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13 12:30:34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锦集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锦集7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昆虫的食物。

  2.了解昆虫的动作姿态。

  3.在活动中锻炼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几种常见昆虫的食物图卡数张,如花(蜜、粉)、小虫或食物碎屑灯。

  活动过程:

  拿出昆虫图卡,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这些昆虫的'动作姿态是怎么样的呢?

  鼓励幼儿模仿其动作。

  这些昆虫平时吃的食物是什么?(如蜜蜂和蝴蝶吃花蜜、蚂蚁吃食物碎屑、蚱蜢吃小虫等)若幼儿不知道,教师可以加以提示玩游戏"昆虫运动会"--昆虫王国将邀请小朋友参加昆虫运动会。

  介绍游戏的玩法:教室(运动场)的两端分别是起点和终点,在终点放置昆虫食物图卡。

  将幼儿分成数队,如蜜蜂队、蚱蜢队、蚂蚁队,请幼儿戴上头套。

  哨音开始,各队第一位幼儿模仿所扮演的昆虫动作,走到终点,并找到该昆虫所吃的食物图卡带回起点,然后下一为幼儿戴上头套出发。

  按照此方式活动直到所有幼儿都轮完,最先轮完的一组获得优胜。若幼儿有兴趣,该游戏可多次重复。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知识)

  2、能用记录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能力)

  3、在活动中较专注的操作,并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情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A4纸幼儿每人一张、玩具积木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看!是什么?(纸)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画画、剪纸、折纸等)”

  2、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这张纸的用处特别的多,它的'神奇之处你一会儿也会慢慢的发现。现在你先想办法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试一试。”;(幼儿每人一张纸,自由探索)

  3、初步尝试发现纸可以承重

  (1)“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都能让纸站起来,那这张神奇的纸上能不能放东西呢?”(能或不能)

  (2)“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那请你拿一个玩具先来试一试”(幼儿动手尝试)

  (3)“刚刚我发现这个小朋友的站的特别稳,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是怎么放的?”(引导幼儿发现,放玩具时要靠近角会更稳)

  二、幼儿探索记录,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重量的关系

  1、“没放稳的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现在都能放好一块儿积木。那还能再继续放吗?”(幼儿猜测)

  2、幼儿尝试用记录单记录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1)“这个还得小朋友自己来尝试。现在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单,看这是这1次的意思,这是折2次的意思,这是折3次的意思。请你尝试完之后,数一数你折一次时能放几块积木,在记录单上画出来(用○表示)”(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我发现这个小朋友放了?块(最多的)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放的(个别幼儿介绍经验)“那如果把这张纸再对折一下,能不能放更多呢?请你来试一试,别忘了记录”(幼儿再次尝试)

  (3)“我发现你们放的积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稳了。如果再对折一次,折3次的时候,你觉得你能放几块积木呢?”(幼儿猜测)

  (4)“好,那你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放的像你说的那么多”(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记录)

  3、教师小结

  (1)“现在来观察一下你的操作单,折几次时放的积木最多(3次)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在前面桌子上出示分别折1次、2次、3次时的造型,请幼儿观察“看,这张纸变得越来越小了,但是它每条边的厚度都增加了,所以站的也就更稳了。”

  延伸活动:

  1、发现纸的不同折法

  “今天我们用的都是对折的方法来试验,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呢?(幼儿说,教师出示折扇子的方法和卷筒)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站起来的?上面能放东西吗?”(可回家和父母一起尝试)

  2、环保“那这张纸和我们做了游戏之后,它还可以用来(画画、剪纸等)我们平时用的纸都是用树木来做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保护我们的环境。”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海豚的本领,并能进行相关的讨论,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根据指示做相应的动作,发展身体的协调运动能力。

  活动准备:

  1.海豚布偶。

  2.视频短片“海豚”(《动物真有趣》电子书第 2 - 3 页),以及有关海豚帮助人类的录像等。

  3.铃鼓。

  活动过程 :

  1. 出示海豚布偶,老师与布偶进行对话:

  . 老师:海豚,请问你住在哪里?

  . 海豚:我原本住在海洋里,后来人们把我和我的同伴带到海洋公园来,为小朋友们表演节目。

  . 老师:你们会表演什么呢?

  . 海豚:我们会表演很多节目,跳高、顶球都难不住我们。

  2. 老师引发幼儿对海豚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3. 播放电子书第 2 - 3 页的视频短片,让幼儿观看海豚表演的片段。播放海豚为人类服务,救助人类的录像。

  4. 与幼儿讨论海豚的本领,例如会跳出水面用嘴巴顶球,会用鳍做出挥手的'动作,会发出类似唱歌的声音、能帮人做事情等。

  5. 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海豚,模仿海豚在水中游泳。当老师用力拍打铃鼓一下时,幼儿便模仿海豚向上跳一次;老师用力拍打铃鼓两下时,幼儿便跳两次。

  活动评价:

  1.能较清楚地说出海豚的本领。

  2.能根据铃鼓声的指示模仿海豚跳跃。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危害?

  通过学习让幼儿明白,塑料制品确实在生活中给人类带来很多方便,但同时也对人类造成一定的危害。幼儿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塑料制品的实物,因此,这一课幼儿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这一课中的教具是丰富多彩的易于刺激幼儿感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有关"白色污染"的总的对幼儿来说有些抽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前组织幼儿清理园内的塑料垃圾,再观看有关"白色污染"的图片和纪录片,幼儿会很透彻地理解"白色污染"。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让幼儿在探索中认识各种塑料制品,知道它的特性。

  2、幼儿能够自主的了解塑料制品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3、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观看,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

  1、幼儿每人自带塑料制品一、两件。

  2、带领幼儿在园中搞"塑料垃圾"清理活动。

  3、在活动区投放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

  4、白色污染图片及光盘。

  四、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发现法、观察法、比较法相结合,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了解塑料制品特征,为了解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我运用了交流讨论法、设计情境法,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经便幼儿理解。

  五、教学过程

  我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激发幼儿兴趣首先我设计提问:"小朋友们,请把你们带来的各种东西拿出来吧,告诉大家,你带来了什么?有什么用?是由什么制成的?"(这时幼儿会把带来的东西摆放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具体生动的教具摆放在桌子上,自然构成了一个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展示会,幼儿感受到刺激,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立即被激发出来了。)然后幼儿自由发言:我带的是饮料瓶,喝水用的;我带的是一个盆,是洗菜用的……最后老师小结:小朋友带来的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塑料制品。

  (二)引导出现

  1、在活动室里寻找塑料制品。

  2、寻找后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塑料制品的特征。

  教师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薄厚不同、软硬不同、高矮不同、长短不同。(经过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教师的`启发引导,塑料制品的外部特征得到解决。然后同样用示范引导的方法,让幼儿说出它不怕摔、不怕水、比较方便、比较安全等内部特征。)这一环节完成活动目标。

  (三)交流讨论本环节主要让幼儿了解塑料制品的用途。请涉朋友分组讨论,由于幼儿自带了那么多塑料制品,活动区里又投放了那么多,因此幼儿讨论的会非常激烈,激烈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

  最后,教师把讲座结果归类小结:

  1、生活用塑料制品。

  2、学习用塑料制品。

  3、电器产品中的塑料制品。

  这一环节完成了活动目标2。

  (四)情境设计如今,塑料制品垃圾已成了环境的重要杀手,本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而设计的。

  首先从塑料大棚模型,再通过课前的"垃圾清理"活动和观看光盘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塑料制品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教育幼儿不随意乱扔塑料制品,尽量少使用塑料制品,鼓励幼儿研究一些处理塑料制品的科学方法,让幼儿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

  完成活动目标3。

  (五)活动延伸

  1、创造环境,在活动区多投放各种塑料制品,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巩固对塑料制品的认识。

  2、在活动室张贴有关"白色污染"的图片,动员幼儿带家长利用双休日时间体验"白色污染"和用自己的能力杜绝"白色污染"。

  教学反思:

  塑料袋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资源,许多人除了用塑料袋装东西以外就把它随手扔到垃圾桶里面去了。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塑料袋启发幼儿对塑料袋的形状、大小的一个认识,让幼儿在观察中知道塑料袋的用处大,同时对人类的污染也是很大的,从而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球宝宝玩滑梯

  设计意图:

  球是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最常见、最喜爱的玩具。一次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正自由地玩球,无意间阳阳的球落到了滑梯上,球自然地从滑梯上滚下来,他大声地喊到:“我的球在坐滑滑梯呢!”孩子们都围了上去,把自己的球也放到滑梯上玩,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设计了《球宝宝坐滑梯》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玩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探索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2、能合作进行探索活动。

  3、初步感知球滚动的快慢与滑梯的高低有关、不同的球滚动的快慢不同。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孩子们对球已有浓厚的兴趣,知道球能滚动。

  2、物质准备:

  木板14块、积木若干、木棒、绳子、大小皮球、垒球、统计板。

  3、环境准备:

  家长、教师、幼儿共同收集不同的球投放在球类活动角。

  活动流程:

  探索一:球在不同高度滚动时的情况——

  探索二:不同球在同高度滚动情况——讨论实验结果——延伸:玩球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场地,导入主题。

  二、球宝宝玩滑梯

  1、探索:谁的球滚的快,为什么?

  2、用图画方式统计探索结果

  三、垒球宝宝和皮球宝宝比赛

  1、探索:怎样比赛才公平什么球先滚下来,为什么?

  2、统计探索结果

  四、根据图形统计讨论操作结果

  五、活动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球?

  2、活动角:在玩中继续探索球的`秘密.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前半部分的学习,对小猪变形进行创编。

  2、通过“箭头”和“问号”的设置,激发幼儿发散性思维。

  3、鼓励幼儿合作,完成连环画的集体创作。

  活动准备:

  1、《小猪变形记》绘本

  2、小猪图形人手一份。

  3、图示7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绘本“老师带来了一本书,看看讲了谁的故事?”

  认读书名“谁认识这个书名?”“你们知道变形是什么意思吗?”(改变原来的模样)

  二、讲述故事前半部分。(边翻阅边讲)

  1、如果你是小猪,你会怎么来变长颈鹿?

  2、我们来看看书里的小猪是怎么变的?

  3、小猪变成了长颈鹿开心极了,它还想要变,这次它会变什么呢?会怎么变呢?

  三、帮小猪变形。

  1、小猪到底会变成谁?请小朋友帮忙变一下。

  2、请小朋友先商量一下,你把小猪变成了谁?用了什么方法?一组上的小朋友变的动物不要重复,不要一样。

  3、幼儿帮小猪变形。

  4、幼儿相互讲述:你把小猪变成了谁?用了什么方法?

  四、讲解图示。

  “小朋友帮小猪变了很多的`形象,这里面肯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现在我们来把小猪变形的故事编成一本书。”

  出示图示。“图上有什么?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箭头表示我们看书的方向。问号表示变形时发生有趣的事情,或说的话,或讲的话)

  五、续编故事。

  1、把画纸贴到画板上。

  2、幼儿编故事。

  3、装订成书。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雨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尝试用各种容器收集雨水,并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收集到的雨水的多少。

  活动准备

  学生收集雨水的成器、记录纸和笔、量杯、雨具。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回忆上次收集雨水的快乐经历。

  1、说说录像里自己和同伴们在做什么,有哪些快乐的经历,谈论收集雨水的好处,如浇灌植物、排涝、冲洗道路,雨水经过处理也可饮用等。

  2、谈论各自收集雨水的方法:用什么盛器?在哪里收集?

  3、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收集的.雨水多,有的人收集的少,交流各自的发现,并说说各自的推测。

  二、再次实践探索

  1、在记录纸上用符号表示自己准备去接雨水的容器和准备去接雨水的地点。

  2、按照自己的推测去收集雨水。

  3、听信号在规定的时间里出发和集中。

  三、观察比较

  1、集体目测比较谁收集的雨水多。

  2、将每位学生收集的雨水倒入量杯,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记录在各自的记录纸上。

  3、和上次的记录进行比较,进一步发现可以多收集雨水的方法。

  四、交流讨论。

  1、交流各自的发现。

  2、通过观察量杯刻度,找出今天收集雨水最多的几位学生,并从他们的观察记录中去证实,刚才大家寻找的原因是否正确。

  3、从记录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并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活动反思

  将用各种容器收集到的雨水进行量的比较,讨论如何比较水量的多少,收集来的雨水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等问题,并在以后下雨的日子里继续实践探究。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2-15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01-05

睡觉中班科学教案04-02

中班科学教案磁铁03-25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03-25

中班科学教案《动物睡觉》12-18

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1-21

《好玩的磁铁》中班科学教案05-09

中班科学教案(15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