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30 08:27:4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汇编【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会d、t、n、l四个声母的发音和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和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重点: 声母d、t、n、l的发音和d、t、n、l与韵母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 n、l的发音和n、l与韵母的拼读。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和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d、t、n、l字母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上次课,我们学了4个单韵母b、p、m、f(出示字母卡,抽查同学读、写的掌握情况。)这节课我们学习声母d、t、n、l。

  二、学习声母d

  1、字母d的发音

  师:第一幅图画的是什么?一面鼓和鼓锤。拿鼓锤敲鼓,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咚咚”的声音。“咚”的声母就是d。

  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过马蹄声?马蹄声是“得得得”的声音,字母d发“得”的音。“得”的声音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d。

  (教师示范读,并讲解)

  发音要领:舌尖顶住上颚,堵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让气流冲出来

  口诀:马蹄声响d d d

  同学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d的书写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d”?字母“d”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注意:字母d有点像反写的6,左下角是个半圆。分两笔写成,先在第二格写半圆,然后从第一格中间起,写一竖,写到第二格。

  同学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三、学习声母t

  1、字母t的`发音

  师:第二幅图画的是什么?一条鱼儿。尾巴弯弯的,两边的鳍连在一起就像一横。

  师:字母t读“特别”、“特务”的“特”音。

  (教师示范读,并讲解)

  发音要领:用舌尖抵住上牙床,猛一发音

  注意:t和d不同,t是送气的,“踢球”的“踢”的声母也是t。

  同学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t的书写

  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t”?字母“t”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注意: t要占中格和上格,先写直勾,再写一横。

  同学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学习声母n

  1、字母n的发音

  师:第三幅图画的是什么?一个门洞

  (教师示范读,并讲解)

  发音要领: 舌尖抵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中透出

  同学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n的书写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n”?字母“n”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注意:n占中格,先写左边一竖,再写拱形和右边一竖。

  同学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二、学习声母l

  1、字母l的发音

  师:第四幅图画的是什么?一个小朋友拿着根小棍子在赶猪

  师:字母l读“快乐”的“乐”音。看这小朋友多快乐呀。

  (教师示范读,并讲解)

  发音要领:“le”读的轻短时就是“l”的读音

  同学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l的书写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l”?字母“l”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注意:字母l长得好像一根小棍子,从第一格开始写,写到第三根线。

  同学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三、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d、t、n、l四个声母的发音和书写。

语文教案 篇2

  一、 前置性作业

  自学本课生字,摘录重点词语并解释。

  2.南沙海军在驻守中遭受了哪些困难?

  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三、比读书,比认字(第一次先学后教)学生默读课文,划出喜欢的字词。(关注桑鹏)

  (展示前置性作业1)

  1.正确读出以下字的读音并组词:

  礁、痒、蘸、攒、癣、腻、肆、苋、袒

  2.会写以下词语并理解词义:

  名副其实、千方百计、肆虐、恩赐、袒护、积攒、千方百计、烟波浩渺、 油腻。

  四、默读课文,划分层次。(第二次先学后教)

  五、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1.解放军驻守南沙的原因是啥?

  2.南沙海军在驻守中遭受了哪些困难?

  1.缺淡水: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难,战士干活不穿军装,怕洗衣费水。

  (3)洗澡难

  战士们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练习朗读,体现战士们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 南沙桑拿,主要体会南沙桑拿给战士们带来的'饿困难,重点体会“烤箱”这一词语。何正会的遗体。重点体会“长癣、发炎、惟一”等词语。

  (4)自己蓄水

  小结:

  南沙群岛地处赤道边缘,高盐、高湿、高温,雾水是咸的,晒干后便是白白的盐花,放在地上的温度计,一两分钟便会晒爆。连以海为生的渔民都视其为生命的禁区。而勇敢的战士们却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战士们不畏艰难的饿精神不正诠释了英雄的真谛吗?

  2.缺蔬菜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应重读

  3.生活单调

  训练、放哨、巡逻、侦察,数星、望月、听涛、思乡,体会到什么?

  六、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七、总结

  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再现了英雄的本色,为了祖国人民的饿幸福。为了捍卫国家海洋权益。战士们用自己的口号诠释了英雄的真谛,那就是“吃苦不是标准,主动作为、艰苦奋斗、创造一流成绩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战士们的精神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种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铸造了南沙的军魂,他们不愧是祖国的饿英雄、不愧是南沙卫士。

  八、课堂练习

  配套练习1、2、3。

  九、布置作业

  优美词语两遍

  板书设计:

  南沙卫士

  (坚忍不拔、舍己为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习中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巩固、加强、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i、u、ü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力目标

  掌握i、u、ü的4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3.情感目标

  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

  1.读准三个韵母的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准确读出单韵母的四个声调。

  教学难点

  读准单韵母的四个声调,其中二声和三声较难掌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出示“a、、e”字母卡片请同学读。

  2.读“a、、e”的四声。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是怎样学习单韵母“a、、e”的音和形。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出示“i、u、ü”三幅图和三个字母,让学生看图,自己说说怎样记住“i、u、ü”的音形。

  二、学习“i、u ”的音形

  (一)学习单韵母i

  1.观察“i”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借助衣服的“衣”读“i”的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i”的音时,口开得很小,上下牙齿对齐,舌面前部抬高,嘴角稍往两侧咧。

  (4)学生自己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

  (5)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6)开火车读。

  2.学习“i”的形

  (1)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i”的形呀!

  (2)学习记忆小儿歌:牙齿对齐“i i i”

  3.学习“i”的四声

  (1)出示单韵母“i”,问:你们知道“i”怎么标声调吗,可以看看书。谁愿意说一说?

  (2)师强调:给韵母“i”标声调时,要去掉“i”头上的小点。教师板书:“īíǐì”。

  (3)自己试着读一读i的四声。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顺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顺读)

  (6)指名读。教师纠正二声三声的读音。

  (7)问: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哪些字的读音读“i”的四声呀!

  (ī医院;í怀疑;ǐ可以;ì艺术)

  (8)同桌同学打乱四声顺序读。直呼带调韵母“ī í ǐ ì”

  (9)指名读四声。

  (二)学习单韵母u

  1.观察“u”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自己试试借助乌鸦的.“乌”学习“u”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u”音时,双唇尽力拢成圆形,嘴巴突出,使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读准字母的音。

  (5)指名读。

  (6)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2.学习u的形

  (1)观察插图:你觉得哪部分与“u”相似?

  (2)学习记忆“u”的小儿歌:嘴巴突出“u u u”。

  3.学习“u”的四声

  (1)出示“u”的四声“ū ú ǔ ù ”,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按顺序读,注意纠正学生读不准的音。

  (3)问:谁能用“u”的四声练习组词?

  (4)打乱顺序读四声,直呼带调韵母“ǔ ù ū ú ”

  三、指导书写“i u”

  1.出示四线三格中写好的“i u”。

  请同学们观察“i u”的占格位置。

  2.指导书写出“i”

  (1)认识拼音字母的基本笔画:“丨”竖、“· ”点。

  (2)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小竖,然后在上格中间写点。写后请同学们说“i”的笔顺。

  (3)说书写韵母“i”的小儿歌:中格写小竖,一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3.指导书写u

  (1)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注意无论是竖右弯,还是竖小弯,竖一定要直。

  (2)请同学试着编一个小儿歌: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先大后小紧相连。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在巡视的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评议。请同学们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你觉得不太满意?应该怎样写?

  (5)学生修改自己书写不满意的字母。

  (6)再次展示学生书写好的、有进步的进行表扬鼓励,调动学生书写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i、u”的音形和它们的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i u”及带调的“i u”。

  二、学习单韵母“ü”。

  1.观察字母“ü”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念什么?

  (3)师讲:我们借助小鱼的“鱼”平读第一声就是“ü”。

  (4)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ü”的音时,双唇成扁圆形,舌头向前接触下齿背,口形象吹笛子。

  (5)学生自己练习体会发音要领。

  (6)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7)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ü”的形

  (1)问:“ü”的音同学们读得挺准的,怎么记“ü”的形呀?

  (2)看图,它与“ü”哪一部分相似?

  (3)读记忆小儿歌:像吹笛子“ü ü ü”。

  3.学习“ü”的四声

  (1)出示“i”的四声与“ü”的四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师强调:单韵母“ü”标四声调时小点不能去掉,要带点写成“ǖ ǘ ǚ ǜ”。

  (3)自己试着读读“ü”的四声。

  (4)指名读。

  (5)请发音准的学生领读。

  (6)教师强调二声和三声的读法。

  (7)请大家选择一个声调的音组词语。

  (8)打乱顺序读“ü”的四声。

  3.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看书上“ü”的笔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观察两个“点儿”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点儿”稍靠近一点,点写在靠下一点,在上格的下面。

  (3)书写韵母“ü”的儿歌:竖右弯,竖小弯,再写两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ü”,教师巡视,表扬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好的,同时纠正学生写姿和执笔方法。对书写不规范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欣赏书写好的学生作业。

  三、读儿歌

  1.出示书中的儿歌内容,读读红色的单韵母。

  2.教师范读或请学生读。

  3.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学生随读。

  4.同桌同学互读。

  5.指名读。

  四、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3个单韵母“a、、e”,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3个拼音朋友,就是单韵母“i、u、ü”。现在我们一共学习了6个单韵母,分别是“a、、e、i、u、ü”。你们能试着背一背吗?同学们学得不错,写得也很认真,要想把拼音字母学扎实,回家要多读读书呀!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机、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解释“盲婆婆”,做实验体会“盲人”的痛苦与不便,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4.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

  1.看图听课文录音朗读。

  提问:听了录音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1)指4.名5.读生字词。(2)齐读生字词。

  6.试读课文,7.理清文章结构。

  (1)揭示四段的意思,(小黑板出示)想一想,怎样填序号。

  ( )“我”的心意。( )“我”送蝈蝈。

  ( )“我”的`愿望。( )“我”的信心。

  (2)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用“绿”组词并说话。大屏幕出示:

  绿

  绿色

  ______是绿色的。

  绿( )_________

  2、教学“邻居”。大屏幕出示:

  邻居

  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大屏幕出示:

  乐呵呵喜滋滋

  笑

  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4、巩固练习。

  (1)读生字。(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绿邻居)

  1.分析字形。

  2.范写。

  3.学生描红。

  4.评价交流。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囿”“钹”“招徕”“铁铉”“饽饽”“秫秸秆”等字词。

  2.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3.倡导开展记录街头吆喝声并整理的语文活动,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培养热爱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

  2. 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教学难点:

  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吆喝,导新课

  1、(放录音——老北京的吆喝声)

  请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有这么一群被人们忽视的艺术家,他们就是沿街串巷的贩夫走卒,他们为了将货物成功贩卖,用曲艺清唱或口技形式韵味十足的'吆喝着,今天,我们就听听萧乾笔下的旧北京那悠远的吆喝声。

  2、积累作者:萧乾,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西欧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

  3、揭示学习目标

  (1)、从语言中体会吆喝声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的组材技巧。

  (3)、热爱家乡本土文化,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读《吆喝》,知内容

  1、读准字音

  2、感知文意: 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

  (1)文中介绍了哪些物品的吆喝?

  (2)这一声声吆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旧北京城?

  三、赏吆喝,品语言:

  1、这么多的吆喝中, 哪一句让你一听,就垂涎三尺?请大家选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2、交流品读:

  例:“馄饨——开锅”,这句最吸引我,我仿佛看到那冒着热气的锅里,馄饨薄薄的皮,大大的馅,在深夜里吃上一碗很舒服。

  “蒸儿又炸,油儿又白搭……”这段吆喝里介绍了制作的过程和方法,让我觉得很好吃,蒸了又炸,放的油又多,肯定很香。

  “喝了蜜的大柿子。”很甜。 “喝”用得好,用拟人方法,柿子喝了蜜,肯定很甜,又大又甜,汁水多。肯定很甜,连心里都是甜的。

  “烤白薯哇,真热乎!”课文里说了,北京冬天很冷,你想一大早,卖烤白薯的喊一声热乎,又能吃又能暖手,真是让人不能不去买上一个。

  “葫芦——刚蘸的!”让人想到这葫芦新鲜,一定很甜,很好吃。

  “葫芦——冰塔”用了一个比喻,写出了葫芦晶莹剔透,咬上去一定很脆,很好吃。 “塔”,写出了形状,一层一层的,由大到小。

  3、积累方法:(1)、比喻 拟人 夸张

  (2)写形 写色 写味儿

  四、悟吆喝,说感情

  1、请大家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感情的词句,想想在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什么感情?

  2、寻找语句,读出感受,交流感情。

  3、积累方法:

  (1)、抓程度副词:如“更值得一提” “更喜欢”

  (2)、抓评价语、褒贬语:“十分精彩”

  五、学吆喝,再体验

  老北京最本色的方言,机智幽默,贴切鲜活,极富表现力,再加上吆喝人的个性演绎,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们也来试着唱唱,感受一下吆喝人的本领。

  1、建议:以小组为单位,各挑选一种吆喝,自己试着编个调子,唱一唱。

  2、吆喝串烧表演。(吆喝,学吆喝,老师也参与吆喝活动。)

  3、体味吆喝人的人生境界: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吆喝人,虽然利润微薄,处境艰难,但他们面对生活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乐观的生活态度)

  六、探《吆喝》,学写法

  如此多的吆喝,作者是怎样巧妙的串接起来的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吗?(提示:顺序、关键句……)

  1、学生跳读课文,寻找关键语句。

  2、积累方法:1、把握关键句 过渡句

  总领句

  段落中心句

  2、写作技法: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语文教案 篇6

  总体教学设想:采用任务型写作方式,在学生了解并深刻体会到优秀女性的人格魅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writng 的教学反思。让学生喜欢作文课,让各层学生在写作课上都有收获,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采用各种方法激励引导学生。采用一切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参与度,让各类学生都能亲身经历合作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过程把本班的学生嵌入图片当中,展示他们的未来,这样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参与度,让各类学生都能亲身经历合作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过程。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 :黑板,多媒体利用可牛ps的学生相片,多媒体,视频歌曲,<< 我的未来不是梦>>,教学案

  背景分析: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以往单一的训练模式,往往使大部分学生写作相当被动,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写作的热情。在我校普通高中高一新生英语写作更有有相当大的难度,即很多学生望文生畏甚至有的学生对作文课“深恶痛绝”。让学生喜欢作文课,让各层学生在写作课上都有收获,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采用各种方法激励引导学生。

  学生分析:经过半年的学习,少数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写作句型和写作技巧。但仍有很多学生写作相当被动,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写作的热情。所以在写作课上要采用一切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参与度,让各类学生都能亲身经历合作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过程。

  二 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分析:

  教学内容 :通过本单元两篇阅读理解,使学生了解并深刻体会到优秀女性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反思《writng 的教学反思》。文章中非常好的短语合句式可以给学生很好的写作范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写作的难度。本节写作课会有顺理成章之感,让学生轻松完成。

  导入部分:观看英语视频歌曲Myfuture isn’t a dream ,教师发表简短关于儿时梦想的演,是学生产生共鸣。学生采用头脑风暴,积极设想自己的`未来,积极融入这节课所创设的情境。

  询问然后通过观看图片,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学生更是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而且学生都有采用教师准备的问题和图片写提示的短语句型来组织语言的想法和行动,为实际写作部分设立较好的铺垫。

  写作部分:写作前,让学生互相采访,给出对方的未来的设想,互相以对方为写作主体。

  然后让学生提供积累的好句式和短语,教师进行整理编排。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无话可说的尴尬。而且让学亲自体验写作的准备工作,能优化写作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写作完成后让学生首先互评互改文章,因为写的是自己成功的未来当然会更细心阅读体会并检查,很多学生乐在其中。之后当场再批阅几位同学的作品,使学生有意识的减少基础性的错误,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语言意识。

  总结部分:展示成功的文章,学习优秀的表达形式。再次鼓励和表扬学生,重申基本的写作原则和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属于作文课的延伸,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为这种人物的写作做了充分的准备三篇任选一篇降低了作业的难度,使学生敢于尝试较难的写作。

  三教学回顾:

  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参与度较高,各层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到想写-敢写-会写-(写好)。每个学生都能比较好的句式,甚

  至十几位学生还能写出表达非常高级的文章。整体教学过程较轻松。

  教学效果明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参与度,让各类学生都能亲身经历合作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过程。

  四 教学反思:

  虽然本节课效果不错课堂气氛宽松、和谐。但第一部分展示学生图片部分时间控制的不太合理,还应在缩短,时间多向实际动笔部分倾斜。作文指导部分及相应句式短语部分应该再丰富一些。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闲适.猎奇.流溢.兴趣盎然.莫名其妙”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反复品读中,结合老人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

  3、感受老人那种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和美好情怀;

  2、理解这一幅画的的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由题质疑

  板书课题“一幅画和一个人”,提问: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这些疑问:

  1.我想知道是一幅怎样的画和一个怎样的人?

  2.我想知道这幅画和这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想知道这个人和这幅画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把字音读正确。

  2.出示重点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粗犷 闲适端详 猎奇 景致 挽留 山坳 流溢

  郁郁葱葱 漫无边际 兴趣盎然 莫名其妙

  3.出示一个( )的人和一幅( )的画,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适当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填写的理由。

  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熟悉课文,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出示中心话题,形成探究主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人和这幅画,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找一找,画一画,并说说理由。

  3。自己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4。最后全班交流,以读促悟,读中感悟。

  学生可能会从四个方面的入手谈自己感动之处:

  1.围绕老人的外貌和手的细致描写来谈。

  2.围绕老人的.动作描写来谈。

  3.围绕老人的语言描写来谈。体会老人的执着与坚强。

  老人的语言很简单,在和我的多次对话中都是回答简单的一个字——“啊”,竟有六次之多;话虽不多但很纯朴的一个老人。

  4.围绕老人的那幅画来谈。

  “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 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两个”来感受老人内心的孤独。

  二、抓重点段落,升华情感。

  围绕课文最后一段的情景描写,体会老人的美好情怀。结合重点词语“歌声”“身影”“晚霞”的特殊含义来理解?

  三、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全文。

  四、拓展练笔

  假设老人当选了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你打算怎么给他写颁奖词?练一练。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多媒体插放动漫flash)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多媒体显示

  械(xiè) 轩(xuān) 舆(yǔ) 犀兕(xī sì) 鼋(yuán) 罨(tuó)

  鲋(fù) 梓(zī) 褊楠(piá nán)

  多音字:

  请说之(shuō) 长木(zhàng) 公输盘(bān) 见我于王(xiàn)

  禽滑厘(gǔ)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示例: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命焉为?”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5)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6)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7)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8)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4.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

  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 见公输盘(拜见)

  请说之(解释)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 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 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 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五、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提问: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1.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 (13~16) (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 公输盘“服” 楚王曰:“善” 公输盘诎 楚王曰“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阅读鲁迅的《故事新编非攻》,全面了解墨子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矗子的劝说艺术

  1,墨子止楚攻宋战略三步走。

  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2)分角色朗读13~16段。

  教师提问: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伺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3)学生齐读17~2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明确: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东心,子墨子预守备。“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4)教师总结: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2.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提问: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

  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教师提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面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盲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跟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总结升华

  1.提问: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三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大多联系美伊战争来谈;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予以鼓励。

  2.模拟对话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激情发育,有的夸赞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称其为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有的称赞其机智、勇敢;有的盛赞墨子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等等。 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五、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钓阱俭、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六、布置作业

  1.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鉴赏短文,品评《墨子》散文的艺术魅力。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大致情况说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 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 ,'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2、揭示口语交际的内容:做手工。

  二、准备玩具。

  1、请准备了材料的孩子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

  2、请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做自己喜欢的玩具。

  3、在做玩具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识所用的材料,记住步骤。并想想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了困难,以及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三、分小组交流。

  1、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要求有:

  (1)你喜欢或制作的玩具是什么?

  (2)它是什么样子的?

  (3)它好在哪里?

  (4)如果是自己做的,那么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5)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2、各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老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四、各小组请部分同学汇报。

  1、请部分同学汇报交流。

  2、老师和同学注意倾听。特别是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条理、完整、通顺地表达。

  3、其他同学倾听。让其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五、把你刚才交流的内容试着写下来。

  1、学生动手写。

  2、老师巡视指导。

  六、成果展示。

  1、请完成的孩子自己读一读,看看自己写得是否通顺。

  2、请部分写得好的孩子到讲台上朗读,老师注意相机引导写得不够通顺和不太好的句子,并让其他同学学着修改修改。

  3、请同学们再一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七、总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教案【精选】07-25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精选)语文教案08-17

语文乐园教案06-08

(精选)语文教案08-06

(经典)语文教案07-26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