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科学活动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知道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
感知空气
活动难点:
了解空气
活动准备 :
空箱子一个,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塑料袋、气球、吸管、口杯等实验材料。
活动过程 :
一、开始部分。
律动,幼儿听音乐《十个印第安人》自由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认识空气。
1、空气的特点。
教师通过做游戏请幼儿用鼻子闻一闻,耳朵听一听,小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礼物的特点,请大家来猜一猜,这个箱子里边到底装的是什么礼物?
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
2、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1) 请幼儿闭上自己的嘴,并用小手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憋得喘不上气来,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没有空气。)
(2) 请幼儿做深呼吸再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这次我们能坚持一会了,不是那么憋的荒了,因为我们肚子里吸进空气了。)
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空气呢?(动植物)
3、空气在哪里。
老师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和空气玩一玩游戏,好不好?”
“可是空气在哪里呢?谁知道?”
(1) 幼儿自由发言。师小结:其实空气无处不在,到处都是,现在我们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
(2)教师给幼儿提供教材(气球、塑料袋、吸管、口杯等)让幼儿找空气,并把它装起来。
(3)用吸管对着手吹,告知幼儿空气还是流动的,这就叫做风。
(4)幼儿交流: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装空气?(瓶子可以装空气、轮子有空气、衣服兜里有空气等等)
小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三、结束部分。
《空气娃娃》的制作
方法:把塑料袋装进空气打结,做娃娃头;用口杯做娃娃身体;用吸管做娃娃尾巴;用准备好的图形做娃娃的耳朵、眼睛、鼻子、嘴 。
活动延伸:
幼儿和家长共同给空气娃娃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参加国培所上的一节公开课。幼儿是从培训所在地幼儿园找的大班的孩子,课堂上幼儿很兴奋,参与也很积极。幼儿通过看、听、闻、做对空气有了新的认识、了解。在空气娃娃的制作中,也懂得了废物利用。这节公开课得到了老师和其他学员的认可。
但是课后,我也发现存在许多的问题:
1、课前应和幼儿有一些必有的交流,这样就可以避免授课中出现冷场。
2、教具出示的顺序应考虑到整个课程的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幼儿打翻口杯里的水。
3、时间安排不够,结束部分处理不到位。结束部分计划指导幼儿做完空气娃娃,可是我刚讲解完毕时间就到,慌乱之下结束授课。我应该讲解完毕之后,把制作娃娃部分留给幼儿和家长做亲子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豆芽的外型特征及生长过程,知道豆芽是蔬菜,有营养,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2、通过幼儿自己亲自种植豆芽,掌握一些基本的种植方法,培养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兴趣。
3、初步让幼儿尝试记录表的登记。
二、活动准备:
1、绿豆芽若干,绿豆种若干,花盆每人准备一个以及一袋土。
2、多媒体课件。
3、烧好豆芽的图片以及豆芽生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视频展示:“豆芽宝宝在跳舞”,激发幼儿的兴趣。
2、让幼儿仔细观察豆芽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二)了解豆芽的特征。
1、泡好的绿豆芽。
教师实物展示“泡好的豆芽与没有泡的豆芽有什么区别呢?”幼儿自由讲述,帮助幼儿了解绿豆芽的特征。
2、分豆芽。教师把已经泡好的豆芽分别发放在每个幼儿的桌面上。
(三)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1、提问:“你知道豆芽宝宝是怎样长出来的吗?”幼儿自由回答。
2、演示豆芽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幼儿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并提问:(第一天,我把绿豆放到水杯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绿豆变大了,长出白白的.细芽,这是第几天啊?绿豆脱了绿色的外衣,这是第几天啊?豆辨分开,细芽长得更长,这又是第几天啊?豆辨长出紫红色,长出小叶子,你看到了吗?绿豆芽长得比水杯还高了,这又是第几天啊?生成的豆芽可以上桌了,小朋友们你瞧见了吗?)
(四)了解豆芽的作用。
1、“你们知道豆芽有什么作用?”
2、出示烧好的豆芽图片,让幼儿看一看,并想象如果现在这些好吃的豆芽摆在你们面
前,你们想吃吗?从而让幼儿知道豆芽是有营养的,要多吃豆芽。
(五)师幼合作种豆芽。
1、教师展示种植豆芽的成品让幼儿观赏。
2、教师讲解种植豆芽时幼儿该遵守的规则,并让幼儿轻轻的把自己的小椅子搬到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开始种豆芽。四、活动延伸:“记录表的登记———豆芽的长过程”
1、教师展示图片“记录表的登记”,教幼儿自己种植的豆芽由自己来登记豆芽生长发芽的全过程。教学反思:《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让幼儿认识到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并能尝试设计对比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值得高兴的是每个幼儿都做了实验,这给课堂增添了许多精彩之处。因此可见,做好课前准备是多么重要!
不足之处:
1、在介绍豆芽的特征时只围绕了绿豆芽,其实还可以延伸到黄豆芽和红豆芽。
2、视频展示豆芽生长过程时,没有讲得很透彻,让幼儿没能理解清楚。
3、在幼儿种植豆芽时没有提前讲好规则,导致种植时秩序活跃了些。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按要求连接管子,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2.尝试绘制和使用管子组合连接线路图,了解线路图的作用。
3.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接管子的模型(线路)结构框架、长短不一的各种管子、接头、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实验操作:按要求连接管子。
(1)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将分离的两个管子连接在一起,并能通过两个“花园”。
(2)幼儿两人一组连接管子。
(3)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3.依据管子组合连接顺序绘制线路图。
(1)集体讨论线路图的绘制方法。
(2)幼儿根据本组管子的组合连接顺序绘制线路图。
(3)集中展示线路图,并验证是否正确。
4.实验操作:看线路图接管子。
(1)幼儿交换线路图,并看图连接管子。
(2)讨论并小结:线路图的作用。
5.延伸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和探索中,了解刷子的异同点、不同用途和使用方法。
2、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小工具产生兴趣,体验刷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刷子,如牙刷、杯刷、鞋刷、长柄刷、眉刷、衣刷、浴缸刷、厕所刷等摆放于活动室的周围。
2、杯子、瓶、娃娃、衣服、裤子、抹布、皮鞋、盆等标记。
3、录象:各种新的电动刷子。(如机器设备上的电动刷、马路清洁车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各种刷子,了解刷子的名称、特点、用途。
1、幼儿观察刷子。
A:师:小朋友!我们的周围是什么呀?(刷子)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刷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什么时候看见过?人们用它干什么?
B:幼儿下位观察并自由交流。
2、集体交流:
A:你认识哪些刷子?它有什么用?
B:这些刷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的毛长、有的毛短,有的毛软、有的毛硬,毛的颜色不一样,有的是铁丝做的……)
3、教师介绍几种特殊的刷子:眉刷、床刷等。
4、交流:你还见过哪些刷子?人们用它干什么?
师作小结: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刷子,它们可以帮我们做许多事。真是我们的小帮手。
二、拓展经验,了解先进技术带来的刷子变化。
A、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中又出现了许多电动刷子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B、幼儿观看录象,感受刷子的新变化。
三、送刷子回家。
A、游戏:送刷子回家。
引导幼儿根据刷子的不同用途进行分类。(幼儿将牙刷贴上牙宝宝,将鞋刷贴上鞋子……)
B、幼儿操作。
幼儿自由选择、相互合作模仿成人的活动。(用牙刷给宝宝刷牙,用鞋刷相互刷皮鞋,用衣刷模仿妈妈刷衣服,刷裤子,用杯刷刷杯子,用长柄刷刷地,用眉刷相互化妆等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制作原理:
利用重心移动的原理(电池滚动而带动外壳翻转)。
材料:
废旧1号电池、硬卡纸、双面胶。
制作方法:
1.将长20厘米、宽7厘米的硬卡纸围成圆筒状,再用双面胶粘贴固定。
2.将其中一个筒口用长8厘米、宽5厘米的纸封住。
3.在圆筒内放人电池,并用同样方法封住另一个筒口。
4.用水彩笔在圆筒上画一个站立的小人(图①)。
玩法:将玩具放在斜坡上滚下来,筒上的小人会不断地翻跟斗,非常有趣。
平衡玩具(大班)
制作原理:平衡原理
材料:细铁丝、橡皮泥或乒乓球、硬卡纸、笔。
制作方法:1.将一根长20厘米的`细铁丝弯曲成M状,然后在铁丝两端插上乒乓球或等重的橡皮泥(图②)。
2.把画有小动物头形的硬卡纸贴在铁丝上(图③)。
玩法:可放在手指或笔上摇晃着玩,体验平衡的神奇。
注意:必须符合力臂相等和两边物体等重这两个条件才能平衡。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将收集来的种子进行排列,并能进行分析比较。
2.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碟种子(蚕豆、花生、黄豆各8颗)、一张操作卡、一支笔。每组再备有同样的种子一盆。
活动过程
第一次排队: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的长短不一样
1.观察比较种子
把盛有三样种子的盘子放在视频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你们的桌上也有同样的一盘种子,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
幼:蚕豆是……扁扁的;黄豆是……圆圆的。
师:对呀,这些豆子的形状不同。
幼:蚕豆……大;黄豆……小;花生呢……不大也不小。
师:豆子的大小也不一样。
师: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这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
幼:排队
师:对呀,排队是一个好方法,排好了队还可以数一数。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一盘种子,先让幼儿观察、比较。通过提问“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为接下去一次次的种子排列作好铺垫。)
2.幼儿操作记录
师:好,我们就用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看看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出示操作卡)这上面有三条线是什么意思?
幼:把每样种子排在线上。
师:每条线的开头有面小红旗表示什么?
幼:从小红旗开始排。
师:排队时,每颗种子要紧紧挨着,要不把种子洒落外面,排好后数一数每排有几颗,并在每排种子后面的第一个方格里记录。
3.集体分析比较
师:谁愿意拿上来给大家看看?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看出了什么?三样种子的数量是……
幼:都是8,一样多。
师:还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队伍一样长吗?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幼:蚕豆的队伍最长,黄豆的队伍最短。
师:为什么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幼:因为这些种子的大小不一样。
师小结:说得真好,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种子的数量相同、大小不同,排列起来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尝试给种子排队,通过数一数发现种子的数量是一样多的;然后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上的不同,很快发现种子数量一样多,可是队伍却不一样长。再通过进一步追问,使得幼儿再次去分析去发现,原来因为种子的大小不同。)
第二次排队:感知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长度相同时数量不同
1.分析思考
师:排队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呢。你们想不想再来排?好的,这里有三条线段,一样长吗?
幼:一样长。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用这些种子在一样长的线上排队,种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呢?
2.幼儿操作记录
!J币:到底会怎样呢?请你们接着往下排,排好后数一数,记录在后面的第二个空格里。
3.集体分析比较
师: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数量一样多吗?
幼:不一样多。
师:为什么排列一样长的队伍,有的种子少,有的种子多呢?
幼:因为有的种子大有的种子小。
师小结:说得真好,又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排列的长度相同时,种子大小不同,数量也是不同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三条线段是一样长的,然后提出疑问,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在分析中发现答案。)
第三次排队:感知排列的疏密与队伍长短之间的关系
1.明确要求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排,都要使每样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也一样长。先把种子轻轻放入盘子,再请每样种子排8颗,记住它们的队伍要排得一样长。
2.幼儿操作
师:想一想怎样把小的变得和大的一样长,或把大的变得和小的一样长?
3.展示操作卡,集体分析比较
师:我们来看看每样种子一样多吗?队伍是不是排得一样长?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队伍变得一样长的?
幼:将小的种子排稀一点,变得和大的种子一样长。
师:谁觉得自己排得比他更好?
师:他的排法很特别,他把蚕豆竖起来,把大的变紧一些,就和小的一样长了。看来只要动脑筋一定还会想出更多的排法。
(评析:这是一次开放性的操作,有些难度。它要求幼儿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一个挨着一个排列),不管用什么方法排,只要能使数量一样多、队伍一样长。这就给了幼儿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想出多种排列方法。)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数学区提供种子、排序板等,让幼儿继续玩种子排队的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桥的发展史,体会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通过调查了解桥的多样性,感知桥梁的形状及组成。
3.对桥梁感兴趣,积极参与桥的话题讨论。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情景表演:我的好邻居。
2.请家长向孩子讲述一些有管邻居间的好人好事。
3.幼儿图书、视频转换仪。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认识活动桥,了解活动桥的用途。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境表演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幼儿游戏,引入课题。
幼儿分组玩音乐游戏《捉鱼》。
师:怎么把被网住的小鱼救出去?让幼儿想各种办法救出小鱼。(降低或打开鱼网,让做鱼网的幼儿将手抬高、蹲下或两手打开等方法救出小 鱼)
师:有两个好朋友也想跟我们一起玩游戏,但他们在路上遇到了困难,怎么办呢?
讨论回答。
通过讨论,引导幼儿拓宽思路说说自己力所能及做的事情。
二、认知活动桥
介绍活动桥。(课程重点)
小朋友想的办法很多,也很好,蓝猫和淘气的好朋友鸡大婶也想了一个办法。播放课件:展示双叶式立转桥(如图一、二),重点讲述双叶式立转桥特点及用途。当桥面水平时,车可以从桥上通过,船来了,桥面像两片树叶向上打开,船通过后桥面又可以恢复到水平状态,方便了水陆的交通。
介绍部分活动桥。
升降桥(图三):车通过时,桥面是平的,船来了桥面能上下移动。
自动旋转桥(图四):车通过时,桥面水平,船来了桥面绕一根竖轴平转90°,船只通过。
总结活动桥特点,得出结论:可以转动或移动的桥叫活动桥。
欣赏活动桥
幼儿欣赏现实生活中的活动桥(英国塔桥图五,天津海门桥图六等)。
观看情景表演。
通过看情景表演,来更好的理解课上内容
三、幼儿操作活动,设计活动桥。
小朋友,鸡大婶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活动桥设计大赛,现在请小朋友也开动脑筋,设计出不一样的活动桥,让它们的功能更多更强大,争做最出色的桥梁设计师。
幼儿进入活动区,利用废旧物品(橡皮泥,油画棒,双面胶,胶水,水彩笔,白纸,各种废旧纸盒,积木,可乐瓶,方便饭盒,色卡纸,筷子等等)设计各种活动桥。
幼儿作品评析
幼儿思考回答也应该如何解决故事中遇到的问题。
让幼儿能通过估计的理解达到能自我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主题“桥”来源于身边的事物。我以谜语开始,吸引幼儿兴趣,从谜语中对桥有了初步的形态和功能认识。在活动中主要让孩子了解了桥的演变,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究“桥”,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与比较,对桥的特征及功用等能自己描述出来,对桥的材料的描述让幼儿感受科学发展的进步。但是幼儿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桥了解较少,在说一说自己见过的桥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中,大都说的是家附近、甚至是小区里的桥,品种较为单一。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准备,让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了解桥的外形和用途,使经验更丰富些,这样幼儿才能更好的发散思维,进行创新。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方法
尝试教学法。
活动准备
1. 大型玩具弹跳垫。
2. 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各种橡皮筋、各种皮球、海绵块、手表带、袜子、带弹性的衣服等等)。
3. 字卡(弹性)。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幼儿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弹跳垫之后,进入室内坐好
师:(提问)1。小朋友在玩弹跳垫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3. 你们知道身体为什么会向上跳吗?(自由发言)
二、 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 请幼儿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重视幼儿的发现。
师:你们面前摆放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变化。(提问后幼儿自由发言)
2. 鼓励幼儿再尝试一次,巩固对弹性特征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再去试一试刚才没有玩到的东西,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指导幼儿自由发言)
小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压或拉它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3. 请幼儿用身体语言来表示弹性的特点。(如弹跳、弹簧步等)
三、 比较尝试,巩固弹性概念
1. 出示一些有弹性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让幼儿
尝试、比较。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与刚才不一样的物体,请你们再去试一试,把新的发现告诉我。(自由发言)
小结:有的物体能变形但不能还原,有的物体不能变形,所以它们没有弹性。
2、请幼儿把有弹性与没有弹性的物体分家,分别放在两个不同颜色的筐子里。
四、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有弹性的物体?(自由发言)
五、 小结内容,游戏结束
1. 小结: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又学会了许多知识,知道了用力拉压物体会改变开头手一松物体又恢复原状的现象叫弹性,还明白了弹性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2. 游戏“走迷宫”,幼儿出教室。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 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06-1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02-16
(荐)科学活动教案07-21
科学活动教案(精品)07-21
科学活动教案[合集]07-21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07-21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