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30 08:44:10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集)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活动,使学生能正确地区分悦耳的声音,知道刺耳的声音就是噪声。

  2、了解噪声污染源及噪声污染的危害。

  教学过程:

  1、引入师: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能听到哪些声音?

  2、教师讲解:

  噪声泛指人们不需要的、有害的声音。噪声污染、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是世界的三大公害。噪声大体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和其他噪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音波,然后传到我们的耳朵里!音在音乐里,可分为“乐音”与“噪音”!

  在生活里,我国重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平均水平1993年为57.8dB(A),1996年为56.8dB(A),超过国家一类区标准55dB(A),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超过60dB(A)的城市占10%.有70%左右的城市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处于轻度污染的城市不超过20%.有2/3的城市人口生活在高噪声的环境中.据统计,在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种噪声来源中,工业噪声占8%-10%,建

  筑施工噪声占5%,交通噪声占30%,社会生活噪声占47%.社会生活噪声影响面最广,是干扰生活环境的主要噪声污染源.

  3、讨论噪声的危害。

  噪声对人类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研究表明,50分贝左右的噪声会影响休息和睡眠,进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噪声能引发多种疾病,因此人们把噪声称为无形杀手。它的损害以神经系统症状最明显,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易疲劳、爱激动、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并伴有耳鸣、听力减退。许多证据表明,噪声还是造成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4、讨论:怎样控制噪声污染源?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用科学小实验的办法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浓厚的兴趣。

  2.通过幼儿亲自的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淀粉、石灰水和碘三者之间简单变化。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试管、烧杯、滴管和喷雾器。

  2.桌上准备淀粉、碘水和石灰水,试管架和抹布等,幼儿已经有做各种小实验的简单经验。

  3.贴在墙上的白纸两条,上面已经有淀粉画。

  活动过程

  一、教师简单交代,引出主题:做小实验。

  1.出示聪明豆玩具,激发幼儿兴趣。

  2.师:聪明豆知道许多科学知识,最喜欢和大家一起做科学实验。看,今天又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我们可以用这些器具干什么?

  3.创造条件,让幼儿多讲、互讲,小声议论。

  二、通过淀粉和碘水混合的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变化。

  1.师:聪明豆给小朋友带来两瓶神奇的水,它是什么颜色?猜猜它可能什么?

  2.请小朋友讨论,如果将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现象。

  3.教师提操作前要求:玻璃制品轻拿轻放;按标签放滴管。

  4.幼儿操作,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神奇变化。

  5.教师提问:实验有没有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怎样变的?

  教师小结:原来的黄色液体(碘)和白色液体(淀粉)通过混合后,颜色变成了蓝紫色。这两种神奇的液体分别是碘和淀粉。

  三、通过提供的第三种液体,使幼儿继续感知神奇的化学反应。

  1.师:刚才的实验有趣吗?你们还想做实验吗?聪明豆又带来一瓶更加神奇的水,它有颜色吗?和前两瓶一样吗?猜猜它可能是什么呢?

  2.请幼儿继续讨论,如果将第三瓶液体滴入刚才的试管中会怎样。

  3.幼儿亲自试一试,在操作中发现变化。

  4.教师提问:发生变化了吗?是什么样的变化?怎样变化的?

  教师小结:这瓶液体是透明的,叫石灰水,倒入刚才的'蓝紫色液体中,却将颜色一下子变没啦!这是产生了化学反应。

  四、做游戏:寻找聪明豆的礼物。

  1.出示周围墙上的淀粉画,教师介绍,礼物是用淀粉画在纸上,所以小朋友看不见。

  2.启发幼儿:纸上有什么?看得见吗?聪明豆将礼物藏哪啦?怎么办?

  3.引导幼儿用灌有碘水的喷雾器向周围墙上的淀粉画喷射,使幼儿惊奇的发现纸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画的礼物。

  4.可以请幼儿再想一想消除画面的办法。用有石灰水的喷雾器喷射。

  师:今天的游戏有趣吗?我们发现了许多秘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好多有趣的变化,以后我们一起再玩。

科学教案 篇3

  过程与方法: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的能量。

  科学知识: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能保护不可再生性能源,开发新能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47的图片。

  师问:

  请指出图片中的物品名称。

  学生回答图片中和物品名称。

  问:

  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请学生回答。要求说得明白具体,并一一对应,不能随便说。

  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们把能产生能量的物品称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源一课。

  二、新课

  1、了解能源的

  师问: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来的?

  学生可以尽情地说,师要有规律地板书在黑板上。

  师问:

  同学们说了这么的物品,你们找找看,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并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

  我们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但它们有着很大的区别,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称为可再生能源。

  师问:

  对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学生表达自己对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请学生阅读P48的资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阅读资料。

  请学生说说对阅读资料后的想法。

  师小结:

  人们在生活生产中都离不开能量,而其中矿物燃料所占比重相当大,而这些能源都是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这些能源只要用一点就会少一点,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临到枯竭的危险。所以,我们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保护这些能源,并且多开发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

  3、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书中的一种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自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动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科学教案 篇4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水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在三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知道冰是由水变化而来的,通过这节课学习,要让学生对温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明白温度的变化是与热量有关的,还可以为后续集中探讨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奠定基础。

  在教学目标分析里面,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分别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来看:

  在科学概念里面,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在过程与方法里面,通过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变化,了解冰的特点,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第二呢,要培养学生他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我们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同时激发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结成冰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是:理解水为什么能结成冰。

  根据这样一些,我们本节课倡导的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探究模式(教法),也就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在上学期已经知道了水的特点,那么能否根据水的特点来推测冰的特点呢?这个时候让学生为主体,他们进行思考,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接着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教师交流,然后通过实验观察来证明,我们的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呢?接着我们通过多媒体等这些相互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学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用理论来指导水结冰的知识的学习,同时知道,对同类物质进行比较,这里主要是对冰和水的各自特点的比较,来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程序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讲好教学程序,我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个环节是课堂小结;

  第四个环节是随堂练习。

  在导入新课里,我分三步,第一步知识回顾;第二步,引入视频;第三步我来设置问题。知识回顾是“你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水都有哪些特点吗?”学生对于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通过交流我们很快就可以得到水的各种特点,接着我们会看一个水结冰的视频,通过这样一个视频给学生直观的'感觉,水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变成了固态的冰,是因为温度下降了。接着我来设置问题,既然水结冰了是因为温度下降了,那么水下降到什么温度时,水开始结冰了呢?这个问题的设置,同样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急切的了解水结冰的温度。

  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前面讲到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水结成冰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及理解水为什么能结成冰,所以我让学生从测量水结冰前,结冰时的温度来学习这节内容。首先我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一个装有碎冰的烧杯,一袋食盐,一个盛有少量水并插有温度计的大试管,在这里呢,我对这个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良,本来这个温度计需要学生手拿的,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我用一个带孔的橡胶塞把这个温度计固定住了,这样的话就可以很稳定地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固定在试管的水中央。接下来就开始做实验了,首先我们在这个装有碎冰的烧杯中插入这根大试管,用温度计观测试管中水温的变化,此时,同学们都很期待试管中的水能变成冰,但结果是让人失望的,这个时候,我会问学生,温度计的温度下降了,但是试管中的水却没有结成冰,说明,水的温度降的还不够低,谁有办法让这温度变得更低呢?接下来,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到底应该怎么做?预设1,学生知道方法,加盐;预设2,不知道,由我直接告诉学生,我们可以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来加快冰的融化,就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学生重新开始实验,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食盐,观察水开始结冰前以及结冰时的温度变化,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水结冰时的温度始终保持在0℃,在这里,使学生纠正这样一个错误认识,我们学生一直认为水结冰时的温度在0℃以下,和环境温度的变化相混淆。

  实验中用到了食盐来加快冰块的融化制造更低的温度,根据新课程当中,要求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们会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比如,我们可以在下雪的马路上撒点盐,来加快雪的融化,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价值。

  第三个环节,课堂小结。这里我会启发学生思考,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我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我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怎样的一种建议,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当中来学习科学知识。

  第四个环节是随堂练习。这里我会出一些与本节知识相关的习题,通过让学生在课堂直接完成,使得他们加深对水结冰本节课的理解。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珍珠鸟*。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文为我们描写了可爱的小动物——活泼伶俐的珍珠鸟。谁能说你了解的珍珠鸟什么样?

  二、出示自学提示,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画出“我对珍珠鸟的照料与呵护”与“珍珠鸟的变化”的语句。

  2、在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教师提示:珍珠鸟的动作、神态及活动范围发生了哪些变化?

  1、珍珠鸟活动的范围由笼里到屋里,从桌面到“我”身上,落脚的地点从“柜顶”“书架”“灯绳”到“窗框”,再到“书桌”“稿纸”,甚至落在“我”的“肩头上”。它一步一步地亲近“我”。它的胆子越来越大,神态也越来越自在、安祥,它在“我”身边有着绝对的安全感,对“我”完全信赖了。

  2、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体会深的句子,学生评读,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3、提问:“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珍珠鸟*》。这句话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教师应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

  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在写作上有什么收获?

  五、扩展阅读

  读《小狗儿和大画家》,读后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13

科学教案【精选】07-2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科学教案08-02