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8-04 09:24:57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科学活动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合集)科学活动教案10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自己区分石头和泥土,了解他们的特质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和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

  包好的石头和泥土,盆子,水,树枝,抹布,报纸,幻灯片(石头和泥土做成的各种东西)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刚才去洗手的时候啊,老师悄悄地放了两个神秘的东西在你们桌上的报纸下面。小朋友先不要碰,两个小东西在睡觉呢。我们悄悄地把手放进去摸一摸好不好。

  幼儿伸进去摸师:什么感觉啊?是什么东西呢?

  师:小朋友们都摸到了不一样的东西,那我们现在把它拿出来闻一闻,看一看。哇,是什么呀?

  师:哦,原来是小泥巴和小石头啊。那手里的小泥巴和小石头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呢?

  师:那你们有没有看见过其他样子的泥巴和石头啊?都是在哪儿看到的呢?

  2、基本部分。

  师:我们刚才玩的时候呢,小石头也跑到泥巴头家里去玩了。你们看现在它都舍不得走了,(出示泥巴和石头混在一起)怎么办啊。小石头的妈妈还在家里焦急地等他呢。

  师:老师怎么都弄不开,你们试一试好不好。

  发给幼儿尝试,也包括各种分开的`工具。

  师:好了,谁告诉老师你们用的什么办法。

  3、**部分。

  师:我们小朋友们想了各种办法终于把他们两个分开了。他们呀,都玩累了,我们来给他们洗洗澡好不好。

  分两个小组,每组发一个盆子,装好水,请他们把刚刚拆开的泥和水装进水里搓。

  师:好了,洗干净了就捞出来。

  师:(观看幼儿):咦?怎么大家都没有捞出小泥巴呢?他到哪儿去了呢?我们再找一找好吗。

  如果有幼儿说可以在太阳下晒把泥巴弄出来,就放在阳台边尝试。

  4、结束部分。

  师:原来泥巴在水里就看不见了。它还可以变形呢。那你们想象,除了变在水里藏起来,还可以变成什么样子啊?

  师:哦,小朋友想了这么多种方式,老师也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师看到的石头和泥巴变成了什么样子。

  出示PPT,依依讲解图片。

  师:哇,我们看了这么多泥巴和石头变成的东西。你们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怎么变呢?

  幼儿自己玩泥巴,做东西。

  延伸活动:

  陶艺课,请幼儿创造东西。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许多野菜都长出来了,泥土里、草地上、树丛中、小河边到处都有,他们可以吃,营养丰富。

  2、培养幼儿挖野菜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新鲜的荠菜若干,每人一个小塑料袋,选择一块生长野菜较多的草地。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荠菜的外形特征。

  幼儿每人拿一棵荠菜,仔细观察荠菜叶子的形状和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有些开花的荠菜还可以让幼儿看看它的小白菜和铲形的小种子)。 (1)提问:荠菜长在哪里?是人们种出来的吗?(长在草地上、小河边、树丛中,是自己长出来的,我们又叫它野菜。)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野菜?你吃过哪些野菜?怎么吃的.?有什么感觉?

  小结:野菜有许多种,可以吃,营养好,现在人们已经开始种野菜了。

  2、组织幼儿到户外去采摘荠菜。

  (1)组织幼儿在户外的草地上、树丛中采摘荠菜。边采边引导幼儿发现荠菜生长的地方和人们种菜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把采摘的荠菜去除杂草后加工,大家品尝。

  活动建议:

  此活动可以结合春游开展进行。

  活动反思:

  面对小朋友的天真可爱,我想上科学活动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便有坐于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幼儿在快乐中探索求知。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鼓励幼儿进行试验,比较水滴滴在不同纸上的现象。

  2、认识生活中各种纸的不同作用。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一次备课

  一、提出问题猜一猜,水滴滴在纸上是怎样的'。

  二、跳舞的水滴

  1、教师出示塑料包装纸,请幼儿看一看,水滴在上面是停在原处,还是散开,还是浸到纸里。

  2、幼儿每人拿一个滴管向塑料包装纸上滴水,观察水滴的形态。

  3、教师引导幼儿用滴管口在水滴的边缘划动,观察水滴是怎样运动的。

  三、对比试验

  1、请幼儿猜想,水滴滴在不同的纸上会有什么现象,并记录在画册《奇妙的小水滴》上。

  2、幼儿动手实验,教师了解幼儿的发现。

  3、教师与幼儿探究不同纸的特征,哪些纸吸水,哪些纸不吸水,哪些纸吸水多,哪些纸吸水少?

  四、用水滴画画体验水滴在宣纸上作画的快乐。

  五、拓展活动引发幼儿讨论:牛奶滴在这些纸上会是怎样的?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它即属于科学领域,有属于语言领域。孩子们从小就对水既熟悉又特别感兴趣,我们直接说自然界中的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状态,他们一定不感兴趣。大班的幼儿处于探索期,对水是熟悉的,但对水的三态变化却不能很好的认识与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堂课,主要是让幼儿在语言故事中掌握水与水蒸气互变的浅显的科学道理。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主动思考问题。

  2、引导幼儿感知球的主要特性:弹跳、能滚动、在水中会浮起来。

  3、体验活动的乐趣

  准备:

  皮球若干,场地、一盆水、废报纸、布、毛巾、木块、橡皮泥等。

  过程:

  一、设问导入:

  看,这是什么(各种空心的皮球)如果我把它放在水里,如果我把球放在地上拍打,小朋友样都来猜猜会怎么样?

  二、反互探索,感知球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自由探索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的球,请你们每人拿一个球去试一下吧。

  让幼儿自由的探索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第二次有目的'的探索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用球进行了实验,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你都发现了些什么?

  (让幼儿进行讨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把球宝宝放到水里,它会怎么样呢?(它就会浮在水面上)

  把球放在地上用手拍打,球宝宝又会怎么样呢?(会向上弹起来)

  现在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做游戏,进行观察吧!

  (1)、把球放到水中,观察球是否浮在水面上,和其它实心物体比较,感知球是空心的,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2)、让幼儿在地上拍球,球会弹跳起来,感知球有弹性,所以能跳起来,学习名词“弹性”

  (3)让幼儿把球放在不同物体上向前滚,比一比哪一个球能滚得更远?感知球滚动的快慢和地面有关。

  3、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开动脑筋和老师一起想!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了,球在水里水浮在水面上、用手拍一拍拍就会向上跳起来,还会向前后左右不同的地方滚动。

  延伸

  师:现在小朋友都知道了球宝宝在水里的时候会浮在水面上,用手拍打它,它就会跳起来,还有球宝宝可以前后左右的滚动,真的是太神奇了,现在我请小朋来帮老师想一想哪一些球宝宝会浮在水面上的?哪一些球宝宝拍拍它会跳起来?还有哪能些球宝宝可以前后左右向不同的方向滚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风、雨、雪、虹、雷鸣、闪电等自然现象,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我设想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观察自然现象,关心周围事物的变化,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天气的种类,了解每种天气的基本特点。

  2、尝试用动作来表示不同的方法。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天气牌(晴天、雨天、刮风)活动过程:

  一、观察天气

  1、小朋友看,今天是什么天气呀?

  2、引导幼儿观察窗外的情景,说说今天是晴天还是雨天,有没有刮风,风大不大。

  3、如果是下雨是大雨还是小雨。

  二、认识天气牌。

  1、分别出示晴天、雨天、刮风、下雪的天气牌,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

  2、帮助幼儿了解天气的种类及其特征,教幼儿认识天气牌告诉幼儿有太阳的是晴天,画了小雨点的是雨天.

  3、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天气,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

  三、用动作表示天气

  1、这些天气我们可以用动作来表示,小朋友想一想都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晴天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下雨天又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下雪可以做什么动作。

  2、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我们手臂向上围成一个圆圈当作太阳,表示晴天。

  3、我们五指张开,从头顶向下摇动手腕,表示下雨。

  4、高举双手,在头顶左右摆动,表示刮风。

  5、紧握拳头,轻敲大腿,表示下雪了。

  6、老师高举某一个天气牌,幼儿根据天气牌指示的天气表演相应的动作。

  四、游戏介绍游戏玩法:找一个朋友,让他背对自己,在好朋友背上用手的动作表示天气,让他猜猜是什么天气。

  反思: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天气的的变化为导线,根据天气的.变化同时出示各种天气符号的标志,晴、阴、小雨、大雨、雨夹雪等,引导孩子们分别认识了这些标志符号,结束部分天气又变的晴朗,和孩子们一起继续去郊游,前呼后应。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关注了天气的变化,并认识了各种天气的标志符号,本节课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知识,学得轻松快乐。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在观看班上张一超小朋友的成长相片后,小朋友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有了很大的关注,很想了解变化的秘密。而我们周围的事物又时时在变,不管你走到哪里,只要用心去观察,你都会发现周围许多东西都在变,只不过有的时间快,有的时间慢。大班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幼儿获取周围世界广泛的科学知识,并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兴趣,既然班上的幼儿对变化这么的好奇而且有探索的欲望,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一切物体都在变,通过比较让幼儿了解不同物体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2,技能目标:帮助幼儿掌握实验的正确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科学活动的兴趣,感受活动的乐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向父母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2,材料准备:各种杯子、各种纸、橡皮泥、酒精灯、试管、夹子、吸管、打气筒、各色颜料、电筒、电池、电线、蜡烛、等等。

  3,环境准备:布置一个照片展板和幼儿个人像册。

  四、活动过程:

  (一)实践探索,观察变化。

  1,请小朋友看气球的变化过程。拿出一只气球做由小变大的试验。提示语:“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它怎样就会变大了呢?”

  2,幼儿想办法并实践(提醒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试)

  3,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的东西,大家可以去试一试,看看有什么方法能让他们起变化?

  4,幼儿自由去操作,材料分为四组:第一组大变小,第二组干变湿,第三组不动变动,第四组冷变热。

  5,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

  6,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感知物体的不同变化。

  (这个环节我用了实验法和发现法,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被全面调动起来,并且满足了每个小朋友的不同探索需求。)

  (二)出示照片,交流讨论。

  1,教师出示一组人的成长照片,提问:“小朋友,这些照片拍的是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吗?”幼儿猜测后,教师告诉幼儿是老师自己。

  2,人与照片对比,提问:“现在的我与小时候的我有什么不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3,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同伴相互介绍、讨论,说说自己的变化。

  4,提问:“猜一猜,我们小朋友再长长会有什么变化呢?”(请个别小朋友表演大人上班、看报、做事的样子,也可以表演老奶奶、老爷爷走路的样子。)

  总结:刚才我们小朋友通过讨论都知道人是在不断变化的,由小变大,由年青再变老,最后死亡。

  (这一环节我用了讨论、表演法,幼儿不仅能感受到活动的乐趣,更能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三)引导观察,扩散思维。

  带领幼儿来到幼儿园的大操场,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景物。

  然后围坐在一起提问:“你发现幼儿园的什么东西在变化?”

  “那,除了这些东西在变,你还看到生活中哪些东西会变化呢?”(天气、大树、太阳等)

  (这一环节,我用了谈话法,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想象力和观察力。)

  (四)提出疑问,生成子课题。“小朋友,在你们说的各种变化中,你最想了解什么的变化过程?”

  教师记录幼儿的话语,生成下面的探索活动。

  (这一环节我用了提问法,有利于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环境的好习惯,从而能促进幼儿继续探索秘密。)

  反思:

  在设计和组织该活动时,我主要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一个重点,培养辨证科学的态度

  在科学活动中,以下几个要素彼此作用、互为关联:

  (1)幼儿探索的态度。

  (2)幼儿探索的对象。

  (3)幼儿探索所需要的技能(观察、分类、测量、描述、比较等)。

  (4)幼儿探索的结果(所得到的经验、事实或者所形成的概念)。其中探索态度的养成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于是,我把这个活动的重点目标定为:

  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虽说态度非短时间内可以养成,也很难测定,但在该活动中,活动一开始,当我拿起幼儿放在“不变”一栏里的生活物品时,只有一半幼儿认为“这些物品会变化”,到活动最后,每当我拿起一样物品,几乎每个幼儿都说“会变化”,并且积极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表明幼儿会以辩证科学的态度去观察一样物品了。而且,从讨论自然界的变化到生活中物品的变化,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幼儿对“变”这个概念有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深度。

  二、多重互动,呈现不同变化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和材料、教师之间积极互动,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令人回味。

  (1)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

  在这个活动中,自然界是幼儿探索的对象。我们通过帮助幼儿梳理四季的特征和变化过程,培养孩子们敏于发现自然的心。

  随处可取、随时可见的生活物品虽然普通,却可以激发幼儿对“变化”的辩证思维。也正因为材料的普通,幼儿言之有物、思之有据。例如。有的幼儿说饮料瓶会变旧,变破;有的幼儿注意到时间长了,瓶子里的水会变质;有的幼儿说时间长了,瓶盖会变松,等等。

  (2)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该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始终互相启发、互为依托。幼儿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而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如,当幼儿把许多物品放在“不变”这一栏时,我便提出疑问:“瓶子真的不会变化吗?”从而引发了孩子们对物品性状的思考。有个幼儿在活动进行到一半时脱口而出:“其实,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会变化。”虽然他已经达到了我预想的目标,但我还是立即针对他在活动中不喜欢倾听别人的想法。总觉得别人不对的表现,说:“对于你来说,今天的最大变化就是学会了倾听。”当有幼儿大胆地说世界上有不会变化的东西,比如电视机、洗衣机等时,我马上询问大家:“谁有不同意见吗?”以引导大家运用已有经验说服该幼儿,使之理解事物的变化。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被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所感染,为他们的思维发生变化而欣喜。为他们的妙语连珠、童言无忌而赞叹;孩子们也在我隐性或显性的推动下向前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那么的不同。我觉得可以用线来形容。有的幼儿像一根直线,就如那位认为世界上所有东西都会变化的男孩;有的幼儿是一条曲线,或许经过谷底与波峰的反复挣扎。会找到正确的方向,就如那些原先把一些物品放在“不变”一栏中,最后都主动放在“变”一栏里的孩子;有的幼儿就像一条省略号般的虚线,通过一点一点的理解,串成自己的想法……无论如何,孩子们的变化是最可贵、最令人回味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用多种方法玩饮料瓶并在玩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2.幼儿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干净的各种饮料瓶若干、水桶(里面盛有足够的水)。

  2.用大饮料瓶做的盛物的容器若干和各种豆子、花生、米

  3.小石子、小纸团和足够的沙子

  幼儿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分析:

  在有趣的饮料瓶主题活动中,幼儿能主动的投入到筹备活动当中,充分的参与共同准备各种各样的瓶子及所需要的盛物容器、各种豆子、花生、米、小石子、小纸团和沙子。把废旧并干净的饮料瓶、纸杯及纸盒等等投放在活动区中,让幼儿进行操作装扮,懂得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道理。而且瓶子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中,幼儿对于瓶子也有初步的了解及用途。幼儿在进行游戏和操作时,获取了更多的方法及经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饮料瓶,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对饮料瓶的认识及了解。

  师:“这些瓶子上面都印有什么呢?它是什么饮料的瓶子呢?”(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自己对瓶子的认识和了解。幼儿争相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饮料被大家喝完了,这些空瓶子可以有什么用处呢?”

  幼:“可以卖钱,可以盛水,可以做成花瓶,可以做成沙漏等等。”

  师:“小朋友们说出了这么多得用处,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拿这些饮料瓶来做什么了吗?”

  幼:“想!”

  师:“那小朋友请先闭上小眼睛,老师把它们变出来好不好?”“一二三,请小朋友睁开小眼睛吧!”“请小朋友说说老师都把瓶子做什么了?”

  幼:“花篮、花瓶、花盆、小水桶、机器人等等”“老师在拿瓶子做运动。”

  师:“今天,这些饮料瓶来到了我们的活动室,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

  幼:“高兴!”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让幼儿利用平时不用的这些瓶子做游戏,引起的幼儿的兴趣。)

  (二)、自由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

  1、幼儿自由玩空饮料瓶

  (1).师:“饮料瓶有很多种完法,刚才老师也表演的一种玩法,我想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试一试,来跟瓶子做游戏了,对吗?”

  幼:“对!有的鼓掌!”

  师:“小朋友们可以拿一个玩,也可以拿多个玩,还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来玩,但要注意安全不能打逗,大家请玩吧!”

  (幼儿自由尝试玩瓶子。有的幼儿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一拨,瓶子能转好几圈;有的幼儿用瓶子敲打身体及桌子椅子和地面,发出不同的响声;有的幼儿把瓶盖拧下来,用嘴对着瓶口吹出声来;有的幼儿用另个瓶子敲打横放在地上的那个瓶子,地上的瓶子能蹦起来......)

  (2).交流玩法

  师:“请***小朋友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并简单说明自己是怎么来玩的。”“谁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样?你是怎么玩的呢?”(幼儿示范)

  (把饮料瓶当玩具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我给孩子们创设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探索和尝试,发现饮料瓶的多种玩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玩法,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2、幼儿自由玩装有东子的饮料瓶

  (1).师:“刚才,小朋友玩的是空瓶子,如果瓶子里面装上东西是不是更好玩呢?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出示准备好的各种豆子、花生、米、小石子、小纸团、沙子和水。)

  师:“小朋友们自己来选择东西来装进瓶子里,慢慢的装,装好后拧紧瓶盖。可以选一样装也可以选多样装,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

  (2).让幼儿自由尝试装上东西后饮料瓶怎么玩?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并引导尝试多种玩法。)

  (有的幼儿把装有豆子、花生、米的'瓶子摇了摇,变成了沙锤;有的幼儿把两个装有沙子的瓶子口对口不是颠倒上下,玩起了沙漏;有的幼儿把各种豆子、米、花生、沙子、石子、纸团都放进瓶里最后还灌满水,看着瓶子里各种东西的变化等等。)

  (3).交流玩法

  师:“请***小朋友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并简单说明自己是怎么来玩的。”“谁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样?你是怎么玩的呢?”(幼儿示范)

  (在这一环节,我让小朋友们在瓶子里装上东西尝试新的玩法,给幼儿们又一次创设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间,使他们又有了新的灵感,进一步自由探索和尝试,发现饮料瓶有更多有趣的玩法,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谈话小结

  师:“小朋友们和瓶子们一起玩游戏快乐吗?(快乐!)刚才,小朋友们你们的玩法都很棒,其实,在我们生活周昂还有很多废旧的物品都可以用来当玩具,你们知道还有那些物品吗?(纸杯,纸盒,易拉罐,报纸等等。),这些物品都不要随便扔掉。”

  (通过进一步的谈话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在生活周昂还有很多物品可以废物利用。)

  (四)、做健康哑铃操

  师:“刚才,老师看见有的小朋友拿着饮料瓶做运动,来锻炼身体。下面咱们也把饮料瓶当哑铃,跟老师一起来做哑铃操锻炼身体吧!”

  “小哑铃,真不错,我拿它来把操做;小哑铃,前平举;小哑铃,侧平举;小哑铃,向上举;小哑铃,放下面,碰一碰;小哑铃,放左边,碰一碰;小哑铃,放右边,碰一碰;小哑铃,放腰上,跳一跳。”

  师:“今天,饮料瓶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了那么长时间的游戏,小朋友累了,饮料瓶也累了,咱们把他们送回家,让他们休息一下吧!”(引导幼儿把瓶子送回原处,让幼儿养成把玩具送回原处的好习惯。)

  教学内容附录

  这次集体教育活动涉及到的儿歌“小哑铃,真不错,我拿它来把操做;小哑铃,前平举;小哑铃,侧平举;小哑铃,向上举;小哑铃,放下面,碰一碰;小哑铃,放左边,碰一碰;小哑铃,放右边,碰一碰;小哑铃,放腰上,跳一跳。”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所投放的材料——饮料瓶,虽然是人们生活中丢弃物,但对于幼儿游戏来说却有着很大的用处,可以把它当成游戏的材料,进行多种游戏。结合中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在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上。

  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通过自由玩瓶子,来提取和激活它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游戏的愿望。接着,采取了“好玩大家共享”的方法,让幼儿在反复的亲身体验中,积极的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从整个活动来看,大部分的时间是孩子们在活动,在通过肢体和大脑的活动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提升。通过玩瓶子,幼儿在时间中培养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该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拧、拉、扭、搓等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并体验转动的乐趣。

  2、积累关于物体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3、积极参加探索活,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重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探索使物体转动。

  活动准备

  1、各种转动玩具:溜溜球、陀螺、竹蜻蜓、风车、发条玩具等

  2、各种东西:伞、光盘、球、圈圈、瓶子等

  3、各种辅助材料:筷子、绳子等

  4、相关内容的课件PPT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玩”各种玩具,初步了解转动的方法,和物体转动时的特点。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玩具,你们想不想玩一玩?

  2)交代游戏要求:请小朋友们每人选一个玩具来玩一玩,看看玩具在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你有什么发现?

  3)让幼儿自由玩玩具,引导幼儿去发现转动的方法。

  4)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谁愿意来说说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教师出示相应的玩具)

  5)教师小结:风车是用嘴巴把它“吹”动起来的。只蜻蜓是我们用手“搓”才是他转动起来的`。发条玩具是我们“拧”动发条,发条动起来后玩具才动起来的。原来我们玩的这些玩具在玩的时候都能转动起来,转动时看上去都像是个圆。

  2、引导幼儿探索使物体转动的方法

  1)引出活动:我们把玩具都转了起来,周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一件件出示)

  2)交代要求:想请小朋友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把他们也都给转动起来,你们愿意试试吗?

  3)让幼儿自由进行探索:请小朋友们自由选一件东西,然后找个空地来试一试,转一转、玩一玩。

  4)进行分享:随来说说你选了什么东西?有没有把它转动起来?(出示相应的东西)

  引导式提问:你选了什么?有没有把它转动起来?怎么转的?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5)师小结:有的东西我们通过“拧、搓、扭、拉、”等方法是它转动起来,而且我们发现同一样东西其实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把它转动起来。

  3、再次进行探索使用辅助材料来让物体转动动的又稳又快。

  1)请小朋友们再次选择一件东西来转一转,玩一玩、但这次请你用别的东西一起来把物体转动的又快又稳。

  2)幼儿在此进行探索转动的方法

  3)师小结:我们刚刚用了筷子套在圈圈内,用筷子带动圈圈转动得又快又稳。把绳子穿过光盘,一来一甩,光盘飞快的转动起来了,所以辅助材料能他物体更好点的转动起来。

  4、讨论生活中可以转动的东西,了解转动的东西让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更加舒适,是我们变得更加的快乐。

  1)提问: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也可以转动的东西?都有哪些?它们是怎么会转动的?

  2)幼儿进行分享经验

  3)播放课件内容帮助幼儿丰富对生活中转动东西的经验:小朋友都说到了这么多的东西,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师幼共同小结:刚刚我们说到摩天轮,当摩天轮慢慢转起来时我们可以慢慢看到很远的地方。大风车则是通过风让它转动,使他在在转动时产生电,这就是运用了风力发电。而石磨则是可以磨出好喝的到豆浆来。这些转动的东西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更加舒适,也使我们变得更加的快乐。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认识颜色的兴趣。

  2、能在生活中找到红色的物体,巩固幼儿对红色的认识。

  3、认识红色,学习词语:红色。

  活动准备

  1、一个小布袋(布袋里装有一块红色的小方巾,一只红色的蜡笔,一个红辣椒)一张红色宝宝的卡片。

  2、幼儿每人一支红色的蜡笔,一个红苹果。

  3、幼儿用书:《认识红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1、师:有一个小宝宝,它有一个神奇的布袋,它的布袋里能变出许许多多好玩的东西。

  小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

  2、师展示红色宝宝的卡片,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红色。

  (1)师:这就是拥有神奇布袋的'小宝宝,它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中宝宝的自我介绍吧!

  (2)点击幼儿用书P9红色宝宝,学习词语:红色。

  二、游戏:神奇的布袋,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红色。

  1、师:红色宝宝的布袋里能变出什么东西呢?让我们来一起变变吧!

  2、教师邀请幼儿依次从布袋里拿东西。

  (1)当第一名幼儿拿一件物品后,提问:布袋里变出的是什么呀?它是什么颜色呢?

  (2)当第二名幼儿拿一件物品后,教师放慢语速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拿出的物品颜色,

  加深幼儿对红色的认识。

  (3)当第三名幼儿拿出一件物品后,幼儿对其他小朋友说:这是一个红色的××。

  三、点击幼儿用书P9空白处,引导幼儿观看方框李的红色物体,巩固认识红色。

  1、观看画面,引导幼儿用短语说出:红色的衣服,红色的皮球,红色的积木。

  2、师幼共同讨论:在生活中,你还看见过哪些红色的物体呢?

  四、点击幼儿用书P9空白处,引导幼儿观看苹果树,向幼儿说明题议,幼儿完成练习。

  1、引导语:小朋友,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苹果树老爷爷给我们带来了好吃的苹果。

  但是,在吃苹果前,苹果树老爷爷也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要先完成才能吃苹果。

  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苹果树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难题。

  (点击幼儿用书苹果树,听听苹果树的问题)

  2、涂色,幼儿给苹果树上的苹果涂上红色。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知道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

  感知空气

  活动难点:

  了解空气

  活动准备 :

  空箱子一个,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塑料袋、气球、吸管、口杯等实验材料。

  活动过程 :

  一、开始部分。

  律动,幼儿听音乐《十个印第安人》自由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认识空气。

  1、空气的特点。

  教师通过做游戏请幼儿用鼻子闻一闻,耳朵听一听,小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礼物的特点,请大家来猜一猜,这个箱子里边到底装的是什么礼物?

  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

  2、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1) 请幼儿闭上自己的嘴,并用小手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憋得喘不上气来,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没有空气。)

  (2) 请幼儿做深呼吸再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这次我们能坚持一会了,不是那么憋的荒了,因为我们肚子里吸进空气了。)

  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空气呢?(动植物)

  3、空气在哪里。

  老师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和空气玩一玩游戏,好不好?”

  “可是空气在哪里呢?谁知道?”

  (1) 幼儿自由发言。师小结:其实空气无处不在,到处都是,现在我们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

  (2)教师给幼儿提供教材(气球、塑料袋、吸管、口杯等)让幼儿找空气,并把它装起来。

  (3)用吸管对着手吹,告知幼儿空气还是流动的,这就叫做风。

  (4)幼儿交流: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装空气?(瓶子可以装空气、轮子有空气、衣服兜里有空气等等)

  小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三、结束部分。

  《空气娃娃》的制作

  方法:把塑料袋装进空气打结,做娃娃头;用口杯做娃娃身体;用吸管做娃娃尾巴;用准备好的图形做娃娃的耳朵、眼睛、鼻子、嘴 。

  活动延伸:

  幼儿和家长共同给空气娃娃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参加国培所上的一节公开课。幼儿是从培训所在地幼儿园找的大班的孩子,课堂上幼儿很兴奋,参与也很积极。幼儿通过看、听、闻、做对空气有了新的认识、了解。在空气娃娃的制作中,也懂得了废物利用。这节公开课得到了老师和其他学员的认可。

  但是课后,我也发现存在许多的问题:

  1、课前应和幼儿有一些必有的交流,这样就可以避免授课中出现冷场。

  2、教具出示的顺序应考虑到整个课程的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幼儿打翻口杯里的水。

  3、时间安排不够,结束部分处理不到位。结束部分计划指导幼儿做完空气娃娃,可是我刚讲解完毕时间就到,慌乱之下结束授课。我应该讲解完毕之后,把制作娃娃部分留给幼儿和家长做亲子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5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02-16

科学活动教案06-1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6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7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9

科学活动教案【合集】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