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范例[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到马铃薯的食用方法,喜欢吃马铃薯。
教学准备:
各种食用马铃薯的图片 , 没发芽的马铃薯和发了芽的马铃薯实物, 马铃薯生长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马铃薯制成的食物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这些是什么?你们都吃过吗?这些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讨论
师: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马铃薯",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土豆"。今天我们来认识马铃薯。
二、认识马铃薯及其生长过程
1、 出示发芽和没发芽的马铃薯实物请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他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请看老师手中两个马铃薯有什么不同?
师:仔细观察,看看马铃薯哪里最容易长出小芽?猜猜把长芽的埋到土里会不会长出叶子,结出新的马铃薯呢?
2、看图片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
师:把发了芽的马铃薯切成几块,切口朝下埋在土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想象。
师:马铃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长出来了。马铃薯的根是从有芽的地方长出来的,芽朝哪里长 ?往地里长还是往有阳光的地方长?幼儿讨论,给出正确的答案:芽朝着有阳关的地方长。
师:什么时候长叶子?露出地面就会长出嫩嫩的叶子。你就会知道在这个地方有一棵马铃薯了。
师:叶子越长越多,地底下发生什么事呢?幼儿讨论
师:马铃薯宝宝要长出来了,看看宝宝长在哪的?长在根的最前端。地下宝宝在长,地面什么在长?开出漂亮的花了!
师:我们什么时间才能把马铃薯从土里挖出来?幼儿讨论
师:花谢了,叶子也枯萎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挖出长大的`马铃薯了。它的宝宝可真多啊!
3、小结马铃薯生长的过程:把发芽的马铃薯切成块,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在土里发芽长根,露出地面时长出嫩嫩的叶子,长了许多叶子以后开出漂亮的花,马铃薯宝宝在土里慢慢长大,等到花和叶子枯萎了,马铃薯就长大了,我们就可以吃了。
三、马铃薯的食用
师:是不是所有的马铃薯都可以吃?长芽的,已经变绿了的可以吃吗?
师:长芽的,已经变绿的这个位子有毒素要把它去除掉才可以吃。
师:马铃薯可以怎么吃呢?幼儿讨论
师:教师出示马铃薯制成的食物图片。幼儿归纳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块,丝,整个,土豆泥等。
师:想不想吃马铃薯啊?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美味的马铃薯食品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0”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名称和用途。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圆形上添画,成为各种事物。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数学王国、音乐王国、体育王国;字母王国
2、圆形的体育器械;
3、节奏卡片;数字卡片;字母卡;
4、白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黑板上画出圈,引导幼儿复习形状及给“圈”取名;
师:它的名字叫什么?你们能给它取个名字吗?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二、带领幼儿分别到数字王国、音乐王国、体育王国、字母王国寻找“0”,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0”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名称和用途。
1、教师说明要求及介绍四大王国(用音乐带领幼儿进入各王国);
2、数字王国:
(1)引导幼儿寻找“0”:
2)每位幼儿戴上一张数字卡片,找朋友,后听老师的要求:“0”和其他的'数字宝宝组成了数字几。
(3)听到音乐时,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下一个王国;
3、音乐王国: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音乐跳舞;
(2)请幼儿到音乐王国去挑一张自己喜欢的卡片,然后根据卡片上的节奏型打节奏,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引导;
(3)集体活动,根据教师的出示的卡片进行节奏练习;
(4)听到音乐时,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下一个王国;
4、体育王国:
(1)老师带领幼儿跳舞;
(2)幼儿自由地取器材玩耍;
(3)听到音乐时,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下一个王国;
5、字母王国:
(1)在字母宝宝中寻找“0”,引导幼儿说出在字母中它叫什么。(2)一起唱《字母歌》
三、幼儿创作:
1、发挥幼儿想象力,说说“0”还可以变成什么东西?
2、启发幼儿在“0”上添画,变成一样新的东西;
四、展示幼儿作品,互相交流。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船是幼儿喜欢的一种玩具,爱玩也是幼儿的天性。我利用幼儿爱玩玩具的天性进行导入,让幼儿乐于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巧妙地提供两种材料,让幼儿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两种小船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让幼儿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于是,我设计了这活动,既让孩子们知道,用涂蜡的方法可以让船不易被水打湿,又从中了解蜡有不吸水的特性。同时,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蜡船,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让幼儿建立和谐平等的合作关系。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3、能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
4、在活动中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
【活动准备】
蜡笔,涂蜡和不涂蜡的纸船若干。
材料准备:纸船若干,三大盆水、蜡笔、毛巾、白纸。
经验准备:幼儿有在水中玩纸船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纸船、引发思考。
师出示纸船,这是什么?你们想玩吗?想想你们要怎样玩?
二、引导幼儿讨论观察结果,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
为什么有的纸船打湿了,有的没有打湿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们是怎样玩纸船的?你们的'纸船怎么了?你发现了什么?
三、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
为什么涂了蜡的纸船没打湿,没涂蜡的纸船打湿了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① 将水滴在蜡和纸上进行对比:纸吸水,蜡不吸水。
② 怎样让纸变得不吸水呢?涂蜡。
③ 不吸水的蜡还有什么作用?
小结 :蜡是不吸水的,所以把蜡涂在船上,就好像给纸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四、幼儿动手制作“小蜡船”。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小纸船,想请你们帮帮忙,用蜡笔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雨衣,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
五、自由玩蜡船,活动结束。
【个案观察】
活动一开始全体幼儿对出现的三大盆水都非常感兴趣,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玩玩水,这就是小班幼儿这一阶段的年龄特点吧。周允佳小朋友尤其兴奋,两只眼睛都亮亮的,一眨不眨的看着水盆,要知道平时他就非常喜欢玩水,上厕洗手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真因为他想玩,所以他从活动开始到结束一直都那么认真,即使在给小船“穿衣”这一环节中,他也很专注,用心地给小船穿上漂亮的衣服,要是在平时涂色,他可是最懒的,没几下就完事。所以此次活动中的涂色可能是他入园以来涂得最棒的一次!
从上面这个案例来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不管是平时表现多么不好的幼儿,他也会努力去做好,发挥他最好的水平。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找出为什么有的纸船会打湿而有的则不会,就特意给幼儿提供了两种纸船,一种是涂蜡的,另一种没有涂蜡。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通过互相对比来发现问题:孩子玩了一会儿他们就发现有的小纸船被水浸湿坏掉了,有的小纸船没有被水浸湿仍可以在水中玩。发现了问题,我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为什么有的纸船打湿了,有的没有打湿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幼儿摸摸有颜色的小船和没有颜色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两种小船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而在实验中的探讨和发现也增进了幼儿彼此间的交流沟通。
通过此科学实验活动,作为教师应幼儿自发概念为“切入点”,让幼儿从“做中学”以互动——-建构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探索过程。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发展创造意识,为幼儿提供“支架”,通过幼儿手动、心动、人动、他动、以支持、协助引导幼儿“向上”发展科学概念!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难点: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操场蹦床跳垫
2.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各种橡皮筋、各种皮球、海绵块)。
3.无弹性的物品(粉笔、金属饭碗、金属水杯)
活动过程:
一、讨论
1.教师:小朋友在玩弹跳垫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2.教师:你们知道身体为什么会向上跳吗?
二、教师讲解
1.讲解弹簧回弹现象,并演示弹簧伸缩回弹
三、幼儿互动
1.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摆放在课桌上,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用身体语言演示弹性的特点(如弹跳、弹簧步等),带领小朋友一起来跳一跳。
3.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摆放在课桌上,再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不同。
四、分辨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物体
1.弹性的物品(弹簧、皮球)弹起来有没有趣?
2.小朋友们说说看还有那些东西是有弹性的?
3.小朋友们再说说看那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
五、结束部分:
表扬幼儿们的表现,让幼儿们在鼓励中成长,获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体验手影游戏的愉悦情绪;
2、动手探索影子形成的科学现象,初步了解影子在民间艺术中的运用;
3、大胆发挥想象,创造有趣的影子。
活动准备:
1、 台灯、手电筒、应急灯若干 布3-4块
2、 手影及镂空图片、树干、书本等若干,
3、 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以教师自编的手影故事引题
2、与幼儿共同讨论手影形成的科学原理
a、 刚才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小动物是手的影子变出来的)
b、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
教师小结:影子的形成是东西挡住了光就形成影子,如果我们把灯关了,看看还有没有影子,所以影子的形成需要光的帮助。
3、自由探索,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尝试手影游戏
a、提供各种工具及图片,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影子游戏
b、边玩边交流探索发现影子的科学想象
4、集中幼儿共同讨论,交流总结
a、你发现了什么?
b、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影子(借助图片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5、播放《皮影戏》片段,欣赏影子在民间艺术中的运用,加深对影子的了解
师:我们的民间艺人根据影子的现象发明了皮影戏,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6、与幼儿共同跟着音乐表演影子,结束游戏
活动延伸:
1、剪画影子,表演影子
2、制作并表演皮影戏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在《小动物是怎样过冬》主题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因此,生成了“有趣的动物尾巴”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形状及特殊功能
2、培养幼儿观察及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形状
难点:掌握动物尾巴的特殊功能
活动准备
儿歌《郊游》、《动物找尾巴》、动画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多媒体课件《动物找尾巴》、自制动物尾巴和身体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郊游》走进教室坐好。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动物找尾巴》,引导幼儿根据动物尾巴的形状猜出是哪种小动物。
2、幼儿看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尾巴的形状,并试着说出其功能,之后教师给予指导。
3、播放动画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4、教师提问: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都不借给它呢?(引导幼儿说出尾巴的.作用)
5、那小朋友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有尾巴的啊?它们的尾巴又什么用呢?
6、师:师总结常见动物尾巴功能。
7、(幼儿随儿歌《比尾巴》走到教室后边),进行找尾巴的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戴好动物头饰去找相应的动物尾巴,巩固对动物尾巴的认识。
2、和老师一起进行游戏,提醒幼儿既要保护自己的尾巴,又不能被同伴抓走。
价值分析:通过游戏进一步萌发幼儿探索动物奥秘的愿望。
四、延伸部分:
在活动区,引导幼儿按动物尾巴的长短、粗细、蓬松与光滑等不同给动物找尾巴。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6-14
科学活动教案02-16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5
[热]科学活动教案07-22
科学活动教案(荐)07-22
【热】科学活动教案07-22
【优】科学活动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