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常用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幼儿园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温州三幼得胜园区 潘雪如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平8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概念。
1、请一名幼儿上来。
(1) 今天老师想给XXX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一个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谁重?
(2) 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 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工具测量。
1、出示三样物品。(三个玩具)
(1) 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三样东西,谁愿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谁跟他有不一样的意见?
(2) 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 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 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 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2) 教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4)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
(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
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
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
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七种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3.体验数学的奇妙有趣,喜欢数学活动。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七种分法
难点是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准备:
小路背景图一张、活动教具小树8棵、1至7的数字卡若干张、教师用大记录纸3份、幼儿每人一份拼板学具、每人8个小钉、记录纸、铅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以“碰球”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我要找一个和我的数字合起来是7的数字做朋友。”(儿歌: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二、幼儿操作:探索8的组成。
“森林乐园里新修了一条马路,小动物们准备在路的左右两边种上小树,这样马路看起来就会更漂亮一些。那请你看一看小动物们可以怎么种呢?把你的种法用分解式记录到纸上吧。”
1.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记录结果,教师在白板上呈现。
将幼儿记录结果按有序排列与无序排列呈现,引导幼儿观察两张记录结果,比较哪张更容易记住,为什么?
“请你们看一看并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一边的数慢慢变大,另一边的数慢慢变小。)
小结:数字8一共有七种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学用互换规律找出8的几种对应的组成。
1.出示活动教具:请小朋友一起来数数小动物们一共要种的树?(8棵)。
2.教师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儿根据操作在纸上查找分解式,并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树,种在马路的左边1棵,种在马路的.右边7棵,8棵树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树和7棵树合起来是8棵树。8棵树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1棵树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7棵树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3.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的分解式,并带幼儿说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看到这个分解式,小朋友还会想到哪一个分解式”
引导幼儿说8还可以分成7和1。
“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们数字没变,还是1和7,只是数与数的位置交换了一下,合起来的总数也没有变,都是8。”
4.以此类推,找出8的另外两组对应分法。
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出了8的七种分法,还运用互换规律快速的找出8的3组对应组成。小朋友只要记住这些规律,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就会更加简便、快速。
四、结尾
出示车票:1—7数卡若干,老师现在给小朋友发车票,请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数字合起来是8的车票的小朋友牵好,只有找对的才能上车哦!
“现在我们就坐上观光游览车,在刚种好小树的马路上看看美丽的森林乐园吧!(检查一遍组合正确与否),出发!”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找到了数字8的三组对应组成,那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数字8剩下的对应组成吧。”
活动反思:
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背景
跳皮筋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把跳橡皮筋游戏和童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根据大班孩子的动作发展情况,我选择了"跳皮筋"活动,并制定了不同阶段的目标,希望在活动中,孩子们能在身体动作、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合作意识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学习一些简单的跳牛皮筋的基本动作
2.通过幼儿自主活动,相互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体验自主活动的快乐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牛皮筋、会念儿歌《小皮球》
四、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在游戏中热身。
1.跟随教师向前慢跑、倒退走、四散走
2.四散慢跑,听教师的'哨音、看手势"结对"
3.做准备操
(二)幼儿自己探索玩牛皮筋的跳法
1、幼儿三人一组自由探索牛皮筋的玩法。
2、教师演示跳牛皮筋的方法小朋友4人一组,一组三人撑皮筋放在脚脖处呈三角形;另一个小朋友,从一根皮筋跳到另一根皮筋,围三角形绕圈,边跳边念儿歌:小皮球,三加一,马莲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八四五六,四八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八五五六,五八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八六五六,六八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八七五六,七八七五七,七八七五八十一,八八八五六,八八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八九五六,九八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跳完结束。再加高距离跳。跳错换另一组跳。
(三)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1.4人一组,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确定撑皮筋的人(3人)
2.在跳皮筋时,要一边念儿歌一边跳
3.跳错的小朋友就要去拉皮筋
(四)游戏开始
五、活动延伸
游戏结束后组织小朋友做放松活动,以免小朋友感到疲劳。
活动反思:
民间游戏跳皮筋,是幼儿接触比较少,但很感兴趣的传统游戏,它不仅锻炼幼儿身体,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还有丰富幼儿生活,开发智力和陶冶幼儿情操的作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跳皮筋的游戏简便易行、取材方便、内容丰富、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的影响,随时随地就可以开展的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避免民间游戏中单纯的玩会很枯燥,孩子们不太感兴趣,便设计了情景,让幼儿扮演小鸡,来一起做游戏,孩子们会玩得很高兴。而我认为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亮点。通过音乐乘坐皮筋小汽车来出场,进行热身运动,将皮筋便趁鼓励一辆小汽车,勾起了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老师都是在引导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去玩,引导他们想出不同的玩法,引导他们去合作游戏。在综合游戏中设计了听指令转换动作,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还对孩子们进行注意力方面训练,在转换之间增强了难度,幼儿很有成就感。游戏中设计了有难度的夹沙包跳、爬用轮胎搭成的小山坡,孩子们能够在大家的鼓励下勇敢地去尝试并且渡过难关,表现很棒。而规则意识的培养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本次活动中也存在这不足,在活动过程中没有进行总结性的过度,个别幼儿的关注不够,在对幼儿的探究引导上还需要更细致的斟酌。
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1.养成倾听的意识,练习倾听能力。
2.探索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
3.熟悉幼儿园周边的环境,具有一定的方位感。
环境和材料:
1.底板图若干幅(每张底板图大小和A3纸相同),上面贴有家、幼儿园以及幼儿园附近的标志性建筑物(如大型超市、便利店、公园、肯德基、车站)的图片。
2.录音带两段(录有从家出发到幼儿园沿途经过的路线的内容),记号笔,记录纸。
3.测量工具:小棒,扭扭棒,绳子,教师自制的`直尺(直尺上有1~20的刻度线)等。
玩法和规则:
第一种玩法
1.根据录音在底板图上画出上学的路线。如听录音用记号笔连接家——肯德基——民星公园——28路终点站——幼儿园。
2.用不同工具对上学路线进行测量。如使用了6次小棒就记录数字6。还可以用其他材料进行测量,记录方法同上。然后比较哪种测量工具更方便,为什么。
第二种玩法
1.听第一段录音在底板图上画上学路线并测量。如用记号笔连接以下录音中提到的地点“从家中开始向左至肯德基,再向前至民星公园,再向右至28路终点站,再向前到幼儿园”。再用教师自制的直尺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2.听第二段录音,在底板图上画出不同的上学路线并测量。测量工具、记录方法同上。
3.比较测量结果,说说哪条线路到幼儿园用的时间最少,为什么。
拓展活动:
在第二种玩法的基础上增加路线的数量,提高比较的难度。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健康的大班教案11-17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教案04-01
大班活动教案07-14
《小草》大班教案12-02
鲸鱼大班教案12-02
蜜蜂大班教案12-07
《老狼》大班教案05-12
神奇大班教案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