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1 11:39:4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荐)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荐)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熟练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联系。

  2、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重点难点:

  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瞧,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松鼠

  今天我们就到松鼠家里云做客吧。

  课件出示小松鼠

  二、合作练习

  1、课件出示松鼠过早

  看,松鼠妈妈有6颗松子,小松鼠有4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那你能算出来吗?

  2、你们可真聪明,小松鼠们要出门去采果子了,他们要动脑才能拿到自己的篮子,出示题卡。

  小松鼠手上的数用10去减,得到的结果就是篮子上的数。

  比一比,哪个同学做的快?

  3、小松鼠提着篮子高高兴兴地出门去,在路上遇到了美丽的'孔雀,花孔雀正在整理自己的羽毛。

  课件出示P68孔雀图

  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算算孔雀身上的羽毛是多少?

  4、松鼠妈妈和儿子比赛捡松子,捡完了他们摆在地上比谁捡的多。

  课件出示P68 8 独立看图并填空

  5、P68 7 看邻居小白兔在忙啥呢?数一数屋后的冬瓜

  三、练习

  第。68面的第9、10题 看松鼠来到了学校,你看图中哪些可用7+3=10来表示。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克、千克)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图片,提问: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图片,码头上这些集装箱,火车皮所运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吨)明确: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计量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一块学习另一个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交流共享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课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谈话: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见过这样的一袋大米吗?提过它吗?提过的说说感受。

  学生回答,交流感受。

  课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学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数,贴满10张。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千克)

  指出: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

  (1)师:课前我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你的体重是多少?(指名回答)

  教师请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同学站起来。

  谈话: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25千克,4个学生的体重约是100千克。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这4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么样?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个学生全都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000千克重不重?

  提问:估算一下,小组里所有同学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学的体重呢?全班同学的体重相加,有1吨吗?

  学生进行估算,并汇报。

  (2)实物出示装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来掂一掂。

  提问:觉得重吗?这是10千克的水,10桶这样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这样的水是1吨?

  (3)小结: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每种物体重1吨,各有多少?

  总结汇报:一头牛重500千克,有2头牛刚好是1吨;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吨;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吨;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吨。

  2.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交流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3.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问: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三、试一试:

  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

  四、作业:

  第7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填一填中的表格 试一试中的题目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P4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表述。

  难点: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间的差别。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老师在纸上写一个数字,由一个学生当小老师点几个学生的学号来回答老师问题,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回答来引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 、少得多表示数的大小程度的词语。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对比感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写字吗?今天动物王国里面有几个小动物也在写字(分别是小青蛙、小老鼠),看看他们有什么问题要我们解决的'。

  小青蛙写了14个字,小老鼠写了12个字,谁写的多?谁写的少?你知道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怎么样的吗?(在这里引出多一些、少一些的知识点)

  小青蛇看见他们在写字也加入他们的队伍,它写了72个字,那现在小青蛇和小青蛙、小老鼠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这里引出多得多、少得多的知识点)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交流,加深了解

  动物王国里面的国王看见他们那么爱好学习,于是给他们颁发了奖品(彩笔),奖品设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让学生根据提示来说出答案,理解词语(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意思。

  (三)举一反三,巩固应用

  1、出示课本43页做一做

  2、课本45页第4题

  (四)闯关(运用知识)

  咱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老师看见你们表现很棒,给你们设了两个个难关,你们相信自己能闯关吗?

  第一关 比较时间

  第二关 比较价格

  (五)做一做课本45页 数学游戏

  (六)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知识?你能用今天的知识说一说身边的事物吗?

  五、板书设计

  ( )比( )多一些 ( )比( )少一些

  ( )比( )多得多 ( )比( )少得多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2、在操作、观察、思考、辨析等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辨析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数

  1、你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

  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预设:(1)分数有分母、分子、分数线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数的比较大小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1)分数加减法

  (2)约分、通分

  看来大家的求知欲很强,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分数

  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

  (一)认识单位1

  出示:1/4

  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把它画下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先完成的同学再举举其他的例子

  3、汇报交流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预设:

  (1)我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

  板书:平均分

  强调:是谁的1/4

  (2)我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四根小棒的)1/4

  这一份是谁的1/4啊?(这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说把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你们知道这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上面这些图中,把谁看做单位1?分别说一说

  4、你还能把多少图形平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平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八根小棒的1/4

  这是把谁看成一个整体?(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单位1)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5、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操作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都是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义相同

  不同:单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有的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分多个物体时,1/4一会表示1根,一会表示2根,一会表示3根

  6、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1/4与它们所分的物体的.(个数)无关,也就是与(单位1无关)。无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终表示把它们平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终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现数量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

  8、如果把他们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两份呢?(2/4)

  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三份呢?四份呢?

  1、刚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用不同数量的物体找到了1/4,下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1)、把12个图形平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思考有几种分法。

  根据操作过程填写记录单。

  说清每个分数的含义。

  把()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的(),是()个图形。

  记录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画图表示

  用分数表示

  ()

  ()

  ()

  ()

  ()

  ()

  ()

  ()

  与分数对应的个数

  2、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学生质疑、解答。

  结合表格或图说一说,每个分数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2、教师:这样的2份、3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图形

  那也就说既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3、归纳概念: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得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结合刚才的学习活动,结合表格试着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简单应用,生活中解释意义

  1、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

  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谈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 1/2-1/3 5/9×3/5 2÷1/2 1/4÷4

  18÷1/2 18×1/2 0÷2/5 1-3/4 1÷4/7

  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 )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 )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出示例题: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5/9。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根据“男运动员占5/9”这个信息你还知道了什么?(把45个同学看作单位“1”、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为了清楚地表示男、女运动员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画线段图来分析。你能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吗?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根据男运动员占5/9,先算出男运动员的`人数,再算女运动员人数,列式:45-45×5/9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2.少先队员一共采集标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标本,其余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

  3.张大伯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30米,宽20米。这块地的7/12种茄子,其余种番茄。番茄种了多少平方米?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18 (2) (3)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 (2)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3)1.8:0.09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填完整

  2.做练习十三第5-8题。

  3.补充练习

  选择

  1.1千米∶20千米=( )

  (1)1∶20 (2)1000∶20 (3)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1)20∶21 (2)21∶20 (3)7∶10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3-17

小学数学教案06-1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1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07-12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6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4-23

小学数学教案(精华)07-04

小学数学教案【热】06-29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荐)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荐)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熟练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联系。

  2、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重点难点:

  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瞧,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松鼠

  今天我们就到松鼠家里云做客吧。

  课件出示小松鼠

  二、合作练习

  1、课件出示松鼠过早

  看,松鼠妈妈有6颗松子,小松鼠有4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那你能算出来吗?

  2、你们可真聪明,小松鼠们要出门去采果子了,他们要动脑才能拿到自己的篮子,出示题卡。

  小松鼠手上的数用10去减,得到的结果就是篮子上的数。

  比一比,哪个同学做的快?

  3、小松鼠提着篮子高高兴兴地出门去,在路上遇到了美丽的'孔雀,花孔雀正在整理自己的羽毛。

  课件出示P68孔雀图

  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算算孔雀身上的羽毛是多少?

  4、松鼠妈妈和儿子比赛捡松子,捡完了他们摆在地上比谁捡的多。

  课件出示P68 8 独立看图并填空

  5、P68 7 看邻居小白兔在忙啥呢?数一数屋后的冬瓜

  三、练习

  第。68面的第9、10题 看松鼠来到了学校,你看图中哪些可用7+3=10来表示。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克、千克)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图片,提问: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图片,码头上这些集装箱,火车皮所运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吨)明确: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计量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一块学习另一个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交流共享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课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谈话: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见过这样的一袋大米吗?提过它吗?提过的说说感受。

  学生回答,交流感受。

  课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学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数,贴满10张。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千克)

  指出: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

  (1)师:课前我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你的体重是多少?(指名回答)

  教师请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同学站起来。

  谈话: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25千克,4个学生的体重约是100千克。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这4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么样?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个学生全都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000千克重不重?

  提问:估算一下,小组里所有同学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学的体重呢?全班同学的体重相加,有1吨吗?

  学生进行估算,并汇报。

  (2)实物出示装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来掂一掂。

  提问:觉得重吗?这是10千克的水,10桶这样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这样的水是1吨?

  (3)小结: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每种物体重1吨,各有多少?

  总结汇报:一头牛重500千克,有2头牛刚好是1吨;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吨;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吨;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吨。

  2.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交流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3.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问: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三、试一试:

  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

  四、作业:

  第7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填一填中的表格 试一试中的题目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P4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表述。

  难点: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间的差别。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老师在纸上写一个数字,由一个学生当小老师点几个学生的学号来回答老师问题,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回答来引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 、少得多表示数的大小程度的词语。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对比感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写字吗?今天动物王国里面有几个小动物也在写字(分别是小青蛙、小老鼠),看看他们有什么问题要我们解决的'。

  小青蛙写了14个字,小老鼠写了12个字,谁写的多?谁写的少?你知道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怎么样的吗?(在这里引出多一些、少一些的知识点)

  小青蛇看见他们在写字也加入他们的队伍,它写了72个字,那现在小青蛇和小青蛙、小老鼠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这里引出多得多、少得多的知识点)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交流,加深了解

  动物王国里面的国王看见他们那么爱好学习,于是给他们颁发了奖品(彩笔),奖品设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让学生根据提示来说出答案,理解词语(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意思。

  (三)举一反三,巩固应用

  1、出示课本43页做一做

  2、课本45页第4题

  (四)闯关(运用知识)

  咱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老师看见你们表现很棒,给你们设了两个个难关,你们相信自己能闯关吗?

  第一关 比较时间

  第二关 比较价格

  (五)做一做课本45页 数学游戏

  (六)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知识?你能用今天的知识说一说身边的事物吗?

  五、板书设计

  ( )比( )多一些 ( )比( )少一些

  ( )比( )多得多 ( )比( )少得多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2、在操作、观察、思考、辨析等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辨析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数

  1、你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

  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预设:(1)分数有分母、分子、分数线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取一份就是1/2

  (3)分数的比较大小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1)分数加减法

  (2)约分、通分

  看来大家的求知欲很强,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分数

  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

  (一)认识单位1

  出示:1/4

  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把它画下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先完成的同学再举举其他的例子

  3、汇报交流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预设:

  (1)我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

  板书:平均分

  强调:是谁的1/4

  (2)我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3)我把一米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

  (4)我把四根小棒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四根小棒的)1/4

  这一份是谁的1/4啊?(这四根小棒的)

  也就是说把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你们知道这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上面这些图中,把谁看做单位1?分别说一说

  4、你还能把多少图形平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5)我把八根小棒平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八根小棒的1/4

  这是把谁看成一个整体?(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单位1)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

  5、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操作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都是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义相同

  不同:单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有的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分多个物体时,1/4一会表示1根,一会表示2根,一会表示3根

  6、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1/4与它们所分的物体的.(个数)无关,也就是与(单位1无关)。无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终表示把它们平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终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7、每一份出现数量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

  8、如果把他们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两份呢?(2/4)

  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三份呢?四份呢?

  1、刚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用不同数量的物体找到了1/4,下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1)、把12个图形平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思考有几种分法。

  根据操作过程填写记录单。

  说清每个分数的含义。

  把()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的(),是()个图形。

  记录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画图表示

  用分数表示

  ()

  ()

  ()

  ()

  ()

  ()

  ()

  ()

  与分数对应的个数

  2、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学生质疑、解答。

  结合表格或图说一说,每个分数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2、教师:这样的2份、3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图形

  那也就说既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3、归纳概念:

  刚才大家开动脑筋,得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结合刚才的学习活动,结合表格试着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简单应用,生活中解释意义

  1、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

  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谈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3、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 1/2-1/3 5/9×3/5 2÷1/2 1/4÷4

  18÷1/2 18×1/2 0÷2/5 1-3/4 1÷4/7

  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 )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 )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出示例题: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5/9。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根据“男运动员占5/9”这个信息你还知道了什么?(把45个同学看作单位“1”、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为了清楚地表示男、女运动员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画线段图来分析。你能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吗?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根据男运动员占5/9,先算出男运动员的`人数,再算女运动员人数,列式:45-45×5/9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2.少先队员一共采集标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标本,其余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

  3.张大伯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30米,宽20米。这块地的7/12种茄子,其余种番茄。番茄种了多少平方米?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18 (2) (3)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 (2)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3)1.8:0.09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填完整

  2.做练习十三第5-8题。

  3.补充练习

  选择

  1.1千米∶20千米=( )

  (1)1∶20 (2)1000∶20 (3)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1)20∶21 (2)21∶20 (3)7∶10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