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8 09:06:1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篇1

  一、导入

  1、谈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从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人类幻想登月,到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成功登上了月球,并拍摄了许多照片(多媒体课件展示)。到1972年12月,人类先后6次登上月球进行了探索研究,月球是我们人类的邻居,美丽而又神秘,你最想了解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

  2、这节课,请你做一个月球探险家,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

  学生质疑。

  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为后面的探究奠定基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提出感兴趣的话题

  二、探究活动

  1、引导讨论,提示学法。

  你想通过哪些方法来探索有关月球的知识?

  2、分组自学,指导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将搜集的资料分小组交流一下。

  3、组织讨论,课内交流。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

  重点知识:

  (1)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000千米。

  (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4)月面高低不平,表面像铺上了一层细细的粉末。

  (5)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旱、黑暗的世界。

  (6)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零下180℃以下。

  (7)月球引力小,只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轻飘飘的.。

  (8)没有植物、动物,没有生命。

  4、在进行了一番探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5、我们虽然已经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知识,但人类并没有停止对月球的探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月球将会有新的发现,科学家已经设想在月球上建立人类生活基地(出示图片),如果让你设计,你看需要哪些设施(要适应月球上的自然环境)。

  6、如果那一天实现了,请你想一想,未来的月球将会是什么样的?

  生:……

  小组交流。

  生:……

  生:……

  让学生经历表达、倾听、交流的科学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根据有关资料、联系事实,通过推理,初步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索方法。

  熟记

  1、同学们想的很好,我想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此时,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吗?

  2、科学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个未能解开的难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探索,一步一步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

  3、课后上网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把所掌握的知识用网页、幻灯片等形式反映出来,下节课举行一个月球探秘展示评比活动

  知识梳理

  让学生体会科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

  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三、课后总结:

  四、课后作业;

  1.胶水在水中会(下沉)。

  2.牛奶带入水中会(溶解)。

  3.你能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吗?请举例来说明。

  五、课后反思;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过程与方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用实验结果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

  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教师演示:有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河水的图片或录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

  1、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2、全班讨论,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3、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4、小结。

  三、探索侵蚀的实验

  1、实验前的准备: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教师特别要提醒注意实验中的'公平性、操作的规范性;准备实验装置。

  2、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要求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3、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4、全班交流汇报。

  5、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四、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和录象。

  2、土地在被侵蚀的过程中地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土高原”等相关图片和录象。

  3、思考: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

  学生交流讨论。

  五、课后作业

  事物都有双面性,侵蚀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一下,并找找有关资料。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段落,了解孩子想考科学家原因。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达乐文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

  (2)板书课题,齐读,认识生字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韪,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1)学生自由质疑

  (2)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

  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识字,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

  2、引导感受知故事中的人物。

  3、学生自由读文。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评议,纠错正音。

  6、结合评议,认识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词。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3、学生独立给课文分段

  4、分明名反馈,评议。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1、质疑: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3、指名反馈,交流、评议,认识兄弟俩与达乐文

  (1)小兄弟俩很喜欢捉虫子玩

  (2)爸爸讲著名科学家达乐文的'故事

  (3)兄弟俩对达乐文很感兴趣,想见达乐文,于是想考考达乐文工团是否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

  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乐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学生齐读课文第1~4自然段。

  3、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去读课文,查资料。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让幼儿初步接触光的穿透现象(仅限手电筒的光),知道光穿过不同的物质会产生变化。

  活动准备:手电筒,布,毛巾,镜子,皱纸,手工纸,厚纸板,塑料杯碗,玻璃片、不锈钢杯,瓶,水彩颜料,棉签,小盆,筐。

  动流程:设置情景 观察尝试 交流讨论 游戏巩固 延伸活动

  一、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带幼儿进入比较昏暗的活动室,悄悄将手电筒的光照在白屏幕上: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看到了什么?(光)

  二、观察尝试,操作感知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光影:

  ①.你看见了什么?

  ②.教师用厚纸把光遮住:我是不是把手电筒关掉了?光到哪里去了?(光被遮住了,光穿不过去。)

  ③.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遮住光,光都穿不过去?

  2、幼儿操作:这里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小朋友用手电筒试一试看光能不能穿过去。

  ①.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物质。

  ②. 幼儿发表意见并当场实验(我发现光能穿过……光不能穿过……)

  ③.小结:有些东西光能穿过去,有些东西光穿不过去。

  三、交流讨论,发现不同

  1、教师引导,激发幼儿回忆:刚才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

  (“光变颜色了”,“光穿过去变淡了”……)

  2、教师同幼儿共同检验。

  3、提问:光穿过这些东西,照在白屏幕上的影子一样吗?

  4、幼儿操作透光材料,在白板上实验光影的变化。

  5、小结:穿过不同的东西,光会变得不一样。

  四、游戏巩固,加深印象

  1、结合生活实践提问:

  ①、你们见过彩色的灯吗?(红绿灯、舞台灯……)

  ②、猜猜看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灯泡上盖上有颜色的东西,灯就变颜色了……)

  ③、老师这里有一个彩灯,猜猜看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2、幼儿游戏:用棉签沾上颜料,溶解在水中,晃动形成彩色的灯。

  3、检验成果:你的灯会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用手电筒检验)

  五、迁移活动

  1、提问:你们觉得光怎么样?为什么?

  2、再次小结:有些东西光穿不过去,有些光又穿得过去,而且穿过去以后还会变颜色,真好玩。

  3、提问:除了光穿过以后会变颜色,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根据幼儿的回答迁移,引起下次再探索的兴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26

昆虫科学教案12-15

有关科学教案02-06

冬天科学教案02-14

关于科学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