、颜色、大小

  4、 老师小结:各种各样的蛋

  二、孵蛋

  1、谁藏在这些蛋里?

  2、它们是怎样长大的呢?(幼儿讲述蛋宝宝生长的过程)

  3、老师播放录像,了解动物孵蛋的过程

  4、老师小结:几种动物不同的孵蛋的方法

  三、送蛋宝宝回家

  1、请幼儿把桌上框里的蛋宝宝送到它们的妈妈那里,让它们快快长大。(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蛋及生蛋的动物)

  2、感谢幼儿的帮忙,让蛋宝宝快快,体验长大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这些小动物都是从蛋宝宝里变出来长大的。请你们想一想,其他的小动物是从哪里变出来长大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

  2、发展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尝试动手制作泡泡水。并用身体语言表现泡泡的形态。

  活动准备:

  1、泡泡枪、吹管、小棒、毛巾若干。

  2、洗衣粉、餐洗净、洗手液若干,杯子若干。

  3、电子琴。音乐游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用泡泡枪吹泡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展开:

  1、生活联想:提问——平时在哪儿见过泡泡?哪些东西能变出泡泡来?幼儿讨论,交流。

  2、幼儿认识操作材料。老师准备了什么东西?洗衣粉、水等。

  3、幼儿初次尝试做泡泡水。

  (1)水是什么样子的?加入洗衣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幼儿用洗衣粉制作泡泡水。提问:“洗衣粉到哪儿去了,有什么好办法让它溶解的快些?(小棒搅、加热水)溶解到水里能变出泡泡来吗?

  (3)试吹泡泡。提问:除了洗衣粉还有什么溶解在水中能够变出泡泡来?

  4、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泡泡水,用自己制作的泡泡水吹泡泡,分享成功的喜悦。

  5、你是怎样弄出泡泡来的?泡泡为什么能飞起来?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6、游戏体验——吹泡泡

  (1)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泡泡水吹泡泡,分享成功的喜悦。

  (2)应到幼儿观察了解泡泡的特性,说出自己吹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有什么变化?(飞高、飞低、破裂、颜色等。)

  7、音乐游戏——吹泡泡

  (1)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泡泡不同的形态。

  (2)鼓励幼儿随音乐进行“吹泡泡”的舞蹈动作创编。

  (3)师生共同表演音乐游戏“吹泡泡”。

  三、带领幼儿到户外吹泡泡,进一步观察泡泡。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简单的磁场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了解指南针的作用,学会制作简易的指南针。

  活动准备

  1.电视机、实物投影器、彩色图片、录音机、故事磁带、小舞台一个、磁性教具、跳舞的小人。

  2.每个幼儿两块条形磁铁(其中一块系有毛线绳)和两块环形磁铁、指南针若干、大头针若干、系有细线绳的缝衣针每人一根。

  活动过程

  1.以大头针移动,向后引出磁铁,激发孩子玩磁铁的欲望。

  2.幼儿自由玩磁铁。

  教师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玩:手拿一块环形磁铁推着另一块环形磁铁跑,一手提起带绳的条形磁铁和另一手拿的条形磁铁相接近着玩,桌子上放一块环形磁铁和桌下紧隔桌板的磁 铁相吸着玩。

  3.请不同玩法的幼儿为大家演示,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教师总结:

  每块磁铁都有两个极:一个北极(N),一个南极(S)。北极常常涂红色,南极涂蓝色。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玩指南针。

  在玩中让孩子发现指南针的指针具有磁性,会和磁铁相互作用;并让幼儿自己说出指南针的本领。

  6、利用实物投影器看图片、听故事录音《小红帽找外婆》,了解指南针的作用。

  7、教师指导幼儿制作指南针。

  材料:一块标有南、北两极的磁铁、一根缝衣针、一根细线。

  制作指南针,首先要把缝衣针磁化。磁化过程是:将缝衣针的针尖在磁铁的北极(N)沿同一方向磨擦二十次左右,然后用一根细线系在缝衣针中间,使它保持水平,针尖指向就是南方。

  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缝衣针的是尖的,小朋友一定要小心,不要扎着自己,也不要扎着别人了。

  8.幼儿手持自己制作的指南针出教室,请其它班的小朋友欣赏自己制作的指南针。

  9.活动结束。

  附故事:小红帽找外婆

  小红帽的`外婆住在很远很远的南山。一天,妈妈让小红帽带着礼物去看外婆。到外婆家要经过一片沙漠。小红帽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认不清到外婆家的方向了。一只骆驼走过来说:“你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左边是北方,右边是南方。”小红帽按照骆驼说的方法,顺利地走出了沙漠。

  小红帽走进树林,又认不清方向了。一只长颈鹿告诉她:“树桩上有一圈圈的年轮,宽的年轮朝向南方。”小红帽按照长颈鹿的方法走,走出了树林。

  小红帽来到山脚下,她又迷路了,找不到去外婆家的方向了。这时,她碰到一位叔叔,叔叔送给小红帽一枚指南针,并告诉她:“你按照指南针的指向走,就能找到外婆。”

  小红帽有了指南针,再也不迷路。在指南针的指引下,小红帽很快地找到了外婆。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根据问题探索变长的方法,有解决问题的信心。

  2、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在尝试过程中感受帮助朋友的快乐,能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黑板上贴一棵大树。

  2、小树枝一根,插塑、绳子、纸条、毛线、吸管、橡皮筋、胶水、回形针、扭扭棒若干。

  3、两只小蚂蚁,问号。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这是个带问号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理解词语树梢,

  (2)思考第一个问题:点点和小黑可能看到了什么美丽的美景?

  2、尝试把各种材料变长,营救小蚂蚁点点。

  (1)继续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提出第二个问题:点点一小心掉了下去,危急时刻身边的材料就可能帮到朋友,你们能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变长吗?

  (2)探索变长的方法,引导孩子说出变长的方法。

  (3)集体分享变长的方法。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变长的?

  教师小结:有的材料可以用拧呀自己可以变长,有的材料要借助工具才能变长。

  (4)出示第三个问题:你们一共用了多少个办法呀?

  总结:只要你愿意想、愿意去试一试,办法总比问题多。

  3、尝试不借助工具把纸条变长,结束活动。

  (1)师:你用什么方法把纸条变长了?

  (2)如果只有一张报纸你能把它变长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知道萤火虫的特征,并用发光物模仿萤火虫。

  仿照故事结构编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调皮的光光。

  手电筒。

  1~10的数字卡数套。

  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及方式介绍。

  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用书,运用故事大书与幼儿分享故事《调皮的光光》:

  --提示幼儿注意故事画面的变化,猜想故事的内容。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

  --让幼儿边看书边欣赏故事。

  与幼儿一起展开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故事里有谁?说了什么事情?

  --你喜欢光光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光光,会把发光的本领用在哪里?

  见到说明萤火虫发光的'特征、原因及方式。

  --谁见过萤火虫?(如果有幼儿看见过,请他讲述他的经验。)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玩"萤火虫找朋友"的游戏:

  --将幼儿分为数组,每组6~7人,当雄萤火虫。

  --将数字卡分给各组,每组数字卡的张数、数目相同;同时每组发一只手电筒。

  --拉上窗帘,关上灯,教师持手电筒当雌萤火虫,一明一暗地打光数下。

  --各组幼儿根据教师所打出的次数,找到对应的数字牌后,以自己这一组的手电筒打光响应;动作最快且正确的一组表示找到了朋友,请一名幼儿"飞"到老师身旁。

  仿照故事《调皮的光光》的结构,创编故事《我的昆虫朋友》。请幼儿结合个人的经验,想象一个自己与昆虫朋友的故事。

  指导幼儿用画面的方式把故事表现出来,做成一本自己的故事书。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2、初步知道水的重要性和缺水造成的恶果。

  3、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水,牛奶,醋,玩水的玩具及制作好幻灯片。

  2、幼儿经验:了解水从哪里来及水的用途。

  教学过程:

  一、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1、动用多种感官感知水无味的特性

  (1)给每组幼儿桌上提供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醋。师:知道杯子里面是什么东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醋是什么味道?牛奶是什么味道?水是什么味道?

  (2)教师小结:水是没有味的。

  2、感知水无色的特性

  (1)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东西的颜色。师:醋是什么颜色?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是什么颜色?

  (2)小实验:透明的`水。方法:将三颗纽扣分别放进三个杯子,让幼儿分别观察。师:能看见醋和牛奶杯子里面的纽扣吗?为什么?能看见水杯里的扣子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因为醋和牛奶有颜色,所以,杯子内的东西看不见,因为,水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所以,能看见杯子里面的东西。

  3、出示水盆和玩具,感知水能流动和具有浮力。师:水还有一些秘密藏在水盆里,只要小朋友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就会发现其中的秘密。

  (1)幼儿玩水,老师参与幼儿的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玩具浮在水上、用手指把玩具向下按,有什么感受?水能从这个杯子流进另一个杯子)。

  (2)集体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感。师:刚才,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教师边演示边小结:水可以流动,水有浮力。

  二、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来源

  1、谈话教学:水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来源。

  3、教师小结:天山下雨,雨水汇集到河里、水库里,就形成了很多的水。

  三、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用途

  1、谈话教学:水有什么用处?(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广泛运用。

  3、教师小结:(省略)

  四、观看幻灯片,了解缺水给人类造成的恶果

  1、谈话教学:没有水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缺水的严重后果。

  3、教师小结:(省略)

  五、延伸教学:环保小卫士

  1、谈话教学:怎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宣传教学——环保小卫士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它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如:写字、画画、环境布置、包裹东西等等。平时孩子对白纸、折纸、卡纸、蜡光纸了解的比较多,但纸还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粗糙程度不同、厚薄不同、用途各异。为了丰富幼儿对纸的名称、用途、特点、以及特殊纸的用途等方面知识,我分别从感知不同纸的质地、纸的特性、用途,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纸”这节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生活中纸的多样性及特征。

  2.了解纸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感受纸及纸制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教育幼儿节约用纸,注意环保。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类型的纸:新闻纸、图画纸、皱纹纸、宣纸、亮光纸、蜡光纸、牛皮纸、彩色卡纸、彩色折纸、卫生纸、复写纸、蒙纸、锡纸。

  2.各种纸制品:纸币、纸巾、信封、邮票、奖状、报纸、纸盒、纸袋、纸杯、图书。

  3.做实验用的材料:

  实验一:蓝天白云图、彩色折纸、胶水。

  实验二:白发没胡子的老爷爷图、白纸。

  实验三:透明小杯子、白纸几张。

  实验四:一杯有颜色的水、白色餐巾纸。

  实验五:打火机、一小盆水,白纸。

  活动过程

  一、感知纸的多样性

  1.认识各种各样的纸。

  老师:今天老师邀请了很多“纸宝宝”来我们班做客,小朋友欢迎它们。请你看一看,你认识哪些纸?它叫什么名字?它是干什么用的?

  (1)幼儿上前自由观察讨论。

  (2)幼儿逐个发言,幼儿认识的,让他说说是什么纸,干什么的。幼儿不认识的,老师帮忙介绍。

  2.感知各种纸的特征。

  老师:这些纸都一样吗?请小朋友再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觉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1)幼儿自由玩纸(有的幼儿拿起纸对着阳光照一照)

  (2)集中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纸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厚有的薄,有的软,有的.硬,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纸宝宝”不光有这些特征,它还有许多秘密呢?下面,我们来玩几个游戏来看看“纸宝宝”到底有什么秘密。

  二、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探索纸的特性(秘密)

  1.实验一:天空中少了谁?

  (1)老师问:看,高高的天空中有太阳,有白云,可总感觉少点什么?如果有一架飞机在高高的天空中飞就好了,请小朋友想想办法,只用这些纸怎样做飞机?

  启发幼儿可以折一架飞机。

  (2)请几名幼儿上前折飞机并黏到图上。

  (3)老师总结:小朋友通过折飞机知道了“纸宝宝”的第一个秘密就是:纸能折。

  2.实验二:给老爷爷粘胡子

  (1)出示白发老爷爷,问:这位老爷爷今年一百多岁了,他的眉毛、胡子都白了,咦,老爷爷嘴巴上的胡子哪去了?小朋友快帮帮老爷爷,只有这些纸,怎样帮助老爷爷变出胡子呢?

  (2)启发幼儿用撕的办法给老爷爷变出胡子,并粘到嘴巴上。

  (3)老师总结:小朋友通过给老爷爷找胡子,发现了“纸宝宝”的第二个秘密:纸能撕。

  3.实验三:“纸宝宝”变小了。

  (1)出示一个透明的空瓶子和几张白纸,老师问:“纸宝宝”要到瓶子里玩一玩,怎么办?谁来帮帮它?

  (2)启发幼儿说出:把纸卷起来或把纸团起来。

  (3)老师总结:纸团起来之后,你发现纸怎么了?(变皱了),我们又发现了“纸宝宝”秘密是:纸能卷,能团,能变皱。

  4.实验四:“纸宝宝”去洗澡。

  (1)出示一小盆带颜色的水和一张餐巾纸,老师问:“纸宝宝想到浴盆里去洗个澡,他会怎样?”

  (2)启发幼儿把餐巾纸放到水盆里。

  (3)教师总结:我们又发现“纸宝宝”一个秘密:纸能吸水。

  5.实验五:“纸宝宝”烤烤火。

  (1)老师问:“纸宝宝”冷了,想烤烤火会怎样?

  (2)老师演示把纸点着,然后放入水盆里,幼儿观察得出结论:纸能燃烧。

  (3)老师总结:纸遇到火会燃烧,所以小朋友看书、玩纸是不能靠近有火的地方,还有就是不能随便玩火。

  三、了解纸制品在生活中的用途

  1.认识纸制品。

  老师问:你见过纸做的物品吗?只要是纸做的物品都叫做纸制品。

  2.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纸的应用:你知道哪些纸制品?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3.老师出示一些纸制品,让幼儿了解更多的纸制品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方便。

  四、教育幼儿节约用纸,注意环保

  老师:日常生活中纸有很大的用处,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同时废纸也不要乱扔,注意讲究卫生。

  五、幼儿玩纸,体验纸的变化

  提供纸,引导幼儿用纸做一件事情,如折、剪、撕、画等,教师巡回指导。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2-15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01-05

睡觉中班科学教案04-02

中班科学教案磁铁03-25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03-25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12-0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06-12

中班科学教案《动物睡觉》12-18

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