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5篇【集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及实验模拟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板书:称。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你们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象)
二、初读
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三、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
1.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相机板书:议论)
2.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教师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3.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思考:
(1)官员们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2)曹操听了他们的称象办法后是什么态度?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画线?用投影片演示。
(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
(3)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4.在此基础上,老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四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五、课外活动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提问: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上──止(停止)干──杆(秤杆)到──倒(倒水)
你──称(称象)平──秤(大秤)像──象(大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提示。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美观;再字的后三笔笔顺是:竖、横、横,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注意比较在与再二字的字义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21.称象
{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提问: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上──止(停止)干──杆(秤杆)到──倒(倒水)
你──称(称象)平──秤(大秤)像──象(大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提示。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美观;再字的后三笔笔顺是:竖、横、横,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注意比较在与再二字的字义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21.称象
{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通过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感受 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及理解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大家喜欢这幅画吗?哪位同学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大家设想一下,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地上满是竹影,那么,大家会做什么呢?作者他们又会玩些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丰子恺先生的情况,哪一位同学能帮老师简要介绍一下。
二、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人,我国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特别是他的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散文除评论外,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文字朴实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情趣。丰子恺先生喜欢儿童、热爱儿童、崇拜儿童,他的'好多作品都反映儿童生活,表现童真童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这篇文章,找出课文中的人物及人物活动的词,并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与爸爸讲解中国画的知识。
四、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朦胧的月光,婆娑的竹影牵动了孩子们的心,你感受到美了吗?让我们跟随作者他们进入这美妙的境界,分享他们的快乐。请同学们再细细品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进行赏析。(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军去品读课文:1、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2、课文中富有童趣的活动)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最有趣: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总结:精彩发言不嫌多,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作者他们只是一味玩没人指引教育,那他们会有更大的收获吗?让我们共同关注丰子恺的父亲。
五、品读父亲
1、对照课文,说说作者的父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要求大家结合课文简要地作些评价。
主要有三处:
第3小节:
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第3小节: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第8小节: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 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经父亲指引后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
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让我们代表丰子恺先生用一两句话向他父亲表达一番心意。
丰子恺有这么一个好父亲,大家羡慕吗?
六、学习感悟:
读完全文,你对童心童趣,对父亲的教育方式,或许会有一些深刻的启发或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任选一个角度,具体地说说,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独到的见解。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八、入、大、天”4个字。认识5个偏旁“王、足、口、亻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字、识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偏旁的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八、入、大、天”4个字。认识5个偏旁“王、足、口、亻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字
三、教学难点:、识字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课间,小朋友在哪儿活动?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活动?(相机出示有关词卡)
2、看图,说说课间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从图中找出刚才没说到的项目,出示相关词卡)
(二)、自读词语和儿歌。
1、小组练读。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读音。做“登山”游戏。(师简笔勾勒一座山,山脚下帖几面红旗代表各个小组。师随意出示词卡,小组抢答,哪个小组抢答成功就把那个小组的红旗向上挪一步,最后看哪组最先到达山顶)
3、检查儿歌读音;竞赛“评选金嗓子”,小组派代表读儿歌,看谁读得准确、流利、响亮。
(三)、学习词语中的生字。
1、复习“ ”,说说学过的带“ ”的字。
2、找一找生词中带“ ”的字,说说你怎样记住它。
3、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些字都带有“ ”?(都是指手的动作)
4、认识“ ”:(出示足球)这是什么?(足球)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5、找一找生词中带“ ”的字,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6、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些字都有“ ”旁?(都是指脚的动作)
(四)、巩固练习。
1、连一连、读一读。
把下面的练习印在纸上,每组一张。小组成员有的负责连线,有的负责检查,有的负责上台汇报,比一比哪组又快又好。
拔、打、拍、跳、踢
气球、皮球、排球、足球、皮筋、河
2、找朋友。
把六组词打乱,用找朋友的方法分成两类。(一类是手部运动,一类是足步运动)
(五)、学习写字。
1、指导写好“ ”、“ ”两种撇的笔画。
2、比较“八”、“入”的异同。同:都是撇低捺高。不同:“八”起笔分开,“入”起笔相连。
3、“入”与“个”字撇捺相接的比较。
4、注意撇捺张开的角度要大,底部要平,保证字体的端正。
5、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五、作业布置: 书写今天所学的生字。
六、板书设计:拔、打、拍、跳、踢
气球、皮球、排球、足球、皮筋、河
七、课后反思:-操场上精品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八、入、大、天”4个字。认识5个偏旁“王、足、口、亻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字
三、教学难点:、识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词卡。
2、用“打、球、拔、拍、跳、高、跑、步、足”组词。
(二)、学习儿歌。
1、学习儿歌中的'生字。
(1)自读儿歌,自学儿歌中的五个生字;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响—学习偏旁“ ”。
课—、果,学习识字加偏旁的识字法,学习偏旁“ ”。
真—注意“八”与“入”的不同。
身—与“真”的上半部比较。
体—、本,学习偏旁“ ”。
(3)用生字口头组词。
(4)做“接龙”游戏:说说带“足、口、、、”的字。(学生说,老师写,看哪条龙接得最长)
2、指导朗读儿歌。
(1)借助拼音读正确。读准后鼻音“铃、声、响、场、上”。
(2)透露出欢快的心情,第二句要注意自然停顿。小组读—个别读—评议—集体读。
3、指导背诵。
(1)小组背诵;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如何又快又好地背诵这首儿歌。
(2)交流:哪一小组背熟了?你是怎么记住这几句话的?
(三)、扩展练习。
1、课后读读画画:把你喜欢的活动涂上喜欢的颜色。书上没有的自己可以补上。
2、把自己喜欢的活动写在卡片上,教同组的小朋友读,并向大家介绍玩法。
(四)、学习写字。
1、仔细观察“大”、“天”,比一比,说一说。
2、仔细观察“大”、“天”两字的撇笔,并与“八”、“入”比较。注意:先直下,过了横之后再撇出,一瞥之中要有头、有肚、有尾,不可粗细一样。
3、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一描。
4、教师范写。
5、学生示范写,学生评一评。
6、用“八”、“入”、“大”、“天”组词。
7、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1、读一读,连一连。
沙 拔 跳 跑 足 报 电
纸 球 视 河 发 步 高
2、拼一拼,写一写,加一加。
shi
“十”加上一笔是( )。
mu
“木” “木”加上一笔是( )。
da
“大”加上一笔是( )。操场上精品教案设计
五、作业布置:用“八”、“入”、“大”、“天”口头组词。
六、板书设计:沙 拔 跳 跑 足 报 电
纸 球 视 河 发 步 高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本课中的意思,能认读“惹、皱、脸”三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红色、黄色、棕色)
2、那么,谁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 课,让我们从
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蓝树叶》。
二、进入新课: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借、吞、吐、趴、等、盒、削、眉、由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3)自己练习读
4)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
5)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吞: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容易写成撇,教学时应注意提醒学生。
盒:这是一个形声字,上声下形,上边的“合”与“盒”字同音,下边是一个皿字底。
削: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声右形,右边是个立刀旁,用刀子削。
眉:学生容易将“目”写成“日”,可引导学生想一想,“眉”的下边为什么是“目”。
4、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三、练习巩固:
1、小组为单位共同练习:
1)请你们小组共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查,合作学习小组长留下进行监控。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2)让学生说说眉、借、由的占格情况。
3)在书中练习描写。
4)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抄写难字、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大家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谁能说一说在学习中你都遇到了那些困难,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谈),看来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大家对待的方式和态度各有不同。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面对困难古人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们来学习13课——为学。(师板题)
(二)教师解题、介绍作者
①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彭端淑)
②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的意思。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的一封信,这封信很有名,他不但鼓舞和激励了彭家的子侄,而且也鼓舞和激励了后来的许多青年人。那么究竟作者在这篇文章当中都讲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文章当中去看一看,请同学们把书打到105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停顿和长句子的断句,边听边标注不认识的生字读音。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呢?现代汉语与古文言文是血脉相承的,文言文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它还在影响着现代汉语的发展.与此同时呢,文言文是一种"雅语",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最为精练的语言。所以,为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我们很有学习并学好文言文的必要。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因为这篇文言文不太好读,再加上这是我们初次接触和学习文言文,所以就由老师先来范读一下课文,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个别句子的断句,并标注好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3、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当中,有些字比较生疏,不太好读,老师把他们找出来了,谁能试着来读读。
4、下面请你在课文中找到这些生字,并把它圈画好。然后再小声地将课文读一读。
5、指名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努力做到三不:不加字,不丢字,不错字,力求准确。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共同帮助他纠正错误。
6、男女生互读、全班齐读
(四)翻译全文、研读领悟
1、同学们,文章我们已经读通了,那么这篇文言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言文中,很多字词古义与今义是不一样的,还有的字词呢一词多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字词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重点字词,学生理解意思:为、亦、鄙、语、恃、之、去、顾
2、学生自主翻译全文
理解了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下面请你们对照原文,结合书中译文和手中的工具书来翻译一下这篇课文。而后自由的组合成学习小组,在组内练说一下。
3、逐段翻译讲解(这篇文章共有三个自然段,我们逐段来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名翻译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作者对“为学”是怎样看的?也就是说他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呢?(“人之为学……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为学难易的转化关键在于是否“为”。本文说的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道理,为什么开头却从“天下事”写起?(因为“为学”是“天下事”之一,这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说明事物道理的方法)。(作者的观点正确吗?有何为证呢?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2)指名翻译第二自然段,学生思考:
①蜀之鄙去南海容易吗?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明确:不容易。“不知几千里也”,“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等词句看出。)
②请你想象一下,在去南海的路途中,穷和尚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③是啊,西蜀去南海一路上如此困难重重,那么穷和尚去南海为什么还能成功呢?是因为条件充足吗?从哪些词句上看出?(明确:凭着他坚强的信念,主观的努力,“为之”的结果。从“贫”“还”等词中体现。)
④对贫者去南海之事富者前后态度有哪些变化?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明确:开始是疑问:“子何侍而往?”中间是轻视:“子何恃而往!”最后是惭愧:“富者有惭色”。)
⑤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3)齐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翻译,学生思考:
文章光写一个穷和尚也能证明论点,文章却写了一穷一富两个和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写一穷一富两个和尚是通过一正一反鲜明地对比,更能证明论点:事在人为。条件差只要肯努力,事情会成功;反之条件好,不付诸行动只是空想,到头来一事无成。)
(五)拓展延伸、深化中心
本文作者为了证明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为学观点,举了蜀之鄙二僧的故事,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六)总结收获、结束全文
1、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或者你有哪些感受?(学生谈)
2、是啊,同学们,人贵有志,事在人为,让我们从现在起,立志吧,“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百学须先立志”, “少年志则国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古人的叮咛仍不绝于耳,让我们共同立下远大志向,为着我们美好的人生、为着祖国的繁荣昌盛策马扬鞭、奋发图强!最后让我们再次齐颂《为学》一篇,来结束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吧!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03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4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12-28
小学语文教案01-01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9
小学语文教案03-28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