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活动教案9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轮子是圆圆的,会滚动。
2、寻找生活中的轮子,发现轮子的作用。
3、激发思考与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汽车图片或者实物,教学挂图,积木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老师出示汽车,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幼儿回答)
引导幼儿发现汽车能跑起来的原因
老师:对啦,是小汽车,你们看,它能够在地上跑,你们知道为什么汽车能在地上跑吗?
(幼儿回答)
引导幼儿观察出玩具车的轮子是圆形的,并说出玩具车是因为有圆形的轮子才能跑起来。
二、基本部分。
(感知轮子能跑起来的特点)
老师:如果把圆形的轮子换成其他形状,想三角形,正方形的,这样的小车能跑起来吗?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的积木让幼儿观察、讨论三角形,正方形能不能滚动起来。)
老师:好了,我们大家来看看三角形,正方形能不能滚动起来呢?小朋友们在桌子上试一试。
老师小结:对了,三角形,正方形不能滚动起来,因为圆形没有角,所以就能滚动起来。
三、出示教学挂图,感知轮子的多样性。
老师:这幅图哪些地方有轮子呢?
(幼儿回答)
老师:这些轮子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回答)
老师:轮子有大有小,有的是橡胶的,有的是木头的,有的.轮子中间是空空的。但是无论怎么样的轮子它都是圆形的,因为这样才能滚动。有了轮子,我们搬运东西的时候就更轻松了也更快了,小朋友们回家了也可以找一找家里有哪些地方有轮子,好吗?
三、收拾教具,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对线条图展开想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像能力。
2、要求幼儿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继续学习创编故事。
活动准备:
线条图两张(如图),各种颜色的毛线绳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线条图谈话。
1、出示粘在纸上的线条图,激发幼儿想象。
师:昨天,老师在织绒线时,发现绒线可以甩成许多图案。你们看,图上的线条多有趣呀,好象是这样,又象是那样。小朋友,你觉得它像什么呢?”(请个别幼儿进行表达。)
幼:像笔架、像心电图、像英文字母……
师:(作出肯定)真有点像!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2、转动线条图,变换线条的方位,激发幼儿新的想象。
师:(转动手里的图案,使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想象)横着看线条像什么?竖着看线条像什么?倒过来看线条像什么?”
幼:横看线条像山峰、波浪……竖看线条像小路、蛇……
二、引导幼儿操纵绒线形成线条图,进行想像的发散。
师:教师操纵绳子形成一个线条图。甩动绳子后松开手,让绳子自然落地形成线条图。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甩绳的'方法,如抓住绳子的一头甩动,或抓住绳子的中间甩动,或将绳子向上抛,或转圈甩动绳子等,形成差异较大的线条图,以促使想像的发散。
师:(让幼儿展开想像)小朋友们看,线条图现在又像什么呀?
幼:横看像一棵茂盛的树、像漂亮的蘑菇房、像一顶厨师帽……倒过来看像老爷爷的鼻子和胡子……竖着看像一只肥肥的耳朵……
三、分散玩线条游戏。
1、全体幼儿参与,每人拿一根毛线绳操纵,形成线条图,要求边玩边想象。
师:我们每人拿一根绒线,用不同的方法甩动,让毛线绳落在桌子上,然后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儿操作讲述,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玩边轻声讲述“我觉得它像XX”,鼓励幼儿相互间观察和讲述。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用完整的语句“我觉得它像XX”表述自己的发现。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及时鼓励幼儿认真观察,积极表述。
2、第二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线条图编成一段话。
师:这次可以拿一根毛线绳,也可以拿两根毛线绳操作;可以单手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一个线条图,也可以双手各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两个线条图,边操作边轻声讲讲它像什么,在干什么或是什么样的。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整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及时帮助幼儿讲完整语句。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
幼A:我觉得它像一只蝴蝶,蝴蝶飞来飞去在找伙伴玩。
师:谁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
幼B:我觉得它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它在阳光下跳舞,吸引了许多的动物来,它们都夸蝴蝶跳舞跳得好……
幼C:我觉得它像一只北极熊,它的脚踩在冰冷的雪地上,寻找吃的东西,可是什么也没找到。
幼D:我觉得它像一条蛇,它把长长的身子蜷在一起,正在泥洞里冬眠呢!
师:谁还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
3、第三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线条图编成一个故事讲述出来。
师:现在请你继续玩绒线,需要几根便拿几根。看看这回它又象什么,然后把它们编成一个小故事。讲讲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编好后讲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幼儿边操作边进行创编故事,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确定主题,完整讲述故事。
幼A: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乘着摩托车到外婆家玩。开着开着,一不小心撞到了一棵大树上,我们都摔了个大跟斗。
师:是吗,讲得真好!不过以后可要注意安全。
幼B:有一个小姑娘,长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辫子也跟着一跳一跳的,可好看了,大家都很喜欢他。有一天,小姑娘和几个朋友一起在草地上放风筝,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摔到了一个小坑里,他爬也爬不出来,急得哭了起来。小朋友们看到了,急忙说:“别急别急,我们来帮你!”可怎么帮呢?小姑娘想到了一个办法,她把长长的辫子甩进小坑里,大声说:“你别哭,你抓住我的辫子,我们把你拉起来!”嘿哟、嘿哟,大家终于把这个小朋友拉了上来。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
2、通过照镜子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3、激发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照片:公告汽车
2、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一、出示镜子,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瞧!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
(教师照镜子,激发幼儿照镜子的欲望)
二、自由摆弄镜子,探索、感知镜子的特征。
1、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认识。
三、"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1、镜子里有什么?动一动镜子,你还看见了什么?
2、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
启发幼儿说说:照镜子时,你发现什么?
四、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你在哪里见过镜子?还有谁用过镜子?
(鼓励幼儿扩散思维,大胆发言,如,汽车的后视镜等。)
五、游戏:照镜子
1、我的表情如,教师说:高兴。
小朋友就笑一笑,照照自己的表情。
2、我是镜子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人,老师做什么,小朋友应该什么?
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致性,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探索“三脚架”的稳定性。
2.能在仔细观察中,发现问题并尝试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3.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乐于表达交流。
活动准备:
1.操作用具:橡皮泥团、游戏棒、筷子、水彩笔、PVC管、皮筋。
2.表格类:记录表人手一份,闯关积分表。
3.经验准备:见过生活中常见的“三脚架”。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规则,萌发兴趣。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玩一个有意思的闯关游戏。
游戏共分为4轮,大家已经分成了红、黄、蓝、绿四个小队,每一轮都需要你们
小组内所有人共同努力,完成游戏,在规定时间内闯关成功人数多的小队可以获得
更多的勋章。最后累计获得勋章多的小队就是我们的.胜利者,大家清楚规则了吗?那我们的游戏正式开始。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操作验证。
(一)第一关:用游戏棒将橡皮泥团撑起来。
1.明确任务,进行猜想。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交流操作结果。
(二)第二关: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团撑起来。
1.明确任务,猜想并记录。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进行现场演示。
(三)第三关:说说生活中的三脚架。
1.说一说生活中的三脚架。
(1)明确任务,
表达已有经验。
2.拓展认识生活中有用的三脚架。
(四)第四关:自制三脚架。
1.明确任务。
2.幼儿尝试制作三脚架,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
(五)汇总闯关成绩。
三、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了一个科学闯关游戏“神奇的三脚架”,大家都学会了做三脚架。
活动结束以后,我会把更多的材料投放到科学活动区,请你们想一想,你们觉得加上一些什么材料可以使制作的三脚架撑起更多的弹珠,大家可以去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五指,知道五指的名称。
2.通过手偶配对游戏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知道五指的名称
活动准备:
1.手指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宝宝(教师一份示范用,幼儿人手一份用于配对游戏)。
2.房子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做客,看,这是谁的家?我们敲敲门问问看,咚咚咚,门开了,哦———原来是小手一家。
(出示戴好指偶的手)
二、认识五指,初步了解五指名称。
1.师:看,小手一家住着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宝宝)
2.介绍具有明显特征的手指(大拇指、中指、小指)
教师拿掉大拇指上的`爷爷指偶提问:爷爷住在哪个手指上?
师:看看这个手指长得怎么样?(矮矮、胖胖)
爷爷住在矮矮胖胖的大拇指上,我们叫它大拇指爷爷,你的大拇指爷爷在哪里?打个招呼吧!
师:那宝宝又住在哪呢?这个手指长得怎么样?(细细小小的)
宝宝住在细细的小指上,我们叫它小指宝宝,你的小指宝宝呢?打个招呼吧!
师:爸爸住在这个手指怎么样?(高高的)
爸爸住在高高的中指上,我们叫它中指爸爸,你的中指爸爸呢?打个招呼吧!
师:妈妈住在无名指上,我们叫它无名指妈妈,奶奶住在食指上,我们叫它食指奶奶。
三、通过配对游戏,巩固对五指名称的认识。
师:小朋友的小手一家在哪?让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宝宝住到自己的小手上吧!
(引导幼儿边戴指偶边说:***住在***手指上)
师:小手一家亲亲热热住在一起(手指收拢)
师:早上,太阳公公出来了,让我们把小手一家叫醒吧!
大拇指爷爷醒了......
师:大家都醒了,该锻炼身体了:大拇指爷爷弯弯腰,食指奶奶弯弯腰,中指爸爸点点头,无名指妈妈扭一扭,小指宝宝跳一跳。
四、结束部分。
师:做了运动,好累呀,让小手一家休息下吧。
大拇指睡了,食指睡了,中指睡了,无名指睡了,小指睡了......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长江的宏伟和壮美,知道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是我们的母亲河。
2.自主探索、了解长江流经的省市及地理位置。
3.萌发热爱长江、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教学用课件,视频《长江》。
2.幼儿已经了解长江文化艺术节的相关内容。
3.幼儿操作材料:拼图地图、地图涂色纸、大幅长江和省市图。
4.背景音乐:《长江之歌》伴奏。
5.电脑5台,幼儿用课件《长江流域》。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长江吗?你见过的长江是什么样了的?请你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现在让我们走近长江,欣赏长江的风采吧。
看,这就是长江!从高空往下看,长江是什么样的呀?(暂停)是呀,长江蜿蜒曲折,穿过崇山峻岭。长江水奔腾不息,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从近处看,长江满面怎么样呀?(暂停,动作提示。)非常宽阔,真是一望无际。
看长江水怎么样啦?长江水波涛汹涌,此起彼伏,非常有力量,有气势。来让我们也来学一学长江水此起彼伏的样子吧!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长江的风采,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小结:长江就像一条长龙,蜿蜒曲折地流淌在中国的大地上,它是我国最长的一条河流,全长有6300多公里呢。它还是我们的母亲河,滋养了长江两岸的人民。
(评析:活动一开始,结合着《长江之歌》背景音乐的长江的视频,一下子就让幼儿走进了长江。在欣赏中,孩子们从高处、近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欣赏着长江的风采,又通过说说、议议、做做等不同的方式,感受着长江的气势磅礴。这一环节有效地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让孩子更加深刻了感受了长江。)
(二)多种形式,了解长江流域。
1.整体感知长江。
教师:地图上的长江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
(1)地图上的长江在哪里呀?谁能指出来?看上去像什么呀?
(2)在地图上这是西面,这是东面,长江是怎么样流的呀?
教师介绍:在我国的西部有很多的山地,而东部就比较平坦,河流一般都是从高处流向低处的,长江就是从西流向东的.。
(3)长江从这里起源,那么青海就是长江的源头。那它的尽头在哪里呢?(原来长江流到这里就进入大海了,这就是长江的尽头。)是在哪个城市呢?(点击进入。)东方明珠塔 是亚洲第一高电视塔呢。
(评析:活动中,通过课件的使用,点击后放大长江流域,及鼠标放于长江上,长江闪烁等电教手段的参与,突出了整个长江流域,让幼儿能一目了然,很好地了解了长江。)
2.自主探索,了解长江流经省市。
教师:长江从源头流到尽头都流经了哪些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请电脑来帮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5台电脑,待会儿,请你们自己去看一看。如果不认识字,可以点击上面的色块,电脑就会告诉你了。比一比谁找到的又多又正确。
① 幼儿自由分组探索。
② 幼儿交流。
教师:你知道长江经过哪些地方呢?谁找到了不同的地方?你的小眼睛真亮,找到了这么多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川:川剧(游戏变脸)、云南:孔雀舞(学动作)、江西:庐山(回忆古诗)。
师幼小结:长江经过了哪些省市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共有多少个省市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评析:这一环节的自主学习中,老师提供了可操作可支持的电脑学具,鼓励孩子借助电脑,在与电脑的交互与互动中去探索长江流域。活动中,他们几个人自由组合,在电脑前通过点击课件,了解了很多的内容。同时部分省市中具有特色的动物、景色或文化的图案,如云南的孔雀、四川的川剧等,很受幼儿喜欢。在游戏变脸中,师幼一起在一声声“变”中不断地变化表情,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这种图文并茂、具有支持性的交互学习材料不仅引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操作兴致,更便于孩子主动学习和记忆,让孩子快速方便地掌握了长江流域。)
3.自选游戏,巩固理解。
教师:那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吗?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这里有三种材料,看,这是第一种材料,它比较容易一些,请你把这11个省市拼到中国地图上;这一种材料有一点难度,请你把五角星贴在这11个省市上;在这块布上有着长江,请小朋友将这些省市图在长江两岸摆一摆。可能有点难,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合作。
① 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② 幼儿检查,个别幼儿介绍。
小结:刚才你们是怎么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都摆对了吗?为自己欢呼一下。如果没有摆对的小朋友,在课后还可以再去摆一摆。
(评析:在这一巩固环节中,三种富有层次和差异的材料:拼图长江流域、贴星长江流域;在画有长江图案的布匹上拼长江流域,为不同能力的孩子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孩子们在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材料和操作方式,因为是自主选择,所以孩子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都更好地发挥出来了。)
(三)了解张家港与长江的关系。
教师:我们在地图上找到了长江流域,那你们知道我们张家港在哪个位置上吗?
1.标出张家港。
教师:张家港属于江苏省,在长江的南边,离上海很近,我们用一个圆形来标出张家港的位置吧。
教师介绍:其实,在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江滩,张家港就是由长江冲积而成的。
2.长江对张家港的益处。
教师:那长江水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请小朋友到电脑上去看一看,找一找。
①幼儿相互交流。
②个别幼儿介绍。
提问:谁来和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发现。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小结:我们张家港可离不开长江呀。长江让我们的生活幸福多彩。我们要不要感谢长江呀?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感谢长江——感谢你,长江!
(评析:这里又是一个自主学习,孩子借助电脑了解了长江对张家港人的作用:我们饮用的长江水、食用的长江鲜、便捷的水上交通运输,丰富的长江水资源的灌溉,长江带给我们家乡的是繁荣、便利和幸福。在这些画面的渲染下,孩子们感恩长江的情感自然被激发出来,由此也自然真实地呼唤出“感谢长江”的感人话语。)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感知“软”、“硬”、“光滑”、“粗糙”等特性。
2、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受。
3、积极参与活动,有探究欲望。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课件、四条路、颜料、盆、白纸、抹布等
知识准备:
知道脱下来的鞋子和袜子放在哪里的常规。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通过自己的活动感知“软”、“硬”、“光滑”、“粗糙”等特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观看幻灯片,导入活动。
1、你们看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她光着脚玩真高兴呀,今天我们也来光脚旅行,去到大森林里玩好吗?
2、请幼儿脱鞋子、袜子,要求把袜子放在鞋子里, 鞋子放在椅子下面。
师:我们看看自己的小脚是什么样的?(有5个脚趾、脚底、脚是长长的等)脚有什么用呢?(能走路)宝宝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走吧!1、 幼儿观看课件,知道要玩光脚旅行的游戏。
2、 脱下袜子和鞋子,摆放在正确的地方,袜子放在鞋子里,鞋子放在椅子下面。观察自己的小脚的样子。通过观察课件,激发幼儿参加光脚旅行游戏的兴趣,观察自己的小脚比观察图片更来得认识,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小脚师什么样子的。
二、幼儿操作实验感知“软”、“硬”、“光滑”、“粗糙”等特性。
1、师:哎呀!前面有几条路呢?它们都是什么路?
2、宝宝们我们选一条“路”走过去,走的时候可要慢着点,路上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呢!(教师用动作示范慢走),看看走在这些“路”上有什么感觉?
幼儿尝试后提问:你刚才走的是哪条路?走上去有什么感觉?
3、刚才我们是走一条“路”过来的,你们想不想走走其他的“路”,看看它们走上去的感觉一样吗?
师:你又走了哪条“路”?这条“路”走上去有什么感觉?它和你前面走的“路”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沙子路和石子路走上去是粗糙的,地板路走上去师滑的,垫子路走上去是软的。
1、 幼儿认识旅行的路途中有沙子路、石子路、地板路、垫子路。
2、 幼儿选择一条路,走一走试一试,说一说刚刚走的是什么路,这条路走起来是什么感觉。
3、 幼儿尝试刚刚没有走过的路,尝试新的感觉。让幼儿在自己尝试和操作中感知“软”、“硬”、“光滑”、“粗糙”,更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通过教师小结,了解到沙子路和石子路走上去是粗糙的,地板路走上去师滑的,垫子路走上去是软的道理,能进一步加深幼儿的了解。三、迁移经验,游戏活动。
1、小朋友你们看我们刚刚走的四条“路”,哪条“路”让人一看就知道有人走过?为什么呢?
2、快看!森林的前面也有几条“路”,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在白纸“路”上留下我们小朋友来过森林里的痕迹呢?
3、请一幼儿示范脚印画,教师讲解要求。
4、请幼儿找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白纸“路”上印脚印,要排好对不争抢。幼儿进行游戏用脚印画,找到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白纸上印脚印,排好队不争抢。本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在游戏用脚印花的过程中,迁移经验,感受到整个活动的乐趣。四、结束整理活动。
师:这四条“路”好看吗?你们真能干,别人来一看“路”上的脚印就知道我们小朋友来过大森林了。今天我们在大森林里走了很多不同的.“路”它们的感觉一样吗?(不一样)那我们小朋友穿上拖鞋拿上自己的鞋子和袜子到班上把小脚洗洗干净,把你光脚旅行大森林的事情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幼儿欣赏自己用脚印画印上去的路,清洗好自己的小脚,穿戴好自己的袜子和鞋子,结束活动。结束活动环节不拖沓,干净利落,让幼儿清洗好小脚,提醒幼儿保护自己的脚,保持干净等卫生方面的常识。教学反思:
《光脚旅行》主要是要让幼儿感受赤脚在不同路面上行走的感觉,发展触觉,同时用合适的词汇表述自己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地面有不同的质感,通过小脚丫去碰触,会有多种不同的感觉,同时小班幼儿正处于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经验。
本次活动中,我们根据以尊重原教材的原则,制定了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感受赤脚在不同路面上行走的感觉,发展触觉。二是学习用合适的词汇表述自己不同的感觉。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观察生与熟食物,发现生与熟的不同。
增进幼儿对食物的煮熟过程的了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 生的河虾、鸡蛋、速冻汤圆、饺子、发面团若干,熟的河虾一盘。
2、 小电饭煲2~3只。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小朋友,过春节的时候,你们在家吃到过哪些好吃的菜?
2、你看过妈妈烧菜吗?说说生的菜和熟的菜有什么不同?(请幼儿举一种菜的例子给予说明)
二、观察并烧制食物
1、出示一盘生河虾和熟河虾,让幼儿区分生和熟。
说说哪一盘是生河虾,哪一盘是熟河虾呢?
你是怎么看出(判断)生和熟的?生河虾和熟河虾有什么不一样?(熟的虾颜色是红的,有香味道又鲜)果真吗?老师来煮一煮试试。(教师把生河虾放在电饭煲里煮一煮,看一看外壳有什么变化)
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生河虾、熟河虾的不同。
2、让幼儿观察汤圆和饺子生熟的变化。
将电饭煲中的水烧开,分别放下汤圆和饺子,观察这时候的汤圆和饺子是怎样的`?(沉在下面,是生的)烧着烧着汤圆和饺子怎么样了?(浮起来了,熟了)
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生汤圆、熟汤圆、生饺子和熟饺子的不同。
三、幼儿操作
请一部分幼儿揉发面、做成小面包样,一部分幼儿打蛋浆。(教师事先把蛋打在盆子里,再让幼儿舀到小碗里,把蛋黄打散)活动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教师把幼儿做好的生面包和生蛋浆放进电饭堡里蒸,留下一些生的面包和蛋浆
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生面包和熟面包、生蛋浆和蛋羹的不同。
四、生活经验交流
为什么有些东西要烧熟了才能吃?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到马铃薯的食用方法,喜欢吃马铃薯。
教学准备:
各种食用马铃薯的图片 , 没发芽的马铃薯和发了芽的马铃薯实物, 马铃薯生长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马铃薯制成的食物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这些是什么?你们都吃过吗?这些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讨论
师: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马铃薯",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土豆"。今天我们来认识马铃薯。
二、认识马铃薯及其生长过程
1、 出示发芽和没发芽的马铃薯实物请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他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请看老师手中两个马铃薯有什么不同?
师:仔细观察,看看马铃薯哪里最容易长出小芽?猜猜把长芽的埋到土里会不会长出叶子,结出新的马铃薯呢?
2、看图片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
师:把发了芽的马铃薯切成几块,切口朝下埋在土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想象。
师:马铃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长出来了。马铃薯的根是从有芽的'地方长出来的,芽朝哪里长 ?往地里长还是往有阳光的地方长?幼儿讨论,给出正确的答案:芽朝着有阳关的地方长。
师:什么时候长叶子?露出地面就会长出嫩嫩的叶子。你就会知道在这个地方有一棵马铃薯了。
师:叶子越长越多,地底下发生什么事呢?幼儿讨论
师:马铃薯宝宝要长出来了,看看宝宝长在哪的?长在根的最前端。地下宝宝在长,地面什么在长?开出漂亮的花了!
师:我们什么时间才能把马铃薯从土里挖出来?幼儿讨论
师:花谢了,叶子也枯萎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挖出长大的马铃薯了。它的宝宝可真多啊!
3、小结马铃薯生长的过程:把发芽的马铃薯切成块,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在土里发芽长根,露出地面时长出嫩嫩的叶子,长了许多叶子以后开出漂亮的花,马铃薯宝宝在土里慢慢长大,等到花和叶子枯萎了,马铃薯就长大了,我们就可以吃了。
三、马铃薯的食用
师:是不是所有的马铃薯都可以吃?长芽的,已经变绿了的可以吃吗?
师:长芽的,已经变绿的这个位子有毒素要把它去除掉才可以吃。
师:马铃薯可以怎么吃呢?幼儿讨论
师:教师出示马铃薯制成的食物图片。幼儿归纳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块,丝,整个,土豆泥等。
师:想不想吃马铃薯啊?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美味的马铃薯食品吧!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2-16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06-1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9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5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6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