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愿意与同伴和老师进行积极的交流。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材料准备
1.图片若干2.录像带(录有美丽大自然的风景)3.录音带(地球的自述)4.被污染和美丽的地球。
三、活动过程
(一)观赏美丽的家园
1.师:前些天,我们小朋友已经一起讨论过关于地球和人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关于地球上美丽风景的电视片。
2.你们刚才看了电视: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你们去过那些地方,也感受到地球的是很美的?
师: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大家的家,可是在这么美的地球的有些地方,却被我们有些人不适当做法而遭到了破坏,所以,地球和人一样,也会生病,前几天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过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能不能介绍给大家听听?
(二)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请个别幼儿说说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
2.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并分散贴图片,自由交流。
过渡:原来汽车排放废气、破坏绿化等会使地球生病,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听地球是怎样说的?3.听录音:我是一个生病的地球,最近几年,我身上的病越来越多了,我的空气中有许多细菌,使空气受到污染,我的海水、湖水、都变了颜色,不再是蓝蓝的大海,清洁的河流,我的森林变得光秃秃了,有的树叶也长不出来了,鸟儿没有了自己的家,唉,我真难过呀!
(三)接龙游戏:寻找为地球治病的方法(出示生病的地球)师:我们有什么办法让地球的病好起来呢?
幼儿分两组竞赛,说出一个方法,教师拿掉一块被污染的地球,露出美丽的地球。
(四)小结:小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但是地球还有许多病,还有很多治病的办法大家不知道,请你们回去再看看新闻、报纸或问问爸爸妈妈,让大家把地球的病一治好,好吗?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的利用图片,让幼儿去看、去想、去说,他们说到环境污染对我们人类的危害讲了很多我出乎意料的事,比如有一个小朋友说:“我们都住在地球上,不保护好它,我们都会没命的。”在如何保护环境的问题上,很多小朋友都能想出很多的方法,有的甚至超越现实说要发明一些东西来保护地球。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为破坏及其严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材料准备
1.《爱护我们的地球》PPT、《水危机》视频。
2.环保宣传签名海报。彩笔若干。
3.供孩子分类的多种"垃圾"。
4."环保小卫士"的爱心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地球美丽的风景。
1、欣赏电动地球仪和地球上美丽风景的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二)继续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变化)
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灾难。
3.是什么让地球变成这样的?了解各种污染给地球带来的变化。(光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动物被滥杀、垃圾污染、水污染)
4.观看关于水污染的视频。
5.污染产生产生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介绍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1.可回收的。
2.厨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龙游戏:为地球治病的方法。
小结:
小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需要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让地球的病好得快点。我们还要再去找更多的.好办法来帮住地球治病,让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吗?我提议我们的环保小卫士在爱护地球的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让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让他们一起来做环保的卫士吧!
活动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本节教材《地球的结构》为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被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运动之后,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奠定基础,难度不大。由于《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让初入高中的学生们有一种压迫感,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的兴趣,学会以地理视角看世界,恢复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的信心。内容除了地震波等涉及物理知识稍有难度外,其余知识较为直观简单,因此我打算以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展示的形式穿插,以活跃课堂,老师重点分析疑难点,在这些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知识探索无限的未知世界。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入部分播放《冰河世纪4》的动画片,通过小松鼠在地球内部的探险,导入课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集体互助。
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一大特色。本节课难度不大,因此学生自主学习是关键,在关于地震波的认识方面。课堂采取让学生阅读地震波的相关内容,自己了解地震波的概念、分类,并区分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通过的介质。最后用一组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相关问题。
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时,采取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研究,再让小组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全方面调动学生,在分组讨论之后,可以兼顾到所有学生的激情。新课程强调的全体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并不是形式上的“动”,更应是思维上的参与。集体的互动。
在地球外部的圈层分析时,仍然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通过一个习题,加深相关内容的巩固。
3、习题巩固是关键。
相关的重点、难点知识讲解完毕后,我都会设计一个经典例题,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当堂的补充与调整,要使课堂效率保持到最好。
二、教学中的不足。
1、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给予形成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意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3、加强自身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小苏打、醋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更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而且这种气体的力量足可以吹起气球的现象,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新鲜、神奇的体验。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科学视野。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现象只是活动的载体,不是活动的唯一目标,活动旨在让幼儿亲历一次真实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目标】
1.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了解产生气体的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记录、分享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每组一份活动材料:杯子、小苏打、盐、白糖、鸡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气球,CO2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
2.经验准备:课前让幼儿学会套气球。
【活动过程】
1.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引导语: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
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引发思考:气球为什么能鼓起来?套在瓶子上的气球中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用嘴吹的、打气筒打得、装的是热水???)瓶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
2.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提问: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材料混在一
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这两种材料是什么?
(1)出示材料,幼儿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多感官认识实验材料: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
(2)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前提醒应该注意的问题:合作、安全、卫生等。
小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3.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提问: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小组讨论怎样帮瓶子把气球吹起来,一个人能完成吗?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提问:为什么气球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有的组没吹起来?你们组刚才是怎么做的?
小结:材料的多少不一样、套气球的速度不一样,都会影响气球的大小。
4.快乐体验——想办法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的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提问: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幼儿讨论: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实验瓶子吹气球,进一步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鼓励孩子组内、小组间合作互助。
小结:材料用的多一点,操作速度快一点,气球就会吹得更大。
5.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
提问:你们知道今天用来吹起气球的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吗?
播放课件(好喝的汽水饮料、帮病人减轻痛苦的干冰、消防员叔叔的灭火器??),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活动延伸:这种神奇的气体到底是什么呢?关于它,还有没有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呢?回家把这个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看,和他们一起研究一下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目标一: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目标二: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目标三: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目标四: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目标五: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沉浮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教学难点:把下沉的浮起来,把浮起的沉下去
活动准备
大水盆6个,篮子12个,纸、干木块、石子、钉子、塑料杯子、树叶、乒乓球、实心球、硬币若干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设置悬念,引发幼儿好奇心)
二:操作,请小朋友们把桌上的东西放在水盆里,看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
三:请小朋友们把沉与浮的物体分别放在两个篮子里,然后告诉别组的小朋友和老师,哪些下沉了,哪些是浮着的。(纸、干木块、塑料杯子、树叶、乒乓球是浮着的,石子、钉子、实心球、硬币是沉下去的)
四:为什么有的沉下去了,有的却浮起来了呢?
五:请小朋友们利用篮子里的东西互相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浮起的沉下去,把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把纸用石子压住,把硬币放在塑料杯里……….)
六: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会浮上水面.
教学反思
“沉与浮”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一个突然发现。活动紧密围绕“沉浮”这个有趣现象而展开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本次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物体的沉浮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幼儿玩一玩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究物体沉与浮的原因,获取与物体沉浮相关的知识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幼儿发展开渠。活动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的发展引路。
小百科:力指物体在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液体和气体)压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在一次语言活动中孩子们发现老师的挂图上破了一个洞,于是他们对那个不起眼的小洞发生了兴趣:有的认为是撕破的洞,有的觉得这个洞是小虫蛀的,还有的想办法补洞-----孩子们对洞洞的探索由此延伸到自己身体上的洞洞再到生活中的常见的洞洞,可以玩的洞洞玩具,可以吃的洞洞食品一系列话题-----看见孩子们兴趣浓厚,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目的是想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到洞洞玩具世界去探索和发现更多的洞洞的奥秘。
教学目标:
1. 幼儿探索洞洞玩具的玩法,能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地讲述玩具的'玩法。
2. 懂得爱护大家的玩具并遵守游戏规则。
3. 体验协作的快乐以及和同伴竞赛的紧张刺激感受。
教学准备:
1. 事先和幼儿约定洞洞玩具约会日。
2. 幼儿带上自己喜爱的洞洞玩具。
3. 教师自制的洞洞玩具,玩具展示台。
4. 音乐曲<<玩具进行曲>>,<<幸福拍手歌>>。
5. 红色卡纸自制有洞洞的爱心卡.
教学过程:
一. 幼儿分男,女角色佩戴快乐,开心的图标听着欢快的<<玩具进行曲>>音乐拍手,踏步有秩序地进入活动场地。
教师(课前设置手机铃声):快乐公主,开心王子们,今天,老师接的了洞洞玩具王国的邀请电话,请我们去和洞洞玩具约会,你们高兴吗?让我们到那个神秘的世界去遨游吧!出发喽!
二. 随着洞洞玩具国的飞飞姐姐(教师扮演)一起进入洞洞玩具展示厅,欣赏品种繁多,千奇百怪的洞洞玩具。
三. 飞飞姐姐:开心王子,快乐公主,欢迎你们来到洞洞玩具国。这里的洞洞玩具将会成为你们的好朋友!你们会用洞洞玩具国的动作来和新朋友交流吗?来吧!跟着音乐用你们的身体展示你身体的洞洞。这样那些洞洞玩具就会和你们一起狂欢。(孩子们在音乐声中表演身体变化出的各种洞洞形态)
四. 智力大冲关
飞飞姐姐:听说你们是最聪明的王子和公主,让我考考你们!
1. 你们吃过哪些有洞洞的食品?
2. 说出五种生活在洞洞里的动物。
3. 见过哪些有洞洞的物品?
4. 什么洞洞是有用的?什么洞洞是不好的?
5. 你喜欢哪些洞洞玩具?
五. 集中展示洞洞玩具,分享各种有洞的玩具.
六. 请孩子们自己去挑选自己喜欢的洞洞玩具并向大家介绍:
1. 这是什么玩具?玩具上哪里有洞?这些洞洞有什么作用?
2. 请大胆的王子,公主上台做小讲解员一边示范玩具的玩法一边说出洞洞玩具的奇妙之处。
七. 王子和公主交换玩具玩。
1. 提出要求:你们交换玩具时应该说什么?
2. 玩玩具时应该注意哪些事?
3. 归还时应该怎么说?
4. 一起制定规则:友好交换,爱护玩具,礼貌用语。
八. 修补破了的爱心
飞飞姐姐:开心王子,快乐公主,现在洞洞玩具国有一些洞洞玩具在哭泣,它们的心破了一个洞,因为有些孩子把它们损坏了,你们愿意帮忙把它们补好吗?(齐声答:愿意!)
九. 送爱心,同时随着音乐把洞洞玩具返还,并放回展示台。
十. 与飞飞姐姐以及洞洞玩具联欢----告别---
活动延伸:
幼儿设计新奇,好玩的洞洞玩具。进一步体验和感受洞洞玩具的奥秘。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身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妙的好奇心。
3、教育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活动准备:
子宫和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视频仪、录音机、磁带、碟子,幼儿每人一张作业卡,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想一想
观察图片,教师提问:"你们想一想,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婴幼儿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
幼儿议论并按自身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视频仪,了解婴幼儿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看一看
1、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婴幼儿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2、出示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3、小婴幼儿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婴幼儿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婴幼儿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婴幼儿。婴幼儿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婴幼儿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每个妈妈的'子宫'房子都有一个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婴幼儿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就走到医院,在医生的协助下婴幼儿就沿着走廊出来了。"
三、看碟子,观察婴幼儿在妈妈体内长大的实况过程:--议一议
讨论:"婴幼儿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婴幼儿做哪些事情呢?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教师小结。
四、幼儿做练习,巩固加深印象:--做一做
教师分发作业卡,幼儿标出顺序号,以标明婴幼儿在妈妈体内的生长变化。
五、听音乐扮演婴幼儿的生长、出生过程:--跳一跳
最后师生共跳《猜拳舞曲》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声音,了解可以利用填充、固定、缓冲等方法减少噪音。
2、比较不同材料的实验效果,尝试将学习结果进行实际应用。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八宝罐、沙子、棉花、橡皮泥、积木。
2、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木头人”。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木头人”的游戏吗?今天,我们来换个花样玩,拿着我们手中的豆罐子一起来玩一玩,玩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可不能打开瓶盖哦!
游戏开始: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动动就是小蜜蜂。
师:诶呀,我听到**小朋友的豆子声音了哦!
二、讨论。
1、你的豆子怎么会发出声音的?(动作:老师不小心撞了一下)
师小结:哦。我们晃动瓶子,豆子发生了碰撞,它就会发出声音了。
2、那有什么办法使豆子在玩游戏时不发出声音,安静下来或者声音轻点不被人发现呢?(不摇晃,动作小一点,轻一点)
3、那我们用刚才小朋友说的方法再来玩一遍游戏:注意动作小一点、轻一点,不晃动哦!山山山……
4、师小结:我们刚才的办法好像使豆子的声音减轻了一点,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使豆子在我们玩“木头人”游戏时更加安静呢?我们轻轻地坐下来,动动脑筋想想。
三、探索。
1、看,前几天老师请你们收集的这些物品,不知能不能帮上忙呢!
2、老师依次出示材料供幼儿认识:(老师材料),你们认识这些材料吗?谁来说一说。沙子、棉花、橡皮泥、积木。
3、你觉得这些材料可以帮豆子安静下来吗?怎么帮?(幼儿猜测)
4、老师给每张桌子上都放里这些材料,我们互相合作,四个好朋友,分一分,每个人选一样材料去试一试,然后再盖紧盖子,用手摇一摇,这些豆子安静些吗?
5、唉,别忙着动手哦,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张记录表,需要我们合作完成:左边是我们刚才认识的几样物品,右边是需要记录的,找到你操作的物品,在它的旁边记录,你觉得豆子很安静的,就打“√”,比较安静的打“○”,不安静的打“×”,记清楚了吗?我来考考你们,请幼儿过要求。
6、现在大家选一样材料赶紧去试试吧(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记录表)
四、实验验证(8张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现在我们大家来验证一下,一起来看看,先看看沙子,8张表格一一看过去,如果有个别组打“○”,可以请个别幼儿示范一下,请谁来试试,你的豆子为什么是比较安静的,如果是全打“√”,教师可以说,真的有你们说的那样效果好吗?我也来试试,真的呢,豆子变得安静了,那老师在就记录上也打“√”,棉花它使豆子安静了吗?(同上),我们再来看看积木,他使豆子安静了吗?没有,那我们给他打“×”,
五、小结。
小结:我们今天用了许多方法让豆子安静下来。有的小朋友用橡皮泥把豆子包起来,就像让豆子穿了厚衣服;有的小朋友用沙子和棉花把盒子填满,让豆子不会动。这些办法都让豆子不发生碰撞,减轻声音。其实让豆子不发出声音还有很多办法,我们再去找找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设计理念:
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蜡笔、纸人手一份
2.桌子八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们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生活中,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桌子来导入,直接进入正题,通过问题"桌子有多长"一下子调动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寻找身边的测量工具并积极地去动手操作,解决疑问。]
(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
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
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请多个幼儿回答并示范)
3.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每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幼儿评价一下)
4.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量。
[教室里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幼儿纷纷寻找测量的工具,有的孩子用的是自己的手,有的用的是蜡笔盒等等,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工具去初步感知测量,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而交流的过程则是让孩子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做法,教师始终支持孩子的活动,只作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做法其实是孩子智慧的碰撞,最终孩子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找到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这样的过程让幼儿感到是他们自己在获得经验,获得知识,而不是老师说教、灌输给他们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再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用和刚刚不一样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长度,然后把你用的量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你记录的结果要自己看得懂,别人也要看得懂。
1.幼儿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2.你是用什么量的?怎么量的?你量的结果是怎样的?(让幼儿出示测量记录表)
3.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同一张桌子,你们量了之后记录下来的结果不一样呢?(幼儿讨论后回答)
4.教师小结(边演示边操作):虽然量的工具不同,但是量出来的桌子的长度还是一样的!
5.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
[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巩固。有了第一次的测量经验,这次就容易多了,因而我在这一环节增加了难度,让幼儿用和第一次不一样的方法测量,而且还要记录。记录的过程也是幼儿创造力和能力的体现,因为幼儿由于能力差异,记录的方式会不一样。活动在此逐渐深入,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即"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记录的结果却不一样"然后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原来是测量的工具不一样,但桌子的实际长度是不会变的,教师同时适时的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拓宽孩子的经验。教师始终都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在关键时刻用问题来引领幼儿,起一个"推一把"的作用。]
(四)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并记录。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去量一量,你还想量什么呢?在量的时候,把你量的对象、量时用的工具和量的.结果都记录下来。你还可以和别人对照一下,同一样东西,量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你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去测量。
1.幼儿自由测量,教师观察并指导。
2.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测量的过程。
3.集体交流评价。
4.教师总结。
[孩子们在学会测量并记录之后,兴趣就更大了,为此,教师适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去量自己想量的东西,只是孩子们测量的范围更广了,教师也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和选择的权利:你还想量什么?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测量: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测量,让孩子从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使同伴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熟悉的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2.懂得关心小动物,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搜集有关冬天里动物生存方式的知识。
2.小动物图片课件。
3.《冬天里的动物》教学挂图。
4.《动物过冬方式》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季,天气很冷)
师:这么冷的天,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各抒己见)
小结:人们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用暖气、开空调;做运动,比如跳绳、跑步、拍球等。表扬小朋友想出的这么多的过冬方法。
(二)过程
1.播放小动物课件,请幼儿介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师:人们有这么多好的过冬办法,那你们知道小动物们在这样冷的天气里是怎样过冬的'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吧。(播放课件,幼儿根据日常观察和搜集的知识进行自由回答)
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讲述故事《动物怎样过冬》,让幼儿了解动物们其他的过冬方式。
师:说一说故事中的集中小动物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
师:青蛙怎样过冬?还有谁也采用这种冬眠的方法过冬?小燕子怎样过冬?兔子呢?松鼠呢?螳螂呢?蚊子、苍蝇呢?还有哪些动物的过冬方式和它们一样?
3.点播教学资源《动物的过冬方式》,总结小动物过冬的方法,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冬眠:蛇、青蛙、乌龟等。
迁移住的地方:大雁、燕子等。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
储存食物:松鼠、蜜蜂、蚂蚁等。
让卵过冬:螳螂、蝗虫等。
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蚊子、苍蝇等。
4.游戏:小动物过冬。
介绍玩法:把6种过冬方式的图片贴在6位幼儿身上。幼儿每人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然后和贴有相应过冬方式的幼儿拉手,看谁做得又快又对。互换图片,继续游戏。
5.结束部分:动物们还有不同的过冬方式吗?让我们一起去阅览室找找吧。(播放《小动物怎样过冬》音乐,带幼儿离开)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雕刻“小企鹅”雪雕作品活动,使幼儿感知经过积压的雪很硬,懂得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雕琢,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像带、小冰铲、小角铲(自制),笤帚、小锯等。
活动过程
1、探究的问题:怎样雕“小企鹅”。
幼儿讨论。
(1)用彩笔画企鹅。
(2)用彩泥捏企鹅。
(3)用雪坯雕企鹅。
幼儿实验。
(1)用彩笔画各种姿态的企鹅。
(2)用各种颜色的彩泥捏企鹅,企鹅非常漂亮。
(3)在雪坯上用各种工具雕琢企鹅。
试一试,铲雪。
教师在幼儿做好的雪坯上画企鹅。幼儿观察教师画的图样,听教师讲制作雪雕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后,开始选择工具进行雪雕创作。教师引导幼儿从四个角开始铲雪,做大体轮廓。
(1)怎样雕琢大体轮廓?
幼儿铲雪时,教师关注幼儿掌握铲雪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引导提示幼儿在画的轮廓外要留有余量。
(2)小企鹅的翅膀怎样雕?
幼儿互相商量,教师引导幼儿用小雪铲根据图样从前面铲去多余的雪,再到后面,把前后铲通。
(3)怎样雕企鹅的身体?
教师提示幼儿选择角铲铲雪,使翅膀与身体区分开。用小铲雕出企鹅的嘴。
(4)眼睛和脚怎么雕?
幼儿选择工具铲雪,用小铲雕眼睛和脚。
(5)你做的雪雕满意吗?
幼儿不满意。教师组织幼儿统一整理,进行精雕。
(6)修整磨光。
教师启发幼儿使用小磨板,幼儿开始拉、推进行磨雪。实验后发现很平、很光、很美,幼儿对雪的自然特性更加了解了,一边磨,一边清理企鹅身上的残雪,把雪面磨得平平的.。可爱的小企鹅终于雕刻成了,幼儿高兴地在雪雕作品前面立下写上了他们名字的牌子。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记录雕刻的过程。
2、注意事项
提示幼儿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逗、嬉闹。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14
大班科学教案01-0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30
声音大班科学教案02-15
大班科学教案《鸡蛋》03-29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07-25
大班科学教案(精)07-25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