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常见玩具的多种启动方式,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了解一些常见的民间惯性玩具。
2. 乐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惯性、电动、回力、发条、拉线等多种玩具。
2.画有电池、发条、回力、拖拉线等各种标志的篓子。
3.玩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一段,包括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
活动过程:
一、初步分享玩具,感知不同启动方式并分类
1.幼儿自由玩玩具,感知不同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
师:小朋友们带了很多有趣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等一会儿请你说一说:玩的是什么玩具,用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的。
(评析: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是大班孩子乐于接受的。教师有意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自由玩玩具的同时,了解玩具的启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集体交流操作情况,教师随机出示相应标记。
师: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它为什么会动?你还发现了什么?
(评析:教师提出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同时,随机出示的标记卡无形中将幼儿自主操作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梳理、概括和分类。)
3.引导幼儿按启动方式的不同将玩具分放至不同标志的篓子内,并请幼儿相互检验操作的正确与否。
(评析:这一环节的操作对大班幼儿来说没有太大难度,是他们能直观感受到的较为熟悉的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后退",让幼儿承担检验的任务,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思考、判断的空间。)
二、探究惯性玩具的奥秘
1.出示惯性玩具汽车,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师:这个玩具汽车,既没有用电池,也不用上发条,更没有拖拉的线,轻轻一推,它就能开出很远,它是靠什么启动的呢?你玩过这样的玩具汽车吗?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突然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再次探究的欲望。)
2.个别操作,集体观察,大胆猜想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
师:请你们猜一猜,为什么它能一推就开出很远?秘密在哪儿呢?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的兴趣。)
3.教师介绍分组拆卸的工具及要求。
师:玩具汽车到底是靠什么开得这么远呢,光猜也不行,我们动手拆开看看吧!老师准备了螺丝刀、小盘子,知道怎么用吗?
(评析:分组拆卸玩具汽车是幼儿很乐意参与的任务,但两人分工合作、螺丝逆时针拆卸、有序放置螺丝钉等,都是需要帮助幼儿明确的操作要点。)
4.幼儿分组合作拆卸,观察惯性玩具汽车上独特的.惯性轮装置。
(评析:从猜想到验证,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的**。惯性玩具汽车后轮轴上带动着的惯性齿轮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教师不妨多留些时间,让幼儿充分观察和尝试。)
5.集体交流发现,教师进行小结。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和玩具汽车的什么部位连在一起?猜猜它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小结:这就是惯性玩具汽车上才有的惯性轮装置。它的作用就是把惯性力量放大,惯性轮越重,小汽车开出的距离就越远,明白了吗?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有充分的直观经验想表述出来。教师在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发现的同时,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概念,帮助幼儿将所见所思整理成有效的经验。)
三、观看视频,拓展经验,了解更多有趣的民间惯性玩具
师:现在的小朋友玩的玩具很多很多,电动的、遥控的,还有声音控制的呢。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老师小的时候,玩的玩具很多都是不用电池、不用机械的惯性玩具,它们不但好玩,还能锻炼身体呢!你们想知道这些玩具是怎么玩的吗?
四、播放玩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让幼儿欣赏。
(评析:民间惯性玩具丰富多彩,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上一环节所获新经验的延伸,又帮助幼儿拓展了经验,激发了幼儿对惯性玩具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将拆卸后的惯性玩具汽车重新组装起来,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进一步创设条件,让幼儿尝试拆卸发条玩具,观察其中弹簧圈的构造和作用,培养幼儿大胆猜想、专心操作、细致观察的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小脚丫,了解脚的结构和作用。
2.练习脚步的各种基本动作,锻炼脚部肌肉。 3.激发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体验同伴间相互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人手一张报纸,标靶,布置大森林情景,小椅子16张.
三、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激发兴趣。
教师指导语:今天,我们要到神秘的'大森林去旅行,谁愿意和我一起去呢?别着急,我们还得先练练本领,特别是小脚丫的本领。现在,我们把鞋袜脱掉,让小脚丫快快乐乐地玩一玩吧。
2.观察小脚的外形特征,了解脚的作用。
(1)提问:小脚是什么样的,由哪些部分组成?(幼儿互相观察、讨论)小脚有什么用呢?
(2)小结:脚由脚趾、脚面、脚底、脚跟等部分组成,我们的小脚不仅有走、跑、跳、踢、跨等本领,还会做小脚操呢!
(3)边念儿歌边做小脚操,锻炼脚部肌肉小蜘蛛,走钢丝,(两脚脚尖点地)走来走去真自如,(脚尖点地来回走)掉下来,别着急,(两脚来回摇摆)嘴里咬根保险丝。(两脚脚趾一张一合)小鸭,小鸭,(两脚来回勾脚尖)去捉大虾。(两脚脚趾一张一合)心里痒痒,(一脚脚趾挠另一脚底两下)翘翘尾巴。(两脚轮流勾脚尖)嘴巴一张,(两脚脚趾用力张开)大虾蹦啦!(两脚打开用力翘起)
(3)游戏“碰碰小脚丫”幼儿(师生)之间相互用小脚丫碰碰对方的小脚丫,感受快乐。
3.练习夹报纸走和跳
(1)出示报纸,启发幼儿尝试用脚趾夹住报纸走或跳。幼儿四散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2)情景练习:夹着神奇的魔纸去大森林旅行。提醒幼儿注意:一路上要小心,不能将
魔纸撕破,先绕过“大树”(小椅子),再跳过“陷阱”,走过“独木桥”,看谁先到目的地。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绕过全部障碍,允许能力弱的幼儿选择较为平坦的路径走到目的地。
4.练习用脚撕报纸,锻炼脚部小肌肉
(1)教师示范用脚撕报纸。
(2)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练习撕报纸,要求:尽量用脚将报纸撕碎,并将撕碎的报纸捡起团紧。
5.游戏“夹纸团跳”
(1)自由练习,尽量投远。 (2)组织比赛,看谁投得远。
6.游戏“砸标靶”
出示标靶,幼儿用石块(纸团)砸。随后,幼儿听音乐舞蹈,庆祝胜利。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尝试用小脚从事各种活动,如用脚画画,用脚捡地上的东西等。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我是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和建构的主题。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借助“你们发现吹的泡泡有什么秘密”这个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自然生成了这个主题。目的在于保持幼儿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达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活动目标
1.学会吹泡泡并了解泡泡的特性。
2.知道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泡泡的特性(易爆 透明 七彩色)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实验验证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泡泡水 不同形状的吹泡棒(△○?□☆)自制或购买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泡泡枪,同时打出许多泡泡,幼儿说出名称,引入课题。
二、 教师讲解泡泡水、吹泡棒,认识各部分名称。重点讲解泡泡的吹法,幼儿学习。
三、 操作实验:
利用圆形吹泡棒练习吹泡泡,并在吹的过程中观察泡泡的特点。
大大小小的圆形 透明 七彩色 容易爆破
四、 教师小结并让幼儿知道:圆形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五、 逐一出示其它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幼说出名称,教师再次设疑,引起幼儿探索与思考兴趣:那么想一想,它们吹出的泡泡又会是什么形状了?
六、 幼儿操作验证结果,教师巡回提问。
七、 根据幼儿操作回答,教师逐一示范验证结果。
八、 小结:
原来不光圆形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其他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泡泡真奇妙呀。
延伸活动:
去院子可以互相交换吹泡棒,再次感受吹泡泡的乐趣,在太阳底下观察泡泡颜色,玩抓泡泡的游戏。
教学反思
平时,经常看见公园门口有许多孩子在玩吹泡泡游戏,而他们的年龄大多都在3岁左右,一个个满怀喜悦的追逐泡泡,抓泡泡,比比看谁吹的多等,由此激发了我设计此节课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让孩子在玩中乐,乐中学到更多知识。”而本节课的选材也正是迎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故而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其乐融融的场景,达到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于幼儿玩得还不是那么尽兴,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好在幼儿兴趣点最高时,终止了游戏,进行小结本次探索活动。通过这点,让我认识到,不要一味的遵循原则,有时候可根据孩子实际课堂情况做以灵活多变的调整,这样又会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吃跳跳糖的感受,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2、尝试各种跳法,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跳跳糖一包,轻快的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品尝跳跳糖并交流吃跳跳糖的感受
(老师扮演围裙妈妈)
(1)“今天围裙妈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样非常好吃的东西,猜猜看是什么呢?(老师故作神秘地告诉幼儿,让幼儿充满好奇心,调动气氛)
(2)“哈,是跳跳糖啊,今天跳跳糖要和宝宝们做游戏呢,你们想尝尝跳跳糖的味道吗?”
(3)品尝跳跳糖
问:跳跳糖是什么味道的`?跳跳糖含在嘴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吗?感觉怎样?
(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会跳舞等)
二、用肢体动作表现吃跳跳糖的感受
(1)我们也来当当跳跳糖吧,想一想刚才跳跳糖在嘴巴里是怎样跳舞的?
(2)我们大家一起来跳一跳吧
教师示范个别动作,引导幼儿大胆地跳起来
(3)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跳起来,请个别好的宝宝上前示范,其他幼儿可以模仿跳
(4)鼓励幼儿创新不一样的跳法“谁还会不一样地跳?谁来试一试?”
三、休息并对幼儿的活动情况做初步的点评
跳跳糖跳累了,让我们大家一起休息一下吧。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孩子在拿到一样东西时会迫不及待的摸索着打开它,这是由幼儿的好奇心所驱使的,孩子有了这样的探索欲望我们要充分创设机会帮助孩子提升,同时《新纲要》中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瓶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我就设计了本课,让孩子首先自己去探索打开、盖上瓶盖的方法,接着分享自己经验,让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各种瓶罐盖子的特征,探索打开、盖上瓶盖的方法。
2.学习按大小特征匹配瓶盖,分享盖瓶盖的经验。
3.通过活动,感受体验操作与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组投放各种打开方式不一(拧开、弹开、拔开等)的瓶瓶罐罐若干。
2.在瓶子上做上数字或圆点标记,供幼儿制作乐器时用。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打开瓶盖的方法
1.帮助熊宝宝
师:这里有好多瓶宝宝,熊宝宝很想打开它们,可是它打不开,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小熊吧!
2.幼儿尝试打开各种瓶罐的盖子。
师:你是怎么打开瓶盖的?请你来演示一下。
3.鼓励幼儿说出打开瓶盖的方法,并引导幼儿说出开瓶盖的`动词“拧开”等。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学学开瓶盖的动作吧!(教师带领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二、大小瓶子找帽帽。
1.给大小瓶子找帽子
激发兴趣:冬天到了,今天老师这有很多瓶子宝宝也冷了,想戴帽子,可是他们的帽子搞混乱了,请你们帮助他们找一找好吗?
操作要求:请你们找的时候看清楚瓶子宝宝的瓶口有多大,然后找一顶最合适的帽子给它戴哦。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提示幼儿检查瓶罐宝宝的帽子戴得牢不牢。
2.分享开瓶盖的经验
师:你给几个瓶子宝宝找到了帽子,你是怎么找到的?
小结:大人戴大帽子小孩戴小帽子,瓶子宝宝和我们人一样,大瓶口戴大瓶盖,小瓶口戴小瓶盖。
三、盖瓶盖比赛
激发兴趣:今天我们这里有好多瓶子和瓶盖,要进行盖瓶子比赛,你们有信心赢吗?
1.分组进行比赛
2.个别幼儿进行比赛
3.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请你说说你为什么会盖的这么快?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颜料、瓶盖、白纸,用瓶盖印画。
益智区投放各种大小的瓶盖进行比较大小。
活动反思:
在成人看起再平常不过的瓶瓶罐罐,却是幼儿爱不释手的玩具,甚至是无价之宝,尤其是小班幼儿,让幼儿摆弄各种空瓶罐,从幼儿的自由探索入手,使幼儿在摆弄的过程中,感知各种盖子的特点,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科学教案 篇6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会变的颜色
系列科学活动:
会变的颜色
活动目的:
1、知道两种颜色混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和对颜色的兴趣。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薄手工纸、装有红、黄、蓝、绿、紫等眼力的盘子。
活动一:
1、出示红、黄、蓝的玻璃纸,让幼儿说出颜色的名称,在说一说活动室里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哪些东西的颜色和这些相同。
2、幼儿自由摆弄、重叠色纸相互交谈自己的发现。
3、师以变魔术形式把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出另一种颜色,激发幼儿兴趣和好奇心。
4、组织幼儿自己动手将两种颜色混合,倒在一起,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混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二:喷焰火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介绍玩法。
3、请幼儿与教师合作喷焰火让幼儿说一说喷的.焰火有什么颜色?颜色混在一起是有什么变化?
4、指导幼儿自由选择颜色喷焰火,提醒幼儿不弄脏衣服、桌面。
自由观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教学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26
冬天科学教案02-14
关于科学教案03-24
科学教案范文05-12
科学教案模板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