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4 11:23:4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中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刚升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所以本活动的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因此我选择了科学活动:《会变的颜色》这节课。

  二、说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发现颜色的奇妙变化,激发幼儿对调色的兴趣。

  2、在示范的基础上,教幼儿学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引导幼儿进行一定的创编。

  3、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三、说教学准备:三个装了不同颜料的`瓶子、碗、画笔、纸。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

  四、说教法:

  在这一活动中,我为了让幼儿更形象、更直观的了解颜色的变化,我将在活动中采用讲解法、示范法、操作法的形式进行,使整个过程环环紧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五、说教学程序:

  活动流程为:

  1、采用教具与故事相结合导入主题。

  2、老师示范表演魔术。

  3、幼儿操作活动。

  4、幼儿作画。

  教学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各种工具固定图书的方法。

  2、进行简单统计,提高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记录能力。

  3、能积极参与装订图书活动,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

  知道一些常用小工具的名称以及用途。

  活动难点

  学习常用小工具的一些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认识身边常用的工具。

  教师准备:小鸭玩具手偶,图片、回形针、订书机、夹子、铅笔、毛线、眉毛夹、固体胶若干,统计表、四个画架和适合活动情境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老师出示小鸭手偶说:嘿,大家好!我是小鸭乐乐,我刚开了一家印刷厂,厂里印了好多画纸,我想把它们装订成图书,但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工具装订,你们能帮我想到好办法吗?(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办法)

  二、探索发现哪些小帮手能够帮助固定图书

  1、操作前的猜想。

  教师:我这里有很多工具图片(出示六张图片),请你们把认为能装订图书的工具放在上面,不能装订的放下面,谁来试试。有人有不同的意见吗?

  2、幼儿操作。

  教师:每个人的篓子里也都有这几样工具,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看哪些工具是我们的小帮手,能帮助我们装订图书,请把每一样工具都试一试。

  (教师除了鼓励幼儿各种工具都试一试之外,可以尽量减少直接指导、语言提示,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

  3、交流经验。

  教师:请做好的孩子拿着图书和笔,把你用了哪几种工具记录在统计表上。(一张大的统计表)谁能拿着图书告诉大家,你用到哪些小帮手装订图书的?是怎么做的?哪些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装订图书?

  三、探索发现固定图书本领最好的小帮手

  1.幼儿的讨论。

  教师:小鸭乐乐说,你们真有办法,能用这么多的小帮手装订图书。但是我的图书应该装订得不容易散,你们觉得是哪一种小帮手呢?谁来说说?有不同的想法吗?

  2.幼儿再次操作。

  教师:请孩子们选一种你认为能装订得最结实的小帮手来试一试。(幼儿自由选择一种工具装订另外一套图书,装订好后按顺序摆放在画架上。)

  3.得出结论。

  幼儿一一演示。演示完以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得出结论:订书机装订的图书又结实、又牢固。

  四、给装订好的'图书编页码

  1、教师再次创设情境:小鸭乐乐说,你们真棒!帮他找到了装订图书最好的办法,如果给他的图书编上页码,图书就可以卖出去了。请用订书机订图书的小朋友帮图书编上页码,不是用订书机装订图书的孩子可以试试用订书机装订一本图书,再编上页码。谢谢你们!

  2、幼儿根据自己的装订情况自行选择编页码、改进装订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刚刚用到的回形针、订书机、夹子、固体胶等都是工具,有了这些工具,我们做事就会很方便。这些工具能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以后我们慢慢去发现,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王红)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探索如何产生风感兴趣。

  2、发现风的形成及风的大小与空气流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3、大胆并清楚地表达自己在操作实验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扇子,书,帽子,塑料瓶(上面打几个小洞),纸板,盆,水,纸船。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趣

  1、谜语引出

  2、梳理经验

  师:你平时感受过风吗?你是怎样感受到的?

  幼:冬天的时候很冷

  师从幼儿身边一圈跑过,让幼儿感受风

  3、师小结:原来,风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探索风是怎样产生的

  1、介绍材料,幼儿第一次操作

  师:你们会制造风吗?

  2、交代操作要求

  四个人一组,一样一样的去试试,用什么材料去制造风?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书本——翻一翻

  扇子——扇一扇

  矿泉水瓶——捏一捏

  书本——翻一翻、扇一扇

  纸板——扇一扇

  3、师幼交流

  三、尝试产生大风和小风

  1、幼儿第二次操作。

  探索怎样才能产生大风和小风。

  2、幼儿分享交流经验。

  小结:当我们速度很快的时候,风就会很大,当我们速度很慢的时候,风就会很小,原来风的大小和我们的速度有关系呀!

  四、初步了解风的.用途

  图片一:风车(风可以转动风车,传播发电)

  图片二:蒲公英(风可以吹动蒲公英,传播种子)

  图片三:帆船(风可以推动帆船,节省动力)

  师:风有时候也会发脾气呢?风发脾气的时候,会怎么样?

  师:原来风发脾气的时候,也很可怕的!回家和爸爸妈妈在网上查查,有什么可以制止风造成的危害?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通过对豆豆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高脚杯6个、黄豆若干、大铁盘6个、记录白纸30张、铅笔30支。

  【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要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豆豆被泡大了。

  (2)豆豆会从杯子里跳出来。

  (3)不会有变化。

  试一试。幼儿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并仔细观察。

  说说我的发现。

  (1)看见一颗颗黄豆陆陆续续地从高脚杯跳到铁盘中。

  (2)豆子发出蹦蹦的响声,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来了。

  数一数,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活动的结果。

  想一想,还有哪些豆子会跳舞呢?水泡过的'豆子与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

  1、实验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各个环节教师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挑选黄豆时要挑选颗粒饱满的黄豆。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绘本故事中,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用多种材料的进行测量,探索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次数、长度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蜂蜜蛋糕树》绘本ppt、表格(次数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长度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操作材料、测量工具(木棒、棉签、回形针)、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阅读绘本,学习测量

  1.阅读绘本前几页提问: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吗?为什么没有挖到?

  2.出示图片,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长度的关系

  出示蜂蜜的路线图:

  小熊猫从家门口走了五步,小老鼠也走了五步,小老鼠是用什么测量了5步?(小老鼠的脚步,我们也可以叫它测量工具。)

  老师示范测量,上一次的测量是下一次的开始大河马阿力也走了5步,它的测量工具是什么?(阿力的脚步)

  阿力走的长度,谁来表示一下?请个别幼儿测量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没有挖到蜂蜜了吗?

  3.师小结:

  小老鼠的脚步小,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短(我们用一个更加规范的词叫做“短”)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短;河马的脚步大,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长,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也长,因此,虽然都走了五步,测量了五次,但是长度不一样。

  4.绘本画面七我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发现?

  5.原来,小小的测量还有这样一个秘密呢,怪不得它们挖不到蜂蜜。测量还有什么小秘密呢?请你来发现一下。

  三、幼儿测量

  1.老师把大熊猫的家到蜂蜜的距离画出来了,请你用老师提供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一下,看看测量结果都一样吗?

  师交代要求:请你每次选择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好以后,把测量次数记录下来。

  2.记录幼儿的操作结果

  3.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多?

  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少?

  为什么?

  4..师小结:相同的长度,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

  四、欣赏后半部分小朋友们真聪明,故事里的小老鼠也很聪明,我们看看它有没有挖到蜂蜜。

  师讲述后半部分绘本内容

  师小结: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蜂蜜蛋糕树》,好听吗?

  活动反思:

  1.目标的修改:对活动目标做了修改,有原先的“探索用多种材料的进行测量,知道量具的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关系”改为“用多种材料的进行测量,探索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次数、长度的关系”前者注重幼儿的测量技能,能用多种材料进行测量,并且对于测量的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已知的,通过测量来进行验证。这与我们活动的重点及活动过程不相符合,经过修改后的目标,更能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通过测量活动,发现测量次数、长度与测量工具之间的关系。

  2.活动材料的修改:第一次活动时,提供长短不一的相同类型小棒;第二次活动是提供大小不同的`圆形物品若干。第一次的材料过于单调,活动过程中,只要求幼儿用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对于测量结果,通过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因为小棒的长短过于明显,测量过程中的探索性不强,而语言的总结性对幼儿来说比较难。第二次圆形测量工具的提供,不太科学。首先是圆形物品在作为测量工具时,存在一定的误差;其次,圆形物品之间的比较都是大小比较的,但作为测量工具,应该是长短之间的比较,不规范。第三次活动时,提供幼儿三种测量工具:回形针、棉签、小棒。三种测量工具属于三种物品,幼儿在长短上要通过比较,再来概括,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并且,让每个幼儿用这三种工具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幼儿在测量的过程中,有了比较,就有了发现,于是产生疑问,仔细研究,发现秘密。因此材料的提供要规范,科学,具有一定的探索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和其它物质混在一起产生不同的反应。

  2.对水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量杯、洗洁精、小调羹、肥皂粉、抹布、吹管、空杯子、塑封的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看看这里有什么?(教师出示洗洁精和洗衣粉)

  它们有什么本领?

  小结:除了你们说的本领之外还有一个奇特的本领,会吹泡泡(老师示范吹泡泡),老师的吹泡泡瓶子里就放了这两样东西中的其中一样。

  2.幼儿操作实验

  师:今天我们自己来制作一个吹泡泡的瓶子。去试一试,成功了请你记下你加的是什么,加了多少。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在实验时要吹而不要吸。

  幼儿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用洗洁精和洗衣粉都可以吹出泡泡,但要掌握加的量。

  3、活动延伸

  在水中还可以加什么东西也能吹出泡泡?怎样让我们的泡泡吹得更大更多?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活动可以延伸到幼儿家庭中,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探索实验操作怎样让泡泡吹得更多更大。

  2.活动可以渗透到科学领域中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让幼儿尝试探索,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如正方形、五角星、心形、椭圆形等)吹出的泡泡形状是否一样。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帮水宝宝搬家”的不同方法。

  2、知道节约用水,体验玩水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盛水的大盆4个,内装有半盆水;经过装饰的塑料瓶(水宝宝的新家)人手一个。

  2、吸管、调羹、积木、玻璃球、夹子、布条、毛巾、塑料袋、小篮子、海绵等实验材料。

  3、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今天,调皮的水宝宝来到我们班,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把水宝宝找出来好不好?每张桌子下面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请幼儿将装有水的杯子找出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提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水有颜色吗?有味道

  4、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二、说说喜欢水宝宝的理由。

  1、教师:你们在哪里看到过水?是些什么水?(引导幼儿回忆、思考生活中见到的水:自来水、河水、露水、雾水、雨水、瀑布、还有饮料、墨水等。)

  2、你喜欢水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水真有用,可以帮助我们做那么多事,假如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三、游戏活动:“水宝宝搬新家”。

  1、(出示一大盆清水)教师:这么多小水滴住在一个房间里实在太挤了,这里有许多漂亮的新房子,他们想搬到新房子里去住,小朋友能帮忙吗?

  2、你准备怎样帮小水滴搬家?(组织讨论)

  3、不用倒的方法也能搬吗?

  4、提供材料,请小朋友用这些材料帮水搬家,搬家时要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

  四、说说自己的发现。

  1、 相互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帮水宝宝搬家的?(我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办法?)

  2、教师: 水除了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还会流动。

  提示:搬水的方法其实很多,其中有一种是用“吸”的办法,请你找找哪些材料会吸水。

  五、再次操作。

  1、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哪些材料具有吸水性?哪些材料的吸水性强,运水的速度快?

  2、相互讨论自己的发现。你是怎样帮水搬家的?发现什么?你认为哪种“搬家”的方法好?为什么?

  六、教师小结。

  1、小朋友用了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而且各种方法各有长处和短处,所以人们在搬水的时候会采用不同的方法。

  2、今天我们帮助了水宝宝,让我们和水宝宝一起跳起《欢乐舞》吧。

  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一颗白菜和一杯清水,在水中加入几滴红墨水。)

  教师:你们都知道了海绵、毛巾和布条都会吸水,那这颗白菜会吸水吗?小朋友可以回家自己先做个实验,然后我们下次再来玩玩这个游戏。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2-15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01-05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4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