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经典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2. 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布置预习:
(1)查阅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预习课文,正音、正字、正义,排除字词障碍
(一)导入
说起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有什么样的印象呢?(找学生说,出示冬天白雪皑皑的画面)其实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与我们印象中很不同(出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今天让我们跟随老舍走近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领略一下济南的冬天独有的特点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个特点的?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掌握字音、朗读情况。
3.学生回答问题(预设:温晴 山 水 喜爱和赞美)
4.教师小结:在老舍的眼中,济南是“温晴”的,他抓住了这个特点,具体描绘了山水等景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冬天的画卷,从而表达出对于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三)细读片段: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引导学生细读第四自然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在朗读中完成目标
1.一读:读准字音,读得连贯、自然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声读这段
(2)找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针对要求)
2.二读:读出美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学生在这段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找出来后读一读。自己先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读。要求:读出句子的美感,读出作者的感情
(2)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同桌之间交流读。
(3)找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评价(预设:学生可能很难读出美感)
(4)教师范读其中一句,边读边讲解重音和停连的方法(情感重音,感情停连)
(5)学生体会方法,再次朗读,完成目标
3.三读:读出特点,想象意境
(1)学生找出认为最能体现济南“温晴”特点的句子,并且在这句中划出最能体现特点的词或短语,读出来。要求:在这些重要词语中做重音和停连处理,读出“温晴”。
(2)学生找句子,做标记,读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意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物。
(3)教师总结朗读的方法
4.四读:配乐朗读,再次感受美景,美言,美情
全班学生配乐齐读这段
(四)迁移方法,读同类文章
读老舍的《济南的秋天》的风景片段,体会重音和停连
布置作业
1.根据你的理解,标出第三自然段的重音和停连,读一读。
2.写一写你家乡的冬天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agrave;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ugrave;))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agrave;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
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的说课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因此,根据单元主题和本课特点,我设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3、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
【教学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学本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让学生感受“美”,二是让学生体会“趣”,三是让学生探究“谜”。这三点既是文章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沟通点,不是学生与生活的联系点。“美”是辐射整篇文章的基调,“趣”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而“谜”则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的火种。三点点点相连,由外到内,逐层深化,能有效触发学生情思,生成独特感受。当然这三点又应该是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展开的。以上思考决定了我这次说课的主题──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美,体会趣,探究谜”。
【教学流程】
下面分三个模块来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及思考。
一、营造氛围,感受草地之美
在教学开始,我想首先出示一张金色草地的图片,问学生:“谁能借助朗读把大家带入这金色的草地?”当学生经过品味文本语言,入情入境读好第一自然段后,我再配乐出示一组图片。在优美的音乐中,在丰富的画面中,我深情地向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春天,蒲公英盛开了,放眼望去,布满草地的金色蒲公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小鸟飞来了,蝴蝶飞来了,空中弥漫着青草的香气飘飞着蒲公英柔嫩的绒毛。那绒毛轻轻地贴在你的身上,落在我的头发上,亲吻着我们的面颊……小朋友,这时,你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呢?”此时,我想孩子们一定会沉浸于美好的想象中,那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也一定会如音符般在课堂上不断跳跃。就这样,让草地的美通过优美的音乐、图片和描述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我准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由于学生体验的.先后顺序是不确定的,所以我将根据课堂的实际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设计,适时推进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哪儿学到哪儿。但这并不等于脚睬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在课堂信息的重组中,我将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如果学生说到蒲公英花很有趣时,我就让学生观察蒲公英花张开合拢的图片,并边读边用自己的手掌做一做蒲公英花张开合拢的样子,以加深印象。
如果学生说到观察草地的变化很有趣时,我会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草地变色之谜,并各自完成以下练习: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可以_____。早晨,花朵_____时,_____被包住,草地就是_____;中午,花朵_____时,它是_____的,草地就是_____;傍晚,花朵又_____,草地就有变成_____的了。
三、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者应该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探索空间。因此,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三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逐层加深。
1、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给学生提供一份蒲公英知识小档案,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蒲公英的知识。
2、又利用课件出示含羞草、向日葵等植物,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谈这些植物的神奇之处,从而对课文做第二次的拓展。
3、提出实践性要求,布置课外作业:“把你在大自然中的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去体验发现和探索的乐趣吧!”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这正是我这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崇高追求,我相信,这样做一定能体现新课标提倡的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的大语文观。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沟通,怎样与人沟通,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沟通。
2. 知道与人沟通不但要说清事情,还要讲礼貌,态度坦率、诚恳,充分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教学难、重点
1. 培养学生把事情说清楚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应讲究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看(图片)——小红一早去吃早饭时,服务员不小心把牛奶洒到了她的`身上,小红只好回家换衣服。等她到学校时,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当众批评了小红。如果你是小红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引导学生理解,这时需要跟老师沟通。)
(2) 在生活中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很多。所以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是很重要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与人沟通。(板书课题)
(3) 自由读教材的文字部分。看看生活中什么情况需要与人沟通,沟通时要注意什么。(自由汇报)
2. 模拟情境,分层次指导。
(1)接着上面的图片预设三种沟通方式:
小红马上哭了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小红马上大声争辩道:“我不是故意迟到的,你不该这样责备我,要不请你去问我妈妈!”
小红轻声对老师说:“老师,对不起!吃早饭时服务员弄脏了我的衣服,我因为回家换衣服才迟到了。”
请同学评价哪种方式最好,为什么,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沟通不仅要把事情说明白,还要讲礼貌,态度坦率、诚恳,语气合适,并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
(2) 提供两个模拟情境:
你的同桌误以为是你把他的学弄坏了。
某一天,爸爸答应陪你去游乐园,却没去成,你很失望。
小组内练习,再在全班展示。引导学生评价,总结哪些沟通方式更好。
3.结合生活,扩展延伸。
(1)请同学合作,再组内练习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的实例,互相交流一下,哪种沟通方式自己最满意,哪种做法应该改正。
(2)有选择地全班展示。
4.师生共同总结与人沟通的一些方式方法。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比较同音字并组词的方法,正确书写单元中的重点生词和常用书面词。继续指导学生写句子,提高学生派句能力。
2、继续培养训练学生积累词语、成语和诵读古诗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学习引号的使用,掌握方法,规范写法。
4、进一步指导并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以及阅读、习作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引号的用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完成习作。
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1、读一读这四组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组讨论,说说区分它们的好办法,并在小组里组词。
3、全班交流。
二、抄一抄。(这一题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完成。)
1、开火车读一读。
2、再次列举在抄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举行“错别字诊所”活动。
3、齐读。
三、填一填。
1、给学生10秒钟时间看题,并说说这个练习的要求。
2、指导学生回顾列举学过的和自己知道的偏旁部首。看看哪些可以和“石”字组成新字。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样的练习考一考其它小组。
4、完成“石”字组成语的练习。并指导学生平日积累成语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四、读一读,注意引号。
1、学生默读句子,思考每一句话中引号的用法。
2、小组里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教师强调引号的用法。尤其以第三个句子为重点,体会两个“祖国”的意思。
4、设计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对引号用法的掌握。
5、齐读句子,加深印象。
五、照样子,写句子。
1、给学生时间,自由读题和句子,说说对要求的.理解。
2、读例句,分别说说“当……的时候,就……”和“当……时,……”的用法。
3、指导学生说句子。
六、总结本课练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
1、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古诗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比一比,看谁能把古诗读顺、读准确。
3、评一评。
4、齐读。
5、老师大体讲解一下诗意,以帮助学生从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进行体会,把诗读懂,读出韵味、感情。
二、畅说欲言、笔下生花、开卷有益。
1、给学生5——10分钟时间,看明白这几个题目的要求,并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讨论活动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开展活动,并完成手抄报及自己喜欢的汇报形式。
3、确定活动时间范围和纪律。
教学后记:
从听写来看,同学们对本单元的字掌握的较好。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4个部首。
2、朗读课文,明白小山羊对待伙伴的做法好,而小熊对待朋友的做法是错的。
3、有兴趣按自己的愿望为故事续编结尾。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和写字是教学的重点,按自己的愿望组织好语言,续编故事结尾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山羊和小熊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入题。
板书课题,领读课题,学习这谝童话故事。
二、激发情趣,乐识字。
1、认读生字、新词。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和词语。
(2)跟老师读一读,自己熟读。
这些字的意思大部分结合课文都好理解。其中“冒”是顶着雨的意思。“让”本课是允许的意思,“欢迎”本课是愿意接受的意思。
2、试读课文。
(1)把这些字词放回到故事中,请同学边读边把这些生字圈出来。
(2)找同学分自然段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听后评价谁读得最棒。
3、抽读识字卡片。
(1)在学习小组内,由组长抽读生字卡片,其他同学抢答。
(2)老师抽读字卡,大家来抢读生字。同桌之间比一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4、给生字组词。
三、灵活多样,助复习。
生字学完后,做“小兔过河”游戏。
四、认认真真,学写字。
五、激情回味,谈收获。
这节课大家的收获真大,不但认识了很多汉字,而且发现了很多构字规律,同时还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个小嘉宾,我们来认识一下吧!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学习了这谝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朗读课文,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民。
2、自读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找同学分段读课文。
三、边读边理解。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自然段,看一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从哪里能看出外面风大雪大?怎样读好这句话?
3、在这样的天气里赶路,小山羊会怎样?应该怎样读小山羊说的话?
4、在小山羊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小熊为什么说“不行!不行”呢?
5、小山羊听了小熊的话心里会怎样?练习读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只好”的含义。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转眼夏天到了,有一天小熊在外面赶路,这是怎样的一个晚上?
2、从哪看出雨下得特别大?怎样读好这句话?
3、在这样的天气里赶路,小熊会怎样?应该怎样读小熊说的话?
4、在小山羊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小山羊是怎样说的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山羊是个热情、大度的人?怎样读好这句话?
5、讨论:小熊的脸为什么红了?
(三)分角色朗读。
1、把小山羊和小熊的两次对话分别出示,进行比较后朗读。
2、在充分体会小动物的内心情感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
以前,在小山羊遇到困难的时候,小熊没有帮助它,可当小熊遇到困难的时候,小山羊不计较以前的事,而是热情地让小熊住进自己的房子。小山羊多可爱啊!它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五、想一想,说一说
1、先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小动物?
2、假如有一天,小山羊又来到小熊家,小熊会怎样做呢?续编故事结尾。
六、读一读,并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1、熟读4个词语。
2、大体明白每个词语的意思。
3、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七、读句子
1、熟读3个句子。
2、认识句子中的“,”“。”
“只”是个多音字。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
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3. 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忠而获罪的愤慨。
2. 叙事、写景、抒情的融合。
教学设想:
1. 以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2.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注音并简介作者
1. 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朝奏( )
九重天( )
瘴江( )
2.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①本诗作者是唐代人韩愈(768-824),字退之,他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②写出诗歌中描写冬景的句子(雪拥蓝关马不前);为国家赤胆衷心袒露一片豪情的句子(肯将衰朽惜残年)。
3.背景: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二. 译释诗句,了解大意。
1.释词:
奏:向君主进言或上书,这里是献上、呈上的意思。
贬:降职。
圣明:指天子。
惜残年:爱惜残年的生命。
蓝关:即蓝田关。
2.结构:
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 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3.译诗: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三. 讨论指导。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分析:
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四. 总结归纳。
1.这首诗叙事高度概括,写景境界开阔,抒情真挚动人,三者融合一体,形成了悲怆壮美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2.学生谈如何面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07-20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教案(精选)07-3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03
《语文园地八》语文教案03-08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