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02 12:43:37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集锦十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感知散文优美、宁静的意境美,感受小笋娃的活泼、稚拙美。

  2、喜欢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散文内容,感受小笋娃和竹子妈妈的对话的亲切、可爱的情感。

  3、丰富词 “诱人”。

  活动准备:

  1、 课件。

  2、 竹子头饰2-3个,小笋娃头饰1个,小笋娃挂饰若干个。

  2、认识笋和竹子。

  活动过程:

  (一)、老师朗诵散文,幼儿欣赏。

  1、老师结合身体动作朗诵散文。

  2、提问:1)这首好听的散文叫什么名字?

  2)你喜欢哪些好听的话呢?

  (二)看课件,熟悉散文中的对话,丰富词“诱人”。

  1、看课件,进一步熟悉散文中的内容。

  教师导语:散文中还有哪些好听的话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2、提问:帮助幼儿了解散文内容。

  1)春雨带着带着春天的问候来到了大地上,唤醒了谁?他们怎么样?(他们使劲用尖尖的脑袋顶着头顶上的泥土)

  2)谁第一个钻出了地面,是怎样钻出来的呢?(那个长得细细长长的小个子钻得最快)

  请幼儿学一学小笋娃钻出地面的样子。

  3)小笋娃钻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美景呢?(大片诱人的`草地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铺在小山坡上,星星点点的红、黄、蓝缀在上面,那是一簇簇刚开的小花)

  a、 丰富词“诱人”,诱人就是很吸引人。

  b、请幼儿用“诱人”说一句话。

  4)好多的小笋娃钻出地面后他们说了什么呢?(“妈妈,妈妈,你在哪里?”)竹子妈妈又是怎样说的? (“好孩子,妈妈在这儿呢。”)

  幼儿分角色表演笋娃和竹子妈妈的对话。

  5)小笋娃们看到竹子妈妈后,心里是怎么想的?(难道那穿着绿衣裳、个子高高的竹子就是妈妈?她怎么和我们一点也不像呢?)

  幼儿一起复述一遍。

  6)妈妈是怎么对小笋娃说的?(“好孩子,别奇怪,过不了多久,你们就会和妈妈长得一样了。”)

  7)听了竹子妈妈的话,小笋娃是怎么说的?(“是吗,那要过多久呢?我们好想快快长大,长得和妈妈一样高,好看见更远的地方。”)小笋娃为什么想快快长大?(好看见更远的地方。”)

  幼儿分角色表演笋娃和竹子妈妈的对话。

  8)你们想长大吗?为什么?

  9)笋娃们在慢慢地长大,终于有一天,当笋娃们能拉到妈妈的手臂了的时候,他们高兴地怎么样啊?(高兴地叫了起来:“哦,我们长大啰,长得和妈妈一样高啰。”)

  我们学一学他们高兴的样子吧。

  3、幼儿表演散文。

  请2-3个幼儿戴着头饰当竹子妈妈,一个幼儿戴着头饰当钻得最快的小笋娃,其他的幼儿当好多好多的小笋娃。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散文内容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2.积极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学习按散文句式进行仿编。

  3.初步理解幸福的含义,知道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活动准备:

  1.《找幸福》课件、《致爱丽丝》、《幸福拍手歌》音乐。

  2.帮助幼儿理解散文的小图片、字卡。

  3.小猫、大雁、青蛙、农民伯伯、妈妈挂饰若干。

  4.供幼儿观察、讲述帮助别人找幸福的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无声课件:大家找幸福的动画。

  1.导入:小朋友,你知道幸福是什么吗?大家都在找他,是谁在找幸福呢?他们找到幸福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幼儿欣赏无声课件。

  3.提问:谁在找幸福,有没有找到幸福?找到的幸福是什么?

  4.幼儿个别讲述。

  二、完整欣赏课件及散文,掌握散文句式。

  1.完整欣赏散文。

  2.提问:他们找到幸福了吗?找到了什么样的幸福?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的顺序、先后出示小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散文。

  3.学习、掌握句式:*在哪里干什么?他说:我找到幸福了。

  三、初步学习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

  1.看图片提示,师幼一起听音乐伴奏朗诵散文。

  2.自选角色表演,进一步感受散文的意境。

  四、学习用散文句式仿编。

  1.教师:还有谁也会去找幸福呢?他会在哪里找到什么样的幸福?他会怎么说的.?

  2.幼儿用散文句式仿编。

  3.用散文句式说一说自己感到幸福的事。

  4.观察图片,也用散文中的句式说一说。

  五、集体舞:《幸福歌》。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语言区提供图片鼓励幼儿继续用散文句式仿编散文。

  游戏活动:游戏中鼓励幼儿户型帮助。

  家园共育: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

  附散文:找幸福

  幸福是什么?大家都在找他。

  小猫在河边钓到两条大鱼,他说:"我找到幸福了。"大雁在空中和同伴一起旅行,他说:"我找到幸福了。"青蛙在荷叶上呱呱呱地唱歌,他说:"我找到幸福了。"农民伯伯在田野里看着金黄的稻穗,他说:"我找到幸福了。"妈妈在怀里亲着小宝宝,她说:"我找到幸福了。"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知道月亮每天都有变化。

  2、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并根据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图片,月亮变化图(4张:眉毛、镰刀、小船、圆盘),衣裳图,裁缝师傅图片,皱纸、剪刀、糨糊等,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课题。

  1、你们见过月亮吗?你见过的月亮是怎么样的?它们像什么?

  2、你们见过的月亮它怎么不一样呢,有的弯弯的,细细的像眉毛,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圆盘,如果有一天月亮姑娘想做衣裳了,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二、结合裁缝师傅,月亮变化图和衣裳变化图,分段欣赏故事。

  1、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吗?为什么?

  2、看来裁缝师傅得给她重做一件,让我们接着听……这次她能穿上吗?为什么?

  3、如果裁缝师傅再给她做,你们猜会成功吗?为什么?那让我们接着听……有成功吗?

  三、结合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朋友们,月亮姑娘做成新衣裳了吗?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仔细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提问: 为什么月亮姑娘做不成新衣裳?

  四、活动延伸――月亮姑娘做衣裳

  师: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合身的衣裳,可是她不穿衣裳晚上出来会冷呀,你们想个办法帮她做件衣裳好吗?(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做衣裳)

  活动反思:

  从表象到本质,去引发幼儿思考故事的内涵,幼儿在反复的感受、理解、学习、表现中受到启发,并能根据自己的一定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幼儿的回答是零散的、不到位的,教师又根据有的回答进行提升,让幼儿从中明白:“世上的万物都是变化着的”,这一科学道理。

  延伸活动,是本活动的补充和再思考,让幼儿对“变化的事物”保持探究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提高了幼儿问题意识。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故事情节,学说对话。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头饰。

  2.音乐《幸福拍手歌》。

  3.《幼儿用书》中班下2第20~21页。

  活动过程:

  1.放音乐《幸福拍手歌》,师生在欢快的音乐中边做动作边体验快乐的情绪。

  2.自主阅读故事《快乐是什么》。

  (1)教师:幸福和快乐就像一对双胞胎,非常亲密。小朋友,你们感觉什么是快乐?(吃好东西,接受礼物等)。小兔姐姐托着腮帮子,坐在大树桩上,歪着脑袋,望着天,呆呆地在想快乐是什么呢?

  (2)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让幼儿自主阅读故事画面。

  3.讲故事《快乐是什么》。

  (1)老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一边讲,一边跟幼儿对话。

  (2)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什么?(快乐是什么)

  (3)小兔子是怎么想的'?(托着腮帮子,坐在大树桩上,歪着脑袋,望着天,呆呆地想。)

  请幼儿模仿小兔子思考问题的样子。

  (4)小鸟的快乐是什么?(田野里有数不清的谷穗,随时可以吃得饱饱的)

  请幼儿学说对话。

  (5)小蚂蚁的快乐又是什么呢?(晴天,可以不用老搬家)

  请幼儿学说对话。

  (6)后来小兔子又碰到谁呢?(小松鼠)

  (7)小松鼠的快乐又是什么?(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

  请幼儿学说对话。

  (8)小鹿的快乐是什么?(森林里没有猎人,我们很安全。)

  请幼儿学说对话。

  (9)最后小兔子看见谁呢?又是怎么做的呢?(小熊孤单地坐在树桩上,给小熊一个大大的拥抱。快乐就是好朋友一个大大的拥抱。)

  请幼儿学说对话,模仿动作。

  3.师生一起完整讲述一遍故事,幼儿边做动作边讲述。

  4.请幼儿扮演小动物来表演。

  5.在音乐《幸福拍手歌》中结束活动。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散文以其独特、巧妙的思维想象富于了日常生活中人、事、物一种鲜活、动感的形象,并用艺术性的语言表现出来,《哈哈镜》就是这样一篇散文。她从另一个角度来展示出哈哈镜的有趣,以及周围事物中一个个可爱、生动的形象存在。让幼儿欣赏这样的散文,使幼儿早理解、感受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对文学作品意境美、语言美欣赏能力。通过理解、体验、迁移经验、扩展和表达自己的想象来学习语言,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想象散文所表现的画面,培养幼儿欣赏散文的兴趣。学习朗诵散文。

  2、发展幼儿想象力, 提高幼儿运用文学语言的`能力。

  3、让幼儿学习按照散文的结构形式,应用个人经验仿编新的散文。

  三、重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并学习仿编散文。

  四、准备:

  小镜子一面课件录音磁带彩色笔画纸

  五、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镜子引出话题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还有什么能照出自己的样子来?

  有一种镜子能帮助东西变样非常有趣,知道是什么吗?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散文也叫《哈哈镜》可它是一面奇特的哈哈镜。我们来听一听。

  二、欣赏散文《哈哈镜》教师朗诵。

  提问:散文里的哈哈镜是什么?池塘怎么变成哈哈镜?

  这是一篇很优美、很有趣的散文,我们在来欣赏一遍,小朋友把你喜欢的优美的句子和有趣的地方找出来

  三、感受并理解散文

  看幻灯并欣赏录音

  说说哪些是优美的句子,哪些是有趣的句子

  四、学习仿编散文

  引导幼儿模仿“小草照照----”仿编“xx照照----”句式

  再想想风娃娃照照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发生

  仿编结束,集体朗诵新编散文。

  五、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散文的理解和喜爱

  小朋友很喜欢这篇优美、有趣的散文,你用什么方法告诉大家?是用好听的声音还是漂亮的画面,或者用别的方法?让个别幼儿尝试朗诵表演或是别的方法。最后让幼儿在欣赏中绘画。结束。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掌握跑的快、慢变化,提高幼儿对快跑、慢跑、停的控制能力。

  2、培养幼儿对变化跑的运动兴趣。

  教学准备:梅花桩,风车,红、黄、绿三色彩球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准备活动《动一动》

  2、引出课题

  小朋友,刚才我们做的准备活动中,你最感兴趣什么动作?(跑的动作)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练一练跑。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明白跑有快慢变化,并区别其动作的不同。

  我们在跑步时,有时会快,有时会慢。当快时,手臂怎样,腿脚又怎样?(手臂在两旁摆得快,腿脚动得快)反过来呢?跑步时我们应该尽量用鼻子呼吸,注意不要开小差和打闹。

  2、听教师指令,原地练习快跑、慢跑的.动作。

  3、教师带领幼儿慢跑。

  那我们什么时候要慢慢跑呢?那好,老师现在就带领小朋友到梅花桩里练习慢跑。注意跑的时候慢慢绕过梅花桩,这样才不会碰到障碍。

  4、训练幼儿快跑。

  刚才小朋友体验了慢跑,现在我们来练练快跑。这是什么?(风车)怎样才能让风车转起来呢?(跑)那怎样才能让风车转得快呢?(跑得快)好,现在小朋友站好,手拿风车,跑起来,看谁的风车转得快。

  5、训练幼儿快跑、慢跑、停。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朋友你们知道路上的车遇见绿灯就怎样?(快跑)黄灯呢?(慢跑)红灯呢?(停)现在老师手里有红黄绿三个彩球分别表示红黄绿信号灯,老师举起哪个颜色的信号灯,你们就按信号灯指示跑。

  (三)结束部分

  1、小结,今天小朋友练习了快慢跑,感觉有意思吗?下次,我们还要学习其它形式的跑步。

  2、整理放松活动。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2.了解"会......吗?"的句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导孩子在吃水果过程中,核是不可以吃的。

  活动重难点:通过对人物表情的细致观察,揣测人物的心理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次水果要吐核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大书、PPT、水果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趣味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好,我是水果姐姐。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吃水果。

  2.提问:我们吃水果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师:小朋友,看看我们的魔法棒带来了什么水果?

  二、初步理解故事内容,通过观察人物表情大胆想象图片内容。

  1.展示封面图片师:桌子上放的是什么水果?有几个?它是什么味的?

  小结:有十个红红的圆圆的小樱桃,它们吃起来甜甜的。

  2.师:小朋友们平时是怎样吃樱桃的呢?吃樱桃时应该注意什么?

  3.师:谁会来吃这些樱桃呢?

  4.展示第一张图片提问:小男孩吃了几个樱桃?你怎么知道的?

  1)小男孩怎么了?

  2)他为什么捂着肚子?(可以引导幼儿数一数盘子里的樱桃和桌上的核)小结:"啊!樱桃核吞下去了!"原来是小男孩吃掉了核,那他会怎样呢?

  5.展示第二张图片提问:小男孩在想什么?(了解绘画符合,请幼儿表演"想"的动作及表情)

  1)他为什么会这样想?

  2)头上真的会长树吗?为什么?

  3)小男孩还会想什么?

  小结:"会长樱桃树吗?"原来这个是他想象的,不是真的!

  6.展示第三张图片

  1)他在想什么?

  2)你觉得他一会儿真的会肚子痛吗?为什么?

  3)接下来他还会想什么?

  小结:"会肚子疼吗?"小朋友都觉得他真的会肚子疼,那我们一起去看看。

  7.展示第四张图片

  1)他想什么了?

  2)他的心情如何?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如果你也不小心吃了一颗樱桃核下去了,你会害怕吗?为什么?

  小结:"会死掉吗?"有的小朋友害怕、有的不害怕,我们一起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8.展示第五张图片

  1)小男孩怎么了?他为什么会哭?他肚子为什么会痛呢?

  2)请小朋友交流讨论:小男孩这么难受,他该怎么做呢?请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

  小结:"哎呦!肚子真的疼了!"有的小朋友说去医院;有的小朋友说没关系,樱桃核会随大便排出去。

  9.展示第六张、第七张图片

  1)小男孩这是在干什么?

  2)他还有刚才那么难受吗?小男孩现在的心情怎样?

  3)小男孩刚才吃掉的樱桃核,现在会在哪里呢?(他在看什么?便盆里会有什么呢?)小结:樱桃核在这儿!

  三、完整展现故事内容。

  1.展示大书。将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

  2.请小朋友讲一讲听完故事后的想法。

  师:我们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3.请小朋友给故事起名字,然后再出示读本名字,带领孩子读两三遍。

  四、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在活动结束后,到美工区角画一些有核的水果,和你的小伙伴讨论一下这些水果的形状颜色还有核的形状大小。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小兔为小熊做的事情。

  2、体验同伴之间友谊的温暖。

  活动重点:

  能说出小兔为小熊做的事情。

  活动难点:

  能用书上的语言“小兔给小熊……小熊感觉……”这句话,完整地表达小兔为小熊做的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大书一本 ,小书若干本,第2、3、4、5、6、7页图片各一张。

  幼儿经验准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利用提问引出本次教学活动。

  师:小朋友们,上星期张老师讲了一个关于小熊和小兔子的故事,名字叫。.....

  幼儿:小熊生病了。

  二、阅读大书

  1、阅读大书,回忆故事内容,唤醒幼儿原有经验。(边提问边朗读注意教师的指读与示范)

  2、边讲述边出示图片,运用动作和表情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熊生病了,他不能出去玩了,小兔子为小熊做了什么?小兔首先做了什么?

  幼儿:端来热水

  师:端来热水。它是怎么端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熊感觉怎么样?

  幼儿: 太热了

  师:小熊感觉太热了,我们也来学一学,太热了是什么样子的?

  师:然后又做了什么?

  幼儿:拿来冰

  师:小熊感觉怎么样?

  幼儿:太冷了。

  师:小熊感觉太冷了。

  师:最后小熊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幼儿:和他一起睡觉。

  师:小兔靠在了小熊身上,他们一起睡觉了。

  3、师幼共同看图说话,再次理解消化短语“端来一杯水,拿来一袋冰,靠在小熊身上。”

  三、阅读小书。

  1、分发小书,带着问题自由阅读,教师做个别指导。"今天张老师把小书也带来了,你们一边看书,一边想一想“这本书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下面,老师将书发给你们,你们先自己读一读,然后你可以讲给你的.好伙伴听。

  2、教师带领幼儿逐页进行阅读,逐步化解活动难点。

  (1) 师:小熊生病了,不能做什么?小熊为什么不能出去玩?

  (2) 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用书中语言,完整的表达小兔为小熊做的几件事情。教师请几名幼儿进行回答,然后教师用书上的语言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完整地示范,逐步突破活动难点。

  师:小熊生病了,他不能出去玩了,他的好朋友为小熊做了几件事情?

  师:第一件事:小兔给小熊做了什么?

  幼儿: 端来一杯热水

  师:谁给谁端来一杯热水?

  幼儿:小兔给小熊端来一杯热水,小熊感觉太热了。(重点让孩子把话说完整)师生一起阅读(2—3页)。

  (3) 幼儿独立阅读小书,引导幼儿用书中语言完整地表达小兔为小熊做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师:“兔子给小熊端来一杯水,小熊感觉太热了,兔子给小熊又做了什么?”(4—5页)

  (4)“最后兔子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帮助小熊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引导幼儿用书中的语言,完整的表达小兔为小熊做的事情。(6—7页)

  四、再次阅读大书,梳理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小熊生病了,他的好朋友小兔,为小熊做了那么多事,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那么小朋友们如果你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妈妈生病了,你该怎么做?再次体验同伴之间的温暖。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小袋鼠帮助妈妈》的画面内容,体验长大的快乐。

  2、幼儿乐意用各种方式表达故事内容。

  3、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

  二、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三、活动难点:愿意用自己的方式表演故事内容

  四、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小袋鼠帮妈妈》、幼儿用书B《小袋鼠帮妈妈》

  五、活动过程:

  1、谈话激趣: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小袋鼠帮妈妈》

  出示挂图:

  提问:这是谁?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幼儿阅读理解:”

  请幼儿自主阅读:

  —“我们边看边想,故事里说了什么事情?”

  请幼儿交流阅读感受:

  —“这个故事说了什么?小松鼠是怎么帮妈妈的?”

  利用教学挂图,帮助幼儿理解重点情节:

  —“小袋鼠为什么要跳出妈妈口袋?你从哪里看出来妈妈很累?小袋鼠是怎么做的?

  请幼儿表演故事情节:

  —“我们一起来表演《小袋鼠帮妈妈》的.故事内容好吗?”

  引导幼儿体验小袋鼠帮妈妈的内心感受:

  —“小袋鼠帮妈妈做了那么多事,它是怎么想的?”

  请幼儿完整讲述故事。

  3、展开故事,讨论思考:

  —“看完故事你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扮演袋鼠妈妈,我也在菜场里买了很多蔬菜,蔬菜种类很多,我想请我的孩子们帮我搬运到一定地方,并各种蔬菜放整齐,一样的蔬菜放一起,这样,我们拣菜洗菜时就方便多了。)

  六、活动延伸:师生共同交流分享。幼儿搬运蔬菜,并归类蔬菜,还可说说蔬菜的食用方法及形状特点。)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要求

  1. 幼儿能按各种动物的特点编出合理的情节并画下来

  2.注意绘画中动物所处的环境,能够画出主次,前后

  活动准备 图片,幼儿画过其中的几种动物,纸,记号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 学习故事

  1. 教师讲述故事《猫医生过河》

  2. 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出示图片,观察故事所处的.背景。

  3)猫医生怎么过河的呢?

  二. 幼儿续编故事并绘画

  1.你认为猫医生会怎么过河。

  2.请你将猫医生过河的情景画下来。

  3.请注意猫医生过河时河边是什么样的,河对岸是什么样的?

  4.辅导个别幼儿想象绘画。

  三. 讲述续编故事,介绍作品

  1.你画的猫医生是怎么过河的?你来介绍一下你的画。

  2.你喜欢谁的主意?谁的画?为什么?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20

中班秋天的颜色语言活动教案03-30

中班语言活动《捉迷藏》教案12-01

中班语言活动好朋友教案12-07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5篇)11-07

【精选】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三篇08-12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15篇01-22

【精选】中班语言活动教案3篇04-10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5篇04-08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捉迷藏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