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4 13:34:13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中班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玩降落伞的乐趣。

  2.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探索降落伞降落速度快慢与垂吊物重量之间的关系,大胆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结果。

  3.提高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降落伞的经验、了解降落伞的组成。

  物质准备:自制降落伞一个、梳理图示两张,塑料带若干、重量不同的三种铁夹子若干、勾叉记录标志若干、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降落伞",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降落伞吗?看!降落伞下来啦。

  二、第一次探索"落的一样快的降落伞"。

  (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正确的比较方法,感知相同材料制作的降落伞,降落速度相同)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提出活动要求。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塑料袋和夹子,想一想怎么做降落伞?

  (2)提出活动要求:

  ①每个人制作一个降落伞。

  ②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一看两个降落伞是不是落的一样快,想想怎么样比才公平。

  2. 幼儿自主开展探索活动。

  3.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幼儿大胆说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师:两个降落伞落的一样快吗?你们刚才是怎么比的?

  (2)讨论:怎么比才公平。

  (3)教师结合图示梳理。

  (4)幼儿再次游戏,进一步感知同样材料的降落伞下降速度一样。

  (5)梳理小结:一样的降落伞,他们落的一样快。

  三、第二次探索"降落伞比赛"。

  (引导幼儿感知降落伞降落速度快慢与垂吊物重量之间的`关系)

  1.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猜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样的塑料袋、蓝色的夹子和黑色的夹子,请你来猜猜看哪个降落伞落的快,哪个降落伞落的慢。

  2. 介绍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人一盘材料,每个人制作一个降落伞。

  (2)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比较。

  (3)根据比较的结果,给最快的降落伞贴上∨,给最慢的降落伞打X。

  3. 幼儿自主探究,教师指导。

  4. 结合记录表进行梳理小结。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实验过程和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降落伞落的快,有的降落伞落的慢呢?

  (3)教师梳理小结。

  师:一样伞面的降落伞,蓝色夹子轻,降落伞落的慢,黑色夹子重,降落伞落的快。

  活动延伸:

  伞面大小不一样的两个降落伞,他们谁落的快,谁落的慢呢?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名称:《海马爸爸生宝宝》

  二、活动目标:

  l激发幼儿对海洋生物的探索兴趣。

  l培养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争辩的精神。

  l引导幼儿了解海马独特的.繁殖方式。

  三、活动准备:

  l故事磁带。

  l有关海马知识的图片、卡片。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组织好幼儿。

  基本部分:

  讨论:你是怎样出生的?你知道小动物是怎样出生的?猜一猜,有没有动物是爸爸生出来的?

  教师把故事将一遍,提问:海马爸爸为什么能生小海马?了解海马的身体构造。

  请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与教师一起讲故事

  幼儿自由观看图书等资料,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注意搜集有关海马的图片和有关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冰的变化

  2、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3、制作冰灯

  活动重点:

  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一些干净的冰块

  2、准备不同形状的容器,各种装饰物品,绳子,彩色颜料水。

  3、“好玩的冰”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来了新朋友和你们一起玩!

  师:你听到水宝宝说什么了?

  师:水宝宝在什么时候变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 提问: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玩冰娃娃?

  (2)初次提问: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笔画着记录下来。

  (3)提问:你们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砸、尝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观察并表扬探索方法特别的孩子,促进幼儿间相互学习。

  3、讨论、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 提问:你觉得冰娃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2)小结冰的特性

  师:原来冰娃娃有这么多的秘密!无色、无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师:你忙你的冰娃娃和刚拿到时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真棒说出了一个新词——融化,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宝宝的。

  小结:原来冰娃娃在手里会融化掉!变成水宝宝!

  5、幼儿制作彩冰灯。

  师:让我们动起灵巧的小手,一起来制作漂亮的冰灯吧!送给我们可爱的冬爷爷做新年礼物吧!

  课后延伸:组织幼儿玩冰灯。

  教学反思:

  冬天是一个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个奇特的世界。在这个奇特的世界里有雪花在漫天飞舞,有美丽的冰棱倒挂在檐边边,也有小娃娃陪着我们快乐的玩耍。虽然北风呼啸、寒风凛冽,但在这个寒冷的世界里,我们开展的活动却是热火朝天、喜气洋洋,消融了冰冻带带给我们的寒意,让浓浓的温暖洋溢在我们爱意浓浓的班级里。

  晶莹剔透的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对冰有着浓厚的兴趣,可对冰的认识仅仅只是一些感性的经验,对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开展“冰爷爷的礼物”主题活动中,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设计教学方案,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我在设计此节科学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孩子具有好奇心,提供适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的内容,唤起他们的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其次,从幼儿实际出发,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间,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我认为,教师不应该把一节课的结束视作探究的重点,更不应该把孩子束缚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应引导孩子把探究的兴趣和关注的事物延伸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注重长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生成系列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我们的延伸活动,是让孩子们到户外玩冰灯,激发他们继续探究冰的奥秘。

  设计背景:

  “冬爷爷来了,冬爷爷来了”小朋友们拍着手、唱着歌,跳着优美的舞蹈,迎接着冬爷爷的到来。尽管北风呼呼的吹着,天是那样的寒冷,小朋友的手、小脸、小耳朵都被冻得红扑扑的,但依然没有冰冻孩子们的热情与好奇心,他们正用那明亮而闪烁的大眼睛,灵活而又坚强的小手探索着属于冬爷爷的奥秘。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发展的愿望,于是我设计了此节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冰,让孩子们充分挖掘和感受“冰”中所隐藏着的奇特奥秘。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发现物体都有自然下落的现象。

  2、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怎样让纸落得快”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通过实验发现同样的纸加重和改变形状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样。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红绿纸,积木、橡皮泥、小石子、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问题,比较那张纸落得快?

  (1)比较两张纸是否相同。

  (2)小实验:两张纸是否落得一样快?哪张比较快?

  (3)请幼儿用动作学一学纸片落下的样子。

  2、自由探索,怎样让其中一张纸落得更快?

  (1)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绿纸落得比红纸更快呢?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老师提问:你试了几种方法?结果怎么样?幼儿讲述示范。

  老师教新方法:还可以用团的方法让绿纸落得更快。

  3、自由探索,借助辅助材料,让纸落得快一些。

  (1)讨论猜测:假如不团,不折,你还有什么好办法也能让绿纸落得比红

  纸落得更快呢?

  (2)自由探索。

  (3)交流发现。

  (4)引发思考:为什么纸上加了木头、积木,纸就落得更快了呢?

  教师小结:原来用变形和加重的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

  4、迁移经验。

  那除了用这几种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活动延伸:

  探索使生活中本来落得很快的东西落得更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活动准备的东西很简单,但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能力不同的'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以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作为原形,预设产生的一则活动,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取材于幼儿的生活,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精神。整个活动我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较好地实践了《纲要》的精神。在“怎样使纸落得快”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纸变形,进行实践操作、探索、交流,最后通过实验得出如何使纸落得快,我先让幼儿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通过改变形状来加快纸落下的速度,而后我又围绕“加重”这中方法展开,这样设计两个层次,充分体现了幼儿思维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发展过程。此外,我在一些游戏或操作活动中,发现学前期的幼儿活动目的性很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设想后加问幼儿“为什么”,让幼儿表述自己设想的理由,使设想后的实验成为幼儿验证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确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增强了幼儿在实验中的目的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无声之间又一个冬天来了, 把秋天的最后一丝余温包裹在了冬寒冷的怀抱。但是孩子们却没有忽略这些细小的变化,我说话怎么在冒烟阿?”“我的手好冷啊!”“我穿了好多衣服,都动不了了!”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对冬天是什麽样的产生了好奇,而关于冬天的话题引来了更多孩子参与其中。于是,我们就本次活动,试图让幼儿在说说看看玩玩中,感受冬天的季节特征,了解动物、人类不同的过冬方式。对冬天有一个更真切的认识。

  二、活动目标

  1、感受冬天的季节特征,了解动物、人类不同的过冬方式。

  2、知道冬天的时候应该多运动,身体才能更健康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冬天的情景图片若干

  2、幼儿已了解一些冬天的特征(活动前教师让幼儿向爸爸妈妈了解)

  四、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说说冬天是什么?

  1、师:现在进入什么季节了?(冬天)冬天是什么哪?冬天有些什么变化哪?

  2、教师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表扬回答积极的幼儿。

  3、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让后再请幼儿进行回答冬天的特征。

  4、教师小结:重点关注冬天动物迁徙、人们衣着等方面的变化(冬天人们换上了厚厚的冬衣,戴上棉帽……)

  (二)游戏:找冬天

  1、师:冬天还是怎样的`哪?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在众多图片里找出冬天情景的图片,并说说为什么?

  3、以散文《冬天来》进行小结。

  (三)阅读《冬天是什么》

  1、请幼儿打开自制图书《冬天是什么》,边看图书边欣赏教师朗诵散文

  2、师:冬天是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边看图书边根据图书内容进行回答。

  3、师:冬天还是什么哪?我们到处去找一找看一看吧。(可进行延伸活动――续编散文《冬天是什么》)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一、目标:

  1、分别感知在涂和不涂肥皂的玻璃上遇热不出现和会出现雾气的现象。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准备:

  一副眼镜,一块肥皂,一盆开水。

  三、实验过程:

  1、在眼镜的'一只镜片上均匀地涂上一层肥皂,另一只镜片不涂。

  2、将眼镜放到开水上方,注意要把涂有肥皂的一面向着开水盆。

  3、停留几秒后,再把眼镜拿开,这时,你就会看到涂有肥皂的一面镜片上仍是透明的,而没有涂肥皂的一面则是雾蒙蒙的。

  四、温馨提示:

  1、一定要把涂有肥皂的一面对着开水,否则实验不能成功。

  2、拿着眼镜放在热水上方时,要注意不要拿得太低,以免烫伤手。

  五、实验原理:

  开水谁的水蒸气蒸发出来“跑”到了镜片上,遇冷后凝结成小水珠附在镜片上,使光线散射,所以镜片看上去雾蒙蒙的。而涂有肥皂的一面,则因为肥皂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使水能四处流动,均匀地覆盖在镜片上,所以看上去仍是透明的。

  六、延伸活动:

  想一想,做一做

  在寒冷的季节,我们乘坐汽车时,会发现车窗上有一层雾气,这是为什么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目标:

  1、能仔细观察蝌蚪,初步了解蝌蚪的基本形态及生长过程。

  2、乐于探索,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准备:

  青蛙生长过程资料,蝌蚪若干。

  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今天杨老师带来了一种春天里的动物朋友,你猜一猜它会是谁呀?(幼儿自由讲述)

  (2)我们来请它出来好吗?(出示多媒体课件“小蝌蚪”)

  (2)你在哪儿也见到过小蝌蚪呢?它长得什么样?

  2、观察、认识蝌蚪。

  (1)你们喜欢小蝌蚪吗?愿意和它做好朋友呀?老师在每组上都放了一盆小蝌蚪,一会儿请你可以轻轻的走过去,先仔细观察一下小蝌蚪的样子,看看小蝌蚪在水里是怎么动的?(鼓励幼儿专注地观察,学一学小蝌蚪不同的动态。)

  (2)组织幼儿充分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可配合身体动作表演一下。

  (3)小结:小蝌蚪长着圆圆的、黑黑的大脑袋,后面拖着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里一扭一扭的,游到东来游到西,真快活呀!

  3、设置疑问,了解生长过程。

  (1)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什么吗?(有的变成了青蛙,有的.变成了蛤蟆)

  (2)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这里让幼儿大胆设想,创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播放青蛙生长过程资料。看完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提问:小蝌蚪在变成青蛙前,它的腿是怎么变的?尾巴又有什么变化呢?

  (4)小结: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尾巴慢慢变短消失,最后就变成了一只青蛙。(边小结变播放多媒体课件)

  4、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1)放背景音乐,教师说:“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池塘里产下了一个又一个蛙卵。”

  (2)师说:“天气缓和了,蛙卵动起来了,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游地好开心啊!”(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双手环胸学小蝌蚪游泳的样子)。

  (3)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后腿。(教师和幼儿两腿向后踢)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地更开心了。”(教师带领幼儿学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

  (4)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前腿。”(教师和幼儿伸双臂)四个腿都长齐了的小蝌蚪常常到陆地上去找食物吃。”(学小青蛙抓虫子吃)

  (5)师说:“尾巴慢慢变短了(用手假装尾巴越来越短)终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教师带领幼儿学蛙跳)

  5、提升经验,保护青蛙

  (1)小青蛙有一个很大的本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捉田里的害虫)

  (2)小青蛙能把田里的害虫都捉掉,保护庄稼,那如果我们小朋友看到有人在捉青蛙,你会怎么做呢?怎样来保护青蛙呢?

  (3)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的办法,真了不起,请你回去后把你的好办法告诉更多的朋友,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猜测、证实橘子瓤数量,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式。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不同大小的橘子、塑料筐、笔、餐盘、毛巾、黑板、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引入老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橘子,并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不同。

  小结:原来橘子是有大有小的。

  二、比较大小橘子的数量1、老师出示两筐不同大小的橘子,引导幼儿猜测橘子数量。

  老师:猜猜看筐子里有几个大橘子?(幼儿猜测)那有几个小橘子呢?(幼儿猜测)

  2、一起数数大橘子装了几个?小橘子装了几个?并记录

  3、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子,装的橘子数量却不一样?

  老师提问1:这两个框子一样大么?

  老师提问2:为什么一样大的筐子里,装的橘子确实不一样多的呢?

  4、得出结论:因为大橘子的个头大,所以装的.少;小橘子的个头小,所以装的多。

  三、猜测并记录大小橘子里瓤的数量

  1、老师:橘子皮里躲着什么?(幼儿回答)大橘子的瓤和小橘子的瓤,谁的会比较多?(幼儿回答)猜猜看大橘子里面有几片瓤?(幼儿猜测)猜猜看小橘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测)

  2、老师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四、验证大小橘子里的瓤数

  1、每人选择一个橘子,自己动手剥开。

  (提醒幼儿剥桔子之前用毛巾擦手,并强调一人选择一个橘子)

  2、数一数橘子瓤的数量(可用的方法:一片一片分开数、分成两部分数、整个围着数、吃一片数一片)

  五、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1、介绍自己剥的橘子有几片瓤,并描述自己数的方法,老师做记录老师:告诉我你剥的是什么橘子?有几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的?(验证幼儿的猜测)

  2、观察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大小橘子里最多的有几片瓤?

  3、讨论橘子瓤数量与橘子大小的关系。

  老师:大橘子里最多有几片瓤?小橘子里面最多有几片瓤?它们的数量一样多么?哪一种橘子的瓤比较多?

  小结:橘子瓤的数量和橘子大小没有关系。

  活动延伸

  1、教师演示数橘子瓤的方法:数一半的橘子瓤,然后猜测整个橘子瓤的数量

  2、延伸:回家后,找一个橘子试一试,先数半个橘子的数量,然后猜一猜整个橘子有几片瓤,把这个答案当做秘密一样藏心里,再数一数整个橘子有几片瓤,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小百科:橘(英语:Mandarin orange;学名:Citrus reticulata)是芸香科柑桔属的一种水果。"橘"(jú)和"桔"(jié)都是现代汉语规范字,然"桔"作橘子一义时,为"橘"的俗写。在广东的一些方言中二字同音,"桔"也曾做过"橘"的二简字。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与同伴合作制作再生纸,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 利用再生纸进行自由创作,发展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再生纸、用再生纸制成的物品。

  2. 旧报纸、盆子、搅拌器、网架、毛巾。

  3. 干花、广告色。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欣赏再生纸及利用再生纸制成的物品,强调再生纸是用废纸制作成的。

  2. 提议大家来制作再生纸,向幼儿介绍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幼儿分组制作再生纸,步骤如下:

  把旧报纸撕成碎片,浸在水中;

  把碎纸放进搅拌器打成纸浆,在这个过程中可加入干花或广告色,以增加香味和颜色;

  把纸浆倒在网架上,晾干;

  纸浆干透后,从网架上小心取下。

  3. 制作完成后,请幼儿摸一摸再生纸,说说有什么感觉,请各组介绍自己制作的再生纸,如什么颜色、有没有香味等。 4. 鼓励幼儿在再生纸上绘画或拼贴,进行不同的创作。

  活动评价

  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再生纸。

  能利用再生纸进行创作。

  懂得珍惜用纸。

  活动建议

  《幼儿用书》第14-15 页提供了制作再生纸的过程,老师可以参考。或者用来在幼儿分组活动前,向幼儿介绍制作再生纸的步骤。

  活动反思

  结合本园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研究课题,我选择了《科学活动:有趣的再生纸》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学竞赛。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环保活动相对其他活动来说知识性较强,较枯燥乏味,有些内容离幼儿的生活还比较远,要上好很难。综观平时对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由于其是形、声、色、知、情、意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着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中,对优化环保教育过程、提高环保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2、通过剥豆感知两组数量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蚕豆荚若干(每个幼儿至少两结),每个幼儿一张记录单,黑色水彩笔每人一支,按组分别放置在操作区。大记录单一张。

  2、透明袋每人一个,上面贴好6~9的数字。

  3、布置蔬菜批发市场(一个数学区),摆好标有6~9数字的四块牌子。

  活动重点:感知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活动难点:感知两组数量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

  活动过程:

  一、猜猜豆妈妈肚里的豆宝宝,理解9以内的数量。

  1、第一次剥豆,出示一结豆荚,幼儿观察猜测,里面躺了几粒豆宝宝。

  2、剥豆验证,并用相应的符号和数字表示,教师在大记录单上作记录。

  3、第二次剥豆,请个别幼儿剥豆数数,并作记录。

  4、两次一共剥了几粒豆,将两次剥的豆放在一起是多少粒?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在记录单上写上数字。

  二、幼儿剥豆数数,并用符号和数字记录。

  1、介绍记录单,请幼儿说说记录单的每一个格子里写什么?

  2、讲解操作要求:每个幼儿两结豆荚,把第一结豆荚里的豆子数用圆

  圈画在记录单的上面一格,并在右边的格子里用数字表示。第二结豆荚里的`豆子数用圆圈画在记录单的下面一格,并在右边的格子里用数字表示。

  将两结豆荚的豆子总数用数字表示写在左边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将记录单贴在指定位置,交流评价,纠错。

  三、装豆子,巩固对数的感知。

  1、蔬菜批发市场需要一些豆子,我们把豆子装到袋里去送到批发市场吧,请四名家长扮演批发市场的老板。

  2、幼儿根据袋子上的数字装豆送豆,“老板”作产品检验。

《(优选)中班科学教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1-05

中班科学教案12-15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4

睡觉中班科学教案04-02

中班科学教案磁铁03-25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03-25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优选)中班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玩降落伞的乐趣。

  2.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探索降落伞降落速度快慢与垂吊物重量之间的关系,大胆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结果。

  3.提高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降落伞的经验、了解降落伞的组成。

  物质准备:自制降落伞一个、梳理图示两张,塑料带若干、重量不同的三种铁夹子若干、勾叉记录标志若干、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降落伞",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降落伞吗?看!降落伞下来啦。

  二、第一次探索"落的一样快的降落伞"。

  (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正确的比较方法,感知相同材料制作的降落伞,降落速度相同)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提出活动要求。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塑料袋和夹子,想一想怎么做降落伞?

  (2)提出活动要求:

  ①每个人制作一个降落伞。

  ②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一看两个降落伞是不是落的一样快,想想怎么样比才公平。

  2. 幼儿自主开展探索活动。

  3.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幼儿大胆说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师:两个降落伞落的一样快吗?你们刚才是怎么比的?

  (2)讨论:怎么比才公平。

  (3)教师结合图示梳理。

  (4)幼儿再次游戏,进一步感知同样材料的降落伞下降速度一样。

  (5)梳理小结:一样的降落伞,他们落的一样快。

  三、第二次探索"降落伞比赛"。

  (引导幼儿感知降落伞降落速度快慢与垂吊物重量之间的`关系)

  1.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猜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样的塑料袋、蓝色的夹子和黑色的夹子,请你来猜猜看哪个降落伞落的快,哪个降落伞落的慢。

  2. 介绍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人一盘材料,每个人制作一个降落伞。

  (2)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比较。

  (3)根据比较的结果,给最快的降落伞贴上∨,给最慢的降落伞打X。

  3. 幼儿自主探究,教师指导。

  4. 结合记录表进行梳理小结。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实验过程和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降落伞落的快,有的降落伞落的慢呢?

  (3)教师梳理小结。

  师:一样伞面的降落伞,蓝色夹子轻,降落伞落的慢,黑色夹子重,降落伞落的快。

  活动延伸:

  伞面大小不一样的两个降落伞,他们谁落的快,谁落的慢呢?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名称:《海马爸爸生宝宝》

  二、活动目标:

  l激发幼儿对海洋生物的探索兴趣。

  l培养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争辩的精神。

  l引导幼儿了解海马独特的.繁殖方式。

  三、活动准备:

  l故事磁带。

  l有关海马知识的图片、卡片。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组织好幼儿。

  基本部分:

  讨论:你是怎样出生的?你知道小动物是怎样出生的?猜一猜,有没有动物是爸爸生出来的?

  教师把故事将一遍,提问:海马爸爸为什么能生小海马?了解海马的身体构造。

  请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与教师一起讲故事

  幼儿自由观看图书等资料,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注意搜集有关海马的图片和有关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冰的变化

  2、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3、制作冰灯

  活动重点:

  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一些干净的冰块

  2、准备不同形状的容器,各种装饰物品,绳子,彩色颜料水。

  3、“好玩的冰”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来了新朋友和你们一起玩!

  师:你听到水宝宝说什么了?

  师:水宝宝在什么时候变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 提问: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玩冰娃娃?

  (2)初次提问: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笔画着记录下来。

  (3)提问:你们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砸、尝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观察并表扬探索方法特别的孩子,促进幼儿间相互学习。

  3、讨论、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 提问:你觉得冰娃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2)小结冰的特性

  师:原来冰娃娃有这么多的秘密!无色、无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师:你忙你的冰娃娃和刚拿到时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真棒说出了一个新词——融化,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宝宝的。

  小结:原来冰娃娃在手里会融化掉!变成水宝宝!

  5、幼儿制作彩冰灯。

  师:让我们动起灵巧的小手,一起来制作漂亮的冰灯吧!送给我们可爱的冬爷爷做新年礼物吧!

  课后延伸:组织幼儿玩冰灯。

  教学反思:

  冬天是一个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个奇特的世界。在这个奇特的世界里有雪花在漫天飞舞,有美丽的冰棱倒挂在檐边边,也有小娃娃陪着我们快乐的玩耍。虽然北风呼啸、寒风凛冽,但在这个寒冷的世界里,我们开展的活动却是热火朝天、喜气洋洋,消融了冰冻带带给我们的寒意,让浓浓的温暖洋溢在我们爱意浓浓的班级里。

  晶莹剔透的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对冰有着浓厚的兴趣,可对冰的认识仅仅只是一些感性的经验,对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开展“冰爷爷的礼物”主题活动中,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设计教学方案,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我在设计此节科学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孩子具有好奇心,提供适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的内容,唤起他们的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其次,从幼儿实际出发,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间,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我认为,教师不应该把一节课的结束视作探究的重点,更不应该把孩子束缚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应引导孩子把探究的兴趣和关注的事物延伸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注重长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生成系列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我们的延伸活动,是让孩子们到户外玩冰灯,激发他们继续探究冰的奥秘。

  设计背景:

  “冬爷爷来了,冬爷爷来了”小朋友们拍着手、唱着歌,跳着优美的舞蹈,迎接着冬爷爷的到来。尽管北风呼呼的吹着,天是那样的寒冷,小朋友的手、小脸、小耳朵都被冻得红扑扑的,但依然没有冰冻孩子们的热情与好奇心,他们正用那明亮而闪烁的大眼睛,灵活而又坚强的小手探索着属于冬爷爷的奥秘。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发展的愿望,于是我设计了此节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冰,让孩子们充分挖掘和感受“冰”中所隐藏着的奇特奥秘。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发现物体都有自然下落的现象。

  2、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怎样让纸落得快”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通过实验发现同样的纸加重和改变形状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样。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红绿纸,积木、橡皮泥、小石子、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问题,比较那张纸落得快?

  (1)比较两张纸是否相同。

  (2)小实验:两张纸是否落得一样快?哪张比较快?

  (3)请幼儿用动作学一学纸片落下的样子。

  2、自由探索,怎样让其中一张纸落得更快?

  (1)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绿纸落得比红纸更快呢?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老师提问:你试了几种方法?结果怎么样?幼儿讲述示范。

  老师教新方法:还可以用团的方法让绿纸落得更快。

  3、自由探索,借助辅助材料,让纸落得快一些。

  (1)讨论猜测:假如不团,不折,你还有什么好办法也能让绿纸落得比红

  纸落得更快呢?

  (2)自由探索。

  (3)交流发现。

  (4)引发思考:为什么纸上加了木头、积木,纸就落得更快了呢?

  教师小结:原来用变形和加重的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

  4、迁移经验。

  那除了用这几种方法可以使纸片落得更快,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活动延伸:

  探索使生活中本来落得很快的东西落得更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活动准备的东西很简单,但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能力不同的'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以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作为原形,预设产生的一则活动,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取材于幼儿的生活,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精神。整个活动我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较好地实践了《纲要》的精神。在“怎样使纸落得快”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纸变形,进行实践操作、探索、交流,最后通过实验得出如何使纸落得快,我先让幼儿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通过改变形状来加快纸落下的速度,而后我又围绕“加重”这中方法展开,这样设计两个层次,充分体现了幼儿思维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发展过程。此外,我在一些游戏或操作活动中,发现学前期的幼儿活动目的性很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设想后加问幼儿“为什么”,让幼儿表述自己设想的理由,使设想后的实验成为幼儿验证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确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增强了幼儿在实验中的目的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无声之间又一个冬天来了, 把秋天的最后一丝余温包裹在了冬寒冷的怀抱。但是孩子们却没有忽略这些细小的变化,我说话怎么在冒烟阿?”“我的手好冷啊!”“我穿了好多衣服,都动不了了!”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对冬天是什麽样的产生了好奇,而关于冬天的话题引来了更多孩子参与其中。于是,我们就本次活动,试图让幼儿在说说看看玩玩中,感受冬天的季节特征,了解动物、人类不同的过冬方式。对冬天有一个更真切的认识。

  二、活动目标

  1、感受冬天的季节特征,了解动物、人类不同的过冬方式。

  2、知道冬天的时候应该多运动,身体才能更健康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冬天的情景图片若干

  2、幼儿已了解一些冬天的特征(活动前教师让幼儿向爸爸妈妈了解)

  四、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说说冬天是什么?

  1、师:现在进入什么季节了?(冬天)冬天是什么哪?冬天有些什么变化哪?

  2、教师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表扬回答积极的幼儿。

  3、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让后再请幼儿进行回答冬天的特征。

  4、教师小结:重点关注冬天动物迁徙、人们衣着等方面的变化(冬天人们换上了厚厚的冬衣,戴上棉帽……)

  (二)游戏:找冬天

  1、师:冬天还是怎样的`哪?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在众多图片里找出冬天情景的图片,并说说为什么?

  3、以散文《冬天来》进行小结。

  (三)阅读《冬天是什么》

  1、请幼儿打开自制图书《冬天是什么》,边看图书边欣赏教师朗诵散文

  2、师:冬天是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边看图书边根据图书内容进行回答。

  3、师:冬天还是什么哪?我们到处去找一找看一看吧。(可进行延伸活动――续编散文《冬天是什么》)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一、目标:

  1、分别感知在涂和不涂肥皂的玻璃上遇热不出现和会出现雾气的现象。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准备:

  一副眼镜,一块肥皂,一盆开水。

  三、实验过程:

  1、在眼镜的'一只镜片上均匀地涂上一层肥皂,另一只镜片不涂。

  2、将眼镜放到开水上方,注意要把涂有肥皂的一面向着开水盆。

  3、停留几秒后,再把眼镜拿开,这时,你就会看到涂有肥皂的一面镜片上仍是透明的,而没有涂肥皂的一面则是雾蒙蒙的。

  四、温馨提示:

  1、一定要把涂有肥皂的一面对着开水,否则实验不能成功。

  2、拿着眼镜放在热水上方时,要注意不要拿得太低,以免烫伤手。

  五、实验原理:

  开水谁的水蒸气蒸发出来“跑”到了镜片上,遇冷后凝结成小水珠附在镜片上,使光线散射,所以镜片看上去雾蒙蒙的。而涂有肥皂的一面,则因为肥皂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使水能四处流动,均匀地覆盖在镜片上,所以看上去仍是透明的。

  六、延伸活动:

  想一想,做一做

  在寒冷的季节,我们乘坐汽车时,会发现车窗上有一层雾气,这是为什么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目标:

  1、能仔细观察蝌蚪,初步了解蝌蚪的基本形态及生长过程。

  2、乐于探索,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准备:

  青蛙生长过程资料,蝌蚪若干。

  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今天杨老师带来了一种春天里的动物朋友,你猜一猜它会是谁呀?(幼儿自由讲述)

  (2)我们来请它出来好吗?(出示多媒体课件“小蝌蚪”)

  (2)你在哪儿也见到过小蝌蚪呢?它长得什么样?

  2、观察、认识蝌蚪。

  (1)你们喜欢小蝌蚪吗?愿意和它做好朋友呀?老师在每组上都放了一盆小蝌蚪,一会儿请你可以轻轻的走过去,先仔细观察一下小蝌蚪的样子,看看小蝌蚪在水里是怎么动的?(鼓励幼儿专注地观察,学一学小蝌蚪不同的动态。)

  (2)组织幼儿充分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可配合身体动作表演一下。

  (3)小结:小蝌蚪长着圆圆的、黑黑的大脑袋,后面拖着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里一扭一扭的,游到东来游到西,真快活呀!

  3、设置疑问,了解生长过程。

  (1)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什么吗?(有的变成了青蛙,有的.变成了蛤蟆)

  (2)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这里让幼儿大胆设想,创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播放青蛙生长过程资料。看完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提问:小蝌蚪在变成青蛙前,它的腿是怎么变的?尾巴又有什么变化呢?

  (4)小结: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尾巴慢慢变短消失,最后就变成了一只青蛙。(边小结变播放多媒体课件)

  4、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1)放背景音乐,教师说:“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池塘里产下了一个又一个蛙卵。”

  (2)师说:“天气缓和了,蛙卵动起来了,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游地好开心啊!”(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双手环胸学小蝌蚪游泳的样子)。

  (3)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后腿。(教师和幼儿两腿向后踢)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地更开心了。”(教师带领幼儿学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

  (4)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前腿。”(教师和幼儿伸双臂)四个腿都长齐了的小蝌蚪常常到陆地上去找食物吃。”(学小青蛙抓虫子吃)

  (5)师说:“尾巴慢慢变短了(用手假装尾巴越来越短)终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教师带领幼儿学蛙跳)

  5、提升经验,保护青蛙

  (1)小青蛙有一个很大的本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捉田里的害虫)

  (2)小青蛙能把田里的害虫都捉掉,保护庄稼,那如果我们小朋友看到有人在捉青蛙,你会怎么做呢?怎样来保护青蛙呢?

  (3)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的办法,真了不起,请你回去后把你的好办法告诉更多的朋友,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猜测、证实橘子瓤数量,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式。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不同大小的橘子、塑料筐、笔、餐盘、毛巾、黑板、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引入老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橘子,并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不同。

  小结:原来橘子是有大有小的。

  二、比较大小橘子的数量1、老师出示两筐不同大小的橘子,引导幼儿猜测橘子数量。

  老师:猜猜看筐子里有几个大橘子?(幼儿猜测)那有几个小橘子呢?(幼儿猜测)

  2、一起数数大橘子装了几个?小橘子装了几个?并记录

  3、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子,装的橘子数量却不一样?

  老师提问1:这两个框子一样大么?

  老师提问2:为什么一样大的筐子里,装的橘子确实不一样多的呢?

  4、得出结论:因为大橘子的个头大,所以装的.少;小橘子的个头小,所以装的多。

  三、猜测并记录大小橘子里瓤的数量

  1、老师:橘子皮里躲着什么?(幼儿回答)大橘子的瓤和小橘子的瓤,谁的会比较多?(幼儿回答)猜猜看大橘子里面有几片瓤?(幼儿猜测)猜猜看小橘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测)

  2、老师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四、验证大小橘子里的瓤数

  1、每人选择一个橘子,自己动手剥开。

  (提醒幼儿剥桔子之前用毛巾擦手,并强调一人选择一个橘子)

  2、数一数橘子瓤的数量(可用的方法:一片一片分开数、分成两部分数、整个围着数、吃一片数一片)

  五、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1、介绍自己剥的橘子有几片瓤,并描述自己数的方法,老师做记录老师:告诉我你剥的是什么橘子?有几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的?(验证幼儿的猜测)

  2、观察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大小橘子里最多的有几片瓤?

  3、讨论橘子瓤数量与橘子大小的关系。

  老师:大橘子里最多有几片瓤?小橘子里面最多有几片瓤?它们的数量一样多么?哪一种橘子的瓤比较多?

  小结:橘子瓤的数量和橘子大小没有关系。

  活动延伸

  1、教师演示数橘子瓤的方法:数一半的橘子瓤,然后猜测整个橘子瓤的数量

  2、延伸:回家后,找一个橘子试一试,先数半个橘子的数量,然后猜一猜整个橘子有几片瓤,把这个答案当做秘密一样藏心里,再数一数整个橘子有几片瓤,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小百科:橘(英语:Mandarin orange;学名:Citrus reticulata)是芸香科柑桔属的一种水果。"橘"(jú)和"桔"(jié)都是现代汉语规范字,然"桔"作橘子一义时,为"橘"的俗写。在广东的一些方言中二字同音,"桔"也曾做过"橘"的二简字。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与同伴合作制作再生纸,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 利用再生纸进行自由创作,发展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再生纸、用再生纸制成的物品。

  2. 旧报纸、盆子、搅拌器、网架、毛巾。

  3. 干花、广告色。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欣赏再生纸及利用再生纸制成的物品,强调再生纸是用废纸制作成的。

  2. 提议大家来制作再生纸,向幼儿介绍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幼儿分组制作再生纸,步骤如下:

  把旧报纸撕成碎片,浸在水中;

  把碎纸放进搅拌器打成纸浆,在这个过程中可加入干花或广告色,以增加香味和颜色;

  把纸浆倒在网架上,晾干;

  纸浆干透后,从网架上小心取下。

  3. 制作完成后,请幼儿摸一摸再生纸,说说有什么感觉,请各组介绍自己制作的再生纸,如什么颜色、有没有香味等。 4. 鼓励幼儿在再生纸上绘画或拼贴,进行不同的创作。

  活动评价

  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再生纸。

  能利用再生纸进行创作。

  懂得珍惜用纸。

  活动建议

  《幼儿用书》第14-15 页提供了制作再生纸的过程,老师可以参考。或者用来在幼儿分组活动前,向幼儿介绍制作再生纸的步骤。

  活动反思

  结合本园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研究课题,我选择了《科学活动:有趣的再生纸》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学竞赛。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环保活动相对其他活动来说知识性较强,较枯燥乏味,有些内容离幼儿的生活还比较远,要上好很难。综观平时对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由于其是形、声、色、知、情、意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着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中,对优化环保教育过程、提高环保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2、通过剥豆感知两组数量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蚕豆荚若干(每个幼儿至少两结),每个幼儿一张记录单,黑色水彩笔每人一支,按组分别放置在操作区。大记录单一张。

  2、透明袋每人一个,上面贴好6~9的数字。

  3、布置蔬菜批发市场(一个数学区),摆好标有6~9数字的四块牌子。

  活动重点:感知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活动难点:感知两组数量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

  活动过程:

  一、猜猜豆妈妈肚里的豆宝宝,理解9以内的数量。

  1、第一次剥豆,出示一结豆荚,幼儿观察猜测,里面躺了几粒豆宝宝。

  2、剥豆验证,并用相应的符号和数字表示,教师在大记录单上作记录。

  3、第二次剥豆,请个别幼儿剥豆数数,并作记录。

  4、两次一共剥了几粒豆,将两次剥的豆放在一起是多少粒?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在记录单上写上数字。

  二、幼儿剥豆数数,并用符号和数字记录。

  1、介绍记录单,请幼儿说说记录单的每一个格子里写什么?

  2、讲解操作要求:每个幼儿两结豆荚,把第一结豆荚里的豆子数用圆

  圈画在记录单的上面一格,并在右边的格子里用数字表示。第二结豆荚里的`豆子数用圆圈画在记录单的下面一格,并在右边的格子里用数字表示。

  将两结豆荚的豆子总数用数字表示写在左边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将记录单贴在指定位置,交流评价,纠错。

  三、装豆子,巩固对数的感知。

  1、蔬菜批发市场需要一些豆子,我们把豆子装到袋里去送到批发市场吧,请四名家长扮演批发市场的老板。

  2、幼儿根据袋子上的数字装豆送豆,“老板”作产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