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30 12:32:33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7篇(精华)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活动教案7篇(精华)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小鸟,也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但是对鸟的种类和习性知道的甚少。本活动力图让幼儿“飞”进鸟的世界,了解各种各样鸟的不同特点。如:最大的鸟一鸵鸟,最小的鸟蜂鸟,树林中的鸟水中高飞的鸟、会说话的鸟等。学会关心照顾小鸟,建立与小鸟的亲密关系,产生喜爱和保护小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鸟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学习有序观察鸟的外形特征。

  2.能大胆说出自己对鸟的了解,知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3.有爱鸟、保护鸟的意识,体验交流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有关鸟与人类关系的信息,与家长交流关于鸟的`知识。

  2.收集各种鸟类的图片,布置鸟的家族图片展。

  3.制作有关鸟的生活习性的课件。

  活动建议

  1.欣赏鸟鸣,引发幼儿观察、了解鸟的兴趣。

  播放课件,让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请幼儿倾听,并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声音?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引导幼儿学学小鸟的叫声。

  2.观察鸟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鸟的外形特征,感知鸟的种类多种多样。

  (1)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小鸟,把对它的了解介绍给大家。

  提问:你最喜欢什么小鸟?它长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

  (2)教师出示麻雀、喜鹊等各种鸟的图片,请幼儿有序观察并比较鸟的

  外形特征的异同。引导幼儿按照从头、身、尾、四肢的顺序来观察,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小结:鸟的身上长满了羽毛,大多都有圆圆的头、硬硬的嘴,有两只翅膀,都没有牙齿。

  引导幼儿从鸟的毛色、形状、体态、大小等方面细致地观察和比较这些小鸟哪些地方长的不同。

  小结:不同的鸟儿会有不同的毛色,有的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很长,有的体型很胖,有的体态小巧玲珑,有的嘴巴长,有的嘴巴短。

  (3)播放鸟的课件,了解鸟的生活习性。

  提问:小鸟喜欢生活在哪里?它们喜欢吃什么?

  小结: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很多鸟都生活在树上,也有的生活在水边(如野鸭)。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等。

  (4)出示鸵鸟、蜂鸟等鸟的图片,让幼儿认识鸟之最。

  请幼儿观察图片中的鸵鸟蜂鸟、信天翁、天鹅、鹈鶘、企鵝,请幼儿观察它们的特征,并讨论谁是最大的鸟、最小的鸟最长寿的鸟、飞得最高的鸟、嘴巴最长的鸟、飞得最快的鸟。

  小结:最大的鸟是鸵鸟,最小的鸟是蜂鸟,最长寿的鸟是信天翁,飞得最高的鸟是大天鹅和秃鷲,嘴巴最长的鸟是欧洲鹈鶘,游水最快的鸟是企鹅。

  3.说说鸟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1)出示课件,了解鸟的益处。引导幼儿说说鸟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讨论爱护鸟的方法。请幼儿自由讨论如果鸟受伤了怎么办、没有家了怎么办,激发幼儿爱护鸟、保护鸟的积极愿望。

  小结:每年 4 月的最后一周为“爱鸟周”,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有爱护小鸟、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雕刻“小企鹅”雪雕作品活动,使幼儿感知经过积压的雪很硬,懂得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雕琢,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像带、小冰铲、小角铲(自制),笤帚、小锯等。

  活动过程

  1、探究的问题:怎样雕“小企鹅”。

  幼儿讨论。

  (1)用彩笔画企鹅。

  (2)用彩泥捏企鹅。

  (3)用雪坯雕企鹅。

  幼儿实验。

  (1)用彩笔画各种姿态的企鹅。

  (2)用各种颜色的彩泥捏企鹅,企鹅非常漂亮。

  (3)在雪坯上用各种工具雕琢企鹅。

  试一试,铲雪。

  教师在幼儿做好的雪坯上画企鹅。幼儿观察教师画的图样,听教师讲制作雪雕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后,开始选择工具进行雪雕创作。教师引导幼儿从四个角开始铲雪,做大体轮廓。

  (1)怎样雕琢大体轮廓?

  幼儿铲雪时,教师关注幼儿掌握铲雪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引导提示幼儿在画的轮廓外要留有余量。

  (2)小企鹅的翅膀怎样雕?

  幼儿互相商量,教师引导幼儿用小雪铲根据图样从前面铲去多余的雪,再到后面,把前后铲通。

  (3)怎样雕企鹅的身体?

  教师提示幼儿选择角铲铲雪,使翅膀与身体区分开。用小铲雕出企鹅的.嘴。

  (4)眼睛和脚怎么雕?

  幼儿选择工具铲雪,用小铲雕眼睛和脚。

  (5)你做的雪雕满意吗?

  幼儿不满意。教师组织幼儿统一整理,进行精雕。

  (6)修整磨光。

  教师启发幼儿使用小磨板,幼儿开始拉、推进行磨雪。实验后发现很平、很光、很美,幼儿对雪的自然特性更加了解了,一边磨,一边清理企鹅身上的残雪,把雪面磨得平平的。可爱的小企鹅终于雕刻成了,幼儿高兴地在雪雕作品前面立下写上了他们名字的牌子。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记录雕刻的过程。

  2、注意事项

  提示幼儿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逗、嬉闹。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乐于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3、能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蜡笔,涂蜡和不涂蜡的纸船若干,三大盆水、毛巾、白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情境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很远的地方游玩,去那个地方要经过一条小河,可是老师不知道怎么度过小河,小朋友有办法吗?(启发幼儿联想到坐船过河)

  2、教师出示纸船。(看老师这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艘纸船,让我们一起度过小河)

  3、幼儿将纸船放入水中玩耍,提醒幼儿注意观察4、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结果(纸船碰到水就湿了,时间一长就掉水里了)

  二、科学探索

  1、幼儿玩水的过程中,教师将涂满蜡的纸船也放入水中

  2、请幼儿观察老师的纸船,有没有打湿呢?那你们的纸船和老师的纸船,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们是怎样玩纸船的?你们的纸船怎么了?你发现了什么?

  3、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

  小结:蜡是不吸水的,所以把蜡涂在船上,就好像给纸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三、幼儿动手制作不沉的纸船。

  1、幼儿自己动手为纸船穿上雨衣

  2、教师巡回指导

  3、注意提醒幼儿,纸船的每个角落都要涂上蜡,特别是底部

  4、幼儿带着自己制作的纸船再次进行游戏(现在就让我们坐着不沉的`纸船到远方游玩吧)

  活动延伸:将幼儿制作的纸船和制作的材料投放入区角,以便幼儿自己动手探索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找出为什么有的纸船会打湿而有的则不会,就特意给幼儿提供了两种纸船,一种是涂蜡的,另一种没有涂蜡。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通过互相对比来发现问题:孩子玩了一会儿他们就发现有的小纸船被水浸湿坏掉了,有的小纸船没有被水浸湿仍可以在水中玩。发现了问题,我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为什么有的纸船打湿了,有的没有打湿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幼儿摸摸有颜色的小船和没有颜色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两种小船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而在实验中的探讨和发现也增进了幼儿彼此间的交流沟通。

  通过此科学实验活动,作为教师应幼儿自发概念为“切入点”,让幼儿从“做中学”以互动——-建构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探索过程。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发展创造意识,为幼儿提供“支架”,通过幼儿手动、心动、人动、他动、以支持、协助引导幼儿“向上”发展科学概念!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已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3、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4、能运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进行铺路。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音乐,图形卡片,为铺完路的小房子。

  经验准备:对各种常见图形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由小鸭子的新房子,巩固已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二、铺路

  1、情景展现: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师: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2、铺小路

  (1)先引导幼儿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师:土坑有哪些形状?请你把与土坑形状相同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导幼儿操作,用图形一一对应地填好。

  (3)还有坑没填好,但是没有与它形状相同的图形怎么办?

  引导幼儿观察旁边的半圆形石头:鼓励幼儿尝试拼一拼,教师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让幼儿观察比较。

  归纳并小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可以拼成一个圆形。

  (4)喊小鸭子回家引出铺路任务。

  交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铺路幼儿人手一张要铺路的图,强调在铺路的时候应边对边、角对角铺平。

  幼儿完成后点评、展示。

  三、活动结束

  将我们铺好的小路图送到教室的科学活动区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赏吧!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找找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想办法使小伞飞起来。

  2、通过玩会飞的小伞,注意到形状不同的小伞飞的高度不一样,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有玩可乐瓶的'经验。

  2、同种材料制作的三种不同形状的小伞(锥形、平面形、漏斗形)、大号可乐瓶幼儿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师:这里有和小朋友一样的三把小伞,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观察三把小伞颜色和形状的不一样。

  (二)、启发幼儿探索“怎样使小伞飞起来”。

  1、引导幼儿把小伞放在可乐瓶瓶口上,想办法使小伞飞起来。

  2、讨论交流:你们的小伞飞起来了吗?是用什么办法使小伞飞起来的?

  师小结:要想使小伞飞起来,可以捏、拍、敲、吹等。

  (三)、用同种材料制作的三种不同形状的小伞进行比较

  1、请小朋友再用用力拍的方法,轮流把三把小伞放在可乐瓶的瓶口上,看看哪把小伞飞的最高。

  2、请三位幼儿各持一把形状的伞示范表演,幼儿观察比较。

  (四)、让幼儿拿着自己的小伞到户

  外自由地玩,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投放不同材料制作的小伞,比一比谁飞的高。

  2、回到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会飞的小伞,想想为什么小伞会飞起来呢?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感知葵花籽宝宝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葵花籽宝宝的特征。

  2、初步了解葵花籽宝宝种子的作用,知道一粒种子能长出许多果实。

  3、能积极地参加探索葵花籽种子的活动,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4、通过各种感官的参与,探究向日葵成长的变化过程。

  第一教时

  活动准备:

  各种种子若干、课件、自制向日葵一棵、小篮子、牛奶瓶、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葵花籽种子。

  1、找葵花籽师:我是种子妈妈,今天带来了许多种子宝宝。现在我就想和葵花籽宝宝做游戏,请你们找一些葵花籽宝宝放进篮子里好吗?(幼儿找葵花籽宝宝,边放音乐)

  2、认识葵花籽。

  (1)师:葵花籽宝宝长得什么样呀?(幼儿自由说说,回答)

  (2)师:葵花籽宝宝里面还藏着小秘密呢?(请幼儿剥葵花籽探索)

  (3)教师小结:葵花籽呀一头尖尖的,一头圆圆的,摸起来硬硬的,里面还有瓜仁呢。

  二、了解葵花籽种子的生长过程。

  1、师问:谁知道葵花籽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自由说说。

  3、师:小朋友说了那么多,那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瞧,(出示图片)

  (1)我们先把葵花籽种子放在泥土里,给它浇点水。

  (2)过了段时间,葵花籽慢慢地发芽了。

  (3)再过一段时间,就长成了一棵小小的向日葵。

  (4)慢慢地,向日葵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长大了。这样一粒种子长出了许多葵花籽宝宝。(出示自制向日葵,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4、师:小结:其实呀,除了葵花籽宝宝是种子,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种子宝宝,也都是这样的

  5、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葵花籽宝宝的生长过程。(幼儿有节奏地随音乐表演)

  三、玩游戏——摇摇瓶。

  1、师:葵花籽宝宝呀很调皮的,它还想和我们玩摇摇瓶的游戏呢。请小朋友把葵花籽装进瓶子里,然后把瓶盖子盖紧。(幼儿操作,边放音乐)

  2、师:摇摇瓶做好了吗?我们来摇一摇,会怎样的?(幼儿。。)好像什么声音啊!(幼儿)是呀,它还有一个唱歌跳舞的本领呢。

  3、(出示节奏谱)xxxxx(幼儿练习二拍子节奏)

  4、幼儿舞蹈出场。

  课后小记: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仍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因此我从物质准备上,突出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都是让幼儿在与直观的物质材料互动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的,并概括出事物的明显特点。

  第二教时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初步的按变化排序经验,了解平时吃的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种子,并和教师一起收集葵花籽制作的食品和物品等。

  物质准备:教具:向日葵生长过程的故事。学具:幼儿每人一套向日葵生长过程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向日葵动画故事,了解向日葵生长过程。

  1、幼儿讨论:葵花籽是哪里来的呢?(教师出示向日葵的生长图片,但无顺序)

  2、幼儿自由排图,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师:我们每位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套向日葵生长过程图,请你看一看,你认为这些图怎样排列更合适,请你把它按顺序排下来。

  提问: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教师请不同排列顺序的几名幼儿到前边把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3、欣赏故事,进一步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师:到底谁排得正确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名字叫向日葵的一生,你们边听边看,看一看哪种排列方法是对的。(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片,视听结合,使幼儿了解排列顺序)

  (1)讨论:向日葵是怎样长大的呢?指着自己的图说一说。

  二、品尝向日葵种子食品,感知向日葵与人们的关系。

  师:葵花籽的食品吃起来会是什么味道的呢,我们一起尝一尝吧!

  1、幼儿和教师一起品尝葵花籽制作的食品,边品尝边交流食品的味道,教师引导幼儿不浪费食物。

  2、讨论:向日葵种子做的食品可以吃,向日葵的种子还能做什么?

  三、种植向日葵的种子。

  延续幼儿探究向日葵的兴趣留小任务:春天到了,咱们班有这么多向日葵的种子,我们一起来种一种,看一看到底是不是按照咱们知道的过程长大的,我们要细致的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做一个最棒的小小记录员。

  课后小记:

  引导幼儿在实验、参观、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充分感知、观察、操作和思考,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主动获取有益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探究,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本着这一思想,我在选择教育方法的时候,突出整合欣赏、谈话、实验等方法,突出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达到突破教育的重点与难点的效果。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什么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人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什么原因。

  大班科学识字活动:动物乐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飞、跳、爬、游几个表示动作的字,复习小鸟、小兔、小虫、小鱼等几个动物词;

  2、发展幼儿扩散思维,让幼儿初步接触更多会飞、会跳、会爬、会游的动物名称。

  活动准备:大盒子一个、小盒子数个(中间挖有一个洞);大、小字卡(大的一份、小的数份):小鸟、小兔、小虫、小鱼、飞、跳、爬、游;磁铁黑板;各种各样动物图片或动物字卡(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拿出一个盒子(事先已将字卡“小鸟”、“小兔”、“小虫”、“小鱼”放入,让个别幼儿进行摸摸看的游戏,摸出来后,该幼儿要说出这是什么词?若说对,全体幼儿齐声说:“对、对、对,这是xx。”帮助幼儿进行小鸟、小兔、小虫、小鱼等几个动物词的认读复习。

  2、认读新字

  教师把小兔,小鸟,小虫,小鱼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请幼儿说说这四种动物常做什么动作?(小兔跳,小鸟飞,小虫爬,小鱼游),教师在幼儿说出后出示字卡:跳,飞,游,爬。

  3、认读字卡:跳,飞,游,爬

  4、看字卡做动作

  教师将字卡放入盒内,第一遍教师抽出一张字卡,全体幼儿认读并做相应的动作;第二遍,个别幼儿上前抽读并做动作,做对全体幼儿齐声说:“对、对、对,这是x。”第三遍将幼儿分成数组,每组幼儿一个盒子,分别在组内进行抽字卡做动作的游戏。

  5、游戏:对号入座

  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动物图片,并在黑板上贴上字卡:跳,飞,游,爬。请幼儿把动物们对号入座,分别把它们贴到飞,游,跳,爬四个字的下面,并读出来。(能力强的幼儿可发给动物字卡)

  6、结束

  小朋友回去后可以继续找会游,会飞,会跳,会爬的小动物的名称,下次来教给其他小朋友。

  大班科学活动:它们能通过弯管吗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挑食的问题比较严重,每天午餐时,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很高兴,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就愁眉苦脸。因此,我试图通过学习活动让幼儿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另外,刚升入大班的幼儿,遇到问题还是喜欢找教师帮忙,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综合以上两点,我设计了“十元午餐”的数学活动。

  《一元午餐》原来是一本绘本,其中包含很多数学元素,反映了一个小学生的生活。因此我决定适当改编故事,开展一次数活动。我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调整:第一,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一元钱可选购的东西太少),把故事改为《十元午餐》,将餐厅价目表上的价格全部换成以元为单位的。第二,原来菜单上只有奶酪、比萨饼、冰激凌等食品,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我将菜单调整为有各种荤菜、素菜和水果等(鼓励幼儿科学合理地选择有营养的食物,做到荤素搭配,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第三,改编故事,使之更加精炼(改编后故事围绕吉米口袋里的十元钱展开,吉米通过观察菜谱,精心计算,合理运用十元钱),故事中包含了认识钱币和计算等内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为吉米安排一份合理的午餐。

  2.鼓励幼儿能与同伴合作记录并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图片1、2(具体见教案),统计表,钱币(1元、5元、10元),幼儿菜谱,黑板。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图1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吉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观察图片)

  小结:午餐时间到了,吉米肚子饿了,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吉米需要自己去餐厅买午餐。

  2.出示图2

  (1)看一看,吉米一共有多少钱?(1o元)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把相同面值的钱币放在一起,就能很快地数出一共有多少钱了。

  二、取钱

  (1)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不同面值的钱币,请你们用自己的办法取出10元钱。

  (2)你们是怎么取钱的?(各取了几张什么面值的)把取钱的方法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统计)

  小结:可以拿各种面值的钱币,(合起来是10元)这样买东西会很方便,不用一直找零。

  三、设计菜单

  1.两两合作设计菜单

  (1)吉米拿着钱来到了餐厅,他该买些什么呢?

  (2)(幼儿观察菜谱)两两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将幼儿设计的菜单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分享)

  小结:挑选食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口味,还要想想食物是否有营养,不能偏食、挑食,当然还要算好价钱,不能超支。

  2.小组合作设计菜单

  (1)(幼儿观察菜谱)四人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要既营养又实惠。

  (2)互相交流设计的菜单,分享经验。

  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实践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迁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个性化的魅力,实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想。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活动中可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经验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十元午餐”的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平时幼儿都有和爸爸妈妈一起买东西、算价钱的生活经验,只是会不会算、怎么算、有没有方法的问题。这种建构于幼儿经验之上的活动,更贴近幼儿,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活动中幼儿也始终能够围绕着内容思考,从而达到预设的目标。但仅仅来源于生活是不够的,活动最终的目标应该高于生活。“十元午餐”的最后环节仅仅解决吉米的午餐问题是不够的,可以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生活中,可以增加一个延伸环节,对学到的内容做个小结,让幼儿知道以后如果有一个人点快餐的机会,也可以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

  二、注意教的艺术,让幼儿在主动建构中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也正是幼儿认知冲突的关键时刻,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使幼儿能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愿望,明确幼儿学习新经验的需求和动机,同时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合理运用间接引导,启发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

  活动中幼儿设计菜单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他们一时不能马上发现菜单中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急着给予幼儿提示,可提供幼儿充分观察、思考、讨论的时间,引发幼儿思考和发现其中的问题。当幼儿发现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概括小结,这样才是启发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的最佳方式。

  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往往是教师预设外的答案,回避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可以思考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追问的,从而将问题挖深、挖透。例如“十元午餐”中取钱的环节,有幼儿提到取2元的,虽然教师事先准备的面值中没有2元的,但教师可以进行追问,如果有2元的,我们可以怎么取?还有哪些好办法?这样既围绕目标,也发散了问题,还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因此,教师教育的艺术,对活动中幼儿能否主动学习、乐于思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学活动教案7篇(精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5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02-16

科学活动教案06-1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6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7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9

科学活动教案【合集】07-2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科学活动教案7篇(精华)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活动教案7篇(精华)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小鸟,也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但是对鸟的种类和习性知道的甚少。本活动力图让幼儿“飞”进鸟的世界,了解各种各样鸟的不同特点。如:最大的鸟一鸵鸟,最小的鸟蜂鸟,树林中的鸟水中高飞的鸟、会说话的鸟等。学会关心照顾小鸟,建立与小鸟的亲密关系,产生喜爱和保护小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鸟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学习有序观察鸟的外形特征。

  2.能大胆说出自己对鸟的了解,知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3.有爱鸟、保护鸟的意识,体验交流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有关鸟与人类关系的信息,与家长交流关于鸟的`知识。

  2.收集各种鸟类的图片,布置鸟的家族图片展。

  3.制作有关鸟的生活习性的课件。

  活动建议

  1.欣赏鸟鸣,引发幼儿观察、了解鸟的兴趣。

  播放课件,让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请幼儿倾听,并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声音?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引导幼儿学学小鸟的叫声。

  2.观察鸟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鸟的外形特征,感知鸟的种类多种多样。

  (1)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小鸟,把对它的了解介绍给大家。

  提问:你最喜欢什么小鸟?它长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

  (2)教师出示麻雀、喜鹊等各种鸟的图片,请幼儿有序观察并比较鸟的

  外形特征的异同。引导幼儿按照从头、身、尾、四肢的顺序来观察,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小结:鸟的身上长满了羽毛,大多都有圆圆的头、硬硬的嘴,有两只翅膀,都没有牙齿。

  引导幼儿从鸟的毛色、形状、体态、大小等方面细致地观察和比较这些小鸟哪些地方长的不同。

  小结:不同的鸟儿会有不同的毛色,有的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很长,有的体型很胖,有的体态小巧玲珑,有的嘴巴长,有的嘴巴短。

  (3)播放鸟的课件,了解鸟的生活习性。

  提问:小鸟喜欢生活在哪里?它们喜欢吃什么?

  小结: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很多鸟都生活在树上,也有的生活在水边(如野鸭)。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等。

  (4)出示鸵鸟、蜂鸟等鸟的图片,让幼儿认识鸟之最。

  请幼儿观察图片中的鸵鸟蜂鸟、信天翁、天鹅、鹈鶘、企鵝,请幼儿观察它们的特征,并讨论谁是最大的鸟、最小的鸟最长寿的鸟、飞得最高的鸟、嘴巴最长的鸟、飞得最快的鸟。

  小结:最大的鸟是鸵鸟,最小的鸟是蜂鸟,最长寿的鸟是信天翁,飞得最高的鸟是大天鹅和秃鷲,嘴巴最长的鸟是欧洲鹈鶘,游水最快的鸟是企鹅。

  3.说说鸟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1)出示课件,了解鸟的益处。引导幼儿说说鸟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讨论爱护鸟的方法。请幼儿自由讨论如果鸟受伤了怎么办、没有家了怎么办,激发幼儿爱护鸟、保护鸟的积极愿望。

  小结:每年 4 月的最后一周为“爱鸟周”,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有爱护小鸟、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雕刻“小企鹅”雪雕作品活动,使幼儿感知经过积压的雪很硬,懂得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雕琢,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像带、小冰铲、小角铲(自制),笤帚、小锯等。

  活动过程

  1、探究的问题:怎样雕“小企鹅”。

  幼儿讨论。

  (1)用彩笔画企鹅。

  (2)用彩泥捏企鹅。

  (3)用雪坯雕企鹅。

  幼儿实验。

  (1)用彩笔画各种姿态的企鹅。

  (2)用各种颜色的彩泥捏企鹅,企鹅非常漂亮。

  (3)在雪坯上用各种工具雕琢企鹅。

  试一试,铲雪。

  教师在幼儿做好的雪坯上画企鹅。幼儿观察教师画的图样,听教师讲制作雪雕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后,开始选择工具进行雪雕创作。教师引导幼儿从四个角开始铲雪,做大体轮廓。

  (1)怎样雕琢大体轮廓?

  幼儿铲雪时,教师关注幼儿掌握铲雪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引导提示幼儿在画的轮廓外要留有余量。

  (2)小企鹅的翅膀怎样雕?

  幼儿互相商量,教师引导幼儿用小雪铲根据图样从前面铲去多余的雪,再到后面,把前后铲通。

  (3)怎样雕企鹅的身体?

  教师提示幼儿选择角铲铲雪,使翅膀与身体区分开。用小铲雕出企鹅的.嘴。

  (4)眼睛和脚怎么雕?

  幼儿选择工具铲雪,用小铲雕眼睛和脚。

  (5)你做的雪雕满意吗?

  幼儿不满意。教师组织幼儿统一整理,进行精雕。

  (6)修整磨光。

  教师启发幼儿使用小磨板,幼儿开始拉、推进行磨雪。实验后发现很平、很光、很美,幼儿对雪的自然特性更加了解了,一边磨,一边清理企鹅身上的残雪,把雪面磨得平平的。可爱的小企鹅终于雕刻成了,幼儿高兴地在雪雕作品前面立下写上了他们名字的牌子。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记录雕刻的过程。

  2、注意事项

  提示幼儿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逗、嬉闹。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乐于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3、能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蜡笔,涂蜡和不涂蜡的纸船若干,三大盆水、毛巾、白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情境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很远的地方游玩,去那个地方要经过一条小河,可是老师不知道怎么度过小河,小朋友有办法吗?(启发幼儿联想到坐船过河)

  2、教师出示纸船。(看老师这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艘纸船,让我们一起度过小河)

  3、幼儿将纸船放入水中玩耍,提醒幼儿注意观察4、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结果(纸船碰到水就湿了,时间一长就掉水里了)

  二、科学探索

  1、幼儿玩水的过程中,教师将涂满蜡的纸船也放入水中

  2、请幼儿观察老师的纸船,有没有打湿呢?那你们的纸船和老师的纸船,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们是怎样玩纸船的?你们的纸船怎么了?你发现了什么?

  3、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

  小结:蜡是不吸水的,所以把蜡涂在船上,就好像给纸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三、幼儿动手制作不沉的纸船。

  1、幼儿自己动手为纸船穿上雨衣

  2、教师巡回指导

  3、注意提醒幼儿,纸船的每个角落都要涂上蜡,特别是底部

  4、幼儿带着自己制作的纸船再次进行游戏(现在就让我们坐着不沉的`纸船到远方游玩吧)

  活动延伸:将幼儿制作的纸船和制作的材料投放入区角,以便幼儿自己动手探索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找出为什么有的纸船会打湿而有的则不会,就特意给幼儿提供了两种纸船,一种是涂蜡的,另一种没有涂蜡。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通过互相对比来发现问题:孩子玩了一会儿他们就发现有的小纸船被水浸湿坏掉了,有的小纸船没有被水浸湿仍可以在水中玩。发现了问题,我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为什么有的纸船打湿了,有的没有打湿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幼儿摸摸有颜色的小船和没有颜色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两种小船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而在实验中的探讨和发现也增进了幼儿彼此间的交流沟通。

  通过此科学实验活动,作为教师应幼儿自发概念为“切入点”,让幼儿从“做中学”以互动——-建构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探索过程。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发展创造意识,为幼儿提供“支架”,通过幼儿手动、心动、人动、他动、以支持、协助引导幼儿“向上”发展科学概念!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已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3、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4、能运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进行铺路。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音乐,图形卡片,为铺完路的小房子。

  经验准备:对各种常见图形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由小鸭子的新房子,巩固已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二、铺路

  1、情景展现: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师: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2、铺小路

  (1)先引导幼儿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师:土坑有哪些形状?请你把与土坑形状相同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导幼儿操作,用图形一一对应地填好。

  (3)还有坑没填好,但是没有与它形状相同的图形怎么办?

  引导幼儿观察旁边的半圆形石头:鼓励幼儿尝试拼一拼,教师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让幼儿观察比较。

  归纳并小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可以拼成一个圆形。

  (4)喊小鸭子回家引出铺路任务。

  交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铺路幼儿人手一张要铺路的图,强调在铺路的时候应边对边、角对角铺平。

  幼儿完成后点评、展示。

  三、活动结束

  将我们铺好的小路图送到教室的科学活动区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赏吧!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找找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想办法使小伞飞起来。

  2、通过玩会飞的小伞,注意到形状不同的小伞飞的高度不一样,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有玩可乐瓶的'经验。

  2、同种材料制作的三种不同形状的小伞(锥形、平面形、漏斗形)、大号可乐瓶幼儿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师:这里有和小朋友一样的三把小伞,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观察三把小伞颜色和形状的不一样。

  (二)、启发幼儿探索“怎样使小伞飞起来”。

  1、引导幼儿把小伞放在可乐瓶瓶口上,想办法使小伞飞起来。

  2、讨论交流:你们的小伞飞起来了吗?是用什么办法使小伞飞起来的?

  师小结:要想使小伞飞起来,可以捏、拍、敲、吹等。

  (三)、用同种材料制作的三种不同形状的小伞进行比较

  1、请小朋友再用用力拍的方法,轮流把三把小伞放在可乐瓶的瓶口上,看看哪把小伞飞的最高。

  2、请三位幼儿各持一把形状的伞示范表演,幼儿观察比较。

  (四)、让幼儿拿着自己的小伞到户

  外自由地玩,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投放不同材料制作的小伞,比一比谁飞的高。

  2、回到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会飞的小伞,想想为什么小伞会飞起来呢?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感知葵花籽宝宝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葵花籽宝宝的特征。

  2、初步了解葵花籽宝宝种子的作用,知道一粒种子能长出许多果实。

  3、能积极地参加探索葵花籽种子的活动,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4、通过各种感官的参与,探究向日葵成长的变化过程。

  第一教时

  活动准备:

  各种种子若干、课件、自制向日葵一棵、小篮子、牛奶瓶、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葵花籽种子。

  1、找葵花籽师:我是种子妈妈,今天带来了许多种子宝宝。现在我就想和葵花籽宝宝做游戏,请你们找一些葵花籽宝宝放进篮子里好吗?(幼儿找葵花籽宝宝,边放音乐)

  2、认识葵花籽。

  (1)师:葵花籽宝宝长得什么样呀?(幼儿自由说说,回答)

  (2)师:葵花籽宝宝里面还藏着小秘密呢?(请幼儿剥葵花籽探索)

  (3)教师小结:葵花籽呀一头尖尖的,一头圆圆的,摸起来硬硬的,里面还有瓜仁呢。

  二、了解葵花籽种子的生长过程。

  1、师问:谁知道葵花籽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自由说说。

  3、师:小朋友说了那么多,那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瞧,(出示图片)

  (1)我们先把葵花籽种子放在泥土里,给它浇点水。

  (2)过了段时间,葵花籽慢慢地发芽了。

  (3)再过一段时间,就长成了一棵小小的向日葵。

  (4)慢慢地,向日葵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长大了。这样一粒种子长出了许多葵花籽宝宝。(出示自制向日葵,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4、师:小结:其实呀,除了葵花籽宝宝是种子,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种子宝宝,也都是这样的

  5、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葵花籽宝宝的生长过程。(幼儿有节奏地随音乐表演)

  三、玩游戏——摇摇瓶。

  1、师:葵花籽宝宝呀很调皮的,它还想和我们玩摇摇瓶的游戏呢。请小朋友把葵花籽装进瓶子里,然后把瓶盖子盖紧。(幼儿操作,边放音乐)

  2、师:摇摇瓶做好了吗?我们来摇一摇,会怎样的?(幼儿。。)好像什么声音啊!(幼儿)是呀,它还有一个唱歌跳舞的本领呢。

  3、(出示节奏谱)xxxxx(幼儿练习二拍子节奏)

  4、幼儿舞蹈出场。

  课后小记: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仍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因此我从物质准备上,突出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都是让幼儿在与直观的物质材料互动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的,并概括出事物的明显特点。

  第二教时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初步的按变化排序经验,了解平时吃的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种子,并和教师一起收集葵花籽制作的食品和物品等。

  物质准备:教具:向日葵生长过程的故事。学具:幼儿每人一套向日葵生长过程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向日葵动画故事,了解向日葵生长过程。

  1、幼儿讨论:葵花籽是哪里来的呢?(教师出示向日葵的生长图片,但无顺序)

  2、幼儿自由排图,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师:我们每位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套向日葵生长过程图,请你看一看,你认为这些图怎样排列更合适,请你把它按顺序排下来。

  提问: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教师请不同排列顺序的几名幼儿到前边把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3、欣赏故事,进一步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师:到底谁排得正确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名字叫向日葵的一生,你们边听边看,看一看哪种排列方法是对的。(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片,视听结合,使幼儿了解排列顺序)

  (1)讨论:向日葵是怎样长大的呢?指着自己的图说一说。

  二、品尝向日葵种子食品,感知向日葵与人们的关系。

  师:葵花籽的食品吃起来会是什么味道的呢,我们一起尝一尝吧!

  1、幼儿和教师一起品尝葵花籽制作的食品,边品尝边交流食品的味道,教师引导幼儿不浪费食物。

  2、讨论:向日葵种子做的食品可以吃,向日葵的种子还能做什么?

  三、种植向日葵的种子。

  延续幼儿探究向日葵的兴趣留小任务:春天到了,咱们班有这么多向日葵的种子,我们一起来种一种,看一看到底是不是按照咱们知道的过程长大的,我们要细致的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做一个最棒的小小记录员。

  课后小记:

  引导幼儿在实验、参观、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充分感知、观察、操作和思考,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主动获取有益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探究,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本着这一思想,我在选择教育方法的时候,突出整合欣赏、谈话、实验等方法,突出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达到突破教育的重点与难点的效果。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什么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人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什么原因。

  大班科学识字活动:动物乐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飞、跳、爬、游几个表示动作的字,复习小鸟、小兔、小虫、小鱼等几个动物词;

  2、发展幼儿扩散思维,让幼儿初步接触更多会飞、会跳、会爬、会游的动物名称。

  活动准备:大盒子一个、小盒子数个(中间挖有一个洞);大、小字卡(大的一份、小的数份):小鸟、小兔、小虫、小鱼、飞、跳、爬、游;磁铁黑板;各种各样动物图片或动物字卡(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拿出一个盒子(事先已将字卡“小鸟”、“小兔”、“小虫”、“小鱼”放入,让个别幼儿进行摸摸看的游戏,摸出来后,该幼儿要说出这是什么词?若说对,全体幼儿齐声说:“对、对、对,这是xx。”帮助幼儿进行小鸟、小兔、小虫、小鱼等几个动物词的认读复习。

  2、认读新字

  教师把小兔,小鸟,小虫,小鱼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请幼儿说说这四种动物常做什么动作?(小兔跳,小鸟飞,小虫爬,小鱼游),教师在幼儿说出后出示字卡:跳,飞,游,爬。

  3、认读字卡:跳,飞,游,爬

  4、看字卡做动作

  教师将字卡放入盒内,第一遍教师抽出一张字卡,全体幼儿认读并做相应的动作;第二遍,个别幼儿上前抽读并做动作,做对全体幼儿齐声说:“对、对、对,这是x。”第三遍将幼儿分成数组,每组幼儿一个盒子,分别在组内进行抽字卡做动作的游戏。

  5、游戏:对号入座

  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动物图片,并在黑板上贴上字卡:跳,飞,游,爬。请幼儿把动物们对号入座,分别把它们贴到飞,游,跳,爬四个字的下面,并读出来。(能力强的幼儿可发给动物字卡)

  6、结束

  小朋友回去后可以继续找会游,会飞,会跳,会爬的小动物的名称,下次来教给其他小朋友。

  大班科学活动:它们能通过弯管吗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挑食的问题比较严重,每天午餐时,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很高兴,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就愁眉苦脸。因此,我试图通过学习活动让幼儿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另外,刚升入大班的幼儿,遇到问题还是喜欢找教师帮忙,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综合以上两点,我设计了“十元午餐”的数学活动。

  《一元午餐》原来是一本绘本,其中包含很多数学元素,反映了一个小学生的生活。因此我决定适当改编故事,开展一次数活动。我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调整:第一,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一元钱可选购的东西太少),把故事改为《十元午餐》,将餐厅价目表上的价格全部换成以元为单位的。第二,原来菜单上只有奶酪、比萨饼、冰激凌等食品,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我将菜单调整为有各种荤菜、素菜和水果等(鼓励幼儿科学合理地选择有营养的食物,做到荤素搭配,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第三,改编故事,使之更加精炼(改编后故事围绕吉米口袋里的十元钱展开,吉米通过观察菜谱,精心计算,合理运用十元钱),故事中包含了认识钱币和计算等内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为吉米安排一份合理的午餐。

  2.鼓励幼儿能与同伴合作记录并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图片1、2(具体见教案),统计表,钱币(1元、5元、10元),幼儿菜谱,黑板。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图1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吉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观察图片)

  小结:午餐时间到了,吉米肚子饿了,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吉米需要自己去餐厅买午餐。

  2.出示图2

  (1)看一看,吉米一共有多少钱?(1o元)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把相同面值的钱币放在一起,就能很快地数出一共有多少钱了。

  二、取钱

  (1)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不同面值的钱币,请你们用自己的办法取出10元钱。

  (2)你们是怎么取钱的?(各取了几张什么面值的)把取钱的方法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统计)

  小结:可以拿各种面值的钱币,(合起来是10元)这样买东西会很方便,不用一直找零。

  三、设计菜单

  1.两两合作设计菜单

  (1)吉米拿着钱来到了餐厅,他该买些什么呢?

  (2)(幼儿观察菜谱)两两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将幼儿设计的菜单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分享)

  小结:挑选食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口味,还要想想食物是否有营养,不能偏食、挑食,当然还要算好价钱,不能超支。

  2.小组合作设计菜单

  (1)(幼儿观察菜谱)四人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要既营养又实惠。

  (2)互相交流设计的菜单,分享经验。

  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实践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迁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个性化的魅力,实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想。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活动中可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经验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十元午餐”的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平时幼儿都有和爸爸妈妈一起买东西、算价钱的生活经验,只是会不会算、怎么算、有没有方法的问题。这种建构于幼儿经验之上的活动,更贴近幼儿,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活动中幼儿也始终能够围绕着内容思考,从而达到预设的目标。但仅仅来源于生活是不够的,活动最终的目标应该高于生活。“十元午餐”的最后环节仅仅解决吉米的午餐问题是不够的,可以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生活中,可以增加一个延伸环节,对学到的内容做个小结,让幼儿知道以后如果有一个人点快餐的机会,也可以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

  二、注意教的艺术,让幼儿在主动建构中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也正是幼儿认知冲突的关键时刻,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使幼儿能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愿望,明确幼儿学习新经验的需求和动机,同时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合理运用间接引导,启发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

  活动中幼儿设计菜单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他们一时不能马上发现菜单中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急着给予幼儿提示,可提供幼儿充分观察、思考、讨论的时间,引发幼儿思考和发现其中的问题。当幼儿发现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概括小结,这样才是启发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的最佳方式。

  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往往是教师预设外的答案,回避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可以思考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追问的,从而将问题挖深、挖透。例如“十元午餐”中取钱的环节,有幼儿提到取2元的,虽然教师事先准备的面值中没有2元的,但教师可以进行追问,如果有2元的,我们可以怎么取?还有哪些好办法?这样既围绕目标,也发散了问题,还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因此,教师教育的艺术,对活动中幼儿能否主动学习、乐于思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