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及感受的写法。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1.引入新课。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和脉络。
3.细读,分析课文。
第二课时
1.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3.反复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作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拨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侯截然不同。
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 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三 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①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② 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③ 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明确:
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四 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1自然段
① 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
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 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第二课时
(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4.第4自然段
① 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出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 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5.第5自然段
① 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 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 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往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明确:
① 用自己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② 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③ 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六 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前要指导学生怎样读出感情来,如朗读课文时可根据文中描写景物展开想象,脑海中映现作者描绘的画面。
七 指导学生作文。
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的冬(春天)》的短文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向我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课文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极富童趣,读了这篇课文想念孩子们能感受到夏夜的景色美,小动物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师生共同感受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学会关心别人。
三、教学重点:
在读书交流中体会夏夜多美,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从小动物们帮助小蚂蚁回家的过程中感受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五、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图片、小动物们和睡莲的画像、星星。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情景导入。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你知道老师最喜欢哪个季节吗?我最喜欢夏天,并且最最喜欢夏天的夜晚。请看(出示夏夜美丽幻灯片)。夜空中无数颗星星眨着他们亮晶晶的小眼睛,闪烁出迷人的光芒。公园里,静悄悄地,所有的小动物都已进入了甜甜地梦乡。就在这个美丽的夏夜,公园的池塘里发生了一个美丽的故事。想知道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吗?(想)那就赶快地读一读15课:夏夜多美。
在读之前老师要给你们两条读书建议:
1、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中都有谁?
2、遇到读不准的字音或读不通的`句子,就停下来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师:课文中都有谁?
2、生:睡莲、小蚂蚁、蜻蜓、萤火虫(师根据生的回答贴上他们的图片)。
3、师: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4、生: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睡莲姑姑救了小蚂蚁。蜻蜓和萤火虫把小蚂蚁送回了家。
5、师:在你们读书的时候,有四个调皮的词宝宝偷偷的跑出来,迷了路回不了家了。你们愿意帮忙,把他们送回家吗?(愿意)你愿意送谁?请大声地喊出它的名字。(分别把蚂蚁,蜻蜓,睡莲,萤火虫贴到相应的位置)
6、师:我这里还有一群有趣的字宝宝,它看见你们都这么聪明,就想和你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你们愿意吗?(愿意)那听清楚他们的要求:看见他们之后,立即喊出他们的名字,并用一个动作或表情把他们的意思表示出来。(师分别出示哭、着急、趴下、睁眼)
7、师:现在他们想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演,谁敢来?下面的同学当好小小导演,喊出他们的名字,让这两位同学做出动作。(师出示谢谢、弯腰、爬)
8、师:调皮的词宝宝丢掉了自己的朋友,自己一个人偷偷地跑出来了,看,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开火车,南北挑战赛)
(三)品读课文,感悟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认识了有趣的生字宝宝,相信你们读起课文来会更有感情的,更流利的。(分别请生读1、2、3、4、5自然段)后重点处理静悄悄、感激,连声。
1、师:我怎么没听出静悄悄的感觉呀?谁能读出静悄悄的感觉?(生读)你能像他这样读一读吗?现在咱们的教室就可以用静悄悄来形容。 师:我听到了一个词(出示感激)谁认识这个词?生读谁能用感激说一句话?
2、生:我很感激我的爸爸。
3、师:睡莲救了小蚂蚁,小蚂蚁也很感激睡莲姑姑,那可不是一般的感激而是非常感激(出示非常感激)齐读。所以小蚂蚁连声向睡莲姑姑说谢谢。连声说谢谢是怎么说?
4、生:就是连着说了好几声。那你来表演一下。(找两三位同学起来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
5、师:那咱们来表演一下连声说。我来当睡莲姑姑,你来当小蚂蚁。(生对此非常感兴趣,表演地也非常好)
6、师:睡莲姑姑不但救了小蚂蚁,而且非常热情地邀请小蚂蚁:“今晚就在这住下吧,你们瞧,夏夜多美呀!”(出示幻灯片生赞叹啊多美呀!)
7、把你看到的美 用一句完整的话说给小蚂蚁听听,看谁说的话,能让小蚂蚁住下来。(师引导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8、生:我看到了夜空中有无数颗小星星眨着他们亮晶晶的小眼睛 生:睡莲姑姑的花瓣好美。
9、生:荷叶青青的,圆圆的好美。
10、生:水草,河水很美 。
11、师:你们把夏夜说的这么美,小蚂蚁被你们留下来吗?(没有)
12、师:小蚂蚁是怎么说的?
13、生:我得回家,要不,爸爸妈妈会着急的。
14、师:多懂事的小蚂蚁呀!
15、师:是呀,天都这么黑了,小蚂蚁还没回家,你们想象一下他的爸爸妈妈现在正在干什么?
16、生:正在着急地到处寻找小蚂蚁。
17、师:是呀,他的爸爸妈妈该有多着急呀,现在如果你是那只小蚂蚁你会住下来吗?(不会)
18、师:那么就让我们大声地、坚决地对睡莲姑姑说(出示:不!我得回家。要不,爸爸妈妈会着急的。)齐读两次
19、师:看来小蚂蚁是真的想回家,可睡莲姑姑哪也去不了,没办法送小蚂蚁回家,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的8——12自然段,看谁来帮忙了?(生读书)
20、师:谁来帮忙了?(小蜻蜓)你愿意当小蜻蜓送小蚂蚁回家吗?(愿意) 师:那就请你用小蜻蜓的话向睡莲姑姑表表你的决心吧。(出示:让我来送小蚂蚁吧)
21、师:谢谢你热心的小蜻蜓。(和生握手)还有热心的小蜻蜓愿意帮忙?那你也来表表你的决心吧!
22、生:让我来送小蚂蚁吧。
23、师:也谢谢你。还有愿意帮忙的吗?都愿意呀。那就让我们一起大声地对睡莲姑姑说。
24、生:让我来送小蚂蚁吧。
25、师:可是,我有点胆心,天这么黑,你们能行吗?这时,谁飞来了? 生:萤火虫。
26、师:你愿意当萤火虫吗?(愿意)你打算怎么帮忙?
27、生:我来给他们照亮。
28、师:请你也以萤火虫的话表表你的决心吧!(出示:我来给你们照亮) 生:我来给你们照亮。
29、师:谢谢你,热心的萤火虫。还有热心的萤火虫愿意帮忙吗?(生都举起手来)你们都愿意帮忙呀,都是热心的好孩子。那就让我们一起大声对小蜻蜓和小蚂蚁说:(师手指大屏幕)
30、生:我来给你们照亮!
31、师:这下,睡莲姑姑可以放心地让他们送小蚂蚁回家了。在这美丽的夏夜,你认为还有哪些小动物可送他们回家?
32、生:蝴蝶、燕子、小鱼、乌龟、大雁??
33、师:有这么多热心的小伙伴都来帮助小蚂蚁,小蚂蚁可乐坏了。看,(出示幻灯片)小蚂蚁爬上“飞机”,“飞机”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评: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评: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习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3个生字,读记:伯乐相马、大汗淋漓、焕发、等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你对这两个题目的理解
介绍寓言故事
二、初读感知
熟读课文
概括寓言所讲的内容。
想一想自己从寓言中读懂了什么?
提己不懂的问题
三、理解课文
汇报交流,体会寓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寓意: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四、自学理解
用学习第一寓言的方法,自学第二寓言
五、引发思考
对《伯乐相马》你有几种想法?从伯乐对马的态度上,可以体会到什么;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从千里马的'角度,你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鲁王养鸟》,从善待动物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实践活动
演一演《伯乐相马》的故事
改写《鲁王养鸟》这则寓言
七、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学习从媒体及身边的生活中获得信息,并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学习从媒体及身边的生活中获得信息,并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世界真奇妙》。
二、看
认真观察两幅图,说一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三、读
读一读讨论的内容。
四、说
你知道哪些新奇事,讲讲,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写
选择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写一写。
要求:
1、时间,即在什么时候。
2、地点,即在什么地方。
3、你发现的是什么事物。
4、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六、评读一读内容
1.根据内容自己对照文本思考。
2.落笔书写。
七、作业
本学期你所学到的知道情况。
板书设计:世界真奇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顶天立地”等词语,体会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通过 “混沌、盘古、斧子、顶天立地、精疲力竭、化生”等词语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表达概括能力。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献身的伟大精神。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4、感受神话故事充满神奇想象的特点,渗透想象画面,串连画面的复述方法。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顶天立地”等关键词语,渗透复述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法学法:
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交流课前部分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
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解释课题 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
5、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
(3)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读词语
(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行字音及断句的指导。
(3)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交流。
(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通过你的读了解盘古的伟大吗?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中有反义词,分别是轻而清——重而浊,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3、过渡句,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
4、老师很喜欢这一段,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 “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感动呢?
(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
5、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
四、小结
语文教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观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 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课件出示: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
b。就这种声音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的?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师: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
b。指读。 c。男女同学比赛读。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雄伟,声音越来越大。”你觉得怎么样?
b.如果换成原来的内容,又觉得怎样?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气势来?
c.指读、师读、齐读
4.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板书:有声有色、雄伟壮观)
5.学生将3、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得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潮来时的雄伟气势。
6.学生通过访问教师计算机,调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教师在网上查看学生练习情况)
7.调一学生的练习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体订正。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教师指屏幕启发学生说出由远而近)(板书:远 近)
(2)师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我们为在祖国大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
(3)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4)师生接读(教师说括号中的词,学生接读余下的内容)
(5)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潮来时”一段,通过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来势凶猛,气势非凡,那么“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8.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学生质疑。
(六)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自己解疑。
(七)学生通过网上访问教师计算机。调作鹏博士软件中《观潮》一课的练习,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自我检测(教师网上查看,个别辅导)。
(八)课堂总结。
(九)放录像(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十)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13 观 潮
远 潮来前 雄伟壮观、
(钱塘江潮) 潮来时
近 潮过后 有声有色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放映《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师: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拍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八面来风
1、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师: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外童话名著、中外童话名家)
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2、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3、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
教师可随机播放CAI,对童话编写三要素:幻想、夸张、拟人等特点作简要介绍。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诵一点评一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
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
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小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心间。
6、感情朗读。(自由朗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
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讲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口语交际?习作
学习目标
1、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2、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所写的童话故事。
2、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第一课时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1、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2、学生准备。(排练、讲童话、读自编童话等)
3、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晶评哪个。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二进大看台
a、创设情境: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用你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地读自编故事。
c、用情地讲童话故事。
d、出色地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第二课时
学生写童话故事,教师巡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2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
2、积累诗中优美语句,为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4、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激发创作童话的兴趣,训练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童话故事的插图与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播画面,猜名称
1、猜一猜:
投影童话故事插图,让同学看插图,说出童话故事名称,如《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
2、赛一赛:
你还能说出哪些童话故事的名称?看谁说得多。
3、赞一赞:
是啊,正是这许许多多美妙的童话故事随同着我们的生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去感受它的'美妙与神奇吧。
二、议一议,找特点
1、读了那么多的童话故事,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童话故事在编写上有些什么特点吗?
2、同学自由畅谈。
3、有两位细心的同学也有他们的发现:
引导学习“我的发现”:先快速默读,再男女生分角色读小林和小冬的对话。
4、归纳童话故事编写的特点,教师投影:
《童话故事编写歌》
编写童话请记住,
主人公呀不简单,
要有言行和思想,
结合生活想情节,
(拟人、夸张)
故事当中蕴道理
无拘无束去创作。
5、只要我们善于想像,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就会美妙无比。学习“日积月累”中的诗歌《雨中的树林》:
自由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6、结语:
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像为船,夸张为浆,拟人为帆,驶进迷人的童话海洋吧。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与习作
一、谈话激趣
以前我们在他人编写的童话故事里感受到了快乐,这节课,让我们来尝试自身去编写童话故事,相信我们能用我们的手我们的口,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王国。
二、想一想,编一编
1、齐练《童话故事编写歌》,再次明确编写要求。
2、自身创编一个故事:
内容提示:
⑴可选择几种动物。
⑵可选择几件物品。
⑶也可续编小木偶的故事。
三、讲一讲,评一评
1、把你的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2、把你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讲故事者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主要内容。
听众要求:认真听,给评价。
3、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
四、演一演,练一练
1、自由组合小组,从本组同学所编的童话故事中选大家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自导自演。
2、在班上扮演,评出剧组和演员。
五、写一写
1、教师动员:
同学们大胆的创编,动听的讲述,出色的扮演,让我们在童话王国里快乐的漫游。下面,让我们拿起笔,把这些有趣的童话故事写下来,我们把它组稿为《童话天地》,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吧。
2、同学动笔作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3
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童话的特点,
2、练习创变编童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采用对话和拟人的方式构思作文情节。
3、激发学生创编童话的积极性,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带来的快乐。
学习重点: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童话的特点,练习创变编童话。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采用对话和拟人的方式构思作文情节。
学情分析:孩子们通过第三组几篇课文的学习,已经对童话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习作,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通过编童话,讲童话,写童话的环节,科学地依照思维特定安排教学流程,分层训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童话能力这一目标,让他们体验童话创作的喜悦和乐趣,激发学生进行童话创作的积极性。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在我们学过的第三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篇童话?为什么?
出示童话特点,加深学生对童话的认识。
二、指导写作方法:
1、出示幻灯片《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
第一次是鸟与树的对话。
第二次是鸟与树根的对话。
第三次是鸟与门先生的对话。
第四次是鸟与小姑娘的对话。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师:这篇童话中鸟会说话,树会说话,称门为门先生,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增添了童话故事神奇的色彩,增强了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以对话和拟人方法写童话。)
2、生回忆《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在小木偶身上都发生了哪些事?
三、生创编童话:
(一)出示自学提示:
之前在小木偶的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
在小木偶的身上又会发生哪些事呢?
主人公可以是原来课文里的,你也可以加入新的主人公。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大胆的想象,无拘无束的想象。
1、生续编《小木偶的故事》。
2、指名汇报。
(二)出示钢笔和墨水的图片。
1、生创编童话。
2、指名汇报。
四、写童话:
可以续写《小木偶的故事》,可以写钢笔和墨水的故事,还可以想写什么写什么,写出心中最美的童话。
五、学生互评
六、小结。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及作者。
2.能力目标: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文章的线索.
3.思想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
用细腻的语言,赋予变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团徽是共青团员的标志,那么,你知道城市的标志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来看一看城市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掳掠()翘角()霓虹灯()模样()杉树()水罐()遒劲()
点缀()樟树()偌大()婀娜()槐树()熙攘()耿耿()
词语:掳掠:大同小异:
遒劲:标识:
蔚为壮观:偌大:
流苏:熙攘:
千姿百态:风韵:
忠心耿耿:小心翼翼:
干涸:馈赠:
三.学习过程
1.理解文题:什么是标识?
(明确:所谓标识,是指用来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作者在本文中把树当做一座城市的标识,其作用是表达对现代化城市树木的珍爱,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2.生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明确:本文共17个自然段,作者是按着如下的思路写作的:作者先从反面入手,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作者抓住了城市的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等这些具体事物,用细腻,形象的语言来写现代城市的缺欠雷同,没有个性,为下文从正面写城市的标识树,做好了准备.
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
接着,作者就写城市中的树,正面写城市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
3.划分段落: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第二部分(6-15):写树才使城市之间的真正的标识。
第三部分16-17):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界的崇高。
4.生细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体会语言的亲切,优美。
(生探讨略)
5.总结:
四.板书设计(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精选)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经典]语文教案08-03
(经典)语文教案07-26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10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精选】语文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