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教案[经典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过程与方法
● 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的特点进行研究;
●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
●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知识与技能
●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意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 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 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初步确立什么是纸,了解纸的多样性
1 谈话: 同学们,今天你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纸,谁愿意到讲台前面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2 学生介绍。
3 谈话: 纸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人们天天都要用到纸。有了纸,我们可以读书、写字、画画、看报;有了纸,我们可以包装各种物品;有了纸,可以装扮我们的生活……总之,自从人类发明了纸,纸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当然,关于纸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你们想了解关于纸的哪些问题呢?
4 学生讨论,并把自己的问题填写在资料卡上。
5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 分析研究纸的不同特点
1 提问: 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呢?
2 学生回答。(板书:观察、实验)
3 谈话: 对,观察与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事物的常用方法。首先,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纸的特点,你们想研究纸的哪些特点,准备怎样研究呢?
4 学生讨论、回答。
5 讲述: 老师在教室后面为大家准备好了实验所要用的纸和用具,请各小组根据所要研究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6 学生实验。
7 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8 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纸的不同特点,正是因为纸的这些不同特点,才产生了不同种类的纸和纸的不同用途。
三、 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了解有关纸的发明、制作、用途等内容
1 谈话: 同学们,还有一些问题是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暂时无法解决的,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譬如,上网查询就是很好的方法,老师已经把有关纸的资料搜集整理在学校的网站上,下面就请大家到网上去边查询边完成资料卡片。(板书:上网查询资料)
2 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资料。
3 讲述: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吗?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4 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同时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卡。
【注意】(1)当学生交流到纸的历史和发明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2) 当学生汇报到纸的用途时,进行节约用纸教育,并指导学生做一项课后调查(见下表);(3) 当学生交流到造纸时,对学生进行课后自制再生纸活动的指导。
附: 课后调查表
一学期来,个人使用、消耗纸的情况:
● 大约要使用多少本书?
● 大约要使用多少本练习本?
● 其他纸张的使用情况又怎样?
● 如果把一个学期使用的纸叠起来,大约有多高?
● 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统计出全班、全校纸张的使用情况。
● 最后统计这些纸要消耗多少树木?
5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实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样上网查询资料也是非常好的方法,它将成为人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纸的知识,希望你们继续到网上去遨游,并把研究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告诉老师。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部分——探索,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较弹力)、放一放(比较承载力)、摸一摸(比较隔热能力)。第三部分——研讨,纸改造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学生分析
基于上一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却很少有学生对纸进行过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即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在动手能力方面,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明显进步,但在折纸方面还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观看微视频后才能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状纸。
基于低学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探索环节的三个活动需要教师有效组织,提升小组探究活动的效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防腐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基于观察,交流纸的特点。
纸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具有多种。这是一张非常常见的白纸,说一说,这张纸具有什么特点?
预设:白色、很薄、轻等。
2.基于纸的特点,交流纸的用途。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
预设:写字、画画、折纸、手工……
3.基于现有特点,引发对纸的畅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呢?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小问题引领学生分析纸的特点、交流纸的作用,引发对纸的特点及其用途的思考,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
(一)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1.交流改造纸的方法。
请同学们大胆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改造一张白纸?
预设:折叠、染色、刷油……
2.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改造白纸,看看改造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设计意图:对纸改造的案例对于学生来讲其实并不陌生,比如包汉堡包的纸,套在豆浆杯外的纸套,快递包装箱等。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思考如何改造一张纸使它具有新的功能,使学生开始关注纸的.特点。此过程在提升学生参与广度的同时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
(二)探究改变形状后纸的新功能
1.折纸。
(1)教师示范折叠方法(或播放微视频),明确注意事项。
(2)学生折纸。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便于实验操作的瓦楞状纸,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2.观察中发现纸的新特点。
(1)(教师拿着折好的纸)请仔细看一看(教师示范从不同角度观看),这张白纸经过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预设:学生回答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或纸的宽度发生了变化。
(2)我们将这种形状称之为瓦楞状,折叠出来的纸就叫瓦楞纸。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瓦楞状纸的特点,丰富学生对瓦楞状纸形状的认识,同时又为后面活动中仔细观察、详细描述做示范。
3.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
瓦楞状纸都具有哪些全新的功能和神奇的本领呢?让我们通过动手做实验去寻找它的新功能。
(1)任务介绍。
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内。
放一放:取两本字典(或厚一些的书或其他等高的物品)以间隔一定的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一张白纸放在两本字典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可以选择身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回形针、橡皮)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少重量。
摸一摸: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并对比有什么区别。(此处提醒学生留意不要打翻水杯,小心热水烫手)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而通过示范指导引领学生认识规范操作的细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现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精确意识的培养。
(2)明确要求。
边做边完成记录表,同时将自己其他方面的发现及时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注意事项:
●实验要一步一步做,不要急于求成。
●仔细观察、感受,有什么发现就记录什么。
●与同学交流要轻声。
●在“摸一摸”环节,小心别烫伤自己,别烫伤同学。
(3)学生活动。
教师适时介入指导、评价,引领学生有序开展实验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引领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形成对实验活动的正确认识,为有效观察做铺垫。在观察活动中,如有个别学生未能有效开展对瓦楞状纸的观察,教师要适当介入指导,避免这部分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
三、研讨
(一)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
1.出示班级记录表。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相信同学们对于纸经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的变化有了更多的认识,接下来一起分享我们的发现。
2.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学生先汇报记录表上已有的选项,接着再补充其他的发现。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整合对瓦楞状纸零散的认识,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二)瓦楞状纸的应用
1.观察纸箱中的瓦楞状纸。
白纸通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与折叠前有了很多新的功能。在生活中,老师发现瓦楞状纸有很多的应用之处。(下发小纸箱)请仔细看这个纸箱,你能找到里面的瓦楞状纸吗?
2.学生观察并上台展示自己的发现。
3.引领学生思考:用瓦楞状纸做纸箱有什么优点?
预设:瓦楞状纸能承受更重的重量,能使纸箱变得更加坚固。
4.引领拓展。
在生活中,人们还将瓦楞状纸的特点应用在杯垫、杯套制作中(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寻找物品中的瓦楞状纸,分析物品运用了瓦楞状纸的什么特性,描述这个特征会使物品具有什么优点,从而使学生从全新角度认识到材料特点决定材料用途。
四、拓展
今天,我们将纸改变了形状,发现纸产生了这么多新的功能。试想一下,若我们在纸的表面刷上一层油做成油纸,然后分别在普通纸、油纸上不断滴水,又会有哪些新的情况(图文介绍)?请同学们课后做一做,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拓展性科学实践任务,将科学实践引向课外。这样将巩固学生的探究方法、丰富学生对纸这一材料的认识以及探索新材料的兴趣。
板书设计
神奇的纸
光滑、硬硬的、不能弹回来不光滑、软软的、能弹回
最多能放3个回形针能放好多盒回形针
不能支撑物体支撑能力好
不能隔热能隔热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制订怎样搜集成长的证据活动计划。
能搜集实物、寻找数据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
制作一套记录自己成长情况的简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搜集成长证据活动中,培养学生注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自觉、诚实地帮助他人。
科学知识: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及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发生的变化。
难点: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健康检查记录。
学生:学生幼儿、儿童时期穿戴过的鞋、帽和衣服、照片、成长日记、成长记录卡等。询问爸爸妈妈有关自己的成长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们的成长变化:
1、老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64页上的.四张图片。
2、讨论: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个问题的关系到学生制定搜集证据的计划,因此,很有必要讨论。主要是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习、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
4、有哪些事物或数据能证明我们在成长?
二、制定搜集成长的证据的计划:
1.讨论:
①我们应该着手搜集哪些方面的成长的证据呢?
(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习、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
②我们可以去哪搜集,怎样搜集到成长的证据呢?
(服装、照片、影像、用品、玩具、成长日记、病历、免疫证……)
2.学生分小组制定计划。
3、交流小组的研究计划,小组相互评价研究计划。
4、搜集到了证据之后,我们可以怎样分析自己在那些方面的成长变化?
可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分析,如:
年龄身高(厘米)体重(千克)牙齿其他。
(也可以把年龄一栏分成4个年龄段)
三、布置课外活动:
课外按计划搜集并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并提示学生向爸爸妈妈询问一些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汇报导入
1、上节课布置了同学们课外搜集分析了成长的证据,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2、学生汇报。(先可以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找一两个代表全班交流。)
3、通过分析搜集到的成长证据,我们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二、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
1、我们了解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变化,如果现在要你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我们可以怎么做?
(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可以利用以前的成长记录卡)
2、成长简历上一定要有那些内容?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
3、学生制作一个年龄阶段的。
4、交流评价学生的成长简历。
5、布置学生将卡片做成一整套,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需要用到。
三、活动:人的一生变化。
1.预测:从现在起,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还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2、讨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除了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外,我们还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呢?
3、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分析,填写下面表格:
项目幼儿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体力
生活自理能力
4、交流并评价学生填写的表格。
5、讨论:通过比较分析,你觉得人在哪些阶段更需要别人的帮助?你准备怎样去帮助别人呢?
四、阅读:人的寿命变化。
学生阅读并思考:人的寿命为什么能不断提高?
六、拓展: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了解非典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同学之间交流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现代人类的健康?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过程与方法
1、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
2、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3、合作设计制作指南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发现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
【教学难点】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强力磁铁、钢针、吹塑纸、线,剪子、小水槽、盒式指南针。
学生自己也可以准备一些材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指南针,知道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2、好多小朋友也想亲自制作一个指南针,要制作一个指南针,一般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回答,教师选择性板书。)
二、做磁针:
1、要制作一个指南针,首先需要什么材料?(磁铁),如何得到一个磁铁呢?讲解磁化现象。
2、学生磁化钢针。
3、怎样知道这根磁针的南极和北极呢?
4、学生分析并做相关实验,确认两极(可作记号,也可默记)
三、安装磁针:
1、寻找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让学生设想,小组讨论后陈述理由。)
2、验证自己的方法。
3、我们的指南针能否准确地指示方向?试一次能表明制作成功吗?我们需要反复的实验,才能提高准确性。
4、用自制的指南针辨认方向。
四、交流展示自制指南针:
1、展示小组制作的指南针。
2、评比后小组讨论并改进指南针。
五、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的指南针已经制作成功,那么除了这种方法外,大家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制作指南针吗?
2、大家想不想也试一试当发明家的感觉,请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将你们设计的指南针样式画下来。
六、课后活动:
1、今天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了指南针,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了新型的指南针,回去之后,你们可以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针去测定一下周围物体的方位,使自己能够更加熟练的使用。老师更希望大家能把设计的新型指南针做出来。
2、资料阅读,了解GPS全球定位系统。
板书设计: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二、教学要求:
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三、教学重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课前准备:
1、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2、观看《鲁滨孙漂流记》电影
3、学习《生存手册》(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情景导入:
1、导入:a)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你能否战胜困难,生存下去?
b)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出示灯片1)
突发事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
2、师:这是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的前言。
(出示灯片2)今天我们学习的《鲁滨孙漂流记》讲的就是鲁滨孙在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的途中,因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师:这是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的前言。今天我们学习的21课《鲁滨孙漂流记》写的就是鲁滨孙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以后所发生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出示灯片三)
简介鲁滨孙遇险上岛
建房
安居
养牧
种植
救
星期五
回到英国
师:这篇课文为长篇小说的缩写。所谓缩写,即略去具体情节及细节描写。
三、观看影片,讨论问题(出示灯片四)
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日子越过越舒服,一住就是二十七年两个月零十九天。为什么他能有这样超强的生存能力?他具有哪些非同寻常的素质?
(讨论)(出示灯片五)
1、这里要让学生明确:(鲁滨孙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
接着分点讨论丰富之。
2、讨论一: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出示灯片六)
(课文内的):
(1)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
(2)*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才吃到自己种的粮食;
(3)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救出星期五。
这些说明(鲁滨孙)不等不*,自己动手走出困境。
3、再请同学讲原著中的有关故事:(出示灯片七)
(1)鲁滨孙造船的故事
二十二天砍倒大树,十四天砍去枝桠,一个月削出船的外形,三个月将船的内部镂空,然后又为掘出一个向下的斜坡而吃尽苦头,最后发现挖一条运河让船下水工程浩大而不得不放弃。
(2)鲁滨孙刚到海岛时的沮丧绝望以及他是如何战胜沮丧的故事
(出示灯片八)要使自己绝处逢生,当然需要个人的知识能力和足智多谋,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渴望生存的意志。男人和女人都曾证明他们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他们之所以能活下来首先是因为他们有活下去的勇气。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
4、此为“坚韧不拔的意志乃成功生存的第一要着”之小结。
(1)一人造船,工程浩大,非意志坚强者不能为。
(2)第二个小故事说明英雄不是天生的,
(出示灯片九)讨论二: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1)赶在大风将大船打得粉碎之前把一切有用的东西抢运上岛。(知道工具的重要性)
(2)选址建房: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自我保护意识、建筑的知识和能力)
(出示灯片十)(3)打猎、种养畜牧(狩猎的技能、时令节气的知识、动植物养殖的知识和技能)
(4)烤面包、烤肉、晒葡萄干(食品加工的知识和技能)
(5)造船、制子弹、鞣制皮革、缝衣帽裤袜(造船工程师、兵器专家、皮匠、裁缝)
(6)打退野人的.进攻,平定大船上的叛乱(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一人而兼多任。)
5、提示: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住、穿、医病等难题的
(出示灯片十一)讨论三:鲁滨孙虽然被抛上荒岛,但不幸中有万幸:他从大船上运下了枪、火药、刀、斧、罗盘(指南针)、帆布、面包、酒等许多有用的东西;而且他所在的岛物产富饶水源充足。假如他没有枪、火药、罗盘,岛上又没有水源,他将碰到哪些困难?你能帮他出主意解决这些困难吗?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聚焦到三个问题:
如何打猎获取食物?如何辨别方向?如何获得水?
(1)如何获得水?(出示灯片十二)
收集雨水融化冰雪
收集植物茎干中的水用透明塑料袋收集植物蒸发的水
掘大土坑用塑料薄膜收集土地蒸发的水
(2)如何打猎获取食物?(出示灯片十三)
钓鱼采野果爬树掏鸟窝
挖陷阱逮野生动物海滩上拾贝类、捉螃蟹、海龟
(3)如何辨别方向?(出示灯片十四)
儿歌:《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请几个学生背其中的诗句)
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可千万别慌张,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会帮助你辨别方向。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要是碰上阴雨天,它永远高挂在北方。大树也会来帮忙。
要是你能认出它,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雪特别怕太阳,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可千万别慌张,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的慢,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小结)利用北极星、利用太阳和时表、利用地物特征、利用指南针
(出示灯片十五)突发事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
四、深化课文,谈体会:
1、(出示灯片十六)学习鲁滨孙,我们怎么办?(学习小组讨论)
2、(出示灯片十七)(请大家大声地读这一段话)
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这一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3、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认真地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我相信今后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办法、有能力解决,因为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正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范文04-06
冬天科学教案02-14
昆虫科学教案12-15
关于科学教案03-24
有关科学教案02-06
科学教案范文05-12
科学教案模板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