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教案

时间:2023-07-13 13:18:2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虽有嘉肴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虽有嘉肴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虽有嘉肴教案

虽有嘉肴教案1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能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目标的1.2两项。

  朗读法、交流法

  1、补充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疏通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虽有嘉肴》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之《学记》篇。

  二、预习检测

  1、听读,听后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yuè)命学(xiào)学半

  2、自读,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

  自反(自我反省)故曰: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3、《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其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预设: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并及时巩固。

  四、当堂检测(解释加粗字,并翻译全句,每生一句)

  1、虽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其此之谓也

  明确:(1)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2)食:吃;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

  (6)长:促进。

  (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五、巩固积累

  1、全班齐读,小组竟读课文。

  2、对照原文,译读巩固课文。

  六、课堂总结

  1、文化常识:“四书”“五经”

  2、《礼记·学记》间隔号前为书名,后为篇名。

  3、熟读课文,力求能诵。

虽有嘉肴教案2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

  1、2

  【学习方法】

  朗读法、交流法

  【课时建议】

  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虽有佳肴》复习资料

  1、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词语:虽:即使。弗食:不吃。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

  2、原文: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词语:善:好,妙。是故:连词,所以。

  译文: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3、原文: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词语:困:不通,理解不了。自反:反省自己。

  译文: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不懂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

  4、原文: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词语: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故:连词,所以。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长,增长。

  译文: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5、原文:《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词语:学学半: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其,表示推测。

  译文:《兑命》说: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教学反思

  《虽有嘉肴》这篇课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一开头就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的正确。

  由此,我想到了教学活动。其实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捷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不得施展,事半功倍。就像《师说》中说的那样“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吧!

虽有嘉肴教案3

  一、目标导学 激发思维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 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二、知识点拨 启迪心智

  (一)基础 知识,学习积累

  1、字词注音:

  嘉肴(á ) 旨(zhǐ) 自强(qiǎng ) 兑命(uè ) 学学半(xià)

  2、词语解释

  虽有嘉肴:即使有美味的菜。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弗食:不吃(它)。食,动词,吃,品尝。 不知其善:不知道它的好。善,好。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顶点。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

  故曰:所以说。故,所以。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长,促进。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音xià,教。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大概,恐怕。

  3、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 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二)学海导航,要点探究

  1、朗读课文两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本文的中心句是?

  教学相长。

  4、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就像在平时的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三)质疑问难,找出疑惑

  1、自主探索,梳理疑难(个人困惑):

  2、互助合作,交流疑难(小组困惑):

  三、课时反馈,分享成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佳肴 即使

  (2)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所以 [:学.科.网]

  (4)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5)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6)教学相长也 教和学相互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我勉励。

  (4)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曰:“学学半。”

  《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二)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

  甘美 不通,理解不了 教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教别人的 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四、拓展延伸,展现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duó)( 量 ) (2)吾忘持度 (dù )( 尺寸尺码 )

  2、翻译 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4、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 不试之以足( )

  脚的尺寸 到、往 脚的尺寸 脚的 尺寸 鞋子

虽有嘉肴教案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疏通文意,感知文章内容。

  3.陶冶情操,品味文化意蕴。

  【教学步骤】

  一、感知新课之趣

  1.猜字激趣。

  2.简介《礼记》。

  《礼记》是四书五经之一,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祭祀、职位以及重要事件的标准化礼仪流程,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古代中国人的日常行为规范。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二、体会文言之味

  1.把握读音。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完后提示易读错的字词。

  生僻字:嘉(jiā)肴(yáo)兑( yuè )命

  多音字:自强(qiǎng)教学相长(zhǎng)学( xiào )学半

  2.体会音韵。将文中对偶句的前后半句设成两种颜色后投影,师生对读。

  读好对举: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要点:体会对偶句式的工整、节奏分明、琅琅上口的特点;感受排比句的气势,在朗读中一句比一句的语调稍高。

  3.理清文意。师生合作读课下注释,积累重点文言词。

  三、理解文章之意

  主活动:演读课文。请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请同学们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小组内分角色演读课文。

  活动步骤1:理清层次,分配内容。

  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小组内分配朗读的内容,要能体现文章的结构层次。

  方法指津:借助关联词等标志性词语,可以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全文思路。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明确:根据一个“是故”这个词,可以将文章分开一二层。“故”指因此,应该是全文的`总结,据此分开二三层。

  活动步骤2:标记重音,体会情感。

  将那些最能表达作者观点或情感的语句进行标注,请你用“我发现重读……(词语)能读出……的情感”的句式进行交流。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重读“弗“不知”,能读出一种错失珍品的遗憾之情。)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重读“不足”“困”,读出一种自惭形秽的沉重心情。)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重读“自反”“自强”,读出一种重获力量的振奋之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重读“也”,拖着读,读出一种恍然大悟的喜悦心情。)

  活动步骤3:组内演练,展示朗读。

  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展示,教师相机点拨。

  小结:把每句背后蕴含的情感串联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情味。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我们要从看似枯燥无味的文字中品味出古代学子求学的心路历程。

虽有嘉肴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3、知道题目《虽有嘉肴》的由来。

  三、齐诵读

  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

  嘉肴()弗食()

  自强()教学相长()

  兑命()学学半()()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3、师范读、领读。

  4、齐读。

  四、释文意。

  1、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2、出示重点字词,理解。

  3、指名试译,点拨。

  4、同桌互译,参看译文。

  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关注特殊词句。

  通假字《兑命》曰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4)教学相长也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一词多义:学其

  五、析文章。

  1、鼓励学生质疑。

  2、阐释重点问题。

  预设: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用“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

  (2)、有人说由“说”过渡到“教”不自然,逻辑不严密,你是怎样认为的?

  (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

  3、理文脉。

  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六、明主旨。

  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它是何意?

  2、读完文章,你有何体会?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3、明确主旨。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4、背诵全文。

  七、妙拓展。

  1、口语交际。

  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4)要广泛交流: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八、课外练。

  1、查阅资料理解积累的《礼记》中的名句。

虽有嘉肴教案6

  教材分析

  1.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本篇古文同样以简短的文段从论证的角度提出“教学相长”的论点,旨在让学生明白不仅生活中可以习得道理获得感悟,同样学习也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2.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初步了解闻文言常识,积累古文字词释义,对古文的阅读和学习产生兴趣。本文作为论述文,学生需要了解论点、论据和论述过程。本文的学习将对第六单元的说明文,逻辑顺序的理解做初步解惑。

  学情分析

  1.学生处于好动思维活跃阶段但往往在学习上针对问题的思考方向会产生较大偏差,所以需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答题方向,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导学案,先行预习课文的文句,再通过熟记词句意义和熟读背诵激发学生兴趣。

  2.对于简易文言文,实词的释义不可小看,应该以学生初步接触的视角来耐心讲解,多结合古意,有趣味地讲述补充相关课外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布置简单的实词解释,简易文言文给学生练习。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礼记》的相关知识和名篇,并能熟练翻译文段词句,把握文章论述的递进过程和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勤查词典,了解“道”“善”等词的不同意义,熟读课文,划分句子节奏,通过字词句检查默写掌握文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借鉴哲人学习之道,理解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关系和实践的重要性,养成互相交流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茂盛的紫藤萝我们明白了生命无止境,要勇往直前。爬悬崖我们学到了一步一步走,自信又成功,听蝉鸣,看贝壳细纹,都让我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妈妈告诉我们山那边是海,你们相信吗,这是信念凝成的海。又和古文见面了,看看古人是否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我们能否通过课文的学习有所收获。

  二、了解《学记》及文言文大义

  1、本文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篇。《礼记》又称《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是对经的解说,《礼记》即对“礼”解释,名篇有《大学》《中庸》。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论著,是第一篇系统的教育学论文。

  2、字词理解

  虽:即使食:吃

  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

  困:不通,理解不了反省:反省自己

  善:好处教学相长:jiao xue xiang zhang

  自强:自我勉励兑:通“说”yue

  学学半:xiao xue ban其:表推测,“大概”

  3、全文释义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疏通文段结构,初步了解论证方法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类比引入实践出真知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逐层论证教学相长

  学学半引用作结

  类比引入:为论点的提出做铺垫,使读者较为容易接受。

  引用:引用名人名句,起到加强论证,增强说服力的`效果。

  《虽有嘉肴》,以嘉肴,至道引出后面的论点:教学相长。层层推进论述,使文段结构严谨。

  四、完成练习

  1、句子节奏划分

  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谈谈本课的学习,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虽有嘉肴《学记》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类比引入实践出真知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逐层论证教学相长

  学学半引用作结

  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一、导入新课

  看茂盛的紫藤萝我们明白了生命无止境,要勇往直前。爬悬崖我们学到了一步一步走,自信又成功,听蝉鸣,看贝壳细纹,都让我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妈妈告诉我们山那边是海,你们相信吗,这是信念凝成的海。又和古文见面了,看看古人是否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我们能否通过课文的学习有所收获。(学生打开课本,教师板书“虽有嘉肴”)

  二、了解《学记》及文言文大义

  下面我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能否来介绍下本文的出处,及相关信息。先请一位学生来回答。(学生回答完,教师完善补充,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和加分)

  1、本文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篇。《礼记》又称《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是对经的解说,《礼记》即对“礼”解释,名篇有《大学》《中庸》。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论著,是第一篇系统的教育学论文。

  2、对古文的学习,首先要能读准音,理解义。同学们自由朗读文段,结合课文注释,尝试理解课文含义。等下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点评。(老师补充纠正相关生字词的读音,并注意节奏的划分。)

  经过纠错,我想大家基本上知道了怎样读本文了,所以请大家齐读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回答下列字词的解释。

  3、字词理解(学生以作练习的形式回答)

  虽:即使食:吃

  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

  困:不通,理解不了反省:反省自己

  善:好处

  自强:自我勉励兑:通“说”yue

  其:表推测,“大概”

  4、经过刚刚的字词理解,看出大家预习工作做的充足,理解能力比较强。那么请第一组同学集体翻译课文第一句。其他组仔细听。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第一组同学翻译正确)

  第二三句:“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最后部分:“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每组都翻译得非常准确)

  全文释义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疏通文段结构,初步了解论证方法(请学生概括句子意义,并分层)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类比引入实践出真知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逐层论证教学相长

  学学半引用作结

  1、提问:本文写作目的何在?你认为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一学生回答:“教学相长”

  另一学生回答:“学学半”

  (两位同学给出了不同答案,大家赞同哪位同学的,请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学学半,为《兑命》中的话,非作者的观点,“是故”所以的意思,表明所要说明的观点。学学半,引用别处话,起到加强论证的作用,非主旨句。

  2、讨论,文中第一句和论点关系不大,能否删去?

  学生回答:是以食用嘉肴,才知其旨,类别,学习至道才知其善。这句是为论点的提出做铺垫,使读者较为容易接受后文的论证。

  结论:

  类比引入:为论点的提出做铺垫,使读者较为容易接受。

  引用:引用名人名句,起到加强论证,增强说服力的效果。

  《虽有嘉肴》,以嘉肴,至道引出后面的论点:教学相长。层层推进论述,使文段结构严谨。

  四、完成练习

  1、句子节奏划分(学生集体回答)

  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谈谈本课的学习,你的收获

  学生回答: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了行动比想象重要;教也可以增长知识,同学间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是否知道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样来自《学记》,所以,同学们要互帮互助,多交流互相学习。

  五、教学反思

  1、由于本篇课文较为简单,旨在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兴趣,所以需要通过设置问题来保持住学生的成就感。这点我在朗读和字词解释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大家朗读时声音响亮,集体翻译时也比较有积极性。

  2、在论证过程的解释上,大家初次学习,所以表现得不够好,今后应该通过现代文和举例来引导大家对论述文的理解。

虽有嘉肴教案7

  虽有嘉肴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jiào)学相长(zhǎng)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虽然)有嘉肴(美味的肉食),弗(不)食(吃,品尝),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弗学,不知其善(好,好处)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连词,因此,所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自我反思)也;知困,然后能自强(自我勉励)也。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就能自我勉励。

  故曰: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曰:“学(同“教”教导)学(学习)半。”其(这话)此(这个道理)之(宾语前置标志)谓(说)乎(语气词)?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由“嘉肴”这一日常事物写起,意在借此类比);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运用类比论证,以“嘉肴”和“至道”做类比,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只有亲自去学习,才会体会到“至道”的奥秘和好处。自然引出本文要阐述的观点)。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领起下文,点明“学”之后才能明确不足和“教”之后才能明确困惑,引出下文对“知不足”和“知困”的作用的论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紧承上文,点出了“知不足”和“知困”的重要意义,得出结论——教学相长,即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文章为什么要从“嘉肴”写起?

  运用类比的论证方法,将“嘉肴”“至道”进行类比,由吃饭引申到学习,再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用?

  礼记《虽有嘉肴》原文及译文

  原文: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嘉肴”,美味的鱼肉。“嘉”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己努力。“强”,竭力,尽力。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虽有嘉肴》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成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重点】1、2

  【教学思路】“言”→ “文”,“文字”→“文本”。

  【课堂实录】

  学生课前5分钟演讲

  题目:《闲时的遐想》【俄国】克里别里

  师生点评:先后由2位同学打分,总评91分。

  课堂

  一、预习检省——读读写写

  师:这个演讲给我们的启发是,工作着是幸福的。没错儿,萧伯纳的幸福是工作,是创作。其实,学习着也是幸福的。你看,《论语》中的颜回学习起来快乐不?

  生:快乐。

  师生(齐诵):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师:同学们,学习了第十课《论语十二章》,我们知道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可以想见,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四书外,你可能也知道另一部儒家经典——

  生:《礼记》。

  师:正是。今天,让我们走进《礼记》中的《学记》,探寻其独特之美。

虽有嘉肴教案8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

  掌握本文翻译

  【课时】

  1

  【教学过程】

  导课

  1、《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2、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 yuè )命学( xiào )学半

  3、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

  自反(自我反省)故曰: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了解文章节奏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本文翻译。

虽有嘉肴教案9

  一、设计理念

  中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常态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存在必然的先后问题。但是,文言文体决定了学生在这类文体的阅读理解心理过程的序列——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虽有嘉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最后一篇,也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本着语文教学“活动建构”必须切合语文学科规律,更需要切合学生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规律的原则,本节课教学设计活动安排:“读、译、辩、评”,课堂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师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活动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学习的资料,结合自己写成小短文准备课堂上演讲。

  2、教师上网搜集、整理从学习的角度理性思考人生的意义的(也可写下水作文),与大家共享,并制作成PPT准备在课上展示。

  二)课上活动

  活动一:读

  形式:个体自读,放声,读到基本能背诵下来。

  目标: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

  方法:

  ①虚词停顿鲜明如“之、焉、也”,读出文言的意味。

  ②语气舒缓,营造古朴氛围。

  再读

  形式:小组竞读。

  目标:看谁读得齐,读得响,读得有滋味。

  方法:

  ① 分男女生两个组。

  ② 树立合作意识,齐心协力,不抢不拖。

  评比:哪个组读得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 朗读活动中,基于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形式。前者——个体自读,旨在熟悉课文;后者——小组竞读,旨在正确、整齐和初步的情感体味。朗读活动设计体现教学要求的层递性:只有在学生个体熟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齐读,并读出感情。

  活动二:译

  形式:个体自译;同桌对译。

  目标:对照注释,译成白话。不能译的'圈出来质疑研讨。

  探究:质疑讲解。

  【设计意图】 面对学生存在文言词句理解的水平差异,由个别学生的自主发现,从而引导全班学生的发现学习。课堂上在“译”的活动中不仅关注这些差异,而且利用学习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个体的自主发现”,并以此为例引发“群体性的自主发现”。

  活动三:辩

  出示问题组:

  ①的中心句子是什么?

  ②的体裁是什么?

  ③的脉络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了课文基本内容后,学生的阅读理解就回归了常态,既用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对所要读得内容做出预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这段文字内部思路,解读文本。这时,“辩”成为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主题的脚手架。

  活动四:评

  问题思考:从这篇课文内容和语气看,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设计意图】此活动环节关注语文味教学法的亮点——文化开掘。初中学生阅读理解所加工的信息,不仅来自于学生从课本中获得的文字信息,还包括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提供的信息。我设计的这个问题很有难度,让学生思考回答前,我做了一些铺垫。“评”为学生准确把握主题构建了一个隐形的支架。

  三)课下活动

  学生利用网络教学,搜集的配乐朗读并听读两遍。

  【设计意图】此活动环节调动学生的感官因素。在目标明确、方法到位、时间充裕的科学安排下,活动感官越多,过程越扎实,活动收获越大。

虽有嘉肴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读成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能力目标:

  3.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情感态度目标:

  4.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教学难点:

  准确翻译文句,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常读四书五经,今天我们也来学学五经之一《礼记》中的一段短文《虽有嘉肴》。

  二.走进新课

  1.师简单介绍《学记》《礼记》

  《虽有嘉肴》节选《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学习课文

  (接下来我们按四边教学法来学习这篇短文)

  (一)达到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读成诵的'目标。

  (1)听录音

  师播放录音前提出要求:要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并要求在停顿处划出节奏。

  (2)生齐读

  读后师再点评。对以下几个字的读音予以纠正或强调。

  自强( qiǎng)教学相长( zhǎng,增长、提高之意,不读cháng)

  《兑命》(yuè,通“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学学半(xiào,教)

  (3)师范读(要求生依然注意字音和停顿)

  (4)生示范读(要求生听时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文言字词的圈出来,为下一环节铺垫)

  (二)译——达到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的目标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和读,我们应该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接下来我们一起完成字词的解释和翻译文章的任务。)

  ①解释重点文言字词(出示小黑板)

  叫学生来回答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师在大黑板上板书粗体字的意思,以示强调。让学生记准重点字词的意思,为以后的文言文阅读打下基础)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不;甘美)(2)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3)不知其善(好处)(4)是故(所以)(5)知困(不通,理解不了)(6)自反(反省自己)(7)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8)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9)学学半(教;学习)

  (刚才我们掌握了重点字词的意思,现在我们来翻译短文,我们把任务分一分,每个大组负责一句。以句号为准,第一句到第三句分别是一至三组,剩下的三小句由第四组的同学负责。同桌互相讨论。最后各组推荐一个代表来翻译。比比哪组最准确)

  ②准确翻译文句

  ⑴任务平分到各组,可以采取本组同学读一句,代表来翻译的形式来完成。最后师生点评)⑵学生代表翻译完后,老师再把准确的译文重述一遍,语速不要太快。

  ⑶老师再来和学生一起梳理文章思路,同时板书文章层次图。

  (同学们,我们通过刚才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对课文内容基本掌握了,接下来,我们再齐读一遍以熟悉内容)

  读完后,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个问题:

【虽有嘉肴教案】相关文章:

《虽有嘉肴》教学反思03-22

张嘉佳经典语录11-05

《嘉莉妹妹》读后感04-01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小班美术教案星空教案06-08

大班健康教案食物的旅行教案06-08

中班健康教案阳台上的安全教案06-13

科学教案神奇的纸杯_中班教案06-22

教案爱吃水果的牛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